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14篇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1
一、按照“思維遞進理念”說教材
初中語文第一冊編者在第四、第五兩個單元“觀察、反映生活——人和事,景和物”之后,安排第六單元“現實和想像——神話、民間故事”,這是頗具匠心的。由觀察反映現實生活中的人事景物,到了解立足于現實而又富有幻想的神話和民間故事的特點,借以開發(fā)、拓展學生的想像能力,它體現了思維遞進理念。
《漁夫的故事》是本單元第二篇課文,它通過豐富的想像,塑造了兩個來自于現實而又超越現實的典型形象——漁夫和魔鬼。通過漁夫機智地制服魔鬼的記述,形象地告訴我們:正義力量一定能戰(zhàn)勝邪惡勢力;對付魔鬼那樣兇惡的敵人,不能抱有幻想,不能心慈手軟,而要敢于斗爭,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戰(zhàn)勝它。
《漁夫的故事》為什么能如此吸引孩子,甚至感化國王?因為它是神奇的想像。如果沒有想像,那就沒有漁夫和魔鬼這兩個藝術形象,也就沒有了《漁夫的故事》,甚至沒有了文學。反過來,要讓初一學生領悟漁夫戰(zhàn)勝魔鬼的過程,反映了勞動人民的覺醒,是勞動人民的智慧、力量和勇于斗爭、善于斗爭的勝利,也必須借助想像,否則就只能靠老師“填鴨式”的灌輸了。由此可見,思維從現實向想像遞進,是何等的重要。
二、圍繞“現實和想像”要求說目標
《語文教學指導綱要》規(guī)定,選讀一些中外名著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多地了解中外的優(yōu)秀文化,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培養(yǎng)賞析能力。《漁夫的故事》選自《一千零一夜》!兑磺Я阋灰埂酚置短旆揭棺T》,它是一部著名的阿拉伯民間故事集。豐富多彩的故事內容,充分顯示了古代阿拉伯人民高度的智慧和豐富的想像力,它不僅是阿拉伯人民的寶貴文學遺產,也是世界人民的文學瑰寶。高爾基稱它為“民間文學史上最壯麗的一座紀念碑”。因此,了解《一千零一夜》,了解課文情節(jié)生動,形象鮮明的特點應是本文教學的認知目標。
《漁夫的故事》是本單元繼《牛郎織女》之后的第二篇民間故事,學生通過《牛郎織女》的學習,已了解了民間故事的一般特點。因此。初步學會按民間故事的特點來賞析課文,有表情地朗讀對話宜為本文教學的技能目標。
感受“正能壓邪”的道理,感受課文所歌頌的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本文教學的情感目標。
根據初一學生好奇、好強、愛幻想、愛表演的心理特點,提出“魔鬼被投人大海以后”“假如漁夫在前三個世紀里解救了魔鬼”等極具想像空間的問題,激發(fā)學生進行再想像,以達到本文教學的思維目標:開發(fā)、拓展學生的想像能力。
課文十分成功地運用了對話、外貌和心理描寫,來刻畫漁夫和魔鬼的性格特征,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變化。漁夫誠實善良、勇敢機智,是正義力量的代表;魔鬼兇殘狡猾,卑鄙愚蠢,是邪惡勢力的化身。故事通過漁夫這個形象,歌頌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通過魔鬼這個形象,揭露了敵人的殘暴和愚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賞析漁夫和魔鬼的性格特征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立足于現實而又富有幻想”是本文的藝術特色,也是民間故事的主要特點,初一學生由于受生活閱歷、思想認識、文學修養(yǎng)等影響,不明確生活真實和藝術真實的差異,所以對“立足于現實而又富有幻想”的藝術手法難以理解。他們或把虛構的人事信以為真,或者相反,把藝術形象價值全盤否定。因此,課文是怎樣把現實生活與豐富的想像結合起來的應是本文的教學難點。
三、根據“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主動性相結合”的原則說教法
教學是教和學的雙邊活動,既要有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有學生的主動性。因此,本文的總體教學思路為:在教師引導下,學生主動學會根據民間故事的一般特點來賞析課文的方法,以達到“教是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刹捎谩胺纸巧首x”、“鑒賞分析”、“課堂討論”等方法進行教學。
簡潔而有個性的對話描寫是本文刻畫人物的`主要手段,愛模仿、好表演是初一學生的普遍心理特征。通過分角色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yōu)橛新暤恼Z言,人物的性格特征通過聲音的高低,語速的快慢,節(jié)奏的強弱,并輔以表情、動作、姿態(tài),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同學們面前,初步達到感知人物形象的目的。
葉圣陶先生的“教是為了不需要教”理論,要求我們教學重在指導方法,培養(yǎng)能力,根據學生通過上一課《牛郎織女》的學習。已經了解了民間故事的一般特點這一實際情況,用鑒賞分析法來教學這篇課文應該是比較妥當的。因為“語文知識教學和語文能力訓練相結合”原則要求我們:語文能力訓練要借助于必要的語文知識教學;語文知識教學,要著眼于應用,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學生在已知的有關民間故事知識指導下,通過教師的引導、點撥,初步學會賞析未知的《漁夫的故事》,這種方法正體現了上述教學原則。
《漁夫的故事》是一篇立足于現實而又富有幻想的民間故事,故事全屬虛構,卻寫得波瀾起伏,扣人心弦,表現了作者豐富的想像力和構思能力,要讓初一學生體會這種藝術創(chuàng)作手法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可采用課堂討論法進行教學。教師設計一組由淺入深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以達到鋪設臺階,化難為易的目的。
