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案共10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美術教案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美術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由于小班幼兒年齡小,對手工活動比較感興趣,它們又都很喜歡小動物,對小動物的關愛產生濃厚興趣。所以我設計了《小鳥回家》這節(jié)活動。通過讓幼兒學習撕紙,粘貼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手工技能,讓幼兒自覺萌發(fā)愛護、保護環(huán)境的情感。
活動目標
1、學習撕紙塊,用固體膠粘貼的技能。
2、知道小鳥是人類的好朋友,要關心照顧它們。
3、萌發(fā)關愛環(huán)境的情感。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yǎng)他們大膽創(chuàng)新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1、黃、綠色彩紙,固體膠、小筐等。
2、小鳥圖片若干,大樹樹干圖。(卡紙)
3、輕音樂。
活動重難點
重點:讓幼兒學習撕紙塊。
難點:撕紙的方法。
活動過程
1、教師與幼兒一起做課前游戲,活動關節(jié)。
2、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談話,激發(fā)幼兒產生幫助小鳥的愿望,指導幼兒撕貼樹葉。
教師與幼兒停在沒有樹葉的大樹邊談話:“小朋友看這是什么?(大樹)你們知道大樹怎么了嗎?”(哭了)(沒有樹葉了)
“這里原來是小鳥的家,可是現在,大樹媽媽一片樹葉都沒有了,小鳥們都不愿意回來了,大樹媽媽真?zhèn)难?小朋友你們能想辦法讓小鳥快點回家嗎?想不想幫小鳥造一個家呢?”
“小朋友們剛才說的都很好,也幫大樹媽媽想了許多辦法,現在我們就用撕樹葉、粘貼樹葉的方法來幫助大樹媽媽,也幫小鳥造一個家!
3、教師出示綠色彩紙,用食指和拇指捏住輕輕撕成塊狀做“樹葉”。然后用固體膠涂在大樹上,然后輕輕把“樹葉”貼上去。
4、教師將黃、綠色彩紙、膠棒放到小筐里,引導幼兒自由的選擇彩紙進行撕樹葉、粘貼大樹的活動。教師提醒每個小朋友撕完樹葉后要把廢紙、還有膠棒都要放到小筐里面,不能亂扔垃圾,知道愛護教室的環(huán)境。
5、教師出示已畫好的樹干圖,請幼兒為小鳥做一個美麗的家。幼兒自由撕紙,粘貼樹葉,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要將樹葉粘貼在輪廓內。(活動時伴有輕音樂)
教師可增加點難度,讓幼兒學習撕各種各樣的樹葉。幼兒進行操作,教師個別指導。
6、出示“小鳥”,引導幼兒送“小鳥”回家。
教師:“小朋友,小鳥聽說大樹媽媽又長出了許多樹葉,都高興的飛來了。讓我們一起送小鳥回家吧!”教師和個別幼兒一起將小鳥圖片粘貼到大樹上。
7、教師小結:為了給小鳥一個安全的家,請小朋友們要愛護、保護我們身邊的環(huán)境,關愛小動物。請小朋友們把垃圾撿起來放到紙簍里。
活動延伸
教師:“小鳥們都回來了,大樹媽媽非常開心,也非常感謝你們幫助了它,它希望我們再幫它一個忙,讓我們去告訴所有的人們,以后不能隨便摘樹葉,要愛護我們的大樹,愛護小鳥,現在我們就一起去告訴幼兒園里所有的小朋友好不好?”活動結束,教師帶領幼兒把大樹放到畫袋里。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中小朋友們都很安靜,總能夠跟著老師的.思路和節(jié)奏,有一些平時比較好動的孩子我發(fā)現也特別認真,很專注的在"撕"、貼。一些動手能力比較差的孩子也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作品,這一點讓我感到很欣慰,也覺得很開心,因為我發(fā)現這樣的活動可以讓一些好動調皮的孩子安靜下來,同時也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耐心。
美術教案 篇2
課時:1課時
學習領域:欣賞 表述
教材簡析:
這是本學期唯一的一節(jié)欣賞*表述課。通過一學期的美術學習,學生已經具有初步的美術鑒賞能力,但怎樣正確、完整的進行表述則需要教師正確的引導。在教學設計上我打算第一節(jié)先由教師搜集要欣賞的作品,引導學生觀察并用簡單的話來表述;第二節(jié)由學生在課前搜集資料以向同學介紹的形式進行欣賞、表述。
