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慶》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慶》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歡慶》教學反思1
崔巒先生指出:“語文教學要切實由教師的教,轉到學生自主的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教練、輔導員,學生是主角、主人!獭耆菫榱恕畬W’,要服從、服務于‘學’。學生的自主學習要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也就是說,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絕不僅僅是完成教學設計上預設的每一個步驟,我注重以發(fā)展學生的自主意識,培養(yǎng)學生自主讀書的能力為出發(fā)點,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尊重學生的需要,讓學生獲得新的體驗,獲得認可和欣賞,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在課堂上出現了預設以及超出預設的亮點和高潮。
《歡慶》的重難點是把朗讀與想象結合起來,以讀為主,讀中想象,讀出層次,讀中感悟各族人民為母親過生日的情景,從中體會喜慶、歡樂的氣氛。在揭題解題之后,我就引導學生朗讀:十月一日——祖國媽媽的生日。在課堂快要結束,學生的感情得以共鳴時,我又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十月一日——祖國媽媽的生日,十月一日——是個美好的日子。這是朗讀的'主線,也是情感升華的主線。
在學生能夠很清楚地分出歡樂和樂曲時,我就讓學生找到文中相應的句子進行朗讀:大海奏起歡樂的樂曲。大海會奏什么樣的歌曲,你能唱一唱嗎?并在欣賞圖片中進行有感情地朗讀。我認為僅僅通過課件圖畫展開想象是不夠的,還可以適機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在學生找到有田野、楓林、藍天、大海為祖國歡慶時,設計了這樣的問題:你最喜歡哪一處景色,為什么?學生們各有所愛,但部分學生還是無法展開想象說出自己喜歡的理由。在此基礎上又設計有啟發(fā)性的問題:田野上會有哪些果實,它們會是什么樣子呢?如果你是飛翔的鴿子,你會對祖國媽媽說什么呢?這樣更能幫助學生展開想象融入詩歌。這節(jié)課中,孩子們的朗讀是充分的,絕大部分的學生都投入到了詩歌當中,到最后,他們能脫口而出:花園獻上美麗的花朵,小溪唱起動聽的歌曲……
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藝術,雖說在本堂課的教學中,出現了幾處讓人很想鼓掌的精彩,但也有讓人深感遺憾的地方,比如說寫字的指導不是很到位,后進生沒有很好地激發(fā)。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努力探索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方法,有效地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做一個智慧的語文教師。
《歡慶》教學反思2
《歡慶》是山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一課,是首為慶祝國慶而作的小詩。這首詩的前四行描寫了大自然為祖國獻禮的美麗景象。文中寫道:“田野獻上金黃的果實,楓林舉起火紅的旗幟,藍天飛著潔白的鴿子,大海奏起歡樂的樂曲!倍嗝疵利悮g騰的景象,如何讓學生好好體會,并從中汲取文學的營養(yǎng),學會積累和運用呢?
首先,我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找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句多讀幾遍。然后,請幾位學生朗讀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并說說為什么喜歡。
有個學生說,“我最喜歡的句子是‘田野獻上金黃的果實’!彼懈星榈匕丫渥永首x了一遍,但是沒有說明自己為什么喜歡。
看看學生似乎還未提起思考的興趣,我來了個“拋磚引玉”。
“如果把這句換成‘田野到處是綠油油的一片!趺礃?”
“不好!”立即有學生舉手反對。
“為什么不好?”我微笑著請他做出解釋。
“因為國慶(這段時間)已經是秋天了,田野里果子、稻谷都已經成熟,所以說是‘獻上金黃的果實’。”有個孩子反應還真快。
“我有個問題,我想把這句改成‘田野掛上金黃的'果實’!绷硪粋孩子得到啟發(f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很好,你很愛動腦筋。你們覺得這樣改動之后,句子好不好?”我鼓勵大家評一評。
“當然不好啦!”有個孩子拉長了聲音叫道。這個手腳永遠比腦子要來得快的女孩想都不想就大聲嚷道。
“不好!不好!”其他人也受了她的影響跟著嚷了起來。
我沒有立即制止顯得有點混亂的局面,只拋出沉穩(wěn)的一句:“為什么?”
女孩因為沒有經過思考,一時楞住了,她顯得有點尷尬。
有個孩子倒象是有所準備,“能把詩寫到課文上的人一定是很著名的作家之類的,他們的文章當然會比我們寫的好啦!“
“呵呵,你有你自己的想法,很好!可是我倒是覺得我們班里也常常出這樣的小詩人、小作家。比如上學期,‘小朋友的眼睛醒了’;‘陽光照到小河上,小河就飄起來了’等等,這些好句子不見得就比不上名作家寫的哦!”我的情緒象是被激起了漣漪的小河,一下子興奮起來。
“怎么樣?今天這堂課能不能再出幾個小詩人?”我煽動著大家!澳銈円矂幽X想一想,看看自己能不能象課文一樣也來上那么兩句為我們的國慶獻禮?”
“好!”幾個思維活躍的孩子爭著把任務接了下來。
“我先來一句,‘稻田翻起金色的波浪’!边@學期進步很大的一個孩子,一改上學期懶散的樣子,思維也活躍了很多。
“不錯!”我立即把他的句子板書在黑板上。
“高粱舉起火紅的火把。”其他學生也不示弱,緊跟著來了下一句。
“好極了!還有誰也能來?”我把這句也寫上了黑板。
“老師,我想給改一下句子!币粋孩子舉手說。“我把稻田改成‘稻!@句就成了‘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
有意思!“你們覺得他們倆誰的句子更美?”一旦深入思考的叢林,這樣的感覺真是妙不可言。
“我認為‘稻!!毙〗“l(fā)表了自己的見解,“因為稻田就象大海一樣,很寬闊,風一吹來,稻谷隨著風翻動,就象金色的波浪!
