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教案(經(jīng)典)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準備:
1、小圓鏡若干
2、室內(nèi)設置4個游戲區(qū):“吹球”、“套圈”、“聞氣味”、“聽聲音”,相應的游戲材料若干。
活動目標:
1、進一步識五官,知道五官的正確位置,學會比較自己與同伴臉部的異同。
2、嘗試在操作活動中,進一步感知五官的用途。
3、能遷移已有經(jīng)驗,進行簡單的音樂仿編活動,進一步提高探索五官的興趣。
活動過程:
1、游戲活動指五官
采用教師發(fā)指令,幼兒指五官的方式,加強幼兒對五官位置認識,訓練幼兒反應的靈敏性。
2、幼兒認識自己臉部的器官,比較自己與同伴的異同。
(1)每人拿小圓鏡照自己的臉(眼睛、鼻子、耳朵和嘴巴),說說臉上有哪些器官。
(2)相互觀看對方的臉,找找什么地方是一樣的,什么地方是不同的,逐漸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細微或內(nèi)在的不同點(如大眼睛、小眼睛、胖、瘦、眉毛粗細、長頭發(fā)、短頭發(fā)等)。
3、通過操作活動進一步感知五官的作用。
(1)設置4個游戲區(qū),幼兒自主選擇活動。
吹 球:只能用口,將乒乓球由起點沿路軌吹動至終點。
套 圈:用眼睛瞄準套圈。
聞氣味:嗅裝有不同氣味的小瓶,如醋、香水、酒、水等。
聽聲音:聽錄有不同聲音的錄音帶,辨別自然界中不同的聲音,如同聲、雨聲、流水聲、動物的叫聲等。
(2)共同交流游戲經(jīng)驗,知道五官的重要作用。
4、師生共同討論:怎樣保護好自己的五官。
5、音樂仿編活動《眼睛、鼻子、耳朵、嘴》。
音樂起,師生一起隨著音樂表演唱《頭發(fā)、肩膀、膝蓋、腳》,引導幼兒根據(jù)歌曲原有的曲調(diào),我們一起來指一指,唱一唱:《眼睛、耳朵、鼻子、嘴》好嗎?啟發(fā)幼兒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表演唱歌曲。
活動建議:
1、在美工區(qū)放置鏡子,讓幼兒面對鏡子嘗試做出不同的表情,觀察五官的'變化,將自己最喜愛的表情畫下來,將幼兒畫的臉譜貼在墻上,布置專欄“可愛的我”。
2、進行拼小臉的桌面游戲。
3、日常生活中繼續(xù)組織幼兒討論怎樣保護自己臉上的器官,通過圖片、故事等形式,使幼兒進一步了解保護五官的正確方法。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受黔東南苗族銀飾文化。
2、運用圖形進行操作比較,發(fā)現(xiàn)它們的排列規(guī)律并進行排序。
3、培養(yǎng)幼兒觀察、比較的能力和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
4、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激發(fā)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5、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活動準備:
教具:苗族服飾、銀項圈 、蘆笙舞音樂、粘貼成品一幅。
學具:人手一份銀項圈半成品材料。
活動過程:
一、吸引幼兒興趣,引出課題
1、 教師(穿著苗族服飾,戴上銀項圈):小朋友們,老師今天漂亮嗎?誰能告訴我這是什么民族的服飾?
2、教師介紹苗族服飾及銀飾。
銀飾在苗族服飾中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特別是在女盛裝中,銀飾是必不可少的飾物。
3、找規(guī)律教師事先請一位老師送來一張請?zhí)河幸晃幻缱迮笥阉蛠硪粡堈執(zhí),想邀請我們班的小朋友去參加苗族舞會,小朋友們想不想去呀?/p>
但是,苗族朋友還說了,要讓小朋友們學做一個銀項圈,做好了才能去參加舞會。(1)認識圖形。
教師出示按圖形規(guī)律排序的`銀項圈,請小朋友觀察,然后教小朋友認識圖形。
。2)找規(guī)律。
教師:銀項圈的吊飾是按一定的規(guī)律排序的,我們先要看清楚哦!
。ㄍ變阂黄鹫乙(guī)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如果發(fā)現(xiàn)不出,就可以叫小朋友讀一讀)教師小結(jié):這些圖形寶寶都是按照菱形、長方形、橢圓形的順序不斷重復的。
。4)想想:如果接下去,應該怎樣排?
