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樓送辛漸教案范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芙蓉樓送辛漸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芙蓉樓送辛漸教案范文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芙蓉樓送辛漸》。
2.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王昌齡的高尚品質(zhì)。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芙蓉樓送辛漸》。
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王昌齡的高尚品質(zhì)。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揭題。(預設(shè)3’)
師:現(xiàn)在大家已經(jīng)是了,我相信大家一定積累了很多古詩,誰愿意來展示一下自己,背誦一首古詩。(兩三位同學。適當點評。)
古詩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古詩在唐朝已經(jīng)是鼎盛時期,類別有很多,有寫景的《詠柳》,有抒情的,也有邊塞詩,有誰能背誦一首邊塞詩嗎?
在盛唐時期就有一位擅長寫邊塞詩的詩人,叫王昌齡。他不僅擅長寫邊塞詩,他還擅長寫其他的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王昌齡寫的詩。跟老師一起板書課題(指導書寫)。
二、初讀古詩,感知內(nèi)容。(預設(shè)20’)
1.解析試題
師:“請你自己讀一讀詩的題目,想一想,說一說你從詩題中知道了什么?”
學生自讀——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學生回答——相機引導學生“王昌齡在哪兒了?”、“王昌齡去干嗎了?”(指導學生完整地解題。)
師:你很聰明,有的文章一看題目就能看出是寫什么的?
“送”是什么意思?你能給“送”組個詞嗎?(理解意思,點出送別詩)
2.補充資料
簡介王昌齡。
3.初讀詩句
師:來,請你們讀一讀詩句,想一想詩句都寫了什么?當然了,讀是有要求的。(出示讀古詩的要求:讀正確、讀流利、讀好節(jié)奏。)
。ㄖ该首x,相機點撥,及時評價,指導朗讀。)
師:讀得還不錯,哪兒看不懂?(生回答。先借助注釋自己解答——如果還有不懂的——請同學幫助——師解答。)
預設(shè)1(前兩句分析):我們理解詩意很重要的一種方法是借助注釋學習,看看注釋能不能幫到你!昂薄怨欧昵锉帕,一場秋雨一場寒,“夜入”和“平明”——時間跨度,展開想象:前一天晚上到達吳地,第二天天剛亮就要送別他的朋友,或許他們很早就出門了,也可能他們徹夜未眠,不舍得這個離別時刻的到來!肮隆薄M詞解讀,孤單,孤寂,送走好友后,楚山孤零零地立在那里,站在高樓上,放眼望去,江水茫茫,煙波浩渺,陰沉的景象仿佛詩人此刻的心情一樣孤寂。
預設(shè)2(后兩句分析):好友辛漸就要回去了,即將 見到家鄉(xiāng)的親友,孩子們,我們猜想一下,這些親友見到辛漸可能會問些什么?
王昌齡也可能想到了很多,但是他卻只叮囑了辛漸一句話: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出示冰心玉壺的圖片和典故。)
三、再讀古詩,感悟詩情。(預設(shè):10分鐘)
師:你們的想象真的是很豐富,現(xiàn)在把整首詩的意思連在一起,跟你的同桌說一說,看看你能體會到作者什么樣的心情?