有道理。我隨即在黑板上畫出一塊稻田和一片稻海,讓孩子們觀察對比。結果他們都覺得‘“海”比“田”更美。
清脆的下課鈴聲在孩子們剛剛掀起的創(chuàng)作高潮中打響了,我們意猶未盡。但我絕不會把這樣的快樂延續(xù),因為更多的喜悅應該由他們自己去創(chuàng)造,去慢慢品味。
“今晚作業(yè):把你創(chuàng)作的句子寫在日記本上!”我宣布。
次日,我發(fā)現交上來的日子本里果然有我期待的驚喜。
“高粱打著一面面小紅旗。
葡萄捧出一串串紫瑪瑙在陽光下閃光。
香蕉劃著彎彎的小船來了。
柿子提著紅紅的燈籠來了!
這是班上學習委員的。
“田野獻上金黃的果實,
楓林舉起勝利的火把,
藍天飛著潔白的天鵝,
大海奏起歡樂的樂曲。
大家和孩子們,
歡慶這難忘的日子,
十月一日----------
我難忘的一天。”
《歡慶》教學反思3
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朗讀與想象結合起來,以讀為主,讀中想象,讀中促悟,體會國慶喜慶歡樂氣氛,從而達到背誦的目的。
我主要通過以下環(huán)節(jié)突破的,還需有很多改進和加強的地方。
1、在學生說出初讀收獲后,先學習第二句詩,為學生感受十三億孩子歡慶祖國的氛圍,充分的朗讀,相機出示國慶60周年的大典場面,創(chuàng)設情境然后刨根問底,激發(fā)學生激動情感。
2、 情感得到渲染后,再學習第二句,讓生想象讀(閉眼聽聲音、看圖片),師生接讀,讀中促悟。感覺在學習“田野獻上金黃的果實”時,教師指導有些局限,應讓學生超越文本對“金黃”有更深的理解,“金黃”不僅是一種顏色,更是一種豐收的象征。
3、 課堂接近尾聲時,設計讓學生展示為祖國媽媽準備的禮物時,由于時間倉促,沒有珍視學生的言語智慧,在整堂課感情基調達到高潮時,教師卻欲言又止,處理不是很恰如其分,如果將學生有代表性的禮物貼在板書的旁邊更能輔助背誦,這本是我的.設計意圖。
日后要更加合理安排課堂時間,課前要很好的預設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提高駕馭學生的能力,特別是教師的一些過渡語、評價語要非常的及時,努力創(chuàng)設開放有活力的課堂。
《我選我》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是:識字寫字,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從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在實施教學中,學生能運用已掌握的識字方法(形聲字特點、字義、換偏旁)來識字。由字到詞,然后在課文中分層認讀生字,達到識字的目的。
但是也有很多不盡人意的地方:
1、學生在輪讀課文展示中,邊讀邊讓其他學生記住里面
的好詞好句,得到收獲的同時,解決課前提出的問題,求同存異。之后,再讓學生通篇讀一次課文,整體感知課文,效果會更好。
2、教師應讓學生多觀察字的間架結構,最好在黑板上引領示范,這樣執(zhí)筆姿勢和運筆學生會一目了然。這樣才能把字寫整潔、美觀。對于本環(huán)節(jié)的實施教師很不滿意。需要補充教學。
寫字是一項重要的基本功,一要堅持寫字姿勢,執(zhí)筆方法的指導;二要循序漸進進行筆畫、筆順、偏旁部首、間架結構的書寫指導,直到每個學生寫的正確、端正。
《歡慶》教學反思4
一、換種方式提問,提高教學實效
在以往的生字教學中,我常常問學生:“這個字你是怎么認識的?”“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剛開始學生個個踴躍,爭相做答,但久而久之,這種刺激的效果越來越弱,部分學生的惰性開始顯露。于是,在這節(jié)課上,我嘗試著換了一種提問方式“你發(fā)現了什么?”“你提醒大家要注意什么?”鼓勵學生去探究去發(fā)現。結果在這堂課上,我又看到了學生按捺不住的興奮。在讀字音時,學生提醒到“慶”是后鼻音,“幟”是翹舌音,“曲”在課文里讀第三聲。書寫時,學生發(fā)現了“歡”是左窄右寬,“慶”字廣字旁的橫不宜太長,這樣的學習情景,這樣的學習效果只有在興奮的情緒狀態(tài)下,在思維得到了極大激活的情況下才能出現。
二、整體吟誦的高效
本詩內容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自然景物用自己的方式歡慶祖國媽媽的生日,二是由物及人,十三億的`孩子歡慶這美好的日子。如何讓學生領悟這部分的內容,我選擇了整體感悟的方式,一起出示這四句話,讓學生不斷誦讀,避免了逐句講解的支離,避免了詩意美感的破碎。詩是語言的精華,言簡意豐,一首詩,就是一幅畫或多幅畫使讀者可以展開各自富有個性的想象,在自己的頭腦中構建出形象生動的畫面。因此,在吟誦中引導學生想象,讓詩中景、詩中物在學生腦海里浮現,展現一幅幅立體的圖景,引導學生步入詩境。本課教學中,我讓學生在誦讀中說說“眼前出現了什么景,心中出現了什么物?”同時展開想象“你仿佛聽到各自在說著什么話呢?浪花會唱什么歌?”給學生建立了語言與形象的聯系,同時自然地滲透了誦讀的方法,即讀書的時候,只要眼前有景,心中有物,就能讀出感情,達到了整體的高效。
三、真誠的課堂對話,喚起學生學習的歡樂:
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中進行,真誠的課堂對話能喚起學生的歡樂的課堂情趣。例如:“老師寫不好,等會你們寫的要比老師好!薄胺砰_聲音讀,小朋友讀書的聲音最好聽了。”“再讀讀課文,肯定比上一次好。”“讀好了,就讀給同桌聽,讀正確了,就翹起大拇指,夸夸你的同桌,或著沖他笑一笑。”等,這真誠的語言,喚起學生學習上歡樂多多,童心無限,才使得本課誦讀聲聲,氣氛濃濃,才使的以學定教的思想得以落實。
《歡慶》教學反思5
關注學生的生命世界,促使學生健康發(fā)展。尊重學生的精神世界,創(chuàng)設實、美、情、趣的教學活動,激發(fā)每個學生的潛能和自主性,讓他們在積極、主動、互動、創(chuàng)造性的語文實踐中,獲得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
《歡慶》這首詩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第三組教材,這組教材圍繞著“愛祖國”這個專題進行編寫。這首詩展現了隆重、熱鬧的國慶場面,大部分詩句采用象征性的語言來表現國慶的熱鬧場面。由于低年級小朋友對國慶的來歷,意義并不了解,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時,首先讓孩子們課前尋找有關國慶的資料,上課時,又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畫面,讓孩子們了解國慶的來歷和意義。本課的重點在于表現國慶的歡樂熱鬧氣氛,為了把學生帶入情境,我又播放了一段全國各族人民歡度國慶的錄像,并通過熱烈奔放、激情滿懷的錄音朗讀,以點燃孩子們的情感共鳴,激起學習興趣。學習中,以讀為主。形式上,有自讀,同桌共讀,齊讀,展示讀;層次上,有初讀,理解讀,想象讀,感悟讀等等,讀出學生的不同感受。
另外,在設計本課時,我始終沒有忘記: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為了達到學習目標,我利用各種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huán)境,讓孩子們在民主、寬松的氛圍中,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我還借助多媒體畫面讓學生了解“大海唱起歡樂的樂曲”并配上音樂,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歡慶的氣氛。會唱的可以跟著唱一唱,活躍課堂氣氛,也讓學生在課堂中加入到歡慶的隊伍中。對“十三億孩子”的教學是本課的一個難點,需要教師的`引導。我先讓學生確定這美好的日子是哪天,再從祖國媽媽的生日讓學生得出這個媽媽是誰,我們的祖國叫什么名字。當學生了解了我們都是祖國媽媽的孩子后,我再總結“十三億孩子”是指生長在中國的每一個人,舉列學生是祖國媽媽的孩子,爸爸媽媽是祖國媽媽的孩子,老師也是祖國媽媽的孩子。中國的十三億人口都是祖國媽媽的孩子。學生對“十三億孩子”的了解才能達到形象生動。
在教學中也有不少失誤。如文中出現了“歡樂的樂曲”中“樂”是個多音字,本來是放在“大海奏起歡樂的樂曲”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但在課堂教學中卻遺漏了。在課文朗讀中,我設計了配樂朗讀,不過音樂選得過于抒情,不大適合課文歡慶的氣氛。在設計中,我還準備了說話訓練,拓展學生的說話能力,提升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但可能教學時間安排還不夠合理,沒有完成這一部分的教學。
《歡慶》教學反思6
剛剛度過了愉快的國慶節(jié),余溫未消,我們就迎來了——《歡慶》。
《歡慶》這首詩寫得就是給祖國媽媽過生日的情景。從田野到楓林,從藍天到大海,從首都北京都天涯海角,到處都沉浸在歡樂之中。金黃的果實,火紅的旗幟,潔白的鴿子,歡樂的樂曲,構成了一幅美麗、祥和的圖畫。
在教學過程中,我從“歡慶”入手:
出示課題:9、歡慶
師:什么是歡慶?
生:就是非常快樂的慶祝。
師:那我們在慶祝什么呢?請你自己讀一讀課文,找一找答案。
自瀆課文后交流:
生:我們在慶祝祖國媽媽的生日。
師:那祖國媽媽生日是什么時候呢?
生1:10月1日。
生2:我們最近放假,就是為了慶祝祖國媽媽的生日。
生3:我知道我們祖國媽媽今年已經58歲了。
師:對呀,我們剛剛為我們的祖國媽媽過了她58歲的生日,那在國慶節(jié)的.時候,你都感受到了哪些慶祝的氛圍?
生1:我看到我們學校門口掛了橫幅。
生2:好多地方插了好多彩旗。
生3:我媽媽他們廠門口還掛了紅紅的大燈籠。
生4:我看到街上、商場里人很多很多,他們都出來為祖國媽媽慶祝生日。
……
師:那課文中他們是怎么為祖國媽媽慶祝生日的呢?
生1:田野獻上金黃的果實。
生2:楓林舉起火紅的旗幟。
生3:藍天飛著潔白的鴿子。
生4:大海奏起歡樂的歌曲。
師:是啊,田野、楓林、藍天、大海分別以自己的方式來為祖國媽媽的生日表示祝賀,那你拿什么給祖國媽媽慶賀?
生1:我要愛護環(huán)境,讓祖國媽媽干干凈凈的。
生2:我要好好學習,將來把我們的祖國媽媽建設的更美好。
……
一個個美好的心愿在孩子們的心頭飄揚。
最后在一張張歡度國慶的圖片中,我們的心情一起激揚!
