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金色花》公開課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金色花》公開課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金色花》公開課教案1
金色花詩歌《金色花》教學設計
溫十四中林怡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正確、流利、有節(jié)奏、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培養(yǎng)語感。品味詩歌的精美語言,體會詩歌中濃濃的母子情。
2.過程與方法:通過各種朗讀方式使學生準確把握詩歌感情基調。通過自主與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鑒賞詩歌“美”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形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投入真情,反復誦讀,感知詩歌優(yōu)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摯淳樸的情感。
【教學難點】
利用想象,鑒賞詩歌,并嘗試借助具體的形象或事物抒寫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小時候一定玩過捉迷藏吧。
有沒有和父母一起玩過。
。]有的同學可惜了,因為你比別人少一份甜美的回憶。)有玩過的同學我想衣柜大概是家里捉迷藏的首選之地了。藏在衣柜里偷偷看媽媽在房間里到處找,等到媽媽以為你走丟了,打算出去找時,你才會跑去抱住她,跟她撒嬌。
媽媽這時肯定是生氣地要打你啊,罵你小壞蛋,你躲哪兒去了。我敢保證你肯定一點兒都不疼,還賴在媽媽懷里笑得得意呢。當我讀到泰戈爾的散文詩《金色花》,眼前一幅接一幅地出現這些畫面,心里暖暖地裝滿了幸福。
我將這首詩帶與你們分享,也希望能把幸福帶到你的心里。
請大家閉上眼睛用心聽老師把課文讀一遍,聽的過程中請你在腦海里想象文中描繪的情景,然后說說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場景。
二、聽讀感知
老師配樂朗誦詩歌,學生回答:
1、好,課文朗誦完了。跟隨著詩的語言,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場景。場景里都有誰。
。ê⒆雍退.媽媽,還有金色花)他們在干什么。(捉迷藏)請一位同學總結前面同學的發(fā)言,用一句話概括你看到的場景是。(一個孩子變成了金色花和他的媽媽在捉迷藏)。
2、徜徉在課文給我們描繪的場景中,看著孩子和媽媽在那里嬉戲,你有哪些感受。
你覺得這個場景事要表達什么主題。
明確:感覺十分溫馨、幸福。表達了母子間純潔的愛,孩子依戀著媽媽。媽媽寵愛這孩子。
3、如果讓你讀出這種溫馨與幸福,你覺得應該用怎樣的語速和語調來朗讀課文呢。
明確:舒緩、深情
三、朗讀品析
1、請大家用舒緩深情的語氣齊聲朗讀課文,注意面帶微笑,讀出溫馨、幸福的感覺。邊讀邊思考,這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他有一個什么樣的媽媽。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
A、朗讀過程中解決字詞:匿(nì)笑? ?羅摩衍(yǎn)那? ?
B、例
1:我從文中“笑嘻嘻地在空中搖擺,又在新葉上跳舞。”、“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卻一聲兒不響。
”、“我要悄悄地開放花瓣兒,看著你工作!薄拔也桓嬖V你,媽媽。
”知道這是一個天真活潑的孩子。(淘氣、撒嬌、精靈般的孩子)
朗讀指導:“笑嘻嘻”、“跳舞”讀得輕快,活潑;“暗暗”“悄悄”輕聲,聲音漸弱。體現“我”興奮、得意的心情。
例