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觀察動物和植物的顏色與紋樣。
2、引導學生感受動、植物的顏色與紋樣的美。
3、引導學生用簡單的話語表達自己的感受。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如何感受美好的事物并正確的進行表述。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感受用合適的語言表達出來。
教學準備:
1、教師搜集漂亮的動、植物的圖片,制成電子幻燈片。準備基輔藝術家表現動、植物的寫實的、色彩鮮艷的作品。
2、學生收集有著漂亮顏色或紋樣的動、植物圖片資料、事物或標本。
教學活動過程:
第一部分
一、引導階段:
教師放幻燈片展示多姿多彩的動植物世界。
在大自然當中,有著各種各樣的植物和動物,它們的顏色和紋樣真漂亮,你看出來了嗎?
二、發(fā)展階段:
1、植物主題的欣賞:
先展示不同的花的幻燈片,這些美麗的花朵都有什么形狀的?具有哪些漂亮的色彩?針對你最喜歡的一種說一說。
學生發(fā)言時教師要引導他們把話說完整,盡量的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完全。
2、動物專題的欣賞:
教師展示動物的幻燈片,引導學生觀察動物的外形,花紋、顏色等特征,用自己的話進行表述,并根據自己對這種動物的看法與喜愛程度進行談論。
3、表現動、植物的繪畫作品的欣賞:
電腦展示盧梭的表現熱帶雨林動、植物的繪畫作品,請學生欣賞。用學生能接受的話語簡介盧梭及其代表作及作品風格。
畫家盧梭在他的畫中畫了什么?你喜歡他的畫嗎?
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自己欣賞后的感受。
4、寫一寫:
用拼音將自己這節(jié)課欣賞的感受寫下來,回家請家長寫上意見。
布置回家收集有著漂亮花紋或紋樣的動、植物的圖片資料或實物、標本。
第二部分
一、引導階段:
學生分小組共同欣賞每人帶來的動物、植物的圖片資料,實物或標本,教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其顏色和紋樣,并可以展開豐富的.聯想與想象。
二、發(fā)展階段:
學生以向大家作介紹的形式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對欣賞作品的感受。其他同學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教師鼓勵學生描述、解釋作品,并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評價。
教師評價時重點看學生是否在課前收集了資料,并觀察動物和植物的顏色和紋樣。在課堂上能否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感受。
用拼音寫一寫,并加上畫:
自己或同組同學帶來的資料是什么樣子的?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課后拓展:
1、留意身邊的動物、植物,欣賞它們的顏色及紋樣。
2、欣賞以動物、植物為題材的藝術家的作品,想一想,這些藝術家為什么要表現動物或植物呢?
3、用繪畫與拼貼等方法表現漂亮的動物與植物,大膽加入自己的想象。
教學札記:
欣賞課在舊課本里有很多,但在新教材中是首次出現。通過一學期的美術學習,學生已經具有初步的美術鑒賞能力,但怎樣正確、完整的進行表述則需要教師正確的引導。新教材更重視學生自己收集材料及學生表述能力的培養(yǎng),這需要教師改變以往的觀念來設計教法。
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曲直、長短、粗細不同的線條表現冬天里的樹,探索樹枝由粗變細的表現方法。
2、通過對比觀察,了解樹干和樹枝的不同特征。
3、感受大樹在深冬的變化,并愿意用畫筆表現。
【活動準備】
1、幼兒已了解在深冬季節(jié)落葉樹的葉子會落光;幼兒已欣賞過四季中樹的圖片。
2、冬天里的樹的圖片多幅。
3、小號水粉筆,水粉顏料(黑色、咖啡色、灰色、褐色),抹布,洗筆筒,畫紙。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遷移已有經驗。
師:冬天到了,大樹媽媽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呢?
