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圖文應用題》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圖文應用題》教學反思 ,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圖文應用題》教學反思 1
應用題是數(shù)學中的非常常見的,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學生就開始接觸應用題。在教學圖文應用題時,我發(fā)現(xiàn)一年級的小朋友很聰明,老師把題目一說他們能很快說出了答案,但是我發(fā)現(xiàn)有部分小朋友列式子會出問題,他們會把得到的結果用來運算,而得到已知的條件。比如:老師有15支鉛筆,獎掉了7支給小朋友,請問還有幾支?很多小朋友能答得上是8支。當你請他列算式時,就會發(fā)現(xiàn)他是這樣列的:15-8=7。課堂上我發(fā)現(xiàn)有小朋友是這樣列的,當時給予糾正,并且課后還給家長發(fā)信息,告訴家長小朋友在家做作業(yè)發(fā)現(xiàn)類似情況,應該怎樣指導小朋友。后來有家長給我反映,他家的小孩子就是這個問題糾正不過來,他還問了鄰居的小孩(也是我的一個學生)有沒有這種現(xiàn)象,鄰居小孩也有,但能糾正過來。那兩個小朋友是學習成績好的,聽到這個信息后,我覺得這個問題有必要在課堂上再強調一下。于是我利用課前復習,再一次講到這個問題,課堂上學生都跟著我來,而且還跟著我想象,我說我們要利用題中的已知條件來計算,在黑板上板書兩個已知,下面就有小朋友講,兩個已知它們是好兄弟分不開,我也就跟著小朋友繼續(xù)說,好兄弟分不開,但是它們通過運算就會產(chǎn)生問題,得到我們想要的.結果。經(jīng)過這樣一講解很多小朋友都印象深刻了,課后我又找了幾個小朋友出了幾個題目檢查一下,結果發(fā)現(xiàn)這下都懂了,沒有再犯那樣的錯誤的了。
其實,有序、有效的課堂組織,老師的精心準備兩者對于課堂教學都很重要,并且缺一不可。這樣課堂才會產(chǎn)生很多靈感,讓學生學起來輕松,老師教起來也覺得不費勁,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圖文應用題》教學反思 2
一年級數(shù)學教學中是很重要的內容之一是圖文應用題,這類應用題是學習文字應用題的基礎。在圖文應用題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畫面意思在課堂教學中特別重要。下面談談我是如何進行圖文應用題教學的:
1、教學要直觀明了。
由于一年級的學生識字少,以形象思維為主,對直觀、操作感興趣,因此教學必須運用好直觀手段,幫助學生去感知、理解畫面意思。例如我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出示小鹿圖,讓學生仔細觀察,要求學生用三句話完整說出題意,通過觀察、口述,使學生弄清圖中的'已知條件和要求的數(shù)量,再此基礎上去進行列式計算。并總結出解題4個步驟:一看題目,二想方法,三列式計算,四檢查。教會學生找單位名稱和回答問題,因為課本每一道例題都沒寫單位和回答問題,這樣對以后學習應用題是不利的,要很長時間來訓練,到不如在開始學習時應用題時就要求學生有完整的解答。
2、應用題教學應重視算理、理解含義。
應用題啟蒙教學應當重視算理,揭示算法的含義,避免教學加減法應用題時,讓學生硬搬“求一共用加法”和“還剩用減法”這一模式。怎么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呢,比如在剛剛進行圖畫應用題的教學時,我利用教具進行操作使學生明白把兩個數(shù)合在一起是用加法計算和從一個數(shù)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減法。在教學中每道題我都要求學生說一說為什么用加法、為什么用減法計算,逐步強化算理,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分析能力
3、數(shù)學語言訓練
圖文應用題要有數(shù)學語言訓練,如:人教版下冊61頁求一包數(shù)學書和一包語文書一共有多少本?就是把35和30合起來,所以用加法計算。又如72頁例3:小雪比小磊多得幾朵?就是求12比8多幾?所以用減法計算。把問題轉化為數(shù)學語言表達,學生理解題意較為好一些。
《圖文應用題》教學反思 3