2、我從文中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敝肋@是一個慈愛的媽媽。
焦急的語氣。
3、除了活潑,慈愛。孩子和媽媽還有沒有別的特點。
揣摩一個人的特征可以從他的行為和他人的描述入手。
課文給我們展現了三幅“我”和媽媽嬉戲的場景,讀一讀,看看一天中他們都做了些什么。從中能看出人物什么特點。
a.首先請同學概括穩(wěn)重描繪了哪三幅場景。
b.先看前兩個場景,媽媽在做什么。(沐浴補充沐浴常識、禱告)看得出來,這是一個(虔誠)的媽媽,再讀一讀第4段,想象:清晨,剛沐浴完的媽媽一襲白衣,從金色的花蔭下穿過,陽光透過樹枝斑駁地照在身上。
濕漉漉的頭發(fā)細碎地反射著光線,看上去,媽媽好像籠罩著一層金光……你從樹上看向媽媽,覺得她是那么……(美麗/圣潔)寧靜的午后,媽媽捧著羅摩衍那坐在窗前細細品味,她那么陶醉,我把影子投在她的書頁上,不知道她有沒有察覺,媽媽十分……(沉靜/安詳/溫柔)
在媽媽祈禱、讀書的時候“我”做了些什么事。“我”給媽媽送去花香,把影子投在媽媽讀的地方,為什么要這么做。
表現出“我”的什么特點。(給媽媽帶來幸福,體貼、孝順媽媽)
c.第三個場景,黃昏到了,我在樹上躲了一天,終于要結束這個游戲,又出現在媽媽面前,求媽媽講故事給我聽,媽媽怎么說!澳愕侥睦锶チ,你這壞孩子。
”要讀出什么語氣。
。ń辜、嗔怪,又驚又喜)我回答“我不告訴你,媽媽。”語氣(撒嬌。得意。俏皮。
淘氣)請同學讀一讀。
比較,變換了語序和標點符號后,表達上與原句有什么區(qū)別。
4、三幅場景剛好是一天的時間,這一整天里,看似“我”在躲著媽媽,其實“我”無時無刻不在注視著媽媽,陪伴著媽媽,依偎在媽媽的身旁?梢钥闯觥拔摇睂寢尩模ㄒ缿俸蛺郏拔摇笔且粋幸福的孩子!拔摇钡男腋T醋阅睦铩#ㄣ逶∧笎郏
四、探討釋疑:
五、拓展訓練
六、結束語
不管你會變作什么,唯一不變的,是那一顆奉獻給媽媽的赤子之心。
這顆心里裝滿了孩子對母親的依戀之情,這顆心里也有媽媽對孩子的關切之情。讓我們帶著這顆感恩的心,齊讀課文,讓詩的語言替我們傳達那說不盡的愛意。
《金色花》公開課教案2
一、教學目標
1、掌握匿笑、禱告、嗅、摩、衍等字詞,積累語言。
2、通過反復誦讀,揣摩語言,初步體會鑒賞詩歌的方法。
3、初步理解詩歌意象及借物抒情的方法。
4、感受詩歌輕松愉悅的意境美,溫馨圣潔的情感美,體驗人間至真至純的母子深情及詩人博愛的胸懷。
二、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創(chuàng)設情境
教師以舒緩深沉的語氣講述一個真實的故事。在20xx年6月的《語文新圃》上刊載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有一所破舊的山村小學,一位年輕的老師正在昏黃的燈光下,批改著學生的作文。作文題目是《我的愿望》。孩子們的愿望很多,也很美好:有的說長大要當解放軍,有的說要當老師,有的說要當大老板……突然,一行字闖入老師的視線:“我的愿望是當一條狗。”老師又驚奇又好笑,接著往下看:“我爸爸不幸死了,家里只剩下我和媽媽。山村的夜很黑,聽人家說黑夜里有鬼。我很怕鬼,媽媽也怕,只有爸爸不怕,可是爸爸已經不在了。還聽人們說,家里有狗,鬼就不會來了,可我家連狗也沒有。我多想變成一條狗,夜夜守在媽媽的門口,那樣媽媽就不再害怕了。”讀到這里,老師的眼睛濕潤了。
師:同學們,聽了這個故事,此時此刻你的心情如何?你想說些什么呢?
設計意圖:①愛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以這個小故事導入,并適時提問,既開篇就激活學生的生活體驗與內心情感,又切入主題,一石二鳥。
(二)初讀感知
1、自由出聲朗讀。(要求讀得流暢,讀準字音)
2、指明個別朗讀。(穿插識字環(huán)節(jié):匿、嗅、禱、摩、衍等)
3、思考討論:詩歌向我們展現了一個怎樣的畫面?(請發(fā)揮想象,把詩中描繪的情景想象成一幅畫面,用一句話概況)
設計意圖:初讀環(huán)節(jié),意在讓學生整體感知文本內容,并在通讀中掃除文字障礙,落實字詞教學。
(三)美讀探究
師:詩中的“我”是個怎樣的孩子?該如何讀出這孩子的個性與情感。詩中的媽媽是怎樣的媽媽?該怎樣讀出媽媽的心情?
