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教案7篇【必備】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有的東西在水里沉,有的東西在水里浮,引起幼兒對沉浮現象的興趣,中班教案:物體的沉與浮。
2、讓幼兒知道,人們利用沉與浮的原理創(chuàng)造發(fā)明了船,造福人類
3、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展幼兒探索求知的精神;顒訙蕚洌河變簻蕚洌核、玻璃杯、肥皂盒、能沉能浮的各種物體若干教師準備:水、透明的玻璃缸、玻璃瓶、橡皮泥、同一大小,同樣顏色的鐵球和皮球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
幼兒聽音樂進實驗室,看到各種試驗材料,激發(fā)幼兒的操作欲望。孩子們,想不想從小學好本領,將來成為一名了不起的科學家呢?今天請小朋友來當小科學家,一起做實驗,學習新的知識。
二、實驗幼兒嘗試
(1):誰沉誰浮請小朋友看盒子里有什么東西,請你把它們輕輕地放到水里,仔細觀察,誰沉誰?幼兒嘗試.得出結論:有的物體漂(。┰谒嫔希械奈矬w落(沉)入水底,教案《中班教案:物體的沉與浮》。教師總結:像乒乓球、積木、空瓶子在水中的現象叫做浮,像鑰匙、橡皮泥、小石頭、釘子在水中的現象叫做沉。幼兒嘗試
。2)重沉輕浮同一個玻璃瓶放在水里,封口不裝水時,浮在水面上,裝滿了水時,沉到水底下,這是為什么?(讓幼兒邊實驗,邊觀察,邊討論)教師總結:不裝水時,玻璃瓶子里有空氣,空氣很輕,所以就浮。裝滿水時,瓶子里沒有空氣,所以就沉下去。幼兒嘗試
。3)形狀與沉浮同一個橡皮泥,把它團成球狀時沉到底下,把它做成船的形狀時浮在水面上,這是為什么?(讓幼兒做實驗)回答。教師總結:橡皮泥捏成船形,里面有空氣,所以就浮在水面上,團成球,沒有空氣,所以就沉到底。幼兒嘗試(4)區(qū)別兩個球區(qū)別同一大小,同一顏色的`鐵球和皮球,(讓幼兒想辦法區(qū)別)教師總結:掂一掂、捏一捏、拍一拍、放到水里 看一看,就知道,哪個是鐵球,哪個是皮球。幼兒嘗試
。5)教師提出嘗試題:沉與浮在我們的生產、生活有哪些應用?幼兒嘗試回答:救生圈的應用、淘米做飯時的應用以及在輪船、潛水艇上的應用等。教師總結:我們剛才做了很多的實驗,知道了有的東西在水里沉,有的東西在水里浮,同一件東西,在不同的情況下,有時沉,有時浮。人們很聰明,利用沉浮的原理,創(chuàng)造發(fā)明了很多的東西,希望小朋友從小學好本領,長大當科學家,發(fā)明新的東西,為人類做許多事情。三、活動延伸:在日常生活中觀察,還有哪些物體是利用沉浮的原理制成的。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探索活動中積累有關轉動的經驗,激發(fā)幼兒對轉動現象的興趣和探索欲望。
2、嘗試使用多種方式使物體轉動起來,體驗轉動的樂趣。
3、積極參與探索活動,愿意和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發(fā)現。
活動準備
1、師幼共同收集可轉動的風車。
2、呼啦圈、地球儀、竹蜻蜓、球。
3、繩子、雪花片、牛奶瓶、筷子、吸管、光碟、金箍棒、玻璃杯、水。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播放大風車音樂,幼兒隨老師拿著風車轉動到放完音樂。
2、教師:剛才老師、小朋友的風車都轉動起來了,為什么我們手上的風車會轉動?
教師:是什么力量讓它轉起來的?
3、如果教師不動,小朋友有什么辦法讓老師手上的風車轉動起來,小朋友想一想。
二、幼兒操作探索,發(fā)現轉動的'各種有趣現象
1、幼兒自由操作課轉動的物品,觀察感知轉動的有趣現象。
教師:今天老師要請小朋友玩許多好自己的東西,每個小朋友選擇一樣東西,拿到中間試一試,
你是用什么辦法轉動的?但玩之前老師有個約定,當小朋友聽到音樂時,就將物品放回原處。
2、幼兒操作探索,師觀察并與幼兒交流。
3、交流與分享,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fā)現大膽地告訴小朋友。
小結:這些東西都會轉動。
三、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轉動的運用,感受現代科技帶給人們的方便。
教師:想一想,在我們的周圍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也能轉動?
轉動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好處?
1、洗衣機里面的桶能轉動,衣服放在里面轉一轉,就干凈了。
2、風扇會轉動,夏天的時候,風扇轉一轉,就有風吹過來。
3、時鐘里面的指針會轉動,它可以告訴我們現在幾點了。
小結:小朋友說的真好,轉動的確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之處。
四、探索讓本身不能轉動的物體轉動起來。
1、教師:剛才我們了解這么多轉動的物體,現在我們請一個小朋友找一找不會轉動的物體,
那么哪個小朋友能不能想辦法讓不能轉動的物體轉動起來?
