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精選(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大班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大班幼兒對身邊的事、物都很感興趣,什么事情都想知道。在將近國慶節(jié)之時,幼兒周圍也陸續(xù)出現(xiàn)了有關"國慶節(jié)"的事物,如,電視廣告、商場廣告、布置等等,幼兒也朦朧的知道"國慶節(jié)"快來了,那是祖國的節(jié)日。為了滿足幼兒的求知欲,我決定利用這次機會,讓幼兒對自己的祖國有所認識。結合我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及發(fā)展水平,我設計了《祖國之最》這個內容,讓幼兒了解祖國的一些基本知識。在活動前,我讓幼兒和爸爸媽媽一起查資料,引起幼兒的興趣,希望通過這次活動,能夠激發(fā)幼兒熱愛祖國的感情,充分感受國慶節(jié)的快樂、自豪。
目 標:
1、圍繞話題談論,能用連貫的語句談論自己所知道的"祖國之最"。
2、能專心的傾聽別人說話,相互補充。
3、通過對"祖國之最"的認識,激發(fā)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重 點:
了解"祖國之最"的含義,并通過認識一些"祖國之最",激發(fā)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難 點:
正確理解"祖國之最"的含義,并能用連貫的語言談論自己知道的"祖國之最"。
準 備:
1、中國地圖2、有代表性的標志或小圖片,如:天安門廣場、長城、大熊貓等。
3、實物投影儀、紙條、器皿、五角星.
過 程:
1、出示地圖導入。
出示地圖問"小朋友們看黑板上掛的是什么呢?"
2、小結引出游戲。
3、進入游戲。
(1)、開始第一環(huán)節(jié)
(2)、第一環(huán)節(jié)結束,數(shù)星星進入第二環(huán)節(jié)。
。3)、數(shù)星鼓勵,進入第三環(huán)節(jié)。
4、數(shù)星結束游戲。
5、總結延伸。
活動反思:
在這節(jié)課上,我很好地考慮教學的內容、過程和學生的個體需要,而且也能夠根據(jù)學生的知識背景和經(jīng)驗,有意識地對“教什么”和“怎樣教”做出選擇,并且,對于擴大學生的信息量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一、關于學生的主體地位。
此次課較好的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了學生的差異。其最大的特點是:允許選擇,自主決定。讓學生去選擇最感興趣的學習內容,讓學生選擇最佳的合作伙伴,讓學生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匯報方式,表現(xiàn)了對學生極大的信任。信任,就是最好的`尊重。
二、關于培養(yǎng)學生處理信息能力。
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在收集處理信息時,難點在于收集完信息之后,不會進行選擇和整理,另外有些與課文內容聯(lián)系不緊密的信息始終充斥著課堂,浪費了課堂的大量時間,本節(jié)課為了避免這兩個問題的發(fā)生。老師先來收集相關信息,并分成若干信息卡片,暗示學生信息分類,同時要求學生甄別與課文關系緊密的信息,這就做到信息為理解課文內容服務。
三、關于學生對語言積累。
我們常說,厚積薄發(fā),沒有深厚的語言及文化積累,薄發(fā)就勉為其難了,于是本節(jié)課著重語言積累,如理解“遼闊”這一個詞,并不是讓學生查詞典,把它的意思生搬硬拉的讓學生理解,而是使詞語潤物細無聲地扎根于讓學生的心。先讓學生猜,再讓學生通過看圖片、資料悟,進而讓學生想,最后讓學生用。理性與感性相結合、學用結合,達到學以致用。
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喜歡觀察云的變化,有關注和探索天氣現(xiàn)象的興趣。
2、幼兒了解云的顏色、形狀是多變的,初步了解云會變成雨、雪等落下來,感受天上云的變化與天氣現(xiàn)象之間的關系。
活動重點和難點:
了解雨、雪是由云變成的。
活動準備:
經(jīng)驗準備:
平時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各種各樣的云
材料準備:
多變的云視頻、各種云的圖片
活動過程:
1、回顧和交流幼兒關于多變的云的已有經(jīng)驗。
引導語:這段時間,我們在晴天、多云、陰雨的天氣帶小朋友觀察過各種各樣的云,云是什么顏色、什么形狀的?云像什么?
提問:云會不會移動?云為什么會移動?怎樣移動?
2、引導幼兒認識各種各樣的云。
討論:云會不會變成其他的樣子?你有沒有見過別的云?是什么樣的?是什么時候見到的?
3、觀看云變成雨、變成雪的課件,感知云會變成雨、雪等落下來的現(xiàn)象。
討論:誰知道云會變成什么?
