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說課稿范文集錦9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yǎng)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怎么樣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說課稿 篇1
我說課的題目《重力》,是新人教版的八年級物理下冊第七章第三節(jié)的內容,下面我從教材與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這六個方面來說這節(jié)課。
1、教材、學情分析
重力”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力,重力的知識對之后學習壓力、支持力、浮力等知識的學習時非常重要,同時又是學習壓強、功的基礎!爸亓Α笔恰傲W”中的基礎,在力學學習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在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時,都必須先研究重力對物體的運動有無影響。本節(jié)課由“重力的大小”“重力的方向”“重心”“重力的由來”四部分內容構成,分別從力的概念和力的三要素兩個方面來認識重力。
在授課中本人根據學生的思維邏輯,把“重力的由來”由最后學習內容調整為首先進行學習再學習重力的概念比較符合學生的邏輯思維。
八年級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對于重力的現象較為生疏。鄉(xiāng)村孩子,大多基礎較差,通過半年的物理學習,雖然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他們缺乏一定的探索問題的能力。根據學生的情況,培養(yǎng)學生對物理的興趣,充分發(fā)揮演示實驗的作用,當然在課堂上還需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后,讓學生體會和認識到重力的存在及有其產生的效果。
2、重點、難點
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在本節(jié)課中最擔心學生難已掌握下列兩個問題:
1、掌握重力的“三要素”;能進行重力大小的計算。
2、運用重力計算公式來解決相關問題。
因此我把這兩個問題作為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
三、教學目標
根據重點難點我制定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重力的作用效果,會由質量計算重力大小。
2、認識重力的方向,理解“重心”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
1、了解牛頓關于“萬有引力”的理論思想,知道萬有引力的存在。
2、通過實驗探究“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認識并掌握求重力的公式。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對重力產生的原因的探究,了解牛頓的貢獻,激發(fā)學生向科學家學習的意識,樹立探索太空奧秘的理想和信念。
四、教學方法和手段:
采用直觀演示法、引導發(fā)現法和講解法等,多種方法配合使用,運用多媒體直觀展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加上教師講解,將達到“教”與“學”的優(yōu)化組合。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
1、選擇教具依據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課程,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用具及設備選取得當有利于使教學過程從抽象到形象。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的環(huán)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重力和質量的關系。
為此,我選擇以下的教具及設備:
2、教具:多媒體課件、鐵架臺、彈簧測力計、重錘線、鉤碼、三角板、鉛筆、細線、橡皮
根據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采取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我設計以下教學過程:
五、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情境,引入教學
1、重力
播放PPT,觀察圖片:建在斜坡上的房子、比薩斜塔等,通過觀察圖片來發(fā)現問題,然后聯(lián)系生活中的物體下落,扔東西時,物體的下落軌跡等,通過以上現象讓學生思考相關問題,同時讓學生閱讀教材,p9導讀與p12重力由來,回答問題。主要是讓學生從生活情境中尋求規(guī)律,形成理論,樹立探索太空的理想,激發(fā)向科學家學習意識,讓學生自然進入課題。
。ǘ⿲嶒炋骄浚瑢で笠(guī)律
1、重力的.大小
生活中我們提起不同的物體用的力也不相同由此并根據科學實驗探究方法提出問題,猜想質量與重力之間有何聯(lián)系?分組實驗,用測力計和鉤碼探究質量與重力之間遵循什么規(guī)律,總結結論。設計,填寫書中表格。
根據表格數據以m為橫軸,G為縱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描點繪圖像,計算G/m,小結g=9.8N/kg.總結重力公式。通過實踐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學生學會正確的探究規(guī)律、方法、步驟和基本操作思想,引導學生建立理論來源于實踐,規(guī)律就在身邊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ㄈ┓治鰵w納,理解應用
1、重力的方向、重心
P11,先閱讀,分析總結;重力的方向是如何的?并引導學生去發(fā)現,“豎直向下”和“垂直向下的區(qū)別,同時聯(lián)系生活中一些物體下落的軌跡來加以鞏固。再進一步由力的三要素引出重力的作用點——重心。要求學生掌握規(guī)則物體和不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的確定方法。
通過以上教學讓學生掌握重力三要素;提高學生閱讀學習能力,體驗物理來源于生活,從物理走向社會。
。4)課堂小結 感悟新知
關于重力
。1)重力產生的原因——萬有引力
。2)重力大小G=mg,g=10N/kg
。3)重力的方向和作用點:方向豎直向下,作用點是重心
。ㄎ澹┱n堂訓練 鞏固新知
通過課堂練習讓學生運用重力計算公式來解決相關問題。
。6)課下作業(yè) 鞏固升華:
p14,動手動腦學物理 1----5.
