思思热免费在线视频观看|欧美国产精品一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真实国产乱子伦对白视频

<b id="w545d"><legend id="w545d"></legend></b>
<blockquote id="w545d"></blockquote>
    1. <thead id="w545d"></thead>
        首頁 申請書推薦信邀請函通知工作總結工作計劃策劃書工作報告合同演講稿職業(yè)規(guī)劃
        當前位置:98158范文網(wǎng)>教育范文>教案>連除應用題教案

        連除應用題教案

        時間:2024-04-12 16:59:39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連除應用題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連除應用題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連除應用題教案

        連除應用題教案1

          教學目的:使學生掌握分數(shù)連除應用題的結構及數(shù)量關系,學會分析解答分數(shù)連除應用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判斷單位1的練習。

          (1)黑羊的只數(shù)是白羊只數(shù)的2/3。

         。2)一年級人數(shù)占全校人數(shù)的1/4。

          (3)汽車速度相當于飛機速度的20%。

          2.解答教科書第51頁的復習題。

          光明小學美術組有30人,生物組的人數(shù)是美術組的,航模組的人數(shù)是生物組的。航模組有多少人?

          二、新課

          1.教學例4。

          (1)指名讀題,并引導學生畫出線段圖。

          指名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教師:這道題里有幾個數(shù)量?需要用幾條線段來表示?(引導學生出題里有三個數(shù)量,需要有三條線段表示。)

          教師:先根據(jù)哪個條件來畫線段,表示哪個組的人數(shù)?(根據(jù)生物組人數(shù)是美術組的?梢援嫵霰硎久佬g組和生物組人數(shù)的線段。)

          教師:根據(jù)這個條件確定誰為單位1?先畫哪個組的人數(shù)?(美術組人數(shù)為單位1,先畫美術組人數(shù)。)

          教師畫一條線段表示美術組的人數(shù)后提問:再畫哪個組的人數(shù)?怎樣畫?(把表示美術組人數(shù)的這條線段平均分成3份,再畫一條與其中1份同樣長的線段表示生物組的人數(shù)。)

          教師:現(xiàn)在該畫表示哪個組人數(shù)的線段?根據(jù)哪個條件來畫?怎樣畫?(啟發(fā)學生說出把表示生物組人數(shù)的線段平均分成5份,畫出與這樣的4份同樣長的線段,表示航模組的人數(shù)。)

          教師:還有什么已知條件沒畫出來?這道題的問題是什么?誰能在線段圖上表示出來?

          通過以上一系列提問完成下面的'線段圖。

          (2)引導學生分析解答。

          教師:想一想,美術組的人數(shù)和哪個組的人數(shù)有關系?有什么關系?(引導學生說出美術組人數(shù)的是生物組的人數(shù),也就是:美術組的人數(shù)=生物組的人數(shù)。)

          教師:生物組的人數(shù)還和哪個組的人數(shù)有關系?有什么關系?(生物組人數(shù)的是航模組的人數(shù),也就是:生物組的人數(shù)=航模組的人數(shù)。)航模組的人數(shù)知道嗎?(8人。)

          教師:根據(jù)這些條件,你能找出這道題里數(shù)量間的相等關系嗎?(美術組人數(shù)的是生物組的人數(shù),而生物組人數(shù)的是航模組的人數(shù),航模組的人數(shù)等于8。)教師邊說邊在上面等式上注明。如:

          教師:根據(jù)上面的分析,應該設哪個量為x?(設美術組有x人。)

          教師讓學生列方程解答,做完后教師再問,我們知道了航模組有8人和航模組人數(shù)是生物組的,能不能求出生物組的人數(shù)?(因為生物組人數(shù)=8,根據(jù)分數(shù)除法的意義,生物組人數(shù)=(8)人。)

          教師:我們知道了生物組的人數(shù)和生物組的人數(shù)是美術組的,能不能求出美術組的人數(shù)?

          教師:8=?是例4的算術解法,也是為什么我們把例4這樣的題目作為分數(shù)連除應用題的理由。大家求出美術組的人數(shù)跟剛才用方程解法求出的得數(shù)是否一樣。

          2.做教科書第51頁做一做的題目。

          指名說出線段圖的畫法,教師在黑板上完成下面的線段圖:

          全體學生在練習本上解答,訂正時指名分析。

          三、鞏固練習

          1.做練習十三的第1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時,指名分析題目的數(shù)量關系。

          2.做練習十三的第2題。

          教師先讓學生審題,教師問:這道題前面學習的和做過的題目有什么區(qū)別?(前面題目中。兩個數(shù)量之間都是幾分之幾的關系,這題中有停車場里有36輛小汽車,是大汽數(shù)量的4倍。)教師:大家分析題目的數(shù)量關系后畫線段圖。教師指名說出線段圖的畫法,并在黑板上畫出下面的線段圖。

          教師讓學生列式計算,做完后集體訂正。

          四、小結

          教師:今天我們學習的應用題有什么特點?(使學生明確今天學習的應用題是由以前學過的兩道分數(shù)除法應用題復合成的。)

          教師:遇到這樣的應用題,分析解答時應該注意什么?(啟發(fā)學生說出要弄清題里有哪三個數(shù)量,它們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找出題目里數(shù)量間的相等關系,再確定設哪個量為c,并列出方程或直接用連除算式解答。)

          五、作業(yè)

          練習十三的第3題。

        連除應用題教案2

          教學目標

          1.鞏固分數(shù)連除應用題的分析方法,掌握此類題的結構及數(shù)量關系。

          2.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及解題能力。

          教學重點

          找準單位1,鞏固分數(shù)除法應用題的解答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分數(shù)連除應用題的結構及數(shù)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投影)

          1.找準單位1,并列式解答。

          2.出示準備題。

          (1)讀題,請學生找出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

          (3)老師指導學生畫圖。老師先畫一條線段表示美術組人數(shù)后提問:誰和美術組比?怎么畫?(生物組和美術組比,可以畫在美術組上面。)誰和生物組比?(航模組和生物組比,應畫在最上面。)

          提問:美術組,生物組,航模組三個數(shù)量之間有什么關系。

          (4)請一名同學列式解答,然后訂正。

          (二)講授新課

          老師把準備題進行改編。

          指名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

          1.指導學生畫圖。

          提問:這道題中有哪幾個量?需用幾條線段來表示?(有三個量,用三條線段表示。)

          提問:和準備題比,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給了航模組人數(shù),求美術組人數(shù)。)

          老師按學生的回答,把準備題的圖示進行修改。

          2.找出含有分率的句子,進行分析。

          (3)這道題中有幾個單位1?美術組、生物組、航模組三量之間有什么關系?

          (4)根據(jù)三量之間的關系,列出等量關系式。

          (5)這個式子的等號兩邊相等嗎?為什么?人。)

          學生回答,老師板書:

          3.根據(jù)等量關系列方程解答。

          提問:根據(jù)上面的分析,應設誰為x?(設美術組人數(shù)為x。)

          老師板書:

          解 設美術組有x人。

          答:美術組有30人。

          看方程提問:

          (3)為什么要設美術組人數(shù)為x?

          (因為只有知道美術組的人數(shù),才能求出生物組的人數(shù)。航模組又和生物組比,所以設美術組為x人。)

          師小結:對于含有兩個已知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shù)這樣條件的復合應用題,首先要找準單位1,在兩個單位1都是未知的情況下,根據(jù)題中條件,準確設定其中一個單位1的量為x。

          (三)鞏固練習

          (投影)

          先討論以下問題,再動筆做:找出單位1,畫圖并分析數(shù)量關系。

          2.看圖,找出數(shù)量間相等的關系,并列方程解答:

          (1)說出這個圖所反映的等量關系式。

          (2)師小結:這道題出現(xiàn)了小汽車是大汽車的4倍,而不是幾分之幾,但它們的數(shù)量關系不變,解題思路也一樣。

          師:這道題和前兩題比,前兩題是不同數(shù)量相比較,這一道題是同一數(shù)量相比較,我們可以畫單線圖分析數(shù)量關系。(老師指導畫圖。)

          三好生4人。

          學生動筆做,老師帶領學生訂正。

          的高是多少厘米?

