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識字的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fā)現自己的講課缺點,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年級識字的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年級識字的教學反思1
《識字一》這個單元,是繼學習拼音之后,第一個識字單元。本課《一去二三里》是這個識字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新教材重視識字教學,采用多種方法使低年級學生盡早、盡快、盡可能多地認字。在識字的編排上,又注意采取韻語這種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使學生在語言環(huán)境中,在有滋有味的誦讀中認字,受到美的熏陶。體現兒童學習漢字的規(guī)律,本課是一首意境優(yōu)美的古詩,課文內容大多學生在學齡前已經接觸甚至已經會背誦,重在學習最簡單的十個漢字。
由于新教材對認字、寫字的要求不同,識寫分開、多認少寫,減輕學生學習寫字的負擔,又盡可能讓學生多識字,盡早地進行閱讀 ,教材 識字量明顯加大。為了幫助學生識字和鞏固識字,我在教學時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識字欲望。
假如識字教學只是單純?yōu)樽R字而進行教學,會使識字教學變成枯燥無味的苦差使,讓學生望而生畏,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所以在教學本課時我設計一個情境, 利用和孩子比賽數數 ,從而引出今天的教學內容?s短學生與學習內容的距離,并激發(fā)起他們的學習欲望與熱情。讓學生盡快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的過程中去。
2、在語言發(fā)展中識字。
新課程要求我們,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在一定的語境中學習生字,所以在這堂課中,我利用本課的插圖,請學生看圖說話,結合學生的.說話內容,隨機教學字,這樣使學生的識字教學與語言的學習同步。即發(fā)展了語言又認識了生字。
3、活動中學習鞏固識字。
低年級孩子年齡小,自制力弱,學習以無意注意為主,他們天性好動,活動則是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教學時我設計了“ 送卡片 ”的活動及時復習鞏固本堂課所學的十個數字生字。通過有趣的游戲激發(fā)孩子們識字的興趣,使學習氣氛活躍起來;通過以點帶面的形式,采用新字復習舊字,舊字鞏固新字的方法擴大識字量,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記得牢固、扎實。
存在的不足之處:
鞏固生字應創(chuàng)設一定的語境,激發(fā)學生的識字欲望。我在本課時的生字鞏固中,教學設計得比較呆板。局限于本堂課的“語言場”,只是請學生認一認本課課文中出現的生字,先請學生認一認帶拼音的生字,接著拼音朋友回家了你還能認識它們嗎?繼而分小組比賽認讀,開小火車認讀。從形式上來看是比較多的,但與其它語境的聯(lián)系就沒有了。所以我想在以后的教學中應更加注重在不同的語境中鞏固識字,并在識字中不斷強化語境。
一年級識字的教學反思2
讀的方面,采用全班齊讀、大組朗讀、小組比賽等多種形式的朗讀方式,體會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成功之處
1.借助插圖,聯(lián)系實際想象畫面,輕松快樂識字。
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課文中的優(yōu)美插圖,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想象畫面。學生對四季的特點有了充分的感知,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識字的熱情。
2.教給識字方法,促進自主識字。
教材在識字的編排上,注重滲透漢字的構字方法,不斷引導學生發(fā)現新的識字方法。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就抓住了漢字的.構字規(guī)律,引導學生主動掌握識字方法。教學時,讓學生通過觀察去比較,發(fā)現異同。同時鼓勵學生根據自我經驗,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這樣學生不但能很快記住這些字,而且會慢慢地根據這個特點去認識更多的漢字,培養(yǎng)了識字能力,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有趣。
不足之處
朗讀教學也是本課的重點,這一環(huán)我在落實時略有些匆忙了,以為課文都是短語和字詞組成的,字詞會讀了句子也就自然而然的能讀了。其實不然,在讀的時候由于沒有范讀,孩子們讀起來出現了節(jié)奏不準確,句末拖音的現象。我馬上意識到了自己的失誤,范讀然后同構一對一答的方式來合作朗讀之后,朗讀的效果就不一樣了。只有在讀正確的基礎上,孩子們才能感悟出不同的畫面所帶給他們的樂趣。他們才能愛上讀書。
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來上這節(jié)課的話,我會這樣做:
1.教學本課應圍繞識字這個重點,把識字和看圖、字詞結合起來,和生活結合起來。要注意不同學生的已有水平,根據他們的個別差異進行有重點、有針對性的指導。
