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思热免费在线视频观看|欧美国产精品一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真实国产乱子伦对白视频

<b id="w545d"><legend id="w545d"></legend></b>
<blockquote id="w545d"></blockquote>
    1. <thead id="w545d"></thead>
        首頁 申請書推薦信邀請函通知工作總結(jié)工作計劃策劃書工作報告合同演講稿職業(yè)規(guī)劃
        當前位置:98158范文網(wǎng)>教育范文>教案>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案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案

        時間:2024-05-26 11:11:31 教案 我要投稿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案15篇【優(yōu)選】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基本條件。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案15篇【優(yōu)選】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案1

          [教材分析]:

          本單元主要教學用替換和假設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本單元共安排了2個例題,分3課時進行教學,本節(jié)課是其中的第1課時!疤妗奔刺娲,“換”則更換,替換能使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教學要求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替換,充實思想方法,發(fā)展解題策略。教材安排的例題就是利用“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 ”這個數(shù)量關系進行的替換活動,把較復雜的問題轉(zhuǎn)化成簡單的問題。教學的任務是把沉睡的方法喚醒,使隱含的思想清晰起來。這是例題的編寫意圖,也是設計的教學思路。教材要求學生“說說為什么這樣替換”,引導他們回顧剛才的替換活動,反思是怎樣替換的,清楚地知道可以從哪個數(shù)量關系引發(fā)替換的思考。

          [教學意圖]:

          這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xiàn)新課程的理念,給學生自主探索的空間,為學生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讓他們學得更主動、更輕松,凸現(xiàn)了內(nèi)容的情趣化和生活化;在探索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合作精神,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體現(xiàn)了過程的活動化,達成了預定的教學目的。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用“替換”的策略理解題意、分析數(shù)量關系,并能根據(jù)問題的特點確定合理的解題步驟。

          2、使學學生在對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替換”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fā)展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經(jīng)驗,提高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課前欣賞:播放《曹沖稱象》錄像,感受策略。

          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用策略解決問題的魅力

          1.承接故事情境,感受策略的作用。

          (1)故事中曹操提出了什么要求?

          (2)眾大臣有沒有解決這個難題嗎?

         。3)曹沖用了什么辦法解決了這個難題?

         。4)過渡語:要稱出那頭大象的重量,大人們都束手無策,七歲的曹沖卻想出了那么妙的解決辦法,用稱出與大象相同重量的一船石頭的重量來求出大象的重量,真了不起!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用這種辦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板書:解決問題的策略

          [設計意圖] 通過創(chuàng)設一個問題情境,用學生感興趣的小故事導入新課,初步感受用替換策略解決實際問題的好處,讓學生在課始就進入知識的探究中,自覺的.參與到學習中去。

          探究新知,初步理解替換的策略

          (一)解決生活中的難題

          1、[電腦出示]例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個小杯和1個大杯,正好都倒?jié)M。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 。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2、引導交流:從題目中獲得哪些信息?

          隨機貼出杯子圖

          3、你是怎樣理解“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這句話?

          4、問:你可以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呢?(課前估計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做好充分的準備,結(jié)合學生的回答靈活的提煉到今天要解決的問題上來)

          5、問:這些問題現(xiàn)在都能解決嗎?

          6、(生廣泛發(fā)言,教師及時肯定和評價)

          7、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提煉到今天所要解決的問題上來。問題:同學們,你們看每個大杯和小杯的容器不一樣。杯子的數(shù)量也不一樣,只告訴我們這些杯子里果汁的總量720毫升,那怎樣來求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呢?我們該怎么辦呢?你們能不能想一個比較好的方法呢?

          8、討論討論,想想曹沖稱象的故事給我們解決這一個問題有什么啟示呢?

          9、結(jié)合學生提出的已有經(jīng)驗,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是:

          A把大杯換成小杯

          B把小杯換成大杯

          10、小結(jié)學生的方法:不管是大杯換小杯,還是把小杯換成大杯,同學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他們的共同點都是把兩個較復雜的量轉(zhuǎn)化成比較簡單的同一種量來考慮。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nèi)容:替換策略來解決問題 板書:替換

          11、過渡:在剛才的探究中,我們知道了可以把小杯替換成大杯,也可以把大杯替換成小杯,在這個過程中怎樣來替換,又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在每個同學的桌上有這樣的一張作業(yè)紙,拿出來四人小組合作。

          要求1、畫一畫,選一種替換方法畫出替換過程。

          2、說一說,應該怎樣替換,并且如何計算。

          小組展示匯報。

          12、分析數(shù)量關系及解答。黑板上

         。1)學生根據(jù)投影出來的方法說一說解答思路。

          問:要解決這個問題,根據(jù)我們畫的圖可以怎么想?

         。2)哪些同學是和他一樣的做法,還有不同的方法嗎?交流第二種方法。

          13、怎樣檢驗結(jié)果是否正確?學生口頭檢驗。

          你覺得小杯的容量加上大杯的容量滿足720毫升以后,還需要滿足什么條件嗎?

          14、回顧反思

         。1)在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用到了什么策略?為什么要替換?

         。2)我們又是怎樣來替換的?

          15、小結(jié):在解決這一過程中,原來是有大杯和小杯兩種不同的量,用替換的策略簡化成了都是小杯這同一種量,而且總量也告訴我們,這樣要求小杯的容量就方便了;同樣用替換的方法把小杯替換成大杯,使題目中只出現(xiàn)了大杯這同一種量,要求大杯的容量也方便了。在整個過程中我們還借助了畫圖的方法,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案2

          教材分析

          解決問題的策略是解決問題必要的一種問題解決思想方法,這部分內(nèi)容是在學生已經(jīng)積累了一定的數(shù)量關系及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初步了解了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本節(jié)課在列表過程中,分析數(shù)量關系尋求解決類似歸一、歸的實際問題的有效方法。學好本節(jié)課知識,將為學習用列表等方法解答求兩積之和(差)等實際問題奠定知識和思想方法的基礎。

          學情分析

          1、本節(jié)課是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問題情境中的信息,用從已知條件想起或從所求問題想起的方法分析數(shù)量關系。例題從三個小朋友買相同筆記本的信息,分兩次提出要解決的'問題,要求學生找出解決第一個問題的條件并進行整理,通過呈現(xiàn)表格讓學生思考怎樣解決問題。隨后學生很自然的自主分析數(shù)量關系,解決第二個問題。

          2、在練習中安排了與例題結(jié)構(gòu)相同的實際問題,學生都能運用所學的策略解決問題。

          3、在解答第二個問題時,有大部分同學想不到方法,要從小明的信息算出單價,再用除法求出小軍能買多少本。這是本節(jié)課的障外點。

          教學目標

          1、學生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關信息的作用,學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簡單實際問題所提供的信息,學會運用從已知條件想起或從所求問題想起的策略分析數(shù)量關系,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2、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學生經(jīng)歷提取信息,發(fā)現(xiàn)問題,列表整理條件,解決問題的知識獲取過程,從而提高學生收集并整理信息,發(fā)現(xiàn)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他們的推理能力。

          3、通過學習,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和難點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問題情境中的信息,用從條件想起或從問題想起的方法分析數(shù)量關系。難點:正確整理、分析數(shù)學信息關系,學會通過所整理的信息決策問題解決策略,并內(nèi)化成自己的問題解決策略。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案3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90-92頁練習十六3-10

          教學目標:1、使學生進一步熟練運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并能根據(jù)問題的具體情況確定合理的解題步驟。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逆推”的思維意識和推理能力。

          教學流程:

          一、復習導入上一節(jié)課你們學會了什么本領?“倒過來想”解決問題的`關健在哪里?

          二、練習

          1、練習十六第3題:(1)讀題理解題意:你從題中知道什么?

         。2)整理信息:你能把這些信息整理出來嗎?{大門--(向北走2格)熊貓館--(向西北走1格)百鳥園--(向東走4格)猴山)--(向南走2格)蛇館}

          (3)尋找策略:你準備用什么方法解決這個問題?

         。4)學生獨立完成

          2、練習十六第4題:小組交流:從你家到學校要經(jīng)過哪些地方?那么從學校回到呢?

          3、練習十六第5題:確定方法:你認為應該從左往右考慮呢?還是從右往左考慮?

          4、練習十六第6題:(1)觀察圖片理清題意。(2)題目中告訴我們哪些信息?

          5、練習十六第7題:從第3幅圖開始倒過來說一說題意嗎?編一道應用題。

          6、練習十六第8題

          7、練習十六第9題。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沒有別的方法?

