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1
設(shè)計意圖:
讓學生聯(lián)系舊知,在生活情境中理解“體”的概念,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來經(jīng)歷做數(shù)學的過程,這樣使學生掌握長方體的特征,形成長方體的概念。教學設(shè)計中主要注重與生活的緊密結(jié)合,從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體進行觀察、測量和驗證。
教學要求
通過觀察實物和動手操作等教學活動,使學生掌握長方體的特征,形成長方體的概念,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長方體的特征。
教學用具 ①教師準備:教材第20頁圖中的各個實物,鐵絲制作的長方體框架、投影儀。②學生準備:收集一些長方體開頭的小紙盒,并將教材第169頁的長方體展開圖剪下來貼在硬紙板上備用。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
1、觀察后回答:①我們已經(jīng)學過這些圖形,你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嗎?
、诟鶕(jù)學生的回答有意歸類并板書。
平面圖形 立體圖形
、壑钢筮厗枺哼@些都是什么圖形?(并在上面板書:平面圖形)
④指著右邊問:這又都是什么圖形?(并在上面板書:立體圖形)
2.實驗
用兩個同樣大小的量筒裝600毫升的水。然后往其中一只里放入一塊石頭,讓學生觀察,這只量筒里水面的變化情況?小組討論一下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空間”這一概念。
從今天開始,我們的數(shù)學課主要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這節(jié)課我們首先學習長方體的認識,并板書課題。
二、探索實踐
1.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一個長方體的紙盒來觀察它們的特征。
。1)認識長方體的面。(讓學生分組討論)
、儆檬置幻袔讉面(注意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地觀察)
、诿總面是什么形狀?(注意出示也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勰男┟嫱耆嗟?(演示給學生看)
再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用投影歸納出:
長方體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的形狀、大小完全相同。
。2)認識長方體的棱。
讓學生用手摸一摸長方體每兩個面相交的地方(有意引導學生有順序地摸)。這些地方我們給它起個什么名字呢?(學生按自己的想法來做,最后統(tǒng)一為“棱”)
再讓學生分小組去數(shù)和量:
①數(shù):長方體有多少條棱?(要說出數(shù)的方法)
②量:動手量一量每條棱的長度,看哪些棱的長度相等?(有什么規(guī)律?)
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歸納出:(投影顯示)
長方體有12條棱,相對的4條棱的長度相等。
。3)認識長方體的頂點。
讓學生拿一個長方體紙盒,用手摸長方體每三條棱相交的地方,并提問:
、倌銈冎浪惺裁磫幔浚旤c)
、陂L方體有幾個頂點?(8 個)
。4)拿一個長方體放在講臺上讓學生觀察。
最多能看到幾個面?(3個面)
講:所以我們通常把長方體畫成這樣。
。ㄍ队俺鍪荆
(5)用填空的形式小結(jié)長方體的特征。(投影顯示)
長方體是由 個長方形(特殊情況有兩個相對的面是 形)圍成的' 圖形。在一個長方體中,相對的兩個面 ,相對的棱的長度 。
2、教學長方體的長、寬、高。
讓學生分組討論如下的兩個問題:
(1)它的12條棱可以分成幾組?怎樣分?
。2)相交于同一個頂點的三條棱長度相等嗎?
找?guī)酌韺y量結(jié)果告訴大家。
想一想:
。1)你知道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什么嗎?(長、寬、高)
(2)長方體的長、寬、高的長短與這個長方體有沒有關(guān)系?(投影顯示出幾個長、寬、高不同的長方體)
結(jié)論:長方體的大小和形狀是由它的長、寬、高決定的。
三、課堂實踐
1.量一量教科書的長、寬、高。
2.練習五的第2題。
3.練習五的第3題。
五、課堂小結(jié)
由學生小結(jié)今天學習的內(nèi)容。
口訣:
長方體立體形,8頂6面十二棱;
棱分長、寬、高,每組四條要記好;
6個面對著放,對應面都一樣。
六、課外延伸
在家里找一個自己喜歡的長方體玩具或物體,仔細觀察一下它的面、棱、頂點;或是找一些材料自己做一個長方體并涂上或畫上喜歡的圖案。
課后反思: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時,我讓學生自己觀察學具,然后向同桌說一說長方體和正方體各有幾個頂點、幾個面、幾條棱,二者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這樣抓住了生與生交流,為學生學習提供了一個寬松、民主、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自我表現(xiàn)、自我確認的機會,有力地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能動作用,培養(yǎng)了創(chuàng)造力和自信的個性,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我經(jīng)常創(chuàng)造應用機會,引導動手操作,創(chuàng)設(shè)問題情境,開展競賽活動等方式,使學生學有興趣。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2
教材解讀:
1、長方體、正方體的引出,直接從實物中抽象出相應的圖形,不再從與平面圖形的對比中引出。
2、直觀地、直接地給出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的概念。
3、突出了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索來學習的。
學習目標:
1、通過學生的自主發(fā)現(xiàn)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會辨認長方體和正方體。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觀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精心組織學生活動,激發(fā)學生學數(shù)學的興趣,體現(xiàn)數(shù)學充滿著探索與創(chuàng)新,感受數(shù)學的嚴謹性以及數(shù)學結(jié)論的確定性。
教學重、難點: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和建立立體圖形的空間觀念
教、學具準備: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紙盒
預習提綱:
1、長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形狀的?
2、長方體有幾條棱?相對的棱有什么特征?
3、長方體有幾個頂點?
4、正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形狀的?
5、正方體有幾條棱?相對的棱有什么特征?
6、正方體有幾個頂點?
7、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那幾條?
8、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教學流程:
一、獨立自學
結(jié)合預習提綱自學課本18-20頁
1、長方體和正方體由幾個面、幾條棱、幾個頂點?
2、什么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3、長方體和正方體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二、互動交流
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交流
1、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紙盒來觀察它們的特征。
讓學生分組討論:
、儆檬置幻鼈冇袔讉面(注意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地觀察)
②每個面是什么形狀?(注意出示也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③哪些面完全相等?(演示給學生看)
讓學生用手摸一摸長方體每兩個面相交的地方這些地方我們給它起個什么名字呢?
2、讓學生分小組去數(shù)和量:
、贁(shù):它們分別有多少條棱?
、诹浚簞邮至恳涣棵織l棱的長度,看哪些棱的長度相等?
讓學生拿一個長方體紙盒,用手摸長方體每三條棱相交的地方.
學生觀察。
學生回憶并回答。
3、讓學生分組討論如下的兩個問題:
。1)長方體的12條棱可以分成幾組?怎樣分?
。2)相交于同一個頂點的三條棱長度相等嗎?
4、找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異同。
三、總結(jié)評價
總結(jié)這一節(jié)課的收獲,并提出自己的`問題
1、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6個面、8個頂點、12條棱。
2、長方體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相等。而正方體的6個面都完全相同,12條棱長度也完全相等。
3、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正方體是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
四、鞏固或提高
1、完成同步指導上的相關(guān)作業(yè)。
條件強化:獨立完成,核對時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教案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相關(guān)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長方體和正方體12-21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06-14
人教新課標五年級下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數(shù)學教案01-17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15篇)06-22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15篇06-14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14篇06-15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通用15篇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