2.在初讀本課詞語時,允許學生速度稍慢,以認讀漢字為主。但在認識生字后,應按正常速度朗讀詞語,不能太慢或太快。本課詞語排列整齊,具有韻律感。在讀熟之后,可讓學生看著圖聽老師讀,感受詞語描繪的景象;蛘咦寣W生一邊讀詞語,一邊想象畫面。
一年級識字的教學反思3
經過師生的共同努力,識字一的教學活動已結束,通過單元過關檢測并結合平時的觀察,本人對本單元的教學喜憂各半。自我感覺教學的成功之處有:
。ㄒ唬W生識字基本上能達到教學目標之要求;
。ǘW生均能自己正確書寫14個生字并能正確書寫橫、豎、撇、捺四個筆畫。
(三)、能給生字組詞、擴詞。
。ㄋ模、能通順的`讀背課文。
(五)、多數學生寫字能按筆畫規(guī)則去寫。
存在的問題有:
。ㄒ唬、個別學生識字僅達到70℅;
(二)、橫寫不平,豎寫不直,撇捺寫的太直。
(三)、多數學生還不會起筆與收筆。
。ㄋ模⒂邪霐祵W生不會讀題目,平翹舌音分不清等。
基于以上分析在今后的教學中,一定加強數字教學及漢語拼音的鞏固復習,還必須細心指導學生寫好筆畫。
一年級識字的教學反思4
這學期,我擔任一年級二班的語文教學,其識字在編排上形式多樣,一年級上冊要認識400個漢字,對于剛剛起步的一年級學生而言,我認為是有一定的難度。
下面我就一學期來的識字教學進行反思。
培養(yǎng)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
新課標在識字教學中提出“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的要求。要讓學生達到這樣的要求,濃厚的'學習興趣就顯得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喜歡游戲,在教學中把識字融入豐富的游戲活動中,讓學生在新奇有趣的識字場景中體驗識字的快樂。
比如《在家里》一課,我讓學生通過家里的照片,展示、介紹自己家里的陳設,創(chuàng)設一種學生到別人家做客的場景,此時,我說:“這些陳設還會變魔術,看,它們變成了漢字娃娃,你們還認識它們嗎?只要你們能正確叫出它們的名字,它們就會出來和你們做游戲。”這樣一引導,使他們對相應的詞語產生興趣。學生情趣盎然,認真地讀、記詞語。再如《菜園里》一課,我讓學生在四人小組內交流自己帶來的蔬菜:看顏色、聞味道、摸軟硬,再讀詞語,識漢字,充分調動他們的五官參與識字過程,學生在這種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中牢牢記住了漢字。
可是一年級學生識字,存在的問題是:學得快,忘得也快。
如何解決這個難題,通過實踐,我發(fā)現鞏固識字的最佳辦法便是讓學生進入“游戲樂園”,在輕松、有趣的玩耍氛圍中記住漢字。
我從每天抽出5分鐘的時間。通過各種游戲活動,使學生在自主實踐中學漢字加以鞏固,加以運用。
一年級識字的教學反思5
《識字四》是一篇識字課,是一首充滿童趣的兒歌,描寫小動物們在夏天的情形的兒歌。要求認識的字大都是蟲字旁,是小動物們的名字,只有3個是描寫小動物動作的字。我把這課定教研活動開的課,課后我猛然發(fā)現做好鋪墊后的嘗試會讓你有意外的收獲。
新課程中學生的識字量增加了很多,學生的'識字任務非常重,基本上每課要求會認的字都有十幾個。對于識字學生常常會感到很枯燥,隨著識字量的增多,孩子們常常把同音字、形近字混淆!蹲R字四》中要求會認有十四個,我根據要認的字的特點,我把它分成兩個板塊來學習。
“運、展、網”通過讓學生結合動作來理解意思,而“網”我嘗試著讓學生上臺畫畫蜘蛛網,師把字板書在這張網的中間,讓同學通過觀察圖,說說自己的發(fā)現,來記住字形。課前我始終擔心學生不能自己發(fā)現特點,聯(lián)系生字,可出乎我的意料的是孩子們在我和學生共同板畫完,早就高高地舉起小手,不僅結合圖記住了字形,而且理解網的字義,區(qū)分了同音字“往”。
教學“蜻、蜓、蚯、蚓、蝌、蚪”等幾個動物的名字時,我通過圖文結合的方法引導學生認識字,通過圖文結合的方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非常高,這時,我把這些字同時出現在屏幕上,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發(fā)現特點。課前我估計學生能發(fā)現它們都是蟲字旁的字,都是小動物的名稱,從而來幫助學生記住讀音、字形。出乎我意料的是:生1說:“我發(fā)現這些字都是蟲字旁”。生2說:“我發(fā)現這些字都是小動物的名字!鄙痴f:“我發(fā)現這些字都是形聲字!蔽荫R上激動地拿起卡片“螞”說:“這個字念什么?(遮住蟲)讀什么?”生4說:“螞蟻的螞,右邊念馬,加上蟲字旁讀起來是一樣的!蔽覟楹⒆訃姲l(fā)出的智慧感到無比欣慰,我說:“這個馬字在螞蟻的螞中表示什么?”生七嘴八舌地說:“聲音,不對是讀音!蔽铱偨Y了一下孩子們說的形聲字的規(guī)律。
課后,這些情景常常在我腦海中浮現,我為孩子們的發(fā)現感到驚喜,也讓我覺得在教學應多尋找孩子們的智慧眼和靈巧心。
一年級識字的教學反思6
上完識字5這篇課文已經一天多了,可是上課時的情景仍然歷歷在目,每每想起,心中既有激動又有遺憾。下面我便說說自己上完課后的感受。我覺得自己這堂課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思想。
一、情境生情。
“文章不是無情物”“兒童是情感的王子”語文教學的過程就是教師與學生以言語作品為中介展開的一次情感交流的對話,感悟過程。在特定語言情境中領略文章的景、情、人物,體會作者的思想。因此教師要積極營造一個有利于閱讀主體情緒化的“情場”,讓學生直接面對文本,興趣盎然,深有體會。葉老也說過:“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說的就是要引導學生進入描寫的情境,達到親情,生情的目的。教學開始我播放夏天的景色的錄像,那臺風、雷雨、水果、動物、花卉便印在了學生的腦海,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誘發(fā)學生讀書的熱情。 在識字過程中幫助學生將抽象的語言符號加以還原,以游戲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唱歌,圖畫再觀情境。在這樣的教學中,大家可以看到學生的整個身心都投入了學習活動中,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促進學生人格的構建。
