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選)實用的大班教案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教案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中國是盛產茶葉的國家。
2.在觀看茶葉制作和飲茶的過程中感受中國的茶文化。
3.嘗試利用各種葉子和花泡制各種不同口味的茶飲料,并樂于品嘗。
活動準備
1.各種茶葉若干,杯子、透明茶壺等。
2.幼兒用的配料:茉莉花、玫瑰花、金銀花、茶葉、竹葉。
3.幼兒用品:茶壺5個、紙杯若干、記錄單5張、托盤5個、手絹5塊。
4.場景布置:茶水屋、各種茶水杯、音樂、暖壺、托盤。
5.視頻兩組:美麗的茶園、茶葉的加工。
6.示范記錄單:“茶博士”茶飲料記錄單。
活動過程
參觀茶水屋:觀察茶葉,小組交流
1.請幼兒觀察茶葉展區(qū),看一看,聞一聞,互相說說自己看到的茶葉的名稱,是什么樣子的,它的氣味怎么樣,猜測一下味道是什么樣的。
2.教師給每組幼兒提供綠茶、紅茶和花茶,請幼兒看一看、聞一聞,說一說三種茶葉的不同。
觀看茶水屋微電影:介紹茶園和茶葉的制作工藝及過程
幼兒觀看視頻,對茶樹的種植以及茶葉的采摘、加工有個大致的了解,知道茶葉在我國分布廣泛,歷史悠久,是深受國人喜愛的飲品。
(評析:幼兒對茶葉的認識由近及遠,從對眼前茶葉的觀察,到通過鏡頭一下子推及到茶園和加工廠。對茶葉的認識也不僅僅局限在成品茶葉上,而是有了較為系統的了解。)
茶水屋品茶:感知茶葉的種類和味道
教師沖泡茶水,并講解沖泡的方法。請幼兒分別品嘗綠茶、紅茶和茉莉花茶,對比觀察茶水的顏色,聞一聞茶水的清香,說一說三種茶水的不同味道。
(評析:教師對沖泡方法的講解是對茶文化的一個小小展示,也為下一步幼兒自制茶飲料打下了基礎。茶水顏色、氣味的差異,會讓幼兒對茶葉的`認知進一步加深,看到茶葉泡水前后的變化,對后面的調制混合茶飲料有很好的啟發(fā)作用。)
香飄茶水屋:幼兒自制茶飲料
1.品嘗“茶博士”的自制茶飲料,激發(fā)幼兒自制茶飲料的愿望。
猜猜是用什么做出來的?幼兒交流之后,“茶博士”介紹自己的茶飲料的配方。
2.介紹泡茶飲料的原料,幼兒分組商量:打算泡制什么口味的茶飲料,用哪些葉子和花。
3.幼兒將小組商量好的用料情況填寫在記錄單上。
4.幼兒根據記錄單的內容領取配料,泡制茶飲料。
(評析:“茶博士”出示的茶飲料配方,是對幼兒如何使用記錄單的一個示范。在操作記錄單的同時,幼兒知道茶水和茶飲料是不同的,憑借對常見的茶飲料的經驗,開展自制活動,鞏固對茶葉的認識,學著調配與混合,自制出與茶有關的茶飲料。)
茶水屋茶展:幼兒品嘗交流自制茶飲料
1.幼兒品嘗自制茶飲料,說一說茶飲料的顏色和味道。
2.向同伴介紹自己的茶飲料。
3.幼兒品嘗其他小朋友制作的茶飲料,評出最好喝的茶飲料。
活動反思
中國的茶文化獨具特色,我們這里不是茶鄉(xiāng),孩子們對茶的認識不多。在這次活動中,孩子們通過看、聞、品,對茶有了初步的認識:看——看茶葉在未泡水和泡了水以后狀態(tài)、色澤的變化;聞——聞茶葉的香味;品——品嘗幾種茶葉的口味,全面感知和了解;顒舆^程中,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濃厚,也調動了他們的基礎經驗,因為他們大都看到過爸爸媽媽喝茶,與今天的學習聯系后也有了一些自己的認識。這里將各種材料沖泡的茶飲料作為幼兒嘗試操作和記錄的主體,讓幼兒對茶、茶飲料的認知更加具體形象,從而對我國歷史悠久的茶文化有個初步的了解,仿佛為孩子們開啟了一扇門,茶文化悠久的歷史和富有韻味的形態(tài)會吸引孩子們繼續(xù)去探究。
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火中逃生自救的基本方法。
2.初步了解消防的小常識。
3.培養(yǎng)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4.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5.培養(yǎng)幼兒反應的敏捷性和對動作的.控制能力。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教師事先帶領幼兒參觀消防隊,觀看消防知識展。
2.物質準備:消防滅火視頻。
活動過程:
1.幼兒觀看消防滅火視頻,引出活動內容。
師:剛才你們看到什么?為什么會發(fā)生火災?
