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詩經(jīng)》兩首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詩經(jīng)》兩首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詩經(jīng)》兩首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初步了解賦、比、興的手法。
。、想象通過對詩歌意境的在加工,培養(yǎng)一定的能力。
。场⑼ㄟ^詩歌的學習,培養(yǎng)對祖國文學的感情。
【重點】
想象通過對詩歌意境的在加工,培養(yǎng)一定的能力。
【難點】
了解賦、比、興的手法。
【新課】
一、導入
從唐詩宋詞在我國源遠流長的輝煌地位說起,導入對古體詩、近體詩及詞的介紹,介入教學。
二、整體把握
1、關雎:
詩中這位男子在河邊聽到鳥鳴,順著鳥聲走去,看到沙洲上有成雙成對的鳩鳥,因而引起一種美好的聯(lián)想──淑女是君子的佳偶。因此,詩的第一章說:“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痹谒犞F鳥和鳴的時候,有一個姑娘在河邊采荇菜,她左右采摘荇菜的美好姿態(tài)給了他一個難忘的印象,愛慕之情油然而生,并使他醒時夢時都思念著她!扒笾坏谩币韵滤木洌偫ǖ貙懗鲞@種強烈激動的感情。但因為追求這個姑娘沒有達到目的,所以“寤寐思服”“輾轉反側”。第二章的八句,寫這個男子日夜不安的苦悶和焦灼的心心情。最后一章,進一步表達了這個男子對采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和美好愿望!扒偕阎薄扮姽臉分保菍懰幻虑笃鋵崿F(xiàn)的愿望,也就是他想像結婚時的熱鬧情景。
。病⑤筝纾
《蒹葭》是“秦風”中的一首愛情詩。詩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二句寫景,后六句抒情。全詩熔寫景、抒情于一爐。金秋之季,拂曉之時,露濃霜重,蘆葦沾懣了晶瑩潔白霜花。“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展現(xiàn)一幅蕭瑟冷落的秋景,給全詩籠罩了一層凄清落寞的情調(diào)。這時主人公來到河邊,翹首佇立,凝視著河的對岸──那是“伊人”,而“伊人”也只在“水中央”“水中坻”,恍惚迷離,可望不可及。主人公沒有因此罷休,決心沖破天塹,追求伊人。一忽兒逆水而上,一忽兒順水而下,但都無法到達“蓬萊仙境”。咫尺天涯,令人無限惆悵!
三、問題研究
。、《關雎》與《蒹葭》的藝術特點有什么不同?
提示:要從藝術表達著眼,卻又不能不兼顧內(nèi)容,因為手法的運用本就是表情達意的;其次,要抓住“興”這一表達手法展開比較,對《詩經(jīng)》中詩的分析,往往不能忽視這一點。
甲生:從表現(xiàn)手法上來看:《關雎》一詩著重在“敘事”,我們從詩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這樣一條線索小伙子從愛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幻想得到她。《蒹葭》中卻沒有明確的故事,第一章就寫到主人公隔水遠望,苦苦追尋,伊人卻若即若離;第二章、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復詠嘆。
乙生:與《關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韻味更濃。
丙生:從藝術手法上看,《蒹葭》比〈〈關雎〉〉“興”的特點更加突出!拜筝纭薄八焙汀耙寥恕钡男蜗蠼幌噍x映,渾然一全,用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
【課堂練習】
背誦這兩首詩,并寫一段賞析文字。
【總結】
1、《關雎》是詩經(jīng)的第一首詩。全詩通過一個青年男子對一個姑娘一往情深地追求的描繪,特別是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悅的直言表白,表現(xiàn)了古代青年對美滿婚姻的美好期望。
。病ⅰ遁筝纭肥恰扒仫L”中的一首愛情詩。全詩以蒹葭起興,以白露為襯,通過“伊人”生活環(huán)境的描繪,抒發(fā)了對意中人的傾慕、追求及悵惘的思想感情。
【板書設計】
表白愛情愿望傾心所思:窈窕淑女
強烈心愿:君子好逑反復詠嘆
關雎寤寐思念之苦追慕之心:寤寐求之深切思慕
相思之苦:輾轉反側美好愿望
幻想愿望實現(xiàn)相會情形:琴瑟友之
結婚場面:鐘鼓樂之
懷念:蒹葭蒼蒼
伊人在水一方
重章疊句
蒹葭相思:蒹葭萋萋
伊人在水中坻
反復詠嘆
幻覺:蒹葭采采伊人在水中追求愛情
《詩經(jīng)》兩首教學設計2
文本簡析
由出自“周南”的《關雎》和出自“秦風”的《蒹葭》組成的《詩經(jīng)》二首是九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的最后一篇。兩首詩都是詩經(jīng)中的經(jīng)典名篇,兩首詩在主題內(nèi)容上相似,情感基調(diào)相近,同時在藝術手法方面也都運用了重章疊唱和賦比興的方式。
《關雎》是“周南”里的第一首詩,也是《詩經(jīng)》的第一篇。古人把它放在三百篇之首,說明了它的重要?鬃诱f:“《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贝撕螅瑲v代學者評《關雎》皆“折衷于夫子”。《關雎》寫的是一個男子對一個女子的思念、追求過程,寫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悅。其文、義、聲、情俱佳,足為“國風”之始,《詩經(jīng)》之冠。
詩中這位男子在河邊聽到鳥鳴,順著鳥聲走去,看到沙洲上有成雙成對的鳩鳥,因而引起一種美好的聯(lián)想──淑女是君子的佳偶。因此,詩的第一章說:“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在他聽著鳩鳥和鳴的時候,有一個姑娘在河邊采荇菜,她左右采摘荇菜的美好姿態(tài)給了他一個難忘的印象,愛慕之情油然而生,并使他醒時夢時都思念著她!扒笾坏谩币韵滤木洌偫ǖ貙懗鲞@種強烈激動的感情。但因為追求這個姑娘沒有達到目的,所以“寤寐思服”“輾轉反側”。第二章的八句,寫這個男子日夜不安的苦悶和焦灼的心情。最后一章,進一步表達了這個男子對采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和美好愿望!扒偕阎薄扮姽臉分保菍懰幻虑笃鋵崿F(xiàn)的愿望,也就是他想像結婚時的熱鬧情景。