。ㄑa充資料及寫作背景,引導學生體會王昌齡的品質(zhì)。指導學生再讀,知道了意思,體會了心情,讀出味兒。)
預設(shè):你讀出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請你寫到黑板上。王昌齡面對這寒雨,這孤山,是分別的'離愁,更是詩人的心聲——無論多少凄風冷雨,詩人都堅如磐石,縱然孤身一人,也冰清玉潔。這里我們可以看出作者什么樣的生活態(tài)度。
面對這樣沁人心脾的詩句,李老師也忍不住想讀一讀了,孩子們,你們可以閉眼想象。(師配樂朗讀。)
美妙的音樂,也想為你們的聲音服務(wù),誰愿意來嘗試一下。(指名配樂朗讀。)
四.反饋檢測,熟讀成誦。(預設(shè)7’)
師:孩子們,我們試著把這首古詩背誦一下吧。(生自由背誦,指名背誦。)
師:誰愿意來挑戰(zhàn)一下,第一關(guān):跟老師對詩句。(指名1——2名學生。)第二關(guān):老師跟你對詩句。(學生先讀詩題、作者和前兩句。)第三關(guān):我會背。(指名全詩背誦。)
機動環(huán)節(jié):
1. 短暫的一節(jié)課的師生關(guān)系馬上就要結(jié)束了,但是我們的情意并沒有結(jié)束。李老師馬上就要走了,你有沒有想對李老師的話。(指名交流,指導學生創(chuàng)編送別詩。)
2. 我跟你們商量好了,想把小朋友們最優(yōu)秀的作品展示出來,我們動筆把這首古詩寫下來吧。
板書設(shè)計:
芙蓉樓送辛漸
孤寂 高潔
冰清玉潔
樂觀堅強
芙蓉樓送辛漸教案范文2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了解古詩大意,體會詩人孤獨、苦悶的情緒。
感悟詩人冰清玉潔的高尚情操。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離別這種情感自古有之,與友人分別時或是表達朋友間的深情厚誼,或是表白自己的心志,這種種的離情別緒都凝聚在這字字凝練的古詩中。同學們,你們都明白哪些送別詩?
2、這天我們在學習一首唐代詩人王昌齡寫的一首送別詩《芙蓉樓送辛漸》。板書課題,齊讀。
3、學習古詩,應從題目入手,你從題目中明白了什么?
總結(jié):辛漸既是王昌齡的同鄉(xiāng)又是他的好友,辛漸即將回到家鄉(xiāng),王昌齡在芙蓉樓為他送行,讓我們一起走進這首詩。
二、初讀古詩
1、自由讀三遍,讀準字音,句子讀通順。
2、指名讀,齊讀。
3、讀詩不僅僅讀準確,讀通順,還要讀出節(jié)奏,把詩讀好是有必須的技巧的,每行有幾個字?這叫七言絕句,王昌齡最擅長寫七絕詩,他被稱為“七絕圣手”這首詩是他的七絕名作之一。一般狀況下,我們能夠這樣讀:(出示劃好節(jié)奏的古詩)泛讀,自讀,指名讀,齊讀。
三、理解感悟
學習前兩句
1、理解后我們會讀得更好。請大家默讀前兩行,看看都寫到了哪幾種景物?(雨:什么時候下起了什么樣的雨?江:江面上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山:在作者眼里楚山什么樣的?詩中還暗含著兩個人物)
2、請大家結(jié)合注釋,發(fā)揮你的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引導把詩意說完整)
3、把你的想象帶入詩中讀前兩句。
4、前兩行有一對表示時間的詞語:“夜和平明”,王昌齡一共寫了兩首,這首是天亮時在芙蓉樓送別辛漸時所作,另外一首描繪的`是是前一天夜里兩人在芙蓉樓里飲酒話別時的情景。(出示第一首詩)指名讀
師:窗外秋雨綿綿,芙蓉樓內(nèi)二人相對而坐,飲酒道別,這此情此景,給你一種什么感覺?(凄涼,憂愁)。
師:這種情感凝聚在詩中的哪個字中?(孤)帶著這種感覺,再讀前兩行。
師:王昌齡才華橫溢,官至縣蔚,之后因事被貶滴嶺南,在北返長安時在江寧縣任職,在江寧數(shù)年,又遭人詆毀,再次被貶為龍標縣蔚,尨標鎮(zhèn)在十分偏僻,曾有許多的官員被貶于此地。他一生生壯志未酬,與好友分別,心中怎能不孤單,苦悶呢?再讀前兩行。
學習后兩句
1、好友辛漸要走了,即將見到家鄉(xiāng)的親友,猜想一下,王昌齡的家鄉(xiāng)可能會有哪些親友?(年邁的雙親,結(jié)發(fā)妻子,兄弟姐妹,友人)這些親友見到辛漸后可能會問些什么?(他為什么不會來?是否吃飽穿暖?他究竟犯了什么錯?為什么屢遭被貶?)