          8、練習十六第10題。

          9、思考題:讀一讀,整理題意,再想一想。

          三、總結(jié):

          “倒過來想”也是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一決策略,其實也是解決生活問題的一種策略,遇到問題時,如果你也能倒過來想想或站在他人立場上想想,也許就有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了。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案4

          一、教學內(nèi)容:

          教學93頁的練習十七2—4及你知道嗎。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學會運用替換和假設和策略分析關系、確定解題思路,并能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

          2、通過練習使學生在不斷的反思中,感受兩種方法對于解決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

          3、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能樂于和同學交流自已解決問題的想法。能有克服并運用有關策略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三、教學重點:

          能根據(jù)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恰當選擇“替換和假設”的策略進行思考。

          四、教學難點:

          根據(jù)問題的具體情部優(yōu)確定合理的解題思路,并有效地解決問題。

          五、教學過程:

         。ㄒ唬⿵土

          1、在解決問題策略中我們學到了哪兩種解決問題的策略?

          2、聽說過“雞兔同籠”的問題嗎?請閱讀課本第93頁的下面的.有關內(nèi)容。

          3、討論第93頁中的有關練習,并讓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

          (二)練習

          1、完成練習第2題

         。1)出示題目:讀題后思考

          (2)學生練習,并集體訂正,說說用了哪種解決問題的策略?

          2、完成第3題

          出示題目,讀題

          要求學生借助示意圖或列表的方法進行數(shù)量關系的分析。

          解法一:把40枚硬幣都看作是1元的,則總錢數(shù)是40元,比實承錢數(shù)多7元。

          學生列式解答。

          解法二:把40枚硬幣都看作是5角的,則總錢數(shù)有什么變化的?

          學生討論。

          討論衙進行解答。

          3、完成練習十七的第4題

          出示題目,讀題。

          學生討論解答的方法

          討論讓學生不同的解答方法。

          學生選擇不同的方法進行解答。

          4、補充題

          1、糧店有大米20袋,面粉50袋,共重2250千克,已知1袋大米的重量和2袋面粉的重量相等,那么一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2、5千克香蕉與4千克蘋果價錢相等,1千克蘋果比1千克香蕉貴0、40元。香蕉每千克多少元?

          3、雞和兔放在一只籠子里,上面有29個頭,下面有92只腳。問:籠中有雞兔各多少只?

          4、某次數(shù)學競賽共20道題,評分標準是:每做對一題得5分,每做錯或不做一題扣1分。小華參加了這次競賽,得了64分。問:小華做對幾道題?

          5、一輛公共汽車共載客50人,其中一部分人在中途下車,每張票價0、6元,另一部分到終點下車,每張票價0、9元。售票員共收票款36、9元。問:中途下了多少人?

         。ㄈ┤n總結(jié)

          1、說說通過今天的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

          2、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

          3、小結(jié):本單元主要學習了“替換”與“假設”的策略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在解決此類問題時,要學會借助畫圖和列表等方法進行分析,使原來比較復雜的問題轉(zhuǎn)化成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課堂作業(yè)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案5

          在本單元主要教學用畫圖等方法解決較復雜的問題,教學內(nèi)容編排成兩段:

          第89~90頁教學用畫圖的方法表示圖形面積增加或減少的情況,幫助理解題意,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91~93頁教學用畫圖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相遇問題和其他稍復雜的三步計算實際問題的條件,發(fā)現(xiàn)內(nèi)在聯(lián)系,理解數(shù)量關系,形成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步驟。

          1.讓學生學會畫圖和列表。

          畫圖和列表是解決問題時經(jīng)常使用的方法,這些方法能直觀地顯示題意,有條理地表示數(shù)量,便于發(fā)現(xiàn)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從而形成解題的思路。因此,人們在解決問題時喜歡使用這些方法。怎樣讓學生學會畫圖和列表?不是告訴他們怎樣畫、怎樣列,也不是把畫成的圖、列好的表展現(xiàn)給他們看,而是讓學生在畫圖、列表的活動中體會方法、學會方法。

          (1) 第89頁例題中白菜卡通說的一句話可以根據(jù)題目的條件和問題,畫出示意圖告訴學生兩層意思: 一層是如果解決實際問題遇到困難,暫時想不到解法的時候,可以先畫示意圖幫助思考;另一層是要根據(jù)題目的條件和問題畫圖,這樣的圖能正確、清楚地表達題意,直觀顯示數(shù)量關系。

          例題用三句話表達,可以把畫圖分成三步進行,每步畫的圖分別表達一句話的意思,畫成的示意圖就完整地表達了題意。學生看圖想到要先算原來花圃的寬,就達到了畫圖的目的。

          為了幫助學生逐漸學會畫示意圖,運用畫圖的策略,想想做做的每一道題都要求學生先畫圖,再解答。教材根據(jù)實際問題的前半段意思,畫出了一部分圖,引導學生接著往下畫。這樣適當降低了畫圖的坡度與難度。

          (2) 第91頁例題是相遇問題中的求路程和,配合文字敘述畫出了小明、小芳兩人從家里出發(fā)走向?qū)W校的情景,在對話中有兩人行走的速度。學生畫圖整理的時候,會主動借鑒情景圖的結(jié)構(gòu)和形式,簡化其中的非數(shù)學成分,把人物、道路、房屋的圖畫改成圓點、線段、小旗等簡單的符號。把小明和小芳各按自己的速度步行4分后相遇這些數(shù)學信息細致地表達在圖上。這道例題圖文呈現(xiàn)的時候,把數(shù)學信息都安排在最適當?shù)奈恢蒙,清楚地顯示了小明和小芳兩家之間的距離包括小明家到學校的距離和小芳家到學校的距離,這兩段距離分別是兩人按自己的速度步行4分鐘的路程。學生很容易依據(jù)這樣的線索進行列表整理。

          這道題有兩種解法,辣椒卡通的解法往往出自畫圖整理,因為圖中清楚地顯示了小明家、小芳家分別到學校的距離之和就是他們兩家間的距離。蘿卜卡通的解法往往出自列表整理,因為表格里能看到兩個乘積有相同的因數(shù),在教學乘法分配律時曾經(jīng)見過這樣特點的表格。對多數(shù)學生而言,前一種解法容易理解和接受,后一種解法稍難些。因此,教學時要側(cè)重對后一種解法的交流和評價。

          讓學生用兩種不同方法解答的目的是體會它們的聯(lián)系。首先應搞清楚這兩種解法不同的思路和數(shù)量關系,不同的解題步驟與過程。在此基礎上,體會兩種解法的聯(lián)系,能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兩種解法,溝通兩種解法,從而更好地選擇解法。

          2.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策略。

          本單元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策略,體會策略的多樣性,要在學會方法的基礎上初步具有應用方法的意識。教學的關鍵是學生充分地體驗畫圖、列表對解決問題的作用,從而形成自覺地、靈活地、有效地選用這些方法的態(tài)度和能力。

         。1) 讓學生體驗方法。第89頁例題是計算原來花圃的'面積,雖然題目的敘述很清楚,也很有條理,但畢竟是以前沒有遇到過的問題,有些學生讀題以后處于似懂非懂、無從下手的狀態(tài)。教材及時提示學生畫出示意圖,并在圖中用不同的顏色表達了畫圖的步驟。在這樣的教學過程里,學生不僅解決了問題,應用了畫圖方法,而且對這種方法能產(chǎn)生新的體會確實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這種體會使畫圖從具體的行為上升成意識,策略在此形成。教學的時候,要把握住兩個時機: 第一個時機是在學生理解題意有困難、想不到解題方法的時候,不要為學生解釋題意和提示算法,而要引導他們通過畫圖整理信息、理解題意、形成思路、尋找解法。第二個時機是學生解答問題后,要引導他們體會畫圖整理信息對解決問題起了什么作用,對這些整理方法產(chǎn)生好感,從而在以后的解題時自覺地使用。

         。2) 讓學生學會畫圖整理的方法。

          主動而有效地運用畫圖的方法,內(nèi)化成解決問題的策略,必須有相應的畫圖技能。如果學生不會畫圖,那么絕不可能在解決問題時自覺運用這一方法,也就不可能成為自己解決問題的策略。因此,教材把初步學會畫圖落實到想想做做的練習里,提出先畫圖整理或列表整理,再解答的要求。

         。3) 讓學生解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

          給學生解答的數(shù)學題一般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已經(jīng)學過并且記住了的題,學生一看就知道怎樣解答;另一種是以前未見過的陌生題,學生暫時不知道可以怎樣解答。在解答前一種情況的題時,主要活動是識別提取模型重復已有的解決方法,通過再現(xiàn)與重復鞏固知識,形成比較熟練的技能。在解答后一種題的時候,則需要探索研究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已有經(jīng)驗重組新的認識,從而在解題的活動中發(fā)展策略和創(chuàng)新能力。數(shù)學教學中這兩種情況的題都需要,顯然本單元應該安排后一種情況的題。

          仔細研究本單元的例題和習題,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變化多于重現(xiàn)。有的是題材和情境變了,有的是條件與問題變了,有的是數(shù)量關系變了。許多題對學生都是新穎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但是,有一點始終保持不變,這就是都可以用畫圖或列表的方法整理數(shù)學信息,都要經(jīng)過整理才能形成思路、找到解法,都是為了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本單元的例題和習題必須以不變應多變,堅持讓學生通過畫圖或列表理解題意,理清數(shù)量關系,理出解題思路。讓學生學會方法、體驗方法、形成策略始終是最重要的教學目標。千萬不能見一題教一題,過多地補充范例,把教學變成學生的被動接受和機械模仿。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案6

          教學目標:

          1、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列表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

          2、學會收集有效信息,并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通過列表的過程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3、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經(jīng)驗。

          教學重點:

          讓學生學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經(jīng)歷解決問題的過程。

          設計理念: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fā)展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本節(jié)課設計時,我就是以這一理念為依托。整個教學過程緊緊圍繞探索解題策略展開,先出示有很多信息,但隱含比較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的情境圖,讓學生選擇信息,選擇整理的.方法解決問題,初步感知解題過程中可以通過列表的方法來整理信息。然后通過兩個問題情境,讓學生達到策略內(nèi)化和優(yōu)化,并讓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要從方法、策略入手。

          教學預設:

          一、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體會整理信息的必要性,初步感知用列表來整理信息的方法。

          1、提出問題:

         。1)你聽到了或看到了哪些信息?