          根據(jù)題意填空:

          是( )厘米。設( )為x。

          果樹有多棵?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應用題有什么特點?(今天學習的是由過去學過的兩道分數(shù)除法應用題組成的復合題。)

          這類題分析解答時應注意什么?(弄清有哪三個量,它們之間什么關系?找出等量關系,確定設哪個量為x,再列方程解答。)

          (五)布置作業(yè)

          (略)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講的是分數(shù)連除應用題,是連續(xù)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逆解題,所以本課由分數(shù)連乘應用題引入,通過改變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使之轉變成一道分數(shù)連除應用題,為幫助學生理清數(shù)量關系,抓住新舊知識的共同因素,列方程解應用題打下了基礎。本教案還重視分析思路的訓練,通過設計提問和畫線段圖分析數(shù)量關系,為學生自己解題奠定了基礎。在練習的設計中,采用不同形式,由扶到放,不但一步步強化了學生的分析思路,也進一步培養(yǎng)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連除應用題教案3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9-11頁上的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三的第1-5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掌握這種連除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能夠正確解答;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

          用小黑板出示教科書第9頁上的復習題,要求學生:

          1、用線段圖表示題里的條件和問題;

          2、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答;

          3、說一說個自解法的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二、新課

          教師改變復習題的條件和問題,使之變成例2,請一位學生讀題。

          教師提問:怎樣用線段圖表示題里的條件和問題?

          根據(jù)學生的意見,教師將線段圖畫在黑板上。

          然后,教師引導學生聯(lián)系復習題的線段圖進行比較、分析。

          教師提問:要求每臺織布機每小時織多少米?可以先求什么?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綜述:要求每臺織布機每小時織多少米布?可以先求每臺織布機8小時織多少米布,教師提問:誰能在線段圖上表示出先求的是哪一部分?

          根據(jù)學生的意見,教師將線段圖畫在黑板上。

          教師寫出第一步要算的問題:(1)每臺織布機8小時織多少米布?讓學生自己列式解答。

          教師提問:想一想,知道了每臺織布機8小時織32米布,要求每臺織布機每小時織多少米布,該怎樣算?怎樣在線段圖上表示出來?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將線段圖畫在黑板上,寫出第二步的要算的問題:(2)每臺織布機每小時織多少米布?讓學生自己列式解答。

          教師提問:根據(jù)上面分步列式的解答步驟和計算方法,你會不會列綜合算式解答?

          指名在黑板上列綜合算式,集體糾正。

          教師提問:解答這道題還可以怎樣計算?

          讓學生在教科書上寫出自己的答案,教師指名回答。

          三、鞏固練習

          1、做教科書第10頁上“做一做”的題目。

          2、做練習三的第1-3題。

          四、作業(yè)。

          練習三的第4、5題。

        連除應用題教案4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32頁的第1一3題,練習八的第1—4題。

          教學目的:

          通過整理和復習所學知識,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所學的運算順序,提高列綜合算式的能力;理解連乘、連除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掌握解答方法,進一步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整理和復習三步混合運算式題。

          1、簡要地整理已學知識。

          教師:我們已經(jīng)學習過許多關于四則混合運算的知識,現(xiàn)在來回答老師的一些問題。

          教師提問,指名讓學生回答。

          教師:

          (1)在整數(shù)四則運算中,計算含有加減法、又含有乘除法的式題,其運算順序是什么?(先算乘、除,后算加、減。)

         。2)計算含有括號的式題時,運算順序是什么?(先算括號里面的,再算括號外面的。)

         。3)小括號里面既含有加減法、又含有乘除法的式題,運算順序是什么?(小括號里面,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

          2、計算練習。

          (1)做教科書第32頁第l題。

          先讓學生默讀題目,認真審題。接著,指名讓學生說一說每一題應該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然后,讓學生獨立計算,算完后,集體訂正。

         。2)做練習八的'第1、2題。

          第1題,讓學生獨立填空、列出綜合算式,教師巡視,個別輔導。然后集體訂正。

          第2題,先選左面一組的兩道小題,讓學生說一說運算順序,然后讓學生獨立計算。

          二、整理和復習列綜合算式計算三步文字題

          1、簡要地整理已學知識。

          教師出示教科書第32頁第2題,先讓學生獨立列出綜合算式并且計算,然后說一說

          自己是怎樣想的。接著,教師指名讓學生回答問題。

          教師提問:

          (1)在列綜合算式之前,先要弄清什么?(先要弄清最后要求的是什么、需要知道什么數(shù),題目中直接給出了沒有,要先算什么。)

          (2)在列綜合算式時,要注意些什么?(要注意:如要先算加、減法,應加小括號,弄清什么數(shù)寫在前面,什么數(shù)寫在后面。)

          (3)列出綜合算式以后,要注意什么?(要檢驗一下所列的算式是否符合題意。)

          2、做練習八的第3題。

          第(1)小題,先讓學生說一說怎樣列式解答。解答之后,讓學生再檢驗一下是否符合題意。

          第(2)、(3)題,讓學生獨立列綜合算式解答,教師巡視,個別輔導,集體訂正。

          三、整理和復習連乘、連除應用題

          1、教師出示教科書第32頁第3題的第(1)小題,要求學生用兩種方法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2、讓學生改編應用題。

          教師:把上面的題目改編成用除法計算的兩步應用題。

          讓學生獨立改編題目,然后集體訂正改編的題目。再讓學生用一種解法分步解答。

          3、檢驗應用題的解答。

          讓學生獨立檢驗自己的解答過程和計算結果是否正確。

          4、做練習八的第4題。

          先讓學生默讀題目,理解題意,然后讓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最后集體訂正。

        連除應用題教案5

          教學目標

          1.理解此類連除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能用兩種方法解答此類應用題.

          2.正確列綜合算式解答應用題,理解連除與連乘應用題的互逆關系.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分析理解數(shù)量關系.

          教學難點

          利用線段圖理解數(shù)量關系,確定計算步驟.

          教學步驟

          一、復習.

          一種織布機每臺每小時織布4米,5臺織布機8小時可織布多少米?

          要求學生:畫線段圖,并用兩種方法解答.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一種織布機5臺8小時織布160米,平均每臺每小時可織布多少米?

          討論:例題與復習題相比較,有什么特點?

          結果:例題與復習題的問題與已知條件換了位.

          根據(jù)學生匯報的討論結果,讓學生在復習題的兩個線段圖上,標注一下,已知什么,求什么?

          2.引導學生對照線段圖討論:要想求出每臺每小時織布多少米,我們應先求什么?

          讓學生在線段圖中標出是哪一段,應該怎樣求?根據(jù)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每一步的小標題.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分步解答并匯報結果,教師板書:

         。1)每臺織布機8小時織布多少米?

          1605=32(米)

          (2)每臺織布機每小時織布多少米?

          328=4(米)

          引導學生列綜合算式解答:

          16058

         。 32 8

          = 4(米)

          答:平均每臺織布機每小時織布4米.

          3.改例2線段圖的問題和條件成下圖,根據(jù)這幅圖,我們應該先求什么?怎樣求?

          4.學生討論確定先求5臺1小時織布多少米,再求1臺1小時織布多少米,教師根據(jù)學生匯報書寫小標題.

         。1)5臺織布機1小時織布多少米?

          1618=20(米)

         。2)每臺織布機每小時織布多少米?

          205=4(米)

          列綜合算式解答為:

          16085

         。205

         。4(米)

          答:平均每臺織布機每小時織布4米.

          三、鞏固發(fā)展.

          第一組題目:

          條件:書法小組每人每天寫8個大字,5個人4天共寫了160個大字.