四、緊扣“賞析人物形象”的重點說設計
第一步,簡介作品,導人新課。
通過娓娓動聽的對《一千零一夜》故事內容的講述,營造神秘氣氛,使學生的想像與作品的想像貼近,激發(fā)閱讀興趣。
第二步,復習知識,明確目的。
通過復習民間故事的一般特點,指導賞析民間故事思路,使學生在賞析過程中有章可循。
第三步,學以致用,賞析課文。
。1)根據“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來賞析故事內容。引導學生理清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概括出“捕魚撈瓶”,“放魔出瓶”!罢T魔人瓶”,“投瓶人海”的故事情節(jié)。理解課文故事情節(jié)完整,曲折生動,扣人心弦的特點,讓學生的想像依托故事情節(jié)有條不紊地展開,又使原有的語文知識得以鞏固。
。2)根據“鮮明的人物性格”來賞析漁夫和魔鬼兩個形象。首先指導學生分角色有表情朗讀對話,生動形象地再現人物性格,讓學生從語言的音韻變化中分辨角色,整體上感知各自的性格特征。接著具體分析語言、外貌、心理描寫對刻畫人物性格的作用。最后,引導學生從具體的語言材料中,概括出漁夫的“誠實善良,機智勇敢”,魔鬼的“兇殘狡猾,卑鄙愚蠢”的鮮明的性格特點,給學生以深刻的印象。
。3)根據“語言口語化,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地方色彩”來賞析語言特色。運用舉例分析法來完成這一教學任務。
第四步,由淺人深,突破難點。本文的教學難點是對“立足于現實而又富有幻想”的這一藝術特色的理解。為突破這一難點。教師可從人物和情節(jié)角度,考慮、設計一組由淺人深的問題,組織學生課堂討論,讓學生沿著教師鋪設的臺階,拾級攀登,逐步明確:漁夫是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勞動人民的優(yōu)秀品質,是正義力量的代表;魔鬼是幻想中的人物,但是像魔鬼那樣的壞人在現實生活中是存在的,在它身上集中反映了各種反動派的種種本性,它是邪惡勢力的化身。漁夫跟魔鬼的斗爭情節(jié)也是幻想的,但是這種斗爭正是現實生活中正義與邪惡斗爭的曲折反映,最后漁夫的勝利則寄寓了“正能壓邪”的道理。
第五步,開拓想像,訓練思維。愛因斯坦認為“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在賞析課文之后,當堂提出“假如漁夫在前三個世紀解救了魔鬼”、“魔鬼被投人大海以后”等題目,要求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口述一段話,以訓練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開拓學生豐富的想像力,達到由感知想像到創(chuàng)造想像的升華。課后要求學生“話”“表”兼顧地講述《漁夫的故事》,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2
《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是個小小音樂劇,目的是想通過這個寓言故事引導學生自己創(chuàng)編一個有說、有唱、有歌、有舞的綜合音樂劇,可以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豐富學生的音樂情感體驗,培養(yǎng)良好的審美情趣。
本著這一目的,我先讓學生熟悉俄國偉大詩人普希金的故事,讓學生了解故事內容,我先讓學生自己試著講一講,然后完整的給同學們聽了這個故事。有了這兩次的聆聽經歷,學生對故事的大概內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學習歌曲,邊聽邊體會俄羅斯歌曲的特點,運用音樂要素讓學生感受歌曲的情緒、速度、加深對故事的理解。為了鍛煉學生的說、演、唱、創(chuàng)等多方面的能力,我還設計了拓展練習,讓小組合作,發(fā)揮大家的智慧,為歌曲做簡單的表演,最后形象生動的加入了解說詞,邊說、邊唱、邊表演,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音樂表現了,達到了小小音樂劇的.目的。
然而,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每一節(jié)課都會有它不如意的地方。本節(jié)課中學生的創(chuàng)編有的同學沒有積極參與,而是看著別人去做。老師應該及時的啟發(fā)、鼓勵,應該讓學生多參與,慢慢提高學生的表演能力。雖然表演是學生的弱項,但做為教師還是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這種能力,以后我在上課時要多進行這方面的培養(yǎng),讓每一個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表現力都能得到提高。
《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3
一、抓住人物語言的特點,最大限度發(fā)揮學生的潛力會。課堂教學時組織學生進行角色表演,要求扮演者表現出魔鬼的兇惡,漁夫的弱小機智,從語言、動作等方面把魔鬼漁夫的形象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這樣一個兇惡強大的魔和一個手無寸鐵、弱小的漁夫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二、由淺入深,突破難點。本文的教學難點是對“立足于現實而又富有幻想”的這一藝術特色的理解。為突破這一難點,我從人物和情節(jié)角度考慮設計了一組由淺人深的問題,組織學生課堂討論,讓學生沿著教師鋪設的臺階,拾級攀登,逐步明確:漁夫是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勞動人民的優(yōu)秀品質,是正義力量的代表;魔鬼是幻想中的人物,但是像魔鬼那樣的壞人在現實生活中是存在的,在它身上集中反映了各種反動派的.種種本性,它是邪惡勢力的化身。漁夫跟魔鬼的斗爭情節(jié)也是幻想的,但是這種斗爭正是現實生活中正義與邪惡斗爭的曲折反映,最后漁夫的勝利則寄寓了“正能壓邪”的道理。