1、小組合作品讀,互相揣摩朗讀的節(jié)奏、重音、語氣、語調、情感等。
2、指明個別朗讀,讀后點評。(哪句話或哪個詞讀得好,哪句話或哪個詞讀得不夠好,請說出理由,并試著朗讀。)
語言品味重點語句參考:
①“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卻一聲兒不響。
——句中媽媽的話語要讀出焦急的心情。從“暗暗”、“匿笑”中體味孩子的調皮、可愛。
、凇冶阃蝗坏卦俾涞降厣蟻,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講故事給我聽。
——句中“突然”表現孩子調皮、可愛的個性,同時表現要給媽媽帶來驚喜的心情。“求”表現孩子撒嬌的天性和戀母、愛母的情感。
、邸澳愕侥睦锶チ,你這壞孩子?”
——句中“壞”字讀出母親又驚喜又嗔怪的語氣,貶詞褒用,表現出母親對孩子深深的關愛。
、堋拔也桓嬖V你,媽媽。”
——句中“不”字拉長讀升調,讀出孩子的撒嬌、調皮、天真、得意的語氣。)
3、聽錄音精彩片斷朗讀,對比再點評:錄音讀得好,還是學生自己讀得好,說出理由。
(這環(huán)節(jié)有條件可嘗試一下,鼓勵學生說真話,敢于質疑專家,肯定自己。說不定學生的朗讀更切近詩中孩子的真實情感。)
(四)助讀感悟
師:作者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1、 生自主討論交流。
2、 借助課文注解理解:金色花是印度的圣樹,把兒童想象成最美麗的圣樹上的花,既贊美了孩子可愛,那金黃的色彩,又象征著母愛的光輝。
師:從文中你讀出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1、 生各抒己見,體會情感。
2、 介入資料,走進詩人內心世界:
資料一、泰戈爾,印度詩人、小說家、戲劇家、散文家、社會活動家。1924年曾來中國,并著書、撰文,表達對中國人人民的情誼。一生寫有詩集五十多部,中長篇小說十二部,短篇小說百余篇,戲劇二十余種。主要作品有詩歌《暮歌》、《晨歌》、《吉檀迦利》、《飛鳥集》、《園丁集》等。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為印度國歌。在印度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1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金。但是他是一位不幸的人,幼年喪母,青年失去心愛的人,中年妻子病逝兒女夭折。但這些不幸籠罩在他身上,他仍然寫出如此充滿童趣,充滿母愛的`文章,可見他心中對生命的愛,對自然的愛,對所有一切的愛,是何其博大!
資料二、“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回報以歌! ——泰戈爾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修改,介入資料一、二,①意為幫助學生更加深入解讀文本,更加深刻體會詩人內心情感。②讓學生在體會世界偉人博大胸懷的同時,得到情感心靈的熏陶和陶冶,從而實現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體驗。
(五)拓展抒寫
1、結合實際,談談感悟:你從詩中悟到了什么,你想怎樣回報父母的愛?