          填空:85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4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05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604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組題目:

          判斷:①85與1604表示的意義相同.( )

         、84與1605表示的意義相同.( )

         、85與1604表示的意義不同.( )

          ④84與1605表示的意義不同.( )

          第三組題目:

          連線題,把意義相同的算式用線連接起來.

          84 1604

          85 1605

          854 1654

          四、課堂小結.

          通過小結,進一步把連乘應用題與連除應用題進行比較區(qū)分,并對兩種解題方法再進行理解區(qū)分.

          五、布置作業(yè).

          聯(lián)系生活實際自編一道連除應用題,要求畫線段圖并用兩種方法解.

        連除應用題教案6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連除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

          2、通過舉實際例子親身體驗并感受連除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并在親身體驗中通過合作、交流得出連除應用題的兩種計算方法。

          3、能用兩種方法正確解答應用題。

          4、通過加強與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到生活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教學重點:掌握數(shù)量關系,并能用兩種方法正確列式計算。

          教學難點:理解數(shù)量關系并能說出想法。

          教學關鍵:通過舉實際例子體驗數(shù)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 引入

          1、談話:

          (1)(拿起粉筆)工廠里生產(chǎn)出一支一支的粉筆,賣給我們的學校是不是一支一支拿過來呢?(得出先裝成盒再裝成箱)

          (2)生舉例子:生活中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你們還能舉嗎?(舉出不同情況的例子)

          2、動手操作、加深印象:把12支鉛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幾?把每份6支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幾?

          小結:剛才進行了幾次平均分?

          3、提供材料:假設一個工廠生產(chǎn)了4800支粉筆、每60支裝

          一盒、每20盒裝一箱、裝了4箱。

          (1)觀察從這些材料中你知道了什么?

          (2)選擇其中的一些材料,提出問題編出應用題。

          4、呈現(xiàn)學生編的應用題;

          (1)一步計算的'、兩步計算的、

          (2)解決一步計算的與兩步計算的連乘的應用題

          (個別學生說說自己的理由)

          如:一個工廠生產(chǎn)了4800支粉筆,平均裝了4箱,每20盒裝一箱,平均每盒裝多少支?(可能也有不同的:如問題是裝了幾箱。)

          二、 展開

          1、 獨立思考:指著兩步計算連除的應用題這樣的又該怎么解答呢?看誰的方法多。

          2、 小組交流:把你的想法說給你們小組的小朋友聽;認真別人的不同的法想;小組長作好記錄準備匯報。

          3、 全班交流:剛才每小組的小朋友都非常積極地說自己的想法,且也非常認真地聽別的小朋友的不同的想法,每小組肯定都有很好的、很精彩的解法,把你們的想法展示出來吧。

          (1)平均每箱裝了多少支?

          4800÷4=1200(支)

          (2)平均每盒裝了多少支?

          1200÷20=60(支)

          綜合算式:4800÷4÷20=60(支)

          這里學生說這種想法時出示線段圖加深理解。

          或:(1)一共裝了多少盒?

          20×4=80(盒)

          (2)平均每盒放多少支?

          4800÷80=60(支)

          綜合算式:4800÷(20×4)=60(支)

          生選擇一種說說想法、同桌互說想法。

          小結:剛才做的題目有什么特點:進行了兩次平均分。

          4、試一試:

          學校圖書館買來864本新書,平均放在6個書架上,每上書架有4層。平均每層放多少本?

          (1)獨立做(用兩種方法解答)

          (2)交流說說解題思路(個別說、同桌互說)

          5、比較、概括:剛才做的這道題目與開始時做的那道連乘應用題有什么相同與不同之處?

          同時出示課題:連除應用題

          三、 練習

          1、針對練:用兩種方法解答。

          (1)電池廠生產(chǎn)了4800節(jié)電池,每12節(jié)裝一盒,每8盒裝一箱。一共可以裝多少箱?

          (2)三年級有2個班,每班有42人,一共栽樹336棵。平均每人栽樹多少棵?

          獨立做、個別說想法。

          2、比較練:

          (1)商場運來3箱襯衣,每箱有24件,每件95元。一共賣了多少元?

          (2)商場運來3箱襯衣,每箱有24件,一共賣了6840元。每件襯衣多少元?

          獨立做、個別說想法、比較兩題有什么相同與不同之處?

          3、提高練:先補充條件,再列式計算。

          食堂運來2車大米,每車有15袋, 平均每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獨立做、匯報。

          四、 小結:你有什么新收獲?

          五、 作業(yè):課堂作業(yè)第45頁。

          板書:連除應用題

          一個工廠生產(chǎn)了4800支粉筆,平均裝了4箱,每20盒裝一箱,平均每盒裝多少支?

          平均每箱裝了多少支?

          4800÷4=1200(支)

          每盒裝了多少支?

          1200÷20=60(支)

          綜合算式:4800÷4÷20=60(支)

          一共裝了多少盒?

          20×4=80(盒)

          平均每盒放多少支?

          4800÷80=60(支)

          綜合算式:4800÷(20×4)=60(支)

          答:每盒60支。

        連除應用題教案7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102、103頁上的內(nèi)容,練習二十三的第1-4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初步了解連除應用題的基本結構及數(shù)量關系,通過不同的分析思路進行解答。同時學習解題的檢驗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分析和解題能力。

          教學重點:了解連除應用題的基本結構及數(shù)量關系。

          教學難點:了解連除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并通過不同的分析思路進行解答。

          教學關鍵:通過不同數(shù)量關系、分析思路進行解答。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根據(jù)條件,提出問題進行解答。

          (1)三年級同學去參觀農(nóng)業(yè)展覽,他們平均分成2隊,每隊分成3組?

         。2)三年級同學去參觀農(nóng)業(yè)展覽。他們每隊有3組,每組有15人,?

         。3)三年級90個同學去參觀農(nóng)業(yè)展覽,他們平均分成2隊,?

         。4)三年級同學去參觀農(nóng)業(yè)展覽,他們每隊有45人,平均分成3組,?

          2、三年級同學去參觀農(nóng)業(yè)展覽,他們平均分成2隊,每隊分成3組,每組15人,一共有多少人?

          教師引導學生小結后,把復習中的連乘應用題改變一個條件和問題,使它成為例2導入新課。

          二、新授。

          l、教學例2。三年級同學參觀農(nóng)業(yè)展覽。把90人平均分成2隊,每隊平均分成3組,每組有多少人?

         。1)讀題,結合線段圖理解題意。

          訓練學生離開原題目,看線段圖復述題意。參觀農(nóng)業(yè)展覽的三年級同學90人平均分成2隊,每隊平均分成3組,每組有多少人?

         。2)引導學生結合線段圖進行思路分析。

         、購臈l件上分析。提問:

          (A)題目中哪些條件可以解訣哪些問題?

         。˙)要求每組有多少人,應先求什么?

          學生回答時,教師引導學生得出以下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

         。╝)根據(jù)已知條件,把90人平均分成2隊,可以求出每隊有多少人。把求出的每隊有(90÷2)人當作條件與已知的每隊平均分成3組,就能求出每組有多少人。因此要求每組有多少人,必須先求出每隊有多少人。

          (b)根據(jù)已知條件,平均分成2隊,每隊有3組,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組,把求出的一共有(3×2)組當作條件與總人數(shù)90人,就能求出每組有多少人。因此要求每組有多少人,可以先算一共分成多少組。

          從問題上分析。提問:

         。ˋ)要求每組有多少人,應需要哪兩個條件?

         。˙)要求出問題,應先求出什么?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回答,得出以下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

         。╝)要求每組有多少人?需要每隊人數(shù)與每隊組數(shù)這兩個條件,而已知每隊平均分成3組,所以應先求出每隊有多少人。

         。╞)要求每組有多少人?也可以從總人數(shù)與總組數(shù)這兩個條件出發(fā)。已知總人數(shù)90人,所以應先求一共分成多少組。

         。3)教師小結以上分析方法,與學生共同探討得出以下兩種不同的解答方法。

         、俳夥ㄒ唬海ˋ)平均每隊有多少人?