三、開拓學生想像,訓練思維。愛因斯坦認為“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在賞析課文之后,要求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個故事復述下來,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4
《漁夫的故事》選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夜》。這是個充滿智慧的故事,故事主要講了一個貧窮的漁夫,到海邊去捕魚,意外地撈上了所羅門王封鎖魔鬼的瓶子。他打開瓶子,狡猾兇惡的魔鬼鉆了出來,想要殺死他。漁夫用自己的智慧戰(zhàn)勝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鎖在瓶子里。故事中魔鬼的強大和漁夫的弱小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但是故事卻告訴人們:擁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zhàn)勝的。
本篇文章語言形象生動,特別是魔鬼的形象和魔鬼與漁夫的對話,非常引人入勝,課前分配好角色讓學生在課堂上表演課本劇形式,這不僅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語文知識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使語文技能與具體的生活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興趣盎然,在實踐中真正提高能力同時也充分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由課本劇延伸到授課,抓住兩個主要人物:魔鬼和漁夫,運用加定語的方法——填空“( )的魔鬼”、“( )的漁夫”去講解,首先讓學生在課文中畫或找出有關語句,仔細體會,然后填空,學生給出了很多不同的答案,有:兇惡的魔鬼、狡猾的魔鬼、勇敢的漁夫、聰明的漁夫……
接著我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帶著學生研讀課文。通過問題“漁夫救了魔鬼,魔鬼為什么卻要殺了他呢?”讓學生知道魔鬼的狡猾、兇惡、謊話連篇。讓學生看到魔鬼兇惡狡猾的本性是不會變的,因為對所羅門心有所懼,所以一出來時還是一副卑躬屈膝的軟弱模樣,等聽說所羅門已死了,須臾間,原形畢露,兇惡無比,恩將仇報,并且編了一串謊言為自己的行為找借口。學生不由得想到《狼和小羊》中的狼,想做壞事還給自己編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狡猾之極,之極。接著我以同學們剛才所填的“( )的漁夫”的詞引入對漁夫的評價深入體會。因為一開始,他明明是被嚇呆了,聽完魔鬼的話時,只得哀嘆自己倒霉了!弊寣W生感受漁夫的聰明、鎮(zhèn)定、從容。學生根據漁夫的心理活動:“他是個魔鬼,我是個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壓制他的妖氣!敝罎O夫此時已經鎮(zhèn)定下來,他清楚怕魔鬼和與魔鬼講道理,都是徒勞的,自己能與魔鬼較量的,不是身體,而是智慧。他想到了,只有讓魔鬼重新回到瓶子里,才可以治服它。所以下面的對話,漁夫的語言就充滿了智慧,用激將法讓魔鬼相信:他不想再乞求、辯解,準備束手待斃,使魔鬼不知不覺進入了圈套。
總結文章所告訴我們的道理時,我抓住描寫漁夫的心理活動的那句話來分析,“這時漁夫想道:“他是個魔鬼,我是個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壓住他的妖氣!弊寣W生討論對這句話的理解,有的同學:“當我們遇到困難時,不要退縮,我們應該運用自己的智慧去克服困難!边有的同學說:“一個擁有智慧的人,才真正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庇械耐瑢W說:“對于壞人,我們不要相信他的謊言。當漁夫收服魔鬼時,魔鬼還想說謊騙漁夫,可是漁夫識破了魔鬼的謊言,堅決把它投進大海。如果是別人,恐怕要猶豫,一猶豫,魔鬼會說出更動聽的謊言,比如給他財寶等等,那就會重新落到魔鬼的手里,那就死定了!蔽艺f:“很好。對付像魔鬼那樣兇惡的人,不能抱有幻想,施加仁慈,而要敢于斗爭,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戰(zhàn)勝它。但是,我們怎樣才能擁有智慧?”有的同學說:“遇事應靜下心來多思考。”有的同學說:“要多讀書!蔽艺f:“對,我們只有通過多讀書才能擁有更多智慧!
最后我出示了以下名言讓學生通過誦讀了解增長智慧的方法:
1、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莎士比亞
2、書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夸美紐斯
3、書籍一面啟示我的智慧和心靈,一面幫著我在一片爛泥塘里站了起來,如果不是書籍的話,我就沉沒在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郀柣
4、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無窮的,趁短暫的青春,去學習無窮的智慧!郀柣
5、讀書對于智慧,就像體操對于身體一樣!獝鄣仙
通過以上形式的教學尤其是課本劇的表演,我發(fā)現本班學生不僅演得好,學得也興趣盎然,同時運用加定語的方法——填空“( )的魔鬼”、“( )的漁夫”講解課文時,學生都能在已有的學習經驗上根據課文中有關的語句準確的對漁夫和魔鬼進行評價,并能深入體會故事所告訴我們的道理——智慧能夠戰(zhàn)勝困難!