《蒹葭》是“秦風”中的一首愛情詩。詩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二句寫景,后六句抒情。全詩熔寫景、抒情于一爐。金秋之季,拂曉之時,露濃霜重,蘆葦沾滿了晶瑩潔白的霜花!拜筝缟n蒼,白露為霜”,展現(xiàn)一幅蕭瑟冷落的秋景,給全詩籠罩了一層凄清落寞的情調(diào)。這時主人公來到河邊,翹首佇立,凝視著河的對岸──那是“伊人”居住的仙鄉(xiāng)瓊樓,給人以隔霧觀花、若隱若現(xiàn)、朦朧縹緲之感。主人公反復去尋求“伊人”,而“伊人”也只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恍惚迷離,可望不可及。主人公沒有因此罷休,決心沖破天塹,追求伊人。一忽兒逆水而上,一忽兒順水而下,但都無法到達“蓬萊仙境”。咫尺天涯,令人無限惆悵!
目標定位
《關雎》《蒹葭》兩首同為愛情詩,都寫對愛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感情是率真、淳樸、真摯、健康的。采用了重章覆疊句和賦比興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文字雖然簡單,但給予人們的癥狀感卻豐富,豐富到“我們只覺得讀了百遍還不厭”(《中國詩史》)。初中三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具有了一定的感受領悟能力,此時有利于用來全面提升學生的“感受、領悟”和“賞析”“積累”的能力,就此確定了如下
教學目標:
1.了解《詩經(jīng)》
2.積累字詞
3.感悟《關雎》《蒹葭》之美
4.背誦記憶
方法選擇
詩歌教學應當重視朗讀訓練,古典詩歌教學亦如此,應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詩歌的韻律美,感知詩歌的意象美,品味詩歌的意境美,感悟詩歌的情感美。教學本文,應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朗讀手段。應引導學生反復朗讀,直至成誦;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了解《詩經(jīng)》重章疊句的表現(xiàn)手法;學習賦比興的藝術表現(xiàn)手法;認識《詩經(jīng)》在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另外還應引導學生多讀多背《詩經(jīng)》中的名篇,提高詩歌鑒賞的能力。
課堂教學采用朗讀法、討論點撥法、品讀法等教學方法。注重自主學習、自我探究,全面領略詩歌的美感,力求在詩歌鑒賞和文化積淀上都有所收獲。
教學流程
環(huán)節(jié)一情感導入渲染氛圍
情境導入:親愛的同學們,大家認為我們?nèi)祟愖罡呱械那楦杏心囊恍?這些情感的核心內(nèi)涵就是愛。從長城內(nèi)外到大江南北,從小橋流水到街頭巷尾,到處都有愛的贊歌,這些愛發(fā)自內(nèi)心,出于真情,當然,也包括我們?nèi)祟愔匾那楦兄唬簮矍!許多的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寫到男女主人公的感情,都會引用一句詩“關關雎鳩,在河之州,(故意停頓,學生齊答)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睂!這膾炙人口的詩句就出自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今天我們很榮幸的走入古代文學經(jīng)典——《詩經(jīng)》。請看大屏,關注學習目標。(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
用人類最高尚的情感自然引出人類最重要的情感之一:愛情。然后自然過渡到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為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作好鋪墊。
環(huán)節(jié)二交流預習認識《詩經(jīng)》
昨天同學們預習自己搜集了有關詩經(jīng)的資料,現(xiàn)在同桌兩人稍加交流,互通有無,我們有個關于詩經(jīng)知識的搶答題,一會看看哪位同學準備的更充分,表現(xiàn)得更精彩。
自學詩經(jīng)知識,搶答問題:
1.《詩經(jīng)》在詩歌史上的地位?(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
2.它收錄了哪個時代的作品?(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500年間的詩歌)
3.它一共收錄了多少篇詩歌?(共收錄了311篇,但有六篇只有題目沒有內(nèi)容,因此是305篇,《詩三百》)
4.這些詩歌是怎么分類的?(根據(jù)詩歌的內(nèi)容分成風雅頌)今天我們學習的兩首詩歌皆出自“風”,多收錄各地歌謠,是人民大眾的口頭創(chuàng)造。
【設計意圖】
《論語》曰:不學詩,無以言?梢姟对娊(jīng)》的重要影響力。中學生應在對《詩經(jīng)》有整體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走進《詩經(jīng)》二首,這樣的學習,會顯得高屋建瓴。
環(huán)節(jié)三深情誦讀初悟詩韻
大家的預習工作比較充分。詩歌的學習誦讀非常重要,美讀吟誦會啟迪詩心,培養(yǎng)詩語。讓我們領會誦讀之美。
。ㄗx詩指導)詩經(jīng)屬于民歌,是詩歌的最早形式,是古代先民用最自然的,沒有修飾的語言把生活唱出來的,呈現(xiàn)四言的特點,因此,我們用最自然的呼吸,最自然的節(jié)奏,二二拍,即可成誦。
咱們先在四人小組中選幾句自己最喜歡的讀讀,然后推薦讀的最棒的給我們范讀。
咱們評價一下剛才這位同學的朗讀,誰來評價一下?有沒有要提醒我們注意的字的讀音?剛才大家聽到的是《關雎》,推薦一位《蒹葭》的朗誦者。大家愿不愿意聽聽配音朗讀?同學們美妙婉轉的聲音讓老師也躍躍欲試,可以給個機會老師讀讀么?愿意聽老師清讀還是配樂讀?