《歡慶》教學反思7
《歡慶》是小學二年級語文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本篇課文以一首小詩的形式來贊頌祖國,描寫為祖國媽媽慶生的場景。
識字寫字是低年級學生的教學重點,所以在教學本課時,我針對低年級的教學要求,在課堂中安排了帶拼音識字,詞中識字、文中識字、指導寫字的環(huán)節(jié)。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所以在進行指導學生識記課題中的生字時,采用自主識字的方法,引導學生用自己的好辦法記一記,并進行全班交流,交給學生識字方法,做到靈活識字,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識字能力和識字興趣。
在課文的教學中,我抓住幾個重點句子和詞語,讓學生在朗讀感悟中體會為祖國媽媽慶生的喜悅之情,例如重點體會“田野獻上金黃的果實,楓林舉起火紅的旗幟,藍天飛著潔白的鴿子,大海奏起歡樂的樂曲!边@一句話,通過反復的朗讀和課件圖片的直觀觀看體會其中的熱鬧場景。在指導朗讀中通過教師范讀、小代表朗讀等多種形式來引導學生讀書時讀出感情。
課堂中,我一直努力創(chuàng)造一種民主的氣氛,時時與學生對話,鼓勵激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在學生有了良好的表現時及時鼓勵,當學生在課堂上遇到困難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學生。通過熱愛和尊重學生的行為,創(chuàng)造出寬松的教學氛圍,使學生產
生最佳的學習心態(tài),輕松愉快地參與學習
總結本課的教學,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例如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應該更深入一些,讓學生的朗讀效果更好。此外,應該加深自身的學習和能力的提升,力爭在指導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做到游刃有余,為學生做好表率。
《歡慶》教學反思8
《歡慶》這首詩寫的就是給祖國媽媽過生日的情景,從田野到楓林,從藍天到大海,從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處都沉浸在歡樂之中。金黃的果實,火紅的楓葉,潔白的鴿子,陣陣的海濤,構成了一幅美麗、歡樂、祥和的圖畫。
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領略課文所描寫的畫面,感悟詩中所表達的那份喜慶,我想對于二年級學生,相對來說有點難。那怎么辦?我的做法一:“構建開放的課堂”。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從封閉走向開放。不斷引入來自社會,來自大自然的活水,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本課我實現了兩個“開放”:向課內開放,在課堂上引進1949年開國典禮的視頻,在課堂上讓學生欣賞了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國》,利用課件展現了詩歌中出現的自然景象圖片,諸如此類,大大拓寬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展開想象,使學生的學習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之內;向課外開放,十月一日,我們身邊所有的人和物都在祝福著祖國媽媽,課文中寫了田野,寫到了楓林,寫到了藍天,寫到了大海,那我們還看到了什么呢?這個說話練習,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與觀察能力,同時促進了學生對課文詩歌的語言感受和內化。我的另一做法是: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性,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在學習第一句詩時,我讓學生先來想像喜慶的畫面,最喜歡哪一幅畫面?說一說理由,再美美地讀讀這一句。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相關的圖片和詩句來理解詩歌內容,得到情感的升華。譬如:在學習“田野獻上金黃的'果實”一句時,通過畫面展示出豐收的景象,正如我們學習的“金秋十月,果實累累”;再如“楓林舉起火紅的旗幟”一句時,讓學生看那火紅火紅的楓樹,這讓他們又回憶起了“霜葉紅于二月花”的詩句,更讓學生明白了這“火紅的旗幟”指的就是“火紅的楓葉”,這火紅的顏色給祖國媽媽的生日增添了喜慶色彩。本詩的教學重在讀中體會、感悟歡慶的氣氛,和對祖國的熱愛。但是在教學中,還是感覺對詩內容的分析稍多了些,以后還是要注意,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讓他們展示朗讀,說說為什么要這樣讀,這其實就是可以檢測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以讀來代替分析,可能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會更適合。
《歡慶》教學反思9
教學目標:
。.認識會認“慶、獻”等7個生字,會寫“億、潔”等8個生字;
。.品味優(yōu)美的語言,練習用“ 獻上 的果實”說話;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認識“慶、獻”等7個生字,會寫“億、潔”等8個生字。
教學難點:
品味優(yōu)美的語言,練習說話。
教學過程:
一、誦讀導入,識寫“歡慶”
1.誦讀導入
同學們,再過幾天,就是十月一日了,十月一日是我們國家一個特別重要的節(jié)日,誰知道是什么節(jié)日?
國慶節(jié),就是祖國媽媽的生日。咱們一起來背誦一遍《識字3》,夸夸咱們偉大的祖國。
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歡慶》也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大家一起讀課題。
2.識記“歡慶”
想一想,你能用什么巧方法記住這兩個字?
(1)生活中識字.喜歡的歡就是這個字。你在生活中就認識了這個字。
(2)加一加“吹”去掉一個“口”字,左邊加上一個“又”字,就是“歡”字。
(3)換一換.你用換一換的方法記,很好。
(4)順口溜
(5)你能不能像“嘆”字這樣來說一說,先讀一讀例句:(出示)
嘆:口字旁和“又”組成“嘆”,嘆氣。
和“”組成“”,。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多種方法識記生字
(1)第一排誰認識?請你讀,其他同學做小老師來評判。(豎排出示)
田野楓林藍天大海
。2)第二排誰來讀?
獻上舉起飛著奏起
、僮R記“獻”字
“獻”字你怎么記住的?你是怎么記住這個字的?
生活中我們也常見這個字。出示圖片:“獻花” ――畢業(yè)生在向老師“獻花”;“橫幅”――他們正在“獻愛心”; 采血車上的“獻血”標語。
生活是識字的大課堂,留心學習你就會認住更多的字。
②識記“奏”
你們看藝術家在演奏二胡,你能把“演奏”換個詞嗎?音樂家在演奏鋼琴,你能再換個動詞嗎?藝術家在演奏笛子,還可以說,他在笛子。
這一排都是表示動作的。誰能把這些詞變成動作?請你來做小老師領讀,不過不讓他讀,他做一個動作,我們讀相應的詞。
(3)第三排:
金黃的火紅的潔白的歡樂的
、佟暗摹笔禽p聲,要讀的輕一些、短一些。
、谶B起來讀一讀:
金黃的果實火紅的旗幟潔白的鴿子歡樂的樂曲
③強調多音字“樂”
2.抽生讀糾正讀音
現在誰敢第一個站起來把整首詩讀給大家聽?
3.老師范讀
快國慶節(jié)了,老師也想為祖國媽媽獻上一份禮物,我就朗誦這首詩吧。
誰來評價老師的讀?你們想知道老師為什么能讀好嗎?
老師就把這個小秘密告訴大家,可得聽仔細了。老師在讀書的時候,每讀一句,腦海里就會想象出一幅畫面,這樣就能讀好。
4.學生練讀
你們想不想也像老師這樣來讀讀?那就再讀一遍。慢一點,速度快了,腦海中的畫面就跳不出來。
三、細讀課文,讀出畫面
1.田野獻上金黃的果實
。ǎ保┰娭械拿恳痪涠际且环鶆尤说漠嬅。讀著這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ǎ玻肚锾斓膱D畫》這一課,有很多這樣的句子。你能想到哪些句子?
