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案優(yōu)秀(10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美術教案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美術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從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繪畫中,體會到勞動—人類創(chuàng)造力的源泉,勞動是許多畫家經常表現的重要題材之一。不同時代的畫家通過勞動題材所表現的主題是不一樣的,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也是多種多樣的。他們所體現的思想內涵和藝術性的高低存在著明顯的差別。通過本課欣賞,提高學生對美術作品的審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以及用口頭或文字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感受的能力。通過對表現勞動題材的優(yōu)秀繪畫作品的欣賞,培養(yǎng)學生對勞動的情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念。
【教學目的】
1、通過欣賞作品了解不同作品的不同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以及作品體現的不 同思想內涵。
2、提高學生對藝術作品的審美能力,分析能力,表達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對勞動的正確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念。
【教學重點難點】
1、藝術作品體現的思想內涵。
2、如何表達欣賞作品后的感受。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檢查學生學習用具的準備情況,教科書是否帶齊。
二、導入新課
1、首先請同學們來聽一段音樂
播放音樂
提問:請同學們聽聽看,聽到了什么樣的聲音?
學生回答,老師歸納:哎喲嘿~~~(纖夫在拉纖時發(fā)出的聲音)
2、在音樂中是通過這種節(jié)奏來表現勞動的,那么今天我們來了解藝術家是如何
表現勞動場面的,怎樣表達勞動情感的,讓我們一起來學習。
三、教授新課
。ㄒ唬┨岢稣n題:勞動—人類創(chuàng)造力的源泉
。ǘ┬蕾p作品
1、出示作品《在激流中前進》
提問:請學生談談自己對這幅作品的初步理解
學生回答,老師補充:
本作品是作者在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研究班學習時的畢業(yè)創(chuàng)作。為此,作者曾先后到三西禹門口、陜西寧家川等黃河險急渡口體驗生活、搜集創(chuàng)作素材。
作者以簡練的藝術語言,雄健有力的筆觸,凝重的色調表現了黃河船工們齊心協(xié)力在黃河的激流濁浪中奮力前進的驚險場景。作者運用襯托和對比的手法來刻畫黃河船工在勞動中所表現出的驚人力量和百折不饒的精神。這主要表現在洶涌激蕩的河水和船工們沉著穩(wěn)定的'姿態(tài)的對比,大面積奔騰而來的黃河濁浪和小船的強烈對比。
2、請同學們再看書上另一幅也是表現勞動人民在船上的畫面《清明上河圖》
(1)提問:請學生談談自己對這幅作品的初步理解
學生回答,老師補充:
《清明上河圖》是一幅生動反映北宋都城汴梁繁盛景象的、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著名之作。全畫內容大體分的是三段,教材中所選的是中段也是描寫最精彩的一段。一艘滿載著貨物的大船,即將通過虹橋。橋下湍急的水流使大船好像一時失去了控制,船工們一面急忙放下桅桿和帆,一面正緊張的控制著船頭前進的方向,有的在指揮,有的在擲纜繩,以使大船安全的通過虹橋。相映成趣的是,大船過橋的緊張又極具戲劇性的場面,吸引了橋下眾多的行人。他們都在聚精會神的地注視著橋下發(fā)生的一切。橋上橋下相互呼應構成了一幅熱烈、緊張而又極其生動的畫面。雖然畫中人物都畫得很小,仔細一一看去,個個都很生動,十分耐看,組件畫家對生活的觀察十分仔細,描繪人物的舉止形態(tài)具有極其深厚的藝術功底。
(2)出示《清明上河圖》全圖
老師講解:
開頭是畫汴梁的郊野風光,中段是以虹橋為中心的汴河及其兩岸舟車運輸、手工業(yè)生產和商業(yè)貿易等繁忙的活動場景;后段為市區(qū)街道的繁華場面。它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3)出示作品,用作品《在激流中前進》與《清明上河圖》作比較
學生討論:1、從畫面描寫的環(huán)境,人物的動作表情上來比較,這兩幅作品 帶給我們的感受是否相同?
2、從畫面的安排與表現手法來比較這兩幅畫分別是怎樣來表現 主題的?