設計意圖:1-3題考查重力公式的應用,訓練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注意公式、運算過程和結果的規(guī)范與準確。4、5題考查學生是否知道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
說課稿 篇2
《新 年 好》說 課 稿
“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chuàng)造,提倡學科綜合”,是新的教學理念;特別是新的音樂課程標準給我們提出的原則和要求。它需要我們轉變觀念,改變以往的教學思路,以全新的感覺來面對課堂、學生和教材。同時轉變教師自身的角色,這些都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課題,也是我本次參賽課的理論依據。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本次參賽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音樂第一冊第十一課教材。本課共分三個課時,我上的是第一課時,本課時的主要教學內容有:歌曲《新年好》、綜合訓練(一)(三)(四)。
《新年好》是一首英國兒童歌曲, 拍,F大調,是由兩個樂句構成的一段體結構。曲調優(yōu)美、流暢,表現了人們在新年到來之際歡樂歌舞,互相祝賀的愉快心情。
綜合訓練(一)是認識鈴鼓并掌握其演奏方法;(三)讓學生按節(jié)拍用踏腳、拍手、等方法為《新年好》伴奏。(四)是用鈴鼓、碰鐘為歌曲伴奏。
2、教學目標:
。ǎ保、指導學生用輕松愉快的情緒,柔和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新年好》。
。ǎ玻、認識鈴鼓,掌握其演奏方法,并會使用其為歌曲伴奏;進行創(chuàng)編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及自主學習的能力。
3、教學重點:
。ǎ保、學習用輕松愉快的情緒、柔和而具有彈性的聲音演唱。
。ǎ玻、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歌曲。
4、教學難點:
掌握歌曲節(jié)奏,用各種方式為歌曲伴奏。
二、說教法
教學過程是教與學的統(tǒng)一的過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主動積極地學習。要使學生學得主動,必須靠教師的啟發(fā)、指導,“教”為“學”服務。只有遵循音樂學科的規(guī)律,充分發(fā)揮學科特點,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教學時應考慮學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在學習時保持主動、自然、愉快的心境。基于以上原因,我設計如下教法:
1、根據學生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的原理,運用知識形象化、趣味化、生活化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無形中掌握了知識,把枯燥的學習變成了樂學。
如在教學節(jié)奏時,我采用了用學生與小兔子交朋友的方式,讓學生按節(jié)奏說話,學生便在玩中學會了本歌的節(jié)奏。
2、創(chuàng)設情境法:為了使同學們很快進入到新年的歌曲內容中去,我把教室布置成新年的場景,讓學生感覺到了新年到處喜氣洋洋和熱烈的氣氛。通過開火車的游戲,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了音樂的快樂。
3、根據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注重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chuàng)造的新課程標準理念,我運用了“音樂感知實踐教學法”和“音樂情感實踐教學法”。
聽是感知和理解音樂的前提條件,聽是藝術實踐中最重要的過程。如,我在導入新課時就是通過聽范唱讓學生感知的。音樂情感實踐教學法重在對音樂作品表現的情感體驗和主動參與之后的有理解的真情實感地表現。在學會唱歌曲后,我通過學生自編節(jié)奏為歌曲伴奏及,選擇表演形式自編表演動作,對歌詞二度創(chuàng)作,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表演、舞蹈、創(chuàng)作等綜合音樂藝術中,使學生獲得感知與創(chuàng)造音樂美的能力,在音樂情感的體驗與抒發(fā)過程中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審美教育。
4、運用談話法、討論法以引起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
這兩種方法在本課中主要體現在理解歌曲內容和對歌詞的二度創(chuàng)作及用打擊樂為歌曲伴奏上。
5、視覺圖象法: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和直觀教具,聯(lián)系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學習、理解和感受歌曲的情感。如:在節(jié)奏練習時,通過直觀教具小兔子的說話,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在歌曲導入時,我充分運用了VCD范唱及圖片,使學生既理解了歌曲內容又激發(fā)了興趣,并使學生感受到了新年的情景。
三、說學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給學生如何學習的啟示。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線”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從本課的教學目的出發(f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確定如下學法:
1、聽唱法:“聽”,是感知和理解音樂的前提條件;“聽”,是音樂藝術實踐中最重要的過程。音樂是聽覺藝術,這就決定了音樂藝術時間都必須從“聽”入手,在“聽”的基礎上進行,也決定了音樂教學必須把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聽覺放在首位;離開了“聽”,音樂就不存在了。我讓學生從聽入手,逐步鍛煉他們的自學能力,音樂鑒賞力,總之,只有自己會了,成為自己的知識,才是素質教育的目的。在本課中,我讓學生聽節(jié)奏、聽歌曲范唱,來提高學生的聽力和對音樂的感知、鑒賞能力。
2、討論法、小組合作法:通過學生的小組合作,解決學生的個別差異性,要求全組學生共同討論。學生與其他同學一起學習時,可相互激勵、互相啟發(fā),而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表現出“社會促進作用”或結伴效應。在本課中這種方法我主要用在改詞與創(chuàng)編伴奏樂上。
3、二度創(chuàng)造法:音樂教育是審美教育,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把握音樂形象的基礎上,發(fā)揮自己的個性,大膽展開聯(lián)想、想象,進行二度、三度創(chuàng)作,能直接而充分的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創(chuàng)新教育未必要求每個學生能創(chuàng)作高水平的音樂作品,未必要求每個同學能較好地進行歌曲的二度創(chuàng)作。重要的是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一種創(chuàng)新精神,讓學生敢想敢試。例如:我在唱歌教學中,啟發(fā)學生以自己對歌曲的理解進行表演唱。以自己對歌曲旋律、節(jié)奏的感覺以及對生活的感受創(chuàng)作歌詞(各種節(jié)日的歌詞);在音樂節(jié)奏教學中,引導學生根據要求創(chuàng)編句子(和小兔子交朋友的句子);在器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編節(jié)奏為歌曲伴奏等等。
四、說教學程序設計:
本堂課我針對教學目標,為這堂課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作了精心設計,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使技能訓練滲透于藝術感受中,貫穿于音樂實踐中。下面,我說說這堂課的教學過程。
1、課前準備:
課前,我把音樂教室布置成新年的場景,使學生一進教室就能感受到新年的氣氛,為學習新課打好感情基礎。
2、組織教學:(4分鐘)
學生具有愛聽激勵性的話語的特點,所以我通過師生談話,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學生又有好動的特點,所以我通過律動《火車開啦》,讓學生在動中體會音樂的快樂,并進入到音樂情境之中。
3、節(jié)奏練習:(4分鐘)
通過小兔子與小朋友們交朋友的活動,使學生在樂中掌握了歌曲節(jié)奏。
4、歌曲教學:(12分鐘)
因本課歌曲是許多學生都在幼兒園時會唱的,所以本環(huán)節(jié)時間不用太多。
、艑耄和ㄟ^談話法,讓學生感受到了過新年的情景,引入新課《新年好》。
⑵范唱:通過范唱,感知歌曲的藝術形象及演唱形式。范唱后,生說出歌曲內容及情緒,使學生加深了對歌曲的感受和認識。
、菍W唱歌曲:在這一過程中,我采用聽唱法,讓學生通過教師生動的范唱體會帶感情的演唱。
、雀枨幚恚何矣谜勗挿顚W生說出歌曲演唱時的情緒。(加入讓學生按節(jié)拍用踏腳、拍手、等方法為《新年好》伴奏)
5、創(chuàng)作練習:(16分鐘)
⑴運用討論法、小組合作法讓學生對歌曲進行改詞練習的二度創(chuàng)作,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思維能力。
、朴么驌魳菲鳛楦枨樽啵
通過小組合作討論法讓學生自己創(chuàng)編出節(jié)奏為歌曲伴奏,使學生既感愛到了過年的歡快氣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思維能力。
⑶錄音:
這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新的體驗,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感到新奇及感到的自己的能干,使學生對上音樂課提高了興趣,并讓學生作自我評價,從中得到提高。
⑷采用自編表演動作形式進行歌表演,它又是對歌曲的二度創(chuàng)作,讓學生在動中學,多實踐,加深了學生對歌曲內容的理解,也對學生進行了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6、總結:(2分鐘)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用激勵性的語言使學生把音樂課的內容和課外延伸。
7、律動出室:(2分鐘)
再次用開火車的游戲讓學生在愉快中離開音樂課堂。
這節(jié)課的黑板設計為:上邊是小燈籠,左邊是紅包小禮品,中間是歌曲內容及圖畫,右邊是鞭炮。
這堂課充分運用了音樂課堂教學的新理念,讓學生來嘗試學生為主體的課程手段進行教學,給了學生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陶冶了學生的審美情趣。雖然還有一些不足之處,但是,我想要努力上好課教好學生,這才是最主要的。希望各位專家,老師對我提出寶貴意見和批評,多加指導,我將非常感激。謝謝。
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新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二組《回顧.拓展二》,包括“交流平臺”要引導學生交流以下內容:一是通過閱讀課外書和向長輩調查了解到的少數民族的節(jié)日風俗;二是本組課文的表達方法及其他方面的收獲;“日積月累”安排了兩首古詩:宋代王安石的《元日》和唐代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一首寫元旦,一首寫中秋節(jié),兩首詩與本單元主題和課文內容有緊密的聯(lián)系,目的是拓展課文內容,感知不同文體表達節(jié)日風俗的方法和語言特點,繼續(xù)增加學生對古典詩詞的積累;“趣味語文”編排的材料,是三種文體的變化,閱讀后既感到有趣,又能領悟到標點符號的妙用。一首膾炙人口的唐詩《清明》,標點符號略作改動,竟變成一首絕妙的小令,標點符號再作改動,又變成一出精致的小短劇。而且文體變了,基本意思不變。可見標點符號的作用真是神奇。