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
蘋果露出紅紅的笑臉
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
高梁舉起燃燒的火把
這一課又是如何描寫豐收景象的?
。ǔ鍪荆┨镆矮I上金黃的果實
。ǎ常┣锾,還有誰會為祖國媽媽獻上果實呢?
出示秋子果實圖和句式“ 獻上 的果實”
2.楓林舉起火紅的旗幟
看到漫山遍野的楓林,你能不能想起一句古詩?
老師有個疑問:你看,滿山都是楓葉,沒有旗幟呀?楓葉像一面面火紅的旗幟。
3.藍天飛著潔白的鴿子
你們看,鴿子也來了。讀一讀這個句子。
鴿子是和平的象征,祖國媽媽生是這天,鴿子會對祖國媽媽說什么呢?出示句子:祝愿祖國媽媽:
如果你想不起來,可以看著這些詞語來說:
提示詞語:
永遠年輕吉祥如意心想事成興旺發(fā)達國富民強吉祥如意
幸福安康 繁榮昌盛國泰民安明天更美好
4.大海奏起歡樂的樂曲
今天是祖國媽媽的生日,大海會唱什么歌呢?
同學們,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富強,作為祖國媽媽的孩子,你們自豪嗎?讓我們帶著自豪一起來讀最后四行。(出示后四行)
四、練習背誦,積累語言
1.你們的朗讀多么自豪。
2.去掉部他文字讀
現在老師把課文變成這樣(去掉部分文字)你還能讀嗎?
。1)田野獻上果實,
楓林舉起旗幟,
藍天飛著鴿子,
大海奏起樂曲。
十三億孩子,
歡樂這美好的日子,
十月一日——
祖國媽媽的生日。
。2)田野獻上,
楓林舉起,
藍天飛著,
大海奏起。
十三億孩子,
,
十月一日——
。
。3)田野,
楓林,
藍天,
大海。
十三億孩子,
,
十月一日——
。
4.指名背誦
不知不覺中,同學們已經背會課文。誰敢站起來為大家背誦一遍?
五、書寫指導
讀好書,寫好字,就是我們送給祖國媽媽最好的禮物。接下來我們要寫的是兩個左右結構的字“億”和“祖”。
1.先觀察一下這兩個字的寬窄、高低。
誰來說一說:這兩個字都是左窄右寬,左高右低。你真有一雙發(fā)現的眼睛。
2.指導書寫“億”
怎么才能把“億”字寫漂亮呢?先來回想一下“家”字,哪兩點在一條線上就好看了?頭上的點和彎鉤的鉤兩點在一條線上,字就寫正了。
這個字也可以用“兩點一線”來固定。哪兩點在一條豎線上就好看了?也就是“乙”的起筆和橫折彎釣的“彎”兩點在一條線上。伸出手跟老師寫一個。
2.指導書寫“祖”
。ǎ保┻@個字你還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示字旁不要多一點,多一點就成了衣字旁。
。ǎ玻┪覀儊砜础笆尽痹诠糯囊馑迹荷厦鎯蓹M表示上天,豎釣像背對我們跪拜的人,撇點像兩手扶在地上。你們說,人們一般跪地的是什么?所以示字旁的字都跟神或祖宗有關!白鎳本褪俏覀兊淖嫦仁朗来幼〉牡胤健!笆尽弊銎臅r候,第一個橫變成點,第二個橫變成橫撇,豎不變,點還是點。
那衣字旁是什么字變的?衣服有兩只袖子,所以衣字旁一定是兩點。衣字旁的字大多跟衣服有關。
。ǎ常┻@個字什么筆畫最多,橫畫比較多,要注意什么?
橫畫間的`距離要相等。
。ǎ矗┨镒指裰羞有哪些字橫畫比較多?“潔、旗、曲”。寫的時候都要注意橫畫等距。
伸出手跟老師寫一遍。
在田字格中找到“億”和“祖”,描一個,寫兩個。這兩個字都有書寫標準:首先要做到左窄右寬,左高右低, “億”要做到兩點一線,獎一顆星;“祖”要做到橫畫等距,獎一顆星。
3.展示評價。
4.指導書寫“旗”
同學們,在識字2我們學過“棋”字,在“識字3”我們學了“族”。“旗”字每個部分我們都會寫,可會寫不等于寫好。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老師還編來一個順口溜:方字肩膀往左縮,小旗背在肩膀上,“其”字橫畫要等距,兩腳分開站得穩(wěn)。
伸出手跟老師寫一遍。師邊說順口溜邊書寫。
4.評價修正
現在我們一起做小老師來評價一下這兩位同學寫的字。
檢查一下自己寫的字,有沒有這樣的問題,再修改一下。
現在誰覺是自己做到了以上兩點,請伸出勝的姿勢。恭喜大家,字寫得是越來越好了。
同學們,怎樣才能寫好其他的生字呢?請大家課下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相信一定會有所發(fā)現,寫好他們。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我主要落實了以下兩點:
一、將課堂10分鐘書寫練習落到實處。
《課標(20xx版)》中明確指出,第一、第二、第三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我們語文教師既是這個要求的執(zhí)行者,也是監(jiān)督者。但要想事半功倍,提高識字寫字的效率,就必須要有方法。因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方法,寫字自然也不例外。
各種結構形態(tài)的漢字都有規(guī)律可循,對學生進行書寫指導時,我們要盡量做到“以一帶多”,即教一個字,帶動一類字,幫助他們歸納書寫要點,把握書寫規(guī)律。這就需要語文老師至少思考兩點:
1.一節(jié)課重點要教哪些字?為什么?
《歡慶》這一課,要寫的字有八個:億、歡、旗、慶、潔、祖、幟、曲。這八個字重點該教哪個?經過一番斟酌,本課重點指導的是“億、旗”兩個字,因為這幾個字中所有合體字的各個部件學生都學過、會寫,只有“億”字右半部分的“乙”是個新出現的部件,從來沒寫過,而且二年級下冊還要學習“藝”,三年級還要學習“憶”和“乞”,都以此為基礎。“旗”字雖然每個部件都學過,但筆畫較多,組合起來難以寫得美觀。
其次指導的是“祖、曲”兩個字。三個字中示字旁前一個已經學過,這一課需要鞏固;“曲”字雖沒學過,但之前學過“田、由、甲”等字,不少學生已經會寫。這里要指導學生的是如何把這兩個字寫得更美觀。
2.如何來教更有效?