《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5
上周三,我上了《漁夫的故事》一文,《漁夫的故事》是一篇略讀課文。故事主要講了一個貧窮的漁夫,到海邊去捕魚,意外地撈上了所羅門封鎖魔鬼的瓶子。他打開瓶子,狡猾兇惡的魔鬼鉆了出來,想要殺死他。漁夫用自己的智慧戰(zhàn)勝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鎖在瓶子里。故事中魔鬼的強大和漁夫的弱小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故事告訴人們:擁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zhàn)勝的。
講完課,一方面對本節(jié)課進行了深刻地反思,更重要的是對這一類文章到底如何教進行了深刻地反思。略讀課文到底應該怎么教。葉圣陶先生講過:“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是補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我認為,略讀課文教學的主要功能,是學生積累(準備)的閱讀方法的應用,是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訓練,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至于問題的解決,那僅僅是編者為學生運用閱讀方法、訓練閱讀能力所搭建的一個平臺,創(chuàng)設的一個憑借。編者的真正的意圖,不只在閱讀任務的完成,而主要在閱讀能力的訓練。
因此,在教學《漁夫的故事》這一課文時,我首先考慮的不是我要教給學生什么,而是我要讓學生去做什么、學什么。一堂課下來,學生學到了合作閱讀,學到了體會人物性格特點的方法,學生展示了自身的朗讀能力;學生知道了當遭遇險境要運用智慧的力量去自救;更高興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下面以《漁夫的故事》為例,來具體說明略讀課文我們應該教什么。
通過對教材的解讀,以及對學生平日能力的掌握,我認為這篇文章學生是完全能夠獨立學習的。因此,我將教學目標定為:一讀知內容(通讀全文,了解內容);二讀擊重點(理解漁夫的智慧);三讀談感受(感悟生命的智慧)。最后,找準“練筆處,講究讀寫結合
一讀知內容,了解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為完成這個任務,老師讓學生回憶,在平時學習中,我們是用什么樣的閱讀方法,了解故事的大致意思的。一開始,應認真讀課文(輕聲讀或默讀),同時用筆畫一畫關鍵的詞句,記住一些主要的情節(jié),如故事發(fā)生的時間,故事發(fā)生的地點,故事中有哪幾個人物,這幾個人物構成了一件怎樣的事,結果怎樣。同時給孩子提示,魔鬼的命運自始至終和一個道具有關—————黃銅膽瓶。學生初讀《漁夫的故事》,用以上邊讀邊思邊動筆、從具體到概括的閱讀方法,很快完成第一項任務。
二讀擊重點,漁夫怎樣戰(zhàn)勝魔鬼的。
完成這個任務,同樣可以讓學生回憶在前幾課中深入理解、領悟故事的學習方法。我教這一課,學生抓住重點部分深入領悟的時候,采用了“多讀幾遍課文,想想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神態(tài),心理。抓住重點句子來體會人物性格特點”的方法;并且以“—的魔鬼”,和“——的漁夫”,加定語的方法,體會魔鬼和漁夫的性格。這樣既讓學生掌握體會人物性格特點”的方法,又鍛煉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評價任何事、任何人要做到有理有據的好習慣。
三讀談感受,感悟生命的智慧。
在講完了漁夫怎樣戰(zhàn)勝魔鬼的,我趁熱打鐵,問道:“你想對漁夫說些什么,你想對鬼說些什么”,問題一出學生回答的積極性極高,有的同學說,正義必定會戰(zhàn)勝邪惡的。有的說,要學習漁夫的自信,有的說要學習漁夫的沉著冷靜,還有的說:面對狡猾的敵人我們一定要看清他的本性,果斷的做出抉擇……繼而我問,生活中當你遇到比你強大的敵人時,你該怎么做?學生說,要用自己的智慧戰(zhàn)勝敵人,千萬不能硬碰硬。還有學生說,要和敵人斗智斗勇。此時此刻,“擁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zhàn)勝的'!钡闹黝}已不言而喻。第斯多惠說:“不好的教師奉送真理,好的教師教人發(fā)現真理。”可見正確的引導,并且放手讓學生去說,會出現意想不到的結果。
最后,找準“練筆處,講究讀寫結合。
葉圣陶在《閱讀是寫作的基礎》一文中指出:“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有關聯,閱讀得其道,無論是在思想吸收或者技術訓練方面都是寫作上的極大幫助”。語文課本里的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文章,無論是在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所以老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就應找準“練筆處”,是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練筆中達到統一,使三維目標在練筆中達到整合。因此在本課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我讓學生想象假如漁夫是在第三個世紀救了魔鬼,他們之間會發(fā)生怎樣的對話?這既是對課文的內化,又激發(fā)了的想象,有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可謂一舉多得!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本節(jié)課也有很多不盡完美的地方:本課語言生動形象,我雖讓學生找了,理解了,體會了,也讀了,但對學生朗讀指導得太少。正像郭妮老師所說的“理解是為了更好的讀,而讀又卻能更深的去理解!碑斎贿可以讓學生演一演,由于時間關系,也只放到了課后,還有很多遺憾之處。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更加努力,不斷完善自己的課堂,不斷提升教學水平,以使自己更快成長。再次感謝各位老師的指導,謝謝大家!