在本堂課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交流對本單元的課文的理解和感受,結合生活實際講述自己的所得,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并能在習作中恰當的運用。
2、課所列的兩首古詩,使學生養(yǎng)成積累的良好習慣。
3、標點符號的作用,讀一讀詩句,說說自己的感悟。
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
在廣泛收集資料的基礎上,把課內外結合起來組織學生理解文字所表達的思想內容和表達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和習作水平;在學習過程中進行積累,感受學習語文的樂趣。
課前準備:
自制的多媒體課件
【說學生】
通過對本組課文的'學習,學生已經多角度的了解了中國的民風民俗,但在每一課的學習中學生們搜集的資料、了解的資料還是受到了課文的限制,因此在交流平臺的學習中要鼓勵學生搜集民俗的材料,雜愛教學中要加強學科的整合、內容的整合。因為本課所涉獵的范圍較廣,因此應把教學的著眼點放在理解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思想內容和表達方法上,以免把語文課上成品德與社會或藝術課了。
【說教法與學法】
在這節(jié)課中,我采用了創(chuàng)設情境、精讀感悟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fā)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本堂課的教學目標。
【說過程】
為了突破重點和難點,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導入設計
設計一:(回顧本單元的收獲)本組課文是以民風民俗俗主題的,都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下面就以小組為單位,對本組課文的學習情況進行小結。以課文為例暢談自己的收獲,交流自己的體會和感受,說說自己的觀點和見解。(使學生相互學習,相互促進,以進一步感悟本組課文闡述的民風民俗。)
設計二:(明確本課的學習任務。)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回顧拓展二。
一、交流平臺
1.教師出示交流平臺小林和小東的對話,請學生自由朗讀,看發(fā)現了什么。
2.全班交流
。1)交流課內了解到的民風民俗:節(jié)日習俗;地方飲食;民族服飾、工藝品等。
(2)交流本組課文突出的表達方式:如《北京的春節(jié)》詳略得當的寫法;《藏戲》問與答相呼應,概括與具體描述相結合的寫法;《各具特色的民居》中的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等。
(3)交流這次習作中自己是如何學習課文中的寫法,來表現民俗的特點的。
二、日積月累
1.古詩出示,正確朗讀。
2.積累《元日》。
。1)試說說詩句的意思。
。2)在詩中了解到的古代的哪些春節(jié)習俗?
。3)正確流利朗讀后背誦。
3.《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4)初讀,讀準字音,明白字義。
。5)了解作者,感知文章。
。6)細讀古文名句,談談自己對句子的初步理解和感悟。
三、趣味語文
1.趣味導入
2.學生默讀《有趣的標點》,體會標點的神奇魅力:使一首七言詩變成小令,又變成小短劇。
3.試著給下面的句子在不同的地方加上標點,看能表達幾種不同的意思:
(1)弟弟找不到爸爸媽媽很著急
。2)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練習設計
1、積累自己喜歡的節(jié)日成語
2、積累自己喜歡的節(jié)日詩句
【說板書設計】
根據我校六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本堂課板書如下:
回顧·拓展二
民風民俗:節(jié)日習俗;地方飲食;民族服飾、工藝品等
一、交流平臺
北京的春節(jié):詳略得當的寫法
藏戲:問與答相呼應,概括與具體描述相結合的寫法;
各具特色的民居:中的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等
元日【宋】王安石
二、日積月累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
三、趣味語文有趣的標點唐詩《清明》
說課稿 篇4
各位領導、老師上午好,我說課的主題是大班社會活動:端午節(jié)。
一、說教材
1、本次活動是大班下學期端午節(jié)文化主題課程組成部分,它從身體運動角度向幼兒詮釋傳統(tǒng)文化。
2、在這一活動中,首先讓幼兒知道端午節(jié)這一名稱,了解端午節(ji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設計并組織了有關端午節(jié)的主題教育活動,并選擇了幾張有關端午節(jié)的圖片,是為了讓幼兒更好的了解端午節(jié),感受端午節(jié)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fā)初步的愛國主義情感,豐富以下主要經驗: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也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端午節(jié)有許多傳說、故事,如:有關屈原的傳說,進一步讓幼兒知道端午節(jié)的第一個意義就是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端午節(jié)有特別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種形狀、多種口味的;以艾草驅毒避蟲的習俗;端午節(jié)有賽龍舟的習俗。