對于生字,若是見一個教一個,不講方法與技巧,只能是事倍功半。要想事半功倍,提高識字寫字的效率,就必須要有方法。因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方法,識字寫字也不例外。
“億”的教學我采用了獨家發(fā)明的“兩點一線”法,即“乙”的起筆和橫折彎釣的“彎”兩點在一條線上。通過屏幕顯示,學生一目了然,易于把所握。
“祖”字,學生容易把示字旁寫成衣字旁,我就從字理的角度講了他們在古代的意思和區(qū)別。學生聽得很有趣,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在無意識中這個偏旁已在他們心中扎根。此外這個字橫畫最多,我著重強調了“”橫畫等距”這一點,并讓學生觀察田字格中要求會寫的字,還有哪個字是“橫畫較多”,這要就順勢指導了“潔”“曲”等字。
“旗”字的“方人旁”在《識字3》學“族”字時剛學,難在把整個字寫在田字格正中間,不倒不歪。為此,我為學生編了一個順口溜:方字肩膀往左縮,小旗背在肩膀上,“其”字橫畫要等距,兩腳分開站得穩(wěn)。這樣學生基本能掌握幾個關鍵點:如“方”字的橫一定往左縮,右上的撇橫寫在“方”的肩膀上。這樣就不易把字寫得太散。
二、學習規(guī)范的語言表達。
我們都知道一二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是識字寫字,但同時,也是學生學習規(guī)范語言的起步和重要階段。學習規(guī)范語言,首先要靠積累,其次還要適當運用。在這節(jié)課中,我創(chuàng)設了多次語言運用的情境:
1.用規(guī)范的語言說說合體字的組成
本冊第二單元第7課《一分鐘》課后有這么一道練習題:讓學生找找哪些偏旁和獨體字可以組成新字。旁邊還配有學習伙伴的示范:口字旁和“又”組成“嘆”,“嘆氣”。編者安排這個練習,真可謂一石三鳥,這個練習既是鞏固識字的練習,同時也是學生練習規(guī)范口語表達的示范。如此意圖,如果僅在那一課讓學生練習,很難產生應有的效果,因為任何能力的形都需要不斷學習和鞏固強化。這一課我就自延伸了這一練習,讓學生在實踐中再次練習。
2.模仿“田野獻上金黃的果實”練習說話
備課時,我曾試圖這樣安排:先學完前四句,然后發(fā)現語言規(guī)律,最后模仿句式說話。這樣安排教學環(huán)節(jié),顯得更加清晰。這樣處理其實隱含著幾個難點:一是要掌握與景物詞如“田野、楓林、藍天、大海”等詞相搭配的詞語,如“果實、旗幟、鴿子、樂曲”;二是要準確使用動詞,如“獻上、舉起、飛著、奏起”;三是要恰當使用與景物適配的形容詞,如“金黃的、火紅的、潔白的、歡樂的” 等。
如果同時進行以上三項訓練,顯然難度過大。與其多項訓練水過地皮濕,還不如擇其一處,深入練習,靈活運用。在這種想法下,我選擇了練習“恰當使用形容詞”。先出示“蘋果、鴨梨、芝麻、葡萄”等圖片,然后讓學生模仿“獻上的果實”說一說圖片內容。原本以為這是非常容易的,可從課堂實踐來看,學生大多只知道“紅紅的、黃黃的、黑黑的、紫紫的”等詞,還是很有必有進行實踐練習的。
《歡慶》教學反思10
講了《歡慶》一課。我發(fā)現教師狀態(tài)佳,學生的狀態(tài)就會好。也就是說教師的熱情會感染班級的孩子。
導入語簡潔樸實“有這樣一個城市,它生活過許多皇帝,也住過許多將軍,他很古老,是一座文化名城,卻也是一個現代化的'大都市。同學們你們知道它是哪個城市嗎?”他們大聲喊出:“北京”。同學們聚精會神的表情讓我熱情高漲。
教學生字,生活中哪里見過這個字?“電視上,中央電視臺的央”孩子們積極踴躍的回答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霸跀祵W課上見過這個字,拼圖的拼,圖案的圖!
