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在情境游戲中學習并正確使用量詞。
2、通過情境調(diào)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活動準備:
1、展示柜上擺有四個瓶子、五頂帽子、三雙襪子、實物桌子一張、椅子兩把
2、相應的圖及字卡及頭飾數(shù)個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兒歌內(nèi)容
1、師扮小兔子:我是小兔子,要開小鋪子,歡迎大家光臨。我的鋪子里有許多貨物,看一看都有什么?(引導幼兒初步了解兒歌內(nèi)容)
2、小鴨子(教師扮演)上來買東西,依次說出想買的東西,如說錯量詞,可停下來引導幼兒糾正。
3、讓幼兒想一想都有什么東西被買走了,并隨著幼兒的發(fā)言出示圖片。
二、感受兒歌并運用量詞。
1、按順序看圖與字卡,朗誦兒歌,幫幼兒理解“張、把、雙、個、頂”是量詞。
2、重新布置展示柜,請幼兒參與。
“貨物都賣完了,我還要進一些貨!币龑в變河^察都有哪些貨物,鼓勵幼兒正確運用量詞來買貨物。
三、全休幼兒都參與活動。
1、“我的生意真是太好了。我還要開幾家分店。請大家來做售貨員!(提醒幼兒注意售貨員要有禮貌,別人說對量詞才能把東西賣給他。)
2、幼兒自主游戲,鼓勵幼兒正確使用量詞。
附兒歌:
小兔子,開鋪子,
一張小桌子,
兩把小椅子,
三雙小襪子,
四個小瓶子,
五頂小帽子。
小兔子的東西賣完了,明天再來開鋪子。
活動反思:
這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兒歌,學習起來并不困難。
由于兒歌的最后一個字都是“子”,所以讀上去很上口,孩子越念越有勁,越念越開心,在活動時,我通過很多小圖片,幫助幼兒理解和記憶兒歌,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我們利用小圖片玩填詞游戲,把桌子、椅子、襪子、瓶子、帽子的圖片出示在黑板上,引導幼兒玩填詞游戲。大部分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對量詞的`了解相對較快,而也有少部分的孩子對量詞不能完全的理解,這需要老師和家長在今后的生活中慢慢對小朋友進行量詞的強化。在教學幼兒學習兒歌的過程中,我根據(jù)兒歌內(nèi)容把1-5的數(shù)字卡和圖片對應排列起來時,幼兒能夠較快的理解并掌握。
不過,在教學過程中,我也碰到了一個問題。一開始我出示圖片小白兔便引出它要來開鋪子時,沒有人問我鋪子是什么。但在最后朗讀兒歌的過程中,突然聽到了有小朋友將“小兔子開鋪子”說成了“小兔子開褲子”,我問大家什么叫“鋪子”時,有的說“鋪子就是鋪在床上的被子”。哈哈,因為我的粗心,沒有想到孩子對此類詞語的不理解,結(jié)果鬧了一個大笑話。為了幫助幼兒理解鋪子的實際意義,我告訴小朋友:鋪子就是比超市小一些,像商店一樣,里面也有很多東西的地方,孩子們似乎有所悟,但感覺還是模糊。事后我想,如果我在課前能從網(wǎng)上下載一些鋪子的圖片讓幼兒來看一下,肯定比我在課上簡單的說教效果會更好。
中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知道幼兒園是一個集體,隨便離開集體很危險,提高安全意識。
活動準備:
歌曲《迷路的小花鴨》,圖片
活動過程:
1、播放歌曲《迷路的小花鴨》的第一段,請幼兒說說小花鴨怎么了。
2、教師講述故事《迷路的小花鴨》,邊講邊出示圖片。
提問:
。1)小花鴨為什么迷路了?
。2)迷路后小花鴨遇到了誰,發(fā)生了什么事?
(3)是誰救了小花鴨?