3、結合以上原因,本次活動從情感與社會性、知識文化、運動素質與運動技能三個角度設定以下目標:體驗團隊協(xié)作的樂趣,形成初步的競爭意識;加深對端午節(jié)文化的認識;鍛煉腿部力量,提高動作的協(xié)調性。
4、在活動準備上,考慮到活動要與幼兒原有經驗相聯(lián)系以及支持活動順利展開的需要,做以下準備:幼兒初步了解端午節(jié)來歷與習俗的圖片;音樂《眾人劃槳開大船》;場地布置——布置好河流,標志好起點和終點。
二、說教法
1、整個活動以集體教學為主,輔之以分組指導。主要考慮到集體教學在講解和示范基本動作要求以及布置活動任務方面的方便、省時。分組指導則因為不同小組
幼兒在能力、經驗、需要存在差異,因此希望通過分組指導促進每組幼兒最大化參與運動。
2、具體來說,在活動導入階段,通過提問法引導幼兒了解端午節(jié)的時間,這是一種比較傳統(tǒng)的活動導入方式,關注的是幼兒學習動機的激發(fā);在幼兒了解端午節(jié)的來歷與習俗階段,通過圖示法與講授法交代端午節(jié)的來歷與習俗;在幼兒學劃龍舟階段,通過講授法與示范法交代賽龍舟的基本玩法,運用講授法與示范法是希望從言語和動作方面讓幼兒明白賽龍舟的'基本規(guī)則與任務。
三、說學法
1、為了更有效完成活動的目標,并顧體驗和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及大班幼兒的學習心理特點,本活動主要強調幼兒的
2、具體說來,在活動導入階段,幼兒通過觀察、回答問題、講述的方式,符合教學的主體性原則;在學習劃龍舟階段,幼兒以小組合作了解游戲規(guī)則,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主要扮演觀察者和交流者的角色,給予幼兒自由活動的機會。競賽游戲階段,幼兒通過參與競賽,體現《綱要》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的要求。
四、說過程
結合幼兒園教育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環(huán)節(jié),主要流程為:活動導入——了解端午節(jié)的來歷與習俗——學劃龍舟——賽龍舟——回顧端午節(jié)的時間、來歷與習俗。
第一環(huán)節(jié):活動導入
幼兒坐成半圓,提問:小朋友,你們知道端午節(jié)是農歷幾月幾日嗎?
第二環(huán)節(jié):了解端午節(jié)的來歷與習俗
先出示屈原的圖片,讓孩子了解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屈原;再出示粽子、艾葉、賽龍舟的圖片,讓孩子了解端午節(jié)的習俗。
第三環(huán)節(jié):學劃龍舟
十四名幼兒分成兩組,由幼兒自由分組。教師帶領一組幼兒示范、講解劃龍舟的基本規(guī)則和動作要求,使幼兒既知道游戲的基本玩法,又可以在此基礎上將時間與精力放在劃龍舟的技能技巧上。
第四環(huán)節(jié):賽龍舟
此階段運用了前一階段習得的動作技能,同時通過比賽增加游戲的樂趣,確保幼兒最大化參與運動。
第五環(huán)節(jié):回顧端午節(jié)的時間、來歷與習俗
幼兒坐成半圓,教師帶領幼兒回顧知識點并進行活動總結。 我的說課反思到此結束!謝謝!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王何必曰利》是高中語文教材《先秦諸子選讀》中《孟子》選讀的第二節(jié),本單元共選七節(jié),每一節(jié)都圍繞一個主題來編排,從不同方面展現了孟子思想的精深與偉大。對于孟子的思想,學生較陌生,但對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并不陌生,在教學中通過課文的延伸,聯(lián)系實際生活,適當的啟發(fā)引導,讓學生進行聯(lián)系、思考、探究,領略“純中國學時期”文學的藝術魅力。
《王何必曰利》一節(jié)主要介紹孟子的義利觀,孟子把仁義張揚為私利之上更高的價值,對我們省察唯利是圖這種價值觀念有很深的現實意義。
根據此教學要求及本文的特點,我設定以下教學目標:
。ㄒ唬┲R與能力目標:
1、理解文中文言知識。
2、掌握孟子對比論證的方法。
。ǘ┻^程與方法目標:
1、分析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首尾呼應的結構;
2、誦讀課文,對比孟子和孔子的義利觀。
。ㄈ┣楦袘B(tài)度價值觀目標:
領會孟子思想對今天的啟示意義,從中找到立身處世的借鑒。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重點詞語的含義,學習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孟子的義利觀
二、 說教法和學法
1、教法
。1)點撥法:布置預習,讓學生利用課本下的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義,通過教師點撥突破第一個教學目標,然后在課后訓練(創(chuàng)新課堂自主學習部分)對知識點進行鞏固。
(2)引導法:對于孟子的思想,學生較陌生,但對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并不陌生,通過課文的延伸,聯(lián)系實際生活,通過適當的啟發(fā)引導,讓學生進行聯(lián)系、思考、探究,以突破教學難點。
2、學法
。1)自主學習,誦讀課文,梳理文中的文言知識。
。2)合作探究:借助課本內容引導學生理解孟子的義利觀的.現實意義。
三、 說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ǘ⿲W習第一則
1、學生誦讀第一則內容。
2、抽查學生翻譯情況。
3、第一則內容探究
(三)學習第二則
1、抽查學生翻譯情況
2、第二則內容探究
。ㄋ模┖献魈骄
。1)對利的追求孔子與孟子的區(qū)別在哪里?