師:樹葉都掉光了,剩下了什么呢?
2、引導幼兒欣賞樹的圖片,整體感受樹干和樹枝的不同造型。
師:光禿禿的.大樹給你什么感覺呢?讓你想到了什么?
師:你喜歡哪棵樹?它是什么樣子的?它像什么?
3、教師引導幼兒對比觀察樹干和樹枝的不同特征。
(1)師:現在我們來找一找,樹干在哪里?樹枝在哪里?樹干是什么樣子的?樹枝呢?
(2)師:這棵樹上的樹枝有什么不一樣呢?(引導幼兒用手臂的動作表現樹枝的不同)
(3)師:靠著樹干的樹枝和最上面的樹枝一樣嗎?有什么變化?
。4)師:用什么方法可以畫出由粗變細的樹枝呢?
要點提示
。1)在探索樹枝由粗變細的表現方法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用筆的側面進行作畫,或用筆的力度由重到輕,類似于“提”的感覺。
。2)畫大樹時一定要引導幼兒從下往上,按生長的方向進行繪畫。
4、幼兒繪畫。
師:你想畫一棵什么樣的樹呢?像什么?樹干是什么樣子的?樹枝呢?
5、欣賞幼兒作品。
師:找一找,你最喜歡哪一棵樹?為什么?
【活動建議】
☆活動延伸
、賻ьI幼兒到戶外對落葉樹或者常青樹進行寫生活動,感受大樹的豐富造型。
、趲ьI幼兒到公園里觀察大樹的樹皮和樹結等并嘗試表現這些特征。
☆區(qū)角活動
、倜佬g區(qū):提供黑色紙,讓幼兒撕出大樹的樹干和樹枝并進行拼貼,造出樹的剪影效果。
②科學區(qū):提供各種不同的樹的圖片,幼兒根據不同標準進行分類。(如落葉樹、常青樹)
美術教案 篇4
教學內容與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應知:“回憶童年,觀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樂。
應會:會表達自己對童年生活的感受,會描述不同時期童年生活的情況,學會通過觀察童年題材的藝術作品,體會不同藝術表現形式的魅力。
2.隱性內容與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不同歷史時期的時代背景下孩子的童年都有不同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珍惜現在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
1.通過欣賞,感悟不同歷史時期童年生活的差異性。
2.認識中國畫、油畫、木雕、攝影等不同形式藝術表現形式,體會不同表現形式帶給人的不同感受。
3.描述童年的生活內容及自己對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內涵。
難點:不同種藝術表現形式的特點及對藝術作品相關歷史背景的了解。
教學準備:
童年圖片資料、水彩筆、油畫棒、彩色紙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調節(jié)學生的情緒,準備上課。
二、導入新課
1.游戲導入:學生邊唱邊做《丟手絹》的`游戲。
2.每人拿出自己最珍貴的紀念品,給同桌講講自己童年的故事。
3.請學生給大家講講自己童年的故事。
教師小結:我們的童年是美好、幸福的。導入新課,課件出示課題:《童年》。
三、講授新課
課件出示圖片:
藝術家們用他們特有的方法為我們展現出一幅幅鮮活的童年生活景象。
。1)提出初步欣賞的問題:你最喜歡哪幅作品?為什么?(小組進行交流)
。2)教師講解:
《端陽嬰戲圖》
《端陽嬰戲圖》畫的是什么時代的人物?你是怎么看出來的?畫面中人物有幾個?他們在做什么?你猜得出它們的對話嗎?
《歡天喜地》
觀察《歡天喜地》畫面上的一群孩子在做什么?與《端陽嬰戲圖》相比,人物的表現有什么不同?這兩幅畫創(chuàng)作的時代哪個離我們更近?