《漁夫的故事》是一篇自讀課文,這節(jié)課我的進步之處是,比前幾節(jié)課更加關注文本,關注學生,可以運用文本進行教學,而不是粗略的升華課文主旨。
《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6
在教學《漁夫的故事》一文時,我首先注意到了語言的特點,所以在組織課堂教學時進行了分角色表演,我要求扮演者表現出魔鬼的,漁夫的弱小機智,從語言、動作等方面把魔鬼漁夫的形象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這樣一個兇惡的魔和一個手無寸鐵、弱小的漁夫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全體同學抱以熱烈的掌聲。這些都在我的意料之中的。所以我認為,只要肯大膽放手,的潛力會最大限度的發(fā)揮。
其次由淺人深,突破難點。本文的教學難點是對“立足于現實而又富有幻想”的這一藝術特色的.理解。為突破這一難點。我從人物和情節(jié)角度,考慮、設計了一組由淺人深的問題,組織學生課堂討論,讓學生沿著教師鋪設的臺階,拾級攀登,逐步明確:漁夫是中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勞動人民的優(yōu)秀品質,是正義力量的代表;魔鬼是幻想中的人物,但是像魔鬼那樣的壞人在現實生活中是存在的,在它身上集中反映了各種反動派的種種本性,它是邪惡勢力的化身。漁夫跟魔鬼的斗爭情節(jié)也是幻想的,但是這種斗爭正是現實生活中正義與邪惡斗爭的曲折反映,最后漁夫的勝利則寄寓了“正能壓邪”的道理。
同時我又引導學生開拓想像,訓練思維。愛因斯坦認為“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在賞析之后,要求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個故事復述下來,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7
《漁夫的故事》是一篇課內閱讀課文。故事主要講了一個貧窮的漁夫,到海邊去捕魚,意外地撈上了所羅門封鎖魔鬼的瓶子。他打開瓶子,狡猾兇惡的魔鬼鉆了出來,想要殺死他。漁夫用自己的智慧戰(zhàn)勝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鎖在瓶子里。故事中魔鬼的強大和漁夫的弱小構成了強烈的比較,故事告訴人們:擁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zhàn)勝的。
在教學本課時,我用了一課時抓住以下環(huán)節(jié)展開教學。布置學生課前預習→出示字詞檢查學生字詞掌握狀況→男女生分主角朗讀課文→抓重點詞句體會漁夫和魔鬼的性格特點。
也許本故事情節(jié)受學生喜歡,也許故事資料并不復雜,再也許是學生用心去預習了。課堂上的我不但如此簡單,而且有了更多的發(fā)現。發(fā)現學生的進步,發(fā)現學生的細心,發(fā)現學生有了必須的學習潛力……
比如:只在檢查完生字詞掌握狀況后還未理解故事情節(jié)前就讓全班同學分主角朗讀課文,刪去了自由朗讀、指名讀,糾正評析等環(huán)節(jié),學生們竟能做到流利、整齊,甚至有感情。這足能說明孩子們真的預習進去了。
又比如:在討論漁夫和魔鬼各是怎樣的人時,小不點嘉威同學說:“我覺得漁夫是個有勇有謀的人,他在可怕的魔鬼面前不但不害怕,還能想出辦法來制服魔鬼。他就像‘小夜鶯’一樣。”好一個“有勇有謀”,好一句“他就像‘小夜鶯’一樣。”比老師概括得更全面,比老師講得更貼切。
而小淥同學說:“魔鬼是個狡猾的人。魔鬼對漁夫說:‘整整過了400年了,始終沒有人來解救我,我十分生氣。從今以后,誰要是來解救我,我必須要殺死他。’可現實是所羅門已經死了1800年了,而照魔鬼說的`自己才被所羅門封鎖400年,魔鬼的話分明是殺人的借口。魔鬼殺人還要給自己找臺階下,簡直是狡猾到家了!薄罢媸莻既細心又聰明的孩子,竟懂得聯系前后文抓住“1800年”和“400年”來識別魔鬼的謊言。”
正當我的內心為小淥同學的進步喝彩時,“機靈鬼”商發(fā)兵說:“老師,我不同意小淥的意見,課文沒有具體寫出魔鬼到底被關在瓶子幾年了,只是說‘從今以后,誰要來解救我,我必須要殺死他!瘡慕褚院笫菐啄暄剑苍S是1900年了。所以我覺得魔鬼的話是有道理的,不能說他狡猾!