教師歸納,補充
。ㄈ┬蕾p作品
1、出示作品《牛耕》
思考:這幅作品反映的是什么時代的勞動?給你留下怎樣的影響? 學生回答,老師歸納:
2、下面我們再來看看這幅作品,出示作品《搗練圖》
老師講解《搗練圖》全圖
《搗練圖》因描繪唐代婦女制“練”(一種絲制品)的勞動場面而得名。全畫共畫了十二個人物,按制練的工序分成三組;右邊一組描寫四個婦女用木杵搗練,教材中所選的正是這一段。中間一組秒下兩個婦女在理線,左邊一組描寫兩個婦女把連拉直,另一婦女再用熨斗熨平,在她對面有一女孩拉著正在被熨平的白練。另一個淘氣的小孩在下面來回玩耍,在中間和左邊兩組人物之間有一個小
女孩蹲在地上,用團扇在扇炭盆。十二個人物組織得疏密有致、動靜適宜。
3、出示作品《搗練圖》與《牛耕》作比較
學生討論:1、這兩幅作品中的人物是否屬于同一階層?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2、這兩幅作品所用的手法是否相同?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教師歸納,并補充磚畫的作用
《牛耕》:這幅表現牛耕的磚畫,畫面十分單純,但作者頗具匠心。如兩頭牛有意畫成一黑一白,以對比的手法突出畫面的好。再如,畫扶犁者的形態(tài),而且其緩步前行時的姿態(tài)極富運動感。
《搗練圖》:既符合生活的真實,有獨具匠心的安排;人物站立的位置和姿態(tài)各不相同,既統(tǒng)一,又富有變化!柏S頰肥體”的人物造型,具有唐代婦女的共同特征。描畫勾線工細而又勁健,設色富麗而又勻凈雅致,衣服的質感得到了很好的表現,充分顯示了唐代的工筆人物畫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墓磚畫:就是在墓碑前用顏料在磚頭上面畫畫,再經過燒制后,它就不容易褪色了,它的作用是用來陪葬的。我國自漢代以來,統(tǒng)治階級厚葬之風俗盛行,流行在墓碑前畫一些勞動人民從事各種生產勞動的場面,墓主是為了祈求死后永遠有一批勞動群眾供他們驅使奴役。
四、復習鞏固
通過以上作品的欣賞和分析,我們都知道這些作品都反映了一個主題—勞動。那老師要問一下同學們,為什么歷代藝術家都選擇“勞動”作為自己的創(chuàng)作素材呢?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出示作品《鋼水 汗水》和照片,最后請同學們想一想:藝術作品中的勞動與現實生活中的勞動有什么不同?
五、課后小結
今天我們通過對作品的欣賞,分析,對比,你覺得這堂課給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勞動是人類生活的主旋律,是人類創(chuàng)造力的源泉。美術作品是在現實基礎上加以提煉,加入畫家的主觀情感表現而成。那現實生活中,我們又應該怎么做呢?所以,同學們讓我們熱愛生活,熱愛勞動,認真觀察,勤于表現,用我們的雙手描繪美好的生活。
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拓印的基礎上,添畫成小魚。
2、體會好朋友之間的關愛之情。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水粉顏料、胡蘿卜、課頁背面、棉簽。
2、幼兒知識經驗準備:聽《小兔乖乖》這個童話故事。
3、教師自身經驗準備:調試上課時所需的水粉顏料,在胡蘿卜上挖出兩個方便孩子拿取的小洞。
【活動過程】
1、情景感知
教師扮演兔媽媽,幼兒扮演小兔,情景導入。
——兔寶寶們,今天媽媽邀請了小貓來家里吃飯,你們來幫媽媽的忙,一起準備食物吧。
——媽媽準備了一些蘿卜,因為蘿卜是我們小兔家族最愛吃的食物了?墒翘}卜有些少,我們一起多做一些吧。
2、布置任務
(1)教師講解拓印方法。
——兔寶寶們,看看媽媽是怎么把胡蘿卜做出來的吧。
——首先,讓胡蘿卜和顏料寶寶抱一抱。
——然后,讓胡蘿卜在紙上親一親,用力地親,親久一點。
——拿起來看一看,蘿卜是不是就出現了?讓我們一起多變一些蘿卜出來吧。
。2)添畫成小魚
——叮咚,門鈴響了,看看是誰來了?