二、以人為本,充分尊重學生。
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從教學對象的個性實際出發(fā),開放課堂尊重學生的學習意見,努力做到教學開放,還學生自主權,我上的《識字5》這堂課中有2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注意到了這點。第一環(huán)節(jié)是:學生自讀課文,你想自己讀也行,想和同桌讀也行,愿意怎么讀就怎么讀。然后我請小朋友讀課文中的4組詞。其他小朋友注意聽,聽完后進行評價。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這四組詞中你最喜歡讀哪組詞就讀哪組詞。我記得在教學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時,有一個小朋友讀完“桃子、梅子、西瓜”這組詞時,馬上有一個小朋友站起來說:“我要給你提個小建議,你的“桃子”的“子”讀成了翹舌音,這是平舌音,而且是輕聲!甭牭枚嘧屑殻u價多好。當另一個小朋友讀到“葵花、茉莉、荷花”時,別的小朋友又評價了:“你的聲音很響亮,但是你要讀得輕一點,美一點”。然后非常有表情地帶讀起來。站在學生中的我一陣陣地驚喜,一陣陣的感動,多么充滿童真,充滿個性的語言,像清晨荷葉上的露水那樣新鮮。很難想象在教師以自我為中心,滔滔不絕的課堂上全洋溢著這樣的童趣。這不正是新課改所提倡的“人文素養(yǎng)”嗎?看似一個浩大的工程,其實滲透在教育的每一個細小環(huán)節(jié)中,只要我們將心比心,以情喚情,這樣,我們的課堂內外,將永遠陽光燦爛,充滿歡笑。我學生出色的表現也同樣令聽課的老師點頭贊嘆。
三、重視語文實踐活動
《語文課程標準》中說道:“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聽、說、讀、寫是最好的語文實踐活動,這節(jié)《識字5》我注意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讀的形式多樣,讀的有目的。開始是讀通、讀準,然后是結合畫面有感情讀,有指名讀,小組讀,開火車讀,當小教師帶讀。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觀察能力。如第一組詞夏天、臺風、雷雨,我問學生:“你看到的夏天是什么樣的?”學生回答:“我看到的夏天有臺風、雷雨非?膳!钡诙M詞桃子、梅子、西瓜,我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的水果,有的說:“又甜又大的桃子,”有的說:“酸溜溜的`梅子,”還有的說:“好吃的西瓜!钡谌M詞蟈蟈、青蛙、知了,我讓學生猜猜小動物們在夏天忙些什么?學生回答的很精彩:“蟈蟈忙著開店鋪,青蛙忙著捉蚊子,知了忙著在書上唱歌!钡谒慕M詞葵花、茉莉、荷花,我問他們:“看見這些花你最想說什么?”學生說的更好了,“金燦燦的葵花,清香的茉莉,粉紅的荷花!睂W生用詞多準,說的多好。學生想怎么說就怎么說允許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四、注意拓展。
崔巒說過:“語文教學要注意校內與校外溝通,注意學科間融合。”在識字教學過程中我注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講述了一個“望梅止渴”的故事,把學生引出課堂,同時把音樂引《小青蛙找家》進語文課堂,注意學科間的融合。
當然這堂課也還有遺憾之處:由于自己經驗不足,在學生識字看圖,圖字結合的這個環(huán)節(jié)上得不夠緊湊,以致于后面沒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寫字,展示學生的作品。
通過這堂課的教學,我更加認識到自己必須樹立語文教學的新理念,“以人為本,立足發(fā)展”讓學生天天在快樂中成長,也讓自己天天在快樂中成長。這將成為我一生追求的目標。
一年級識字的教學反思7
我喜歡在一個單元課文未上之前,先看看這個單元的測試卷,以便及時調整我的教學設計,盡量能夠重點概括,只要孩子們上課認真聽講、回家好好做作業(yè),就能夠提高成績,這樣做的用意一是為了養(yǎng)成他們良好的聽課、作業(yè)習慣,二是也想減輕他們小小年齡的學習負擔。這次我發(fā)現最后一題是看圖寫話,內容是《識字5》,于是我決定把這個練習先放在課堂上口頭完成,等讓他們學會按照順序看圖,然后利用詞語說好一段話后再回家把圖上內容跟家長說一說,而所以,這課的'教學中我沒有采取《識字5》的方法,而是利用文中四行詞語的韻律,以各種形式的朗讀為主,并在介紹“牛郎織女北斗星”這三個詞語時,講了《牛郎織女》的傳說、給他們看星空圖找北斗星、一起唱《閃爍的小星》這首歌,沒想到孩子們的好奇心全被我吸引過來,連平時幾個思想老不集中的“搗蛋鬼”也安分下來,有滋有味地讀了起來,40分鐘還沒有結束,每個孩子都已經能把課文準確流利,甚至有感情地背誦出來。
一年級識字的教學反思8
《識字一》中的《一去二三里》是一首古代童謠,它向我們呈現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數字鑲嵌其中。本課是一首意境優(yōu)美的古詩,課文內容大多學生在學齡前已經接觸甚至已經會背誦,重在學習最簡單的十個漢字。
為了幫助學生識字和鞏固識字,我在教學時主要分為以下幾步進行操作:
1、直接認字,讀準字音。
利用本課的插圖,用多媒體課件出示,請學生看圖說話,結合學生的說話內容,隨機教學字,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認識了生字。