話未說完,“非洲黑人”楊朱勇已把雙手舉得高高的,他說:“我同意魔鬼是狡猾的說法,但是不從‘1800年’和‘400年’來分析。課文的第5、6自然段,24、25自然段寫的魔鬼態(tài)度的變化就能說明魔鬼是陰險狡詐的人。”……討論還在繼續(xù),而我卻沒了插嘴的機會。
這堂課,我有了另一個身份——學生學習成果的分享者。
這堂課,我發(fā)現“教是為了不教!”正向我綻開笑臉。
《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8
自古以來,童話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它那動人的故事和優(yōu)美的語言,總能把孩子們帶入美好的情境,使其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本文主要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貧窮的漁夫,到還邊去捕魚,意外地撈上了所羅門王封鎖魔鬼的瓶子。他打開瓶子,狡猾的魔鬼鉆了出來,想要殺死他。漁夫用自己的智慧戰(zhàn)勝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鎖在瓶子里。
本文運用對比的方式展開故事情節(jié),揭示道理,教學時,我避免了繁瑣的分析,而是通過指導學生朗讀,以情導讀,以讀定悟。文中多處運用對比,學生通過前后對比,朗讀、表演、模仿漁夫的言行舉止的變化,惟妙惟肖的表演引得孩子們一陣陣開懷大笑,正是在這種輕松和諧的氛圍中,狡猾的魔鬼與聰明的漁夫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物形象便展現在面前,誰是誰非?孩子們回答,我已經找到了答案,故事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顯現出來。
《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
星期四的教學展示結束了,課后十分懊惱:許多環(huán)節(jié)的處理都不理想,給大家展示的是一堂失敗的課,在這兒把失敗處梳理一下,以后引以為戒。
在課堂上,教師應該是頭腦冷靜,善于應變的,課堂上的每一步不一定要按教案中預設的按部就班的進行,應該視課堂情況、學生情況而變。在課堂上的分角色朗讀中,當同桌兩人的朗讀沒能讀出效果,讀不出魔鬼的兇惡、漁夫的鎮(zhèn)定從容時,我還繼續(xù)讓同桌兩人讀,其實可以嘗試一下讓全班同學或全班男生來讀魔鬼,一個人朗讀漁夫,這樣一起扮演魔鬼的學生就不會感到害羞,會把魔鬼的形象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這樣一個兇惡強大的魔和一個手無寸鐵、弱小的漁夫就在朗讀上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再如,學生讀不出魔鬼的語氣,老師示范之后,學生都夸老師讀得好,此時,可以激學生跟老師比比,而不應該為了朗讀的完整,錯過這個機會讓學生繼續(xù)往下讀。
都說教師的.語言是藝術,在課堂上起到相當大的作用,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我感覺自己的語言如此貧乏、沒有一點藝術性可言。如在課堂上請一位文文靜靜、瘦小的女孩子讀魔鬼的話,她自然讀不出那種兇狠的語氣,學生也評價她讀不好,而我居然也說是老師選錯人了。當時話一出口我就后悔莫及,但一著急又找不出合適的話來挽回,真的應該好好自我檢討一下了。其實此時我鼓勵一下:“讓你這么柔弱的女孩子來扮演魔鬼確實為難你了,能讀成這樣也不錯了,再練練,老師相信你會讀得更好的!”也許,此時小女孩的臉上就不會一臉的沮喪了。唉,我這愚蠢的人哪!藍鯨的博客上早就收集了許多優(yōu)秀的課堂評價語,卻被我忽視了,我得去補回這一課。
還有課前除了備教材外,更應該備好學生這頭,所謂的知己知彼。這點,程暉老師也跟我提起過,畢竟是這么久沒上語文課了,又是借班上課,可我卻不當一回事。到401班試教了一下,在無人旁聽的情況下,師生都很放松,思維活躍,發(fā)言大膽有個性,朗讀神情兼?zhèn)溥有些夸張,于是想當然的認為在402班也會出現同樣的情況,殊不知此時非彼時也,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心態(tài)、不同的場合、不同的人物,當然并非說402班學生沒配合好,而是我不了解學生,于是回答的面就限在了幾個人身上,沒能調動更多的學生投入進來,再加上師生都沒能放開,朗讀的練習上就非常欠缺了。
最后說一說課堂節(jié)奏的安排、時間的控制上,也很不合理,前面拖拖沓沓,后面匆匆忙忙,原本在朗讀一塊上應該多下些工夫,多花點時間的,卻只讀了一遍就結束了,根本沒練習到位。今天一位老師告訴我,這堂課居然拖了10分鐘左右,天哪,我自己居然不知道!
唉,不想說了。
以后再也不敢輕視每一堂語文課了。
聽了課的老師也給我多提提建議吧!
《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9
一節(jié)課下來,我真為孩子們的思維感到驚訝,孩子們突破了我以往的教學思維方式,提出有趣的問題,這是我預料之外的,由此我想,面對不同的學生,我的思維方式是否太單一,沒有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同時我深深體會到,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把解決問題的權利交給學生,是對他們最好的獎賞;也是在點點滴滴教學活動中,體現對學生獨特感受尊重的方式。
在這節(jié)課中,我沒有因為怕學生打亂了我的思路而終止他們的談話,而是故意用一種“恍然大悟”的表情來滿足他們的`表現欲,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實現了自我教育的過程?梢哉f,這是一次始料不及的成功體驗。
《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10
我在教學《漁夫的故事》這節(jié)課時,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說一說文中的魔鬼是什么樣的形象?”當很多同學紛紛指出魔鬼的“兇狠、無恥”時,一個男生卻得意地提出了他的新觀點:“我認為魔鬼是個誠實守信的人。你看,他告訴漁夫,自己被所羅門關在膽瓶里時的遭遇,一點也沒有隱瞞。讓漁夫知道了自己的'弱點,這不是很誠實嗎?而且魔鬼因為在前三個世紀的時候沒有人去解救它,所以他立下誓言:‘誰要是在這個時候來解救我,我要殺死他,不過我可以讓他選擇死法!@么做不就是為了實現自己的諾言嗎?”這時我在點評時肯定了他敢提出不同意見的勇氣,同時引導學生再讀文章,激起爭論:魔鬼在漁夫面前是否一直誠實?學生在討論中發(fā)現:當魔鬼覺得漁夫不足懼時,他覺得無需撒謊,特別囂張;當他錯把漁夫當所羅門或者漁夫再次把它關進膽瓶的時候,他就撒謊了,這種變化不恰恰證明了魔鬼是狡猾的而非誠實的嗎?