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nèi)容,知道離開集體、離開媽媽很危險。
3、知道自己是草莓班的小朋友,是大家庭里的一員,不要隨便離開我們的“家”,我們的集體。
4、游戲:乖小鴨。
玩法:承認扮大灰狼,幼兒扮小鴨,小鴨子們?nèi)コ靥吝呑紧~,大灰狼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有離開集體的小鴨子就立刻去捉。
附故事:
有一只小花鴨,跟著鴨媽媽和小伙伴們一起去池塘捉魚。走到路上,發(fā)現(xiàn)路邊飛來一只蝴蝶,蝴蝶真漂亮,于是小鴨子離開了大家,去追蝴蝶。追呀追,蝴蝶飛走了,小鴨子回頭一看,自己已經(jīng)跑出來很遠,看不到媽媽、看不到伙伴們。它大哭起來。
這時候,一只大灰狼惡狠狠地走過來,張開嘴鋪路過來,想一口吃掉它,突然,一只大花狗從小鴨的身后跑出來擋住了大灰狼,大灰狼嚇得逃跑了,小鴨子得救了。大花狗把小鴨子送回了家。從此,小鴨子再也不敢離開大家了。
課后反思:
本次活動我主要針對部分幼兒雖然喜愛小動物卻不愛護小動物,因此,我選取了這節(jié)音樂課——《迷路的小花鴨》。在活動設計上,讓幼兒反復欣賞、感受音樂,在欣賞、感受的基礎上讓幼兒熟悉音樂旋律,記住歌詞。根據(jù)中班幼兒思維形象性的特點,讓幼兒在欣賞感受歌曲的`同時并通過欣賞與歌曲內(nèi)容相一致的形象掛圖,使幼兒耳聞目見有一個完整的意象。
在幼兒對音樂旋律性質(zhì)、內(nèi)容的感知基礎上,幼兒理解了迷路的小花鴨的心情。當我用“你看到、聽到迷路的小花鴨的時候,你的心情是怎樣的?”的語言,引起幼兒的情感共鳴,幫助幼兒實現(xiàn)第二個目標,嘗試用表情和動作來表現(xiàn)歌曲,啟發(fā)幼兒隨著音樂做出傷心和高興的動作、表情,激發(fā)幼兒同情、關心他人的情感。
中班教案 篇3
一、主題由來 我在組織幼兒觀看《春天》一課的動畫片,在學說"種樹,許個愿望"的短語時,動畫片里的小豬魯依要把棒棒糖種到土里,想種出棒棒糖樹,小朋友邊看邊笑,下課時還有小朋友過來跟我說:"老師,真的會長出棒棒糖樹嗎?如果能長出棒棒糖樹那該有多好呀!"我聽了他的話馬上想到這段時間我們中班的主題活動是"草兒綠,樹兒高",而且正在進行認識各種花草樹木的活動,我何不開設這個主題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中進一步發(fā)揮對植物的暢想,加深了解自然與人的密切關系。
二、主題活動目標 【健康領域】
1.樂意參與和花草樹木有關的戶外活動。
2.學習動作協(xié)調(diào)地使用種植工具。
3.發(fā)展走、跑等運動技能。
【語言領域】
1.樂意與同伴交流自己對春天季節(jié)特征的發(fā)現(xiàn)。
2.大膽向他人宣傳自己知道的保護花草樹木的圖片、故事、兒歌。
3.喜歡欣賞花草樹木的圖片、故事兒歌等。
【社會領域】
1.萌發(fā)愛護花草樹木的情感,增強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2.知道3月12日是植樹節(jié),積極參與力所能及的植樹活動。。
3.大膽參與保護花草樹木的'宣傳活動。
4.樂意與同伴合作完成任務。
【科學領域】
1.感受春天植物的生長變化。
2.積極參與探索活動,參與簡單的種植活動。
3.了解花草樹木的作用,感受樹木對人類的重大貢獻。
4.知道一些保護花草樹木的方法。
【藝術領域】
1.樂意學習有關花草樹木的歌曲。
2.嘗試用肢體語言表現(xiàn)種小草的生長。
3.用撿拾的樹葉、樹枝和美工材料進行創(chuàng)作活動。
4.大膽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xiàn)對樹和草的認識。
5、體驗合作創(chuàng)作的樂趣。
三、主題活動內(nèi)容
四、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與資源利用 1.主題創(chuàng)設拍攝思路
主題(大樹與小草)
主題墻后墻
2.主題開展之前教師的思路及規(guī)劃