用多種方法與孩子一同識字、讀生字。男女生比賽讀,然后教師打分。分小組朗讀比賽。從后往前讀。比賽內容包括坐姿、聲音的洪亮程度、是否拖長音。激勵孩子們認真學習,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
在課文教學中講解四字成語的含義,在教師動作和精美圖片的幫助下加深理解。能適當的用成語造句子。
指導朗讀要讀出對祖國的熱愛對北京的喜歡之情,感染孩子讓孩子向往祖國首都,最后課文是圍繞那一段寫的?通過反復讀文不難找出是第一自然段。以師生對話的方式嘗試背誦,在快樂的氛圍中孩子很容易就背下了這一課講了什么。
《歡慶》教學反思11
本課設計學生借助生字卡片自主識字,同位互幫互讀,這種學習方法在以前的教學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因此在這里使用同樣能幫助學生盡快識字。然后通過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以各種方式讀帶拼音的和去掉拼音的生字,逐步鞏固他們對生字的掌握。接著引導學生發(fā)現相同偏旁的字的識記規(guī)律,從而引出更多的識記生字的`好方法。最后,以分組練習和學生喜愛的做游戲的方式來鞏固所學,這節(jié)課的生字,學生掌握的十分牢固。多樣的朗讀方式,也是本課的成功之處,例如:觀察鳥蛋實物理解課文,師生合作讀課文,做動作表演讀,看圖、想象體會感悟等。
《歡慶》教學反思12
《歡慶》這首詩寫的就是給祖國媽媽過生日的情景,從田野到楓林,從藍天到大海,從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處都沉浸在歡樂之中。金黃的果實,火紅的楓葉,潔白的鴿子,陣陣的海濤,構成了一幅美麗、歡樂、祥和的圖畫。讀著讀著,我們似乎看見農民豐收的笑臉,看見天安門廣場上緩緩升起的國旗,似乎聽見了中華兒女對和平的呼喚,聽見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國的共同心聲。
1、課文初始,我讓學生初讀課文,結合課前的復習,以反饋的形式出現。我先出示有注音的生字,學生通過自己的'拼讀很快就認識了生字。接下來增加難度,出示未注音的生字讓學生認讀,并說說自己是怎么記住它的,給它組個詞或用這個詞造句,學生也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如此循序漸進,從而達到拓展練習的目的。
2、指導朗讀,讀中感悟。低段教學的要求便是讓學生多讀,以讀促悟,讓學生在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中感悟歡慶的快樂,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因此我采用了課件范讀、個人讀、分組讀等方式進行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型,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在教學第一句詩時,我先讓學生想象喜慶的畫面?再美美的讀這一句,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相關的圖片和詩句來理解詩句內容,得到感情的升華,譬如,在學習“田野獻上金黃的果實”一句時,通過畫面展示豐收的景象,正如我們說的“金秋十月,果實累累”,再如“楓林舉起火紅的旗幟”一句時,讓學生看到火紅火紅的楓葉,這讓他們又回憶起了“楓葉紅于二月花”的詩句,更讓學生明白了“火紅的旗幟”指的就是“火紅的楓葉”,這火紅的顏色給祖國媽媽的生日增添了喜慶的色彩。
3、針對詩歌的特色,采用了多種方式讀,自己讀,個別讀,賽讀,分男女生讀,帶著動作表演讀等等,讓朗讀變得有滋味。在品讀理解詩歌內容后,利用課件為四處景物配上圖畫,直觀有效地幫助學生看圖背誦前四行。詩歌后四行的教法是放手讓學生自讀后提出質疑:為什么有十三億孩子?國慶節(jié)為什么是十月一日,而不是其它日子?然后通過學生的交流順利地解決了難題。
此外,詩歌的前四行所描繪的四種景物色彩十分鮮明,還可以用簡筆畫的形式將這四處景象融于一處,比課件更加直觀。
授新課完畢后,我還安排了拓展訓練,設計了仿寫詩歌中的擬人句“……奏起……”、“……舉起……”。課后,我覺得應該把這一訓練放在學習完詩歌前四行之后進行。在語言環(huán)境中訓練,更能突出主題,考察的效果才會更加明顯。
附原文
田野獻上金黃的果實,
楓林舉起火紅的旗幟,
藍天飛著潔白的鴿子,
大海奏起歡樂的樂曲。
十三億孩子
歡慶這美好的日子,
十月一日——
祖國媽媽的生日。
《歡慶》教學反思13
我講授的是二年級上冊《歡慶》一課,這首詩寫的是給祖國媽媽過生日的情景。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是把朗讀與想象結合起來,以讀為主,讀中想象,讀出層次,讀中感悟各族人民為母親過生日的情景,從中體會喜慶、歡樂的氣氛。
授課文初始,我讓學生初讀課文,讀準字詞,讀通句子。然后通過范讀,結合圖畫,體會詩歌蘊含的情感,讓學生練讀。在品讀理解詩歌內容后,利用課件為四處景物配上圖畫,直觀有效地幫助學生看圖背誦前四行。并且在理解前四句詩歌的同時,將文中的生字詞、多音字提煉出,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掌握生字詞。詩歌后四行的教法是放手讓學生自讀后提出質疑:為什么有十三億孩子?國慶節(jié)為什么是十月一日,而不是其它日子?然后通過學生的交流順利地解決了難題。
這節(jié)課中,在引領學生想象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比較滿意。但語文教學以讀為本,如何讓學生來讀,讀的入情,讀得有滋有味才是最重要。本節(jié)課,我注重引導學生的情感體驗,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這樣是學生的言語能力得到提高,言語智慧也得到培養(yǎng)。但孩子們的朗讀是不夠充分的,雖然絕大部分的學生都投入到了詩歌當中,特別是利用前四行中的.動詞讓學生帶著動作表演讀使課堂氣氛高漲,但我并沒有趁機讓學生多讀,多感受,因此在朗讀方面我覺得自己是有所欠缺的。
授新課完畢后,我還安排小游戲“猜字謎”。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可以使學生對生字的記憶更加深刻。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努力探索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方法,有效地幫助學生突破難點,做一個智慧的語文教師。
《歡慶》教學反思14
來到學校這么久,還沒有在網上寫過,之前都是講完一節(jié)課直接在教案本上寫教學反思,說出來實覺是汗顏啊,與其說是沒時間不如說是自己懶惰,今天終于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反思自己,反思自己之前講的一門課,總結之后呈現在這個媒介上。
1、每次講完課,都感覺時間不夠用,在私底下也反思過自己,但是都是苦思一場,直到最近才慢慢的反應過來,是自己在“我會認”的生字中,時間用的過多,說簡單點兒就是,重點把握的不夠準確。
2、我們班孩子讀生字,愛拉長音,這也是自己在以后的教學中需要注意的。
3、教小學生和教初中生的最大區(qū)別就是:板書