——喵,原來是客人小貓來了。小貓,我們?yōu)槟銣蕚淞素S盛的晚餐,讓我們一起共進晚餐吧。
——客人小貓說:“我不愛吃胡蘿卜,我最愛吃的食物是魚!边@可怎么辦呢?
——這可難不倒我,兔媽媽是個魔術廚師?,小小魚兒睜開眼(添畫眼睛),圓圓魚鱗長出來(添畫魚鱗),長長尾巴動起來(添畫尾巴),蘿卜就變成蘿卜魚啦。ń處熓痉短懋嫞
——最后添上一些佐料,媽媽烹飪的小魚就更香啦。
——客人小貓一看,“哇,有那么多我最愛吃的小魚,好開心呀!蹦俏覀円黄鸸策M晚餐吧。
3、幼兒操作
重點:用胡蘿卜拓印出小魚的外形。
——首先,讓胡蘿卜和你最喜歡的顏料寶寶抱一抱。
——再刮一刮邊上的.顏料,在紙上用力親一親,親久一些。
——多親幾下,還可以親到外面去呢。
難點:添加小魚的特征,并用手指點畫背景。
——找一找,小魚的眼睛在哪里,尾巴子哪里,魚鰭在哪里?
——找到了,我們就用棉簽蘸上顏料寶寶給小魚添上眼睛、尾巴和魚鰭。
——小小魚兒睜開眼(添畫眼睛),圓圓魚鱗長出來(添畫魚鱗),長長的尾巴動起來(添畫尾巴)。
——慢慢的畫哦,線條要接住,小門關關好。
——最后用手指蘸上不一樣的顏色點畫佐料,你們的小魚就和媽媽的一樣香啦。
4、欣賞評價
——是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把小門關好了呀?
——那些特別棒的兔寶寶讓小魚游到外面去了?
——小貓吃得可開心啦。小貓說:“你們都是聰明、友愛的乖寶寶。謝謝你們,讓我吃到了這么美味的晚餐!
5、環(huán)境展示
制作貓和兔子共進晚餐的場景,在“桌上”粘貼孩子制作的蘿卜魚。
6、作品解讀與分享
。1)本次活動我們用蘿卜拓印,并添畫成小魚。在添畫的過程中就認識了小魚的特征,如有魚鰭等。
。2)和父母說一個自己和好朋友之間互相關愛的故事。
美術教案 篇3
一、創(chuàng)設情景。
1.欣賞《小雨沙沙》。
2.你聽到了什么聲音?(沙沙、刷刷、滴滴答答……)
3.教師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感受。
板書課題:《小雨沙沙》。
二、引導欣賞,加強體驗。
出示課件:下雨天欣賞(欣賞可以用從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的方法,結合點、線和色彩)。
1.思考:怎樣表現雨點?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提問:怎樣畫中雨、大雨和暴雨的雨點呢?
2.欣賞書本上的點、線作品或教師范畫。
3.讓學生回憶在雨中的感受。提問:雨天與晴天有什么不同?在雨天你應該準備哪些東西?你做了哪些事情?
4.作品欣賞。結合書本的作品和教師提供的作品,讓學生欣賞
5.提問:你看了作品后有怎么感受?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你知道的雨具還有哪些?你有與書中不同的表現手法嗎?
三、布置作業(yè)、表現感受。
1.提供作業(yè)主題:記憶中的秋天小雨。(可以畫自己或別人在雨中行走、做事,也可以畫動物、植物等內容,還可以進行想象性的創(chuàng)作)。
2.提供創(chuàng)作建議:畫出自己對秋天小雨的感受,盡量做到與眾不同,可以互相討論畫法。
四、師生評價,深入體會。
1.自己評。
2.選出典型作業(yè),全班評,教師小結。
3.提供評價建議:①作品是否表現自己的感受;②作品是否有創(chuàng)意,與眾不
同;③作品的點、線和色彩的'表現是否統(tǒng)一等。小組評、集體評和教師評相結合。
五、提供主題,拓展思路。
1.教師小結:要求學生仔細觀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表達出自己心中的美感來。
2.提供探索性的主題:觀察小雨、中雨和大雨的不同變化,并思考表現的方法(可觀察實景或相應的圖片)。
3.學生課外的研究思路:
問題:雨前、雨中和雨后有什么不同(包括天氣、人物、動物和植物等各方面)?
