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外婆的手紋》教案優(yōu)秀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外婆的手紋》教案優(yōu)秀,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外婆的手紋》教案優(yōu)秀1
教學目標
1、體會外婆在苦難的生活中追求真善美的樸實而高尚的優(yōu)秀品質;
2、通過反復朗讀,品味優(yōu)美的語句,體驗外婆豐富的內心世界;
3、在閱讀中體驗作者對外婆的深厚感情。
教學重點:
1、默讀文章,分析外婆由外而內的的樸實和美好境界;2、反復朗讀,感受文章富有感情的語句及細節(jié)描寫;
教學難點:
1、從文章中感悟外婆生活的艱難與樂觀豁達心態(tài);2、培養(yǎng)學生面對生活中的磨礪,學會超越苦難,超越自我。教學突破:文章以優(yōu)美深情的語言回憶了外婆精巧的針線活手藝,外婆看似是在用一針一線縫補衣裳,描繪花鳥蟲魚,實際上是在用一份恬淡、安詳、仁慈、寧靜的生活態(tài)度裁剪人生。可以著手外婆做針線活的神態(tài)、表情、動作及其語言,引導學生體會外婆豐富的內心世界,感受外婆一生的艱辛,及其在艱辛生活面前對人生的樸素而崇高的理解追求。文章中有許多頗富哲理的句子,應引導學生細細品評。
教學步驟
一、導入
每個人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產生對生命的思考。人為什么活著?人應該怎樣活著?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人生經驗中得出不同的答案。這篇文章,回憶了外婆一生中一些典型的片段,也寫出了外婆對生命的'認識和態(tài)度。請同學們默讀全文,圈點勾畫關鍵語句和細節(jié),回答:文中的外婆有什么與眾不同?
二、默讀課文:
問:文中的外婆有哪些與眾不同之處?從文中找出根據說一說。
例如:1、“外婆的針線活做得好,周圍的人們都說:她的手藝好。” ——外婆的女工出眾。
2、“外婆做的衣服不僅合身,而且好看。“ ——外婆做的衣服不但有實用價值,還有審美價值。
3、“外婆說,人在找一件適的衣服,衣服也在找那個合適它的人! ——外婆對衣服有自己的審美觀,樸素而富有哲理。
4、“一匹布要變成一件好衣裳,如同一個人要變成一個好人,都要下點功夫! ——外婆不僅在剪裁衣服,而是用心剪裁人生。
5、第5、6 ——在外婆的眼中,一切都是有生命的;一個對世界萬物充滿感情的人,對待生活也一定是積極樂觀的。外婆是一個內心世界豐富的人。
6、第4、8節(jié):——外婆在“打著補丁”的艱難歲月里,依然堅持著對真善美的追求,堅持著內心的那份信念和堅韌。
7、第10節(jié):——外婆對大自然的觀察和感悟,使她獲得了藝術靈感。外婆是一個擁有崇高精神境界的人。
8、第11、12節(jié):——外婆富有藝術感覺和藝術想象力,對生活和世界充滿了感情。
9、第16節(jié):——外婆一生充滿了艱辛,但悲苦人生卻并沒有消磨掉外婆對真善美的追求,外婆在苦難中沉淀出了安詳和寧靜,這是經過苦難的磨礪而升華出的大度和超越、曠達與寬懷。
總結:外婆不但手藝高超,而且有著一顆豐富充滿感情的心;外婆在艱難的生活中卻保持著安詳、仁慈、樂觀、豁達的。心態(tài),追求著真善美。
三、朗讀課文重點段落,品味語言。
這是一篇美文,其中有許多語言富有哲理,感情真摯,可以在朗讀中細細品味。例如:第5節(jié):對“布”的描寫,充滿了深情,同時也流露出外婆做衣服時的心理活動及心態(tài)。第6節(jié):“高高的天空”和“小小的衣服”更展示出外婆的莊嚴虔誠。第10、11節(jié)的描寫:使外婆的形象更像一個藝術家,從而由外而內地揭示了外婆的內心世界。
四、寫作特色:作者用了大量筆墨來刻意描寫外婆優(yōu)雅的動作、神態(tài)和語言,從而揭示她的豐富內心世界,表現了她對待苦難的生活態(tài)度和精神境界。構思巧妙,用筆細膩。
五、作業(yè):
1、日記:《媽媽/爸爸的》
2、《課課練》
《外婆的手紋》教案優(yōu)秀2
教學目標:
1、在閱讀中感受外婆在艱苦環(huán)境中追求真善美、樸質而高尚的優(yōu)秀品質。
2、在賞析中體驗作者對外婆的深厚感情,體會的語言美。
教學重點:
感受外婆的美好品質。
教學難點:
理解富含深意的語言,體會的語言特色。
教學手段:
以朗讀喚起學生對外婆的真情;
以討論激起學生對外婆美好品質的贊嘆。
教學過程:
一、深情導入(引出寫作背景,激發(fā)閱讀興趣)
時光倒流幾十年,在老師和你們的父母的童年時代,我們的。新衣服不但漂亮,而且承載了我們的母親你們的外婆們的濃濃的情意和巧妙的匠心,那是她們親手縫制的,她們各個都是服裝設計師,在艱辛中精心的編織著生活……
二、初步感知(默讀并思考)
1、“外婆的手紋”在文中指什么?