《翻身奴隸的女兒》
畫面中的孩子們在做什么?對比《歡天喜地》在構圖上有什么不同?這樣的構圖給你什么樣的感覺?這幅畫表現的是什么民族?從哪里表現出來的?
播放電影《農奴》片段。(讓學生從影視作品中了解當時的苦難生活,使學生感受現在的幸福生活。)
看到了這些后能感受到作者的創(chuàng)作主題是什么嗎?前面我們欣賞了三幅作品,大家看看這幾幅畫象是用什么筆畫出來的呢?
我們前面欣賞的幾幅畫都是用中國的傳統技法表現的國畫作品。下面我們再看看下面欣賞的作品是什么?
《冬天的陽光》
這幅作品使用木雕的方法表現出來的。從這幅畫中你能感受到陽光了嗎?你是從哪里感受到的?你覺得這幅作品表現的是哪里人?為什么?
《戰(zhàn)爭中成長》
請你猜猜這幅畫是用什么工具畫出來的?畫面中的小朋友的衣著是什么樣的?他的表情是怎樣的?他心理在想什么?你看過反映這個時期的美術作品嗎?
播放反映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影視資料《小兵張嘎》片段。
四、小結
剛才我們欣賞到了一些美術作品,就像我們眼前展開了一幅歷史畫卷,了解了不同時代的孩子的童年生活,你的童年有沒有最難忘的事情?回去可以自己畫畫自己的童年生活。
美術教案 篇5
主備人:審核時間:總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以教師節(jié)為契機,深化學生對老師的感情,同時,學生以自己最熟悉的老師為對象,通過記憶畫的形式完成“老師您好”的命題畫。
【教學重點】學會找到熟悉人物的特點,畫一張半身人物像。
【教學難點】能掌握某一位老師的長相特征并表現出來。
【教學準備】教具:課件
學具:任何一種作畫工具、白紙、課本
【教學過程】
一、激趣:
1.同學們,你們知道9月10日是個什么節(jié)日嗎?
2.中國有一句古話:“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蹦忝靼走@句話的意思嗎?
3.你們每個人的生命中至少有12年的時光是在學校,老師成了與你相處最多,最熟悉的人。你有沒有自己喜歡的老師呢?
4.學生自由回答,并說說喜歡的理由,進一步加深學生與老師之間的感情,并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德育教育。
5.教師節(jié)快到了,你想用什么方式表達你對老師的感情呢?
。1)學生自由回答。
(2)同學們的想法真多,老師這里就有一位可愛的同學送給了我一份教師節(jié)的禮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課件出示:學生畫的老師畫像。
二、體驗、自主探究:
1.能不能向其他同學描述一下你喜歡的老師的樣子?最好說出你印象
最深刻的一點。
學生自由描述,老師加以引導。
2.現在你能不能用最快的'速度勾畫出自己心目中老師的形象?
。1)學生嘗試作畫。
。2)老師選擇幾幅作品到講臺上進行觀察和分析。
(3)為什么他們畫得不那么好呢?
3.讓我們一起來解決這個難題。
課件出示:不同的學生作品,畫的都是自己學校老師的畫像。
4.現在再來想一想你最喜歡的老師的特征,現在你可以找到了嗎?
5.課件出示:欣賞不同的學生作品,老師在色彩、服裝、背景上稍加指點。
三、學生創(chuàng)作。
四、老師巡視指導。
五、作業(yè)點評
第二課時
主備人:審核時間:總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加深學生對老師的了解,培養(yǎng)學生的尊師之情。
2.提高學生的繪畫創(chuàng)作能力,選擇一定的表現形式。
3.正確區(qū)別老師與學生之間外在的形象特征、神態(tài)。
【教學重點】表現學生在教師節(jié)中向老師獻禮的場面和情意。
【教學難點】把握師生的形象特征與神態(tài);主題明確,畫面內容感人。
【教學準備】彩筆或水粉水彩畫工具、作業(yè)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組織教學,教師巡視紀律與畫具準備情況。
2.談話導入
九月份有一個很特別的節(jié)日,那會是哪個節(jié)日呢?(教師節(jié))
為什么要有個教師節(jié)?
