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匯編[3篇]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diào)整。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背誦《論語》四則。
2.正確理解課文詞語和句子的含義。
3.感受孔子思想的精華,學習古人端正學習態(tài)度,改進學習方法,加強個人修養(yǎng)。
教學重點、難點
落實句子翻譯,感受孔子思想的精華。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授課時間: 累計節(jié)數(shù):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一篇心的課文請同學們齊讀課題。(《論語》四則)
2.誰能簡要地介紹一下《論語》這部書。
。ā墩撜Z》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jīng)典之一。)
書中的《論語》四則對于我們來說并不陌生,但是這幾條論語說的是什么意思,又告訴了我們哪些道理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同來學習。
二、初讀課文
1.下面請同學們把書打開, 老師找一名同學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傾聽,看他讀得是否準確。(注意:慍 罔 殆 焉 省 這五個字的讀音)
2.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每個字音,特別是剛才強調(diào)過的這些字。
3.再指名朗讀課文。
4. 全班再次練讀,不僅要求讀音正確,還要注意文言文語言簡練,掌握好句子停頓。
三、理解課文大意
1. 接下來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結(jié)合注釋和課前所查的資料,邊讀邊想每句話說的是什么意思,不理解的.地方作上標記。
2.同學們剛才思考得非常認真,下面請同學們把你們的思考內(nèi)容在小組內(nèi)交流一下,如果在匯報的過程中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請組內(nèi)的同學幫助理解。小組內(nèi)解決不了的問題稍后可以提出來。
3.在剛才的交流過程中,哪些詞語、句子是你們小組理解起來很困難的。
4.哪組同學能說說全文的意思,其他同學認真傾聽,如果覺得他哪些地方說得不恰當,可以指出來。
第一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孔子說:學習需要不斷復習才能掌握。學了知識,按時復習,這是愉快的事。(學習方法 學習態(tài)度)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在一起探討問題,是一種樂趣。(學習態(tài)度)
人家不了解,我卻不怨恨,是君子的風格。
(這里既有學習方法,也有學習態(tài)度,還有講個人修養(yǎng)問題。)
第二則: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孔子說:只讀書而不肯動腦筋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得;只是一味空想
而不肯讀書,就精神疲憊而無所得。 ( 這里闡述了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guān)系,也是講學習方法的。)
第三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保ā妒龆罚?/p>
孔子說:“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我)應當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如果自己的身上也有)就(應該)改正!边@里說的是只要虛心求教,到處都有老師。(學習態(tài)度)
第四則: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先做人,再做事)
“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為別人辦事有竭盡全力嗎?和朋友交往有不誠實的表現(xiàn)嗎?老師教我的知識有沒有去復習呢?”
四、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
1.默讀這四則論語,邊讀邊思考,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聯(lián)系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談一談。
2.在小組內(nèi)交流自己的體會。
3.指名談談學習論語的體會。
4.試著背誦《論語》四則
五、作業(yè)
1.背誦《論語》四則,你還知道《論語》中的哪些話,告訴了我們學習的方法,學習的態(tài)度,積累幾條。
2.預習《薛譚學謳》
語文教案 篇2
授課日期:年月日總課時:
教學目標
、倮斫庠⒀缘暮x。
、谡_地把握人生態(tài)度,對待人生際遇。
③感受優(yōu)美的語言,學習精美的表達。
教學重點
①理解寓言含義。
②學習精美的表達。
第一課時《白兔和月亮》
教學內(nèi)容
①介紹寓言。②解讀寓意。
③引導學生自相對照,把握人生態(tài)度。
教學設計
一、激趣引讀
人們只要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得與失將會伴隨我們今生今世。有俗語說:“有得必有失!逼鋵,有失也必有得。明智的,隨遇而安,得失不驚,心寬體胖,處世瀟灑;癡妄的,追名逐利,患得患失,意亂心迷,生身受累。我們應當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白兔和月亮》是一面透亮的鏡子。
出示課題。
介紹寓言
二、誦讀感知
1、朗讀課文,疏通文意,感受語言。
2、整體感知,學生談感受
感知內(nèi)容:
人生寓言教學設計2由收集及整理,轉(zhuǎn)載請說明出處
a.這則寓言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要求學生完整地復述課文。
b.白兔賞月的心態(tài)前后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了解身份的改變對于心態(tài)的影響。
c.白兔在得到月亮之后為什么會患得患失?理解占有欲在作祟。
d.這則寓言給了我們一個什么啟示?擁有巨大的利益會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
以上問題難度不大,在充分討論的基礎(chǔ)上,教師略加點撥,學生可以自己完成。
三、語言品味
這則寓言的語言很精美,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品味、賞析。
例如,“慧心”“風韻”“閑適”“繃”等用詞很精當。對稱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無憂無慮地嬉戲,或是心曠神怡地賞月”“烏云蔽月,她便緊張不安,惟恐寶藏丟失;滿月缺損,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搶劫!