2、一句話談談你對外婆的第一印象。
三、熟讀精思(以10——11節(jié)為朗讀討論重點,品味作品內涵及語言特色)
1、作者心中外婆是位藝術家,你有同感嗎?
(請學生以文本為依據,在中找出對外婆的語言、神態(tài)、動作的描寫,讀讀議議再讀讀)
2、“外婆不論做衣服還是做人,心里都要有個‘樣式’,才能作好!
外婆心中做衣服的樣式是怎樣的?做人的“樣式”又是怎樣的?
(請學生小組合作,聯系全文內容,感受外婆的精巧的手藝和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
3、一段話再次談談你眼的“外婆”。
(以學生為主體,歸納人物形象的特點)
4、作者對自己的.外婆有濃濃的深情,這一深情流露于富有感染力的語言中,選擇你喜歡的句子加以點評。
。▽W生自主選擇,全面感受的真摯而優(yōu)美的語言特點)
四、以讀帶寫(作業(yè))
由課文中的“外婆”,你一定想到了自己的外婆吧,請精心挑選一個讓你心動的細節(jié),真情書寫成一篇,題目自擬。
五、板書設計
外婆的手紋
做衣————詩情畫意手工精巧
藝術家懷念
做人————安詳、寧靜、樸實
《外婆的手紋》教案優(yōu)秀3
【教學目標】
一、品讀文章重點詞句,挖掘關鍵詞句的深意。
二、引領學生走進外婆豐富的內心世界和精神境界,進而產生對人生態(tài)度的思考和感悟,學會在困境中以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拼搏進取。
說明:
這是一篇敘事抒情相結合的回憶性散文。文章看似寫外婆手藝好,實則表現了外婆對待自然,對待人,對待生活的仁愛、寬容的生活態(tài)度,表達了作者對外婆的無限懷念以及想要延續(xù)、傳承這種生活態(tài)度和精神境界的真摯感情。文中有許多自然清新而細膩的細節(jié)和語句,需要學生沉下心來品讀,抓住關鍵詞來品味,聯系語句前后來思索才能夠深知其意蘊。所以本課的教學,讓學生抓住文章重點語段并品讀關鍵詞句來理解課文是關鍵,而我校的課題是提升學生的提問能力的研究,因此在設計時重在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誰能談談自己收到過的印象最深刻的禮物?為什么它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學生談對禮物情有獨鐘的原因以及自己的感悟。
教學時間:3分鐘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感悟能力,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為學好本文奠定情感基調。
二、整體感知
1、師:自讀全文,你覺得本文的關鍵詞是什么?
學生默讀,歸納,對文章內容有一個整體的理解。
明確:手紋
2、整理本文的寫作提綱。
明確:
一、(1—6)回憶外婆縫補新衣時的心理和習慣。
審美:實用價值、藝術價值
準則:做衣如做人
態(tài)度:細致、莊重、樸素、虔誠
二、(7—8)“我”穿新衣的時節(jié)和穿舊衣的心情。
三、(9—13)外婆的靈感和作品。
四、(14—20)“我”臨摹外婆的作品。
教學時間:10分鐘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對文章在整體上進行把握,有利于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分析。
三、質疑問難
1、師:分小組活動:
1)、小組準備朗誦。(形式不限)
2)、每組至少提出一個有質量的問題,并聯系上下文整理出大家認可的較為合理的回答。(可關注詞、句的含義)
3)、時間8分鐘。
注意:啟發(fā)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并注意對重點詞句的品讀并挖掘其深意。
教師預設的主要問題:(學生如果不能提出預設的問題,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下列預設的問題)
1)作者為什么以“外婆的手紋”為題?而不是“手”或“手藝”?
2)理解第11、12、14段對外婆繡品的描寫,體會作者的用意。
3)現實中的作者是怎么對待他的私人文物的`?結合具體段落和詞句分析:保存、復制
4)我為什么要親手復制外婆做的私人文物呢?復制的目的是什么?(延續(xù)、傳承)學生提出疑難問題,并相互討論分析
2、沉浸文本,品讀重點段落和詞句并挖掘其深意,教師注意引導對于外婆人格魅力的挖掘。
3、疑難問題討論交流。
教學時間:25分鐘
設計意圖:調動學生積極動腦思考問題,學會積極主動地去探究問題。在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完成對文章的分析理解。因為課堂旨在提高學生的提問水平,所以,開展質疑問難時,著重引導學生關注關鍵詞句,進而理解“手紋”的內涵。從而體會外婆的人格之偉大。
四、小結
手藝體現的“三美”不該失傳,刺繡是民族文化的精華更不該失傳;外婆對自然、對生活、對生命的熱愛的精神也不該失傳。
五、作業(yè)
細微之處見真情,請以長輩的某個細節(jié)為題,寫一個片段,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和深刻感悟。(100—200字)
《外婆的手紋》教案優(yōu)秀4
教學目標:
1、品讀課文中的重點語句及細節(jié)描寫。
2、引領學生走進外婆豐富的內心世界,由外而內地感受外婆的人物形象。
3、理解和感悟外婆在苦難歲月中的人生態(tài)度。
教學重點:
品讀文中的重點語句及細節(jié)描寫。
教學難點:
理解外婆的人生態(tài)度,以及她在苦難歲月中的孤寂、悲苦心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珍藏的東西,也許是一張照片、一件玩具,也許是一本書、一張唱片……因為在它上面留下了生命的痕跡,所以隨著時光的流逝而越來越有價值,今天,我們就跟隨作家李漢榮一起走進他的回憶,去看一看他從童年時期一直保留到現在的個人珍藏,請大家翻開課文《外婆的手紋》。
請同學回答預習檢測題:作者一直珍藏的東西究竟是什么呢?文中將這種個人珍藏的留有生命痕跡的東西叫做什么?