讀詩啊,一定要投入,讀出屬于自己的感動。
【設計意圖】
詩歌是富于抒情的文學樣式,可以用朗讀把詩歌的情愫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出來。這個環(huán)節(jié)就是詩歌朗讀的環(huán)節(jié),主要指導學生怎樣朗讀《詩經(jīng)》中的詩歌。這個環(huán)節(jié)有生讀有師讀,有生評有師評,從而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
環(huán)節(jié)四感知詩意體驗詩情
誦讀文本之后,我們要“知其意”,了解文章講了什么。咱們來走入詩經(jīng)的內(nèi)容之美。(換片)昨天同學們自由閱讀了詩歌,根據(jù)課下注釋初步了解了詩歌大意。現(xiàn)在請同學們展示一下用自己的語言詮釋的文章內(nèi)容。(學生交流兩首詩的意義)
那些地方你有不同意見或者更好的'解釋呢?(交流疑點或難點)
【設計意圖】
讓學生更多的直接接觸課文材料,結合課下注釋了解課文大意,這個環(huán)節(jié)旨在教會學生學會古代文學的一種學習方法,即在初步疏通的基礎上,象學習現(xiàn)代文一樣概述主要內(nèi)容,對文章進行整體把握。
環(huán)節(jié)五問題提煉各抒己見
昨天老師留了博客給大家,晚上老師瀏覽大家的疑難或感悟,發(fā)現(xiàn)大家對詩歌文本的興趣點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上:
1.《關雎》中的男主人公最后和女主人公在一起了么?
2.《蒹葭》中寫了很多景物,不能選別的景物么?
3.《關雎》和《蒹葭》都是愛情詩,干嗎選兩首?
。ㄐ〗M合作探究,討論交流,老師點撥引領)
【設計意圖】
網(wǎng)絡早已滲入語文課堂,借助網(wǎng)絡及博客資源匯集學生的疑問或感悟,在課堂上提煉顯現(xiàn),不能不說是種創(chuàng)新,這個環(huán)節(jié)運用合作、討論、探究的學法,使每一位同學都參與到課堂上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教師則在此基礎上加以引導。
環(huán)節(jié)六賞析意境品情入情
蘇軾評價王維“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币馑际亲髡邽樽x者用文字描繪了豐富的畫面,營造了獨有的意境。再現(xiàn)意境,是讀詩的最高境界。不是單單在詩的詞句上下功夫,而是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是讀者在作者情感的基礎上,融入自己的情感體驗進行的再創(chuàng)造。關雎前兩句的意境美,作為老師,我是這么理解的,大家看一看:誰來幫老師讀第一小節(jié)?
那片小洲,風中曳(yè)蕩著嫩如黃金的柳條,地上繡滿了灼(zhuó)灼欲燃的花朵,蚱(zhà)蜢像酒徒那樣吮吸朝露,蝴蝶二三結伴,忽東忽西,戲耍正歡。水鳥兒雄雌和鳴,呼朋引伴;比翼雙飛,時起時落;交頸而戲,好不親熱。
油油的草色,清清的河水,讓我心旌(zhǐ)搖動。對岸的曼妙姿影膠著(zhuó)我的眼光,那是世間第一位風華絕代的善良女子啊,是我夢寐以求的好伴侶。
。ǚ治鰧懛ǎ绾侠淼南胂蠹熬涫、修辭、詞性等方面的特點)
。ú贾米鳂I(yè))《詩經(jīng)》兩首,美輪美奐,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唯美的畫面,請同學們課下選取一處自己最喜歡的,展現(xiàn)其中的意境美。假如你要用文字描繪的話,應該通過合情合理地聯(lián)想與想像,側重時間、環(huán)境的描寫及人物的刻畫。
【設計意圖】
教師示范引領,把自己進一步品讀詩味的辦法教給學生,學生領悟方法后再去揣摩語言中包含的情感,理解就更深了一層。放飛想象,再現(xiàn)畫面,讓學生可以切身感受詩中主人公人的心境和詩情。
環(huán)節(jié)七手語記憶情感導航
博客上,有同學給老師留言,問道怎么記憶才會比較容易,語文背誦記憶的技巧有很多老師今天要教給大家一種新的記憶方法----手語記憶法。(伸出雙手,大家一起手語記憶)
學習了本文,正處于成長發(fā)育中的同學們,可能會一些懵懂的情緒,老師要提醒大家,現(xiàn)在我們正處于學習和成長的黃金階段,男女情感里我們比較遙遠,有位哲人說---人生緊要處只有幾步,我們要好好的把握啊,幸福掌握在我們手里。
這節(jié)課,我們?nèi)橥度,賞析了《關雎》《蒹葭》之美,用短短的45分鐘來鑒賞博大精深的《詩經(jīng)》選篇,自是遠遠不足的。詩經(jīng)是人類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頭清泉,開闊、豐盈、簡單、潔凈,有著無與倫比的魅力。希望課下同學們更加深入地走進詩經(jīng),品味古典魅力,感受華夏文明!
