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一語文下《孫權勸學》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一語文下《孫權勸學》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初一語文下《孫權勸學》教學反思1
《孫權勸學》是一篇難度適中、篇幅較短的文言文,比較適合講授公開課。在我校的“同課異構”公開課比賽中,申老師授課時不僅串講了字詞,也欣賞了人物的語言和對話;楊老師主要夯實基礎,主抓字詞和翻譯;我選擇了公開課講授第二課時,把字詞留在了第一課時。兩位老師都選擇在平行班講授此課,于是,我選擇了在七四班,也是平行班,我自己的班級。
這節(jié)課主要是通過指導學生讀發(fā)現亮點。因此,這節(jié)課,我制定的目標是:
1、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反復誦讀、品讀,學生能讀準節(jié)奏和停頓,讀出語氣感情。
2、通過小組合作和自己思考,同學們能從不同角度得到感悟。首先,課間時,我為同學們播放了《孫權勸學》的動畫片,片長約
5分鐘。(后來細細想來,課前課堂反差較大,是不是容易讓七年級的孩子們對課堂興趣不大?)
正式授課過程中,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基本為:
一讀課文,讀準字音和停頓。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選擇了把整篇課文的標點符號去掉,然后讓同學們齊讀,以此判斷同學們斷句情況。結果,發(fā)現個別同學讀的不夠整齊,于是我順勢介紹了文言文斷句的方法。這個“高分錦囊”上有。這個環(huán)節(jié)比較有新意,但是,斷句方法由于時間關系,我講的不夠全面。
我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是:二讀課文,賞析對話美。本文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于情味,同學們可在對話旁邊作批注,感受這三位人物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tài)、心理,然后上臺展示。這個環(huán)節(jié)目的是培養(yǎng)同學們圈點勾畫做批注的習慣。實踐證明,這個環(huán)節(jié)執(zhí)行得還比較到位。
我的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是:三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讀出語氣,體味人物心理。由于前面比較拖沓,這個環(huán)節(jié)缺乏充分的準備和醞釀,敢主動展示的同學較少。于是,我降低難度,挑選了幾個比較典型的句子,讓同學們讀其中的一句。譬如:
。1)“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
。2)“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3)“卿言多務,孰若孤?”(孫權)
(4)“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讓同學們讀;課堂氣氛漸漸活躍了起來,回答問題的同學越來越多,譬如劉潔、吳嘉儀等同學回答都非常好?上щx下課越來越近。
然而,比較有趣且耐人尋味的是在第二天的第三課時授課時,同學們表現非常好。
于是,我反思:對于普通班同學來說,一定要把握學情;沒有充分的醞釀或者說發(fā)酵,孩子們回答問題往往不夠自信;如果有充分的.醞釀和積淀,同學們一定會表現非常好。
我的第四個環(huán)節(jié)是:四讀課文,體驗反思總結全文。句式:通過____句(或詞語),我感悟到了______。這個環(huán)節(jié)設計的是開放性試題,一般能激發(fā)同學們的回答欲望;如果運用得當,會精彩紛呈。可惜,時間關系,這個環(huán)節(jié)留作了課后習題。
反思我的整個課堂,由于準備不夠充分,因此課堂語言不夠流暢,有的環(huán)節(jié)不夠熟練,這節(jié)課雖然也有部分優(yōu)點可圈可點,但是,我認為,今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要繼續(xù)努力。
初一語文下《孫權勸學》教學反思2
《孫權勸學》是一篇精短的文言故事,全文雖然僅有119個字,但人物形象生動傳神、呼之欲出,在敘事方面,全文只寫了孫權勸學和魯肅“與蒙論議”兩個片段。故事性很強,文詞句方面的障礙少,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培養(yǎng)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圍繞教學重難點,落實教學的實效性,我做了以下一些嘗試:
一、反復誦讀,培養(yǎng)情感。
教學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學生在提前的預習情況下,促使學生養(yǎng)成自主讀書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借助注釋和詞句可以理解基本內容,教師激發(fā),點撥。讓他們自己去發(fā)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在讀的訓練中,以讀思結合的閱讀原則,自學效果很好,大部分學生能當堂背誦全文,提高了學生文言閱讀能力。
二、美讀文本,體會情感。