二、走進人物
借助著外婆縫制的鞋墊,作者寫下了很多關于外婆的`回憶,請同學們默讀1——10小節(jié),思考:外婆做針線活究竟有什么與眾不同的地方?圈畫出相關的語句。
學生自由回答,順序不限,老師做引導分析,重點語句反復朗讀。
(預設答案:
1、第一節(jié)“外婆的針線活做得好,周圍的人們都說:她的手藝好。”
——外婆的手藝出眾。
2、第二節(jié)“外婆做的衣服不僅合身,而且好看。”
——外婆做的衣服不但有實用價值,還有審美價值。
3、第三節(jié)“外婆說,人在找一件適的衣服,衣服也在找那個合適它的人!
——外婆對衣服有自己的審美觀,樸素而富有哲理。
4、第四節(jié)“一匹布要變成一件好衣裳,如同一個人要變成一個好人,都要下點功夫!
——外婆能夠把做衣服和做人聯系在一起思考,對待生活有自己的見解。
5、第五節(jié)“外婆做衣服時那么耐心細致,從量到裁到縫,她好像都在用心體會布的心情。”
——在外婆的眼中,布是有生命的,她對待布都是有感情的。
6、第六節(jié)“先洗手,穿得整整齊齊,身子坐端正。坐在光線敞亮的地方。神情樸素、虔誠。”
——外婆對待縫衣服這件事的態(tài)度特別莊重和神圣。
7、第七節(jié)“外婆在為我們補衣的時候,精心搭配著每一個補丁的顏色和形狀,她把補丁衣服做成了好看的藝術品!
——外婆在“打著補丁”的艱難歲月里,依然堅持著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和對樸素美的追求。
8、第十節(jié)“外婆的藝術靈感來自她的內心,也來自大自然!
——外婆內心開闊,熱愛自然,使她獲得了藝術靈感。)
教師小結:正因為外婆有著她獨特的審美、準則、情感、態(tài)度和靈感,才縫制出了與眾不同的衣物,給兒孫們在打補丁的歲月里帶來了一份快樂和美好。
三、體驗情感
請一位同學朗讀11——13小節(jié),然后大家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外婆是懷著怎樣的心情為“我”縫制物品的?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預設答案:愛護關切兒孫
鞋墊上繡著…枕套上繡著…冬天…夏天…)
四、理解主旨
1、外婆的繡品中浸透著外婆對我的愛,我又是如何對待外婆的手紋的?
請同學們散讀14——20小節(jié),回答問題。
(預設答案:自己動手,親手復制鞋墊)
2、討論:①16小節(jié)寫道“我”復制“文物”的時候陷入了外婆可能有的那種心境,這是一種怎樣的心境?結合前文找一找哪些地方體現出了外婆的這種心境?
②你能試想一下外婆為什么會“孤寂,悲苦”嗎?
3、提問:我為什么要保存、復制外婆的針錢活?
4、“手紋”的意思本應是手掌上的紋路,請同學們思考:外婆的“手紋”在文中指什么?
五、教師總結
外婆用她那精巧的手藝,在平凡甚至困苦的生活中,縫補著生活,關愛著兒孫,書寫著她的美麗人生……
在作者的回憶中,我們不僅欣賞了外婆縫制的衣物,更難忘她對兒女的情感和對待人生的態(tài)度,我期待著我們每個人在平凡的生活中認真地對待著自己的生活,善待身邊的一切,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六、布置作業(yè)
由課文中的“外婆”,你一定想到了自己的外公、外婆或爺爺、奶奶吧,請精心挑選一個讓你心動的細節(jié),寫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板書設計
外婆的手紋
做衣————細致耐心、虔誠莊嚴、詩情畫意
外婆懷念
做人————仁慈、安詳、寧靜、樸素
【《外婆的手紋》教案優(yōu)秀】相關文章:
《外婆的澎湖灣》教案01-23
《村居》優(yōu)秀教案07-12
生日教案優(yōu)秀05-24
《詠柳》優(yōu)秀教案07-27
將心比心優(yōu)秀教案07-28
中班教案[優(yōu)秀]07-29
大班教案(優(yōu)秀)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