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寶寶作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體會運用特殊畫法進行創(chuàng)作和表現的樂趣。
3、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4、大膽嘗試繪畫,并用對稱的方法進行裝飾。
5、培養(yǎng)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準備:
內有綠色顏料的海綿塊若干,樹干操作畫一張。
活動過程:
1、出示操作圖:老樹公公過了冬天,瞇起眼睛笑得可甜了,為什么?(春天到了要發(fā)芽了,看到小朋友們高興啦等)樹公公身上的樹枝長出來了,可樹葉還沒呢,我們來幫幫他好嗎?
2、教師邊講邊做示范。將手掌張開蘸上顏色,
3、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寶寶們,你們也來用小手多印出些樹葉,印的時候小手要怎樣放?(請幼兒講述小手要向上,手掌要緊挨著樹枝)這樣樹公公會怎樣呢?(樹公公會更開心)
活動評價:
老樹公公感謝寶寶們,寶寶該怎么說呢?引導寶寶說一句話。
美術教案 篇5
設計意圖
生活中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大人對孩子百般呵護、關懷備至,而孩子卻處處以自我為中心,只知道索取,卻不懂得回報。針對這一現象,我設計了“我給媽媽設計包”這一活動,旨在培養(yǎng)孩子喜歡媽媽的情感,并使孩子在設計和介紹作品的過程中,發(fā)展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參與設計:介紹作品的積極性,培養(yǎng)幼兒喜歡媽媽的情感。
2、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不同功能的包的能力。
3、引導幼兒進一步了解包的樣式、功能,教幼兒用簡單的圖案進行裝飾。
活動準備
1、提前引導幼兒回家觀察、了解媽媽的包。
2、準備各種包的圖片讓幼兒欣賞。
3、歌曲磁帶、彩筆、愛心卡畫紙、剪貼材料、獎品用小星星。
活動過程
一、歌曲導入:喚起情感
1、放音樂《世上只有媽媽好》,師幼拍手表演唱。
2、師:對,世上只有媽媽好,媽媽是我們生活中最親最近的人,!從我們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在媽媽溫柔的喜歡撫中一天天長大在媽媽贊賞的目光中一點點進步,一直長成了今天這么聰明漂亮、人見人喜歡的小寶寶。媽媽喜歡我,我也喜歡媽媽,你知道媽媽平時上班、出門旅行、上街買東西時最離不開的好朋友
(從幼兒最熟悉的'歌曲導入,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圖片欣賞:媽媽的包真漂亮
1、提問:小朋友的媽媽都有包嗎?誰能說說媽媽的包是什么樣子的?有什么用呢?
幼兒回答。鼓勵觀察認真、表達清楚的小朋友。
2、教師結合實物包小結。
(這一環(huán)節(jié)既是教師對幼兒活動的小結,又是對幼兒所了解信息的補充,讓孩子對包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3、圖片欣賞。
師:老師這里還有許多包的照片,小朋友想不想看一看?
多媒體展示各種包的照片,引導幼兒認真觀察,說說自己的感受。
(教學活動要“既貼進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痹谶@里,我通過讓孩子調查了解媽媽的包,調動起幼兒的生活經驗.又通過圖片欣賞,讓幼兒既了解了各種不同功能、樣式的包,又開闊了視野,也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自主設計激發(fā)了動機。)
過渡:看了這么多美麗的包,你是不是也想設計一個送給自己的媽媽呢?今天我們就來給媽媽設計包,送給媽媽做禮物,也把自己的喜歡心送給媽媽,好不好?
三、自主設計:我能行
師:老師要求今天給媽媽設計的包不但要漂亮,還要有神奇的本領,小朋友能不能做到呢?
1、發(fā)放喜歡心卡畫紙、彩筆等作畫材料。
2、放音樂《歌聲與微笑》,在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幼兒自由設計、作畫。
3、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設計多功能包,并用簡單的圖案把:包。打扮得漂亮一些。
4、對能力較弱的幼兒進行個別指導,發(fā)放剪貼材料,請幼兒自選圖案,粘貼裝飾。
(“關注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地發(fā)展!睘榱苏嬲龅揭虿氖┙,分層指導是最恰當的方式。)
四、作品展示:我真棒
師:誰能說一說你給媽媽設計的包是什么樣子的,有什么神奇的本領?