2、小朋友看看老師。這是什么?(代表什么意思)數字、剪刀、兔子耳朵?
還代表兩件東西,還可以代表成功,你們想成功嗎?
現在我要請小朋友選兩件東西,想辦法讓它轉動起來。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好多不容易轉動的東西,
請小朋友想辦法讓他們轉動起來,你可以一個人探索,也可以和小朋友一起來。
3、幼兒操作探索,嘗試讓本身不能轉動的物體轉動起來。
4、集體交流與分享。
教師:我發(fā)現小朋友想了許多辦法,讓那些不能轉動的東西轉動起來了,
現在誰愿意講你探索的最好玩的方法告訴其他小朋友?
評價語:真棒!原來可以用那么多中方法使這些不能轉動的東西轉動起來。
五、結束活動
剛才小朋友都想出了許多好辦法讓本身不能轉動的物品轉動起來,那怎么樣才能讓這些物體轉動更持久呢?
請小朋友在課外繼續(xù)探索并把你們的發(fā)現告訴你們的好朋友或者爸爸媽媽。
幼兒園科學游戲教案,幼兒對于科學都是有著一定的好奇心的,教師們如果想要培養(yǎng)幼兒對于科學的興趣,教師們可以讓幼兒通過一些簡單的科學小游戲來培養(yǎng),讓幼兒在玩的同時學到科學知識。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萌生對樹的探索興趣,增加對樹的`親近感。
2.認識大樹的不同部位和基本組成。
3.能較完整、連貫的講述自己對樹的認識。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認識大樹”組圖;“我和大樹做游戲”組圖。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說一說樹是由哪些部分組成
——你在哪里看過樹?
——樹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
二出示組圖引導幼兒認識大樹的不同部位
1.出示組圖“認識大樹-1”,認識樹干。
2.出示組圖“認識大樹-2”,認識樹葉、樹枝。
3.出示組圖“認識大樹-3”,認識樹上的花。
4.出示組圖“認識大樹-4”,認識樹上的果實。
5.出示組圖“認識大樹-5”,認識樹根和樹樁。
三出示組圖鼓勵幼兒和樹進行游戲
1.出示組圖“我和大樹做游戲”,鼓勵幼兒說一說和大樹可以玩哪些游戲。
2.組織幼兒到幼兒園里或幼兒園周邊走一走,親近大樹,看看樹干、樹枝、花兒、果實、樹根等,自由地和樹一起玩游戲。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嘗試多種不同材料運水,體驗合作運水的樂趣。
2.通過嘗試,探索海綿的吸水性。
活動準備:
大小不同的海綿,布條,報紙,塑料大、小桶
活動過程:
一、導入
今天天氣真好!我們一起運水給樹寶寶們喝吧!
二、幼兒操作,探究方法
1.第一次探索。
。1)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很多材料,讓你們來嘗試一下運水。(介紹材料)這些大小不同的海綿,布條,報紙可以當運水的工具。我們用這些材料將水運到小桶里。
(2)幼兒自由操作。
。3)集中展示交流。誰運的水最多?你們是用什么來運水的?
。4)針對幼兒情況進行小結。(重點介紹海綿的吸水性,分析水多或水少的原因。)
2.第二次探索。(要求五人一組,比一比哪組運的水最多)
。1)現在我們再來試一試。(針對成功的、不成功的、分別提出要求。)
。2)幼兒分組合作再進行第二次操作。
。3)集中展示交流。
。4)教師小結:“運水的辦法有很多,今天有的小組成功了,有的小組失敗了……以后,我們可以試試各種辦法,可以運的'更多更快。
(5)我們給樹寶寶送水去!
四、延伸活動
在區(qū)域活動中,提供運水用的多種材料,鼓勵幼兒與同伴一起繼續(xù)玩游戲,并記錄游戲的操作情況,分享交流自己的經驗。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了解分類垃圾箱的種類和功能。
分辨可再利用的垃圾,培養(yǎng)珍惜資源的態(tài)度。
活動準備
有關垃圾分類的宣傳短片。
幼兒搜集廢紙、塑料瓶、飲料罐及廢舊電池,帶到幼兒園。
點心時間吃剩的果皮等食品垃圾。
《美麗村》幼兒用書或電子書第 12 - 13 頁。
活動過程
學習領域:
形式:集體/小組
1、與幼兒一起觀看有關垃圾分類的宣傳短片,向幼兒提問:
你知道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嗎?(廢紙、塑料、金屬。)
你和家人也把垃圾分類嗎?(自由回答。)
老師可從以下網址下載香港環(huán)境保護署有關家庭垃圾分類的宣傳短片
向幼兒說明:這是生活在香港的'人們在進行垃圾分類,那么,我們是怎樣對垃圾進行分類的呢?