二、幼兒操作練習教師:剛才小朋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幫老師找到了銀項圈吊飾圖形的規(guī)律,現(xiàn)在請你們也自己做一個一樣的銀項圈好嗎?做對了就可以去參加舞會啦!
。1)幼兒每人一份半成品操作材料。
。2)教師示范,講解方法。
。3)幼兒集體操作。
。4)教師簡單小結(jié)。
三、苗族舞會音樂響起,教師帶領幼兒到戶外表演苗族蘆笙舞。
教案反思:
1、在初步欣賞故事時,我能抓住主線來提問,讓幼兒聽完故事后就能記住大概,這一點較好。
2、在引導幼兒認識四大之最時,我直接告訴幼兒是什么,讓幼兒來復述從而來鞏固故事中的知識點,但幼兒還不能真正明白最高、最大、最長的真正含義,我應該用一些比較的手法來實現(xiàn)這個目標,效果會更好。
3、《綱要》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我通過讓幼兒學習蒲公英和蟋蟀、螳螂、仙女之間的對話,讓幼兒體會蒲公英迷路后的傷心,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4、在用教具演示第一段故事時,我將幼兒置于故事之中,讓他們結(jié)合自己的經(jīng)驗,體會蒲公英迷路時那種害怕、緊張、難過的心情,進而進一步感受到蒲公英的無助和傷心。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 體驗腳踩在不同材質(zhì)的物體上不同感受,探索腳的觸覺。
. 用繪畫的形式表達腳踩在不同物體上的感受。
活動準備
. 小羽毛。
。 圖畫紙、彩筆。
活動內(nèi)容
學習領域:
形式:集體
1. 幼兒兩人一組,脫去鞋襪,互相觀察腳的形狀,說說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 兩人互相用羽毛觸碰腳底,探索腳的觸覺。
3. 向幼兒提問:
用羽毛碰腳底,有什么感覺?
什么時候腳會感到疼?
4. 讓幼兒光著腳在不同質(zhì)感的地面上走走,然后說說感覺。例如塑膠地板、木地板和地磚有什么不同。
5. 請幼兒在圖畫紙上畫自己的腳印,然后引導幼兒回憶:“你以前曾光著腳踩在什么東西上,是什么感受?”引導幼兒發(fā)揮想象力,畫出羽毛碰腳底時,或腳感到疼痛時,或站在軟綿綿的.東西上時的表情。
6. 完成后,請幼兒介紹作品。
評價
喜歡探索腳的觸覺。
能用圖畫表達腳的觸覺。
備注
活動建議
引導幼兒在用腳感受各種物體時,要注意安全,保護好腳。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萌發(fā)對蛞蝓的興趣,進而發(fā)展為對動物的興趣
2.了解蛞蝓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知道蛞蝓是害蟲
3.能對類似動物進行比較分析
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蛞蝓,激發(fā)對動物的興趣
難點:能區(qū)別蛞蝓和蝸牛的異同點
活動準備
經(jīng)驗準備:了解蝸牛的`特征及生活習性。收集關于蛞蝓的資料。
物質(zhì)準備:組織幼兒捕捉蛞蝓和蝸牛,每組一個盛有蛞蝓和蝸牛的盒子
活動過程
一、觀察蛞蝓的外型特征
1.出示盒中的蛞蝓
先讓幼兒討論再告知正確的名稱――蛞蝓。
2.引導幼兒觀察比較蛞蝓和蝸牛的異同點。
小結(jié):蛞蝓身體圓而長,沒有殼,頭上有兩對觸角,一對長,一對短,沒有腳,而是在接觸地面的腹部生成一種能動的肉足,也叫腹足兩只小眼睛長在長觸角上。
二、知道蛞蝓的生活習性
1.在什么天氣、什么地方容易找到蛞蝓
2.為什么也叫它鼻涕蟲身上的粘液有什么作用
3.蛞蝓喜歡吃什么
4.蛞蝓生活在哪里怎么過冬天、夏天的
小結(jié):蛞蝓的身體會分泌粘液,它爬過后粘液留在地上就會留下一條白線,所以也叫鼻涕蟲,它生活在陰溝等陰暗潮濕的地方,夜晚出來活動。喜歡吃蔬菜、果樹等農(nóng)作物。
三、認識蛞蝓對人類的危害
蛞蝓在夜間爬出來活動,被它爬過的食物變臟,衣服變脆,專門破壞農(nóng)作物,是害蟲,為了防止蛞蝓破壞植物,可在菜園和果圓周圍撒些石灰,它們就進不來了。
四、鼓勵幼兒提出有關蛞蝓的問題,大家討論。
活動延伸
在自然條件下觀察蛞蝓。
活動評析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的高矮,學習用正確的方法比高矮。
2、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對關系。
3、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感受活動所帶來的快樂。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環(huán)境準備:入場處懸掛的小鈴鐺。
2、幼兒準備:畫有高矮不同的三棵樹的練習紙。
指導要點
1、活動重點:感知高矮,學習比較高矮的方法。
2、活動難點:理解高矮的相對關系。
3、指導要點:引導幼兒用觀察、對比的方法比較高矮,初步了解比較高矮是需要參照物的。
活動過程
1、體驗高矮。
。1)帶幼兒入場。(幼兒依次從入場懸掛的小鈴鐺下走過)
。2)提出問題:“為什么有的人走過的時候小鈴鐺響了,有的人走過的時候小鈴鐺沒有響呢?”
