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教學反思(合集15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灰雀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灰雀教學反思1
《灰雀》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文章。課文記敘了列寧在莫斯科郊外養(yǎng)病期間愛護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寧愛鳥也愛孩子的品格。共兩課時,我想大家展示的是第一課時。為什么選擇第一課時呢?
我沒有講好第二課時的本事。幾乎所有的公開課、觀摩課都對第二課時情有獨鐘。為什么?因為能別出心裁的上出花樣,上得精彩,有看頭。可是我這個人簡單平淡,沒有情趣,再加上到了知天命的年齡,沒有了花樣翻新的激情,即使上第二課時,也不會讓大家耳目一新,于是選擇了無味的第一課時。
當然,并不是自己就能把第一課時講精彩,二是基于這樣的考慮:既然大家都認為第一課時沒啥講頭,講不出彩,我就把自己原生態(tài)的第一課時教學呈現(xiàn)出來,供大家探討研究:第一課時教學目標如何定位?如何才能上得高效有趣?
我先談談自己的一點想法:
關于生字,對于三年級孩子來說,已經(jīng)初步具備了識字的能力,可以讓學生借助拼音自行解決字音問題,但剛進入三年級的孩子,其概括能力很弱,觀察不夠仔細,因此教師需要在字形方面加強指導,如哪些字容易多筆少畫。另外教師引導學生歸類識記生字,這樣可以簡化學生識記過程,提高學生識記效果,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關于詞語教學,新課標對中段的要求是: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因此詞語教學不可單單讓學生會讀而已,要讓學生讀準字音的基礎上,理解詞義,想象畫面,讀出味道。同時要滲透理解詞義的`方法。
關于主要內(nèi)容,“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是新課標對中年級的要求。我記得以前是五年級學《偉大的友誼》一課時才讓學生概括文章內(nèi)容,現(xiàn)在已到了中段,雖然是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內(nèi)容,但對三年級起始段的孩子來說是一個難點。怎么降低難點?首先讓學生瀏覽課文找找畫畫自然段開頭表示時間的詞語,接著指名讀這三部分,其他同學思考三段段意,最后我讓學生把三段段意連起來就是主要內(nèi)容。雖然有些生硬,但至少給學生一個方法,使學生依法讀進去,想出來,學會把握文章主要內(nèi)容,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關于讀書,著名教育專家周一貫曾多次疾呼:讓每個孩子讀通課文是語文教學的底線,是我們語文老師的職業(yè)道德,也是我們語文教師的良心所在。教育家張慶也說:書不熟讀不開講。因此讀通課文應是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教師要舍得花時間讓學生讀書。當然每次讀都要有每次讀的要求。讀準字音練習讀---反饋檢查讀--瀏覽搜索信息讀---邊讀邊思考段意----想象畫面讀等多種方式,使學生讀通課文。學生也只有在讀通的基礎上才能去品悟,去積累,才能形成良好的語感。
知易行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節(jié)課不盡人意的地方很多。還有如何把課上得有趣,一直是我難以逾越的溝壑,對學生的評價缺乏靈性,缺乏激勵性等等,懇請大家給予指導幫助。
灰雀教學反思2
《灰雀》講得是列寧與小男孩都喜歡灰雀,但他們的表達方式不同。列寧喜歡它的方式就是讓灰雀自由,而小男孩卻想占灰雀為己有,但最后小男孩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改正了錯誤。通過這個故事,讓學生明白了列寧作為一個偉大的領袖,他不僅愛鳥,更愛下一代的優(yōu)秀品質(zhì)。更讓學生懂得了做人要誠實的道理。
在教學過程中,我先重點介紹了這三只灰雀的樣子,讓學生深切地體會到灰雀的惹人喜愛,為下面的男孩要捉走灰雀埋下了伏筆。在教學列寧尋找灰雀的過程中,我先讓學生讀了讀列寧說的一系列話,并對每一句話進行了情感處理,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列寧發(fā)現(xiàn)灰雀不見時的那種著急、擔心、惋惜的復雜心理,喚起學生的共鳴。然后,提問:那聰明的'孩子,你們知道灰雀去哪了嗎?那只灰雀是真的飛走了呢還是凍死了呢?還是??請你來幫幫列寧的忙吧!
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上來,大家都紛紛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盡管說有一半的學生還沒真正的讀懂這篇文章,還把思維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但許多學生都已經(jīng)能夠找到答案并有依據(jù)來論證,思維的火花與情感的渲染發(fā)生了碰撞,學生是真正的意識到了列寧對鳥的愛與男孩對鳥的愛的不同,同時,也為男孩知錯就改的思想所折服。緊接著,再設疑:同學們,小男孩兒為什么不直接告訴列寧呢?我提示學生可以與自己在生活中做過類似的事情聯(lián)系起來,回憶自己當時的感受,然后再來討論。我猜測學生和文中的小男孩一樣,也有過類似的犯錯,何不借此機會讓他們大膽地表露出來這個提示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猶如平靜的水中投了塊石頭,"一石激起千層浪"。課堂上,部分同學們的興趣很高,爭先恐后地討論著?