2、這些王昌齡都想到了,但是他在送別辛漸時只有一句囑托的話語,那就是“一片冰心在玉壺”
3、引讀:
當友人問起時,王昌齡會豪邁地說:“一片冰心在玉壺”
當結(jié)發(fā)的妻子問起時,王昌齡還會深情地說:“一片冰心在玉壺”
當年邁的雙親問起時,王昌齡依舊堅定地說:“一片冰心在玉壺”
4、冰、玉有什么特點?(純潔,透明,潔白無暇)
5、王昌齡一遍又一遍的在心底里吶喊,是想表白自己什么?(不因兩次被貶而改變自己冰清玉潔的品質(zhì))
6、王昌齡在被貶期間,他的許多好友都紛紛作詩來表達對他的同情和安慰,如詩人李白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出示這首詩)指名讀。但王昌齡依然是:“一片冰心在玉壺”
7、讓我們再次走進這首詩,走進王昌齡,齊讀整首詩。
三、拓展延伸。
王昌齡還擅長寫邊塞詩,其中最著名的是《出塞》課下搜集他的詩讀讀背背。
板書設(shè)計:
芙蓉樓送辛漸(唐)王昌齡
孤
冰玉
芙蓉樓送辛漸教案范文3
教學目標:
1、基本教學:正確流利的朗讀古詩,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能背誦古詩。
2、情感態(tài)度:通過學習古詩,體會朋友間的離別之情。
3、潛力運用:自己會寫離別贈言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關(guān)于送別的詩歌。
教學過程:
一、以情導入:
1、同學們,你們即將結(jié)束小學生活,離開美麗的校園。隨著畢業(yè)的臨近,不知你們是否已經(jīng)感受到,在四月的花香中開始彌漫離別的氣息;那么離別之際有沒有讓你牽掛的朋友,念念不忘的友情?你又有何話想對他(她)說呢?
2、過渡揭題:別急,我們暫且把這種思緒擱置一下,先來共同學習一首應時應景之作——其實是一首關(guān)于送別的詩歌。
播課件板書課題
介紹作者(穿插《出塞》)
二、學習古詩:
1、自由讀詩,看看誰是第一個有快又通順的讀完本詩的人。
2、指名讀,糾正不正確發(fā)音。
3、再讀,(小組讀、輪誦、疊誦、表演讀、唱誦……)
4、學生個人誦讀展示。
5、群眾誦讀
6、出示問題,初步理解
學生說自己認為的詩意,教師進行輔導,鼓勵學生大膽的說,不要害怕說錯。播課件(重點詞句)
播課件,描述詩的意境。
這是一首送別詩,全詩即景生情,寓情于景。首句從昨夜秋雨寫起,為送別設(shè)置了凄清的氣氛。第二句中的“平明”點明送客的時間;“楚山孤”暗寓了自己送客時的情緒。后兩句,寫的是自己,但仍與送別之意相吻合。因為辛漸是詩人的同鄉(xiāng),辛漸返鄉(xiāng),親友必須要問到詩人的狀況,所以詩人在送別辛漸時個性囑托他:“家鄉(xiāng)的親友如果問到我此刻的狀況,你就說,我的'為人就象那晶瑩剔透的一塊冰,裝在潔白的玉壺之中!焙髢删渥员缺鶋,表達自己開朗胸懷和堅強性格,也證明自己不為遭貶而改變玉潔冰清的節(jié)操。本詩既寫了朋友的離情別緒,更加寫出了自己的高風亮節(jié)。
展開想象誦讀詩,師生共評
7、背誦:
。1)試背——互背
。2)指名背——齊背。
三、積累訓練
。薄⒛銈冞記得以前學過的送別詩嗎(課件出示)
。、那里還有幾句送別的詩句,讓我們一起讀一讀。
(課件出示)
四、拓展。
1、贈言示范
2、寫離別贈言(課件播放送別)