1、比一比,誰是設計之星。
①幼兒相互交流、介紹自己設計的包。
、谥该蛉嘟榻B。鼓勵幼兒把自己的設計表達清楚,對圖案美觀、整潔的幼兒發(fā)放設計之星,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2、師幼共同活動。
、俜乓魳贰段蚁矚g好媽媽》,師幼在音樂聲中用作品布置墻面。
、谟變鹤杂苫顒,一起欣賞自己的作品。
(幼兒是學習的主體,讓孩子把自己的學習成果在全班小朋友中展示,是一件非常興奮的事。這一環(huán)節(jié)既達到了整個活動過程的高潮,又升華了幼兒喜歡媽媽的情感。)
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自由設計畫面,創(chuàng)作出有生活情景的小魚活動畫。
2.嘗試經過表情變化來表現心理活動,從動作和色彩中感知美、創(chuàng)造美。
3.培養(yǎng)想象力,體驗歡樂的情感。
活動準備
繪畫紙、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教師與幼兒愉快玩音樂游戲“幾條魚”(歌曲附后)
1.啟發(fā)幼兒用夸張的表情體現魚的情緒。
2.啟發(fā)幼兒用優(yōu)美的姿態(tài)表現魚的活動。
游戲玩法:幼兒隨音樂自由表現一條魚、兩條魚、許多魚的活動,并表現出與歌詞相符的.造型動作。
(評析:讓幼兒自由地用表情和姿態(tài)表現音樂,激發(fā)了他們對活動的興趣。)
二、示范畫表情,引導幼兒互相討論
1.孤單發(fā)愁時的表情該怎樣表現(撅嘴、垂頭、掉淚、嘴角下彎、閉眼、躲在角落……),教師示范1-2種表現形式。
2.歡樂游玩時的表情怎樣表現(笑、唱歌、擁抱、嘴角上翹,魚兒間頭碰頭、嘴對嘴、手拉手、尾連尾……),教師示范1~2種表現形式。
(評析:教師根據孩子講述的表情動作進行示范,如同給孩子拍照片一樣具體實在,便于孩子理解。)
三、交代要求,引發(fā)作畫欲望
師:小魚兒生活的地方十分美麗,都有些什么呢(水草、礁石、珊瑚、輪船、海帶、水泡……)鼓勵幼兒用這些美麗的東西做背景,把剛才的音樂游戲用畫筆表現出來。能夠突出形態(tài)各異的魚,絢麗多彩的背景。能夠只表現孤單發(fā)愁的情景,也能夠表現歡樂游玩的情景,還能夠表現整個游戲情景。
(評析: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已有了不一樣的情緒體驗,又從幼兒教師的示范講解中獲得了用筆表現的相關經驗,教師對水中美麗背景的語言啟示進一步激發(fā)了孩子們的創(chuàng)作欲望,為孩子的創(chuàng)作打下了基礎。)
四、幼兒自由創(chuàng)作,教師巡回指導教師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自由表現。
五、幼兒互相介紹作品,再玩音樂游戲鼓勵幼兒用動作表現自我喜愛的作品,能夠是自我的作品,也能夠是同伴的作品。
(評析:活動首尾照應,無論是音樂動作表現還是色彩構圖表現,教師都給予孩子充分的自由,注重了情緒情感的真實體驗。整個活動活而不亂,將藝術領域中音樂與美術有機結合起來,引導幼兒從動作和色彩中感知了美,創(chuàng)造了美。
美術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有關心弟弟妹妹的情感,能自己設計、制作小禮品。
2、能選用不同材料不同方法進行制作重難點能選用不同材料不同方法進行制作。
活動準備:
1、教師和幼兒用廢舊材料制作道具、服裝,如用包裝紙、舊報紙做衣服和帽子,用彩帶做成表演用飄帶等。
2、欣賞幼兒園、家長為自己以及同伴送的各種禮品。
3、《幼兒畫冊》(第二冊P35)。
活動過程:
1、談一談過節(jié)了,我們收到了哪些禮品,體驗大家對小朋友的關心。
2、引發(fā)為弟弟妹妹做禮物的愿望。我們怎么關心小班的'小朋友,我們可以為他們送什么禮品?