另外,我進一步反思自己在教學中,有時真的不如列寧那樣寬容,也不像列寧那樣尊重和愛護孩子的誠實和天真。遇到事情不假思索,也許會傷害一顆脆弱的童心。有時還不顧場合地對孩子惡語相加,甚至還憤怒地說:“我清清楚楚地看到了,你敢做,為什么不敢當?你還敢?”冷靜下來想一想,做老師的大都只知道維護自己的尊嚴,卻常常忽視了學生的“面子”。俗話說:樹活一張皮,人活一張臉。不管是學生還是老師,都有自己的自尊心,都愛面子。 今后我一定要注意場合、注意分寸,注意調(diào)查研究,不會讓學生下不了臺。能不點名批評時盡量不點名批評,能個別批評時盡量個別批評。
灰雀教學反思3
《灰雀》一課主要講述的是列寧、灰雀和一個小男孩之間的故事。列寧在公園里尋找三只惹人喜愛的灰雀當中的一只時,遇到了將灰雀捉走的男孩,經(jīng)過交談,受到感動的男孩將灰雀放了回來。這個故事體現(xiàn)了列寧善解人意,對男孩的尊重、保護以和男孩的老實和天真。
在第二課時中,主要解決本課的重、難點。整個學習過程是順利的,更是愉快的。想不到這么一篇我覺得素然無味的課文,在同學情緒的感染下,我竟能品出與眾不同的味道來。當講到表示列寧喜歡灰雀的句子時,同學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仿佛他們也看到了那“活蹦亂跳、惹人喜愛”的小灰雀。在朗讀時讀出了列寧喜愛灰雀的語氣。跟隨著同學的視野,我們一齊品味著列寧對灰雀的喜愛之情,一齊欣賞著可愛的小灰雀。當可愛的灰雀不見了時,順理成章地引出了文章的重點局部——列寧和小男孩之間的對話。首先讓同學找到列寧和小男孩對話的句子,再分小組練習對話,最后指名小組扮演對話。透過對話扮演讓同學再討論小男孩的心理活動,同學們討論的熱火朝天,不時閃出思維的火花。有的同學把自身放在了這一情景中,假設自身就是那個小男孩,體會小男孩的心理小男孩為什么要低著頭?”一位同學回答道:“小男孩低著頭,是因為他感到很羞愧,但又有點舍不得灰雀!绷硪晃煌瑢W回答:“把灰雀放到大自然中,才干給它自由,才是真正的愛鳥。”同學的回答是我感到很驚訝,這個問題我設想的答案是:認識到自身的錯誤,雖然改了但是還覺得十分羞愧。可正是由于同學把自身置身于情景之中,所以才干體會出不同的感情。
在文中的泡泡里提出了一個問題“列寧來到白樺樹下,為什么跟不會講話的灰雀說話,而不跟會說話的男孩講話呢?”我就讓同學讀書思考。然后,組織交流。有的說:“列寧怕小男孩悲哀,所以不直接問小男孩!庇械腵說:“列寧不愿意傷害小男孩的自尊心!庇械恼f:“列寧怕小男孩難堪。”還有的說:“列寧對灰雀講話,實際上也是在跟小男孩說話!蔽矣X得利用同學的疑問對同學的思維進行啟發(fā),再透過同學讀書思考,從而領悟到課文所表達的男孩愛灰雀、列寧愛灰雀更愛男孩的情感,同學對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有了深刻的認識,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其實,兒童的情感是最豐富的,兒童的感覺也是最敏銳的,只要能夠為他們創(chuàng)設一個適宜的情景,他們的情感就會充沛流露出。
灰雀教學反思4
《灰雀》這篇課文記敘了列寧在莫斯科郊外養(yǎng)病期間愛護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寧愛鳥,更愛誠實的孩子。課文寫得非常含蓄,通過語言和行動來揭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展現(xiàn)事件的發(fā)展進程,是本篇課文在表達上的主要特點。
《灰雀》一課的目標一是以愛為線索,建構(gòu)愛的話題,引導學生樹立“愛”的價值觀。二是初步學習默讀課文,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
人對事物的認識,一般總是從整體到局部再回歸到整體;對事物本質(zhì)的把握,總是由淺入深的。學生與文本的對話,也必得經(jīng)歷這樣的過程。因此,在建構(gòu)閱讀話題的時候,教師要充分考慮話題的層次性。因此,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列寧、灰雀、男孩,他們?nèi)咧g到底有什么關系呢?用簡單的句子或詞語概括!边@是本課以“整體感知”為主要目的的閱讀話題,讓孩子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走近文本。
第二個層次:“體會列寧與男孩對灰雀的愛”。這一層次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學生深入走進文本,和文本進行探究式的對話。
第三個層次:“體會人與人、人與自然的愛——愛的真諦”。再次回到整體,深化對文本的體驗,升華情感的.體驗,目的是以讀引寫,以讀引讀。
在課堂中,學生以這篇課文為依托進行交流展開討論,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產(chǎn)生自己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我們可以看到,學生的思維狀態(tài)非常活躍,能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來思考問題,理解課文,體會人物的情感。
在《灰雀》一文中,有不少詞語是需要隨文理解的。但這一步我卻忽略了。所以在這一堂課中,學生在基礎知識方面,學得不太扎實。整堂課從總體看,還算成功,但細細分析,存在的缺陷也不可少看。但是,教學就是一個不斷嘗試,然后不斷發(fā)現(xiàn)不足,加以改進的過程。所以,我相信,認真做好反思,并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改進,我會有所進步,有所收獲!