2.引導幼兒結合已有的經驗,討論在家、在園遇到火災脫離危險的方法。
。1)提問:如果遇到火災應該怎么辦?如果火很大,有很多濃煙,應該怎么做?
(2)小結:如果遇到火災,應該迅速離開著火處并大聲呼救,撥打119報警,不能乘坐電梯等,如果貨很大,有很多濃煙,要用濕毛巾捂住嘴巴和鼻子,下蹲彎腰,煙槍逃離火場。
3.引導幼兒交流:預防火災的方法。
小結:小朋友不玩火、不適宜燃放煙花爆竹、不亂動煤氣開關等。
4.開展消防演習活動,引導幼兒采用正確的方法有序的逃生。
活動延伸:
1.組織幼兒觀察幼兒園消防通道、安全出口等,并定期開展消防演習活動。
2.游戲活動:開展角色游戲"火警逃生",讓幼兒經一部掌握自己的方法。
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理解并會用I can draw.l can hop.
【活動準備】
教學卡片課件
【活動過程】
一、問候
T:Good morning,children.
S:Good morning,teacher.
二、熱身
1、律動
2、復習上節(jié)課單詞
hop draw wash
三、句型教學
1、教師不斷做畫畫的動作并且不斷輸出句子lcandraw.讓小朋友理解意思,然后教師編出口訣l can draw,draw,draw,draw.讓小朋友朗讀。l can hop的方法同上,口訣是l can hop,hop,hop,hop.
2、游戲操練 看動作說句子
教師做畫畫姿勢的時候,小朋友說l can draw.教師單腳跳的'時候,小朋友說l can hop.說得最快的小朋友得獎勵。
3、游戲 搶凳子
六個小朋友圍著五張凳子,當教師播放音樂的時候,小朋友開始圍著凳子跑,當教師按了暫停的時候,小朋友立即停下來搶凳子沒搶到的就要大聲的念出句子。最后一個勝利的小朋友得小紅花。
四、看課件 小朋友跟著課件朗讀句子和單詞來鞏固本單元學的單詞和句子
T:Class is over,goodbye.
S:Goodbye.
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及幼兒自身的嘗試活動來認識時鐘,初步了解時針、分針之間的關系,掌握整點、半點,并知道其規(guī)律,結合日常生活理解時鐘的用途。
2、培養(yǎng)幼兒觀察力、思維力、動手能力及大膽嘗試精神。
3、教育幼兒每天準時來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4、培養(yǎng)幼兒熱愛科學的意識。
5、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6、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整時、半時,體驗生活與數學的聯系。
2、 整時、半時時鐘面指針的規(guī)律。
活動準備
1、《在鐘表店里》音樂磁帶。
2、創(chuàng)設“鐘表展覽館”的教學情境。
3、人手一只可以撥動的小鬧鐘。
4、反映幼兒一日生活內容的圖片(起床、上學、午飯、午睡等)。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幼兒嘗試欲望。
播放音樂《在鐘表店里》,幼兒聽音樂做拍手游戲游戲進入活動室(鐘表展覽館),引導幼兒欣賞各種各樣的鐘表,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
二、觀察活動:
1、 教師指導幼兒觀察這些鐘表,說一說你發(fā)現了什么?(數字、格子、針).
2、 這兩根表針有什么特點?(一根粗一根細)
師:又短又粗的針叫時針,又細又長的針叫分針。
3、 你能指給大家看嗎 ?(上臺介紹時針、分針)
4、 鐘面上的數字是怎樣排列的?(師重點指導幼兒觀察 3、6、9、12這幾個數。
三、嘗試活動.