【設計意圖】
教師用新穎的手語記憶法再一次調(diào)動起學生的興趣,在簡單舒展柔美的手語操中輕松完成對文本的記憶。這一表演激活了課堂,充分體現(xiàn)課堂上因材施教的授課方式,活化了所學知識,起到了很好的課堂教學效果。而初中的男孩女孩對愛情的懵懂也需要老師的正確引領,引導學生思考真愛的意義,人生的價值。
《詩經(jīng)》兩首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學習《詩經(jīng)》的有關知識。
2、了解《詩經(jīng)》的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傳統(tǒng)。
3、《氓》的內(nèi)容和主題。
重點難點
1、能夠準確地誦讀本詩,并注意詩歌的節(jié)奏和韻律。
2、通過閱讀注釋來自己翻譯課文。
3、《氓》是一首敘事詩,理清詩歌的敘事情節(jié)、鑒賞藝術手法是個重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詩經(jīng)》概述
《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原本只稱《詩》,是儒家的經(jīng)典之一(儒家奉有“四書”“五經(jīng)”,“四書”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jīng)”指《詩》《書》《禮》《易》《春秋》)。成書于公元前6世紀的春秋時期,共305篇,所以又稱為《詩三百》。《詩經(jīng)》按其表現(xiàn)內(nèi)容可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帮L”又稱15國風,大都是民間的歌謠,后人經(jīng)常把它和屈原的《離騷》并稱為“風騷”!把拧狈执笱藕托⊙牛菍m廷樂曲歌詞。它是一種正統(tǒng)音樂。“頌”分周頌、魯頌、商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对娊(jīng)》按表現(xiàn)手法可分為賦、比、興三類。
賦,指鋪陳排比,使詩歌顯得整齊勻稱,有氣勢。
比,即,是《詩經(jīng)》開創(chuàng)的方法。
興,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天仙配》中的“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隨手摘下花一束,我與娘子戴鬢邊!迸d也是《詩經(jīng)》首創(chuàng)的形式。
。ㄒ唬⒑喗椤睹ァ
1、《氓》是一首敘事詩。敘事詩有故事情節(jié),在敘事中有抒情、議論。作者用第一人稱“我”來敘事,采用回憶追述和對比的手法。全詩分六章,每章十句。作者順著“戀愛——婚變——決絕”的情節(jié)線索敘事。作者通過寫女主人公被遺棄的遭遇,塑造了一個勤勞、溫柔、堅強的婦女形象,表現(xiàn)了古代婦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強烈愿望。
2、整體感知全文內(nèi)容
《氓》選自《詩經(jīng)·衛(wèi)風》,是“衛(wèi)風”中最長的一首民歌,它是一首敘事詩,全詩以第一人稱“我”的口吻,描述了一個婦女被丈夫遺棄后,回憶當初戀愛、結婚的經(jīng)過以及婚后的遭遇,訴說了自己對不幸婚姻的痛苦、悔恨之情。全詩共60句,分為六章,每章10句。
3、《氓》在回憶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前后戀愛、生活的對比,思想感情的對比,表現(xiàn)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和性格變化。比興手法的運用,激發(fā)了讀者的聯(lián)想,增強了意蘊,產(chǎn)生了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
。ㄒ唬⿲W法指導
《詩經(jīng)》學習的重點不必放在字詞句的逐一解釋上(但某些古漢語常用的實詞、虛詞和至今仍在沿用的詞語、成語一定要掌握);重點應是學習掌握作品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所刻劃的人物形象,所運用的賦、比、興手法以及章法結構和停頓節(jié)奏等的藝術意味和藝術效果,從而提高審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靜女》生動活潑,趣味盎然的愛情詩,學習該詩要注意理解男女之間的深情和表達這種感情的方式。《氓》是一首著名的棄婦感傷詩,人物形象鮮明,學習中要能分析詩中男女主人的形象性格,要能理解中詩中六章內(nèi)容的有機聯(lián)系和賦、比、興手法的運用。
。ǘ、誦讀詩歌,然后根據(jù)課后的注釋來翻譯課文。
誦讀時要注意,《詩經(jīng)》是典型的四言詩,它的節(jié)奏韻律非常明顯,如“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
注意一些重點字詞的注音和解釋。
。ㄈ⑶楣(jié)和主題
《氓》是一首敘事詩。敘事詩有故事情節(jié),在敘事中有抒情,議論。作者用第一人稱“我來”敘事,采用回憶追述和對比手法,請一位同學說說故事情節(jié)。
全詩分六章,第章十句(十個分句,可分成五個復句)。
第一、二章追述戀愛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勸氓“無怒”;“既見復關,載笑載言”,是一個熱情、溫柔的姑娘。
第三五章追述婚后生活。第三章,以興起,總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經(jīng)驗:“于嗟女兮,無與士耽!”第四章,以興起,概說“三歲食貧”,“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決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作者順著“戀愛—婚變—決絕”的情節(jié)線索敘事。作者通過寫女主人公被遺棄的遭遇,塑造了一個勤勞、溫柔、堅強的婦女形象,表現(xiàn)了古代婦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強烈愿望。下面是全詩敘事結構和感情基調(diào):