2、玩中鞏固生字。
我針對一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設計“找朋友” 的游戲,把生字隱藏起來讓學生練習填空,讓學生學得輕松、愉快,記得牢固、扎實。
3、重視自主研讀,自讀自悟。
在教學設計上我非常重視孩子們的基礎學習,將認讀生字,讀熟課文放在第一位考慮,()重點指導難讀的字音區(qū)分,使識字教學達到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雖然設計得很美好,但是一年級小朋友的不穩(wěn)定性,致使我在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安排上,時間安排不夠充裕,教學內容安排太多,生字書寫指導只能放到第二課時,所以課堂的完成時間也拖了一點。
一年級識字的教學反思9
哪里有生活,那里就有語文!恫藞@里》是一篇與生活聯(lián)系緊密的課文,在優(yōu)秀教案中,我從生活實際動身,把教材與生活相融,讓同學在有趣的生活中學習。課前我讓同學走出課堂,到菜市場去買菜,認識菜,了解菜。課堂中,我讓同學把蔬菜帶入課堂,在游戲活動中動腦考慮,動手摸一摸,,動眼看一看,動嘴說一說,同學在語文實踐活動中,直接感受到了語言的魅力,學習語文的樂趣。
課堂是靜態(tài)的物質存在,因為有了兒童──這活生生的生命,才煥發(fā)出無限的生機,才充溢著生長的氣息。讓一年級的同學在游戲活動中體驗語文學習的樂趣,豐富的活動形式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同學說蔬菜,猜謎語,朗讀扮演,舉行蔬菜展等活動,讓小朋友們在快樂的情緒中讀書、識字、說話。當小朋友們都舉起蔬菜時,教室里猶如一片菜園,同學自然就理解了“紅綠黃紫真好看,菜園里一片好風光!钡暮x,教學也達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讓生活成為同學的教科書,以促進同學的終身發(fā)展為己任,陪著同學走向知識。為此,教學中我為同學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學習舞臺,讓同學居于活動的中心,成為活動的主人。當老師用激勵性的語言引導同學去發(fā)現,去朗讀時,同學有了興趣,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同學有了獲得知識的成績感,自我表示的欲望更強烈。他們自身選擇喜歡的局部朗讀,考慮讀懂了什么,與同桌交流,并不時質疑,自身解疑,互相解疑,在這里體現了同學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老師在此情此景中,也加入到同學學習的行列中,老師的范讀,老師的參與讀,讓同學感受到了師生的和諧,人與文的和諧。最后又給了同學選擇的自由──自主選擇作業(yè)。小朋友們有了課堂上愉悅的學習經歷,輕松地為自身設置了這樣的作業(yè):想畫一畫蔬菜,想再給其它蔬菜編一首兒歌,想去農村了解怎樣種植蔬菜,想自身學做菜……此時我已帶領同學由課堂走入了生活。
教師應該具有一顆永遠年輕的童心,只要心靈不老,他(她)就能成為一個同學喜歡的老師。這也是我在自身的教同學活中最大的收獲。當我與小朋友們一起對話,一起讀書,一起寫字,一起運動,一起歡笑,一起走入生活的時候,我學會了用兒童的眼光來看世界,看語文學習的能力,那些純潔的話語,坦率的舉動后面是語文學習的真正資源,也是我們教師更具活力的動力來源。
生活中做同學喜歡的老師,把溫馨的話語送給小朋友,把熱情的鼓勵送給小朋友,把無私的關懷送給小朋友。
一年級識字的教學反思10
《識字1》是一篇向小學生介紹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詞串。全文字數不多,僅4行12個詞語,24個字,讀來瑯瑯上口、韻味十足,讀后覺得了解頗多,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加覺得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非常有學習的必要。
為什么這樣說呢?回顧教學中的一些細節(jié),也許可以找到答案。
在教學中當我問到:“孩子們,你們都知道一年中有哪些節(jié)日嗎?”孩子們爭相發(fā)言:情人節(jié)、圣誕節(jié)、萬圣節(jié)、兒童節(jié)、婦女節(jié)、國慶節(jié)、元旦節(jié)、春節(jié)。此外再也無人回答?粗麄儼察o的小臉,我知道孩子們再也不知道其他的'節(jié)日了,可是再看看孩子們回答出來的節(jié)日名稱,就覺得心有點隱隱作痛。
當我在學習這四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時候,又問了他們,這四個節(jié)日分別是哪一天?僅有個別孩子知道中秋節(jié)是8月15日,大多數的孩子竟然是一臉的茫然。
我知道這怪不得孩子,因為我們國家只是最近幾年才把那些傳統(tǒng)節(jié)日列入國家法定假日,忙碌的人們才有時間帶著孩子及全家去慶祝、去歡度。“亡羊補牢,猶未為晚”孩子們是幸運的,今后他們一定會在度過這一個個傳統(tǒng)節(jié)日之后熟悉并牢記這些節(jié)日的。
從孩子們的回答中我還隱約感覺到家庭傳統(tǒng)教育的缺失,現在的家庭,有幾位家長不知道這些節(jié)日的?為什么孩子不知道?原因應該就是家長只顧帶著孩子慶賀,滿足孩子的愿望,卻不知道在慶祝的那一天告訴孩子這個節(jié)日的相關知識。試想,如果每一年的傳統(tǒng)佳節(jié)都能夠告訴孩子一遍,孩子現在大多8歲,也應該在這些年中耳熟能詳了吧!今天回答不出這些節(jié)日的時間的尷尬應該不會出現。
這種現象還透露出孩子留心觀察生活能力的不足。其實,只要稍微留心一下,每年過這些節(jié)日的時候,家庭、學校、社會、媒體,都會有一些慶祝活動的,為什么他們只留心于這些慶祝活動,而不去關注活動是慶祝什么的?