1、 幫助幼兒理解并掌握分針、時針與數字的關系。(幼兒每人手里一只時針、分針都指向12的表)
2、 請小朋友把自己手中表的分針撥一圈,觀察時針有什么變化?(時針走一格)
3、 教師小結:當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個數字(也就是一格)這就是一小時。
四、認識整點、半點
1、觀察你手中的表(12點、1點),教師:有沒有相同的地方?(分針都指向12)
教師小結:當分針指向12時,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整。
2、觀察你手中的'表(12點半、1點半) ,你又發(fā)現了什么?(分針都 指向6 )
教師小結:當時針指在兩個數字中間,分針指在數字6上時,就是幾時半。
3、 游戲:我說你撥。
。1)教師出示幼兒一日生活內容圖片(起床7:00 上學7:30 午飯12:00 午睡1:30),教師說幼兒撥。
。2)幼兒互相說(整點、半點)。
。3)每組選一名代表進行比賽,看誰撥得又對又快。
五、教師總結全課。
六、理解鐘表的功能 ,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1、教師問:小朋友,你家有鐘表嗎 ?你還在哪兒見過鐘表?(啟發(fā)幼兒結合生活實際說說鐘表的用途)
2、教師總結:鐘表和手表都是計時工具,它可以告訴人們,現在是什么時候?我們應該做什么事情。它還可以培養(yǎng)人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小朋友認識了鐘表,就可以做到按時起床, 按時入園了。鐘表是我們的好朋友。
七、活動延伸:嘗試設計鐘表。
1、小朋友,這些鐘表是那么漂亮,讓我們也當一回小小設計師(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自己嘗試設計各式各樣形狀、不同時間的鐘表)。
2、作品展示(教師幼兒進行評價,優(yōu)秀作品予以獎勵)。
八、播放音樂《時間像小馬車》結束課。
教學反思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學習,能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而以比賽的形式進行,能充分調動幼兒的競爭意識。活動中通過讓幼兒做小主人,讓幼兒有一種自豪感和自信心,激發(fā)幼兒展示自我的愿望,讓幼兒以最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來。多種多樣的活動形式,徹底打破了以往單一技能的訓練,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個別差異,有利于幼兒個性的發(fā)展和協調精神的培養(yǎng)。
小百科:鐘表是一種計時的裝置,也是計量和指示時間的精密儀器。 鐘表通常是以內機的大小來區(qū)別的。按國際慣例,機心直徑超過80毫米、厚度超過30毫米的為鐘;直徑37~50毫米、厚度4~6毫米者,稱為懷表;直徑37毫米以下為手表;直徑不大于20毫米或機心面積不大于314平方毫米的,稱為女表。手表是人類所發(fā)明的最小、最堅固、最精密的機械之一。
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的:
1、感受歌曲帶來的快樂氣氛和農家生活的情趣,熟悉農村,熱愛家鄉(xiāng)。
2、初步探索用圖示法理解并記憶歌詞,學會唱歌。
活動過程:
1、欣賞歌曲感受音樂旋律餓表達的情緒。
2、探索用圖示法理解記憶的歌詞的方法。
(1)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圖上的景物。
(2)結合掛圖欣賞歌曲第一段,使幼兒進一步熟悉和理解歌曲內容。
。3)討論怎樣用1-4的貼絨數卡按順序在圖上把第一的歌詞標出來。
(4)嘗試按剛才標注的順序演唱歌曲第一段。
。5)欣賞歌曲第二段,討論歌曲第二段的`圖示法并用5-8的數字標注和演唱。
3、幼兒與教師練習接唱歌曲。
4、幼兒分小組有表情地接唱,教師鼓勵膽小的幼兒大膽地進行接唱表演,分享與同伴一起歌唱的樂趣。
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主動發(fā)現生活中能照出影像的物體,了解其共同特性;
2.嘗試將透光、光滑的物品照出影像,主動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方法;
3.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事先欣賞過繪本《小土坑》。
物質準備:第一次探索材料:光盤、手機、不銹鋼杯子、化妝瓶蓋、鐵盒、盤子、活動區(qū)各種材料。第二次探索材料:透明玻璃、各色彩紙、透明塑料片、鏡子。記錄表格。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提問:小土坑的水里怎么會有小動物?除了水面,還有哪些東西可以照出自己的模樣?請你們四處去找一找。
2.引導幼兒到區(qū)角去尋找可以照出影像的東西(老師事先在區(qū)角放置材料)。
師:你找到的是什么?能照出你自己的模樣嗎?互相交換看一看。
小結:這些物品都能照出我們的模樣。老師一邊小結一邊記錄。
二、第一次探索——通過對比觀察。了解能照出自己模樣的物品的共同特性
1.“孩子們,老師準備了一些物品,請你們去看一看,為什么有的東西能照出模樣?而有的東西卻不能照出模樣?(讓幼兒帶著問題去操作)
2.老師隨機指導提問。
你發(fā)現了什么?“這些東西摸起來是什么感覺?”(引導幼兒感知能照出影像的東西表面都很光滑。)
追問:是不是所有光滑的東西都能照出我們的模樣呢?