讀是學習語文的金鑰匙,文言文的學習更離不開誦讀。這節(jié)課我給學生大量的讀書時間,采用初讀──品讀──美讀──背誦的形式來讀課文,學生在讀中體味文章的語言美,在讀中品味字里行間流露的感情,在讀中理清文章層次,在讀中學習作者的語言表達方式。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學生要能從自己的主觀愿望出發(fā),自由選擇學習內容,直接觸摸感受文本,加深了理解和體驗。同時學習伙伴間的合作交流又提升了自己獨特的感悟,使個人的情感熏陶得以升華。
三、感知人物,小寫練筆。
學習文言文的目的就是通過朗誦來理解文章的內涵,感知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旨。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誦,了解文章中孫權、魯肅、呂蒙三人的性格,孫權的善勸,呂蒙的好學,魯肅的嘆學在文中表現了“開卷有益”這一主旨,同學們在學完文章后有自己對學習益處的認識。在此基礎上,課堂上布置了作業(yè),寫一篇勸學的文章,來激勵大家。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教師一定要注意拓寬學習資源,讓課內外有機的結合,創(chuàng)造性的'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全方位的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這是作為一名語文教育教學工作者的使命所在。才能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在充滿活力的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才實現高效課堂。
講《孫權勸學》這節(jié)課的時候恰逢張麗華老師來校調研工作,我便出示了這節(jié)課。這節(jié)課還是采取常規(guī)的學-議-導-練的教學方式。
這是一篇故事性很強的文言文,詞句方面的障礙在第一堂中已經做了處理,學生已經能夠掌握文章的大意。于是,我將“揣摩文中人物對話描寫,品味用對話來刻畫人物的表達效果”作為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根據文言文的教學需要,采用誦讀和探究發(fā)現法展開教學,讓朗讀貫穿整個課堂。具體教學流程如下:
導入新課,檢查復習,通讀課文(讀準停頓),合作探究,品讀語言,分析人物,反思領悟。
反思這一節(jié)課,從施教過程看,有成功之處,也有不足處。
成功之處:
1.重視基礎知識的落實。檢查復習情況包括對作者等有關文學常識的了解,難字的讀寫,重點詞語的解釋,句子的翻譯;
2.重視課文朗讀,強調好要讀準句子的停頓,在大屏幕上展示出了句子的停頓,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準節(jié)奏。并且在問題探究的過程中也一直做了句子朗讀方面的指導。
3.利用小組合作(前后四人小組)的方式討論要探究的問題,調動的組內成員的積極性,使班級中的每一個同學都投入到語文課堂中。
不足之處:
1.文言文句子的朗讀。文言文是特別重視朗讀的,而句子的停頓則是文言文朗讀的重點,在課堂中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朗讀,并且要讀對字音、對準節(jié)奏。在學生展示的過程中,如果某一學生讀的節(jié)奏不準確要及時予以糾正,一直到他讀準確為止,不要急于追求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處理。
2.給與學生充分實踐的練習。例如:對于孫權如何勸學這一問題,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做出了一定的回答了,大屏幕上也展示出了每句話讀的語氣,但是在課堂中沒有給學生時間再來練習朗讀的時間。張老師建議,可以留出幾分鐘來,學生做自由練習,可以個人展示也可以小組的形式展示出來。
3.在課堂中不要提出問題后讓學生直接回答,應該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例如:分析文中三個人物的性格特點這一問題。在課堂上,是讓學生直接舉手回答人物的性格特點的,應該是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并且要結合著文中的句子來分析人物性格,在回歸到課本當中來。再就是“呂蒙的變化所帶來的啟示”這一問題,也是犯了同樣的毛病,應該讓學生充分思考后再回答。
4.課堂內容再充實一點,結合呂蒙的變化,再補充一些歷史小故事,涉及到歷史人物的趣事等。
受益之處:
通過張老師以及其他語文老師的點評,我對于文言文的課堂教學又有新的啟發(fā):
1.授課時教師要滿懷激情。文言文教學注重朗讀,最好教師能夠聲情并茂的朗讀。
2.在課堂上提出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時,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
3.不管文章長還是短,都要回到課文中,從文中找依據來回答問題,對文本有深一層次的學習。
【初一語文下《孫權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孫權勸學》語文教學反思12-13
孫權勸學教學反思03-22
《孫權勸學》教學反思03-20
《孫權勸學》教學反思15篇06-01
《孫權勸學》教學設計優(yōu)秀09-25
初一下語文教學反思05-16
最新孫權勸學教案07-13
《勸學》教學反思05-12
孫權勸學教案設計熱門01-24
《勸學》教學反思15篇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