。1)主題開展計劃之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版面1--調(diào)查表: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初步感受到春天植物的生長變化,了解樹木的種類、基本特征和作用,并初步懂得保護花草樹木的方法,增強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
版面2--發(fā)芽了:①張貼種子的解剖圖和幼兒在活動中觀察種子基本結(jié)構(gòu)的照片。
、趶堎N親子共同收集的各種各樣種子的圖片和種子實物、幼兒在活動完成的"奇妙的種子"的記錄單。
、蹚堎N收集的各種種子的傳播方式圖、幼兒在活動中的照片。
、軓堎N各種小芽苞的圖片或?qū)嵨铩⒂變涸趹敉鈱ふ倚⊙堪恼掌、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xiàn)芽苞生長過程的照片、幼兒用各種美工材料表現(xiàn)小芽苞的作品、幼兒每天觀察繪畫記錄植物生長情況的過程圖。
版面3--可愛的小草:①張貼小草的本領的圖片、幼兒用各種美工材料表現(xiàn)小草的版面圖。
、趶堎N各種小草的圖片、幼兒尋找小草的照片。
版面4--樹的秘密:①張貼"四季的樹"的圖片、幼兒觀察春天的樹的照片、班級"護樹行動表"。
、趶堎N幼兒測量樹的照片。
③張貼樹木年輪的圖片。
、軓堎N親子制作的落葉貼畫。
版面5--樹的本領:①張貼親子共同調(diào)查完成的"樹木本領大"的調(diào)查表、樹木本領的圖片。
版面6--樹木渾身都是寶:①張貼木制品的實物和圖片、親子手冊《什么是木頭做的?》。
版面7--我愛花草樹木:①張貼幼兒收集的保護花草樹木的圖片資料、幼兒參觀社區(qū)花草樹木的活動照片。
、趶堎N幼兒制作的愛護花草樹木的宣傳品(旗子、海報)和主題展示欄、幼兒開展愛護花草書宣傳活動的照片。
中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對野生動物感興趣,激發(fā)幼兒保護動物的情感。
2.通過對袋鼠知識的調(diào)查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的探索精神,初步培養(yǎng)幼兒在科學活動中的操作常規(guī)。
3.了解袋鼠的生活習性及其外形特征,讓幼兒了解袋鼠是一種善跳的野生動物。
重難點分析:
重點:了解袋鼠的生活習性及其外形特征,讓幼兒了解袋鼠是一種善跳的野生動物。
難點:初步培養(yǎng)幼兒在科學活動中的操作常規(guī)。
活動準備:
物質(zhì)準備:課件拼圖《袋鼠》 、視頻《袋鼠跳躍》、音樂《袋鼠媽媽》、袋鼠跳躍操、袋鼠媽媽口袋有寶寶視頻、袋鼠搓拳擊視頻、鉛筆一支、2米高7米長標志。
知識準備:家長提前帶領幼兒搜尋袋鼠的知識,并帶來有關袋鼠知識的資料。
活動過程:
。ㄒ唬⿲耄浩磮D游戲“袋鼠”,激發(fā)幼兒興趣 。(3分鐘)
引導語:“小朋友,你們玩過拼圖游戲嗎?今天啊,老師就帶來了一個大拼圖,誰想知道它拼出來會是什么圖案呢?那好,就讓我們大家一起來努力玩拼圖的游戲吧!”
。ǘ┱归_:
1.初步認識袋鼠:我是小小科學家。
。1)讓幼兒說一說自己對袋鼠的認識,活動前請家長帶領幼兒提前找尋有關“袋鼠”的資料。
引導語:親愛的小朋友,前幾天,老師請爸爸媽媽帶領你們調(diào)查有關袋鼠的小知識,你都了解到了哪些內(nèi)容。坷蠋熃o每個小朋友發(fā)了一張了解袋鼠的表格,請小朋友看一看、擺一擺你了解的袋鼠知識吧。ㄕ堄變嚎粗职謰寢尯妥约核鸭馁Y料介紹自己了解過的袋鼠的知識,教師根據(jù)幼兒的回答操作動畫。)
。ū砀袢缦拢海┯變好咳艘粡埿”砀,教師一張大表格。
可愛的小袋鼠(內(nèi)容提前打印出來,孩子邊說,教師邊粘)
袋鼠生活在哪里?
。ㄅ,原來袋鼠是澳大利亞特有的動物,它生活在大草原上。)
袋鼠吃什么?
通過小朋友們的搜集我們發(fā)現(xiàn)袋鼠是食草類動物。
袋鼠的種類?
提問:誰能看著表格說一說你了解的袋鼠啊?(請3名左右的幼兒說一說)教師根據(jù)幼兒的敘述進行操作。
師小結(jié):通過小朋友們的調(diào)查我們知道了袋鼠是一種生活在澳大利亞大草原上的食草類動物,它的種類繁多,有紅袋鼠、白袋鼠、灰袋鼠、巖袋鼠、短尾矮袋鼠等50多種呢!
