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花魂》教學反思 推薦度:
- 梅花魂教學反思 推薦度:
- 《梅花魂》教學反思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梅花魂》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么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梅花魂》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梅花魂》教學反思1
上完《梅花魂》這一課,我的心里涌動著一種激動,洋溢著一種感動,為自己,也為學生。
《梅花魂》是歸國華僑陳慧英所作,作者通過回憶自己和外祖父在國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經(jīng)歷,表達了對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懷念,熱情歌頌了老一代華僑眷戀祖國,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與學生一起學習了這篇課文后,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如果說以往的教學注重的是語文知識,語文技能,那么新世紀的語文教學追求的是情感。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生命成長的過程,一次情感經(jīng)歷的過程,也就是說,要讓孩子在語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驅(qū)動語文知識。這是學好語文的前提。本文語言生動優(yōu)美,情感真摯,字里行間無不傾注了作者的愛國之情。讓我們感受到一位漂泊在外仍對祖國家鄉(xiāng)無比眷念的老人那種樸實的摯愛。因此,教師要充滿激情,用飽滿的真摯的情感喚起學生的熱情,激情。從而產(chǎn)生對梅花魂的'理解,體會華僑的愛國之情。
二、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
語文課標指出,我們要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實現(xiàn)"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和""文本對話":比如在這堂課中,在最后學完課文,我讓學生練筆:
A假如你是外祖父,此時站在海邊眺望著祖國的方向,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B假如你是鶯兒,想像孤獨的外祖父會怎樣寄托思鄉(xiāng)之情?在祖國日益繁榮富強的今天你最想告訴外祖父和眾多海外華僑什么呢?
引導學生去想像,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以文會友",充當其中的角色,去體驗,去感受。"師生對話":在課堂上,我們教師應該做孩子的朋友,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熱情的手,不再那樣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實現(xiàn)與學生的溝通,展現(xiàn)給學生一個真實的"我"!"生生對話":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應當積極地給學生創(chuàng)造交流與合作的機會,使孩子們學會人與人的交往,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三、引領(lǐng)孩子去讀書。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谶@個思想,我經(jīng)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梅花魂》的教學后,我讓學生欣賞《我的中國心》,一方面升華了學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又使學生們了解到了更多有關(guān)于思鄉(xiāng)之情,離別之情的詩歌,使他們對這種感情有一個更全面的了解。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說:學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桿上的支點,對人的發(fā)展來說,學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決定今后能否撬起這個"地球"。感悟既是一種心理活動,又是一種感情經(jīng)歷,還是一種審美的體驗。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睹坊ɑ辍芬晃闹v述的是華僑老人的思鄉(xiāng)之情,愛國之情。如何讓我們的學生去體驗作者的情感呢首先我通過課件展示寫梅花的詩,展示梅花圖片,而后,我便引導學生體會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征的含義,通過外祖父對梅花的贊美,對中華民族的贊美層層引出。并從外祖父一系列的舉動中讓學生感悟出,梅花寄托著外祖父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以人為本,弘揚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還學生自由的空間。營造民主、平等、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和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不斷提高自己學習語文的能力,還得到情感的熏陶。
《梅花魂》教學反思2
品悟“梅花魂”,這是全篇重難點所在。此環(huán)節(jié)是為了實現(xiàn)長文短教,抓重點,破難點而設計的。引導學生在找到并畫出體現(xiàn)梅花魂段落的同時,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及課件展示、資料擴充等手段,一步步引領(lǐng)學生在品讀中感悟梅花魂。
教學中,主要通過兩種教學手段實現(xiàn)對重難點的突破。
一是通過品悟語言文字,在讀中深入了解梅花秉性及其象征意義。為了讓梅花的形象深深根植于學生心中,我采取多種讀的形式,在讀中品、讀中思、讀中悟,讀中受到情感熏陶。
首先是自讀感知;接著是品讀感悟語言文字中蘊涵的梅花精神;然后是創(chuàng)設情境