3.老師拿出透光與不透光的兩種物體(玻璃和鏡子)。
提問:它們的表面摸起來都是光滑的,但為什么一個能照出影像,而另一個卻不能照出影像呢?(通過對比引導幼兒發(fā)現物體透光與照出影像的關系。)
4.交流分享。
你們發(fā)現能夠照出影像的物品的'秘密了嗎?
小結:這些東西能照出模樣,因為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性:表面光滑、不透光。
三、第二次探索——嘗試用透光、光滑的物品照出影像
1.師:現在我要給你們一個新品照出我們的模樣,你們去試一試吧。
2.師:你成功了嗎?你用的什么辦法?還有沒有其他辦法?
小結:將光滑的物品變得不透光就能照出我們的模樣。
今天我們發(fā)現了小土坑里有小動物的秘密,還自己制作了簡易鏡子,關于鏡子還有好多的秘密,下次我們再接著探索。
延伸活動:
在活動區(qū)中提供各種不同的鏡子如凹透鐿、凸透鏡、或各種異形的光滑鏡面,讓幼兒探究哈哈鏡照影像的現象,感受其變形的樂趣。
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通過欣賞flash,引導幼兒感受夏天的雷雨,交流了解下雷雨的過程。
。病⒐膭钣變河貌煌臉菲鞅憩F夏天的雷雨,激發(fā)幼兒演奏樂器的興趣。
活動準備:
雷雨flash和幻燈片;音樂《夏天的雷雨》;錄音機;沙球、串鈴、鈴鼓、鼓、鑼、鈸等樂器若干
活動過程:
一、聽歌猜謎,引起興趣
1、“請小朋友聽一首歌,仔細聽、動腦筋猜,歌里唱的是什么?”
2、幼兒欣賞歌曲《夏天的雷雨》
3、交流:你們猜到了嗎?歌里唱的是什么?你從哪里聽出來的?
二、欣賞、交流雷雨過程
1、“你們看見過雷雨嗎?下雷雨的時候是怎么樣的?”
2、幼兒討論、交流
幼兒欣賞flash,了解雷雨的過程
3、交流:動畫片里下雷雨是怎么樣的?
4、教師小結:烏云來了,天變暗了,天空中出現了閃電和雷聲,接著就下起了大雨,漸漸的,雨停了,太陽又出來了。
三、幼兒探索、討論樂器的聲音
1、“現在我們做個小樂隊的游戲,用樂器演奏夏天的雷雨。樂隊里有誰?你們就來做小樂手,等一會兒每個樂手去拿一個樂器,先聽一聽樂器的.聲音,和好朋友說說這個樂器的聲音像雷雨時的什么聲音!
2、幼兒挑選樂器,自由交流
3、集中交流:(1)誰來介紹你拿的是什么樂器?
這個樂器的聲音像雷雨時的什么聲音?
(2)大雨、小雨怎么用樂器表示?
4、小結:沙球、串鈴的聲音像下雨的聲音;鈸、鑼、鼓、鈴鼓的聲音像雷電的聲音。
四、幼兒演奏,表現雷雨
1、認識指揮卡,了解指揮卡的意思(出示幻燈片)
有幾張指揮卡?看一看每張指揮卡是要求誰演奏?