看來,教學并不是全部,在教給孩子知識的同時,還應該教給孩子一些觀察生活、了解生活的技能,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培養(yǎng)孩子情感的目的,才能有效的實現三維目標的整合。
一年級識字的教學反思11
課文
春天 春風 春雨
柳樹 小草 嫩芽
布谷 燕子 蜜蜂
梨花 杏花 桃花
《識字1》是一篇圍繞春天的韻文,將12個詞語分為四組,排成四行,隔行押韻,容易誦讀記憶。而且每組詞表示同類,從不同的方面揭示了春天的特征。課文還配有相應圖畫,形象再現了詞串所表現的事物,使識字、識詞同認識事物結合起來。本課的重點是識字、寫字。
在課堂上,我首先讓孩子們欣賞圖片,并看圖說詞語,這些圖畫非常漂亮孩子們很喜歡,而且通過預習后學生對韻文中的詞語并不陌生。在單個認讀詞語后再一行一行的認讀,最后到整篇韻文的誦讀,整個讀的過程中我和孩子們始終把握一個基調,那就是讀出春天的.美。如何讀出美就是頭腦中有畫面,想象畫面讀。
在教學生字時,我盡量讓學生自己思考如何記住這個字形,讓他們嘗試編小兒歌或者打字迷的方式識記生字。因為是第一次嘗試這樣教學生字,所以我給學生一個示范,如“春”:三人一日。經過老師的引導,一些有趣的字迷從孩子們的口中源源不斷流淌出來,“芽”:牙齒上長草了!肮取保喊巳艘豢。“布”:毛巾被風吹歪了、、、、、、、孩子們的思維很活躍,興趣很深厚,這樣識字比以往老師在前面一筆筆教書寫效率提高了很多,這樣識字孩子們應是經久不忘的。
本課的生字很多,共有10個生字,在第二課時花了大半的時間放在識記生字上面了,在后面讓學生用文中的詞語說話只是蜻蜓點水,一帶而過了,沒有進行比較扎實的訓練,是一大遺憾。
一年級識字的教學反思12
教材分析
本課要求學會9個生字,掌握“泉水、長江、黃河、西湖、江水、河水、你們”等詞語。教材先有序地介紹了水流的6個名稱,然后列舉了我國的名川大湖,使江河湖海更為具體。
詞語下面是一段短文,短文共6句話,以對話的形式,生動形象地介紹了泉水、小溪、江河、海洋之間的關系。全文讀起來朗朗上口,充滿兒童情趣。
本課的教學重點應是:1.掌握9個字的音、形、義。2.了解泉水、小溪、江、河、湖、海之間的關系。
本課的教學難點應是:正確書寫本課的9個生字,特別是“泉、湖、黃、進”四個字,要寫正確,寫美觀。
教學建議
1.多觀察。
借助生動形象的畫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的.觀察所得,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暢所欲言。
2.多合作。
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放手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生字,還可以在小組內當一個“小老師”,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滿足學生的表現欲。
3.多朗讀。
通過多種形式的讀,鞏固生字字音,理解字義,在讀中感悟泉水、小溪、江、河、湖、海之間的關系。
一年級識字的教學反思13
設計理念:
從學生的生活出發(fā),引導學生走進教材的內蘊世界,讀詞析詞,品詞用詞,激發(fā)情感,收獲知識,發(fā)展能力。鼓勵學生大膽表達,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內心情感,讓他們愛學語文,樂學語文。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和一種筆畫,認識6個二類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韻文。
3、了解城市現代化的建筑和設施,體會祖國現代化建設日新月異的成就。
教學重難點:
聯(lián)系生活,觀察圖片,了解城市現代化的建筑與設施,體會祖國建設的成就。
教學準備:城市風貌圖。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你們覺得我們江陰是個怎樣的城市?
生:江陰是個美麗的城市。
生:江陰是個漂亮的城市。
生:江陰是個干凈的城市。
師:是呀,我們江陰是一座特別美麗的城市。今天,讓我們跟隨照相機的鏡頭再次細細欣賞一下我們江陰城的美景,好嗎?(學生異口同聲答好)出發(fā)前,讓我們帶上慶祝大會上放飛的氣球吧!
。ㄍ队俺鍪練馇,氣球上是音節(jié)。)
師:誰想來摘這些氣球?
。ㄉx躍朗讀)
師:帶上摘下的氣球,我們出發(fā)吧!