。2)試比較孔孟兩人的利義觀?
(3)孟子的義利觀的局限性
。ㄎ澹┱n文總結:
。┙虒W評價設計:
請以“自私”或“文明與小節(jié)”為話題,運用正反對比法寫一段話,闡述你的觀點。
。ㄆ撸┙虒W反思(待后續(xù))
說課稿 篇6
【教材解讀】
《風箏》是魯迅先生寫于1925年1月24日的一篇散文,選自散文詩集《野草》。關于本文的主旨,歷來有多種理解,且多強調作品的政治性──對封建教育、 封建家長制的批判。這是有道理的。但是,由于時代久遠,加上學生的生活體驗和認知實際的局限,要初一的學生理解魯迅作品的反封建性是有較大困難的。因此,我認為在教學本文時,應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和認知實際出發(fā),側重引導學生理解本文關于童年游戲心理的描寫以及“我”因童年時曾對小兄弟進行精神虐殺而產生的懊悔和悲哀的情感的描寫。也就是說,在教學本文時宜淡化政治色彩,注重人文情懷,從學生的認知實際出發(f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自主品讀、欣賞。
基于以上認識,我將本文的教學重點確定為引導學生體會小兄弟癡迷風箏的童心,了解“我”對小兄弟施以精神虐殺的殘暴以及“我”由此而產生的痛悔和無法把握的悲哀,從而使學生受到一次人文情懷的教育。
至于本文教學的難點,我認為應是對作品中一些語意含蓄而深刻的語句的理解。按照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要理解這些語句是極不容易的。因此,我認為在教學中對這一問題不應過多涉及,我的處理辦法是:在學生質疑的環(huán)節(jié)中,通過學生的討論和教師的'簡單點撥,讓學生對此有一個大略的認識即可,更多的內容則由學生在今后的生活和學習中再去領悟和體會。
【理論運用】
1、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統(tǒng)一的理論。
語文是學習、生活、工作的工具,傳授語文知識,教會學生閱讀和表達(包括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同時,語文又是一種文化。語文教育具有強烈的人文性,它作用于人的精神領域,承擔著改造國民素質,重鑄人文精神的重任。
2、主體教育思想。
主體教育觀要求語文教育要弘揚人文精神,在具體的教學中,要真正地把學生當做學習的主體,充分尊重學生的自我知識,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經驗。
。场⒔嬛髁x理論。
學習的過程是學生在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這是建構主義的理論精髓,它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激活、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和經歷。
。、個性化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原則。
藝術接受心理學認為,藝術創(chuàng)作和藝術接受是雙向交流過程,藝術創(chuàng)作主體是生命體驗的闡釋者,而接受主體則是體驗的二度闡釋者,二度闡釋的價值,決不在創(chuàng)作行為之下。如果沒有接受主體的參與和響應,任何藝術活動都是潛在的甚至是不完整的。這一理論建立了作者、作品與讀者之間的新關系,強調了讀者的在閱讀中的地位,也強調了閱讀的個性化和創(chuàng)造性。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
【教法選擇】
激趣。以一首短詩引入,同時讓學生回憶童年時游戲的往事,調動學生原有的生活體驗,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也可使用專為本課設計的多媒體課件,效果更佳。)
引導。在學生自主閱讀、整體把握的基礎上,教師對閱讀的步驟、重點等問題給予必要的引導,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點撥。在學生學習遇到疑難處教師給予必要的點撥;在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之后,教師給予必要的點評。
【學法引導】
。、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去解讀文本。
2、引導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去閱讀、去感悟。
3、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首先用一節(jié)飽含深情的、回憶童年的小詩導入新課,接著讓學生回憶童年時游戲的往事。
2、介紹作者(老師簡單介紹之后,由學生補充)
3、初讀課文。此時教師不作任何提示,完全由學生自主閱讀、感悟,讓學生獲得最自然的、最富有個性的、整體的閱讀感受。
。、交流感受。這個環(huán)節(jié)為學生搭設一個互相交流、表達閱讀感受的平臺。
。、重點品讀。這個環(huán)節(jié)是在學生整體閱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品讀重點段、重點句以及重點詞,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把握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這個環(huán)節(jié)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整體把握本文的感情基調──悲哀。
第二步:重點品讀第三段,體會“小兄弟”對風箏的癡迷。
第三步:重點品讀第四段,要求學生完成課后練習二的表格,了解主要事件的各記敘要素,并且用心去體會“小兄弟”被“我”粗暴地折斷、踏壞風箏時心境。
在這一步中還通過引導學生深入探究,讓學生充分地了解“我”對小兄弟施以精神虐殺的殘忍和淫威,認識到它的非人道和可憎,為下面理解本文的主旨作必要的準備。