通過課件向幼兒介紹天上下雨就是云變成的,冬天下的雪也是云變成的,進一步感知云的變化。
4、感受和發(fā)現(xiàn)云朵變化與天氣的關系。
為什么會有各種各樣的云呢?(讓幼兒充分討論猜測后,向幼兒介紹不同的云是和天氣有關系的)
引導幼兒分小組將觀察記錄按天氣進行分類整理和比較,制作小組大記錄表,并向大家介紹本組的觀察發(fā)現(xiàn)。
5、活動延伸:
讓幼兒去戶外觀察天上的云,分別說說天上的云塊像什么?并把它畫下來。
活動反思:
幼兒到了大班好奇心明顯增強,他們喜歡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在玩中發(fā)現(xiàn)許多有趣的事物,針對本班幼兒的特點,我在設計《多變的云》這節(jié)活動時,注重“情景化、過程化、活動化、經(jīng)驗化”,的教學方法,把復雜的`自然想象,用淺顯易懂的實驗呈現(xiàn)給幼兒,雖然在實驗的過程中,幼兒對云的形成認識還是很模糊,但是只要通過活動能激發(fā)幼兒對科學的熱愛,保護他們這份積極探索的熱情,就已經(jīng)達到科學領域的教育目標了。在活動中,我班也有幾個小朋友明顯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可能是我的實驗設計的有些單調,課前的準備工作做得不夠成分,今后需要提前預設活動效果,避免出現(xiàn)幼兒被動參與的現(xiàn)象。
大班教案 篇3
目標
1、能理解故事的內容,感受故事幽默有趣的情節(jié)
2、通過討論,領悟經(jīng)常遲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體驗歸咎于別人與自我改正兩種態(tài)度以及行為的不同結果
準備
男孩玩偶一個
過程
一、導入
介紹來自剛入小學一年級的小朋友嘟嘟。教師一邊演示玩偶,一邊講述:有一個小朋友名字叫嘟嘟,他上學經(jīng)常會遲到。老師問他,他就說:“不是我的錯!蹦鞘遣皇青洁降腻e呢?
我們來聽聽這個故事。
二、活動過程
(一)講述故事《不是我的錯》的第一部分(嘟嘟漲紅了臉,不知道該怎么說) 講述故事之前先提醒小朋友們仔細聽,注意聽嘟嘟是怎么回答老師的話
提問:
1、老師詢問嘟嘟,你怎么又遲到了的時候,嘟嘟是怎么回答的? (不是我的錯,媽媽騎車太慢。)
2、第二天、第三天,嘟嘟仍然遲到,他又是怎么說的?他說是誰的錯? (他都說不是自己的錯,要門是媽媽不好,要么是爸爸的錯,要么是鬧鐘的錯)
3、聽了嘟嘟的話,同學們是怎么樣了呢?為什么會這樣呢,你們覺得嘟嘟這樣說對嗎? (嘟嘟講得不對,同學們才笑。不對)
(二)講述故事《不是我的錯》的第二部分(教師講述故事“老師彎下腰來”到結尾)
1、嘟嘟經(jīng)常遲到,究竟是誰的.錯呢?我們繼續(xù)聽故事
2、老師彎下腰來,對嘟嘟說了什么? (自己早點起來,動作快一點,這樣就不會遲到了) 模仿老師說話
3、嘟嘟照著老師的話去做了嗎?他是怎么做得?
。ㄔ缭缇推饋,很快地準備好)
他這樣做了以后,有沒有再遲到?
。]有。大家都在操場上玩,還沒上課呢)
4.、小朋友們覺得是誰的錯?
三、引申
1、提問:嘟嘟遲到的時候是低下頭走進教師的,嘟嘟不遲到的時候,是怎么樣的呢? (高高興興坐在位置上,抬起頭,挺著胸,看著老師)
2、模仿 :分別請兩位小朋友作為遲到的嘟嘟和一位不遲到的嘟嘟
3、提問:以后小朋友們上小學怎樣才能不遲到,高高興興地開始一天的學習呢?(與小朋友們互相交流)
4.、引導幼兒討論具體的做法(起得早、動作快......)以及正確的態(tài)度(不要都說是別人的錯,應該從自身找原因)
四、總結
把故事的大概再復述一遍從而引導幼兒一起學說嘟嘟的那句話: 不遲到,真好。
不是我的錯
嘟嘟剛走進教室,老師就問他:“嘟嘟,你怎么又遲到了?”
嘟嘟低下頭,支支吾吾地說:“不是我的錯,媽媽騎自行車太慢了!
第二天,嘟嘟又遲到了。他說:“不是我的錯,爸爸喊我太晚了。”
第三天,嘟嘟又遲到了。他說:不是我的錯,鬧鐘的聲音太輕了!
聽了嘟嘟的話,有的同學“嘿嘿”地笑出聲來,有的捂著嘴偷偷地笑。
嘟嘟漲紅了臉,不知道該怎么說。
老師彎下腰來,小聲地堆嘟嘟說:“以后,自己早點起來,動作快一點,這樣就不會遲到了!