短短的幾分鐘,卻使學生有了更深入的發(fā)現。試想,如果沒有通過價值引導來點化,課堂上怎能有如此精彩的“變奏曲”呢?所以,關注課堂生成,價值引導至關重要。
《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11
一、分析人物應建立在深入情節(jié)的基礎上
最初選擇《漁夫的故事》,是被它跌宕起伏、曲折離奇的情節(jié)所吸引。我想,學生們也一定會對這篇課文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不愁學生們沒有學習熱情。于是,我欣然選擇了本文?墒,真正著手去剖析的時候卻犯難了。故事情節(jié)固然吸引人,但作為課標的要求,人物形象、寫作手法等要點又不可割舍?墒且坏⿲@些問題開始分析,就好比將一篇課文“綁架”到了手術臺上,然后“磨刀霍霍向課文”,作為“劊子手”的我不忍下手卻也無可奈何。
因此,我在梳理字詞、讀通課文、弄清大意的基礎上,首先開始分析人物形象特點。在這篇課文中,“漁夫”和“魔鬼”這兩個人物形象具有很鮮明的特點。學生在充分自讀的情況下,比較容易抓住他們的特點,有些甚至能夠產生獨特的看法。盡管學生們比較積極自主地完成了分析人物形象這一環(huán)節(jié),可是這種略顯機械的、刻板的教學方法,還是凸顯了它的弊端——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課堂氣氛并不好。學生們想必已經經歷了無數次這樣的“課文手術”,早已司空見慣,甚至于麻木了吧。
試想,如果能夠能將學生們對這個故事的興趣小心呵護,從情節(jié)的`懸念起伏處著手,讓他們在充滿熱情的朗讀的基礎上,充分感受到這種情節(jié)起伏的魅力,接下來的一切活動是否氣氛會更熱烈?這種故事情節(jié)的一波三折本身也是一種創(chuàng)作手法,在引起學生興趣的基礎上,還能夠對寫作技巧窺探一二。在吃透了情節(jié)的基礎上,適當引導學生了解情節(jié)起伏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人物的變化。這樣,就能自然而然地進入到對人物形象的感知環(huán)節(jié)。并且,由于此前學生充分地讀了故事,他們對“漁夫”和“魔鬼”的特點的感知必定會更豐富。
二、課本是最好的范例,學故事應該為說故事、寫故事服務。
在本次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設計了講故事和編故事這兩個環(huán)節(jié),意圖達到學以致用。可惜,并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可以說這兩個環(huán)節(jié)并未達到一定的效果。教一篇故事,我想,并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體會其中的人物、感悟故事的主旨。更重要的是能夠將課本的故事化為自己的故事,進而嘗試自己編故事。
在講故事的環(huán)節(jié),我降低了難度,給出了一定的方法,引導學生講故事說清楚、說生動、精彩環(huán)節(jié)說具體?墒,我發(fā)現極少有學生能將一個故事說得生動,都像背書一樣平淡。由于預留時間較短,我沒有來得及對這一問題進行指導。其實,想要讓學生講故事講得精彩,首先要給出一定的示范,引導他們使用恰當的語氣、神態(tài)和動作。其次,要指導他們將故事轉折處的懸念講出來。最后,還要對故事進行詳略處理,把故事的高潮部分充分表現出來。針對這些要求,還可以制作出簡要的評分標準,放手讓學生去評價、修改,讓學生不僅僅講得好玩,還講得有用。
同時,寫故事的環(huán)節(jié)也可以放在課上完成。簡要地編寫故事的結尾,既能夠考察學生對于寫作手法、情節(jié)設定等的掌握情況,還能夠發(fā)散思維、激發(fā)想象,提升學生創(chuàng)作的積極性與成就感。
總而言之,就如同薛法根老師所說,每一個老師,每一節(jié)課,每一個活動環(huán)節(jié),都要清楚自己想要達到什么目的。我想,今后在進行每一篇課文的教學設計之前,我都應當反復做此問。
《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12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篇幅較長,有不少對話語段。故事卻告訴人們:擁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zhàn)勝的。在教學本課時,我抓住兩個主要人物:魔鬼和漁夫,運用加定語的方法,填空“( )的魔鬼”,“( )的漁夫”。在課文中劃出有關語句,好好體會體會。學生很快就在課文中找到了答案:兇惡的魔鬼、狡猾的魔鬼、勇敢的'漁夫、聰明的漁夫……
開拓想像,訓練思維。愛因斯坦認為“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在賞析課文之后,要求學生表演《漁夫的故事》,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在課堂上學生分角色表演,扮演者表現出了魔鬼的兇惡,從語言、動作方面把魔鬼的形象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這樣一個兇惡強大的魔和一個手無寸鐵、弱小的漁夫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全體同學抱以熱烈的掌聲。這些都是出乎我的意料的?磥,只要老師肯大膽放手,學生的潛力會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啊。
《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13
星期四的教學展示結束了,課后反思:許多環(huán)節(jié)的處理都不是最理想的結果,給大家展示的并不是多精彩的課,在這里把這節(jié)評議課的準備、講授過程和課后反思梳理一下,以后引以為戒。
一、教學準備:
多媒體故事畫面及要求學生閱讀《一千零一夜》。
二、制定學習目標,從三個維度設計:
知識目標:學習本文運用外貌、語言、心理描寫來刻畫人物的方法。
能力目標:能根據人物的描寫方法,分析概括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情感目標:要相信人的聰明智慧,對邪惡勢力既要敢于斗爭又要善于斗爭。
三、教學過程:略
四、感受和不足