二、說一說
1.在教師節(jié)來臨之際,同學們想一想,你從哪些方面感受到了老師對你的關心和愛呢?
2.你想怎樣來表達你心中的這份感謝之情呢?
教師啟發(fā)學生,親手做一件小禮物|:設計一個特別的賀卡、做一件手工藝品等等。
在這節(jié)美術課里,我們要用手中的五彩筆來描繪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愛之情。
三、想一想:怎樣畫?
1.構思。畫面內容:人物(學生與老師的區(qū)別有哪些?)、場景
2.作品表現形式:彩色筆、蠟筆、水粉水彩畫、國畫、鋼筆線描等。構圖要飽滿,有主次之分。
3.思考:可不可以借鑒一些畫家的作畫風格?
4.創(chuàng)作
四、欣賞教材圖片
1.作者是怎樣畫出對老師的愛?
2.他們畫出了老師的形象特征嗎?
3.如何表現場景?
五、作業(yè)與作業(yè)展示、講評
六、小結下課。
美術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學習畫大大小小的圓形,能用多種顏色畫畫,畫得多。
2、體驗美術活動的快樂感和美感。
二、活動準備。
1、課件:圖片—鵝卵石小路
2、范畫、油畫棒、畫紙。
三、活動過程。
。ㄒ唬┏鍪緢D片,引出課題。
師:步行街要新造了一條小路,工人叔叔們來鋪鵝卵石的`小路,既漂亮又可以鍛煉身體。
(二)欣賞感受,激發(fā)興趣。
師:鵝卵石鋪成的小路很漂亮,小朋友走過鵝卵石小路嗎?走在上面有什么感覺?
。ㄈ┲v解示范。
1、觀察鵝卵石是什么形狀的,顏色。
2、教師示范鵝卵石的畫法。
。ㄋ模┯變簞(chuàng)作。
鼓勵幼兒大膽下筆,一起來鋪路。能用多種顏色來畫,畫得滿。
(五)互相欣賞。
大家看一看,評一評,誰鋪的路鵝卵石多又好。
四、活動延伸。
大家一起走鵝卵石小路。
美術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1.編寫思路。
在中國人的心目中,竹與松、梅一樣有很高的地位,被稱為“歲寒三友”。它象征著高潔、虛心、堅韌等品格,歷來為人們所喜愛。蘇東坡有詩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边@詩句充分表達了中國人的愛竹情趣和愛竹心態(tài)。
學生從竹子的圖片、描寫竹的摩崖石刻及竹的畫法示意圖中了解竹子的品種及結構,自主探究有關竹子的詩句、成語、諺語以及描寫竹子的文章,了解竹子的象征意義和水墨竹子的畫法,掌握竹的形態(tài)、構圖要點、疏密關系等要素。課本還選取了竹皮的制作過程、民間藝人編織竹制品的圖片以及竹制生活用品和竹制工藝品,引導學生貼近生活、觀察生活,去發(fā)現欣賞生活中的美,培養(yǎng)審美能力,激發(fā)動手制作的欲望,在學習過程中,體驗人與人、人與自然的交流,感受愉快、美好的情緒。
2.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傳統的竹文化,認識竹的情操和美德的寓意。
難點:用水墨的方式表現竹,掌握構圖方法。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圖片或實景觀察,讓學生初步認識竹子,學習水墨竹子的畫法并嘗試制作有關竹子的手工作品。
2.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提高其人文素養(yǎng)。
3.讓學生感受竹秀麗、挺拔的自然美,培養(yǎng)其賞竹及熱愛自然的情趣,體驗竹帶給人的美感,初步領會傳統文化中植物人格化的內涵。
課前準備