2、真情表達,借物抒情:以“假如我 ”句式,寫一句話表達對父母的愛。
設計意圖:①讓學生暢所欲言,讓學生把學習與生活聯系起來,充分利用生活體驗來加深對作品內涵的理解,并水到渠成進行情感體驗和思想教育,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母愛猶如春風細雨隨時沐浴著我們的身心,只是平時缺乏感受。
、谝浴凹偃缥襙____________”句式寫話,為了讀寫結合,以讀促寫,及時運用文中所學借物抒情的方法。
(六)作業(yè)延伸
1、學做詩人,請把課堂上所寫的這句話,拓展成一首小詩,或一段話,來表達你對父母的愛。
2、積累知識,收集有關母子之愛的詩文、名言或典故,同學之間互相交流。
3、查找資料,進一步了解詩人。
設計意圖:
作業(yè)①:為了學以致用,落實鞏固能力目標。
作業(yè)②③:學習語文功夫在課外,課外知識的積累與拓展是新課程的理念之一。
總結:同學們,母子深情是人間至愛。母愛猶如一股涓涓細流時刻滋潤著我們的心田:一聲輕輕的叮嚀,一絲會心的微笑,甚至煩人的嘮叨,嚴厲的斥責……都是濃濃母愛的表現?晌覀冇袝r卻忽略了,不懂得感受,不懂得珍惜。如今請讓我們學會珍惜,學會回報吧。
《金色花》公開課教案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正確、流利、有節(jié)奏、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培養(yǎng)語感。品味詩歌的精美語言,體會詩歌中濃濃的母子情。
2.過程與方法:通過各種朗讀方式使學生準確把握詩歌感情基調。通過自主與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鑒賞詩歌“美”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驗人間至愛親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形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投入真情,反復誦讀,感知詩歌優(yōu)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摯淳樸的情感。
【教學難點】
利用想象,鑒賞詩歌,并嘗試借助具體的形象或事物抒寫感情。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同學們,你們小時候一定玩過捉迷藏吧!有沒有和父母一起玩過?(沒有的同學可惜了,因為你比別人少一份甜美的回憶。)有玩過的同學我想衣柜大概是家里捉迷藏的首選之地了。藏在衣柜里偷偷看媽媽在房間里到處找,等到媽媽以為你走丟了,打算出去找時,你才會跑去抱住她,跟她撒嬌。媽媽這時肯定是生氣地要打你啊,罵你小壞蛋,你躲哪兒去了?我敢保證你肯定一點兒都不疼,還賴在媽媽懷里笑得得意呢。當我讀到泰戈爾的散文詩《金色花》,眼前一幅接一幅地出現這些畫面,心里暖暖地裝滿了幸福。我將這首詩帶與你們分享,也希望能把幸福帶到你的心里。
請大家閉上眼睛用心聽老師把課文讀一遍,聽的過程中請你在腦海里想象文中描繪的情景,然后說說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場景?
二、聽讀感知
老師配樂朗誦詩歌,學生回答:
1、好,課文朗誦完了。跟隨著詩的語言,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場景。場景里都有誰?(孩子和他的媽媽,還有金色花)他們在干什么?(捉迷藏)請一位同學總結前面同學的發(fā)言,用一句話概括你看到的場景是?(一個孩子變成了金色花和他的媽媽在捉迷藏)。
2、徜徉在課文給我們描繪的場景中,看著孩子和媽媽在那里嬉戲,你有哪些感受?你覺得這個場景事要表達什么主題?
明確:感覺十分溫馨、幸福。表達了母子間純潔的愛,孩子依戀著媽媽。媽媽寵愛這孩子。
3、 如果讓你讀出這種溫馨與幸福,你覺得應該用怎樣的語速和語調來朗讀課文呢? 明確:舒緩、深情
三、朗讀品析
1、請大家用舒緩深情的語氣齊聲朗讀課文,注意面帶微笑,讀出溫馨、幸福的感覺。邊讀邊思考,這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他有一個什么樣的媽媽?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A、朗讀過程中解決字詞:匿(nì)笑 羅摩衍(yǎn)那
B、例1:我從文中“笑嘻嘻地在空中搖擺,又在新葉上跳舞。”、“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卻一聲兒不響!、“我要悄悄地開放花瓣兒,看著你工作!薄拔也桓嬖V你,媽媽!敝肋@是一個天真活潑的孩子。(淘氣、撒嬌、精靈般的孩子)
朗讀指導:“笑嘻嘻”、“跳舞”讀得輕快,活潑;“暗暗”“悄悄”輕聲,聲音漸弱。體
現“我”興奮、得意的心情。
例2、我從文中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知道這是一個慈愛的媽媽。
焦急的語氣。
3、除了活潑,慈愛。孩子和媽媽還有沒有別的特點?揣摩一個人的特征可以從他的行為和他人的描述入手。課文給我們展現了三幅“我”和媽媽嬉戲的場景,讀一讀,看看一天中他們都做了些什么。從中能看出人物什么特點。
a.首先請同學概括穩(wěn)重描繪了哪三幅場景?