板書設(shè)計: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
寫景:渲染氣氛——寒雨
敘事點出送別——送客
抒情:證明心意——一片冰心
芙蓉樓送辛漸教案范文4
一、初讀詩文,初步感知
、弊宰x,讀準確,讀流利。
⒉借助注釋想想詩句的大體意思。
⒊多種形式朗讀。
二、自主交流,理解詩意
⒈自主理解字義:
寒雨:寒冷的雨。連江:滿江。吳:三國時的吳國在長江下游一帶,所以稱這一帶為吳。平明:清晨?停褐感翝u。楚山:春秋時的楚國在長江中下游一帶,所以稱這一帶的山為楚山。孤:獨自,孤單一人。洛陽:位于河南省西部、黃河南岸。一片冰心在玉壺:冰在玉之中。比喻人清廉正直。冰心:比喻心的純潔。
、步涣髟娋渲猓鹤蛞梗镉昃d綿灑滿吳地江天。清晨送走友人只留下孤獨的楚山。洛陽的親朋好友如果向你問起我,就請轉(zhuǎn)告他們:我的心依然像玉壺中的冰一樣純潔。
三、品讀詩文,賞析感悟
⒈品讀前兩句詩
、耪埓蠹夷x前兩行,看看都寫到了哪幾種景物?(雨:什么時候下起了什么樣的雨?江:江面上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山:在作者眼里楚山什么樣的?詩中還暗含著兩個人物)
、啤斑B”“入”兩個動詞寫“寒雨”表現(xiàn)一種怎樣的氣氛?(“連”“入”兩個動詞寫“寒雨”的綿綿不斷和無聲無息,渲染出離別時的暗淡氣氛。)“楚山孤”表達作者怎樣是情感?(表達詩人離開朋友時的強烈的`凄冷孤寂感。)
⑶前兩行有一對表示時間的詞語:“夜和平明”,王昌齡一共寫了兩首,這首是天亮時在芙蓉樓送別辛漸時所作,另外一首描繪的是是前一天夜里兩人在芙蓉樓里飲酒話別時的情景。(出示第一首詩)
師:窗外秋雨綿綿,芙蓉樓內(nèi)二人相對而坐,飲酒道別,這此情此景,給你一種什么感覺?(凄涼,憂愁)。這種情感凝聚在詩中的哪個字中?(孤)帶著這種感覺,再讀前兩行。
師:王昌齡才華橫溢,官至縣蔚,后來因事被貶滴嶺南,在北返長安時在江寧縣任職,在江寧數(shù)年,又遭人詆毀,再次被貶為龍標縣蔚,龍標鎮(zhèn)非常偏僻,曾有許多的官員被貶于此地。他一生生壯志未酬,與好友分別,心中怎能不孤單,苦悶呢?
、财纷x后兩句詩
⑴讀一讀這兩句詩,說說你的感受。(詩人還在寫自己的離愁別恨嗎?詩人筆鋒一轉(zhuǎn),從凄冷孤寂中振作起來,表明自己的信念。)
、谱プ盅郏涸娙藳]有再過多地抒發(fā)離愁別緒,而是借辛漸向遠在洛陽的親友表明自己的信念。那么,詩人是想表明自己的什么呢?(不因兩次被貶而改變自己冰清玉潔的品質(zhì)。即高潔清廉。)哪些字詞告訴了你詩人的信念?
冰心:從字面可以解釋為?詩人想用他說明什么?
玉壺:玉壺是什么樣子的呢?(里里外外晶瑩剔透,潔白無瑕)
、硽w納主題:《芙蓉樓送辛漸》這首詩通過送別友人的表白,不僅烘托詩人送別時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現(xiàn)了詩人開朗的胸懷和堅強的性格,表明詩人永葆高潔清廉品質(zhì)的崇高氣節(jié)。
⒋表達手法:全詩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蘊藉,韻味無窮。
、抵笇П痴b。
四、拓展總結(jié)
、比松怨胖仉x別,你還知道哪些送別詩?