         。2)根據(jù)這些信息你可以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可能會提出:每本筆記本多少錢?

          每枝鋼筆多少錢?

          小華買筆記本用去了多少錢?

          小軍買了幾本筆記本?

          把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梳理,一步計算的馬上解決。

          2、解決小華買筆記本用去了多少錢?

          (1)找有用的信息

         、僖鉀Q小華用去多少錢?圖中那么多信息,你打算怎么辦?

         、谀敲茨男┬畔⑹怯杏玫哪?請你找一找,和同桌說一說。

         。2)記錄信息

         、偃绻竽銈儼堰@些有用的信息記錄下來,你會怎樣記錄?

         、谶x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記錄信息。

          ③匯報展示方法:你能說說你是怎樣記錄信息的嗎?

          大家覺得怎么樣?

          學生可能會有:完整地記錄信息的方法

          摘記數(shù)字記錄的方法

          摘錄重點的方法

         。3)優(yōu)化方法:

         、偃绻F(xiàn)在再讓你記錄,你會選擇哪種記錄的方法?為什么?

         、墼賮碚f一說:剛才他是怎么樣記錄的?

          ④在摘錄重點這種方法的基礎上添上表格線,使它成為一個表格。

         、菽隳芸粗砀裰苯恿惺浇獯饐幔

         。4)揭示課題

          3、初步應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

         。1)現(xiàn)在你們能不能也用列表的方法把求小軍買多少本筆記本?需要的信息記錄下來?

         。2)匯報展示:你能說說你是怎么記錄整理信息的嗎?

          (3)列式解答。

          二、通過觀察比較,鞏固列表的方法,并對列表的方法進行適度的拓展延伸。

          (1)觀察這兩個表格,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其實解決這兩個問題,我們可以用這樣的表格來整理信息。

          [出示表格]

          小明

          3本

          共18元

          小華

          5本

          共?元

          小軍

         ?本

          共42元

         。3)還有更簡單一些的呢?

          3本--18元

          5本--()元

          ()本--42元

          現(xiàn)在你能把括號里的數(shù)填出來嗎?

          三、實踐應用,再次體會列表整理信息的必要性。

          1、解決買球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

         。1)學生用列表的方法先整理信息。

          (2)匯報展示并列式解答。

          2、錄音播放商店降價的信息:

         。1)現(xiàn)在有2個問題,請咱們班的小朋友幫忙解答。

          問題一:麗麗和芳芳一共付了多少元?

          問題二:丁丁比麗麗少付多少元?

         。2)學生選擇一個問題,根據(jù)問題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整理并解答。

          四、課堂總結(jié)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案7

          教學內(nèi)容: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shù)學第九冊第88~89頁的例1、例2和“練一練”,練習十六的第1、3、7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情境使學生學會運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并能根據(jù)問題的具體情況確定合理的解題步驟。

          2、使學生在對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倒過來推想”的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

          教學重點:學會運用倒推的策略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通過具體的情境讓學生體會倒過來推想的思考過程。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揭示課題。

          1、結(jié)合情境,出示條件

         。ǘ嗝襟w出示甲、乙兩個水杯)

          師:我們先來看大屏幕,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停頓片刻)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甲杯比乙杯果汁多一些

          師:還有呢?

          生:它們兩個杯子一共有果汁400毫升(配合大屏幕)

          師:現(xiàn)在老師將甲杯中的果汁倒40毫升給乙杯,(大屏幕出示箭頭圖)

          師:這時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大屏幕閃爍40毫升果汁,然后平移至乙杯)

          生:現(xiàn)在兩杯果汁同樣多。(大屏幕出示“現(xiàn)在兩杯果汁同樣多”文字)

          2、根據(jù)條件,提出問題

          師:根據(jù)剛才的操作,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呢?

          生1:現(xiàn)在兩個杯子里各有多少果汁?(板書:現(xiàn)在)

          師:這個問題提得真好!誰能說說現(xiàn)在甲、乙兩個杯子里各有多少果汁?

          生:甲、乙兩個杯子現(xiàn)在都有200毫升果汁。

          師:為什么?

          師: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嗎?

          生2:原來兩個杯子分別有多少果汁?

         。ò鍟涸瓉恚ù笃聊怀鍪締栴}“原來兩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

          3、根據(jù)問題,揭示課題

          師:怎樣從現(xiàn)在杯子里果汁倒推到原來杯子里果汁的情況呢?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來研究解決這類問題的策略。(板書課題:“解決問題的策略”)

          二、操作演示、尋找策略

          1、直觀演示,感受倒推

          師:剛才我們已經(jīng)算出現(xiàn)在每個杯子里有果汁多少毫升?(200毫升)

         。ù笃聊伙@示由“實物”一個一個移動變成“平面圖形”:兩個杯子都是200毫升,并標明數(shù)據(jù))

          師:那原來每個杯子里各有多少呢?(啟發(fā))我們不防再倒回去看一看。

         。ǘ嗝襟w演示)

          師:我們將倒給乙杯的40毫升還倒回甲杯,說明乙杯原來比200毫升多還是少呢?

          生:少了。

          師:只有多少毫升呢?

          生:160毫升。

          師:而把乙杯中的40毫升果汁還倒回甲杯后,這說明甲杯原來是什么情況呢?

          生:比200毫升多。

          師:甲杯原來有多少毫升呢?

          生:240毫升。

          師:誰再來完整地說說原來兩個杯子分別有多少果汁?

          2、整理表格,抽象概括

          師:下面我們把整個解決問題的過程來整理一下。

          啟發(fā):甲杯是倒給了乙杯40毫升后還剩200毫升,所以甲杯原來有240毫升。乙杯是甲杯倒入40毫升后變成200毫升,所以乙杯原來有160毫升。(教師將表格填寫完成)

          3、完善課題

          師:在解決剛才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我們運用了哪些策略呢?(列表、畫圖等等)

          師:根據(jù)現(xiàn)在的去求原來的我們又是采用了什么樣的策略呢?能取個名字嗎?

          生:我們是倒回去再想一想的。

          師:我們將類似與這樣的倒回去再想一想的解決問題的策略稱為:倒過來推想。(板書:--“倒過來推想”)

          三、教學例2,應用策略

          1、出示例二,提取信息

          例2:小明原來有一些郵票,今年又收集了24張。送給小軍30張后,還剩52張。小明原來有多少張郵票?

          師:問題的信息比較多,誰能將這些信息依次說一說呢?

          2、整理條件,箭頭圖表示

          師:小明原來有多少郵票?后來他的郵票數(shù)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根據(jù)學生回答依次板書箭頭圖:

          原來?張又收集了24張送給小軍30張還剩52張)

          3、分析題目特點,明確策略

          師:大家覺得這道題目的特點是什么呢?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生:知道了現(xiàn)在的,要求原來的。

          師:知道了現(xiàn)在郵票的張數(shù),要求原來的應該怎么想呢?

          生:倒過來推想。

          4、同桌討論,提倡算法多樣化

          師:好!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按照同桌兩人一組討論討論,相互說說這個問題可以怎么思考,再用算式表示出來。(同桌討論、教師了解討論情況,適當指導,喊兩名算法不一樣的同學板書算式,)

          第一種方法:52+30-24第二種方法:52+(30-24)

          =82-24=52+6

          =58(張)=58(張)

          師:請你們分別說說你這樣列式計算的理由嗎?