明確:清晨,當媽媽沐浴后禱告時,“我”散發(fā)出花香;午后,當媽媽在窗前讀書時,“我”投影在書頁;黃昏,當媽媽執(zhí)燈去牛棚時,“我”變回了孩子,纏著媽媽講故事。
b.先看前兩個場景,媽媽在做什么?(沐浴補充沐浴常識、禱告)看得出來,這是一個(虔誠)的媽媽,再讀一讀第4段,想象:清晨,剛沐浴完的媽媽一襲白衣,從金色的花蔭下穿過,陽光透過樹枝斑駁地照在身上。濕漉漉的頭發(fā)細碎地反射著光線,看上去,媽媽好像籠罩著一層金光??你從樹上看向媽媽,覺得她是那么??(美麗/圣潔)寧靜的午后,媽媽捧著羅摩衍那坐在窗前細細品味,她那么陶醉,我把影子投在她的書頁上,不知道她有沒有察覺,媽媽十分??(沉靜/安詳/溫柔)
在媽媽祈禱、讀書的時候“我”做了些什么事?“我”給媽媽送去花香,把影子投在媽媽讀的地方,為什么要這么做?表現出“我”的什么特點?(給媽媽帶來幸福,體貼、孝順媽媽)
c.第三個場景,黃昏到了,我在樹上躲了一天,終于要結束這個游戲,又出現在媽媽面前,求媽媽講故事給我聽,媽媽怎么說?“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 要讀出什么語氣?(焦急、嗔怪,又驚又喜)我回答“我不告訴你,媽媽!闭Z氣(撒嬌。得意。俏皮。淘氣)請同學讀一讀。
比較,變換了語序和標點符號后,表達上與原句有什么區(qū)別?
變換語序為:“你這壞孩子,你到哪里去了?”“媽媽,我不告訴你。”
明確:原文的句式強調“你到哪里去了”,媽媽的急切之情躍然紙上;強調“我不告訴你”表現出孩子的頑皮,自以為得意。這些情味改后的句子無法體現。
變換標點為:“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我不告訴你,媽媽!”
明確:原文第一句重在問,而改后重在責怪;這里的壞孩子不是真的壞孩子,媽媽只是嗔怪!拔也桓嬖V你,媽媽!”孩子是不是真的不想讓媽媽知道呢?他不想讓媽媽知道自己曾做過的事,自以為得意;但又希望媽媽明白自己曾做過的事——那是他的杰作。改為感嘆句后,就變成絕對不想讓媽媽知道了,不符合孩子的心理。
d、“我”為什么不告訴媽媽“我”到哪里去了?
明確:正如媽媽也從未列舉過她為我們做過什么奉獻一樣,“我”也不用特意告訴媽媽我所做的事,默默地為對方付出才是更加真誠和誠懇的愛。
總結:媽媽的焦急、驚喜、嗔怪,“我”的撒嬌、得意,俏皮,都體現出了“我”和媽媽的親密和我們之間純潔的愛。一樣的意思,換一下語序、改一個標點,表達的效果就大不一樣,我們以后寫作的時候也要所注意這種細節(jié)上的精雕細琢。
4、三幅場景剛好是一天的時間,這一整天里,看似“我”在躲著媽媽,其實“我”無時無刻不在注視著媽媽,陪伴著媽媽,依偎在媽媽的身旁。可以看出“我”對媽媽的(依戀和愛),“我”是一個幸福的孩子。“我”的幸福源自哪里?(沐浴母愛)
下面,我請三位同學分別為我們朗讀三個場景,這是三幅寧靜祥和的圖畫,徜徉其間,我們可以體會純潔的愛,要讀得舒緩深情,全班女生讀第八段,男生讀第九段。老師先起個頭,讀前面三段。希望我們合作愉快,讀出詩的美感來。
四、探討釋疑:
這次讀得好多了,看來比起剛開始上課時大家對這首散文詩的理解更深了一步,你們還有沒有什么疑問,請?zhí)岢鰜砼c大家一起討論。
1、“我”為什么要變作金色花?