——“北風呼呼地吹著,大雪紛紛地下著。這時,梅花迎著風,冒著雪,傲然屹立在風雪中,好像在說……”學生有感而發(fā):“風,你刮吧!雪,你下吧!我才不怕你呢!”這堅定的`話語,頓時令人感受到梅花的不屈品格。我順勢一導:“哪些詞語體現(xiàn)了梅花的堅強不屈?”學生一下就抓住了四個“愈”及“風欺雪壓”等詞,在此基礎上的讀便融入了學生的內(nèi)心感受。于是,深層次的朗讀由此產(chǎn)生。
二是資料的補充拓展是深入理解語言文字、挖掘文章內(nèi)涵的又一手段。
補充展示的一組有氣節(jié)的中國人的圖片及詩一般的文字介紹,讓學生直觀形象地感知身邊的愛國人士、民族英雄,梅花秉性與中國人的氣節(jié)合二為一。在學生心目中,“梅花魂”就是高尚的氣節(jié)與不屈的行為。“梅花魂”的理解實在,不空泛,可以說民族精神(梅花魂)與民族英雄(有氣節(jié)的中國人)已成一體。
《梅花魂》教學反思3
本課是講讀課文,怎樣指導學生自學理解體會梅花的品格;在愛梅花、送梅花圖中寄托著外祖父愛祖國的思想感情,既是教學重點,又是學生學習的難點。為了在課堂教學中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了三段錄像和一張圖文片的課件,在教學中分以下幾步實施。
1、利用“梅花傲放”的錄像突出教學重點:了解梅花的清高品格。教學中當學生通過自學、討論體會了梅花的清高的品格后,教師適時地放第一段錄像:畫面上,一朵朵梅花在嚴寒中相競開放,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學生在學習感悟、想象語言文字的基礎上,看到這樣富有震撼力的畫面,直觀地驗證梅花的清高品格,所配優(yōu)美的音樂使學生進入了一種激昂向上的情景之中。接著教師再出示圖文片(圖文片中的背景部分是一幅梅花怒放的情景,文字部分是描寫品格的句子。)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學生就自然而然入情入境了。
2、播放《江姐》的主題曲,進一步了解梅花的品格,領(lǐng)悟梅花的品格與中華民族的精神之間的聯(lián)系。在播放歌曲后,讓學生說出中華民族有氣節(jié)的人物,自然而然地理解中華民族的精神——頂天立地。
3、利用“我的中國心”錄像鞏固教學難點,激發(fā)學生愛國之情,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在學生深入了解外祖父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后,教師再播放第三段錄像:“我的中國心”這首歌。師生一起跟著音樂唱,在歌聲中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之情,滲透了愛國主義教育。在歌曲的播放中,發(fā)揮想象,寫下外祖父分別時對鶯兒所說的話。既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又加深了對外祖父愛國情懷的'理解。
在本文的教學中,還有很多不足之外:例如在復習導入的生字的默寫部分要注意學生的信息反饋。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解讀“梅花魂”部分,老師講得多,學生討論得少。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體現(xiàn)不夠。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以人為本,弘揚人文精神,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還學生自由的空間。營造民主、平等、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和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不斷提高自己學習語文的能力,還得到情感的熏陶。作為教師本人,還要不斷提高教學能力,學他人之長,掌握更多的教學方法,設計出更為有效的教學方案。
《梅花魂》教學反思4
《梅花魂》是歸國華僑陳慧英所作,課文以梅花為線索,作者透過回憶自己和外祖父在國外一齊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經(jīng)歷,表達了對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懷念,熱情歌頌了老一代華僑眷戀祖國,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本課的重點是反映外祖父對祖國的思念之情。寫愛梅花,是正因梅花是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國的代表,愛梅花和愛祖國是統(tǒng)一的。本課的難點是明白《梅花魂》中的魂,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就是那種"不管歷盡多少磨難,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jié)"的精神,這也正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
本課是略讀課文,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潛質(zhì),因此教學過程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過程。透過學生自主學習,交流討論,使學生在下列幾方面有所感悟:一是要讓學生弄清外祖父為什么常常教"我"讀唐詩,宋詞,而且每當讀到"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之類的句子,就流下眼淚。
二是要弄清外祖父愛梅花,送梅花圖和愛祖國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
本課語句含蓄,感情深沉,要指導學生透過反復朗讀,加深對課文的明白;再在明白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以便更好地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引導得不是很到位。我要是能透過欣賞梅花圖,引導學生體會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征的含義,透過外祖父對梅花的贊美,對中華民族的贊美層層引出。并從外祖父一系列的舉動中讓學生感悟出,梅花寄托著外祖父的情感,定能深深地感動學生。
《梅花魂》教學反思5
教學目的:
1、了解梅花的品性,體會外祖父酷愛梅花,眷戀祖國的情感。
2、初步了解借物抒情的寫法。
3、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了解梅花的品性,體會外祖父酷愛梅花,眷戀祖國的情感。
第一課時
一、賞梅:播放梅花圖片
二、品梅:了解前人對梅的喜愛和贊譽
三、檢查預習
。1)生字詞語的認讀
。2)思考:文中回憶了外祖父的哪幾件事?這些事表達了外祖父怎樣的感情?