          生1:用52加30表示小明送給小軍30張前的郵票數(shù),再減去24表示小明在收集了24張前的郵票數(shù),也就是他原來郵票的張數(shù)。

         。ń處煱鍟惯^來想的.過程:

          原來有58張去掉收集的24張拿回送出的30張現(xiàn)在有52張)

          生2:根據(jù)題目小明今年收集了24張。然后送給小軍30張,可以知道實際上小明現(xiàn)在比原來少了6張,所以用52+6=58。

          5、驗證反思

          師:剛才兩名同學分別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老師覺得都很有道理,他們的答案是否正確呢?我們也可以順著題目的意思來驗證一下。(師生共同推算從原來到現(xiàn)在的郵票數(shù))

          師引導反思:現(xiàn)在我們再來看一看,在解決這個問題時,是怎樣運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的?你認為適合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來解決的問題有什么特點?(讓學生自己說說感受)

          四、分層練習

          1、基礎練習并比較(多媒體出示)

         。1)一輛公共汽車從起點站出發(fā)時,車上坐了26名乘客,中途停車時,下了16位乘客,同時又有24名乘客上車,請問現(xiàn)在車上有多少名乘客?

         。2)一輛公共汽車從起點站出發(fā),有乘客若干名,中途停車時,下了16位乘客,同時又有24名乘客上車,現(xiàn)在車上有34名乘客,這輛公共汽車從起點站出發(fā)時,有多少名乘客?

          師:能解決這個問題嗎?請學生們獨立思考,同桌相互說一說?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再回過頭來看看,你覺得兩個問題有什么區(qū)別?

          生:一個是知道原來坐車的人數(shù),要求現(xiàn)在坐車的人數(shù),一個是知道現(xiàn)在坐車的人數(shù),要求原來的。

          師:那么我們在思考時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生:知道原來要求現(xiàn)在的,我們就順著想,如果知道現(xiàn)在要求原來的,我們就倒過來推想。

          2、分組練習鞏固

         。1)小軍收集了一些畫片,他拿出畫片的一半還多1張送小明,自己還剩25張。小軍原來有多少張畫片?

         。2)東東和芳芳原來共有60張畫片,冬冬給了芳芳5張畫片后,兩人的畫片同樣多。原來兩人各有多少張畫片?

         。▽W生分組完成,指名板書,集體交流)

          師總結(jié):像這樣的知道現(xiàn)在要求原來的,我們倒過來推想比較方便。

          3、拓展提高

          小華去參觀動物園,先從大門向北走2格道熊貓館,再向西北走1格到百鳥園,再向東走4格到猴山,最后向南走2格到蛇館。你能在圖中標出其他幾個景點和大門的位置嗎?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案8

          【教學內(nèi)容】

          蘇教版國標本小學數(shù)學第十一冊第91頁例2以及92頁練一練、練習十七第3、4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學會運用假設的策略分析數(shù)量關系,確定解題思路,并有效解決問題。

          2.讓學生在對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的不斷反思中,感受假設的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fā)展學生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的能力。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自覺檢驗等習慣,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并運用假設的思想進行替換的策略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時正確進行替換調(diào)整。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

          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發(fā)獎情景,組織學生議一議:14支筆獎給6名上課最出色的學生,每人至少2支,最多3支,那么得2支的最多幾人?得3支的'最多幾人?

          學生思考交流想法,說說判斷結(jié)論。

          二、新知探究。

          1.出示例題,組織學生觀察,審理問題信息。

          例2:全班42人去公園劃船,一共租用了10只船。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用的大船和小船各有幾只?

         。1)組織學生思考:有沒有巧妙的辦法,能很快的找到答案?

         。2)組織學生把找到的答案和方法與同桌同學進行交流。

         。3)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2.感受問題解決的策略

         。1)針對學生提出幾種問題解決的不同的方法,如把10條船全部看作大(。┐岩徊糠执醋鞔蟠,一部分看作小船等畫圖、列表方法,利用課件組織學生進一步觀察討論,交流和體會“假設——比較——調(diào)整” 替換策略思想方法。

          (2)引導學生對所得結(jié)論進行檢驗。

         。3)結(jié)合學生交流過程,整理小結(jié)例2的問題解決策略及推理過程。

          三、鞏固發(fā)展。

          1.組織學生完成練習第1題。

         。1)組織學生用自己的方式“畫一畫,算一算”等進行問題解決。

          (2)組織學生交流討論問題解決的過程,進一步體會“替換”策略。

          2.組織學生完成練習第2題(結(jié)合實際有所調(diào)整改編)。

          60張照片,在8塊展板上展出交流,每塊小展板貼5張照片,每塊大展板貼9張照片。各要用幾塊展板?

          學生獨立完成后進行交流。

          3.組織學生完成練習第3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進行交流。

          4.組織學生完成練習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進行交流。

          5.感受數(shù)學文化

          組織學生閱讀我國古代的數(shù)學名題—— “雞兔同籠”問題。

          四、課堂總結(jié)。

          組織學生交流本課學習收獲,進一步感受假設“替換”解決問題策略。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案9

          教學模式:

          先學后教 當堂檢測

          關鍵詞:

          有序地思考 不重復 不遺漏

          教學目標:

          1. 學生經(jīng)歷用列舉的策略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能運用列舉的策略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 學生在以自己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列舉策略的特點和價值,進一步發(fā)展思維的條理性和嚴密性。

          3. 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shù)學的自信心。

          難點重點:

          重點:能對所給信息,用“列舉”法解決問題。

          難點:靈活運用列格、畫圖、連線等方法進行列舉。

          教學準備:

          小棒、表格。

          教學步驟:

          一、游戲激趣,情境引入。

          1.游戲激趣。

          師:我這里有一疊撲克牌反扣在桌面上,請你從中找出數(shù)字最大的那張牌。

          【設計說明:讓學生初步感受要想知道哪張牌的數(shù)字最大,只有翻出所有的牌,感受一一列舉!

          2.引入課題。

          師:在四年級的時候,我們曾經(jīng)兩次學習到解決問題的策略,(板書課題:解決問題的策略)策略是什么意思呢?(方法。)還記得學過的是哪兩種策略?(畫圖法、列表法。)今天我在上學的路上看到一位王大叔打算用22根1米的木條長的木條圍一個長方形花圃?伤龅搅艘粋問題,我們愿意幫幫他嗎?

          二、組織探究,獲取新知。

          1. 弄清題意,引發(fā)需求。

         、懦鍪纠1及其情境圖,引導學生自主觀察、閱讀。

          ⑵ 提問:從題目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周長是22米,可以圍成大小不同的長方形。圍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都是都是整數(shù)。)

          師:周長總是一定的',長和寬也是固定的嗎?面積呢?怎樣圍面積最大呢?

         、翘岢鲆螅喝绻22根同樣長的小棒表示這22根1米長的木條,你能先試著擺出一個符合要求的長方形嗎?

          學生嘗試操作后,組織交流,并把不同圍法展示出來。

         、葐l(fā):同學們通過動手操作找到了這么多圍法,那么是否還會有其他圍法呢?怎樣圍長方形的面積才能最大呢?

         、芍赋觯阂涝鯓訃娣e最大,就要把不同圍法一一列舉出來,計算面積后再進行比較。

          【設計說明:讓學生用小棒先試著圍一圍,一方面可以使他們更加準確地理解題意,另一方面也能使他們明確認識到:按要求圍出的長方形周長一定是22米,而長、寬以及面積則是不確定的。由此,學生就會產(chǎn)生“要知道怎樣圍面積最大,就要把各種不同圍法一一列舉出來”的心理需求。把學生在操作中的不同圍法展示出來,既能進一步突出“圍法是多樣的”,又能把他們的思維從無序引向有序,從而初步體驗有序列舉對解決這一問題的必要性!

          2.嘗試列舉,感受策略。

          ⑴出示如下

          長/米

          10

          寬/米

          1

          面積/平方米

          10

          ⑵提問:從表中看,你知道填表時是從長是幾米的長方形開始想想的?為什么要從長是10米的長方形開始想起?(板書:有序的)

          提示:用22根1米長的木條會不會圍成11米或21米以上的長方形?

         、敲鞔_:因為圍成的長方形的周長一定是22米,所以它的長與寬的和一定是22÷2=11(米)。由此可知,圍成的長方形的長最長是10米。

          ⑷提出要求:你能把這張表接著填寫完整嗎?

         、蓪W生填表后,討論:通過一一列舉,你發(fā)現(xiàn)符合要求的圍法一共有多少種?這個結(jié)果與黑板上展示出來的種數(shù)是否一樣?你覺得用哪種方法求得的結(jié)果更加可靠?

         、蔬M一步討論:根據(jù)列舉的結(jié)果,你知道怎樣圍面積最大嗎?

         、酥赋觯簞偛,我們通過有條理地一一列舉求出了答案,列舉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基本策略。(續(xù)寫課題:——列舉。)

          【設計說明: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的思考方法和具體操作過程,列表和畫圖等輔助手段的作用不可低估。另一方面,考慮到學生獨立進行列舉的思考時,不大可能想到列表,所以上述教學活動先讓學生看表,再引導他們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的獲取過程照樣子把表格填寫完整,這樣的安排有利于學生實實在在地經(jīng)歷過程、掌握方法。此外,在讓學生填表格之前,贊引導他們思考“為什么要從長是10米的長方形想起”,則能使他們真正體會到選擇合適的“序”進行思考,是保證列舉活動展開的重要前提。】

          3.反思回顧,加深理解。

         、盘岢鲆螅赫埓蠹一仡櫳厦娼鉀Q問題的過程,說說你有什么體會。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相機強調(diào):列舉能幫助無們解決一些問題,列舉時要注意有條理地思考,對列舉出兵結(jié)果要進行比較。

         、七M一步要求:在以前的學習中,我們曾經(jīng)運用列舉的策略解決過問題。

          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互相說說,并要求他們說清當時是怎樣列舉的。

          追問:用列舉的策略解決這些問題有什么好處?運用列舉策略時要注意什么?