⒉總結(jié):人生自古傷離別?墒墙裉斓碾x別不正預示著明天的重逢嗎?只要我們心中都有彼此,只要我們懂得堅持,只要我們學會珍惜,我們的離別將不再是悲傷。
芙蓉樓送辛漸教案范文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2、透過自學和小組合作的方法理解詩意,抓住“冰心”、“玉壺”理解詩人不會因橫遭謗議貶謫而改變氣節(jié)的決心。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1、這天,我們學習一首流傳至今仍廣為傳頌的唐朝名詩《芙蓉樓送辛漸》。
2、板題。強調(diào):“芙蓉”的寫法、意思。
3、齊讀題目。
4、用一句話說說詩題的意思。
二、介紹詩人。
三、品讀重點,深入感悟
1、出示自學提示:
、僮杂勺x古詩,多讀幾遍,讀準確,讀流暢。
②結(jié)合文中注釋,四人一小組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每句詩寫了些什么。
、墼诓幻靼椎牡胤酱蛏蠁柼枴
2、回報交流。
(1)指名讀詩。隨機學習“壺”字。
再齊讀。
(2)從詩的前兩行,仿佛看到了什么樣的畫面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此時此刻你覺得哪一個詞最能表達你的感受
想一想:詩中的哪兩個詞語向你傳遞著這樣的感覺和情緒
什么樣的雨稱為“寒雨”呢“寒雨”怎樣樣呢
“秋風秋雨秋煞人”,“寒雨”不僅僅增添了蕭瑟的秋意,也渲染出離別的暗淡氣氛。
誰“孤”呢僅僅是“楚山孤”嗎還有誰是孤零零的`
讓我們帶著無限的離愁再來齊讀這兩句詩。
指名讀。
(3)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最后兩句詩寫了些什么
“冰心”從字面上看是什么意思,實際上詩人想說明什么
“玉壺”又是什么樣貌呢
詩人把自己的心比作玉壺里的冰一樣清正廉潔。在與好友分別的時刻,詩人為什么要這樣比喻自己呢
出示寫作背景。
陰霾的天氣,遠離的朋友,再加上眾口的毀謗,朝廷的貶謫,詩人沒有退卻,而是勇敢的應對一切。
所以,臨別之時,王昌齡堅強地對辛漸說_____
一切的一切,王昌齡沒有失望,而是樂觀地對辛漸說_____
讓我們像王昌齡一樣,堅強而樂觀地說_____
(4)同學們已經(jīng)會從前兩句詩中讀出孤獨、凄涼,從后兩句詩中讀出樂觀堅強。你們會讀詩了,你們會吟詩嗎
吟詩,就要入情入境的吟誦,抑揚頓挫慢慢的吟出詩的韻味。
試讀。
指名讀。
3、拓展延伸。
人生自古重離別。你們還明白哪些送別詩
4、小結(jié):人生自古傷離別。但是,這天的離別不正預示著明天的重逢嗎只要我們心中有彼此,只要我們學會珍惜,離別將不再是憂傷。
芙蓉樓送辛漸教案范文6
教學技能:
1、會認5個生字。
2、正確流利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過程方法:
結(jié)合圖畫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體會朋友間的離別之情。
情感態(tài)度:
體會朋友間的離別之情。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搜集王昌齡的詩歌,或者關(guān)于送別的詩歌。
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同學們,你記得哪些詩人?關(guān)于王昌齡的詩歌你記得多少?能背一下嗎?
2朋友之間的離別讓人難忘,你又知道那些關(guān)于送別的詩歌?
3揭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由唐代大詩人王昌齡寫的`關(guān)于送別的詩歌。
板題——讀題
二、學習古詩:
1自由讀詩,看看誰是第一個有快又通順的讀完本詩的"人。
2指名讀,糾正不正確發(fā)音。
3再讀,要求:連貫。
4賽讀,(分小組進行)。
5你把詩歌讀的這么好,可你知道里面的意思嗎?
。1)學生說自己認為的詩意,教師進行輔導,鼓勵學生大膽的說,不要害怕說錯。
。2)學生看圖,聽教師描述詩的意境。
。3)播放配樂FLASH,師范讀(出示朗讀記號),學生邊聽邊體會意境。
。4)生自由讀,讀出自己的感受。師巡視指導。
6朋友之間的離別讓人難忘,來吧,讓我們走進作者,體會他的情感,體會那份傷感。
。1)生自由讀,讀出自己的感受。師巡視指導。
。2)指名想象畫面讀詩,師生共評
(3)播放配樂FLASH,指名配樂讀。
7要是能背下來哪就好了,你能嗎?