灰雀教學反思5
《灰雀》這篇課文已經(jīng)上完很長時間了,可我的腦海中仍會不斷浮現(xiàn)出“列寧”“灰雀”“小男孩”這些詞語。同樣8班的孩子在這堂課上給了我大大的驚喜。
《灰雀》一課主要講述的是列寧、灰雀和一個小男孩之間的故事。列寧在公園里尋找三只惹人喜愛的灰雀當中的一只時,遇到了將灰雀捉走的男孩,經(jīng)過交談,受到感動的男孩將灰雀放了回來。這個故事體現(xiàn)了列寧善解人意,對男孩的尊重、愛護以及男孩的誠實和天真。教學《灰雀》一文時,考慮到三年級的學生年紀比較小,問題不能太多,以免學生記不住,于是在設計教學時就緊緊圍繞兩個問題展開教學:
1、列寧十分喜愛灰雀,從哪可以看出來?
2、男孩為什么不敢講,從哪可以看出來?這樣,問題很集中,學生在尋找答案的時候目標十分明確,也就能更好地理解課文。
列寧愛灰雀,不僅僅體現(xiàn)在對灰雀美麗的外型描寫,從灰雀失蹤后列寧著急、擔憂地到處尋找以及和男孩的對話中都可以體現(xiàn)出來。在教學這一部分時,我主要采取抓重點詞語理解、換詞、刪詞等方法來引導學生理解列寧對灰雀的喜愛之情。這一部分是孩子們很好理解的。而后面男孩為什么不敢講,他心理的變化過程是比較難教學的一部分。于是我緊緊抓住“從哪可以看出男孩為什么不敢講?”來展開教學,男孩說話的吞吞吐吐到后來肯定地回答列寧“一定會飛回來!”“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著!”這一變化過程其實就是他意識到自己過錯并打算彌補的過程。在課堂上我主要引導學生通過朗讀男孩所
說的三句話來體會男孩的心理,著重訓練了省略號和感嘆號的朗讀。讓學生明白標點符號的不一樣,表達的感情也就不一樣。
學生解決了這兩個問題后,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了比較全面和深入地理解、感受。整個課堂教學也就比較流暢。如在文中的泡泡里提出了一個問題“列寧來到白樺樹下,明知灰雀不會講話為什么不問男孩子而要問灰雀昨天去哪了?”學生讀書思考,然后,組織交流。有的說:“列寧怕小男孩傷心,所以不直接問小男孩。”有的說:“列寧不愿意傷害小男孩的自尊心。”還有的說:“列寧怕小男孩難堪!睆亩I悟到課文所表達的`列寧愛灰雀但更愛男孩的情感。
整堂課下來,預設的教學任務基本上完成了,學生表現(xiàn)特別好能做到專心聽講、積極舉手回答問題、認真傾聽別人的發(fā)言。但是但細細分析,存在的缺陷也不不少。對于朗讀訓練還要更加落實,訓練一定要有梯度,同時因為緊張在教學過程中落掉了一個問題沒解決,之后想起再補上就出現(xiàn)了問的問題比較突兀的情況。這一切都得感謝組里同伴的評課,讓我及時意識到了課堂教學中的不足之處。
教學就是一個不斷嘗試,然后不斷發(fā)現(xiàn)不足加以改進的過程。所以,我相信,只要認真做好反思,并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改進,我一定會有所進步,有所成長,有所收獲!
灰雀教學反思6
在第一課時的識字、識詞的過程中,利用課前預習學習與工具書一同來幫助學生解決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通過集體反饋,對重點字詞進行理解,使識字教學較好地落到實處。
在第二課時的閱讀理解教學中,我緊緊圍繞“愛”一字展開,引導學生討論了三種“愛”——列寧對灰雀的喜愛、小男孩對灰雀的喜愛、列寧對小男孩的`愛。在體會這三種愛時,讓學生區(qū)分列寧與小男孩對灰雀“愛”的不同,列寧喜歡它的方式就是讓它自由,而小男孩卻想占為己有,并重點感悟列寧對小男孩的愛。在教學過程中,我先讓學生從文章當中找出描寫灰雀的句子,并用波浪線畫出來,同時大聲朗讀,讓學生深切地體會到灰雀的惹人喜愛,為下面的男孩要捉走灰雀埋下了伏筆。并順勢請學生看看課文中列寧是怎么對待灰雀的。學生很快感受到了列寧對灰雀的喜愛。我又特別提示了一下,你從哪些詞語中看出來的,學生很快找出了“每次”“都要”“經(jīng)!边@幾個重點詞,并在朗讀的時候讀得重一些。在教學列寧尋找灰雀的過程中,我先讓學生讀一讀列寧說的一系列話,并對每一句話進行反復的有情感地朗讀,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列寧發(fā)現(xiàn)灰雀不見時的那種著急、擔心、惋惜的復雜心理,喚起學生的共鳴。然后提問:那聰明的你們知道灰雀去哪了嗎?請你來幫幫列寧的忙吧!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就上來了。孩子們都說是小男孩捉走的,我就請他們從課文中找出依據(jù)來,大家也都能找到“男孩說:‘沒……我沒有看見’”這句話,通過朗讀,能從男孩說話吞吞吐吐中意識到他心里有鬼,灰雀的失蹤肯定與他有關。隨后,一步步引導學生體會人物的對話,在對話中推測人物的心理活動,感受列寧對男孩的愛。在學生已經(jīng)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再引向認識道理上。
最后,我讓孩子們分角色表演讀課文,加深了理解和體會。
灰雀教學反思7