          小結(jié):列舉可以幫助我們不重復、不遺漏地找出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列舉時要按照一晥的順序進行思考。

          【設計說明:對解決問題過程的回顧,能使列舉的策略意義得以凸顯。也有利于學生初步掌握列舉的思考方法。對以前應用列舉策略解決問題的回顧,一方面使學生可以基于更多的應用案例進一步加深對策略應用過程和方法的認識;另一方面也能使他們感受到策略應用的廣泛性,從而更好地體會策略的價值。】

          三、拓展應用,豐富體驗。

         、抛觥熬氁痪殹钡1題

          ①學生讀題后,啟發(fā):從題中告訴我們的條件中,你能知道什么?你打算用什么策略一來判斷13:00、14:00、15:00、16:00這幾個時刻中,哪些也會發(fā)出鈴聲?

         、趯W生自主嘗試解答后,組織交流反饋,重點讓他們呈現(xiàn)解題過程,說說自己是怎樣列舉的。

         、谱觥熬氁痪殹钡2題

         、賹W生講師后,提問:你能看懂題中的表格嗎:填表時首先選定的是哪種葷菜?列舉完和各種素菜的搭配后,接著考慮的是哪種葷菜?你能把表格填寫完整嗎?

         、趯W生各自填表解答后,交流反饋填表的情況,著重讓他們說說是按照怎樣的中順序列舉的。

         、圩穯枺喝绻冗x定一種葷菜,你還能按順序列舉出各種不同搭配嗎?

          【設計說明:通過解答與例題題材完全不同的實際問題,有助于學生在不同的問題情境中進一步體會策略的價值,鞏固運用策略的方法,豐富運用策略的經(jīng)驗!

          四、當堂檢測

          1.做練習十七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解答,集體訂正。

          2. .做練習十七第2題。

          先適當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再鼓勵他們利用教材給出的表格尋找答案。

          2. .做練習十七第3題。

          先讓學生說說付多少種不同的郵資?如果選3枚、4枚郵票呢?

          五、全課小結(jié)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案10

          【教學目標】

         、 使學生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用畫圖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關信息的作用,感受畫圖和列表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會用畫示意圖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簡單實際問題所提供的信息,會通過畫示意圖或列表的過程分析數(shù)量關系,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 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好數(shù)學自信心.。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65~69頁:

          學習用畫圖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并在畫圖和列表的過程中,分析數(shù)量關系,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課時劃分】

          共計3課時

          學習用畫圖和列表方法整理信息 1課時

          學習用畫圖和列表的方法直接尋找問題答案 1課時

          機動 1課時

          第一課時 解決問題策略(1)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65~67頁。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用畫圖和列表的方法整理相關信息的作用,感受畫圖和列表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會用畫示意圖或列表的方法整理簡單實際問題所提供的信息,會通過畫示意圖或列表的過程分析數(shù)量關系,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2、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shù)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

          【教學重點】

          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板書:策略

          誰來說說策略是什么意思?(好的辦法,技巧……)

          今天我們來研究解決問題的策略。

         。ò鍟n題:解決問題的策略)

          二、創(chuàng)設情境,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ㄒ唬┙鉀Q問題1

          1、出示生活場景圖,小明、小華、小軍星期天去超市買筆記本,看解了哪些圖后你了信息?

          根據(jù)這些信息你可以提些什么數(shù)學問題?

          這些信息和問題,你能否用一個方法把它們又簡便又清楚地整理一下?

          大家試一試。交流。

          小明 3本 18元

          小華 5本 ?元

         。1)列表的方法:

         。2)畫 的方法整理:

          3本 18元

          5本 ?元

         。3)畫線段圖(圖略)

          比較三種方法的共同點:使我們對信息能有一個更清楚地了解。

          2、解決問題1:小華用去多少元?

          讓學生先獨立解答,再交流。

         。1)根據(jù)表格來交流:可隨學生的回答,在表格的上面分別增加列名:數(shù)量、總價、單價

          看第一行,知道了總價和數(shù)量,可以先求出單價;看第2行,可利用算出的單價和數(shù)量,算出總價

          (2)根據(jù)線段圖,你能否想出別的解法?

          比如:18+6×2=30(元)

          指出:用不同的方法,可以互相檢驗,提高我們解題的水平和正確率。

          (二)解決問題2

          1、提問:要求小軍買了多少本,你能先列表整理嗎?

          學生在書上把表格整理好,然后根據(jù)自己列表整理的情況進行解答。

          交流:

          18÷3=6(元) 42÷6=7(本) 或 30÷5=6(元) 42÷6=7(本)

          2、比較:在解決這兩個問題時,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校對以后,讓學生觀察,然后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三、解決問題

          1.“想想做做”第1題(字典圖)。讓學生相互說一說題目中的信息和問題,然后列表整理,再解答并交流,最后說說解題思路。

          借助“15×28”讓學生說說簡便算法。

          2.“想想做做”第2題(購球情境)。

          問:讀一讀老師說的話,如何理解它?

          完成書上的表格。并逐一解決。

          交流:指名說說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

          四、課堂總結(jié)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解決問題的策略有哪些?有什么好處呢?

          五、布置作業(yè):

          第67頁第3、4題。

          要求學生列表或畫線段圖后再解答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案11

          目標預設:

          1、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學會用“倒推思維”的策略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并能根據(jù)問題的具體情況確定合理的解題步驟。

          2、在觀察、操作、討論、交流中提高探索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獲得解決問題成功體驗。

          3、讓學生在對解決實際問題中不斷反思,感受“倒推思維”的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fā)展分析、綜合和進行簡單推理的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善于傾聽、質(zhì)疑和驗算的數(shù)學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體會策略是解決問題的計策,學會用“倒推思維”的策略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

          能根據(jù)具體的問題確定合理的解題步驟。

          教學具準備:

          果汁杯兩個、一瓶400毫升的果汁、果汁圖片、小黑板若干

          課程實施:

          課前游戲:

          1、做相反動作

          2、猜數(shù)字游戲

          一個數(shù)加2得8,這個數(shù)是——

          一個數(shù)減2得8,這個數(shù)是——

          一個數(shù)乘2得8,這個數(shù)是——

          一個數(shù)除以2得8,這個數(shù)是——

          師:你們的表現(xiàn)真的很棒。

          師生問好!

          一、生活數(shù)學,激趣啟智

          師:從課前游戲中我發(fā)現(xiàn),咱班同學特別喜歡數(shù)學,今天就讓我們隨同冬冬和明明,去尋找生活中的數(shù)學,一同研究解決問題的策略。

          出示課題:解決問題的'策略

          師:上周末,他倆去海門表妹家玩,乘坐的公共汽車從余東出發(fā),沿途經(jīng)過了樹勛、麒麟、湯家、三廠,到達了海門。

          小黑板出示:余東樹勛麒麟湯家三廠海門

          師:想想如果他們想原路返回,會依次經(jīng)過哪些鄉(xiāng)鎮(zhèn)呢?

          生齊:海門、三廠、湯家、麒麟、樹勛、余東。

          師: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我們都是——倒過來,一個一個往前推。

          板書:倒推。

          二、引導探究,掌握方法

          師:車子終于到了表妹方方家了,方方正準備了400毫升的果汁來招待好朋友呢?

          出示圖片、實物(兩杯果汁不一樣多)

          師:都是好朋友,這樣公平嗎?

          生:不公平。

          師:怎樣就公平了?

          生:兩杯一樣多。

          師:如果從甲杯倒入乙杯40毫升后一樣多,那你知道原來兩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嗎?

          師:請先獨立思考,然后說說你第一步是怎么想的?

          生:共有400毫升,現(xiàn)在果汁同樣多,那就說明都有200毫升。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400÷2=200ml

          甲杯(____毫升)乙杯(____毫升)

          現(xiàn)在

          原來

          教師出示小黑板

          師:接下來呢?

          學生說算式,教師板書。

          甲:200+40=240ml

          乙:200-40=160ml

          師:同意他的觀點嗎?讓我們一起通過操作來驗證一下吧。

          師:要想知道原來是多少?我們可以倒回去,觀察果汁與剛才有何變化?教師演示

          引導學生說出:甲杯在200毫升的基礎上就多了——40毫升,這就說明了,甲杯原來比現(xiàn)在——多40毫升。那乙杯呢?

          生:乙杯原來比現(xiàn)在少40毫升。

          師:現(xiàn)在你能把表格補充完整嗎?