。▽W生)收集有關竹子的詩句、成語、諺語以及描寫竹子的文章,毛筆(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紙(或高麗紙)、毛氈或報紙(做墊紙用)、調色盤、墨汁。
。ń處煟┍憩F竹的有關美術作品或圖片、視頻資料、音樂。
教學過程
一、猜竹子—出示各種竹制的設計讓學生猜它的材料
二、看竹子
1.認識竹子。
出示有關竹子的錄像或圖片,介紹竹子的生長特點、生長習性及竹子的造型特點。
請學生談談感受并討論介紹有關竹子的詩句、成語、以及描寫竹子的文章。
三、賞竹子
1、請學生看畫家與同齡人的作品
教師介紹畫家與竹子的逸聞趣事,了解中國古代畫竹是有一定象征意義的`,表示作者希望學習竹子虛心有節(jié)的品質。
a.把一些成語放到畫家作品中來講,如:胸有成竹、節(jié)外生枝
b.畫竹表現人物的個性以及用墨的干濕弄得的不同表現手法
四、畫竹子
1、教師示范畫竹子,畫的時候講解畫竹的步驟:由干--節(jié)—枝—葉的各種變化和造型及構圖
2、學生分組討論畫竹子(竹竿、竹葉)的過程。
3.出示作業(yè)要求,學生嘗試畫竹。
4.教師及時指導,對學生有創(chuàng)意的進行討論并鼓勵。
五、評竹子
1.學生交流作品并自由表達制作感想,可自評、互評。
六、探索—讓學生去發(fā)現生活中“竹子”新的美和作用
美術教案 篇8
《小鳥的家》為“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課程,同時又是具有很好環(huán)保教育意義的一節(jié)課。因此,本節(jié)課的設計因是以情感教育為線,把課堂的各個部分貫穿起來。利用學生對小鳥的喜愛之情,引出他們保護小鳥、幫助小鳥之意,激發(fā)學生為小鳥設計美好家園的熱情,使學生通過積極主動的課堂活動,學習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身邊的材料,去設計、去表現自己心中小鳥最美的家。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了解自然界中鳥的形狀、色彩等特征。
2.能自由選擇工具、材料、充滿感情地進行藝術表現,體驗主動學習的快樂,制作“小鳥的家”。
3.通過創(chuàng)作小鳥的家的,充分認識和了解生活中的美,培養(yǎng)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引發(fā)學生對動物的愛心和對自然環(huán)境的關注。
通過繪制“小鳥的家”,學習如何將畫面處理得豐富、具有美感。結合自然現狀,充滿想象和創(chuàng)造力地安排畫面。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具準備(學生)彩筆、油畫棒、水粉(教師)CAI課件、頭飾。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課件展示激趣:
導言:同學們,老師放一種聲音讓大家聽,并猜一猜是什么聲音。(播放樹林里小鳥的叫聲)
2.板書“小鳥”引出“小鳥的家”,板畫課題。
3.老師在黑板上出示一張小鳥結構圖,簡單講解小鳥的基本形體結構。頭(眼睛、嘴)、身體、翅膀、尾巴。師:小鳥有家嗎?它的家我們叫什么呀?
4.出示鳥窩,引出小樹,飛進小鳥,
師:大部分小鳥都喜歡把家建在哪兒?
師:我們也把小鳥的這個家建在樹上吧!(出示枯樹桿并把鳥窩放在上面)
師:這家多漂亮喲,可就是缺少什么呢?師:讓小鳥回家啰!(教師把小鳥放回家鳥窩和樹桿上)師:多漂亮的家呀!