明確:是為了實現自己小小的心愿,為媽媽做點事,給媽媽帶來一些幸福才變作了金色花。
2、作者為什么把孩子比作金色花,有什么作用?
明確:金色花是印度最美麗的圣樹上開的一種金黃色碎花,詩人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是在贊美孩子的可愛,那金黃的色彩,正反映著母愛的光輝。人們喜愛花兒,花兒也惠及人們,正可以象征孩子回報母愛的心愿。泰戈爾的想象實在新奇而美妙。
作用:借物抒情。
五、拓展訓練
如果明天就是媽媽的生日,天使送你一瓶圣水,讓你變成有魔法的精靈,你愿意變做什么來陪伴媽媽?
例:我要變成一股清風撫摸你。
我要變成水的漣騎,當你沐浴時,把你吻了又吻。
將學生創(chuàng)作進行交流。例如:
媽媽,我愿意是你的影子,靜靜陪在你的身邊,在你沐浴之后,站在大樹下,陽光溫暖地照著,你是否能知道,我就在你的身邊?
六、結束語
不管你會變作什么,唯一不變的,是那一顆奉獻給媽媽的`赤子之心。這顆心里裝滿了孩子對母親的依戀之情,這顆心里也有媽媽對孩子的關切之情。讓我們帶著這顆感恩的心,齊讀課文,讓詩的語言替我們傳達那說不盡的愛意。
【板書】
教后反思:
《金色花》是印度詩人泰戈爾的一首散文詩,全詩在宗教般圣潔的氛圍中流淌著母子間的深深愛意。這種愛可意會不可言傳,如果過多地分析講解文字,反而破壞了詩的美感和情感的傳達。因此,我選擇讓學生多種形式反復地朗讀、賽讀,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一次次朗讀水平的提高,正是他們一步步情感體會的深入的體現。本堂課我用大量描述性的語言重現詩中描繪的場景,意圖渲染圣潔、溫馨的氛圍,將學生帶到詩的情境中近距離接觸媽媽和孩子的活動,以期更深刻地體會媽媽與孩子的形象以及他們之間的愛。并且我將板書設計成一個大大的愛心,突出詩愛的主題。整堂課下來環(huán)環(huán)相扣,思路清晰。
當然,初出茅廬的我上課的不足之處還是相當多,如開始時由于緊張以至于示范朗讀時有讀錯與停頓的現象,課堂行進中,也有講錯話表述隨意的現象出現。教態(tài)上,無意識保持雙手抱胸的防范狀態(tài),與學生產生不該有的距離感。同時怕忘詞而利用學生朗讀的時間看教案,使得自己游離于課堂之外,不利于課堂氣氛的營造。這一切都表明了我還不夠老到和成熟,應該多鍛煉。
另外,課堂上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并不十分明顯,課堂效果不如預期。可能是朗讀指導未做到位,不應該一概否定性評價學生的示范朗讀,并且最后一次個別朗讀時應請讀得好的學生起帶頭作用,這一點沒有利用好。當然,也與我過于緊張以至于課堂氣氛渲染不夠有關系。這些說明我的課堂經驗還遠遠不夠,應該多多學習。
這次開課從設計到磨課到最后正式開課,每一次都會發(fā)現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一次次的改正讓我有很大的收獲,感謝同組幫我磨課的老師,也希望我能在不斷實踐中成長為一位成熟的語文教師。
【《金色花》公開課教案】相關文章:
《金色花》說課稿08-03
公開課教案07-11
《金色花》教學反思04-22
金色花教學反思02-13
語文《金色花》說課稿11-12
小班的公開課教案04-27
《人生》公開課教案03-30
《推敲》公開課的教案12-15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金色花》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