[板書]
氓
。ㄇ楣(jié))戀愛婚變決絕
。ㄕ戮洌┑谝、二章第三、五章第六章
。ㄔ娋洌┣镆詾槠跓o與士耽亦已焉戰(zhàn)
載笑載言士貳其行
至于暴矣
(基調(diào))熱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剛烈
誦讀全詩,要安排好抑揚頓挫的語氣語調(diào),反映情節(jié)發(fā)展的節(jié)奏,表現(xiàn)女主人公感情的基調(diào)。
第二課時
。ㄋ模、鑒賞要點
1、回憶和對比
《氓》是女主人公在回憶中敘事、抒情的。在回憶中運用對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對比;榍埃翱偨侵,言笑晏晏”,“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我”純真、熱情。婚后,“夙興夜寐,靡有朝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恥辱。更突出的思想上起了深刻的變化:“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前后戀愛、生活的對比,思想感情的對比,表現(xiàn)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和性格變化。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對比;榍埃懊ブ框俊,婚后,“女也不爽,士貳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兇暴起來。在戀愛、生活的對比中,女主人公還認識到了有戀愛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從痛苦的經(jīng)歷中等到了教訓:“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尤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彼诤薅嘤诎,決絕而不留戀:“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現(xiàn)出她清醒、剛烈的性格特點。
2、《詩經(jīng)》開創(chuàng)比、興手法
《氓》中第三四章用了興的手法。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庇稚H~鮮嫩,不要貪吃桑葚。這與后面六句勸說“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形成對照,詩意是相連的。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葉由嫩綠變?yōu)榭蔹S,這與士“信誓旦旦”變?yōu)椤笆抠E其行”相對照,含有隱喻。
第三四章起興的詩句,用自然現(xiàn)象來對照女主人公戀愛生活的變化,由起興的詩句引出表達感情生活的詩句,激發(fā)讀者聯(lián)想,增強意蘊,產(chǎn)生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有人認為,用桑葉嫩綠而枯黃來戀愛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這種興兼有比的特點,更富有藝術魅力。
。ㄎ澹⒈痴b本詩
二、賞析《靜女》
教學目標
1、注意詩歌的寫景和心理描寫以及兩者間的聯(lián)系。
2、引導學生領悟采用第一人稱“我”的抒情特點。
重點難點
詩歌細節(jié)描寫的藝術效果。
教學過程
。1)、解題
《靜女》選自《詩經(jīng)·邶風》,是一首優(yōu)美的愛情詩。它以第一人稱“我”(男青年)的口吻描寫了與戀人約會的情景,描繪了“我”見到戀人前后的不同心情。全詩12句,分為三章,每章4句。
。2)整體感知全文內(nèi)容
《靜女》描寫了熱戀中的男女青年約會時極富生活情趣的.情景,刻畫了一個天真活潑、聰明可愛的少女和一個憨厚、癡情的少年的形象。人物的心理活動描繪的非常細膩、傳神,善于抓住人物的感情變化。男青年在約會之初,姑娘“愛而不見”,因而他“搔首踟躕”,非常焦慮;到后來兩人見面后,姑娘贈以禮物,他又“說懌女美”,愛不釋手。這一喜一憂的對比,表現(xiàn)了男女青年之間真摯的愛情。
。3)、鑒賞要點:
這首小詩,把民間男女相約的那種天真、活潑、互相逗趣的一番情景,描摹得如此逼真和生動。“彤管有煒,說懌女美”,“洵美且異!廊酥O”,用雙關的話語,來表達自己的深情,顯示了自己的一片愛人及物的誠摯、癡迷之心。詩很短,僅有三章十二句,但它卻生動地寫出了一對情人幽會時的有趣場面,寫出了人物的心理和感情,在一定程度上還刻畫出人物性格,即生動地表現(xiàn)了一個天真活潑聰明慧美的少女和一個憨厚癡情的男子的形象?傊,這首戀歌,不僅思想內(nèi)容是健康的,藝術上也是成功的,其語言的簡煉、構思的靈巧,人物心理和形象刻畫的生動,生活氣息的濃烈,都不能不使我們兩千年以后的讀者感到驚異。
。4)、背誦和默寫《靜女》
。、課后思考
教學反思:
通過這兩首詩歌的學習,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學習詩歌有著較濃厚的興趣,教師應抓住這一情況進行興趣引導式的教學,逐步培養(yǎng)起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在陶冶情操之外還能提高賞析文字的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體會古人的情懷,感受古人的心境,這樣才能比較好的把握詩歌的內(nèi)在魅力。
《詩經(jīng)》兩首教學設計4
學習目標:
1.了解《詩經(jīng)》常識:風、雅、頌、賦、比、興。
2.學習詩中的比興手法及重章疊唱的章法。
3.了解《詩經(jīng)》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認識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的特點。
4.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
[教學時間]一課時
預習檢查:
了解了哪些關于《詩經(jīng)》的文學常識?