2、樂手入座
使用相同樂器的小朋友坐在一起
3、幼兒演奏
五、延伸:在音樂區(qū)中繼續(xù)演奏
大班教案 篇8
一、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獲得有關“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
2、初步了解影子的作用,引發(fā)對這一自然現象的興趣。
3、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操作活動,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求知欲望。
二、活動材料:
1、彩色紙剪的各種物體形象,立體玩具和影子棋盤。
2、白紙、手電筒、膠水若干,記錄紙人手一份。
3、無影燈圖片若干張。
三、活動過程:
1 以談話活動“我知道的影子”,引起幼兒探索欲望。
師:你知道影子是什么樣的嗎?
師:今天我們準備了四組材料玩影子,而且這四組材料都不一樣,你可以選擇喜歡的材料玩一玩、畫一畫,看看你有什么發(fā)現?
2、幼兒操作玩影子,了解影子與光線的關系。
師:你們發(fā)現了什么?(個別幼兒演示并介紹記錄結果)
師:(整理記錄)當光線位置變化了,影子會變;當物體位置變化了,影子同樣會變。
。ㄊ緢D一)當光線位置較高時,影子就短。這是因為物體阻當了較少的光線。
(示圖二)當光線低斜時,影子就長。這是因為物體阻當了更多的光線。
3、利用光和影子的感性經驗,玩“影子棋盤”。
玩法:幼兒兩人一組,分別選擇紅方、藍方。輪流把中間的水彩筆的影子照在對方的棋盤標志上,影子的最遠處停在不同的標志上可以得不同的星數,比一比誰的星最多。
4、影子在日常生活各種運用。
師:影子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它對人們的生活有什么作用?我們什么時候不需要影子?
5、延伸活動:踩影子。
6、親子活動:制作影子鐘
四、注意事項
為了活動的效果,活動教室的窗戶最好用防紫外線的窗簾進行遮擋。
五、知識背景材料:
影子產生條件:物體擋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當光線低斜時,影子就長。這是因為物體阻當了更多的光線。
當光線位置較高時,影子就短。這是因為物體阻當了較少的光線。
【實驗觀察 : 第四階段】鏡子分身術
幼兒園大班教案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鏡子的特征以及會反射的道理。
2.觀察理解隨著兩面鏡子之間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數就越多。
趣味練習
準備活動
[自由選擇活動-科學領域]- Big eye small eye活動紙- 鏡子分身術(鏡子里有幾個小朋友呢?)
活動內容
【導入】
1.觀看多媒體資料【鏡子分身術】,推測兩個鏡子對照可以看見很多個物體的原因。
- 照鏡子的時候你看到過好多個自己嗎?
- 在哪兒看到的?
- 同時用兩個鏡子照的話,為什么能看到那么多個物體呢?
【展開】
2.觀看實驗視頻【鏡子分身術】,說說實驗目標,實驗順序和備品。
- 今天我們要做的實驗叫什么?
- 做實驗的時候都需要哪些東西呢?
- 利用鏡子的特征,觀察在鏡子的折射下能看到多少個物體。
- 看一看實驗順序 。
1)把兩面鏡子的.背面用膠帶粘起來。
2)在鏡子中間放一個球。
3)觀察一下鏡子折射出的球的數量。
【活動1:把兩面鏡子的距離拉遠】
3. 觀察兩面鏡子之間的距離變遠的話,球的個數有什么變化。
- 把兩面鏡子粘在一起,中間放一個彩球。
- 鏡子折射出來的球有幾個?
- 鏡子間的距離越來越遠的話,鏡子里的球的數量有什么變化?
【活動2:把兩面鏡子的距離拉近】
4.觀察兩面鏡子之間的距離變近的話,球的個數有什么變化。
- 兩面鏡子之間距離拉近。
- 鏡子里有幾個球呢?
5. 說說鏡子之間距離的變化,球的個數有什么變化。
- 鏡子之間變遠和變近的時候有什么不同呢?
- 為什么球的數量會不同呢?