。ɑ脽羝庞硤D片)
。ㄓ缮钪械脑掝}導入新課的學習,將枯燥的拼音復習趣味化,調動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將他們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時間內集中到課堂中來。)
二、讀準韻文,初步獲得對城市的感性認識。
師:誰來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注意把話完整。(出示卡片:我看到了——)
。ㄉ鹇裕
師:小朋友們看得真仔細!咦,老師發(fā)現識字6(板書)介紹的好像就是我們江陰城呢!不信,來讀讀吧!(出示韻文)
。▽W生自由讀;開火車讀;分組讀)
師:接下來,讓我們一個景點一個景點慢慢欣賞。
(照片采集的景點都來自學生生活的周圍環(huán)境,是他們熟悉的。這種熟悉感,進一步拉進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更大程度地激發(fā)起他們對韻文的學習興趣。)
三、品詞習字,深入感受城市的美麗風貌。
1、(出示噴泉圖)師:這是——(生齊讀“噴泉”)哪兒有噴泉?(出示卡片:有噴泉。)
生:中山公園里有噴泉。
生:文明廣場里有噴泉。
師:把“里”換一個字。
生:文明廣場上有噴泉。
生:黃山湖里有噴泉。
師:你們覺得噴泉噴射時的情景怎樣?能不能用上這個句式來具體地介紹一下?(出示句式:噴泉噴射時的情景可真。那些水柱有的,有的,還有的。)
。ㄉ鹇裕
師:多有趣,多好看的噴泉。“阉粼谖覀兊哪X海中。
(生動情讀詞)
師:那些向上噴射的水柱是什么顏色的?
生:五顏六色的。
生:白色的。
師:到底是怎樣的,我們看了這個“泉”字就明白了。(放大“泉”字并變色。)上面是個“白”字,下面是個“水”字,向上噴涌的白色水流就是泉水。跟老師一起寫一遍。
。◣熒煌瑫鴮憽叭保
師:那我們怎么會有彩色的印象呢?
生:是因為有霓虹燈的照射。
師:是的,五彩的燈光照射在噴泉潔白、晶瑩的水柱上,把水柱也映成了彩色。
。ň实膱D片為學生的說話練習提供了源泉,此時設
計這樣的環(huán)節(jié),一方面為更好地理解詞語、認識事物服務,一方面也是對前面練習中出現的說話練習的延伸,還有一個目的是為識字服務。)
2、(出示雕塑圖)
師:這是——(生開火車回答:雕塑)你們知道嗎?雕塑不僅好看,還能帶給人啟發(fā)。你看得出這是什么嗎?(生搖頭)
師:這是兩個字,是“文明”這兩個字。(板書)現在看出來了吧。(生驚喜地看著圖片)聳立在文明廣場上的這座雕塑時刻提醒著我們每一個江陰市民什么呢?
生:要做一個講文明的人。
生:我們不能做不文明的事,不能亂扔垃圾。
師:小朋友們真是聰明的孩子。在我們鎮(zhèn)中心,也有一座雕塑,誰來說一說?
師:這就是雕塑,不僅帶給人美的享受,還帶給人啟迪,他們往往成為一個城市文化的象征。讓我們記住它。(生齊讀)
。ㄕn上至此,一年級的學生會出現松懈,利用理解雕塑的象征意義進行說話練習,一為提高想像力,發(fā)展語言;二為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3、(出示音樂廳圖)
師:這是我們天華文化中心內的音樂廳。(出示詞卡,生跟讀)
師:音樂廳里,人們干什么呢?(出示句式:人們在音樂廳里————)
。ㄉ鹇裕
師:是的,人們在音樂廳里欣賞美妙的音樂,覺得怎樣?
生:很快樂。
師:(出示詞卡)看,這“音樂”的“樂”還有一個讀音,(生讀)。
師:看看這圖,看看這生字“廳”,你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讓大家記住這個生字,不寫錯呢?
生:那音樂廳的屋頂是平平的,就像第一筆橫。
生:不對,那屋頂有一點向上斜的。
師:小朋友們觀察得都很仔細,說得也都對。這音樂廳的屋頂和我們周圍的房子的屋頂不一樣,是平平的,不過,太平了也不好看,要有一點斜度。所以,我們在寫這第一筆橫的時候,要稍稍往上斜一點點。(師板書,生書空)這斜斜的撇就是從音樂廳里向外流淌的美妙樂聲。這里面的部分誰有好辦法記?
生:里面是個“丁”字。
師:音樂廳里有什么?
生:有很多椅子。
師:(邊板書邊講解)看,這橫和豎鉤就像排得整整齊齊的椅子,椅子不能移動,牢牢地釘在地上,所以這最后一筆是豎鉤。小朋友們,你們覺得像嗎?(學生笑著拼命點頭)那老師為什么把這橫和撇分開了?能不能連。繛槭裁?
生:要有走廊,連住了就走不進去了。
師:你的想像力真豐富!來,讓我們一起把這個“廳”寫正確,寫漂亮。(學生書寫)
。▽τ谝恍┤菀讓戝e的生字,我們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鼓勵學生大膽地聯(lián)系生活進行想像,創(chuàng)造性地記憶生字字形。)
4、(出示花壇圖)師:這是——,(生讀詞)擺滿——的花壇。好看嗎?你能學著課文的樣子介紹一下這圖中花壇的美麗嗎?
生:花壇里的菊花好看極了!有紅的,有黃的,有紫的,還有白的,一朵朵,一叢叢,一片片,他們正迎著深秋的寒風開放呢!