今天我上完了《灰雀》之后,感覺到課堂是生成的。課前,我按照傳統(tǒng)寫了一篇教案。今天上課時,在第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就把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全盤托出,而且切中要害。這是我事先沒有設想到的。我靈機一動,按照學生所說的主要內(nèi)容設計了一個板書,這個板書是我備課時沒有想到的,是學生給了我靈感。接下來,應該按照學生的思路,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寫出列寧喜歡灰雀,當講到表現(xiàn)列寧喜歡灰雀的句子時,學生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仿佛他們也看到了那“活蹦亂跳”的小灰雀。
跟隨著學生的視野,我們一起體味著列寧對灰雀的喜愛之情,一起欣賞著可愛的小灰雀。很順理成章的,可愛的小灰卻不見了,引出了文章的重點部分——列寧和小男孩之間的對話。學生們熱火朝天的討論這小男孩的心理活動,不時的閃出思維的火花。他們甚至把自己放在了這一情境中,假設自己就是那個小男孩,體會這那種復雜的`心理感受。
值得一提的是,當講到“小男孩低著頭”時,設計一問:“小男孩為什么要低著頭?”設想的答案: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雖然改了,但是還覺得非常慚愧。由于學生把自己放入了情境中,同樣體會到了小男孩對小灰雀的喜愛。又一學生站起來答道:“我覺得,小男孩除了慚愧以外,還對小灰雀又一種舍不得的感情,但是在誠實、知錯就改和感情之間,小男孩選擇誠實。”他的回答是我很驚訝,一個三年級的小男孩,居然又如此的思維深度。正是由于他把自己置身于情境之中,所以才能體會出別人體會不出來的感情。
灰雀教學反思8
《灰雀》一文時,我將全文緊緊圍繞"愛"一字展開,引導學生討論了三種"愛"――列寧對灰雀的喜愛(這是最淺層次愛的體現(xiàn)),小男孩對灰雀的喜愛,列寧對小男孩的愛。在體會這三種愛時,讓學生區(qū)分列寧與小男孩對灰雀"愛"的不同,并重點感悟列寧對小男孩的愛。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課文資料進行了比較全面和深入地理解,感受。整個課堂教學也呈現(xiàn)流暢的態(tài)勢,但在這下面,我也發(fā)現(xiàn)了不少問題:
朗讀教學中,朗讀缺乏
本堂課,我和學生在探討上進行的十分圓滿,但我卻有些忽略了朗讀這一塊。語文課堂,朗讀占有極大的比重,究竟怎樣合理地朗讀,才能做到做適合于學生的發(fā)展呢我想,首先要做到能與文中的人物在情感上發(fā)生共鳴,在此基礎上,學生的朗讀才能有跡可循。我在教學中,完成了第一步;接下來,便是讓學生融入主角,將感情帶入文中,激情朗讀。可在實際教學中,我自覺還缺乏合理引導的手法,因而,課堂上,學生始終無法讀出列寧焦急尋找的語氣。這時,我雖提示學生,能夠想象一下自己心愛的東西丟了,自己是怎樣的情緒,但學生依舊把握不準。而此時,我本該發(fā)揮作用,示范朗讀,可我卻忘了這么做,可見,我的臨場應變潛力需要很大的提高。最后,這一環(huán)節(jié),在學生并沒有很好的進行朗讀狀況下,我就進入了下一環(huán)節(jié)。在朗讀環(huán)節(jié)中,我還不會采取多種方式教學,這是我今后需要不斷學習的其中一方面。
課堂的臨時應變潛力不足
課上,由于某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發(fā)生了遺漏,導致我在30分鐘內(nèi),就將課文資料結(jié)束。剩余的5分鐘,我的心里發(fā)懵了:我該怎樣過這5分鐘呢我采取了讓學生讀對話,自己再范讀對話。師傅隨后告訴我,我這樣一種處理方法,其實是將前面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了重復,或者說這樣安排不貼合這堂課該有的節(jié)奏,要將它安排在課文理解中。在剩余的時間內(nèi),老師們告訴我能夠安排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想一想,動筆寫一寫"小男孩在聽了列寧找灰雀時焦急,為灰雀惋惜等的話后,那時他心里是怎樣想的`",或者是"小男孩從這件事中,他明白了什么",讓學生站在同齡人的立場上,更加能獲得情感的體驗和提高。也能夠讓學生做做課堂練習本……總之,方法有很多種{當然,這么做,并非為了填滿時間}。從這堂課中,我不僅僅明白了臨場應變的重要性,也明白了,只有事先做好了十二分的準備,才能讓課堂更好的完成,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得到最多的發(fā)展;而在課堂教學時,做好隨時的應變的準備,讓自己不拘泥于教案的束縛,又能真正讓課堂的時間做到合理的運用。
基礎知識的再學習
雖然在第一課時中,已經(jīng)比較全面地學習了字詞和課文的初讀,但這并不是說字詞的學習在第二課時中就能夠停息。相反,在課堂中,抓住一些重點的字詞,能夠更好地幫忙學生理解課文,也能起到增加詞匯的作用。在《灰雀》一文中,有不少詞語是需要隨文理解的。但這一步我卻忽略了。所以在這一堂課中,學生在基礎知識方面,學得不太扎實。
整堂課從總體看,還算成功,但細細分析,存在的缺陷也不可少看。但是,教學就是一個不斷嘗試,然后不斷發(fā)現(xiàn)不足,加以改善的過程。所以,我相信,認真做好反思,并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改善,我會有所進步,有所收獲!