。丁⑻骄恐髦。這個環(huán)節(jié)先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后由各組代表發(fā)表觀點。在學生充分發(fā)言的基礎上,如果學生的回答沒有涉及對封建教育、封建家長制的批判,教師要可給予引導和補充。
。贰W生質疑: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就文本自由質疑,問題不設定。教師引導學生討論或者就學生提出的問題表明自己的觀點,直接參與學生的討論。
。、結束授課。
【板書設計】
少時:折斷風箏────精神虐殺
中年:未能補過────永恒悲哀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1、說教學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新課標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面積》。
2、說教材中的地位
本課內容是在學生學了長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們周長計算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教材通過學生觀察,比較,觸摸所熟悉的物體表面的大小來幫助理解面積,從而概括出面積的含義。面積的學習,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相對較難,學生學了這部分內容,為以后學習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幾何圖形的面積打下基礎。
3、教學目標
在對教材和學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實例和畫圖活動,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2)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3)體驗數學知識緣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探究中張揚個性,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認識面積的含義。
(2)教學難點: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
關鍵是結合教材提供的實例,通過教具的演示和學具的操作讓學生在觀察、比較及操作過程中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從而初步感知面積的含義。
二、說教法、學法
學生在二年級時已認識了物體的面,真切感知過面是什么?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這樣的平面圖形。在這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面積”這個抽象的概念,同時面積又是學生進一步認識平面圖形或物體的面所必備的基礎知識。
三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的動手操作能力,新舊知識遷移的能力,這些能力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這節(jié)課,我主要是運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情景引入法:通過創(chuàng)設涂色比賽情境,使學生提高學習興趣,產生探索新知的需求。
2、比較法:通過不同物體或平面圖形面的比較,使學生認識到面積是有大小的。
3、動手操作:通過學生動手操作,比較出面積的大小。
4、自主探究:比較面積大小時,進行小組合作交流探究出多種方法,從而比較出面積的大小。
三、說教學程序
(一)設計思路
在認真分析教材后,我把本節(jié)課的設計思路分為:
1、創(chuàng)設情境,初步感知——激活學生思維。
2、互動探究,認識面積——感受面積概念。
。1)認識封閉圖形的.面積。
。2)認識物體表面的面積。
。3)推導出面積的意義。
3、實踐操作,體驗策略多樣性——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1)比較兩個正方形的面積。
。2)比較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的面積大小。
4、鞏固應用,課后延伸。
(二)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初步感知。
比一比,選你喜歡的顏色,看誰涂得又快又好。
二、互動探究,認識面積。
1、繼續(xù)進行涂色比賽。涂色,請3名同學抽取題卡。
2、通過比較,了解封閉圖形有面積。
3、涂出下面圖形的面積。出示5個封閉圖形和1個不封閉圖形,要求學生涂色。
4、認識物體表面的面積。
。1)指指學具的表面,找出面積。
。2)還有哪些物體的表面有面積呢?
5、那么你能試著用一句話說說什么是它們的面積嗎?
四、實踐操作,體驗策略多樣性
比較面積的大小。
。1)觀察黑板的面積和數學書封面的面積,你能發(fā)現什么?
。2)數學書與語文書封面的面積如何比較大?
。3)看題卡第3題也有兩個圖形,怎么比較大?用學具小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比較。感悟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五、鞏固應用,課后延伸。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月亮和云彩》全文共兩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主要寫幾個小朋友在院子里玩的時候,看見月亮在云彩里穿行。第二自然段主要寫丁大勇和李小文爭論究竟是月亮還是云彩跑得快,李小文用恰當的方法證明了云彩比月亮跑得快,表現了李小文善于觀察、勤于動腦的品質。課文敘事簡潔,充滿童真童趣。