(1)試背——互背
。2)指名背——齊背。
。3)學生個人誦讀展示。(配樂)
。4)集體誦讀(配樂)。
三、總結(jié)。
板書:(古詩全文)
知識鏈接:
王昌齡(?~約756),唐代詩人。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開元十五年(727)登進士第,任秘書省校書郎。曾與孟浩然交游,“二人數(shù)年同筆硯”(孟浩然《送王昌齡之嶺南》)。開元二十二年,王昌齡又應博學宏詞科登第,授□水(今河南鞏縣東北)縣尉。開元二十七年,因事被貶謫嶺南,途經(jīng)襄陽時,孟浩然有詩送他(《送王昌齡之嶺南》)。經(jīng)湖南岳陽,他有送李白詩《巴陵送李十二》。
次年,他由嶺南北返長安,并于同年冬天被任命為江寧(今江蘇南京)縣丞。世稱王江寧。在江寧數(shù)年,又受謗毀,被貶為龍標(今湖南黔陽)縣尉。李白有《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詩,寄予深切的同情與懷念。安史亂起,王昌齡由貶所赴江寧,為濠州刺史閭丘曉所殺。王昌齡詩在生前就負盛名,人稱“詩家夫(一作天)子王江寧”。他的七絕前人往往以之與李白并稱。
芙蓉樓送辛漸教案范文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2、感悟詩歌的內(nèi)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深厚的情誼。
3、抓住“冰心”“玉壺”理解詩人不會因橫遭貶謫而改變志氣的決心。
過程方法:
通過自學和小組合作的方法理解詩意,抓住“冰心”、“玉壺”理解詩人不會因橫遭貶謫而改變氣節(jié)的決心。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人對朋友的離別之情及詩人冰清玉潔的高尚情操。
教學重點:
理解古詩的意思,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感悟詩歌內(nèi)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冰清玉潔的高尚情操。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初步學習了學習古詩的方法,掌握了朗讀技巧。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我讓學生課前搜集了有關(guān)作者的資料及古詩背景資料。教學中要引導在自主學習,讀懂古詩的基礎(chǔ)上,理解古詩,體味古詩的意境,激發(fā)學生探究古詩的欲望,豐富學生的積累。
前置性作業(yè):
1.搜集:關(guān)于作者的資料或古詩背景資料;積累關(guān)于送別的古詩。
2.能借助工具書,讀通詩句,畫出古詩的節(jié)奏。
3.能結(jié)合注釋或插圖,初步理解古詩的大意。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引導談話:
2.播放歌曲《芙蓉樓送辛漸》,引入課題。
[設(shè)計意圖:好的'導入就像唱戲的開臺鑼鼓,未開場先叫座,它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烘托良好的課堂氣氛。]
3.請同學們齊讀課題,邊讀邊想課題是什么意思?
4.學生自由交流。
5.學生交流作者資料、詩人的經(jīng)歷。[設(shè)計意圖:了解古詩作者資料、詩人經(jīng)歷,既便于學生準確把握詩中情感,又培養(yǎng)了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二、初讀詩文,初步感知
⒈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古詩,注意讀正確,讀流利。
2.指名學生朗讀古詩,點評。
3.誰再來讀一讀?指名朗讀,教師點評。
4.請大家自由練讀,邊讀邊畫出古詩的節(jié)奏。
5.誰還想讀一讀?師評。
6.老師配樂進行范讀。
7.男女生比賽讀。點評。
8.全班齊讀。
[設(shè)計意圖:引導學生把握聲調(diào)節(jié)奏,真正體現(xiàn)詩句朗讀中的韻律美,讀準詩句的節(jié)奏,有利于理解古詩的含義,讀出語氣和語勢,則有利于體會古詩的感情,表現(xiàn)出詩的抑揚頓挫。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誦讀,學生必然會被古詩的韻律美、節(jié)奏美深深感染,從而加深對詩文的感知。這樣不僅激發(fā)了學生探究古詩的欲望,而且為學生理解、體味古詩的意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三、復習學習古詩的方法
1.大家還記得我們學習古詩的方法嗎?