          90÷2=45(人)

         。˙)平均每組有多少人?

          45÷3=15(人)

          綜合列式:90÷2÷3

         。45÷3

         。15(人)答:平均每組15人。

         、诮夥ǘ海ˋ)一共分了多少組?

          3×2=6(組)

         。˙)平均每組有多少人?

          90÷6=15(人)

          綜合列式:90÷(3×2)

          =90÷6

         。15(人)答:平均每組15入。

          2、指導解題的檢驗方法。

         。1)引導想一想:這道題除了用一種解法檢驗另一種解法以外,還可以怎樣檢驗?

         。2)指導學生用問題與條件交換的方法進行檢驗。如:

          想:已經(jīng)算出每組有15人,又知每隊平均分成3組,可能算出每隊的人數(shù)。(1)15×3=45(人)

          已經(jīng)算出每隊有45入,已知平均分成2隊,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人、(2)45×2=90(人)

          這樣算得的結果和題里的已知條件相同,說明解答正確。

          三、鞏固。完成教科書第103頁的“做一做”題目。

          四、作業(yè)。做練習二十三的第1-4題。

         。3)歸一應用題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107頁、109頁上的內(nèi)容,練習二十四的第1、2、4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初步掌握正、反歸一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結構特征及解題關鍵,學會用綜合算式解答正、反歸一應用題,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正、反歸一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結構特征。

          教學難點:用綜合算式解答正、反歸一應用題。

          教學關鍵: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設問。我校開展讀書活動,添置一批書架,要買這樣的5個需要多少元?這道題能解答嗎?為什么?(要求買5個書架需要多少元,就是求總價,必須知道單價和數(shù)量,數(shù)量題目已經(jīng)告訴我們了,單價卻沒有告訴,所以不能解答。)

          2、解答下面各題,并說出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

         。1)書架每個25元,買5個要用多少元?(已知單價和數(shù)量求總價,就用單價乘以數(shù)量。)

         。2)書架每個25元,200元可以買多少個書架?(已知單價和總價求數(shù)量,就用總價除以單價。)

          3、求下列問題,需要知道哪兩個條件?

         。1)3小時行多少千米?(每小時行多少千米與行了幾小時)

         。2)需要幾小時完成?(做多少個零件與每小時做多少個)

          二、新授。

          1、引言。復習題中第1小題書架的單價已經(jīng)直接告訴我們,現(xiàn)在老師把它改為間接條件,變?yōu)閮刹接嬎銘妙},這就是要學習的新內(nèi)容例3。

          上一階段,我問學習了連乘,連除應用題,今天學習的例3又不同于這兩類應用題的乘、除兩步計算應用題。

          2、教學例3。學校買3個書架,一共用75元。照這樣計算,買5個書架要用多少元?

         。1)讀題,審題。

          ①摘錄條件和問題:

          3個書架共用--75元

          5個書架--?元

          ②訓練學生根據(jù)摘錄的條件和問題復述題意。

          結合復述題意說明“照這樣計算”的意思是每個書架按照同樣的價錢計算。

         。2)畫線段圖示意并分析題意。

          3個書架用75元,用線段圖表示。

          買5個書架用多少元,要用另一條線段表示:

          接著,引導學生看線段圖進行分析:

         、僖筚I5個書架要用多少元,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要求總價必須知道單價與數(shù)量。)

          ③已知數(shù)量買5個,所以應先求什么?(單價)

         、墼鯓忧蟪鰡蝺r?

          議論后,讓學生在黑板上的第一條線段圖上標出問題。

          (3)分步列式解答:

         、倜總書架多少元?75÷3=25(元)

         、5個書架多少元?25×5=125(元)

          答:買5個書架要用125元。

          分步列式計算后,讓學生在黑板上畫的第二條線段圖上標出總價。

         。4)引導學生列綜合算式解答,并說出每步算式表示的意思。

          75÷3×5

         。25×5

         。125(元)

         。5)讓學生檢驗計算結果是否正確。

          3、練習:第107頁上“做一做”題目。

          小結:從以上的例題與“做一做”題目可以看到,今天學習的解題方法是:根據(jù)前兩個已知條件用平均分方法來出單位數(shù)量,即每份數(shù)、(具體地說,例題中的“1個書架多少元?”“做一做”題目中的“1小時行多少千米?”)然后以它為標準(照這樣計算)再用乘法求出有幾個這樣的單位數(shù)量是多少。

          4、教學例4。學校買3個書架,一共用75元。照這樣計算,200元可以買多少個書架?

         。1)讀題,審題。①摘錄條件和問題:

          3個書架共用--75元

         ?個書架--200元

         、谟柧殞W生根據(jù)摘錄的條件和問題復述題意。

         。2)指導畫線段圖。

          可讓學生利用例3的線段圖來改畫。其中第一條不變,擦去第二條上的分段點;將“5個書架”的“5”用“?”替換,“?元”的“?”用200元替換。然后引導學生想,200元買的書架要多一些,所以第二條線段要加長一些,要成為:

          (3)引導學生看線段圖分析,同時在第一條和第二條的線段圖上分別標上所求的問題。

          思考:要求200元可以買多少個書架,要先算什么?

         、倜總書架多少元?75÷3=25(元)

         、200元可以買多少個書架?200÷25=8(個)

          答:200元可以買8個書架。

          用綜合列式:注意為什么要加上小括號?(要改變其運算順序,必須加上小括號。)

          200÷(75÷3)

         。200÷25

          =8(個)

         。4)讓學生說說怎樣檢驗計算結果是否正確。

          5、引導比較例3、例4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1)相同點:兩道題的前兩個已知條件完全相同。解題的第一步都是除法求出一個單位數(shù)量是多少?(一個書架多少元。)

         。2)不同點:兩個例題中的第三個條件和問題不同。例3求出一個單位數(shù)量是多少后,用乘法來出所求的問題;例4求出一個單位數(shù)量是多少后,用除法求出所求的問題。

          三、鞏固。完成教科書第108頁上的“做一做”題目。

         。1)讀題,解析“照這樣計算”。

          (2)學生獨立做題:先分步列式,再列綜合算式。

          四、總結。今天,學習的例3、例4及兩道“做一做”題目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第一步用除法求出一個單位數(shù)量是多少,(如例3、例4的求一個書架多少元)然后以這個單位數(shù)量為標準,(即題中的“照這樣計算”)根據(jù)題目的要求用乘法或除法求出所要求的問題。有這樣解題特征的應用題,通常是叫做“歸一應用題!

          五、作業(yè)。做練習二十四的第1、2、4題。

        連除應用題教案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的基本結構和數(shù)量關系,學會列綜合算式用兩種方法解答連乘應用題.

          2.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和靈活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學會有條理地敘述思維過程.

          3.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的學習熱情,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認識的數(shù)量關系,初步學會兩種解答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的兩種解題思路.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激疑誘趣.

          1.出示【圖片參觀農(nóng)業(yè)展覽】

          三年級同學去參觀農(nóng)業(yè)展覽.他們平均分成2隊,每隊分成3組,每組15人,一共有多少人?(用兩種方法列綜合算式解答)

          答:一共90人.

          2.改變復習題的一個條件和問題后,出示例2.

          例2:三年級同學去參觀農(nóng)業(yè)展覽.把90人平均分成2隊,每隊平均分成3組,每組有多少人?

          教師提問:例題與復習題在條件和問題上有什么變化?

          教師導入 :已知條件和問題發(fā)生了變化,還能用原來的方法解答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共同研究的新知識.(板書:應用題)

          二、師生共同參與探索.

          1.學習兩種分析、解答應用題的方法.