灰雀教學反思9
作為一名新教師,我認為無論哪門學科的教授都是一門藝術。一節(jié)課的呈現(xiàn)不僅要在課前準備好各各環(huán)節(jié),而且還要環(huán)環(huán)相扣,使學生能夠緊跟教師的思路,繼而學習新知識,感受新體驗,不斷有進步。
20xx年9月23日,中心校領導和我校各位優(yōu)秀前輩聽了我講的一節(jié)隨堂課,各位前輩給予了很多的指導,雖然也有個別肯定和表揚,可是,原本信心滿滿的我,還是覺得很慚愧。雖然我作為美術專業(yè)老師,可是教授三年級語文已有一個月之久,在本次授課中,不盡人意之處大有所在,經(jīng)各位優(yōu)秀前輩的指導和自己的認真思考和總結(jié),現(xiàn)將不足之處歸納如下:
一、 備課不充分
在課前準備階段,備課是只是備了自己和教材,沒有認真的研究學生,以至于對學生了解不足,導致講課中以自己為中心,眼里沒有學生,無法調(diào)動學生的樂趣和學習的積極性。并且,備課也不是很充分,以至于在課程進行20多分鐘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把課程的講授和環(huán)節(jié)的設置都進行完了,自己頭腦中就已經(jīng)理不清了,學生肯定也是一片迷茫,只能隨著老師走。
在以后的備課中,我會更加認真的、研究學生,全面地進行備課,多設計幾個環(huán)節(jié),多想幾種方案,多積累經(jīng)驗。多請教,多思考,多實踐,多檢測,多總結(jié),多進步,多創(chuàng)新。
二、 時間把握不靈活
在授課的過程中,留給學生的時間過少,很多知識并沒有引導學生思考和總結(jié),而是自己直接講出來,這樣無法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小主人的身份,使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授課中在顧及個別同學的時候,沒有顧及到其他的大多數(shù)同學,使多數(shù)同學情感體驗不足,對知識點的感受較輕,這樣,同學們的掌握程度肯定也好不到哪去。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更多的留意這一點,更多的讓同學們進行自己思考、小組合作,使學生能更好的融入到課程環(huán)節(jié)中來,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三、 課堂措辭準確性不足
在授課過程中,過多的注重了課程環(huán)節(jié)的進行,以致忽略了個別詞語的精確性。其實想想這些都是借口,還是自己習慣上過于隨意,知識點不夠準確,語言上不夠精確。另外,在對學生的表揚上太過籠統(tǒng),沒有針對性,不夠精確化。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會盡快糾正不準確的細節(jié)語言,學習課堂進行中的語言藝術,總結(jié)歸納經(jīng)典語言,能夠使學生被語言的藝術所吸引。
四、 重點的組織和取舍不當
在授課中,由于缺乏經(jīng)驗,一心想把文章講得更透,一心想促使學生多思考多回答問題,所以過多的提問了太多的`問題,有時跳躍性還很強,導致本課時重點不是很突出,學生不能集中思維思考一個問題,教學效果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
在以后的教學中,在這個方面我也要更加注意,提問時篩選重點問題,是重難點更加突出,學生思維更加集中,使教學效果有進一步的提高。
除了上述的各種需要改進的地方之外,我清楚的知道還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積極的改進,使課程設計更加科學合理,課程環(huán)節(jié)進行更加自然順暢,學生學習更加積極主動,教學效果更加完美高效。
如有不足之處,還請各位前輩能夠進行悉心指導和批評。
灰雀教學反思10
教學《灰雀》一文時,我將全文緊緊圍繞“愛”一字展開,引導學生討論了三種“愛”——列寧對灰雀的喜愛(這是最淺層次愛的體現(xiàn))、小男孩對灰雀的喜愛、列寧對小男孩的愛。在體會這三種愛時,讓學生區(qū)分列寧與小男孩對灰雀“愛”的不一樣,并重點感悟列寧對小男孩的愛。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課文資料進行了比較全面和深入地理解、感受。整個課堂教學也呈現(xiàn)流暢的態(tài)勢,如在文中的泡泡里提出了一個問題“列寧來到白樺樹下,為什么跟不會講話的灰雀說話,而不跟會說話的男孩講話呢?”我就讓學生讀書思考。然后,組織交流。有的說:“列寧怕小男孩悲痛,所以不直接問小男孩!庇械恼f:“列寧不愿意傷害小男孩的自尊心。”有的說:“列寧怕小男孩難堪!边有的說:“列寧對灰雀講話,實際上也是在跟小男孩說話。”我覺得利用學生的疑問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啟發(fā),再經(jīng)過學生讀書思考,從而領悟到課文所表達的男孩愛灰雀、列寧愛灰雀更愛男孩的情感,學生對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有了深刻的認識,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應再重視朗讀教學。