文學常識介紹:
《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shù)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jīng)典,始稱《詩經(jīng)》,并沿用至今!对娊(jīng)》所錄,均為曾經(jīng)入樂的歌詞。《詩經(jīng)》的體例是按照音樂性質(zhì)的不同來劃分的,分為風、雅、頌三類。
、亠L,是不同地區(qū)的地方音樂!讹L》詩是從周南、召南、魏、唐、秦、陳、檜、曹、等15個地區(qū)采集上來的土風歌謠。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谘牛侵芡醭陛牭貐^(qū)的音樂,即所謂正聲雅樂!堆拧吩娛菍m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不同又分為《大雅》31篇,《小雅》74篇。
、垌灒亲趶R祭祀的舞曲歌辭,內(nèi)容多是歌頌祖先功業(yè)的。
所謂《詩經(jīng)》“六義”,其中風、雅、頌,是指體例分類來說的;賦、比、興,是就表現(xiàn)手法而言。關于賦、比、興,宋代朱熹做了比較確切的解釋:“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辟x、比、興手法的成功運用,是構成《詩經(jīng)》民歌濃厚風土氣息的重要原因!对娊(jīng)》是中國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光輝起點。由于其內(nèi)容豐富、思想和藝術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開創(chuàng)了中國詩歌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對后世文學產(chǎn)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詩經(jīng)·氓》
【教學目標】
1、通過本文,了解衛(wèi)地的風土人情,體會男女主人公的生活經(jīng)歷。
2、了解課文的內(nèi)容,熟悉課文中的人物和他們之間的關系。
3、透過事情的表面,挖掘人物獨特的內(nèi)心體驗,總結人物的性格特征。
4、學習獨特的語言表現(xiàn)手法,對照古今不同,掌握古詞的含義和不同的表現(xiàn)方式。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步驟】
1、導入話題
愛情是人類永恒的話題,有人的地方,就會書寫不同的愛情故事,今天,讓我們走進遙遠的公元前的衛(wèi)國,聆聽一個古老的故事,體會一下那時、那地,發(fā)生的那件事,讓我們走近他們,去親身感受一下這個傳唱了千年的愛情故事。
2、范文朗讀,熟悉生字詞義。
氓之蚩蚩匪我愆期將子無怒乘彼垝垣
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于嗟鳩兮
無食桑葚隰則有泮猶可說也其黃而隕
自我徂爾淇水湯湯漸車帷裳靡室勞矣
夙興夜寐言既遂矣躬自悼矣無與士耽
實詞
布:一種貨幣,并非注釋里說的,與現(xiàn)代漢語意義相同。
匪:讀上聲,并非通假。
將:讀qiāng,愿、請,如,《將進酒》。
乘:登上。賄:財物。
說:通“脫”。
漸:讀jiān,濺濕、浸濕。
爽:差錯。
極:標準。
德:心意、情意。
罔:無。
虛詞
以:以爾車來,以我賄遷(前“以”,用;后“以”,拿)
乘彼垣,以望復關(表承接,無義)秋以為期(把)
其:其黃而隕(代落葉)其葉沃若(代桑樹)士貳其行(自己的)
其笑矣(語助詞,無義)不思其反(你)之:主謂之間,舒緩語氣,無實義(桑之未落桑之落矣女之耽兮總角之宴)靜言思之(這件事)
活用
爾卜爾筮(卜、筮均為名詞活用作動詞,意為用龜板、蓍草占卦)士貳其行(數(shù)詞活用為動詞,對…不專一)
成語二三其德、信誓旦旦、夙興夜寐。
3、學生自行朗讀,體會詩歌的感情,也可交流討論。理清全詩層次
提問:這首敘事詩寫了這對男女婚姻過程的哪幾個階段?
明確:戀愛——婚變——決絕。
追問:結婚前后,詩中男女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全詩分六章,第章十句(十個分句,可分成五個復句)。
第一、二章追述戀愛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勸氓“無怒”;“既見復關,載笑載言”,是一個熱情、溫柔的姑娘。
第三五章追述婚后生活。第三章,以興起,總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經(jīng)驗:“于嗟女兮,無與士耽!”第四章,以興起,概說“三歲食貧”,“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決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作者順著“戀愛—婚變—決絕”的情節(jié)線索敘事。作者通過寫女主人公被遺棄的遭遇,塑造了一個勤勞、溫柔、堅強的婦女形象,表現(xiàn)了古代婦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強烈愿望。下面是全詩敘事結構和感情基調(diào):
[板書]
氓
(情節(jié))戀愛婚變決絕
(章句)第一、二章第三、五章第六章
(詩句)秋以為期無與士耽亦已焉戰(zhàn)
載笑載言士貳其行
至于暴矣
(基調(diào))熱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剛烈
男子女子
婚前虛偽熱情、善良、多情
婚后兇暴、蠻橫勤勞、剛強、清醒
感情不專、薄情寡義
總結:男女的不平等,不僅體現(xiàn)在政治上、經(jīng)濟上,有時候還體現(xiàn)在性格上,但詩中女子的最后決絕,又使我們看到中國女子那可敬可佩的一面。
4.這首詩運用了些什么藝術手法,結合感興趣的詩句談談你的看法。
要點:
①回憶和對比