3、幼兒交流自己準備制作的禮品名稱,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制作的等。
4、幼兒自由結伴進行制作活動,教師引導幼兒共同選用材料和工具。
5、將幼兒支撐的成品放在專門的展臺上,互相欣賞交流,并讓孩子穿戴試用,提出改進方法。
美術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能夠學習用吹畫和手指點畫的方法表現樹和花的基本特征。
2、培養(yǎng)創(chuàng)作的樂趣,體驗成功與快樂。
3、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yǎng)他們大膽創(chuàng)新能力。
4、根據色彩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ppt、顏料、餐巾紙、白紙、吸管、印泥。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樹的形狀和花的結構、形狀、顏色。
1、引導語:師:你們看,這是什么樹。它的樹干長的怎么樣?那樹干還長著什么?樹枝是什么樣的,朝哪個方向長?
2、師:樹上還長著什么?你們看這些花有幾個部分組成呢?(花芯,花瓣)是什么顏色呢?是什么形狀?
3、那我們看看其他的花?
二、欣賞范畫,介紹作畫方法和工具。
1、師:你們看這些畫跟我們平時畫的畫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誰能猜出來?
小結:這種借用墨水或顏料作畫,用嘴代替工具作畫的方法叫做吹畫。用手指作畫的方法叫做手指點畫。
2、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作畫的工具。墨汁、印泥、吸管。
3、作畫步驟:
(1)先用吸管蘸墨汁,點在紙的下半部分的適當位置,對著墨汁往前吹,并稍稍改變吹的方向,可向左或右吹,慢慢吹出樹枝的形狀。也可以運用吸管來吹墨汁。
(2)吹好樹枝后稍等一等,等干后用手指蘸上顏料,在樹枝的適當位置點畫花和花蕾;ò瓯M量要和花芯靠在一起。
三、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1、提出要求:(1)畫畫之前要把袖子卷起來。
(2)用吸管吹得時候,不能將墨汁吸進嘴巴,要往外面吹。
(3)印畫時,手指不能將兩個顏色混在一起,要用紙巾擦干凈再沾另外一種顏色。
(4)盡量保持畫面,桌面干凈。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四、作品展示,集體評價。
讓我們大家一起來看看,誰吹出來的樹最好看呢?
活動反思:
這節(jié)是美術課,課前我還是準備的比較充分?墒窃谏系.時候,就出現難題了,吹畫對于個別的幼兒是個體力活,有些幼兒吹一下,看自己的水彩還沒吹出去就說自己吹不動了,這時只能自己親自出馬了。但有些幼兒很能干,他們吹出來的手提包很漂亮,他們也會去幫助別的較弱的幼兒。等最后的手提包都做好的時候,他們很開心,對自己的作品也很是滿意。我也很滿意。
美術教案 篇9
一.活動目標
1、隨口令有節(jié)奏的搖動瓶子進行玩色游戲,并初步嘗試用畫筆隨意涂色。
2、通過玩色游戲,感受色的變化,體驗玩色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酷兒瓶里面裝有清水,蓋內附有藍、紅各一色顏料。
2、畫筆人手一份;黃色顏料、白紙,抹布若干
三,重難點
重點:體驗玩色的樂趣。難點:嘗試用畫筆涂色。
四、活動過程:
(一)引題激發(fā)興趣
1、教師搖晃瓶子,讓幼兒感受色的出現,激發(fā)幼兒的.玩色興趣。
。ǔ鍪酒孔樱┨釂枺骸捌孔永锏乃蓄伾珕?”
“讓我這個魔術師來變一變,讓它變得有顏色,看好了!(邊說邊搖)搖搖搖、變變變|···你也可以有這樣的本領,讓我們來變吧!“
2、幼兒搖晃瓶子,親身體驗玩色的樂趣。
教師鼓勵幼兒喊口令,增添玩色的樂趣!鞍盐覀兊闹湔Z念出來!搖搖搖,變變變···”
3、說說色彩
提問:你的水變成了什么顏色?
。ǘw驗色的變化
1、教師引導幼兒配色,感知色的變化。提問:你們覺得這些水還能變成別的顏色嗎?