本堂課,我和學生在探討上進行的十分圓滿,但我卻有些忽略了朗讀這一塊。語文課堂,朗讀占有極大的比重,究竟怎樣合理地朗讀,才能做到做適合于學生的發(fā)展呢?我想,首先要做到能與文中的人物在情感上發(fā)生共鳴,在此基礎上,學生的朗讀才能有跡可循。我在教學中,完成了第一步;接下來,便是讓學生融入主角,將感情帶入文中,活力朗讀?稍趯嶋H教學中,我自覺還缺乏合理引導的手法,因而,課堂上,學生始終無法讀出列寧焦急尋找的語氣。這時,我雖提示學生,能夠想象一下自我心愛的東西丟了,自我是怎樣的心境,但學生依舊把握不準。而此時,我本該發(fā)揮作用,示范朗讀,可我卻忘了這么做,可見,我的臨場應變本事需要很大的'提高。最終,這一環(huán)節(jié),在學生并沒有很好的進行朗讀情景下,我就進入了下一環(huán)節(jié)。在朗讀環(huán)節(jié)中,我還不會采取多種方式教學,這是我今后需要不斷學習的其中一方面。
其實,兒童的情感是最豐富的,兒童的感覺也是最敏銳的,只要能夠為他們創(chuàng)設一個適宜的情景,他們的情感就會充分流露出。
灰雀教學反思11
《灰雀》這篇文章我已經(jīng)講過,但實事求是的說很失敗。確實需要反思。
首先說新課改提倡的是學生主體地位的發(fā)揮,養(yǎng)成學生獨立思考的本事,讓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從而解決問題,而教師需要做的則是正確的引導。然而,回想起來當時講課的情景,我所重視的可是是課文某些具體部分的處理,并且自我為學生總結(jié)了學過本篇課文應受的啟發(fā)—護鳥意識。忽略了文章整體的連貫性。所以,此刻的問題是學生對這篇文章的理解只是局部的。
另外,我明明清楚這篇文章的重點在于列寧與男孩的對話,把握人物的心夢想法?僧斘抑v的時候只是一帶而過,并沒有給孩子思考的時間。在我的課堂中,主角發(fā)生了重大變化:我成為了中心人物。
其實,當前語文課的重點在于閱讀,雖然這節(jié)課我失敗了,可是很多人也是在積累失敗經(jīng)驗的'教訓中走出一條成功之路的。過去的無法挽回,但未來的則需要好好設計每一堂課,不得松懈!
本堂課,我和學生在探討上進行的十分圓滿,但我卻有些忽略了朗讀這一塊。語文課堂,朗讀占有極大的比重,究竟怎樣合理地朗讀,才能做到做適合于學生的發(fā)展呢?我想,首先要做到能與文中的人物在情感上發(fā)生共鳴,在此基礎上,學生的朗讀才能有跡可循。我在教學中,完成了第一步;接下來,便是讓學生融入主角,將感情帶入文中,活力朗讀?稍趯嶋H教學中,我自覺還缺乏合理引導的手法,因而,課堂上,學生始終無法讀出列寧焦急尋找的語氣。這時,我雖提示學生,能夠想象一下自我心愛的東西丟了,自我是怎樣的心境,但學生依舊把握不準。而此時,我本該發(fā)揮作用,示范朗讀,可我卻忘了這么做,可見,我的臨場應變本事需要很大的提高。最終,這一環(huán)節(jié),在學生并沒有很好的進行朗讀情景下,我就進入了下一環(huán)節(jié)。在朗讀環(huán)節(jié)中,我還不會采取多種方式教學,這是我今后需要不斷學習的其中一方面。
其實,兒童的情感是最豐富的,兒童的感覺也是最敏銳的,只要能夠為他們創(chuàng)設一個適宜的情景,他們的情感就會充分流露出。
灰雀教學反思12
《灰雀》這篇課文記敘了列寧在莫斯科郊外養(yǎng)病期間愛護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寧愛鳥,更愛誠實的孩子。課文以人物對話為主線,既寫出了列寧對孩子的教育過程,又寫了小男孩心理認識過程。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外化為語言,二者相互交錯,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并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本課教學目標: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為什么說小男孩是一個誠實的孩子,體會列寧對孩子的教育過程及小男孩的心理認識過程。
學習課文2-13小節(jié)
(一)品讀灰雀不見了,列寧著急而又擔心的語句(略)
(二)證明:灰雀是小男孩抓走的
師:小朋友,灰雀不見了,列寧是著急而又擔心,那么灰雀到哪兒去了呢?你們從這些小節(jié)中找到答案了嗎?
生1:灰雀一定是被小男孩抓走的。
師:你這么肯定,有什么證據(jù)嗎?
生:有
師:其他同學同意他的判斷嗎?(學生都同意),但老師卻不敢相信,這是事實。你們能從文中找出證據(jù),讓老師心服口服嗎?
(學生研讀文本尋找證據(jù))
生2:男孩說:“沒……我沒看見。”從這句話可以看出灰雀是男孩抓走的,因為這里有個省略號,說明他說話吞吞吐吐。
師:這是一個偉大的發(fā)現(xiàn)。老師還想知道小男孩說話時為什么吞吞吐吐呢?
生3:那是因為他抓走了灰雀,做了錯事,列寧問他時心里有些緊張,所以說話就吞吞吐吐。
。ㄖ笇ёx好小男孩吞吞吐吐說的這句話)
師:你把生2找到的證據(jù)解釋清楚了,但單憑這一個證據(jù),不足以讓老師相信。還有新的證據(jù)嗎?
生6:第6小節(jié)也可以成為證據(jù)。那個小男孩本來想告訴列寧灰雀沒有死,但又不敢講。那說明他知道灰雀現(xiàn)在的情況,又不敢講,灰雀的`失蹤一定和他有關。
生7:沒錯,如果不是他抓走的,他怎么知道灰雀是死是活。
生8:他不敢講是因為他剛才已經(jīng)對列寧撒了謊,所以現(xiàn)在也不敢直接承認是自己捉了灰雀。
師:這是你們的證據(jù)之二,那么證據(jù)之三呢?