2.讓幼兒了解袋鼠后腿及尾巴的特點和作用 。
引導語:剛才小朋友們說到袋鼠有一個很棒的本領,那就是善于跳躍,那你有沒有見過袋鼠是怎么跳躍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ㄓ^看袋鼠跳躍視頻。)
提問:
(1)“袋鼠為什么跑的那么快呢?它的前腿又細又短,后腿又長又粗,有什么特點?
小結(jié):所有袋鼠,不管體積多大,有一個共同點:長著長腳的后腿強鍵而有力。大多數(shù)袋鼠在地面生活,從它們強健的后腿跳越的方式很容易便能將其與其他動物區(qū)分開來。袋鼠的這種跳躍方式叫做“雙腳跳躍式奔跑”。
。2)袋鼠的尾巴這么粗壯,又有什么作用呢?
小結(jié):袋鼠在跳躍過程中用尾巴進行平衡,跑起來不至于摔倒,還可以在袋鼠奔跑時幫助改變奔跑的方向;當它們緩慢走動時,尾巴則可作為第五條腿;能在袋鼠休息時支撐袋鼠的身體,像個小板凳。
(3)“袋鼠跳一次能跳多高多遠?”(2米高7米多遠,教師在教室貼一個2米高的線)再次觀看袋鼠跳躍視頻(師講解:袋鼠跑起來的時候前腿蜷縮,尾巴翹起,后腿像彈簧一樣使整個身體往前沖)。
。4)誰能來學一學袋鼠是怎樣跳躍的?(注意提醒幼兒手像袋鼠的前腿蜷縮,腿像袋鼠的后腿用力向前跳。)
a.幼兒個別模仿跳躍 b.教師放音樂,幼兒跟隨節(jié)奏模仿跳躍
3.讓幼兒了解袋鼠的育兒袋及其作用。
引導語:小朋友,你們看,袋鼠除了粗壯的腿和尾巴,他身上還有什么與別的動物不一樣的地方嗎?(育兒袋)
提問:
。1)你知道這個育兒袋是在袋鼠媽媽的身上還是在袋鼠爸爸的身上?
小結(jié):只有袋鼠媽媽才有口袋。
(2)“口袋是干什么用的?”
小結(jié):袋鼠媽媽肚子上的口袋叫做“育兒袋”。小袋鼠剛剛生下來很小,小到像一個鉛筆頭一樣,身長只有2厘米,渾身沒有毛,看不見東西?壳爸挽`敏的嗅覺,小袋鼠沿著媽媽給它舐出的道路爬進育兒袋,在袋里吃奶長大。等到7—8個月的時候才跳出口袋。
。3)小朋友,你知道袋鼠媽媽同時擁有幾個寶寶嗎?
小結(jié):袋鼠媽媽同時會擁有3個寶寶,一個寶寶長大后就會從育兒袋出來,而第二個寶寶就會慢慢的又怕入媽媽的育兒袋,這是第三只寶寶就已經(jīng)在媽媽的肚子里等待出生了呢!可愛吧!
。4) “當小袋鼠遇到危險的`時候怎么辦呢?”(小袋鼠回鉆到媽媽的口袋里面,由媽媽帶著它飛快地逃走。)
小結(jié):但一有危險時,小袋鼠就立即鉆入媽媽的口袋中,由媽媽帶著逃走。但是,當口袋內(nèi)的袋鼠寶寶長到能獨立生活時,媽媽便不允許它再進去。因為他已經(jīng)成為能夠保護自己的成年袋鼠啦,不能在靠媽媽的保護了,就像我們小朋友,當我們長大了,就不能在一味的在爸爸媽媽的保護傘下,應該獨立起來,做自己能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且要懂得感恩父母的養(yǎng)育之情去報答他們噢!
。5)律動《袋鼠媽媽》。
引導語:下面我們來玩一個游戲,名字叫做《袋鼠媽媽》,兩個小朋友一組,一個扮演袋鼠媽媽、一個扮演袋鼠寶寶,隨著音樂節(jié)奏有規(guī)律的跳躍,誰能來試一試?(玩兩遍,一遍個別、一遍全體。)
。ㄈ┙Y(jié)束:
引導語:小朋友,你們知道嗎?小袋鼠還會打拳呢,而且是拳擊高手,你們相不相信啊?那好,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小結(jié):小袋鼠真可愛,小朋友,你們喜歡袋鼠嗎?它比較溫和,不會傷人,但如果把它惹生氣了,它也會傷人的。所以,我們要愛護它、關心它 ,做一個愛護小動物、有愛心的小朋友噢!