5、(出示草坪圖)師:這是——(生讀詞)怎樣的草坪?(出示:的草坪)
生:綠綠的草坪。
生:美麗的草坪。
。◣熓謩荼葎潱┥捍蟠蟮牟萜。
生:平平整整的草坪。
師:你想在這片草坪上干什么呢?(出示:我想在這片的`草坪上。)(生答略)
6、還有什么美麗的事物呢?(生答后出示:林陰道)
師:道,就是道路,怎樣的道路才能被稱為林陰道呢?看看圖,想一想。
生:道路兩邊長滿樹。
生:大樹一棵挨著一棵。
師:是呀,(邊小結邊板書“林”)寬闊的道路兩邊樹木一棵挨著一棵。你記住這個“林”了嗎?
生:記住了。師:那“陰”又是什么呢?
生:是樹陰。
師:(出示圖)看,火辣辣的太陽當頭
照著,可在這林陰道上,綠陰一大片一大片,這樣的道路就叫——生:林陰道。
師:走在這林陰道上,看一看,(滿眼綠色),聞一聞,(樹木的清香撲鼻而來)。感覺怎樣?生:高興。愉快。舒服。
7、師:剛才,我們欣賞的這些事物分布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帶給我們美的享受,把我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記住他們,讀好它們。(出示詞語齊讀)
(通過想像,將思維放飛。使學生置身于美好的語文課堂情境中,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享受美景,感悟城市的魅力,激發(fā)對生活的這座城市的喜愛之情。)
四、圖文結合,認識并體會城市的現代化。
師:除了這些美景,我們江陰還擁有很多現代化的設施呢!
1、(出示大廈圖)師:這是——,大廈不就是樓房嗎?我們的教學樓也是樓房,能稱為大廈嗎?
生:不能。
師:為什么?
。ń淌依镬o默)
師:小朋友們,看看這圖中的大廈,你覺得它怎樣?
生:很高很高。
生:高得頭都頂到了天上。
師:原來,得很高很高的大樓才能被稱為——(生齊:大廈)所以,有這樣一個詞語:高樓大廈。(出示齊讀)
2、師:這么高,爬得動嗎?
生:(起勁地搖手)不用爬,有電梯。(出示:電梯,齊讀。)
3、(出示圖)師:你們認識這個標志牌嗎?
生:停車場。
師:看,停車場里整整齊齊地停放著——(出示圖)
生:轎車。
師:都坐過吧?來,說說你坐車的感受。
。ㄉ鹇裕
師:轎車這一現代化的交通工具讓我們的出行變得更加方便,舒適。江陰的老百姓,開著轎車上下班的越來越多了。哎呀!十字路口常常堵車!上學、上班要遲到了!怎么辦呢?
。ㄉ穑
師:別著急,交通部門的叔叔阿姨有辦法,他們建起了(出示詞語)立交橋。(齊讀)這立交橋和江陰大橋這樣的橋一樣嗎?什么不一樣?
生:立交橋下面沒有河。
生:立交橋下面還是馬路。
師:你能用上“轎車”和“立交橋”這兩個詞語說一句話嗎?(出示參考句式:的轎車在立交橋上。)
4、師:你還有什么方法解決堵車的問題呢?
生:坐地鐵。
師:在我們江陰,已經有了鐵路、火車,可還沒有地鐵,那什么是地鐵,與火車有什么不同呢?
生:地鐵是在地底下開的火車。
師:看來你一定已經乘坐過了,是嗎?
生:是的。
師:有什么感覺?來,給大家介紹介紹。
生:很快,可是不會晃來晃去的,很舒服,還有電視看,還可以聽音樂呢!
師:地鐵真是一種更方便,更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啊!我們相信,隨著我們江陰城越來越大,越來越繁華,地鐵一定也會出現在我們的身邊的。讓我們一起期待吧。R讀:地鐵)
5、師:(出示六個詞語)這些事物,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舒適,記住它們吧。(齊讀)
五、熟讀背誦,激發(fā)生活及學習的幸福感。
師:這十二個詞語組合在一起,就成了詩一般的韻文,讓我們想像著剛才的畫面,一起來讀好它。(師范讀后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師:現在,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感覺生活在這樣美麗而又現代化的江陰,怎么樣?
生:很快樂!
生:很幸福!