《氓》是女主人公在回憶中敘事、抒情的。在回憶中運用對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對比;榍埃翱偨侵,言笑晏晏”,“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我”純真、熱情;楹,“夙興夜寐,靡有朝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恥辱。更突出的思想上起了深刻的.變化:“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前后戀愛、生活的對比,思想感情的對比,表現(xiàn)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和性格變化。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對比;榍,“氓之蚩蚩”,婚后,“女也不爽,士貳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兇暴起來。在戀愛、生活的對比中,女主人公還認識到了有戀愛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從痛苦的經(jīng)歷中等到了教訓:“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尤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彼诤薅嘤诎,決絕而不留戀:“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現(xiàn)出她清醒、剛烈的性格特點。
、凇对娊(jīng)》開創(chuàng)比、興手法。
《氓》中第三四章用了興的手法。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庇稚H~鮮嫩,不要貪吃桑葚。這與后面六句勸說“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形成對照,詩意是相連的。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葉由嫩綠變?yōu)榭蔹S,這與士“信誓旦旦”變?yōu)椤笆抠E其行”相對照,含有隱喻。
第三四章起興的詩句,用自然現(xiàn)象來對照女主人公戀愛生活的變化,由起興的詩句引出表達感情生活的詩句,激發(fā)讀者聯(lián)想,增強意蘊,產(chǎn)生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有人認為,用桑葉嫩綠而枯黃來比喻戀愛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這種興兼有比的特點,更富有藝術魅力。
6、布置作業(yè):
1、再讀一遍課文,體會他們的故事。
2、用自己的語言設計他們另一樣的生活。
3、預習下節(jié)課。
《詩經(jīng)》兩首教學設計5
課題:《詩經(jīng)》兩首
學習目標:
1、積累《詩經(jīng)》的有關知識及賦比興的藝術手法;
2、反復朗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把握詩的節(jié)奏與語感;
3、采用比較閱讀鑒賞的方式,對兩首詩進行解讀。
4、正確的認識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和向往;
重難點:
1、掌握《詩經(jīng)》中的賦筆興的藝術手法;
2、運用比較朗讀的方式,對文本進行賞析;
3、品味詩的語言,體會詩歌的意境美、節(jié)奏美。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工具:多媒體ppt課件
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
我國是有著五千多年文明的泱泱大國,在這里有數(shù)不盡的文人墨客,讀不完的`詩詞曲賦。今天,我們將在璀璨如星的詩的長河中,擷去一顆最遙遠但又最明亮的星斗——《詩經(jīng)》,來一同欣賞她那雍榮典雅、古老質(zhì)樸的獨特魅力。
《論語》曰:不學詩,無以言?梢姟对娊(jīng)》的重要影響力,下面請同學們談一談你所掌握的有關《詩經(jīng)》方面的知識。
2、知識歸納與拓展
⑴、學生自主歸納有關知識
、啤⒔處熋鞔_、總結。(多媒體顯示)
《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305篇!对娊(jīng)》共有風、雅、頌三個部分。
《詩經(jīng)》六義:風、雅、頌賦、比、興。
五經(jīng):《詩》、《書》、《禮》、《易》、《春秋》。
導入語:好詩如美酒,似香茶,在于品!品詩在于讀,在于聽!下面請同學們采用自己所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誦這兩首詩。
3、誦讀《詩經(jīng)》兩首,初步認知文本。(多媒體顯示詩的內(nèi)容)
、拧W生自由閱讀詩歌,了解詩的內(nèi)容。
、啤⒗蠋煼蹲x,指導學生把握詩的節(jié)奏與語調(diào)的舒緩。
、、問題導讀:請說一說編者把這兩首詩設計在一篇課文中的原因。
學生小組討論、合作交流,自由回答:
老師明確:主題內(nèi)容相同,藝術手法相似。
(多媒體顯示)
相同點:
、佟⒅黝}內(nèi)容相同——都是反映古代青年男女愛情的詩作;都是一方向另一方表達愛慕之情,但結果不盡如人意的內(nèi)容。
、、詩的結構形式相似——都是采用了重章疊唱的手法。
、、藝術手法相同——都使用了“詩經(jīng)六義”中比興手法。
、取R讀文章,欣賞詩的意境美。
4、再讀詩歌,整體感受文本
、、聽讀詩歌,談一談,兩首詩給我們帶來的那些畫面?
(多媒體顯示)
<<關雎>>:(畫面)相遇→→相思→→相悅
<<蒹葭>>:(場景)蒹葭叢中覓伊人
、、齊讀詩歌,再度走進文本
請同學們結合文中的具體詩句,來講解畫面。
。ǘ嗝襟w顯示)
求 寤寐思服→→輾轉反側→→<<關雎>>:君子→→→淑女 →→琴瑟友之→→鐘鼓樂之從
溯洄從之→→溯游從之<<蒹葭>>:主人公→→→伊人 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泗
上面我們大家一直在尋找兩首詩的共同點,我想由于我們的個性差別,同學們對這兩首詩一定都自己的情感傾向,下面請同學們選擇自己所喜愛的一首,仔細的朗誦一下,并談一談你喜愛它的理由。
5、個性閱讀,研知文本
、、學生合作討論,課堂交流。(老師給予一定引導和評價)
、啤⒗蠋熋鞔_、總結。
。ǘ嗝襟w顯示)
<<關雎>>重在敘事,故事線索明確;畫面形象可見內(nèi)容明朗清晰。
<<蒹葭>>意境含蓄,場景朦朧,情感韻味更加濃郁,較為典型的重章疊唱的手法具有感染力與音樂美。
在藝術手法方面,<<蒹葭>>比<<關雎>>“興”的特點更為突出,
“蒹葭”、“水”、“伊人”交相輝映,渾然一體營構出一個韻味十足的藝術世界。
通過了本課的學習,我們可以真正了解到《詩經(jīng)》所含有的獨特的魅力,那優(yōu)美的意境,讓我們流連忘返,那真摯的情感,更讓我們神往不已。是呀,我們生長在情的海洋之中,沐浴在愛的陽光之下,讓我們怎能不為之高聲贊嘆呢!