          出示例2:三年級同學去參觀農(nóng)業(yè)展覽.把90人平均分成2隊,每隊平均分成3組,每組有多少人?

         。1)自由提問,思考討論.

          教師提問:看到這道題,你想到了什么?有哪些問題?

          學生可能提出如下問題,教師可以進行簡記:

          ①這道題已知什么條件,要求什么問題?用線段圖如何表示?

         、谝竺拷M多少人?必須先求出什么?

         、鄯植搅惺饺绾谓獯?

         。2)匯報結果,共同探索.

         、俳處熖釂枺赫l能回答第①個問題?

          根據(jù)學生回答,出示線段圖

         、诮處熖釂枺赫l能解決第②個問題?

          結合學生討論,教學兩種解法,并列出綜合算式.

          第一種解法:要求每組有多少人?必須先求出每隊多少人?(借助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已知條件中告訴我們共有90人,平均分成2隊,求每隊多少人?就是把90人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知道每隊45人,又知道每隊分3組,就能求出每組有多少人?

          板書:

          每隊多少人? 綜合算式:9023

          902=45(人) =453

          每組有多少人? =15(人)

          453=15(人)

          第二種解法:(借助線段圖)要想求每組多少人?必須先求出一共多少組?知道每隊分3組,分成2隊,就是求2個3是多少?用乘法計算.6組對應90人,要求出每組多少人?就是把90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是多少?

          板書:

          一共多少組? 綜合算式: 90(23)

          32=6(組) =906

          每組多少人? =15(人)

          906=15(人)

          2.觀察比較,歸納概括.

          教師提問:觀察兩種解法在思路上有什么異同?

          引導學生說出:相同點是所求的問題一樣.不同點是先求的不一樣,第一種解法先求的是每組多少人,第二種解法先求一共多少組,所以第一步的解法也就不一樣.

          3.引發(fā)思考,掌握檢驗方法.

          教師提問: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知道兩種解法可以互相檢驗,除了這種方法外,還可以怎么檢驗應用題?(小組討論)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把已經(jīng)計算出的結果作為已知條件,進行逆運算,如果最后算出的結果與題目的已知條件相同,說明解答正確.

          1532

         。452

         。90(人)

          三、分層練習反饋矯正.

          1.獨立用兩種方法解答,口頭檢驗.

         。1)圖書館買來新書240本,平均放在3個書架上,每個書架上放4層,平均每層放多少本?

          訂正:

          答:平均每層放20本.

         。2)商店賣出7箱保溫杯,每箱12個,一共收入336元,每個保溫杯多少元?

          2.說出分析過程,列綜合算式不計算.

         。1)三年級有2個班,每個班有43個學生,一共做紙花258朵,平均每個學生做紙花多少朵?

          (2)奶牛場有5個牛棚,每個牛棚里有12頭奶牛,一天喂1200千克飼料,平均每頭每天喂多少千克飼料?

          3.連乘應用題與對比練習.

         。1)百貨商店賣出3箱西褲,每箱20條,每條21元,一共賣了多少元?

         。2)百貨商店賣出3箱西褲,每箱20條,一共賣了1260元,每條多少元?

         。ㄒ龑W生發(fā)現(xiàn):與連乘應用題的條件與問題正好相反.)

          四、全課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是什么知識?(板書:)

          教師:對,今天我們學習了的不同解答方法及驗算,與上兩節(jié)學習的連乘應用題是有一定聯(lián)系的.同學們今后解答應用題時,要特別注意分清題目中的數(shù)量關系,運用合適的方法正確解答.

          五、布置作業(yè) .

          練習二十三的第6題

          電池廠生產(chǎn)了7200節(jié)電池,每12節(jié)裝一盒,6盒裝一箱,一共可以裝多少箱?

          練習二十三的第9題

          學校給三好學生買獎品,買了2盒鋼筆,每盒10枝,一共用去160元.每枝鋼筆多少元?

          練習二十三的第10題

          兩個縫紉組做同樣的衣服,第一組做34件,第二組做42件,一共用布228米.平均每件衣服用多少米布?

          【板書】

          探究活動

          分糖游戲

          活動目的

          使學生在動手中體會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進一步理解的數(shù)量關系.

          【活動內(nèi)容】

          1.布置任務.

          某食品公司為宣傳產(chǎn)品,給學校送來一批糖果.三年級每班分到150塊,想想:先按小組平均分配,再從小組平均分給個人,每人能得到幾塊?有無剩余?每人是否得到的數(shù)量一樣?和同學一起議一議.先調查、再計算.如果這150塊中有2個品種,又該怎樣分配?

          2.小組合作,互相交流,做好記錄.

          3.匯報、反思,通過活動談談有什么收獲.

          【活動建議】

          教師為學生準備150塊糖或學具,討論交流后真正讓學生分一分,以驗證他們開始的設想是否合理.給學生的提示越少越好,為學生提供開放的、結構不良的問題環(huán)境(如:平均分后有剩余,剩下的怎么辦),更能便于孩子們進行深層思考,體會數(shù)學的真正價值.

        連除應用題教案9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理解此類連除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能用兩種方法解答此類應用題。

          2、正確列綜合算式解答應用題。

          3、理解連除與連乘應用題的互逆關系。

          (二)、能力訓練點

          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維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滲透事物間聯(lián)系的思想和比較的思想。

          (四)、美育滲透點

          使學生感悟美源于生活,美來自生產(chǎn)和時代的進步,提高審美意識。

          二、.學法引導

          1、指導學生觀察線段圖,感知算理。

          2、指導學生合作學習,試算、討論、感知計算方法。

          三、.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分析理解數(shù)量關系。

          2、教學難點:利用線段圖理解數(shù)量關系,確定計算步驟。

          四、教具,學具準備

          小黑板、課件、卡片、

          五.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口算:(卡片出示)

          3×15×20900÷15÷20

          4×5×8160÷8÷5

          2、出示復習題:

          要求學生:畫線段圖表示數(shù)量關系(一種)并用兩種方法解答。

          根據(jù)學生畫圖情況確定兩名同學板演。(每人一種解法,畫圖并列式計算。)

          (二)、探求新知

          1、出示例2:

          2、指名同學讀題,對比復習題,組織討論:例題與復習題相比較,有什么特點?

          3、根據(jù)學生匯報的'討論結果,讓學生在已畫成的兩個線段圖中標注一下,已知了什么,求什么?通過標注,使學生明白,例題與復習題的問題與已知條件換了位。并形成線段圖并板書:

          每臺8小時織?米

          5臺8小時織布160米,每臺8小時織?米

          (通過線段圖,從直觀到抽象,使學生感知算理。)

          4、指導學生對照線段圖討論:要想求出每臺每小時織布多少米,我們怎樣做?

          5、根據(jù)學生匯報的討論情況,讓學生在線段圖中標注出先要求的是圖中的哪一段,應該怎樣求?學生說清解答步驟后,教師板書每一步的小標題。然后再要求學生在練習本上直接試做,分步解答。同桌間互相討論訂正。

          6、指名學生口述分步解答過程,教師板書:

          (1)、每臺織布機8小時織布多少米?

          160÷5=32(米)

          (2)、每臺織布機每小時織布多少米?

          32÷8=4(米)

          引導學生列綜合算式解答,先自己直接列式,再指名在線段圖下對應位置板演成板書:

          160÷5÷8

          =32÷8

          =4(米)

          答:平均每臺織布機每小時織布4米。

          (引導學生討論、思考、試算,感知計算方法。)

          7、改例2線段圖的問題和條件成下圖,根據(jù)這幅圖,我們應該先求什么?怎樣求?

          (1)、5臺1小時織?米(2)、每臺每時織?米

          8.學生討論確定先求“5臺1小時織布多少米”,再求“1臺1小時織布多少米”,教師根據(jù)學生匯報書寫小標題。

          然后自己在書上第10頁填空,由一名學生板演,形成以下板書:

          (1)、5臺織布機1小時織布多少米?