生9:當列寧擔心灰雀再也飛不回來時,男孩說:“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著。”我從“一定”可以看出,小男孩很肯定灰雀還活著,是他把灰雀藏起來了,所以他才那么肯定地說。
師:點頭贊許(指導讀好“肯定”的語氣)
生10:也許小男孩此時已經(jīng)被列寧的話感動了,他打算把灰雀放回到樹上。
師:你們分析得真有道理,還有補充嗎?
生11:第11小節(jié)寫到:第二天,列寧來到白樺樹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歡蹦亂跳在枝頭歌唱。從這一小節(jié)我讀懂了灰雀是小男孩抓走的,他又把它放回來了,他知錯了,所以低著頭。
灰雀教學反思13
在我的印象中,每次講課,王老師都是那樣用心地備課!痘胰浮愤@節(jié)課上,我也感到了王老師的用心,更感受到了王老師一步步地成長。
一、課前一分鐘的演講著實令我震驚了不少,很棒!我們都到海洋中英文學校,我也很贊賞他們的課前演講的做法,也曾萌生在自己的課堂上實施這個舉措念頭。但只進行了幾次,就因事務的繁雜而擱淺了,從此再也無念提及。而王老師做得很好,直至本學期,還不忘給學生這樣一個自我鍛煉的機會。王老師的用心將會使學生受用終生的。
二、仔細看了王老師發(fā)上來的《灰雀教學設計》的帖子,教學設計得很棒!從體會列寧找不到灰雀時的著急;到做偵探,找出小男孩撒謊的理由,從而體會男孩也是愛灰雀的;最后更以“列寧為什么問灰雀,卻不問男孩呢?”這個問題,讓學生感受到列寧對小男孩的愛護。正如樓上諸多老師所說,在王老師授課過程中,為我們呈現(xiàn)了有很多精彩之處,我不再一一詳舉。
也提兩點意見:
一、課堂上的王老師太過依賴教案。我想,王老師曾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在“備教材”上,所以,寫出了設計很精彩的教案。但在“備教案”環(huán)節(jié)上,花費的精力并不多。憑我的經(jīng)驗,“備教材,寫教案”,是關鍵第一步。但“備教案”,更是落實自己教學設計和教學理念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步。否則,再怎么精彩的教案,課堂上的老師也會有種駕駑不嫻熟的感覺,勢必造成“教案”和“課堂”兩層皮。這樣,授課老師好的教學理念不能游刃有余地傳達給學生,學生更不能很好地領會老師的教學思想。所以,我認為“備教案”是一個更關鍵的步驟。教師只有把自己的各教學環(huán)節(jié)爛記于心,并內(nèi)化為自己的東西,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才能夠在課堂上做到對教案的駕輕就熟。
二、我也覺得在本節(jié)課上,老師講得有點多。但我想,這決不是王老師一個人存在的問題?赡芪覀冋Z文老師都曾遇到過類似的困惑,我也一樣。記得我在講《月光曲》時,于校長也給我提出了這個問題。所以,自那以后的平日教學中,我對這個問題格外關注。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有很多:
1、老師的畏懼心理。老師太害怕自己預先設計好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落實不完了;老師太害怕學生自己說不到點子上,所以往往學生剛提了頭,我們教師就迫不及待地接過話茬兒,滔滔不絕地自顧自講起來,我們搶奪了學生說的權利,長此以往,我們沒給學生練的機會,我們沒教給學生說的方法,所以學生圍繞一個中心說整段話的能力就退化了。
2、老師的自戀情節(jié)。老師總以為自己的理解是那么深刻,學生的理解就有那么一點淺薄。所以,總想把自己對教材的深刻理解強加給學生。殊不知,老師在講臺上苦口婆心地講解,在學生的腦海里只會留下一條淡淡的痕跡,這只是一種滑行的教育。由于學生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地與文本產(chǎn)生情感共鳴,所以,他們聽課的狀態(tài)和聽課的效果可想而知。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點兒,我是在歷次聽課的過程中感悟到的。歸根結(jié)底,還是老師沒有把自己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
聲明一點,這幾點的意見絕不是只針對本節(jié)課的。只是,由本次聽課引發(fā)了我對自己教學的思考和剖析。我想,找準問題癥結(jié)所在,才會為自己今后的前進找準方向。
【反思】
《灰雀》這篇課文記敘了列寧在莫斯科郊外養(yǎng)病期間愛護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寧愛鳥,更愛誠實的孩子。
這篇課文并沒有直接告訴我們灰雀是小男孩抓的,只有通過讀課文才能理解,列寧為什么明明知道并沒有批評小男孩的做法,只有通過認真思考,才可以理解列寧不僅是個大教育家,還是心理學家。
在第一課時,我將大部分的時間放在字詞上。雖然我們已經(jīng)是三年級的學生,但是如果一下子放手,中等生與學困生可能在字詞方面就會掌握得不夠扎實,所以在這字詞方面,重點提醒容易書寫錯誤的“胸脯”“散”“敢”等字。
在第二課時,我請孩子們通過抓住體現(xiàn)灰雀可愛的句子及列寧喜歡灰雀的句子來品讀,在理解為什么灰雀不見了,后來卻又飛又回來?有的'學生說,小男孩怕老爺爺傷心,就抓了一只一樣的放回樹上;有的說,這只灰雀本來就是列寧養(yǎng)的;有的則表現(xiàn)出思考狀,不知到底是為什么。這時我抓住了一個問題,讓學生品讀課文3到10自然段,讓男女生分角讀讀課文,我來讀旁來,讀完第一遍之后,有的孩子就提出灰雀是小男孩子抓的,我就抓住這個問題讓學生來說說,從對話中哪里看出是小男孩子抓的,眼尖的孩子一下子抓住了第四自然段中的省略號,孩子說,那是因為他害怕。
“他怕什么呢?”“怕批評”由來,我請學生們來說一說自己的想法,讓學生來說一說當時小男孩的心理是怎么想的,在整節(jié)課,有的孩子發(fā)言很積極,如平時在班級中基本不參與課堂的建楠這節(jié)課很活躍,優(yōu)生林世懿、章月馨等同等,但是也發(fā)現(xiàn)有一部分同學在那里完全沒有參與,就坐在那里,仿佛他們的思維被禁錮了一般,一節(jié)課下來,基本沒有怎么發(fā)言。點到他們,他們就呆呆地站在位子上。對于這樣的情況,我在思考,今后在上課的時候,如何能調(diào)動更多同學的注意力,讓他們參與到課堂之中呢?