6、情感的拓展與滲透
、拧⒄埻瑢W們運用已學過的詩歌或相關的歌曲,來贊美我們所擁有的親情、友情,乃至我們以后所憧憬的愛情。
、啤W生分為三組:一組談友情,一組:談親情,一組談愛情,分組交流與合作,歸納出相應的詩詞與歌曲,在課堂上進行全班交流。(老師給予合適的評價)
7、小結
一首首詩詞,陶冶了我們的情操;一曲曲樂章,升華了我們的靈魂。是呀!詩讓我們博學多才,詩讓我們?yōu)t灑多情,最后,讓我們在音樂聲中吟誦<<關雎>>和<<蒹葭>,再次領悟一下“思無邪”的藝術魅力。
《詩經(jīng)》兩首教學設計6
【教學目的】
1、理解《關雎》所表現(xiàn)的青年男子對美麗善良女子的熱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摯美好的愛情生活
2、了解作品所運用的反復和賦、比、興手法
【教學重點】
詩歌的反復吟唱所表現(xiàn)出的情感
【教學難點】
比興手法的運用。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介紹文學常識
《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間產(chǎn)生的詩歌作品305篇,當時稱為《詩》,又稱《詩三百》。到了漢代,被尊為儒家經(jīng)典,才定名為《詩經(jīng)》!对娊(jīng)》按體裁分為“風、雅、頌”三類。而“風、雅、頌、賦、比、興”,《毛詩序》稱之為“六義”!对娊(jīng)》由于其內(nèi)容豐富,在思想和藝術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國以至世界文化史都有重要地位。它的廣泛而深刻地描寫現(xiàn)實、反映現(xiàn)實的精神,對后代文學影響很大。
二、學習《關雎》
1、老師范讀課文,學生跟讀,解決字詞。
2、學生看注釋,借助工具書,老師點撥,弄清課文的意思。
首章從對雎鳩的和鳴,觸動了男女愛慕的心情,聯(lián)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
第二章再用采荇起興,接著步步加深地描述日夜思念,夢寐以求的心情。重疊“游哉”,用以表現(xiàn)思念之深;“輾轉反側”,形象地寫出了求而未得時的苦悶焦躁。
第三章用了類似第二章的復疊方式,意思卻有進一步發(fā)展。男子以音樂挑動女子,博取她的歡心,借美妙的音樂,達成美滿婚姻。
3、討論全詩用了“興”的表現(xiàn)手法。
。、主題歸納:
《關雎》是一篇民間情歌,描述了一個男子對一個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表現(xiàn)了古代勞動人民內(nèi)心的樸實愿望,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唱的是他們生活中真實感受到的.,具有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和生活情趣。抒發(fā)的感情熱誠真摯、純潔樸實,全無庸俗虛偽之態(tài),有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純真之美。
三、學習《蒹葭》
1、老師范讀,學生跟讀,然后自讀。
。病W生看注釋,老師點撥,弄懂課文的意思。
、磐ㄟ^“溯洄”“溯游”的連用,側面刻畫了詩人追求的一往情深與執(zhí)著、內(nèi)心的焦急與憂愁。再結合最后的“宛在”,由這種一往情深與執(zhí)著得到的始終卻只是“可望而不可即”,就更突出了這種一往情深與執(zhí)著帶來的無盡的惆悵。
⑵虛實相間,富于朦朧美!耙寥恕钡睦斫饪梢郧f萬、彼此不同,是為虛也;詩人的追求是實的,感情的惆悵凄切是實的。虛實相間給了本詩巨大的想象空間。
、峭ㄟ^“重章疊句”的運用、押韻、疊詞,一方面增加了句式的齊整、音律的優(yōu)美,使之瑯瑯上口,收到一詠三嘆之效;另一方面,通過三次重復“溯洄”、“溯游”、“宛在”、“所謂伊人,在水……”,以及“為霜”、“未晞”、“未已”的變換,都側面刻畫出了詩人等待時間之長、追求之堅持不懈,并通過這種復現(xiàn)增加了全詩惆悵凄迷的興味。
、取遁筝纭愤@首詩的每章開頭的前兩句都是寫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末已”。這些景物描寫給人展現(xiàn)了秋天的清晨,河邊的蒼蒼蘆葦沾滿了霜露的景象,給人以蕭瑟冷落之感。此情此景,使得熱戀者感到分外的凄涼,更加思念“在水一方”的戀人,于是他去尋找“在水一方”的戀人。因此這每章開頭的前兩句是“興”,從而引起正文。
、擅鑼懥撕铀纳n茫浩淼、飄忽不定,更寫出了它把詩人與“伊人”隔絕造成的痛苦與無奈。
、噬朴跔I造意象。所謂意象,指客觀物象經(jīng)創(chuàng)作主體獨特審美活動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固化的一種藝術形象,是主體與客體、心與物、意與象的有機融合,是主觀情思與客觀物象相融合的產(chǎn)物,是融入了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或借助客觀物象表示的主觀情意。
中國古典文學中亦不乏意象,如歲寒三友、四君子、杜鵑、蓮花、菊花、灞橋柳、月亮、香草美人、秋天、烏啼等等。
四、小結
五、布置作業(yè)
【《詩經(jīng)》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詩經(jīng)·關雎教案02-27
教學設計08-16
爭吵教學設計11-08
《母雞》教學設計01-22
《冬不拉》教學設計01-25
春曉的教學設計01-18
aoe的教學設計01-19
泉水教學設計01-16
古井教學設計02-07
《麻雀》教學設計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