          師:如何確定自己的結(jié)果是不是正確呢?(口述驗算過程)

          師:喝完了果汁,方方給他倆講起了她最近收集郵票的情況。

          小黑板出示:方方原有一些郵票,最近又收集了24張,送給好友小軍30張,還剩52張。方方原有多少張郵票?

          師:請同學們默讀一遍,想想從題中你讀出了哪些信息?

          生齊說:冬冬原有x張,又收集了24張,送給小軍30張,還剩52張。

          師:①想想用什么方式能清晰地把方方的郵票變化情況表示來?

          獨立思考,并在紙上寫一寫、畫一畫、連一連。

         、谠谛〗M里交流,說說你是準備如何解決的?

         、圩詈螵毩⒘谐鏊闶。

          學生按要求逐步嘗試。教師關注學生反應,把較好的作品畫在小黑板上。

          小黑板出示:冬冬原有?張又收集了24張送給小軍30張還剩52張

          師:這是某某的思考方式,讓我們來聽聽他是怎么想的?

          生:我是這樣思考的:現(xiàn)在有52本。把送給小軍的30張要回來,那就是52+30=82張了,如果沒有收集到24張,就是82-24=58張。

          學生回答時,教師邊板書反向箭頭。

          師:你們聽明白了?誰來說說剛才這位同學是怎么思考的?

          生復述

          師:你真會傾聽別人的發(fā)言,能把剛才這位同學的思路清晰的表達了出來。老師也聽懂了。就是現(xiàn)在有52本。把送給小軍的30張要回來,那就是52+30=82張了,如果沒有收集到24張,就是82-24=58張。

          師:能根據(jù)這樣的思路把算式列出來嗎?

          生齊說,教師板書52+30-24=58張

          師:看著這樣的算式你有什么疑問嗎?

          師:老師有個問題,送給小軍30張后變少了,應用減法,為何計算時用了加上了30?

          生:……

          師:是呀,送給小軍30張后變少了,是針對原來的郵票張數(shù)來說的,但現(xiàn)在我們知道了結(jié)果還剩52張,要求原來的,所以要反過來加30張。明白了嗎?

          師:還有其他的思考方式嗎?

          生:……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解釋,列出算式,52+(30-24)

          師:你覺得這樣列式有道理嗎?誰來說說。

          生:我是這樣思考的:收集24張又送人30張,實則相當于送人6張,送人6張后是52張,那原來是52+6=58張。所以列式為52+(30-24)

          師:這個6表示現(xiàn)在比原來……(如果學生不會說,可引導學生繼續(xù)說下去)

          師:怎么知道算出來的結(jié)果對不對呢?(再可以順過去推算,看剩下的是不是52張。)

          師:你能用算式表示驗算的過程嗎?

          學生邊說,邊板書驗算過程。58+24-30=52張

          師:通過了驗算,我們才可以放心的寫出答了。

          板書:答:冬冬原有郵票58張。

          師:剛才的兩題我們都運用倒過來思考的

          方式,實際上這也是解決問題策略中的一種,這種方法就叫——倒推法。

          板書:法

          三、運用方法,鞏固知識

          師:接下來,讓我們運用倒推法一起解決他們?nèi)擞龅降纳钪械膯栴}。

          拿出練習紙。認真完成好后,請思考題。

          學生獨立思考完成。

          練習紙

          ①冬冬和明明也示了他們的畫片,他們原來共有60張畫片,冬冬給了明明5張后,兩人畫片一樣多。原來兩人各有多少張畫片?

          ②他們?nèi)碎_始折千紙鶴了,如果裁紙要用5分鐘,折紙鶴要25分鐘,把紙鶴穿成一串要用10分鐘。若要在上午十時全部完成,那么他們最遲從什么時間開始動手做?

         、勖髅饕步o他們講起了班級圖書角的信息,他說昨天圖書角原有一些圖書,當天有人捐獻了3本圖書放入圖書角,班級同學共借出10本,現(xiàn)在有8本,問原有圖書多少本?

         、芡媪艘惶,冬冬和明明開始返回了,他們乘坐的公交車在文峰站點上來了9人,又下去了5人,這時車上正好有10人。問到站前車上原有多少人?

          池中的睡蓮所遮蓋的面積每天增加一倍,10天恰好遮住整個水池,睡蓮遮住水池的一半需要多少天?

         。ㄓ藐幱氨硎境雒刻斓拿娣e變化情況)

          第10天第9天第8天

          師:同桌交換,誰能確認自己的答案是正確的?

          師:告訴我你是怎么做到這樣自信的?

          生:我檢驗的。

          師:那你說吧。

          同桌互批。

          師:有錯誤的舉手。教師詢問原因,全班一同解決。

          師:題結(jié)果是9天。

          五、課堂小結(jié)

          師:從大家的表現(xiàn)來看,你們掌握的很好。說說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吧。

          生:……

          師:總結(jié),解決問題的策略多種多樣,今天學習的倒推法僅僅是眾多方法中的一種,根據(jù)題目的要求選擇合適的解決方法是最為重要的。

          教后反思:

          本節(jié)課從路線問題導入,讓學生體會從原路返回時會依次經(jīng)過哪些鄉(xiāng)鎮(zhèn)著手,初步體會倒推法的策略在生活中的價值,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教學例題時,創(chuàng)設具體的生活情境,通過兩個學生的行程,把兩個例題有機的串聯(lián)起來。教學例1時,通過讓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通過演示操作,,讓學生更好地體會解題過程。這里當學生說到甲杯比乙杯多80毫升時,應恰當?shù)靥幚。教學例2時,通過箭頭的思路圖,清晰的表示出郵票張數(shù)的變化情況,教學時,引導學生提出質(zhì)疑,理解送出的為何要加。同時對于第二種解法教師應更好地進行解釋。

          練習設計了分層題,使學有余力的同學學得更多。基本練習題更關注了與例2類似的練習,使同學們掌握的更加的牢固。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案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jīng)歷用列舉的策略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能通過不遺漏,不重復的列舉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使學生在對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舉”的特點和價值,進一步發(fā)展思維的條理性和嚴密性。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增強解決問題的信心。

          教學準備:

          教學光盤,牙簽,表格,飛鏢和靶盤。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談話:同學們,在四年級我們曾經(jīng)兩次學到過解決問題的策略,還記得“策略”是什么意思嗎?(指名答:方法)那么你們還記得我們曾經(jīng)學過哪些策略嗎?(畫圖,列表)

          引入課題:今天我們就繼續(xù)來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板上課題)

          二.教學例1

          師:看看今天都有哪些問題需要我們來解決。

          屏幕出示例題及其場景圖,自主讀題。

          師:題目給我們提供了哪些信息?需要我們做什么事情?(指名回答)

          師:18根1米長的柵欄圍成的長方形,它的周長是多少?

          師:你們覺得王大叔會有多少種不同的圍法?拿出你們手上的牙簽,每根牙簽代替一根1米長的柵欄,動手來圍圍看。(同桌合作擺牙簽,教師巡視)

          指名說說他們圍成了幾種不同的長方形。估計學生可能有的結(jié)果:1種,2種,3種……(記錄學生匯報的結(jié)果)

          師:究竟王大叔有多少種不同的圍法了?老師現(xiàn)在也不知道,不過通過接下來的學習我們就會知道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圍法了。

          師:如何能一個不落的將所有的圍法都找出來了?你們覺得可以從幾開始考慮?(指名回答)

          生:可以從寬是1米開始考慮,先用18÷2=9,然后把9分下來,長8寬1;長7寬2(板書學生說的內(nèi)容)

          師:你們覺得接下來會是多少?(學生齊答:長6寬3,長5寬4)

         。ǹ赡苡袑W生會繼續(xù)說長4寬5,讓學生自己去想要不要長4寬5,讓學生明白一般情況長都大于寬,長4寬5實際上就是長5寬4。)

          拿出課前準備的表(教材P63)

          師:你能把符合要求的長和寬一一的`列舉到表上去?動手做做看。(板書:一一列舉)

          集體訂正列表,各拿一份按順序列舉的和沒有按順序列舉的表在實物展示臺上讓學生去比較,使他們明確列舉時要按照一定的順序。

          師:現(xiàn)在知道了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圍法嗎?(齊答)

          指出:剛才我們幫王大叔解決問題時,所采用的方法是將結(jié)果一個一個的列舉出來,并且是按照一定的順序來列舉的,所以我們把這個策略叫做:有序的一一列舉。(板書)

          師:如果你是王大叔的話,你會選擇哪一種圍法?

          生:第4種(長5寬4)

          師:為什么?

          生:因為第4種圍法圍成的長方形羊圈最大,王大叔就能養(yǎng)更多的羊子。

          師:什么時候面積最大?(周長一定時,長和寬越接近,面積就越大;長和寬差的越大,面積就越。

          三.教學例2

          師:王大叔的問題解決好了,我們再來看看還有什么問題需要我們來解決。

          屏幕出示例2及其場景圖。

          師:“最少訂閱1本,最多訂閱3本”是什么意思?