在教小學時,老師應特別注意,教初中生板書可以寫連筆字,但是教小學生板書一定要按照一筆一劃的'楷體字呈現給孩子。
4、備課要細致,只有自己細致了,孩子才能聽得細致。
5講課時,一進班,一定要充滿熱情,這樣才能感染到大家,讓他們有聽課的動力和聽下去的興趣。
《歡慶》教學反思15
教材分析:
《歡慶》這首詩寫的就是給祖國媽媽過生日的情景。從田野到楓林,從藍天到大海,從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處都沉浸在歡樂之中。金黃的果實,火紅的楓葉,潔白的鴿子,陣陣的海濤,構成了多么美麗、歡樂、祥和的圖畫!讀著讀著,我們似乎看見農民豐收的笑臉,看見天安門廣場上緩緩上升的國旗,似乎聽見中華兒女對和平的呼喚,聽見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國的共同心聲。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讀出喜慶、歡樂的氣氛。
3、加深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學習重點:
通過朗讀感悟,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教學方法:
情景法、討論法、講讀法
課前準備:
搜集資料,了解國慶節(jié)
教學媒體: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詳案)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從1949年十月一日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從此,十月一日就成了我國的建國日,十月一日,這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是一個閃閃發(fā)光的日子。每年的十月一日,我們都要為偉大的祖國媽媽慶祝生日。
過幾天又是祖國媽媽的生日了,小朋友們會怎么慶祝呢,讓我們一起來用《歡慶》這首小詩來表達我們的愛。
二、初讀體會
1、自己試著讀讀課文,把生字讀準,遇到不懂的字就請教書下面的大楓葉,遇到難讀的句子就多讀幾遍,把課文讀正確。
2、出示“我會認”中的生字,把生字拼讀幾遍,學生自讀正音,仔細觀察說說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3、摘去拼音,再認一認生字。開火車讀。
4、出示詞語:歡慶、獻上、旗幟、潔白、奏起、樂曲、十三億,指名讀,男女生比賽讀。注意“樂”是多音字,讀準“歡樂”和“樂曲”。
三、朗讀感悟
1、師范讀課文。
2、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劃出自已喜愛的句子讀給同桌聽。
3、展示讀:學生愿讀哪句就讀哪句,檢查是否讀得正確。
4、哪幾行詩句描寫了歡慶的場面?(師生共同研究,這些為什么是歡慶的場面呢?)。
5、賞讀課文:讀讀你喜歡的詩句,請同學互相點評,看怎樣讀才能讀出感情,在學生說時進行指導。(指名讀、互評,老師范讀、自由讀、小組讀、齊讀)
。ɡ首x本詩,要掌握好歡樂、喜慶的基調,用熱烈奔放、激情滿懷的聲音,表現出對祖國的無限熱愛之情。)
5、有感情地表演朗讀全文。(作為對祖國媽媽的獻禮)
第二課時(略)
一、導入
1、小組展示自已送給祖國媽媽的禮物,互相交流,互相學習。
2、馬上要到國慶節(jié)了,我們一起來《歡慶》
二、再讀入情
1、讓學生看圖找句,練習朗讀。
2、指名讀,學生評,互相讀、互相評,直到背誦。
3、看圖自由輕聲地背誦,指名背誦。
三、指導寫字
1、找出左右結構的字,引導發(fā)現左右結構的.字有什么特點。
2、教師范寫,有重點地指導。
3、學生描紅臨寫,師巡視指導。
教后反思
《歡慶》這首詩寫的是給祖國媽媽過生日的情景。從田野到楓林,從藍天到大海,從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處都沉浸在歡樂之中。金黃的果實,火紅的楓葉,潔白的鴿子,陣陣的海濤,構成了多么美麗、歡樂、祥和的圖畫!讀著讀著,我們似乎看見農民豐收的笑臉,看見天安門廣場上緩緩上升的國旗,似乎聽見中華兒女對和平的呼喚,聽見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國的共同心聲。本課要求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字。
我在這篇詩文的第一課時教學中,把識字教學和激發(fā)愛國感情作為教學的重點。識字教學我設計了開火車認讀、去拼音識字、搶讀詞語、隨文識字等環(huán)節(jié),并且在識字過程中充分關注后進生,提供機會讓后進生讀生字、詞語。感覺前半節(jié)課識字過程流暢,學生傾聽很認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比較高。識字檢測的效果也較好。
在教學中,我盡力做到依托教材,創(chuàng)設情境,借助媒體課件,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受節(jié)日的喜慶,通過在課堂上引進國慶節(jié)的有關資料和詩歌中出現的自然景象圖片,以課件的形式出示,能拓寬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展開想象,使學生的學習不僅僅局限于課堂之內。后15分鐘在理解詩文時,我首先范讀,再讓孩子自己讀后聽同學讀,設計這個環(huán)節(jié)讓孩子學會靜心閱讀,學會自己理解課文。另外,在具體分析詩句理解詩句時候理解不夠透徹,特別是沒有把“藍天飛著潔白的鴿子,大海奏起歡快的樂曲”展開理解。原本是設計“讓孩子想像藍天上的鴿子可能在說些什么?大海像個音樂家在演奏什么歌曲?”等問題,并且創(chuàng)設情境: “如果你就是飛翔在藍天上的鴿子,你可能對祖國媽媽說什么呢?”來深化對詩歌的理解的 ,但由于對時間的估計不夠準確,擔心時間不夠,所以倉促,我沒有抓住這個契機,進行深化。所以,整個環(huán)節(jié)并沒有達到我想要的熱烈。于是,我再轉入“田野、楓林”等句子的分析,希望能夠調動學生的興奮點,可惜反而造成教學環(huán)節(jié)脈絡不清的感覺。
課后,我反思覺得應該把重點放在指導學生朗讀上。本詩的朗讀教學重在掌握好歡樂、喜慶的基調,用熱烈奔放、激情滿懷的朗讀,表現出對祖國的無限熱愛之情。怎么樣才能讓孩子們有朗讀的興趣,產生朗讀的激情呢?在教學時,除了讓孩子們看生動的影音資料外,老師進行示范朗讀外,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詩朗誦,先讓學生進行練習,達到熟練,流利的程度。在此基礎上進行分工合作,排演朗誦,在朗誦中加上自己喜歡的動作,讓更多的學生體驗到朗讀的快樂。
【《歡慶》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精華】《歡慶》教學反思07-05
《歡慶》教學反思 14篇06-14
大班的教學反思 大班教學反思02-19
教學反思語言教學反思12-07
畢業(yè)啦教學反思教學反思04-27
《》教學反思05-16
教學反思05-17
教學反思08-02
[經典]教學反思05-25
物理教學反思 物理教學反思簡短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