二、欣賞探究
1.播放課件,欣賞“小鳥的家”
師:其實小鳥的家還有更漂亮、舒適的,我們一起來欣賞小鳥的`家吧。(引導學生欣賞大自然中小鳥的家,了解它們的種類、環(huán)境等,感受其圖片帶給我們的視覺美感。)
師小結:剛才我們欣賞了小鳥各種各樣的家,看了這些圖片心里是不是很舒服?我們看了這么美的圖片就感覺好舒服,那小鳥住在里面就會更舒服了。我們發(fā)現有的小鳥喜歡把家建在樹枝上,有的小鳥喜歡在屋檐上,還有的喜歡樹洞,巖石洞里。
2.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師:在生活中你們見過鳥窩嗎?它是什么樣子?是建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材料做的?學生充分地談自己看到過的鳥窩。)
三、實踐創(chuàng)作
1.欣賞學生范畫.進行學法指導。
師:小鳥的家漂亮、舒適、有趣。我們來欣賞小朋友們是怎樣表現小鳥的家的。(播放學生范畫,引導學生欣賞、分析其表現手法;)
師:要畫好小鳥的家,首先要掌握小鳥的畫法。站立的小鳥我們已經看到了,飛行的小鳥呢?請注意:(老師張開雙臂做小鳥飛行姿態(tài),雙臂上下扇動,同學們也不由自主地跟著做)小鳥的翅膀上下扇動才會飛起來,尾巴也會隨著小鳥的上起下落而擺動并起著平衡協調的作用,小鳥在空中滑翔的時候翅膀是平伸的。(邊說邊在黑板上演示)
師:漂亮的小鳥,也要住在漂亮的小房子里。怎樣表現小鳥的“家”呢?請同學們好好想一想。老師畫了幾個小鳥不同的家(出示圖片,幾種不同的鳥窩)請同學們再想想,還有什么新的畫法,你想出來的很可能與眾不同,試試看吧。
2.構思畫面
師:我知道,你們一定都等不及了,想馬上就畫給老師看是不是?下面就請同學們把自己的想法大膽地畫出來吧。?(提示:畫面以“小鳥的家”為主題,繪畫要大膽,畫面要飽滿,畫樹的時候,注意前后層次。)
3.學生自由創(chuàng)作
播放音樂《苗嶺的早晨》,各種圖片滾動提示;教師在各小組巡回指導。
四、展評作品
1.把完成得好的作品放到展示臺、貼在黑板或者掛在樹上。
(音樂結束)把畫好了的作業(yè)展示在黑板前面,請幾位畫面有代表性的小作者到前面談談創(chuàng)意和感想。
五、拓展
拓展延伸:觀看圖片(鳥巢)啟發(fā)學生想象力。
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
。▽W生)橡皮泥、色紙、光盤、毛線、盒子等廢舊物品。
。ń處煟B類圖片、課件。
一、導入
1、講授新課
回顧上一課時,展示圖片。
2、想一想,說一說。
觀看圖片,“小鳥的家”和以往的有什么不同?都運用了什么材料?發(fā)生了什么變化,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組討論)
二、發(fā)張階段
1、欣賞生活中廢氣物品的各種鳥巢:報紙做的鳥巢、繩子做的鳥巢??
2、談一談,你覺得它們有什么特點?是怎么制作的?
3、觀看生活中的鳥巢仿生設計,相互欣賞和交流,并鼓勵學生多動腦,設計出更加新穎的小鳥和它們的家。
4、學生展示自己帶來的各種廢氣物品,說一說,擺一擺,進行材料組裝、拼接。
5、讓學生自己分析和探討,制作一個小鳥的家,需要哪些元素的組合?如何裝飾得更美觀與實用性。
6、學生離開座位,比較和觀看其他同學搭建的小鳥的家
三、實踐表現
1、引導學生運用捏、搓、按、折、撕等方法試著塑造成圓形、橢圓形、立方形或長方性,然后設計小鳥和它們的家。
2、在肯定學生大膽、自由的設計基礎上進行欣賞和交流,并鼓勵學生多動腦,設計出更加新穎的小鳥的家。
3、總結歸納
四、作業(yè)要求
發(fā)揮想象,運用廢棄材料創(chuàng)作“小鳥的家”.