          (指名回答。可以訂閱1本,可以訂閱2本,還可以訂閱3本)

          師:你們準備用什么策略來解決這個問題?

          (有序的一一列舉)

          師:列舉時,你打算先考慮訂閱幾本的情況,然后再訂閱幾本的情況?

          (從只訂閱1本的情況考慮)

          師:如果只訂閱1本,有幾種不同的訂閱方法?是哪幾種?(3種)

          如果訂閱2本的話,有幾種不同的訂閱方法?分別是哪幾種?(指名回答,3種,讓學生明白這個地方也要按照一定的順序來列舉:《科學世界》《七彩文學》,《科學世界》《數(shù)學樂園》,《七彩文學》《數(shù)學樂園》)

          如果訂閱3本的話,有幾種不同的訂閱方法?(1種)

          師:那么一共有幾種不同的訂閱方法?(7種)

          師:拿出我們課前準備的表(教材P64上的),用打“√”表示訂法,動手做一做,完成這個表格。

          (教師巡視,對于困難的學生可作適當?shù)闹笇В?/p>

          指名到實物展示臺來完成表格,集體訂正。

          師:怎么從這張表中看出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圍法?怎么看?(豎著看,一列就是一種訂閱方法)

          師:通過一一列舉,不但能看出共有多少種不同的訂法,而且還能看出每種訂法分別訂的什么書。要得到全部答案,你覺得我們需要注意些什么?(學生思考,引導他們說出:要有序,不重復,不遺漏)(板書)

          四.游戲完成練一練

          師:幫王大叔解決了兩個問題,有解決了訂雜志的問題,咱們來做個小游戲吧!

          拿出飛鏢和靶盤,讓學生認識一下靶盤及其環(huán)數(shù)的分布(與P64練一練靶盤一樣)

          師:咱們來做個投飛鏢的游戲,看看能投中多少環(huán)。

          師:每人投中兩次,請3-4名學生到前面來參加游戲,一個一個依次的投。

          學生投鏢,教師注意記錄結(jié)果

          師:由于時間關系,我們就不再投了。如果小華現(xiàn)在來投的話,也投中兩次,你覺得小華可能會得到多少環(huán)?把可能出現(xiàn)的結(jié)果一一的列舉在課堂練習本上。(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

          集體訂正

          五.全課總結(jié)

          師: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案13

          一、課前游戲:

          文字游戲——說反話、做動作

          左、加法、乘法、上來、買進、給你、送出去、往南

          二、導入新課:

          1、快速搶答:

          課件出示:

          (1)我送給小紅4張郵票,現(xiàn)在我有12張,我原來有( )張郵票。

         。2)一杯果汁再倒入40毫升后是200毫升,原來這杯果汁有( )毫升。

         。3)把甲杯里40毫升果汁倒給乙杯后,現(xiàn)在甲杯有100毫升,甲杯原來有( )毫升。

          同學們,你們?yōu)槭裁创鸬媚敲纯煅?你能選一個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嗎?你發(fā)現(xiàn)這幾個題目有什么共同點嗎?

          引導學生說出這幾題都是已知現(xiàn)在,求原來。我們可以怎么想呢?相機板書:

          原來 倒過來 現(xiàn)在

          2、課件出示逆運算題:( ) ( ) (20)

          師:你能挑戰(zhàn)一下這一題嗎?

          學生試答,讓他們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引出倒過來推算

          師:算出來的得數(shù)10對不對?我們有什么辦法證明?

          生:順著計算一遍。

          引導學生口頭驗算結(jié)果,然后回答第2小題。

         。 ) ( ) (54)

          3、小結(jié)。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策略就是……?

          生答師板書:倒推

          三、教學例題:

         。ㄒ唬、教學例

          1,學會基本的倒推思想。

          1、課件逐步出示例1情境圖,生觀察,并相機閱讀條件和問題。

          師:你準備用什么策略來解決這個問題?(生自由匯報)

          師:你準備先從哪個條件入手解決這個問題?(生匯報)

          師:你準備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生自由匯報思考過程)

          2、畫杯子圖倒過來分析證明。(課件畫圖演示過程)

          3、填表分析。

          師:現(xiàn)在甲杯和乙杯各有多少毫升?你是怎么想的?原來甲杯和乙杯各有多少?你又是怎么想的?

          4、列式計算。

          師:你準備怎么列式計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書: 400÷2=200(毫升)

          甲杯 200+40=240(毫升)

          乙杯 400-240=160(毫升)

          師:為什么先算400除以2得到200,第二步為什么用200加40?算乙杯除了可以用400減去240,還可以怎樣想?(板書:或200—40=160)

          5、學生檢驗。

          師:這個答案對不對,咱們想個辦法證明一下。

          6、師:同桌說說解決這道題目的策略。(學生小組交流)

          7、出示練習十六第1題。(設計情境,收集上海世博會紀念卡)

          師:你準備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用怎樣的策略?

          學生根據(jù)題目中的條件信息,獨立列式解答,教師巡視,注意后進生的答題情況,再匯報交流思考過程。

          師:第一步用60除以2算的是什么?根據(jù)什么條件這樣算的?(生答)

          統(tǒng)計正確率,表揚與鼓勵同步。

          師:有些題目在解答之前,我們可以先把重要的信息先整理出來。

         。ǘ、教學例2,學習如何收集、整理信息,再倒過來推想。

          1、課件播放例題2。

          讀題,出示學習建議。

          學生同桌合作學習,教師巡視,挑選代表性作業(yè)實物投影交流。

          生匯報倒過來推想的策略,教師小結(jié):

          課件倒過來逐個出示:

          探索簡便思考過程

          師:我們也可以像上課開始做的'那道逆運算題目一樣,把題目簡單化。

          課件出示:( ) ( ) (52)

          師:你會倒過來推算嗎?(生口答)

          2、列式計算:

          師:先在小組里說說自己的想法,再列式解答。

          生答師板書方法一:52+30-24=58(張)

          師:還有什么思考方法可以找出答案?

          師:又收集的比送給小軍的少6張,現(xiàn)在比原來就怎么樣?

          生答師板書方法二:30-24+52=58(張)

          3、驗算證明:

          師:根據(jù)求出的答案,再順推過去,看看剩下的是不是52張?

          生口頭檢驗。(58加收集的24張就有82張,送給小軍30張減去30就還剩52張)

          4、小結(jié):

          師:不管用哪種計算方法,咱們在解題之前的思考過程都用到了什么策略?

          生:倒過來推想的策略

          師:看來,倒過來推想的策略還真的很重要呢!

          (三)、教學練一練題型,理解“一半多一些”題目的思考策略。

          1、課件播放練一練題目。

         。1)學生自由讀題,說說通過讀題,哪些地方有疑惑?

          預設:學生會說出“一半多一張”不太明白,教師提示:你能用兩個動作來解釋一下這句話嗎?提供一疊畫片,操作演示,幫助學生分析理解。

          結(jié)合學生的理解,逐步出示題目的變化信息,引導學生用簡單的箭頭圖來表達。

         。2)師:根據(jù)摘錄整理到的信息,你會倒過來推想嗎?

          生匯報倒過來思考的過程,師相機課件出示。

         。3)師:根據(jù)這種倒過來推想的方法,你會列式計算嗎?

          生獨立列式解答,再匯報交流思考過程。

          (4)檢驗答案。

          四、鞏固應用

          1、選一選:出示小剛買一個鉛筆盒用去所帶錢的一半,買一本筆記本又用去2元,這時還剩16元,小剛原來帶了( )錢。(此題的安排目的主要是讓學生能夠鞏固對“一半”題目類型的理解,并引導學生做選擇題的方法還可以用答案代入法,其實也體現(xiàn)了學生的檢驗過程和與順推思路的比較。)

          2、估一估、比一比:設計去蘇州乘火車到上海參觀世博會情境題,一種情況是家中8:20出發(fā),到達蘇州火車站約什么時刻?另一種情況是火車發(fā)車時間為8:20,從家到常熟客運站30分鐘,再到蘇州汽車站為1小時,從汽車站到火車站還需5分鐘,為了不誤車,最遲什么時候從家中出發(fā)?(讓學生通過比較,進一步理解什么情況下適合用倒推策略來解決實際問題)

          五、總結(jié)談話: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六、思維拓展:

          1、我來吟詩:古人用倒推作詩

          2、嘗試做思考題“李白喝酒”。隨音樂出示題目,教師先進行分析題意。

          借助箭頭變化圖幫助學生理解,讓學生用今天所學的策略嘗試解決。

          生課后討論交流,然后匯報交流。奪取智慧星。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案1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運用替換和假設的策略分析數(shù)量關系,確定解題思路并解決問題。

          2、使學生在不斷反思中感受替換和假設的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提高信心。

          教學重難點

         。1)學會用替換和假設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

         。2)靈活運用學過的解題策略,體會策略價值。

          課時安排

          7課時

          用替換的策略解決問題

          教學內(nèi)容: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68~69頁例1、練一練,第72頁練習十一第1~3題。

          教科書第89-90頁的例1“練一練”,練習十七第1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用“替換”的策略理解題意、分析數(shù)量關系,并能根據(jù)問題的特點確定合理的解題步驟。

          2、使學生在對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替換”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fā)展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能力。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解決用假設策略時總量不變的實際問題,認識假設的'策略。

          教學難點:

          運用假設策略分析數(shù)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出示問題,選擇策略

          1、以圖文結(jié)合的方式呈現(xiàn)例1,要求學生邊讀邊看圖。

          2、引導交流:題中告訴了我們哪些條件?要求什么問題?大杯與小杯容量的關系還可以怎樣表示?