二、說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有關節(jié)段的生字詞,理解詞語和課文內容。
3、知道遇到問題要多角度思考,尋找正確的答案,培養(yǎng)認真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
三、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激趣導入
1、小朋友,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第18課,一起讀課題——月亮和云彩。
2、復習檢查
采用開“三人火車”游戲,讓學生復習第一課時所學的生字,同時也檢查了他們對于生字的結構、組詞以及對偏旁的掌握情況,這個游戲范圍廣,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鍛煉。另外采用“口頭填空”的游戲復習了第一自然段內容,鞏固所學。然后利用多媒體播放月亮在云彩里穿行的動畫,質疑:到底是月亮跑得快還是云彩跑得快?引出今天所學內容。
二.精讀理解第二自然段
明確第二自然段共有4句話后
。ㄒ唬⿲W習第一、第二句話
1、當大家看到月亮在云彩里穿行的情景時,丁大勇和李小文分別是怎么說的?請小朋友讀讀第一、第二句話。(生自讀1,2句)
2、請用直線把丁大勇說的話畫出來,用波浪線把李小文說的話畫出來。
3、交流
。1)丁大勇說什么?(月亮在云彩里跑得真快。┯呈揪渥
、偎窃趺凑J為的啊?(他認為是月亮在跑,而且跑得很快。)
、谶@句話中哪個詞語表示“很快”的意思?(真快)兩個字加點
對了,你回答得真好!你們有沒有發(fā)現,老師也用了一個帶有“真”的詞語,是哪個?(真好)你的小耳朵真靈!那你們知道我為什么要用這個詞語嗎?(因為他回答對了問題,老師在表揚他呢。ǘ,老師在表揚他,贊美他呢。
、鄱〈笥聻槭裁匆灿蒙狭恕罢婵臁保谫澝朗裁茨?(贊美月亮跑得快)
所以我們一起看“真快”后面用的是什么標點符號?(。┠亲屛覀円黄鹣穸〈笥乱粯觼碣澝酪幌略铝涟!齊讀,指名讀,再齊讀。
。2)丁大勇夸月亮跑得快,那李小文又是怎么說的呢?(跑得快的是云彩,不是月亮。)映示句子。
、倮钚∥氖窃趺凑J為的`?(跑得快的是云彩,不是月亮)
②映示句子:跑得快的好像是云彩,不是月亮。(齊讀句子)
比較句子:①跑得快的是云彩,不是月亮。
、谂艿每斓暮孟袷窃撇,不是月亮。
讀讀看這兩句句子有什么不同?(第二句中多了“好像”)能不能把課文中的句子換成第二句?為什么?(不能,第二句是不確定到底誰跑得快)相機引導學生明白李小文是肯定地認為云彩跑得快的。
說課稿 篇9
北京是一幅多彩的油畫,畫里盛開著鮮花,飄動著車流和人群,散發(fā)著濃郁的現代氣息。從這幅畫上,我們能讀到高聳的大廈,閃爍的霓虹燈,彩虹似的立交橋,許許多多的建設成就。古老的北京,在不停地書寫著新的.一頁,不停地畫著新的圖畫。
一、 說教學目標
第二課時:講讀課文,學習有關字詞,總結全文。 根據教材特點,單元目標及課時安排,我制定了《北京》第二教時的教學目標,具體如下:
1、教學目標:
1,鞏固13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
3、了解首都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
2、重點、難點
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理解課文。
二、說教法
在課堂教學中能利用多媒體,激發(fā)學生興趣,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把多媒體計算機合理運用于語文閱讀教學,幫助學生掌握生字;掌握詞語; 輔助閱讀課文,落實重點,突破難點;多媒體計算機多種優(yōu)越功能,用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良好教學情景,多方面地輔助課堂教學,力爭在教師的指導下,使學生在短短四十分鐘內學得有興趣,學得有效果,學得有收獲。
三、說教程
1、借助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感知全文。 “同學們,大家想去美麗的北京城走一走、看一看嗎?”通過簡單的導語,讓學生隨著多媒體計算機,圖、文、聲三者結合的全文朗讀,多層面、多角度地來感知全文,給他們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好像真的去北京參觀—樣。借此既讓學生感知了全文,又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教學情境。借助多媒體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2、指名讀第一段后問:讀后知道了什么?強調“美麗”一詞讀重音,齊讀。
3、課文第二自然段讓學生邊讀邊思考:這一段共有幾句話?每句話講了什么?目的是讓學生知道本段的主要內容。并指導朗讀好:“又莊嚴、又美麗”,“又“字讀重一點。通過朗讀要求讀出感情來。接下來,學習第三自然段讀后請學生說說:你又知道了什么?出示課件讓學生理解“綠樹成陰、鮮花盛開“兩個詞語。第四自然段出示課件讓學生體驗北京的美讀后再討論“你愛北京嗎?為什么?再讀第五自然段,并要用一種愛北京的語氣來讀。
四、不足的地方
1、是對一些重點的詞講的不夠到位,例如:“矗立、莊嚴、寬闊、綠樹成陰、川流不息、高樓大廈”等。
2、在第二自然段中忘了讓學生指出天安門、廣場、紀念碑,弄清中央、前面、中間的方位。
五、努力的方向
不斷學習新課程的理念,要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內容,設計教學方法。豐富語文教學的內容與形式,備課時胸中要有全局,創(chuàng)造性設計教學,創(chuàng)造性的進行教學。
【說課稿】相關文章:
說課稿范文 說課稿怎么寫范文10-01
頤和園說課稿03-07
說課稿《下雪了》03-10
《浮力》說課稿08-30
生物說課稿06-21
蜜蜂說課稿08-22
鷺鷥說課稿08-03
優(yōu)秀的說課稿08-16
麻雀的說課稿08-24
比尾巴說課稿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