活動反思:
喜歡小動物是每個處在學齡階段幼兒的共性,它們可愛、聽話、討人喜歡。而中班科學活動《善跳的袋鼠》這一活動,正是在幼兒喜歡小動物的基礎上,開展的,本次活動是選自南京師范大學幼兒園指導叢書,根據(jù)我對教材的理解和我班幼兒的實際情況以及們近些年的現(xiàn)代化輔助教學手段的有利性,我將原書中的活動進行了調(diào)整。
原教材中有以下3部分:1、導入部分是談話活動“什么動物肚子上有一個口袋?”2、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了解袋鼠的外形特征。3、引導幼兒認識袋鼠的生活環(huán)境。
為了增加活動的趣味性、激發(fā)幼兒科學探索的欲望、讓幼兒便于理解活動的重難點,我請家長提前帶領幼兒僅對袋鼠的“家、食性、種類”進行了知識準備,從幼兒能夠簡單理解的方面入手,引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在準備資料的過程中,請家長注意引導孩子觀察、講述,讓他們能在課堂上有所講。當活動中,幼兒對自己探索的知識進行講述時,大大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在活動過程中,加入了幾次幼兒“動起來”的環(huán)節(jié),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總的來說整個活動較為順暢!
不足:
1.時間有些超時,原本25—30分鐘的活動,我上了約35分鐘。就這樣,還是有一個活動省略了——觀看視頻《會打拳擊的袋鼠》。這個環(huán)節(jié)的目的也是讓幼兒了解給予袋鼠的特殊外形,它才可以“打拳擊”,也是為了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在活動后,我已經(jīng)為幼兒補上了這一環(huán)節(jié)。
2.我覺得我的“評價語”比較匱乏,這與老師的自身能力、語言詞匯量的缺乏以及活動知識量的不足有一定的關系,所以說,今后多學習其他優(yōu)秀教師的執(zhí)教活動、多看書,依然是我今后不斷追尋的學習方式。
中班教案 篇5
活動設計背景
新《綱要》提出數(shù)學教育必須要讓幼兒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排序規(guī)律并體驗到數(shù)學的重要和有趣。其實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到處都滲透著數(shù)學知識,比如:在幼兒做操排隊時,我經(jīng)常問問幼兒:“誰排在第一,第二,第三……,”讓幼兒形成了序數(shù)的概念,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并結(jié)合春天的特點,我設計了主題《春天的朋友》的數(shù)學活動。
活動目標
1、掌握7以內(nèi)數(shù)的排列順序。
2、感知物品排列的順序與序數(shù)詞的對應關系。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能給打亂的數(shù)字按順序排列。
活動準備
1、7張自制反映春天景物特征的圖片。
2、數(shù)字1——7的卡片若干。
3、春天花園圖。
活動過程
一、師幼舞蹈《春雨沙沙》,引出春天的7位朋友(師一一出示7幅春天景物圖),并數(shù)一數(shù)。
二、教師出示1——7的數(shù)字寶寶給小朋友認讀。并要求用數(shù)字說量詞,如:7個蘋果……
三、編號游戲。
1、7名幼兒拿著數(shù)字卡片按1——7的順序排隊,如:我是1,我排第一,我是2,我排第二.......