          160÷8=20(米)

          (2)、每臺織布機每小時織布多少米?

          20÷5=4(米)

          列綜合算式解答為

          160÷8÷5

          =20÷5

          =4(米)

          答:平均每臺織布機每小時織布4米。

          9、集體訂正,訂正時進一步強調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10、討論:比較一下,兩種解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11、反饋練習:第10頁“做一做”。

          讀題,思考: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要想求“1只母雞1個月下多少蛋”這個問題,可以先求出什么?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第二種算法完全交給學生自己學習,學生通過討論、思考、試算,進一步感知算理和計算方法。)

          (三)、鞏固發(fā)展

          1、練習三第1、2題。

          2、對比性練習:練習三第4題。

          3.根據(jù)題中提供的條件進行分組練習,練習題目由各組任選一組。

          條件:“書法小組每人每天寫8個大字,5個人4天共寫了160個大字

          第一組題目:

          填空:

          第二組題目:

          判斷

        連除應用題教案10

          教學內(nèi)容:

          復習混合運算和連乘、連除應用題——教材第32頁1—3題,練習八1—4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熟練地計算三步混合運算式題。

          2、通過三步計算的文字題的整理復習,提高列綜合算式的能力。

          3、熟練掌握連乘、連除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并能正確列式計算。

          教學過程:

          一、回憶,形成網(wǎng)絡,想想本單元學習了哪些知識,學生說,老師板書:

          1、觀察思考后解答:

          ①(148—111÷37)×5

         、5000—(720+650÷130)

         、郏467+36×3)÷23

         、3200÷(1280—72×15)

          題目中是什么樣的混合運算?

          它們有什么特點?

          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ㄓ喺孩725②4275③25④16帶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小括號內(nèi)部含有兩級運算;先做括號內(nèi)的乘除,后做加減。)

          2、學生說出特點后,再次歸納出:在含有括號的算式中,先做括號內(nèi)的二級運算,再做一級運算。

          3、練一練。

         、412÷(607—36×14)

         、冢7590÷33—14)÷54

          (訂正:①4②4)

          4、思考一組題,從哪里入手?關鍵是什么?再獨立做出來。

         、560與270的差,加上360除以90的商,和是多少?

         、637加上86與19的積,再減去1375,差是多少?

         、蹚72與64的積里減去4012除以59的商,差是多少?

         、532減去379的差,加上192除以4的商,和是多少?

          學生思考后回答:①求和是多少,關鍵找到兩個加數(shù)。②求差,就要找到被減數(shù)和減數(shù)。③同②一樣。④求和,找到兩個加數(shù)。

          訂正:

          ①(560-270)+360÷90=294

         、637+86×19—1375=896

         、72×64—4012÷59=4540

         、埽532—379)+192÷4=201]

          5、“用分析法”或“綜合法”分析下面的題后,列出兩種算式解答。

          一座居民樓安裝了節(jié)水閥后,平均每戶每月節(jié)水2噸,照這樣計算,72戶居民一年可節(jié)水多少噸?

          請兩位同學在黑板上列式計算,其他人做在作業(yè)本上。

          2×72×122×12×72

          =144×12=24×72

          =1728(噸)=1728(噸)

          答:72戶居民一年可節(jié)水1728噸。

          6、練一練:把上題改編成除法計算的兩步應用題,解答出來。

          一座居民樓安裝節(jié)水閥后,72戶居民一年可節(jié)約用水1728噸,照這樣計算,平均每戶每月節(jié)約水多少噸?

          [訂正:強調它們是互逆關系。]

          1728÷72÷121728÷12÷72

          =24÷12=44÷72

          =2(噸)=2(噸)

          答:平均每戶每月節(jié)水2噸。

         二、鞏固練習。

          1、在□里填上適當?shù)臄?shù),然后列出綜合算式。

          2、選擇正確答案。

          ①78與82的.和,除585與265的差,商是多少?()

          A:(78+82)÷(585—265)B:78+82÷585—265

          C:(585—265)÷(78+82)

         、126減去5590除以86的商,再加72,和是多少?()

          A:126—5590÷86+72B:(126—5590÷86)+72

          C:126—(5590÷86)+72

          3、把下面的錯題改過來。

         、625+75÷5—40改正:

          =700÷5—40

          =140—40

          =100

          ②264÷132×2改正:

          =264÷264

          =1

         、郯严旅婷拷M算式列成綜合算式

          12520÷8=1565123—78=45

          12×110=132049+52=101

          1565—1320=24545×101=4545

          綜合算式__________________合算式__________________

          ④工廠每個工人一小時生產(chǎn)零件120個,照這樣計算,5個工人8小時生產(chǎn)多少個?(兩種方法解)

          [訂正:(1)180÷(20×5—55)=4(15+20÷2)×12=300(2)①C②A(3)①600②4③12520÷8—12×110=245(123—78)×(49+52)=4545④120×5×8=4800(個)120×8×5=4800(個)]

        三、供學有余力的學生思考解答。

         。1)在□里可以填什么數(shù)?

          ①100÷312<108②7□00÷25□>30

          提示:因為312×108=33696,要使100÷312<108,所以100必須小于33696!蹩商畹扔3或小于3的數(shù),第二□根據(jù)第一□填的數(shù)再確定。如第一□填3,第二□填等于或小于3的數(shù),如第一□填小于3的數(shù)則第二□可填任何數(shù)。100÷312<108100÷312<108②第一□最大填9;25□可填0梍4的數(shù),所以當25□里填0,1時,7□00可填8,9,當25□填2,3,4時,7□00可填9。

          (2)巧算:24×5=12078×5=390想240÷2=120,想780÷2=390,你發(fā)現(xiàn)一個數(shù)乘以5的簡便算法嗎?試做:64×5=208×5=

          提示:640÷2=3202080÷2=1040

        連除應用題教案11

          教學內(nèi)容:課本第9-11頁的內(nèi)容,練習三的第1-5題。

          教學目標:

         。ㄒ唬┦箤W生理解連除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并會用兩種方法解答。

          (二)使學生進一步學習線段圖表示應用題的條件和問題。

         。ㄈ┩ㄟ^對連乘、連除應用題的對比,學生進一步理解其內(nèi)在聯(lián)系及互逆關系。

         。ㄋ模┩ㄟ^觀察、比較、分析提高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掌握連除應用題的分析方法是重點,理解連乘、連除應用題的互逆關系是難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板演。

          一種織布機每臺每小時織4米布,5臺8小時可以織多少米布?(用兩種方法解答。)

          2.全班同時口算:

          24×5×835×2×918×2×564÷8÷4120÷6÷4160÷5÷8

          訂正第1題時,說出兩種不同的解題思路。

          二、學習新課。

          1.新課引入。

          復習題改為:一種織布機5臺8小時織布160米布,平均每臺每小時織布多少米?

         。1)觀察、比較,例2與復習題有什么聯(lián)系?

         。ㄍㄟ^觀察比較可以看出:復習題中的條件是例2的問題,復習題中的問題是例2的條件。)

          說明這兩種應用題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2)怎樣用線段圖表示已知條件和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畫出)

          每臺8小時織?米

          5臺8小時織160米

          每臺每小時織?米

          (3)要求每臺每小時織多少米布,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根據(jù)題意,要求每臺每小時織多少米布,可以先求出每臺織布機8小時織多少米布,再求每臺每小時織多少米布。)

         。4)怎樣分步列式計算?在學生回答的同時,教師板書:

         、倜颗_織布機8小時織多少米布?

          160÷5=32(米)

         、诿颗_織布機每小時織多少米布?

          32÷8=4(米)

         。5)你能用綜合算式解答嗎?(獨立做在本子上)

          160÷5÷8(每臺8小時)

          =32÷8(每臺1小時)

          =4(米)

          答:每臺織布機每小時織4米布。

          讓學生敘述解題思路,說出每步求的'是什么。

          (6)這道題還可以怎樣解答?要先算什么?怎樣用線段圖表示條件和問題?