除讓學生分析上述詞語的妙用之外,還可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其他有關(guān)的詞句再作分析,并讓學生試著仿寫。
四、合作探究
1、找出故事情節(jié)中的兩次轉(zhuǎn)折。
2、白兔最終要求諸王之神撤銷決定說明了什么?讓學生理解白兔慧心未泯。
3、這則寓言提到了人類有什么含義?寓言的諷刺意義。
4、擁有財產(chǎn)就一定患得患失嗎?而一無所有才心安理得嗎?
五、互動釋疑
六、自我反思
1、我們應從白兔身上學到什么?
2、你是否有過患得患失的現(xiàn)象?原因是什么?
3、我們應怎樣把握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
七、作業(yè)布置
①完成“研討與練習”相關(guān)作業(yè)。
②預習《落難的王子》。
第二課時《落難的'王子》
人生寓言教學設計2由收集及整理,轉(zhuǎn)載請說明出處
○教學目標
、倮斫庠⒀缘纳羁毯x。
、谂c《白兔與月亮》比較閱讀。
○教學設計
一、激趣引讀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給大家講過,大凡做事,就必然有得有失。我們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把握好生活中的得與失。不僅如此,我還要告訴大家,“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人生在世,注定要同困難、挫折甚至災難打交道。對此,我們要做好充分心理準備。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另一篇寓言故事《落難的王子》,它可能給我們帶來足夠的警示。
二、誦讀感知
1、朗讀、默讀課文,仔細推敲課文所表現(xiàn)的中心思想,認真揣摩故事情節(jié)與中心的關(guān)系。
2、整體感知
①這篇寓言說了個什么故事?要求學生熟練地復述課文。
、谶@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可指導學生從課文中找到相關(guān)句子。
、邸拔摇痹谇楣(jié)的發(fā)展中起什么作用?提示:線索人物。王子落難全過程的見證人。
、堋疤炷,太可怕了,這件事落在我頭上,我可受不了!”這句話在課文反復出現(xiàn)過三次,都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xiàn)的?有什么意義?
[提示]這句話表現(xiàn)了一個旁觀者對不幸者的嘆息。第一次是王子對天災人禍的消息而言;第二次是“我”對王子落難而言;第三次是后人對“我”遭受厄運而言。這是嘆息者未經(jīng)磨難的一種虛妄的假設。(其實未必如此,假如災難真的落到了人們的頭上,誰也得受,而且都受得了。)在課文中反復出現(xiàn)三次,揭示了它在現(xiàn)實中的普遍性。
三、合作探究
學生小組討論,教師引導:
①王子落難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發(fā)生這樣的變化?
人生寓言教學設計2
、谕踝邮窃鯓勇潆y的?作者這樣編排情節(jié)有何用意?
讓學生理解作者設置這樣的極端情節(jié)的典型意義。
、邸拔摇笔峭踝勇潆y全過程的見證人,然而,厄運也落到的“我”的頭上,這一情節(jié)說明了什么?
人生寓言教學設計2由收集及整理,轉(zhuǎn)載請說明出處
[提示]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訴讀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災難可能不期而至,我們要做好心理準備。與其擔驚受怕,不如勇敢面對。
、芪恼陆Y(jié)尾給人怎樣的啟示?
[提示]王子落難的故事還會不斷發(fā)生,而旁觀者的嘆息也將無限循環(huán)地延續(xù)下去。只有經(jīng)歷厄運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凡是人間的災難,無論落到誰的頭上,誰都得受,而且都受得了。一——厄運能使人的性格變得堅強起來。
、葜挥新潆y后才能戰(zhàn)勝脆弱,這是一條定律嗎?(研討二)
這個問題要啟發(fā)學生辯證地來談,談透徹,讓學生接受挫折教育和人生觀的教育。
四、互動釋疑,討論交流
五、比較閱讀與《白兔和月亮》比較閱讀。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辨析:兩篇課文在表現(xiàn)主題、安排情節(jié)、表現(xiàn)手法、語言運用等方面,有什么異同。訓練學生的賞析能力。
學生可自由評說,教師不必加任何框框,可適當點撥。在充分討論的基礎(chǔ)上,組織學生將問題歸結(jié)到以下幾點。
①在主題上,兩篇寓言都是寫人生態(tài)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寫人在獲利之后的心境;《落難的王子》寫人在受難后的狀態(tài)。
、谠谇楣(jié)上,都表現(xiàn)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寫“好事”可以變?yōu)閴氖;《落難的王子》寫“壞事”可以變好事。(“好”與“壞”都是相對的,決定于當事者的思想觀念。)
、墼诒憩F(xiàn)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見大地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濃些,而《落難的王子》寫得更像是事實。
④在表達方式上,兩篇寓言都以敘事為主(這是敘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敘事的基礎(chǔ)上,多有對人物的心理描寫,且多議論;《落難的王子》則重在敘事。
以上內(nèi)容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但如果教師引導得當,還是可以完成的,可根據(jù)情況處理。
六、體驗反思
、偃松谑溃蚋;虻,可能不期而至,對此我們應怎樣面對?
