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術教案4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美術教案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美術教案 篇1
目標:
1.進一步熟悉和理解《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內(nèi)容,了接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
2.會區(qū)分故事中不同的情節(jié)內(nèi)容,知道其先后順序。
準備:
1.白紙裁成32k,數(shù)量6倍于幼兒人數(shù)。
2.事先熟悉《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內(nèi)容。
3.水彩筆,油畫棒
過程:
1.回憶故事《小蝌蚪找媽媽》的主要情節(jié)。
(1)播放錄音,師幼共同跟著錄音講述故事。
(2)提問:小蝌蚪剛生下來是什么樣子?
小蝌蚪把哪些動物當成自己的媽媽了?
小蝌蚪找媽媽,先碰到了誰?后來又碰到了誰?;最后它找到自己的媽媽了嗎?
2.討論:怎樣制作連環(huán)畫?
(1)師:我們能把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變成一本連環(huán)畫嗎?
(2)怎樣來做連環(huán)畫呢?
、佼嫻适。每張紙畫一個故事情節(jié),有幾個情節(jié)就畫幾張紙。
、诎旬嫼玫墓适聝(nèi)容按照先后順序排列并寫上頁碼。
、垩b飾封面。選出故事中最有代表性的角色,畫在封面上,讓別人一看就知道這本連環(huán)畫告訴我們的是什么故事,寫上自己的名字。
、苎b訂。
3.幼兒繪畫,制作連環(huán)畫,老師巡回指導,給予及時的幫助。
4.分享交流。幼兒拿著自己制作的`連環(huán)畫到小班給弟弟妹妹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活動反思:
合作是當今社會人與人交往時的一項重要的技能,大班期間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行為是十分重要的,在平時的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雖然有了合作的意識,但是在活動中還不能很好的進行合作,因此我設計了本節(jié)活動。活動中幼兒能積極的參與,通過回憶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引導幼兒討論怎樣制作連環(huán)畫書--引導幼兒討論和同伴合作的具體方法----幼兒合作制作連環(huán)畫書。整個過程幼兒都能積極的參與其中,體驗了合作的重要和合作制作圖書的喜悅,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我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效果好。
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欣賞塞尚的作品《靜物蘋果籃子》,了解寫生畫的特點。
2、感知畫面豐富的色彩、均衡的構圖以及形與色的完美結合。
3、初步觀察、了解物體前后、上下互相遮擋的表現(xiàn)方法。
活動準備:
1、塞尚作品《靜物蘋果籃子》PPT一份。
2、幼兒創(chuàng)作的范例作品。
活動過程:
。ㄒ唬┱勗拰
教師:你們喜歡畫畫嗎?姚老師和小朋友一樣,不但喜歡畫畫,還喜歡看畫呢!我發(fā)現(xiàn)了一張有趣的畫,今天拿來和小朋友們一起欣賞。
。ǘ┏鍪救凶髌贰鹅o物蘋果籃子》,引導幼兒初步觀察。
教師:在畫面中你看到了什么?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感覺?
。ㄈ┮龑в變杭氈滦蕾p作品,感受作品中的造型美、色彩美和構圖美。
1、教師:這些蘋果是什么樣子的?蘋果的顏色都一樣嗎?有哪些顏色呢?咦?為什么這個蘋果上有好幾種顏色呢?(教師總結:因為太陽照在這個蘋果上,所以它的顏色亮亮的,而這塊地方的陽光被擋住了,出現(xiàn)了影子,所以呀這邊的'顏色是黑色的),(幼兒舉例)你覺得畫中的蘋果和我們平時看到的蘋果一樣嗎?為什么?
2。教師:裝水果的籃子是什么樣的?(是怎么擺放的)旁邊的瓶子又是怎么擺放的?它是靠在哪里的?籃子里的蘋果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大小、顏色)那我們來看這些小的蘋果中,你看到的蘋果都是完整的蘋果嗎?為什么?(幼兒舉例)
3、教師:我們再看看桌子前面的蘋果和桌子后面的蘋果一樣嗎?哪里不一樣?(大小、顏色)那你看到的這些后面的蘋果是完整的蘋果嗎?為什么?(幼兒舉例)
4。教師:請小朋友看看這塊白布是怎么鋪在桌上的?白布的褶皺又把蘋果遮擋成什么樣子了?(半圓形、橢圓形)
教師總結:噢!原來畫家用了不同的顏色、大小、形狀和不同位置的遮擋表現(xiàn)出了這幅靜物寫生畫。
。ㄋ模┮龑в變河懻撜嫿o人的感覺和印象,再次表達對作品的整體感受。
1。教師:你喜歡這幅畫嗎?為什么?
2。教師介紹畫家及作品。
教師:你能給這幅畫取個好聽的名字嗎?畫家也給這幅畫取了個好聽的名字叫做《靜物蘋果籃子》。它是一幅油畫,是法國著名的大畫家塞尚所畫。(出示畫家自畫像)。這就是畫家塞尚,他喜歡真實的描繪自然,他喜歡運用顏色之間的對比來表現(xiàn)自己的想法,這些用顏色、形狀來表現(xiàn)的畫就叫做靜物寫生畫。
3、欣賞幼兒作品。
教師:老師這邊還收集了很多其他小朋友的作品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4、教師:你想跟著塞尚爺爺學一學這個本領嗎?那我們下次美術課的時候再來畫一畫吧!