2、出示幼兒用書或電子書第 12 - 13 頁,與幼兒討論:
圖上有四個大的垃圾箱,它們有什么不同?
你知道兩個“可回收物”垃圾箱里邊分別應該放什么樣的垃圾嗎?
寫著“廚余垃圾”的垃圾箱里應該放什么樣的垃圾?
應該把什么樣的垃圾放在寫著“其他垃圾”的垃圾箱里面?
3、請幼兒把帶來的廢紙、塑料瓶、飲料罐、廢舊電池和吃剩的食品垃圾分類放好,擺在桌子上,請幼兒說一說,這些垃圾分別應該放在哪個垃圾箱中。
4、老師告訴幼兒:塑料、金屬和廢紙,可以回收后再制造有用的東西,如廢紙可制成再生紙等。把垃圾分類便于回收利用,這是珍惜資源、保護環(huán)境的方法之一。各地都有專門的廢品回收站來收購這些有用的垃圾。
5、請幼兒調查自己居住的地方及附近有沒有分類垃圾箱,自己和家人是否使用過,然后回幼兒園向大家介紹。
活動評價
能說出分類垃圾箱的用途。
能說出哪些是可循環(huán)再生的垃圾。
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萌發(fā)孩子用心參與探索活動的興趣。(重點)
2、引導幼兒了解蠟不吸水的特性比較發(fā)現經特殊加工后紙杯功用。(難點)
【活動準備】
1、三個大水盆裝滿水,紙、筆若干。每組一個一次性紙杯裝上水。
2、幼兒每人事先折好一個小船。
【活動過程】
(一)玩紙船!罢埿∨笥芽纯唇淌依镉惺裁?”(水盆,水盆里有水)“你們想玩嗎?想想你要怎樣玩。”幼兒討論后自由選取地方玩。提問:
A你是怎樣玩紙船的?
B你的紙船怎樣了?
C你發(fā)現了什么?
小結:蠟不喝水,蠟涂在紙上就好像給紙穿上了一件雨衣,能夠保護紙的。
。ǘ┱奂埍。教師出示一個紙折的杯子,讓幼兒觀察。
提問:
A你覺得這個紙杯能裝水嗎?
B你有什么辦法能夠讓紙杯不漏水。
幼兒自由討論后進行操作。小結:蠟涂的厚薄均勻與否會影響效果,涂的厚均勻的.不會漏水反之就要漏水。
(三)發(fā)現紙杯的秘密。教師出示另一種一次性紙杯,讓幼兒比較發(fā)現他們的不同,然后揭曉紙杯的秘密。
。ㄋ模┭由臁I钪羞@樣的現象還有很多,請小朋友回去再找找,我們下次再來做實驗。
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說說、做做,初步感知面粉的特性。
2、嘗試探索用水和面粉揉面團的過程,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欲望。
3、了解一些常見的面粉制品,知道要珍惜食品。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課件《面粉制品》。
2、實物面粉、臉盆、水、抹布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課件:
各種面粉制作的食品,激發(fā)興趣!斑@么多好吃的東西,你知道都是用什么東西來制作的嗎?”(引出面粉)
二、初步感知面粉的特性
幼兒通過看、摸、聞的方式感知面粉的外部特征:白色、無味、輕輕的.會粘在身上手上
三、了解面粉制品的加工程序引出用面粉和水揉成面團。
四、幼兒動手探索用水和面粉揉成面團。
1、幼兒自由探索操作
2、總結正確的方法,觀看錄像:揉面團
3、幼兒再次操作
五、小廚師
“你想把面團變成什么樣的點心呢?”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六、展示作品,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面粉是一種可塑性較大,探索性較大的物品,具有較大操作性和探索性。中班幼兒喜歡操作,喜歡自己動手,并且經常在點心店里用橡皮泥制作許多點心,所以我設計了關于面粉的主題活動;顒忧柏S富大量好吃的面粉制品的食物,奠定此次活動的基礎。本次活動中大量的操作機會、探索機會,滿足了幼兒極大的探索欲望。并且在操作的同時進一步激發(fā)了幼兒的想象力及發(fā)散性思維。教師讓幼兒通過具體的操作,感知面粉的內部特性。幼兒動腦筋利用教師提供的材料使面粉變成面團。在活動中教師注重幼兒的主動性,讓幼兒從無目的地操作,到點出重點如何加水操作,加以指導,其中基本由幼兒主動發(fā)現,主動解答,極大的發(fā)揮幼兒的主動性。此環(huán)節(jié)探索性較大,幼兒興趣極高。面團的可塑性給予幼兒極大空間的想象,但是由于時間關系,孩子們不得不停止操作,教師只好請孩子們將面團帶回家再進行創(chuàng)作了。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7-23
中班科學教案(經典)07-26
【經典】中班科學教案07-20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7-25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7-25
中班科學教案06-22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7-28
(經典)中班科學教案07-30
(熱)中班科學教案07-23
中班科學教案(集合)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