          3、提問:根據(jù)題目給出的條件,求每個小杯和每個大杯的容量,有什么困難?

          如果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而且知道正好倒了幾個小杯,你會求出每個小杯的容量嗎?

          4、提出假設: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需要幾個小杯呢?全部倒入大杯呢?

          二、自主探索,運用策略

          1、探索: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需要幾個小杯?

          結(jié)合例題中的示意圖提問:

          一個大杯可以替換成幾個小杯?

          把1個大杯替換成3個小杯的依據(jù)是什么?

          由1個大杯可替換成3個小杯,你想到了什么?

          小結(jié):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需要(6+3)個小杯。

          2、探索: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需要幾個大杯?

         。1)提出問題后,要求讓學生看圖思考。

         。2)交流中明確:將倒入6個小杯中的果汁倒入大杯中,根據(jù)“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3個小杯的果汁正好可

          以倒?jié)M1個大杯,6個小杯的果汁正好可以倒?jié)M2個大杯。

          (3)小結(jié):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需要(1+2)個大杯。

          3、列式解答:

          引導:根據(jù)上面替換的結(jié)果,你能求出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學生嘗試列式解答,交流計算結(jié)果。

          4、檢驗。

          引導:求出的結(jié)果是否正確?我們可以怎樣檢驗?交流中明確:要看結(jié)果是否符合題目中的兩個已知條件。學生

          通過計算進行檢驗,并完成答句。

          三、回顧與反思,提升策略

          提問:在剛才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經(jīng)過哪些步驟?你覺得哪些步驟是關鍵?你能說說解決這個問題的策略嗎?

          學生交流、匯報。

          四、拓展應用,鞏固策略。

          1、指導完成“練一練”。

         。1)出示問題,讓學生逢主閱讀,并要求嘗試畫出表示題意的草圖。

         。2)提問:這個問題與例1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打算用什么策略來解決這個問題?

         。3)追問:威懾么這道題假設全部買椅子而不是假設全部買桌子?

         。4)為了計算方便,要根據(jù)兩個量之間的倍數(shù)關系合理選擇假設。運用假設策略時,怎樣根據(jù)數(shù)量間的關系假設也

          很重要。

         。5)讓學生自主進行檢驗。

         。6)反思小結(jié):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什么?

          2、課堂作業(yè):做練習十一第1題。

          獨立完成,同桌互說自己的想法。

          全班交流。

          3、做練習十一第2題。

          提問:根據(jù)填充里的想法,這道題可以怎樣假設?還可以怎樣假設?

          獨立完成解答,指名板演。

          五、全課總結(jié)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和感想?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案15

          [教學內(nèi)容]

          教科書第88~89頁例1、例2和“練一練”,練習十六第1、2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用“倒推”的策略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并能根據(jù)實際的問題確定合理的解題步驟,從而有效地解決問題。

          2.使學生在對自己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受“倒推”的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fā)展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的能力,發(fā)展數(shù)學應用意識。

          3.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運用“倒推”的策略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并能根據(jù)問題的具體情況確定合理的解題步驟。

          難點:在正確運用策略的過程中感受“倒推”的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問題

          師:同學們,看老師這兒有兩杯果汁(媒體出示兩杯果汁),一共有400毫升,給兩位同學喝,你覺得公平嗎?要怎樣才公平呢?(生:從甲杯倒一些給乙杯) 現(xiàn)在從甲杯倒入乙杯····(媒體演示甲杯倒入一些乙杯,直至兩杯同樣多)。問:現(xiàn)在兩杯果汁——(學生齊答:兩杯果汁同樣多)。

          追問:現(xiàn)在每杯是多少毫升呢?你是怎么算的?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出:400÷2=200毫升 )

          二、自主探究,感悟策略

          1. 初步感知,一次變化還原。

          (1)引導探究,理清思路。

          師:那原來這兩杯果汁各有多少毫升?(出示問題)我們可以怎樣想?

          學生獨立思考后,同桌說一說。

          組織全班交流,說說怎樣想的,老師同時引導學生澄清思路,并借助媒體進行直觀演示:乙杯倒回甲杯40毫升。

          師:現(xiàn)在乙杯剩下——(生齊答:160毫升),為什么?怎么算的?板書出。

          續(xù)問:甲杯呢?(生齊答:240毫升)為什么?怎么算?板書出。

         。2)填表整理,加深體驗。

          師:你能把剛才的想法填在表格里嗎?

          學生獨立填寫后,組織交流,讓學生說出:甲杯為什么是200+40呢?乙杯為什么是200-40呢?

         。3)回顧小結(jié),得出策略。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在解決原來兩杯各有多少毫升這兩個問題時,你們是怎么想的?

          學生討論、交流,全班交流時,抽象概括(師隨機出示課題:解決問題的策略——倒推)。

          2. 應用深化,多步變化還原。

          (1)出示情境,整理信息。

          出示例2:小明原來有一些郵票,今年又收集了24張。送給小軍30張,還剩52張。小明原來有多少張郵票?

          學生讀題、審題后,問:用什么方法可以將題目的意思更清楚地表示出來?

          學生討論后,得出:可以用摘錄條件的方法進行整理。

          放手讓學生嘗試整理,然后,抽樣展示,組織交流,并借助媒體出示箭頭圖:

          原來?張→ 又收集了24張→ 送給小軍30張→ 還剩52張

         。2)自主探究,理清思路。

          師:根據(jù)這些信息,你準備用什么策略來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獨立思考、同桌交流后,說出:可以用“倒過來想的方法”。

          師:你能依照上圖的樣子,表示出“倒推”的過程嗎?

          學生嘗試畫出“倒推”的`示意圖。組織交流時,媒體出示下圖:

          原來?張 去掉收集的24張 跟小軍要回30張 還剩52張

         。3)深化思路,列式解答。

          師:根據(jù)上面的箭頭圖,你能列式解答嗎?

          學生獨立列式解答,抽樣展示出學生的算法,組織交流,并讓學生說出每一步表示的意思。

         。4)檢驗對比,體會策略。

          組織學生進行檢驗。

          比較檢驗的思路和解決問題的思路。

          師:這和我們解決問題的想法有什么不同呢?

         。5)引導反思,深化策略。

          師:解決上面的問題時,是怎樣運用“倒過程推想”的策略的?你認為適合用“倒推”的策略來解決的問題有什么特點?

          學生討論、交流后,達成共識。

          三、聯(lián)系實際,解決問題

          1.在一次向災區(qū)學校的援助活動中,李清同學把自己收藏圖書的一半還多3本捐給了災區(qū)的學校,自己還剩27本。他原來有多少本圖書?

          學生讀題、審題后,問:“收藏圖書的一半”表示什么意思?

          學生理解之后,在作業(yè)紙上解答。全班交流,說說解決問題的方法。

          2.填一填:學生口答。

          師:仔細觀察這兩道題,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想一想:媒體出示:白果、栗子和柿子圖片.

          學生觀察圖,交流從圖中獲取到的信息(媒體出示相關信息):

          5粒白果的重量=2粒栗子的重量,8粒栗子的重量=1個柿子的重量,1個柿子的重量=80克。

          學生獨立在作業(yè)紙上完成后,全班交流。

          4.畫一畫:學生明確題意后,獨立完成。

          全班交流,說說怎樣想的。

          四、課堂總結(jié)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解決了這么多問題,有沒有發(fā)現(xiàn)都是用了哪一種策略?在運用“倒推”的策略來解決問題時,可以用什么樣的方法整理信息?

          五、課外拓展

          今天我們研究的這類問題,其實在古代早就有人研究了。我國唐代的天文學家、數(shù)學家張遂曾以“李白喝酒”為題材編了一道算題:李白街上走,提壺去買酒。遇店加一倍,見花喝一斗(斗是古代酒具,也可作計量單位)。三遇店和花,喝光壺中酒。借問此壺中,原有多少酒?請大家課后去研究。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案】相關文章: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案04-13

        用“轉(zhuǎn)化”的策略解決問題教案04-12

        解決問題的策略說課稿07-07

        《解決問題策略》教學設計05-12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03-20

        《解決問題的策略》優(yōu)秀教學反思08-08

        五年級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策略,倒推》教案04-09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案04-10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解決問題的策略》數(shù)學教案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