齊讀數(shù)字1——7。
2、7名幼兒上黑板給春天的朋友按1——7的順序編號,全班齊讀數(shù)字1——7。
四、幼兒操作。
1、幼兒分組合作按1——7的順序排列,(每組7人,每人拿一張數(shù)字卡片)。
2、展示結(jié)果,請2名幼兒上黑板給春天花園圖(打亂數(shù)字順序)按順序排列。
3、師幼點評,糾正錯誤。
教學反思
1、《綱要》中指出:數(shù)學活動應當生活化、游戲化、趣味化,幫助孩子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發(fā)展,此次活動我自制精美的春天景物圖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發(fā)孩子的興趣,情景圖與游戲相結(jié)合,并滲透數(shù)學教育,體現(xiàn)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直觀教學法,幼兒興趣很濃。
2、編號游戲讓幼兒在玩當中學到知識,如:拿數(shù)字卡片的小朋友上臺說:“我是1,我排第一,我是2,我排第二……”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活動中完成教學目標,體現(xiàn)了愉快教學法。
3、利用分組合作和動手操作來突破重難點,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動手、動腦、合作探究能力。
4、幼兒積極參與活動,能一邊數(shù)數(shù)一邊用手指點數(shù)。
不足之處:
1、語言不夠簡練,表揚語言不夠藝術。
2、用數(shù)字表示物體的數(shù)量是用的時間過長。
3、提問的方式缺乏啟發(fā)性,如:是不是,對不對,這樣的提問沒能提高教學效果。
解決策略:
1、 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積累經(jīng)驗,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課堂語言藝術修養(yǎng)。
2、 設計的提問的方式要多樣化并帶有啟發(fā)性,及時點撥,規(guī)范孩子的數(shù)學語言。
3、 善于發(fā)現(xiàn)課堂中的個別差異,及時引導,處理好細節(jié)教育。
中班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秋意漸濃,草從里呢喃的秋蟲常常會引起幼兒強烈的好奇,戶外活動時也常常會看到幼兒三五成群地在草叢、墻角凝神觀察、討論;顒舆x取了蟋蜂、螳螂這些幼兒能接觸到的常見小昆蟲,通過觀察、討論,引導幼兒了解這些昆蟲的外形和習性,萌發(fā)對昆蟲的探究興趣。
【活動目標】
1.認識并觀察蟋蟀、螳螂,觀察、比較蟋蟀、螂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習性。(重點)
2.能理解昆蟲的生活習性與人們的關系,大膽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難點)
3.喜歡探究昆蟲的秘密,知道愛護益蟲。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家長帶幼兒捕捉蟋蟀、螳螂各5-6只,分別放于5-6個透明玻璃瓶內(nèi),用紗布封住瓶口。
2.畫有蟋蟀和螳螂的記錄紙、記錄筆7套。
3.幼兒學習材料《走進秋天》。有關螳螂和蟋蟀的視頻材料。
【活動過程】
一、猜迷語,激發(fā)幼兒對昆蟲的興趣。
1.請幼兒猜有關蟋蟀和螳螂的謎語。
蟋蟀的`謎語:頭長兩根毛,身穿咖啡袍,平生愛打架,贏了唧唧叫。螳螂的謎語:頭戴綠帽,身穿綠袍,腰細肚大,手拿雙刀。
2.出示昆蟲蟋蟀、螳螂,引發(fā)幼兒觀察的興趣。
二、幼兒分組觀察記錄,比較蟋蟀和螳螂外形特征的相同與不同。
1.幼兒分組觀察,記錄發(fā)現(xiàn)結(jié)果。幼兒自由分組觀察蟋蟀和螳螂。
組內(nèi)選一名幼兒把大家的發(fā)現(xiàn)蟋蟀和螳螂的外形特征的在記錄紙上表征出來。并將兩者的相同點用筆圈記出來。
2.幼兒展示觀察記錄,分享交流。
提問:蟋蟀和螳螂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小結(jié);蟋蟀和螳螂都屬于昆蟲。它們都有一對觸角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都有三對足,成蟲有翅膀。它們不同點是螳螂是蟋蟀的天敵,蟋蟀是害蟲,螳螂是益蟲。蟋蟀會鳴叫,螳螂則不會。
3.游戲:我學螳螂和蟋蟀。
播放音樂幼兒自由學習蟋蟀和螳螂的動作特點。重點引導幼兒模仿螳螂揮舞前肢捕捉獵物。
三、引導幼兒討論、交流,了解蟋蟀和螳螂的生活習性。
1.教師引導幼兒回憶自己見過的昆蟲。
提問:你知道蟋蟀、螳螂生活在哪里嗎?它們有什么本領?它們是我們?nèi)祟惖暮门笥褑幔?/p>
2.觀看有關蟋蟀和螳螂的視頻,進一步了解螳螂和蟋蟀的生活習性。
2.小結(jié):蟋蟀生活在土穴里、草叢里或磚塊下面,喜歡在夜里出來活動,喜歡“打架”,能發(fā)出好聽的叫聲,吃各種作物、樹苗、蔬菜和水果,是害蟲。螳螂生活在田地里、草叢里的植物上,能吃掉蒼蠅、蚊子、蝗蟲等許多害蟲,是我們的好朋友。
四、活動延伸:
幼兒交流自己知道的昆蟲,引導幼兒自主閱讀相關的繪本,進一步了解相關知識。
【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中班教案08-30
(精選)中班教案07-22
中班教案[經(jīng)典]07-24
中班教案【精選】07-24
中班教案[精選]08-18
【精選】中班教案08-24
(經(jīng)典)中班教案07-24
中班教案07-20
中班教案【經(jīng)典】07-20
中班教案(精選)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