五、展示、講評作業(yè)。
通過與同學交流自己的作業(yè),進行展示評價。
比一比、議一議,找出藝術作品與自然界中小鳥的家的異同。
六、拓展延伸
視頻欣賞(鳥巢修建動畫剪輯)。
美術教案 篇9
我們以前接受的是傳統的理論教育模式,注重的是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的現狀,采取這種模式曾經讓我的教學陷入僵局。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我倡導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發(fā)揮學生的合作精神,發(fā)展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力及探究問題的學習方式,在美術教育教學中有重要作用。
一、 創(chuàng)設導入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創(chuàng)設情境”是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它為教學過程創(chuàng)設了最佳的開端和背景。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應的教學情境,能使學生情緒上受到感染,將學生帶入情境之中!渡钪械娜な隆愤@個課題,主要是鍛煉學生能夠把生活中發(fā)生的奇聞趣事以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關鍵是學生先說出來,而后才能表現出來。在上課的一開始,遵照教參的要求和學生交流。例如:你們生活中發(fā)生過什么有的事呀?當時的情景是怎樣的呀?學生沒反應,并且交頭接耳,課堂紀律比較亂。我想這樣可不行,就靈機一動,編了一個小故事。你再看,他們都聽得津津有味的,也沒有說話的了。一年級學生的特點是:年齡小,自制力差,玩的心態(tài)還是挺重的。所以,在玩中教學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當然,導入的形式是多樣的?梢砸魳穼耄部梢杂螒驅 …… 這要根據具體的情況具體分析。
二、 創(chuàng)設愉悅環(huán)境,自主合作學習
美術教學要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激活學生的思維與想象力,開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在教學中,我讓學生欣賞作品,學生們立刻露出了驚奇的贊美的神情。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討論:作品中表現的是什么故事和情境?作品的優(yōu)點和缺點在哪?看看哪個小組能夠得第一?從而自然地把學生帶進自主合作的學習過程中。以這種小組合作的形式引導學生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使學生意識到他們之間是一種“榮辱與共”的關系。以比賽的形式,可以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全心投入到研究問題的環(huán)境中去,活躍課堂氣氛。
美術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讓小朋友進一步了解圓的形狀。
2、通過了解圓能用圓變出不同的物體。
3、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動腦能力。
4、讓幼兒在發(fā)揮想象的同時感受到了動手與動腦的快樂。
5、培養(yǎng)幼兒的欣賞能力。
教學準備:
自制圖畫若干幅(如:毛毛蟲、蝴蝶、糖葫蘆等)不同顏色大小的圓片若干個、膠水或者漿糊若干瓶,棉簽若干,圖畫紙若干張。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圓。
2、知道圓是沒有缺口的,
3、通過變魔術的小游戲,知道圓可以變以很多的物體。
二、基本內容:
1、教師示范圓可以變毛毛蟲、蝴蝶、糖葫蘆等。
2、教師示范正確的粘貼方法,告訴幼兒使用膠水或漿糊時要用棉簽輕輕地將膠水或漿糊均勻地涂在圓片的背面,并告訴幼兒膠水或漿糊不能吞食,也不能將棉簽對著小朋友。
3、每位小朋友人手一張圖畫紙,圓片若干,膠水棉簽若干。
4、教師讓幼兒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拼擺,教師巡回指導,并給予動手能力稍差的孩子適當的幫助和指導。
5、將幼兒用于拼擺出來的各各圖形放在教桌上巡回展覽。
三、活動嚴伸:
1、請幼兒將自己制作的`作品帶回家給家人欣賞。
2、告知家長在適當的時候陪幼兒到戶外,利用大自然各種各樣圓形的石頭陪同幼兒進行創(chuàng)意拼擺。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美術活動是為了讓幼兒具備初步的審美意識,挖掘和發(fā)揮幼兒的創(chuàng)造能力。大班的幼兒已積累了較多的美術知識經驗,在此基礎上,我選擇了各種不同題材、不同風格的欣賞作品來拓寬幼兒的創(chuàng)造思路,提高幼兒的欣賞能力。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美術教案【經典】09-12
(經典)美術教案08-28
[精選]美術教案09-14
美術教案(精選)09-05
(精選)美術教案09-08
美術教案07-20
(經典)美術教案08-20
(精選)美術教案08-19
【經典】美術教案08-01
美術教案[經典]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