在課堂上,教師應該是頭腦冷靜,善于應變的,課堂上的每一步不一定要按教案中預設的按部就班的進行,應該視課堂情況、學生情況而變。
亮點。在課堂上的分角色表演,扮演者表現出了魔鬼的兇惡,從語言、動作方面把魔鬼的形象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這樣一個兇惡強大的魔和一個手無寸鐵、弱小的漁夫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全體同學抱以熱烈的掌聲。這些都是出乎我的意料的?磥,只要老師肯大膽放手,學生的潛力會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啊。
由淺人深,突破難點。本文的教學難點是對“立足于現實而又富有幻想”的這一藝術特色的理解。為突破這一難點。我從人物和情節(jié)角度,考慮、設計一組由淺人深的問題,組織學生課堂討論,讓學生沿著教師鋪設的臺階,拾級攀登,逐步明確:漁夫是現實生活中的人物,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勞動人民的優(yōu)秀品質,是正義力量的代表;魔鬼是幻想中的人物,但是像魔鬼那樣的壞人在現實生活中是存在的,在它身上集中反映了各種反動派的種種本性,它是邪惡勢力的.化身。漁夫跟魔鬼的斗爭情節(jié)也是幻想的,但是這種斗爭正是現實生活中正義與邪惡斗爭的曲折反映,最后漁夫的勝利則寄寓了“正能壓邪”的道理。
開拓想像,訓練思維。愛因斯坦認為“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在賞析課文之后,要求學生表演《漁夫的故事》,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不足遺憾之處還很多。幻燈片制作比較粗糙,畫面顏色和字體顏色有分辨不清晰的地方。課堂節(jié)奏的安排、時間的控制上不合理,前面有些拖沓,后面匆匆忙忙,原本在朗讀一塊上應該多下些工夫,多花點時間的,卻只讀了一遍就結束了,根本沒練習到位。請聽了課的老師給我多提些建議吧!
《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 篇14
《漁夫的故事》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故事主要講了一個貧窮的漁夫,到海邊去捕魚,意外地撈上了所羅門封鎖魔鬼的瓶子。他打開瓶子,狡猾兇惡的魔鬼鉆了出來,想要殺死他。漁夫用自己的智慧戰(zhàn)勝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鎖在瓶子里。故事中魔鬼的強大和漁夫的弱小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故事告訴人們:擁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zhàn)勝的。
在教學本課時,我用了一課時抓住以下環(huán)節(jié)展開教學。布置學生課前預習→出示字詞檢查學生字詞掌握情況→抓重點詞句體會漁夫和魔鬼的性格特點→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由于學生喜歡神話故事,學生學起來興趣盎然,特別是學生抓住重點句子談漁夫和魔鬼的性格特點時,學生的發(fā)言可謂是精彩紛呈,同學們都能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感受到魔鬼的兇惡、狡猾、愚蠢的特點。也能從句子中體會到漁夫的善良、冷靜和聰明的特點。
而當總結文章所能告訴我們的道理時,我抓住描寫漁夫的心理活動的那句話來分析,“這時漁夫想道:‘他是個魔鬼,我是個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壓住他的妖氣!弊寣W生討論對這句話的理解。從而得出“擁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zhàn)勝的!钡闹黝}。而這時,一向愛另辟蹊徑的吳俊儀又發(fā)話了,老師“正義有時并不一定能戰(zhàn)勝邪惡,比如歷史上有些壞人
卻能得逞,禍害忠良!甭牭竭@句話,我深深感受到這個孩子可能接觸到一些負面影響,內心深處有一些觀點比較狹隘,我們作為老師此時不應再盲目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由于他們年齡小,理解事物還不夠全面,不能正確看待歷史或現實生活中不和諧的現象,我們老師和家長應該在孩子的心里埋下善良、淳樸、向上的種子,讓他們做一個陽光、快樂、活潑的少年。而不應是悲觀、險隘的孩子,這樣會不利于學生的成長。但這樣的孩子必須耐心講解,想到這,我耐心地對他說:“并不排除歷史甚至現實生活中,有你說的這些不合理的現象發(fā)生。但您要明白,你所說的這樣的事情畢竟是少數,另外,這些事情終究的結果還是正義戰(zhàn)勝了邪惡。壞人最終也沒得到好的下場,比如,秦檜最終落個千古罵名。第二、這些民間故事,來自廣大的群眾中間,他們在編這些故事時,帶著他們的美好向往,相信擁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強大的、不可戰(zhàn)勝的。聽了我的講解,他才點了點頭,坐下來。
【《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04-04
《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09-09
《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01-22
漁夫的故事的教學反思03-01
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01-08
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15篇02-19
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15篇)02-19
《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15篇02-17
漁夫的故事教學反思 15篇01-14
《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教學反思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