          小組討論,閱讀課本第10頁。

          在討論、自學的基礎上,把分步列式的標題填在書上,并獨立列出綜合算式解答,集體交流說思路。

          160÷8÷5(5臺1小時)

          =20÷5(每臺1小時)

          =4(米)

          答:平均每臺織布機每小時織4米。

          3.師生共同總結。

          (1)今天學習的是什么應用題?(今天學習的是連除應用題。)

          教師把“連除”二字板書在課題的前邊,即連除應用題。

         。2)通過剛才用不同的方法分析這道題,你發(fā)現(xiàn)這類連除應用題有什么特點?(題中的160米既與5臺織布機有關系,也與8小時有關系。)

          教師總結概括:

          這類連除應用題的特點是:總量與兩個變化的量有關系,是隨著兩個變量的變化而變化,正如同學們所說,160米既與5臺織布機有關,也與8小時有關系,因此要求每臺每小時織多少米布,既可以先求每臺8小時織多少米,又可以先求5臺1小時織多少米。由于思路不同,就有不同的解答法,重在分析數(shù)量關系。

          4.對比。

          (1)1輛汽車1天運貨20啊,4輛汽車5天運貨多少噸?

         。2)4輛汽車5天共運貨400噸,1輛汽車1天運貨多少噸?

          同學們在獨立解答的基礎上,二人討論,這兩道題有什么聯(lián)系?有什么區(qū)別?

          訂正:

         。1)20×5×4(2)40÷4÷5

          =100×4=100÷5

          =400(噸)=20(噸)

         。▋傻李}的區(qū)別:(1)題是連乘應用題,(2)題是連除應用題。這兩道題又有內(nèi)在聯(lián)系,(1)題的已知條件是(2)題的問題,(1)題的問題是(2)題的已知條件。)

          教師進一步明確說明:連乘和連除這兩種應用題是互逆關系,應用這種互逆關系,可以對應用題進行檢驗。

          三、鞏固反饋。

          1.獨立計算基本題。

         。1)3輛汽車4次可以運288筐蘋果,1輛汽車1次可以運多少筐蘋果?

         。2)光明中學的團員平整操場,35人3小時平整了1260平方米,平均每人每小時平整多少平方米?

          2.敘述條件有變化。

          一份稿件共960頁,8個打字員共打12小時才完成,平均每個打字員每小時可以打字幾頁?

          3.改編題。

          每只雞每天吃飼料4500克,照這樣計算,6只雞5天吃飼料多少千克?

          把上題改為用除法解答的應用題。

          4.變化提高題。

          4臺碾米機3小時可以碾米4800千克,1臺碾米機8小時可以碾米多少千克?

         。ㄌ崾荆阂1臺碾米機8小時碾米多少千克,就要先求出1臺碾米機1小時碾米多少千克。)

          四、作業(yè)

          練習三第1~5題。

          附板書設計:

          連除應用題

          例2:一種織布機5臺8小時織160米布,對比(1)1輛汽車1天運貨20噸

          平均每臺每小時織多少米布?照這樣計算,4輛汽車5天運貨多少噸?

          每臺8小時織?米20×4×520×5×4

          =80×5=100×4

          5臺8小時織160米=400(噸)=400(噸)

          每臺每小時織?米答:4輛汽車5天運貨400噸。

         。1)每臺織布機8小時織布多少米?

          160÷5=32(米)對比(2)4輛汽車5天共運貨400

         。2)每臺織布機1小時織布多少米?噸,平均1輛汽車1次運貨多少噸?

          32÷8=4(米)400÷4÷5400÷5÷4

          綜合算式:=100÷5=80÷4

          160÷5÷8=20(噸)=20(噸)

          =32÷8答:平均1輛汽車1天運貨20噸。

          =4(米)

          答:平均每臺每小時織布4米。

        連除應用題教案12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11——12頁。

          教學目標:

          使學生掌握三位數(shù)連除應用題的結構,能夠正確列式解題。

          學生自主探索三位數(shù)連除應用題的解題方法,出解題規(guī)律。

          教學重難點:理解這類應用題的結構,正確進行解題。

          教學具準備:小黑板、掛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口算

          40÷560÷580÷5

          100÷545÷348÷4

          46÷2420÷7

          2、筆算

          654÷3498÷8555÷6

          768÷9368÷4490÷8

          二、新授

          1、揭示課題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三位數(shù)的連除應用題,板書課題。三位數(shù)的連除應用題。

          2、出示例題

          有兩個書架一共放了224本書,每個書架有4層,平均每個書架每層放多少本書?

          方法1、224÷2=112(本)

          112÷4=28(本)

          方法2、4×2=8(層)

          224÷8=28(本)

         、俳處熤钢椒1指名回答:你是如何想的,說出你的思考過程,

          224÷2=112(本)這道算式是什么意思,

          112÷4=28(本)又是什么意思?

         、诮處熤钢椒1指名回答:你是如何想的,說出你的.思考過程,

          4×2=8(層)這道算式是什么意思,

          224÷8=28(本)又是什么意思?

          ③指名回答剛才這題的思考過程。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的第1題

          全班校對。

          2、想想做做的第2、3題

          四、全課

          五、布置作業(yè)

          想想做做的第4——7題

        連除應用題教案13

          教學目的

          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連除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和解題方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應用題的解題能力。

          一、計算練習

          做練習二十三的第5、6、11題

          1、 第6題,讓學生獨立口算,共同核對得數(shù)。

          2、 第6題,讓學生獨立筆算,填出得數(shù),集體訂正。

          3、 第6題,第一行指名板演,并要求學生說說怎樣估算,第二行全班學生在練習本上估算,指名口答得數(shù),共同訂正。

          二、應用題解題練習

          練習二十三的第7-10題及第12、14、15題

          1、第七題,全班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解答,教師巡視,分別指名將兩種不同的解法的綜合算式抄在黑板上:

          7200 ÷12÷ 6 7200 ÷ (12 ÷ 6)

          =600 ÷ 6 =7200 ÷ 72

          =100(箱) =100(箱)

          讓學生比較兩種解法的不同。

          2、第8題,先引導學生回顧除法應用題中常見的數(shù)量關系,然后再求。

          3、第9、10題,先讓學生讀題,審題,比較兩題的不同,第9題是連除應用題,第10題不是連除應用題。

          4、 第12題,兩道小題也要讓學生對比著練,先讓學生獨立解答,然后指名說解法。

          5、 第14、15題,讓學生獨立列出綜合算式解答,集體訂正。

          三、應用題補充條件、問題練習

          做練習二十三的第13、16題

          1、 第13題,讀題,明確條件,然后給予適當?shù)膯l(fā)。

          2、 第16題,要求學生補充一個條件和一個問題,成為一道兩步應用題;再補充另一個條件和問題,成為另一道兩步應用題

          3、 整理和復習

          復習混合運算式題、文字題和連乘、連除應用題

          教學內(nèi)容

          課本第116頁的第1-3題;練習二十六的第1-4題

          教學目的

          1、 通過整理和復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三步式題的運算順序,能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并會列綜合算式解答兩步計算的文字題。

          2、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連乘、連除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能比較熟練地解答這兩種應用題,提高理解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混合運算

          1、 混合運算式題

         。1) 做課本第116頁第1題及補充題

          97-12× 6+43 29+187÷ 17-34

          156-56÷ 4× 7 (350-275)×(19+25)