②從自己的經(jīng)歷中舉出實例,說說你是怎樣面對困難,使自己堅強起來的。
、蹖嶋H上人的一生挺平淡,大喜大悲的事畢竟不多。我們應當怎樣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自己的意志品質(zhì)?
七、教師小結(jié)
我們學習了兩篇寓言故事,它們從不同的側(cè)面告訴我們,應當怎樣把握人生態(tài)度,對待人生際遇。在這里我要告訴你們:不計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計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還要告訴你們,“塞翁失馬,焉知非!,“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愿同學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遠離欲壑,健全人格;藐視困難,直面人生。
人生寓言教學設計2由收集及整理,轉(zhuǎn)載請說明出處
八、作業(yè)布置
、俜e累警句
、谧魑挠柧殻骸毒影菜嘉!贰ⅰ对谀婢持谐砷L》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正確停頓。背誦課文。會認4個生字,會寫3個字。
2.熟讀課文,理解文言詞匯,理解句義、文義。
教學重難點:
誦讀、背誦,增強文言語感教學難點理解故事的深刻含義。
教學過程:
一、導課
1.從題入手,營造文言文學習環(huán)境。
今天,我們將聽到一個故事,四川偏遠地方的和尚的故事。
2.老師從哪個詞知道故事發(fā)生在四川?——蜀。又從哪個詞知道是在偏遠地方?——鄙。
二、新授
。ㄒ唬┳x課文,整體感受。討論學法
關(guān)于蜀鄙之僧到底有什么奇特故事呢?
1.想知道,快讀讀。(各自試讀)
2.讀了課文,說說你的初步印象。
預設:學生可能會認為難讀,難懂等。
3.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知道了文言文的詞、句與今天的意思常有不同。今天我們讀文言文,難度較大。那怎么學呢?說說你的辦法、打算。
預設及教師引導要點。
。1)多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嘛。ㄗx時注意正確停頓)
。2)對照圖片、注釋或大意學習。
(二)反復誦讀,讀出文言文的`韻味
1.聽老師讀讀,感覺感覺。
2.師范讀,同時用同步出示停頓標記,并給難讀準的字注音。
ù語shì恃bō缽
3.剛才大家聽得挺起勁兒,能不能自己找找感覺?
重點指導讀的方法:文言文用字簡潔,慢讀才好慢慢琢磨;注意停頓。根據(jù)停頓標記,自由試讀。
4.你會讀哪些句子了?來,帶我們讀一讀。如果這些句子你讀起來還有困難,也可提出來。大家一起練。相機引導全班練讀長句、難句。
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吾/數(shù)年來/欲買舟而下,猶未能也。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
5.全班齊讀。
。ㄈ┙柚笠,讀懂文言文故事
1.“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苯Y(jié)合第二個方法——對照譯文學習,你會懂得更多。
2.生自讀自悟。
3.你讀懂了什么,或者你還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小組內(nèi)交流。
交流弄懂后,請組長拿出問號袋(見下面交流內(nèi)容),試用文中句子回答。
4.全班交流。
(1)交流問號袋中的問題。同時相機學習重點詞語,并板書故事主要內(nèi)容。
A貧富二僧立下何志?(欲之南海)相機理解“之:去”。
B結(jié)果如何?(僧富者不能至而貧者至焉。)相機理解“至:到”。
C你知道他去的地方多遠嗎?(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相機理解“去:距離”。
(2)自由交流質(zhì)疑。預設要點:語,告訴(動詞)。子:你。恃:依靠。買舟:此處為租船。
5.明白了意思,現(xiàn)在我們一定比剛才讀得更好。試試看。
三、練習
指名按停頓讀課文。
四、總結(jié)
課文講了一貧一富兩個僧人,貧者實現(xiàn)了理想,去了南海,而富者卻沒有實現(xiàn),這是為什么呢?
五、作業(yè)
1.熟讀課文。
2.找同伴練習分角色讀。
板書設計:
蜀鄙之僧
貧 一瓶一缽至
二僧立志
富 欲買舟而下 未能至
【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精選)語文教案12-26
語文教案【精選】10-22
[經(jīng)典]語文教案08-10
語文教案[經(jīng)典]08-11
語文教案(經(jīng)典)08-13
語文教案(經(jīng)典)08-02
語文教案02-14
語文教案02-14
語文教案02-23
語文教案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