美術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幼兒園的美術活動和其他活動一樣,主要著眼在活動應來源于幼兒生活,因為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在幼兒感性經(jīng)驗的基礎上,激發(fā)他們表現(xiàn)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情趣。
活動目標:
1、 幼兒嘗試練習畫長、短線條。
2、 通過游戲活動,知道點與點相連可以形成長、短線。
3、 感受點、線面的關系,給幼兒一個感受繪畫快樂與驚奇的過程。
4、 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yǎng)他們大膽創(chuàng)新能力。
5、 培養(yǎng)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1、 個人: 幼兒操作單、蠟筆
2、 小組:小組操作單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觀察長、短線條的形成;
1、 出示卡片,通過提問引起幼兒注意;
師:卡片上有什么?他們像什么?
2、 通過簡短故事導入,引導幼兒進入作畫的'狀態(tài);
師:今天,小點點可高興拉。他們要手拉手去郊游拉!可小點點們不會,請小朋友來幫助他們。
3、 通過教師示范和個別幼兒嘗試,探討長、短線條的形成
。ㄐ↑c點手要拉緊、近一點的點點可以手拉手,遠一點的小點點也可以手拉手,每一個小點點都要手拉手)
二、幼兒嘗試畫長、短線條,初步感受點、線面的關系
1、 教師對幼兒完成的作品,進行個別的展示,并提出想象的要求;“你們覺得小點點們手拉手以后像什么呢?
2、 與客人老師分享,自己的作品像什么;并在客人教師的幫助下,(將卡片多余部分撕下)感知自己的作品。
三、小組合作畫線條,快樂感受點、線、面
1、 幼兒將自己的作品,按顏色粘貼在小組作業(yè)單上。
2、 幼兒對自己的作品與同組幼兒的作品嘗試長、短線條的連接作畫。
師:讓他們手拉手以后跳一個集體舞吧!
3、 幼兒對自己小組的作品進行想象。
師:手拉手跳集體舞以后變成什么拉?
四、評價
1、 對一組幼兒的作品,進行整體感知,并通過想想說說像什么。
活動反思
《手拉手》這個活動是一節(jié)有關美術的藝術活動,主要是目標是讓幼兒繪畫與好朋友手拉手的親密情景;適當?shù)脑诋嬛刑砑颖尘,表現(xiàn)好朋友在一起的活動場景;同時也回憶了和小朋友在一起的快樂,嘗試用繪畫表達對好朋友的喜愛之情。
孩子們對世界的認識還是感性的、具體的、形象的,常常需要用動作來幫助思維,這就決定了他們的學習是以直接經(jīng)驗為基礎的。要讓幼兒主動探索,經(jīng)歷、體驗探究和發(fā)展的過程。教師是引導者,幼兒是學習主體,所以他們應該通過自己的觀察、操作親歷實驗過程,感知結果。
美術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欣賞《加萊義民》,了解雕塑家羅丹生平及其他雕塑作品認識羅丹對世界雕塑的發(fā)展所產(chǎn)生的重大影響。
2、過程與方法:通過課前預習,課上欣賞作品對羅丹及其作品《加萊義民》能深入的了解和分析。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在總結與反思中,體驗生命之泉是由心中飛涌的。
重點
羅丹的精神,既要做藝術家,先要學做人。
難點
作品通過怎樣的藝術語言,具體的表達了作者對生命和藝術的理解。
教學準備
《加萊義民》圖片
教學方法
引導、討論、分析等
板書設計
《加萊義民》
羅丹
背景
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
“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羅丹。
圖片展示《加萊義民》
2、新教學內(nèi)容。
A、教師談話設疑:你知道這座群雕敘述了怎樣的`一個故事嗎?藝術家是怎樣表現(xiàn)雕塑中人物形象的靈魂呢?學生討論并發(fā)言。教師根據(jù)學生發(fā)言講解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并和同學一起分析作品(人物的造型、刻畫的心理及情感等)。
B、媒體展示羅丹代表作品若干,教師設疑:羅丹的雕塑作品整體的風格和手法?學生欣賞并討論。教師根據(jù)學生發(fā)言總結羅丹的風格和手法,并重點分析作品中作者所注入的濃厚的思想性。
C、教師設疑:羅丹的作品是否表達了他的感情?藝術即感情嗎?學生討論、辯論。
四、小結
藝術即感情,要學藝先做人。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學生收獲了《加萊義民》人物造型都他們的有情感,能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其它作品,有點遺憾的是從中得到的啟示不多。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美術教案(精選)08-15
(精選)美術教案08-19
(經(jīng)典)美術教案08-20
美術教案(經(jīng)典)08-13
【精選】美術教案12-02
美術教案(經(jīng)典)08-06
美術教案【經(jīng)典】09-12
[精選]美術教案09-14
(經(jīng)典)美術教案08-28
(精選)美術教案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