我想在今后,在把握課文方面,不僅要做到胸有課文,所設計的問題應該更有概括性,能夠讓孩子們自己去課文中去學習,也就是所提的問題不要太過于多與細碎。
在教學的水平與文本解讀方面,我知道我能力有待提高!奥仿湫捱h兮”只有吃透課文,合理設計才能更好地提高課堂的實效,孩子們才會更加喜歡語文課堂。
灰雀教學反思14
《灰雀》這篇課文講述了列寧、灰雀和一個孩子之間的故事。這個故事體現(xiàn)了列寧善解人意,對男孩的尊重、愛護以及男孩的誠實和天真。教學本課,我主要有以下感受:
引導學生抓住列寧和男孩的言語和神態(tài)來領會人物的心理活動,以此來突破教學難點。
教學中,我先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找出描寫灰雀的語句。首先是灰雀“惹人喜愛”,“兩只胸脯是粉紅的,一只胸脯是深紅的……婉轉(zhuǎn)地歌唱”,這是灰雀讓人喜愛之處。其次是列寧的'言語和行動表現(xiàn)了對灰雀的喜愛。他欣賞灰雀的歌唱,給它們帶來食物。我特別提醒學生注意“每次”“都要”“經(jīng)!边@幾個關鍵詞語,體現(xiàn)了列寧對灰雀喜愛的程度。當灰雀消失之后,列寧“在周圍的樹林中找遍了”,這表明他對灰雀的著急和擔心。在列寧和小男孩的對話中,如“一定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了。天氣嚴寒,它怕冷!薄岸嗪玫幕胰秆剑上г僖诧w不回來了”,“它怕冷”和“可惜”這兩個詞語,體會到列寧對灰雀的喜愛和關心。因此,我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相關詞句的同時,要求他們一定要將這種感情讀出來。接著,列寧和孩子的對話,耐心而又得體,表現(xiàn)了列寧對孩子的尊重和愛護。當列寧詢問孩子是否見到灰雀時,孩子回答“沒……我沒看見”,從這種吞吞吐吐中,可以猜測到灰雀的消失與孩子有關。但是列寧沒有去批評、斥責孩子,而是通過表達對惹人喜愛的灰雀的擔心,使孩子內(nèi)心受到震動、感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列寧與孩子的對話和神態(tài)體現(xiàn)出了人物的心理活動,這正是本課教學的難點。在教學過程當中,我讓學生結(jié)合具體的句子、段落,以及文中的提示反復朗讀、感悟,并引導學生透過語言、神態(tài)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因為本課課后要求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在朗讀過程中,要把朗讀和理解結(jié)合起來,使學生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最后我再引導他們討論:為什么說“男孩是誠實的”?為什么列寧不直接要求男孩將灰雀放回來?效果不言而喻。
灰雀教學反思15
教學《灰雀》一文時,我緊緊圍繞“愛”一字展開,引導學生討論了三種“愛”——列寧對灰雀的喜愛(這是最淺層次愛的體現(xiàn))、小男孩對灰雀的喜愛、列寧對小男孩的愛。在體會這三種愛時,讓學生區(qū)分列寧與小男孩對灰雀“愛”的'不同,并重點感悟列寧對小男孩的愛。在朗讀中體會愛。語文課堂,朗讀占有極大的比重,究竟怎樣合理地朗讀,才能做到做適合于學生的發(fā)展呢?我想,首先要做到能與文中的人物在情感上發(fā)生共鳴,在此基礎上,學生的朗讀才能有跡可循。我在教學中,便是讓學生融入角色,將感情帶入文中,激情朗讀。可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始終無法讀出列寧焦急尋找的語氣。這時,我提示學生,可以想象一下自己心愛的東西丟了,自己是怎樣的心情。此時,發(fā)揮教師示范朗讀作用。
【灰雀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灰雀》教學反思06-13
灰雀教學反思【優(yōu)】07-05
【精】灰雀教學反思07-09
灰雀教學反思(推薦)07-05
《灰雀》教學反思[實用]07-05
《灰雀》語文教學反思03-26
《灰雀》教學反思(15篇)12-27
《灰雀》教學反思3篇06-15
《灰雀》教學反思(12篇)06-15
《灰雀》教學反思15篇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