2.指名學生交流。(2-3人)
3.師出示課件:學習古詩的方法
第一步,解詩題,知作者。
第二步,抓字眼,明詩意。
第三步,品詩句,悟詩情。
4.學生齊讀,領(lǐng)悟。
[設(shè)計意圖:授之以法,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陶行知先生說過這樣一句話: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所以授之以法,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是至關(guān)重要的。學生只有掌握了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5.哪一步我們已經(jīng)完成了呢?(第一步)
下面我們就通過小組合作來完成第二步和第三步的學習。
四、細讀古詩,感悟詩情
1.出示小組合作的要求:
1).自讀古詩,能結(jié)合文中插圖和注釋,抓住關(guān)鍵詞,理解詩句的意思。
2).品讀詩句,想象畫面,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并與小組同學交流感受。
2.小組合作探究,老師巡視指導。
[設(shè)計意圖: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合作探究中,在討論交流中學生能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在積極有效的互動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從而呈現(xiàn)出生生互動的精彩課堂。]
3.全班交流,教師預設(shè)及點撥。
◆品讀前兩句詩
(1)看看詩的前兩句都寫到了哪幾種景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你是從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呢?
(2)學生匯報交流,師點撥總結(jié)。
◆品讀后兩句詩
讀這兩句詩,說說你的感受。
(1)好友辛漸要走了,即將見到家鄉(xiāng)的親友,猜想一下,王昌齡的家鄉(xiāng)可能會有哪些親友?
(2)指名學生匯報交流。
(年邁的雙親,結(jié)發(fā)妻子,孩子,友人)這些親友見到辛漸后可能會問些什么?(他為什么不會來?是否吃飽穿暖?他究竟犯了什么錯?為什么屢遭被貶?)
(3)感受詩人高潔的情懷。
師:王昌齡一遍又一遍地在心底里吶喊:(師引生讀)“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他是想表明什么?(表明志向、信念。老師相機板書。)
、硽w納主題。
由此可見,詩人以冰心玉壺自喻就是要表明自己的信念。他要讓那些惡勢力知道,即使遭遇再多的坎坷與磨難,他都不會屈服,自己依然冰清玉潔,保持著自己堅定的信念。
⒋拓展練習。(課件出示)
5.感情吟誦全詩。
五、拓展延伸。
1.老師拓展送別詩二首:《別董大》《送元二使安西》。
2.其余學生自由交流。
[設(shè)計意圖:根據(jù)學科特點、學生的年齡特點及知識結(jié)構(gòu)特點進行適度的拓展,讓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習詩文,繼承傳統(tǒng),弘揚中華文化,它不僅能讓學生通過拓展閱讀,進一步掌握詩的規(guī)律、特點,實現(xiàn)“教為了不教”,還體現(xiàn)了“大語文”的教學思想,也順應著時代發(fā)展的要求。]
六、小練筆(二選一):
1.如果你是王昌齡的家人或朋友,聽到辛漸的一番描述,你會對他說些什么?
2.你即將小學畢業(yè),即將離開曾經(jīng)陪伴自己多年的同學,請給自己的同學寫幾句送別的話。
七、作業(yè):1.背誦并默寫古詩。
2.繼續(xù)搜集有關(guān)送別的古詩詞1-2首,積累到摘記本上。
八、板書設(shè)計:芙蓉樓送辛漸
唐.王昌齡
寒孤(寫景敘事)
冰心玉壺(表明心志)
【芙蓉樓送辛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芙蓉樓送辛漸教案12-21
芙蓉樓送辛漸教案最新10-31
《芙蓉樓送辛漸》教學反思10-30
送芙蓉樓辛漸教學反思01-30
《芙蓉樓送辛漸》的教學反思12-23
芙蓉樓送辛漸教學反思(精選11篇)05-14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05-15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必備】05-15
涉江采芙蓉教案06-18
[熱]《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15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