【結束】
6. 實驗結束后,Big eye small eye活動紙- 鏡子分身術(球越來越多)寫一寫實驗結果。
活動評價
- 對于鏡子特征的理解以及觀察的積極度進行評價。
教師活動相關信息
鏡子有反射的特征。利用兩面鏡子看物體的時候,隨著兩面鏡子之間的角度越小,反射的次數就越多,所以就會看到更多的物體。利用同樣的原理,用兩面鏡子制作一個潛望鏡,看一看不能直接看到的事物。
大班教案 篇9
活動內容:盆碗碟杯在歌唱(演奏)
活動目標:
1、嘗試用盆、碗、碟、杯演奏歌曲念白部分的節(jié)奏××××∣×××∣,能合拍地進行輪奏和合奏,并進行簡單地節(jié)奏創(chuàng)編。
2、能愉快地參與歌唱和演奏,體驗用生活中的樂器演奏的新鮮感和樂趣。
3、懂得愛惜物品,輕拿輕放,萌發(fā)愛生活的情感。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盆碗碟杯各若干(數量充足,讓孩子有選擇的余地)、音樂磁帶、節(jié)奏卡、音樂圖譜。
2、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已學會演唱歌曲的前半部分。
3、場景布置。
活動過程:
一、游戲:“聽聲音猜猜看”師:“今天老師準備了一些物品,請小朋友聽一聽、猜一猜,它是什么東西發(fā)出的聲音!苯處熞来斡泄(jié)奏地敲出碟子、碗、杯,用同樣的方法引導幼兒從聲音上判斷是由什么物品敲擊發(fā)出的。
小結:“哇呀!原來盆碗碟杯可以敲出這么好聽的聲音,我們學過一首唱盆碗碟杯的歌,叫--”(停頓,等待幼兒說出歌曲名稱)“對了,歌曲的`名稱叫《盆碗碟杯在歌唱》,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吧!”
二、復習歌曲,鞏固節(jié)奏
1、幼兒集體聽音樂復習歌曲的前半部分。
提問:“小朋友唱得真好聽,誰來說說歌曲中的盆碗碟杯是怎樣唱的呢?”幼:叮叮叮叮當當當
2、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節(jié)奏。
(1)出示節(jié)奏卡××××∣×××∣,引導幼兒用拍手、跺腳等不同的身體部位表現這個節(jié)奏。
(2)先請個別幼兒示范,再帶領全體幼兒跟著練習。
3、師幼互動玩節(jié)奏游戲。
幼兒(身體動作表現):××××∣×××∣
三、運用生活樂器演奏歌曲后半部分
1、幼兒自主選擇樂器,自由地聽音樂敲一敲。
師:盆碗碟杯能敲出好聽的聲音,演奏起來也特別有趣。瞧!老師為你們都準備盆碗碟杯,我們一起來試試吧!(請幼兒自主地去選擇樂器,并敲一敲樂器,感知發(fā)出的聲音。)
2、看圖譜演奏
(1)出示圖譜引導幼兒觀察,請幼兒說說圖譜的意思。
畫盆、碗、碟、杯的地方表示盆、碗、碟、杯輪流演奏;畫四種樂器在一起的的地方表示盆、碗、碟、杯四種樂器一起合奏。
(2)看圖譜持器演奏。
引導幼兒邊聽音樂,邊看圖譜持器演奏,重點提醒幼兒各樂器輪奏時的銜接和最后一句歌唱后的整體合奏。
(3)幼兒按意愿互換樂器再次演奏。
(4)歌唱與演奏結合,完整表現歌曲調動幼兒情緒,激發(fā)幼兒用好聽的聲音演唱歌曲,愉快地參與演奏,充分體驗與同伴共唱共演的樂趣。
四、引導幼兒進行創(chuàng)編活動師:那盆碗碟杯除了會唱xxxxxxx還會怎么唱呢?還想怎么唱呢?幼兒小組自主討論創(chuàng)編節(jié)奏。
師小結:哇!小朋友還能讓盆碗碟杯唱出這么好聽的歌,真是太能干了,那我們分別為盆碗碟杯配上不同的節(jié)奏吧!讓他們同時唱出不同的美妙的歌聲。(創(chuàng)編后完整的練習)
五、結束部分“除了盆碗碟杯會唱歌,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東西也像盆碗碟杯一樣能唱出好聽的歌呢?有機會,我們一起去發(fā)現它們!
【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教案【經典】08-29
大班教案(精選)09-07
大班教案(經典)09-17
大班教案[精選]08-13
大班教案[經典]08-15
大班教案(精選)08-11
大班教案【精選】08-23
[精選]大班教案09-14
大班教案(經典)09-10
(經典)大班教案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