嘟嘟想,也許應該照著老師的話試一試。
這一天早上,嘟嘟早早地就起來,很快地轉杯好。他和媽媽來到學校,同學們還在操場上玩呢。
嘟嘟和同學們一起走進教師,他看見老師笑瞇瞇地看著自己,嘟嘟高高興興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他和同學們一樣,抬起頭,挺著胸,看著老師。他心理想:不遲到,真好。
大班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知道有些植物是可以移栽的。
2、初步學習使用小鏟子,正確的把菜移栽到土里。
3、有樂于觀察青菜生長及管理菜地的積極性。
4、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準備】
1、已初步具有種蠶豆、洋花蘿卜等經(jīng)驗。
2、在蛋糕盒或泡沫塑料盒中觀察老石撒播青菜籽,并觀察、管理菜秧生長的過程。
3、將小園地土翻松,幼兒參加拾小磚頭、撿草等活動。
4、長大的青菜一顆(有根的、壯實的),有根菜秧每人1—2棵,小鏟子人手一把(最好分組進行),裝水的桶、小水舀若干(廢舊小茶杯也行)。
【活動過程】
1、觀察比較小菜秧和大青菜。
提問:看看這兩棵青菜有什么不同?
怎樣讓這些小菜秧都能長得大大的?(引導幼兒知道每一棵青菜都需要有一個大一些的地方既空間)。
2、到小園學習移栽青菜。
。1)帶幼兒到小園地邊。先看教師用鏟子把小園地劃分成行距、棵距相等的.距離(挖一個小洞做標記)。
(2)看老師移栽青菜。
先用小鏟在標記處挖一個洞(把挖出的土堆在洞邊,看看青菜秧的根有多長,洞就挖多深)。用左手那住菜秧梗部,直直的把根放進洞中,手扶直菜秧。
用小鏟把土輕輕的填到洞中(注意菜秧根的四周都要填進土),再用手輕輕的把土壓實。
(3)幼兒學習移栽青菜。
注意坑的深度,提醒幼兒左手拿菜秧時不要太緊或太松。
3、給移栽的菜秧澆一點水。
注意提醒幼兒把水輕輕的澆在菜的根部。
【教學反思】
科學活動不是一次活動就能完成的,我們應該把它和其他領域、區(qū)域活動以及日常活動緊密結合起來。移栽只不過是我們種植活動中的一個小片段,孩子們從最初的選種子、種植、做記錄等活動中,循序漸進地觀察。我也充分認識到教師與環(huán)境在幼兒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要及時捕捉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把教育目標寓于幼兒的興趣之中,從而讓孩子們在不斷更新和變化的教育環(huán)境中始終保持對知識的探求欲望。
小百科:青菜是十字花科,蕓苔屬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高可達70厘米,無毛,根粗,堅硬,基生葉倒卵形或寬倒卵形,堅實,深綠色,有光澤,葉柄有或無窄邊。
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8的組成,知道8分成兩份有7種分法。
2、感受并體驗8的組成中所分的兩個部分數(shù)之間的互換關系。
3、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4、了解數(shù)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shù)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一)中數(shù)字1-8及分合號若干套,放大的記錄單。
2、幼兒用書第1頁的小橡皮圖卡8張,小盒子2個,記錄單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幼兒分組操作活動。
1、分橡皮。
2、剪貼格子33、翻片片二、歸納總結8的分合記錄1、教師展示個別幼兒的分合記錄,引導幼兒檢查每一組的分合有沒有重復或遺漏,分和記的是否一樣。知道8的分成兩份有7種不同的答案。
2、請幼兒根據(jù)記錄單上相像的兩組答案做出的標記,說說8分成兩份的7個答案中分別有那兩組分合式是相像的。
三、學習運用互換的方式省略幾組相關的分合式。
1、引導幼兒討論:你覺得記錄單上的那幾組分合式可以省略,為什么?
2、啟發(fā)幼兒思考并說出理由。(如3和5與5和3這兩組答案相像,可以將5和3省略,因為看到3和5就會想到5和3)四、引導幼兒相互交流與分享。
1、請幼兒選擇1張自己做的.記錄單,將該記錄單上的7組分合式全部剪開,并把兩組相像的調整到一起,再嘗試拿去幾組相關的分合式,最后將留下的分合式重新貼在白紙上,說說省略了那幾組分合式。
2、展示個別幼兒重新調整黏貼后的記錄單,請幼兒猜測,并說出該張記錄單上省略了那幾組分合式。
教學反思:
在《等分》這一教學活動中,我以幼兒熟悉的故事導入,把幼兒帶進公平的情景中,使大部分幼兒的興趣很自然的被調動起來。再一個就是讓幼兒在活動中通過操作、探索、觀察、比較,掌握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在學習和探索中引導幼兒由淺入深,學習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問題,能通過觀察、比較、類推、遷移等方法解決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培養(yǎng)幼兒對數(shù)學活動的興趣。在學習活動中,我本著以幼兒為主體的原則,讓幼兒親自動手去操作、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去解決問題,我在操作活動中充當好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幼兒通過操作和探索,自己找出了圖形二等分、四等分的分法,建立等分的概念。整個過程下來大部分幼兒的積極參與性還是比較高的,有個別兩三個幼兒不喜歡動腦筋探索,在以后應鼓勵幼兒大膽探索,不要太過于拘謹。
【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大班教案07-26
【經(jīng)典】大班教案07-23
大班教案【經(jīng)典】08-29
大班教案【精選】08-23
(精選)大班教案10-05
大班教案(經(jīng)典)09-17
[經(jīng)典]大班教案09-19
(精選)大班教案09-19
大班教案(經(jīng)典)09-10
(經(jīng)典)大班教案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