六、練寫生字,延伸情感。
師:那就讓我們一起來把“江陰”的“陰”寫得漂漂亮亮的,好嗎?(生異口同聲答好,情緒高昂。)(出示生字)(指導、練寫過程略)
。ㄕ媲,“林陰道”的“陰”就是“江陰”的“陰”。通過前面情境的創(chuàng)設,學生的情感被充分調動起來了,帶著對家鄉(xiāng)江陰的無限熱愛之情來學習寫好本課中最難寫的生字:陰,將使學生更樂學。)
教后反思:
低年級的學生思維的特點偏向于形象性,因此,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設一種和諧、輕松的氛圍,讓學生在自然、愉悅的情感狀態(tài)中學習新的知識,發(fā)展能力。
一、積極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語文課堂。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我通過課件的制作,將學生們的現實生活拉進了課堂,與教材緊密結合,創(chuàng)設出生活化的課堂氛圍,以更大程度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感受到學習即生活,語文學習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從課始的談話導入,到課中每一張與課文中的詞語相對應的照片,都為的是最大程度地拉進學生與課文的距離,把學習與他們平時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詞語,在學習詞語中體驗生活的事物,取得詞語教學的好效果。
二、師生互動,在平等和諧中說出精彩。識字課的課文都是由詞語構成的。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認識事物,理解課文,我們必須填補空白,通過說話練習引導學生將詞語具體化,從而達到理解內化詞語,準確運用的更高一層的學習目標。而在教學中,我們常常有這樣的體會,假如話題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他們往往不是無話可說,就是有話說不出,或者說不具體。對此,我在設計說話練習時,有意識地將說的練習又與學生的生活情境結合在一起,從而產生說的沖動,找到說的感覺,生成說的語言,在此基礎上,說通順,說連貫,說具體,說精彩。如讓學生們利用“有的”句式介紹噴泉噴射的情景;想像雕塑的畫外音;借鑒前面所學課文中的詞句描繪花壇、大廈等等,正因為貼近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再加上老師指向明確的引導,從而說得順暢,說得生動。這就猶如在堅實的土地上,教師再為孩子提供一塊踏板,他們怎能不騰空飛躍呢?而反之,在讓學生看圖利用“轎車”“立交橋”這兩個詞語說一句話時,因為這情景與他們的生活實際離得較遠,說的較為貧乏。
三、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多途徑、多形式指導學生識字。我們的漢字,是世界上內涵最豐富的文字,因此,也是最難掌握的。低年級又是大識字量。如何讓學生在短時間里識得并寫好大量漢字,少出錯,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語文老師好好探索。在這一課時中,我重點安排掌握四個生字:泉、廳、林、陰的書寫。對這四個生字,我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引導學生記憶。如“噴泉”的“泉”,通過讓學生描述噴泉向上噴射的情景,體會到字義,再由教師引導融會貫通至字形:向上噴射的白色水流——泉。又如“林陰道”的“林”,通過對畫面的認識,“獨木不成林”自然識得生字。在指導學習“音樂廳”的“廳”時,鑒于以往學生大面積地表現出與“聽”的右半部分“斤”混淆,因此在設計教案時特別花了心思。正巧,在制作課件采集照片的過程中,音樂廳這一建筑外形給了我啟發(fā)。在課上,我充分利用圖片引導學生掌握第一筆橫——大大的平屋頂。半包圍結構的書寫要領則通過想像來解決。通過想像“丁”為音樂廳內整整齊齊排列的固定椅子,與墻壁之間有寬敞的走廊輕松地解決了難題。作業(yè)證實,此舉教學效果明顯。的確,千形萬狀的漢字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難題,但只要我們教師立足漢字產生的源泉——生活,多根據字的形、聲、義的特點和學生的特點,構建一種適合于該漢字的認知環(huán)境,并選擇與之相適應的引導方法,最大程度地調動起學生的思維,學生對漢字的把握能力將越來越好。
一年級識字的教學反思14
飽含激情的語言可以讓我們的語文課堂煥發(fā)新的光彩。
今天的識字課是上午第三節(jié)。我和孩子們在間操時間玩了老鷹捉小雞的游戲,很是開心。孩子們很興奮,我也很開心。接下來的語文識字課就是在這樣的氣氛中開始的:“同學們,我們這間教室里有一()老師,有一()學生,窗外有一()柳樹,天上有一()云”說到這里,一陣涼風徐徐吹來。教室里安靜極了。我突然改口問道:“孩子們,我們的生活幸福么?”同學們高聲回答:“幸福!”“你感到了怎樣的`幸福呢?”我緊緊追問。孩子們先是愣了一下,接著舉起小手大聲說了起來。孩子們的思維是跳躍的。我任由孩子們隨意去說。(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是為切入本單元教學主題而設計的)幾分鐘后,我的教學繼續(xù)進行。我的語言飽含著幸福,快樂。孩子們學習的熱情非常之高。由此我想到:自開學以來,我上了很多次識字課了。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獲。但這一次的效果最好。看來上語文課的情緒很重要。★柡で榈恼Z言可以讓我們的語文課堂煥發(fā)新的光彩。
一年級識字的教學反思15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一年級的教學重點。小學一年級應該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給學習的愿望。因此,識字教學必須博采眾長,綜合、靈活應用多種識字方法激發(fā)學生識字的興趣,開發(fā)識字潛能。在這節(jié)課中我采用了以下幾種方法。
1、編一編。讓學生自己編字謎編故事,幫助記住漢字。如學習“寶”時,一個學生就編出了字謎:家里藏了一塊玉。(寶)
2、找一找。在學過的'生字中,注意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比較、發(fā)現,給字歸類尋找學習規(guī)律。
3、比一比。比較“已”和“己”。
4、換一換。通過換一換偏旁計生字。如:請-情-清-晴-精-睛,通過換偏旁比較,學生既明白了形旁表意,有記住了這一組形近字。
5、賽一賽。利用學生的好勝心,激起學生學習積極性,比一比誰認得字多,讓學生開展認字比賽。
識字方法多種多樣,只要教師放手讓孩子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創(chuàng)造性的識字,就會驚喜的發(fā)現孩子的思維之廣闊。
【一年級識字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識字教學反思06-27
《識字》的教學反思05-21
識字教學教學反思11-26
《識字3》教學反思08-30
識字二教學反思12-03
《識字4》教學反思07-03
識字教學反思模板01-15
(精選)《識字五》教學反思07-09
[精華]《識字》的教學反思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