2、出示黃顏料與畫筆,示范配色。
“我這里有一樣神奇的東西,它可以幫助我們變色。瞧,這是顏料。魔術即將上演,請來神筆(出示),擰開瓶蓋,用筆點一點與水不同顏色的顏料,輕輕地在蓋子上碰碰,然后把蓋子擰緊,再擰緊。念咒語:“搖搖搖、變變變!”提問:“變了嗎?”
3、幼兒操作。
陪伴幼兒隨機幫助幼兒擰開/擰緊瓶蓋,協(xié)助能力較弱的幼兒。
美術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發(fā)現和欣賞動物動態(tài)造型之美。
2、指導學生運用多種形式表現具有動態(tài)的動物造型。
3、鼓勵學生探究事物的熱情,以及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團結協(xié)助的。
教學重點:
1、在表現動物的具體特征之外,更要表現出動物的運動姿態(tài)。
2、將動物的靈敏、矯健等特點表現出來。
教學難點:
把握動物動態(tài)的具體特征,如頭、軀干、四肢等產生的變化,重視對動物運動時的速度感、力量感的表現。
教學過程:
一、資料賞析
動物和人一樣它們也有多姿多彩的運動
看了它們的運動表現,你能試著畫出它們最精彩的動作或說說它們的運動特點。
看了它們的運動表現,你能試著畫出它們最精彩的動作或說說它們的運動特點。
看了它們的運動表現,你能試著畫出它們最精彩的動作或說說它們的運動特點。
豹和虎在追趕獵物,身體成”s”奔跑的姿態(tài)。馬、斑馬和驢子不同的奔跑的姿態(tài)。熊跳躍的姿態(tài)。大象奔跑的姿態(tài)。長頸鹿走路的姿態(tài)。你能說說它們的運動時有什么特點嗎?斗羊跳躍的姿態(tài)。鹿奔跑跳躍的姿態(tài)。不同鳥飛翔的姿態(tài)。
二、操作技巧:
操作提示
1、通過欣賞分析資料圖文,展示各種表現方法,提問學生最喜歡哪種表現方法。
2、讓學生用自己喜歡和擅長的方法表現各種動物的動態(tài)。
3、在表現動物動態(tài)時要對它們的內部結構等有所了解,這樣才能更準確的表現它們的`動態(tài)。
4、在理解結構的基礎上可大膽進行變形。
三、作品展示
王春雨作品(雞.鋼筆速寫)雞身短圓,胸部發(fā)達,站立時高揚。而彎頸張嘴、收胸腹、挺腰和和垂尾等動作,用線條準確地面好它。必須深入細致地觀察,找出規(guī)律,把握形體特征和習性,才能生動地表現它的形和神。
小狗貓和老鼠貓和老鼠都放開四腳,身體和腳成“小弧線”看誰跑得過誰。
兩頭牛斗得難解難分。一頭牛向下沖,一頭牛向上頂,高翹的尾巴、高聳的脊背和八條腿的姿態(tài),很具動感。斑馬黏土
小青蟲爬行時不同的動態(tài)變化。它身體一會兒成小“s”形,一會兒身體成
“拱”形,一會兒身體拉成“直”形的樣子。
四、作業(yè)設計要求:
1、欣賞影視或圖片中動物的運動姿態(tài),把它們表現出來。
2、在作業(yè)表現手法上,除了繪畫之外還可以讓學生嘗試剪貼、紙版、泥塑、廢舊材料等多種表現方法。
五、課后拓展
通過本課的學習,同學們一定對動物有了更深的了解,不要忘了在生活中與一些可愛的動物交上朋友喔!
教后感:
在上一節(jié)課的基礎上,同學們對動態(tài)一詞有了比較深刻的理解,當然在表現動物動態(tài)的時候有個別同學表現在動物形象的刻畫上,不能夠大膽的去表現,導致刻畫的動物形象比較概括.應多加知道!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經典】美術教案08-01
美術教案[經典]08-02
美術教案(經典)08-06
美術教案07-20
[經典]美術教案09-27
美術教案【精選】09-23
美術教案【經典】09-12
[精選]美術教案09-14
(經典)美術教案08-28
(精選)美術教案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