本節(jié)課主要是讓學生能利用6、7的加減法來解決問題,從而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學生認識并理解大括號和問號的意義,能借助圖畫正確分析題意。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在這節(jié)課上引導學生從熟知的生活情境出發(fā),使他們在探索的過程中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分析和概括,在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信心和意志力等方面均得到發(fā)展,從而促進可持續(xù)性學習素養(yǎng)的形成和積累。
本節(jié)課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本”的思想,新課標中提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因此在課堂上處處體現(xiàn)了對學生的尊重,留給了學生許多自由活動、創(chuàng)造數(shù)學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由的“創(chuàng)造數(shù)學中”得到發(fā)展。
在教學中,我注重對學生進行“用數(shù)學”過程的指導,讓他們明確大括號和問題所表示的意義、重視學生親身經(jīng)歷觀察畫面、理解畫面內容、選擇有用條件和恰當?shù)姆椒ㄓ嬎愕倪^程,以此讓學生獲得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法和途徑。
對于大括號的作用的'理解。在教學中引入大括號時我用手勢演示,讓大家體會大括號表示把兩個或幾個物體合起來,然后讓學生再用手勢來演示,并讓學生來說說你覺得大括號有什么作用,突出大括號的作用,體會大括號的意義。
另外,本節(jié)課中我還注重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每看到一幅圖畫,我都會讓學生自己觀察圖畫,然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圖畫的意思。這樣也漸漸地培養(yǎng)了學生編應用題的能力。
當然了,任何事情都沒有十全十美的。這節(jié)課也存在著一些不足,如:一年級孩子剛入學不久,各方面的習慣還沒有養(yǎng)成,所以上課讓孩子們在操作的時候顯得有些亂;在小組合作時,學生不知道怎樣合作,不會互相配合等等,這些在今后的教學中都要重視起來,在學新知的同時注重學生習慣及能力的培養(yǎng)。
《圖文應用題》教學反思 4
雖說教學一年級已有三屆,但從上個學期的三年級下來,還是有點不太適應。也正是因為有多年的教學一年級的經(jīng)歷,深知一年級的小朋友天真無邪、活潑可愛,加上一年級數(shù)學的'簡單,教學起來可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教學圖文結合的應用題是繼認識時間后的第二大難點。
一、讓學生開口說。
在教學圖文應用題時,讓學生先觀察圖意,不要求他們編題,只要說出你看到了什么,能根據(jù)數(shù)學信息提出數(shù)學問題嗎?學生剛開始不知怎樣說,教師就帶著學生說,慢慢地讓學生自己說。提問題對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就讓學生找“?”,找到以后再提問。
二、讓學生理解算理。
當學生能提問后,教師應讓學生說說解決這個問題是怎么想的?剛開始接觸時,學生不理解老師提的問題是什么意思?教師可扶著學生:求這個問題是把兩部分合起來還是從總數(shù)中去掉?難度一降低學生就會說。而后,就直接讓學生說思考的過程。從教學情況看,學生經(jīng)過訓練他們會說算理。當列好算式后,再讓學生說說所列算式的意義。圖文結合應用題的難點是,減法算式中被減數(shù)應是總數(shù),學生往往用部分數(shù)減部分數(shù)。老師這時問學生:從什么里面減掉?這樣一問,學生自然就明白了。
總的來說,其實一年級學生的腦海里是一片空白的,我們應該從零開始。今后多練習,多讓學生說說圖意,然后再列算式解決應用題!
【《圖文應用題》教學反思 】相關文章:
《分數(shù)應用題》的教學反思04-25
大班數(shù)學優(yōu)質課教案及教學反思《9的加法應用題》12-10
解答應用題教學設計07-10
大班的教學反思 大班教學反思02-19
教學反思語言教學反思12-07
畢業(yè)啦教學反思教學反思04-27
“幾倍求和兩步應用題”教學設計06-01
《》教學反思05-16
教學反思05-17
教學反思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