。3)教師總結(jié):小朋友有的高,就碰到了小鈴鐺。有的矮,就沒有碰到小鈴鐺。
2、比高矮——比高矮的正確方法。
。1)教師和幼兒比高矮。
教師站在地上立正,比一比,誰高誰愛?
學說:老師比小朋友高,小朋友比老師矮。
。2)幼兒與幼兒比高矮。
兩個幼兒站在不同的高度比高矮(再對調(diào)位置進行比較)。
引導討論,兩個人比高矮應該怎么比才是正確的?
小結(jié):比高矮的正確方法,是在同一水平線上比。
3、初步理解簡單的高矮的相對關系。
。1)請一高一矮兩個小朋友比較,再讓高的小朋友跟老師比較或讓矮的跟更矮的小朋友比較。讓幼兒理解比較高矮是需要參照物的。
(2)請三個幼兒排隊(從高到矮),并說出誰高誰矮,誰比誰高,誰比誰矮。
。3)請幼兒為高矮不同的三棵樹涂三種不同的顏色。
。4)游戲:找個朋友比一比。
幼兒邊拍手邊念兒歌:“找、找、找,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立正,比一比,我是高來還是矮!庇螒蚍磸瓦M行2-3次。
要求幼兒每次找的對象不一樣,游戲后請幼兒說說比的結(jié)果。要求用語言正確表達:“我和xx一樣高”“我比xx高,xx比我矮”。
4、延伸活動:
到操場上去找任何一種物體與自己比高矮。并能用語言表達出來,如:我和大樹比,樹高我矮;我和欄桿比,我高欄桿矮。提醒幼兒要站在同一水平面上做比較。
活動反思
我覺得這節(jié)科學活動課很有趣,跟我們的生活比較靠近,所以幼兒也很容易理解,這節(jié)活動課我比較關注幼兒的操作,所以在設計幼兒操作環(huán)節(jié)是用了層層遞進。如第一組:兩兩比較,分出高矮。第二組:在一組物體中找出最高和最矮的物體。第三組:按高矮排序。第四組:目測物體高矮。這樣操作的目的`性比較明確,層次清晰,由易到難的讓幼兒能根據(jù)自身情況多層次的選擇操作。最后,我通過游戲《找朋友比高矮》讓幼兒理解物體高矮是需要參照物的。
雖然我的設計很好,幼兒也很積極的參與,但是還是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如:在幼兒兩兩比較高矮時應該要為幼兒提供一些大型積木、椅子等,讓幼兒有機會站在不同水平面比較,能自己尋找出比較高矮的正確方法。同時將高矮的相對性引出,使層次與層次之間過渡自然,還有在時間把握上我沒有調(diào)配好,導致最后的找好朋友環(huán)節(jié)有點匆忙的就結(jié)束了,而且場面有點亂,原因是自己在游戲之前并沒有給幼兒正確的指令,只是含糊的說了一下,幼兒游戲起來才那么的亂,所以今后我要多加細心,規(guī)范語言,給幼兒最明確的指令,讓他們明白,也把每一節(jié)課都上了很好!
【中班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教案06-22
【經(jīng)典】中班科學教案07-20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7-23
中班科學教案【精選】07-25
【精選】中班科學教案07-25
中班科學教案[合集]07-21
中班科學教案[精華]07-21
[精華]中班科學教案07-21
中班科學教案【精華】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