         。2)做練習二十六的'第1題

          學生獨立做,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集體訂正。

          (3)做練習二十六的第3題

          左圖是變化了形式的三步混合運算式題,右圖是以框圖形式出現(xiàn)的混合運算。讓學生獨立計算,指名說出億時結果。

          2、 兩步計算文字題

          做第116頁的第2題

          讓學生說說每道題求什么,必須知道哪兩個數(shù),再引導學生列綜合算式

          做練習二十六的第2題

          讓學生獨立列出綜合算式計算,指名答出,共同訂正。

          二、復習連乘、連除應用題

          1、 做課本第116頁的第3題

          讓學生根據(jù)題意畫線段圖,教師巡視指導。

          解答后,引導學生把它改編成用除法計算的兩步應用題。

          2、 練習二十六的第4題

          讓學生列綜合算式解答,訂正時,指名說說兩小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以及綜合算式的每一步求什么。教師歸納,指出解答連乘、連除應用題應注意的問題。

        連除應用題教案14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理解連除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并會用兩種方法解答。

         。ǘ┦箤W生進一步學習用線段圖表示應用題的條件和問題。

         。ㄈ┩ㄟ^對連乘、連除應用題的對比,學生進一步理解其內(nèi)在聯(lián)系及互逆關系。

         。ㄋ模┩ㄟ^觀察、比較、分析,提高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掌握連除應用題的分析方法是重點,理解連乘、連除應用題的互逆關系是難點。

          教學過程設計

         。ㄒ唬⿵土暅蕚

          1.板演。

          一種織布機每臺每小時織4米布,5臺8小時可以織多少米布?(用兩種方法解答)

          2.全班同時口算:

          24×5×8

          35×2×9

          18×2×5

          64÷8÷4

          120÷6÷4

          160÷5÷8

          訂正1題時,說出兩種不同的解題思路。

         。ǘ⿲W習新課

          1.新課引入。

          復習題改為:一種織布機5臺8小時織布160米,平均每臺每小時織多少米布?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nèi)容就是解像這樣的應用題。(板書:應用題)

          2.出示例2.

          一種織布機5臺8小時織160米布,平均每臺每小時織布多少米?

          (1)觀察、比較,例2與復習題有什么聯(lián)系?

         。ㄍㄟ^觀察比較可以看出:復習題中的條件是例2的問題,復習題中的問題是例2的條件。)

          說明這兩種應用題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2)怎樣用線段圖表示已知條件和問題?在老師的引導下畫出:

         。3)要求每臺每小時織多少米布,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根據(jù)題意,要求每臺每小時織多少米布,可以先求出每臺織布機8小時織多少米布,再求每臺每小時織多少米布。)

          (4)怎樣分步列式計算?在學生回答的同時,教師板書:

         、倜颗_織布機8小時織多少米布?

          160÷5=32(米)

          ②每臺織布機每小時織多少米布?

          32÷8=4(米)

          (5)你能用綜合算式解答嗎?(獨立做在本子上)

          160÷5÷8(每臺8小時)

          =32÷8(每臺1小時)

          =4(米)

          答:每臺織布機每小時織4米布。

          讓學生敘述解題思路,說出每步求的是什么。

         。6)這道題還可以怎樣解答?要先算什么?怎樣用線段圖表示條件和問題?

          小組討論,閱讀課本第10頁。

          在討論、自學的基礎上,把分步列式的標題填在書上,并獨立列出綜合算式解答。

          集體交流說思路。

          160÷8÷5                 5臺1小時)

          =20÷5每臺1小時)

          =4(米)

          答:平均每臺織布機每小時織4米。

          3.師生共同總結。

         。1)今天學習的是什么應用題?(今天學習的是連除應用題)

          教師把“連除”二字板書在課題的前邊,即連除應用題。

         。2)通過剛才用不同的方法分析這道題,你發(fā)現(xiàn)這類連除應用題有什么特點嗎?(題中的160米既與5臺織布機有關系,也與8小時有關系。)

          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加以概括:

          這類連除應用題的特點是:總量與兩個變化的量有關系,是隨著兩個變量的變化而變化。正如同學們所說,160米既與5臺織布機有關系,也與8小時有關系,因此要求每臺每小時織多少米布,既可以先求每臺8小時織多少米,又可以先求5臺1小時織多少米。由于思路不同,就有不同的解法,重在分析數(shù)量關系。

          4.對比。

         。1)1輛汽車1天運貨20噸,4輛汽車5天運貨多少噸?

         。2)4輛汽車5天共運貨400噸,1輛汽車1天運貨多少噸?

          同學們在獨立解答的基礎上,二人討論,這兩道題有什么聯(lián)系?有什么區(qū)別?

          訂正:

          (1)20×5×4                 2)40÷4÷5

         。100×4                  =100÷5

          =400(噸)=20(噸)

         。▋傻李}的區(qū)別:(1)題是連乘應用題,(2)題是連除應用題。這兩道題又有內(nèi)在聯(lián)系,(1)題的`已知條件是(2)題的問題,(1)題的問題是(2)題的已知條件。)

          教師給以肯定后,再進一步明確說明:連乘和連除這兩種應用題是互逆關系,應用這種互逆關系還可以對應用題進行檢驗。

         。ㄈ╈柟谭答

          1.獨立計算基本題。

         。1)3輛汽車4次可以運288筐蘋果,1輛汽車1次可以運多少筐蘋果?

         。2)光明中學的團員平整操場,35人3小時平整了1260平方米,平均每人每小時平整多少平方米?

          2.敘述條件有變化。

          一份稿件共960頁,8個打字員共打12小時才完成,平均每個打字員每小時可以打字幾頁?

          3.改編題。

          每只雞每天吃飼料4500克,照這樣計算,6只雞5天吃飼料多少千克?

          把上題改為用除法解答的應用題。

          4.變化提高題。

          4臺碾米機3小時可以碾米4800千克,1臺碾米機8小時可以碾米多少千克?

         。ㄈ缬欣щy可稍加提示;從問題入手分析,要求1臺8小時碾米多少千克,就要先求出1臺1小時碾米多少千克。)

         。ㄋ模┳鳂I(yè)

          練習三第1~5題。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學習連除應用題的要點是總量與兩個變化的量有關系,并隨著兩個變量的變化而變化,因此也可以用兩種方法解答。與前面學過的連乘應用題是互逆關系。

          新課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是在教師引導下,通過畫圖表示題里的條件和問題,重點分析第一種思路和方法。

          第二層是通過學生自學課本,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明確線段圖中的數(shù)量關系,自己類推出第二種思路和方法。在此基礎上共同總結出連除應用題的特點。

          第三層是通過對連乘、連除應用題的對比,明確這兩種應用題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及其互逆關系。

          練習的設計圍繞重點,有基本題、變化題、改編題。為以后學習稍復雜的歸一問題打基礎。

          板書設計

          連除應用題

          例2一種織布機5臺8小時織160米布,平均每臺每小時織多少米布?

          (1)每臺織布機8小時織布多少米?

          160÷5=32(米)

          (2)每臺織布機1小時織布多少米?

          32÷8=4(米)

          綜合算式:

          160÷5÷8

          =32÷8

          =4(米)

          答:平均每臺每小時織布4米。

          對比(1)1輛汽車1天運貨20噸,照這樣計算,4輛汽車5天運貨多少噸?

          20×4×5   20×5×4

          =80×5    =100×4

          =400(噸)=400(噸)

          答:4輛汽車5天運貨400噸

          對比(2)4輛汽車5天共運貨400噸,平均1輛汽車1次運貨多少噸?

          400÷4÷5   400÷5÷4

          =100÷5   =80÷4

          =20(噸)=20(噸)

          答:平均1輛汽車1天運貨20噸。

        【連除應用題教案】相關文章:

        連除教學反思02-24

        連除問題教學反思03-01

        《應用題二》的教案04-10

        《連除簡便計算》教學反思07-22

        大班教案自編應用題10-24

        “列方程解應用題”教案12-21

        兩步計算應用題教案11-21

        《乘法和連除的簡便算法》教學反思11-13

        五年級數(shù)學應用題教案范文11-08

        《圖文應用題》教學反思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