4、品讀:找出令你感動的句子,練習感情朗讀,并在文中簡單作注解。交流
四、直奔主題,感悟“梅花魂”
1、學生自主學習。
2、學生交流(鼓勵學生大膽說,注意發(fā)現(xiàn)學生觀點的獨特之處)
3、引導分析:(這梅花,是我們……秉性才好。)
。1) 文章說,一個中國人,無論在怎樣的境遇里,總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誰能告訴我,“秉性”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說得很好,還有不同的說法嗎?)
(2) 梅花的秉性是什么?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嗎?(四個“愈”“三個”最“的排比句式,充分突出了梅花的品性。這就是梅花的靈魂所在。讓我們把梅花這種堅強不屈的靈魂讀出來。)
。3) 中國人的秉性是什么?(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jié),這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就象梅花的靈魂一樣。)你知道中華民族出了哪些有氣節(jié)的人物?(讓我們通過讀把中華民族的氣節(jié)表現(xiàn)出來。)
引導:祖父的一段話,道出了梅花的秉性,道出了中華民族的秉性,這秉性是不肯低頭折節(jié),這秉性是頂天立地(板書:頂天立地),來,讓我們把這個詞讀一遍,再讀一遍,讀出中華民族的氣勢來。(帶讀兩遍)。真棒,希望同學們都能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
。4) 外祖父說這段話僅僅是為了向我介紹梅花和中國人的秉性嗎?
4、小結(jié):祖父對梅花情有獨鐘,是因為梅花有著代表著中華民族的品格,寄托著祖父對祖國無盡的'思念,同時也表現(xiàn)他拳拳愛國之心。我們把這一段齊讀一遍,好好感受感受外祖父的這種心情。
5、返回課題,說說對課題的理解。(魂:指精神,梅花的精神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是不管經(jīng)歷多少磨難,不管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jié)的精神。文章表面上寫梅花,其實是通過梅花魂表現(xiàn)外祖父的思鄉(xiāng)之情,愛國之心。)板書:思鄉(xiāng)情 愛國心
三、拓展遷移
1、借梅花寄托思鄉(xiāng)之情,這叫借物抒情。(板書:借物抒情)情到深處,一草一物都能溝起人的相思。請同學們閱讀拓展三里面的文章,想想這幾篇文章和《梅花魂》有什么相同之處。(都是通過一些事物或事情表達作者的感情。)
2、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不但認識了梅花,還了解了借物抒情的寫法。你最喜歡的是什么花,你覺得它代表了什么品格,學習課文的寫法,寫一段話。
板書設計: 借物抒情
梅花魂————思鄉(xiāng)情 愛國心
頂天立地
反思:這節(jié)課就課文教學來說,條理是比較清晰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還算緊湊。從課題入手,抓住“什么是魂”“什么是梅花魂”“想通過梅花魂表達什么感情呢?”三個問題,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外祖父的一段話。首先讓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找出最能體現(xiàn)梅花特點的一段話,認真品讀,看有什么發(fā)現(xiàn)。接著以“秉性”為切入口,通過理解秉性,進而理解什么是梅花的秉性,什么是中國人的秉性,理解外祖父說這段話的深意——表達思鄉(xiāng)之情,愛國之心,教誨之意。最后回歸課題,讓學生說說對課題的理解,水到渠成,前后呼應。
但從課堂情況來看,顯得過于平淡。原因在于教師對教材把握不夠準確,對梅花魂的把握不夠深入,由此也就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發(fā)散思維,而僅停留在泛泛的表象思考中。具體說來,用“頂天立地”概括梅花的品格并不十分準確,梅花品格更主要的是愈壓愈強,是“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那為什么要用梅花比喻中華民族呢?這是學生難以理解的,應該作為教學的重難點,在梅花與中華民族秉性的結(jié)合上,應該引導得更細一些。如課前做好充分鋪墊,課堂拓展閱讀一些有梅花秉性的人的事跡等。
《梅花魂》教學反思6
《梅花魂》是一篇閱讀課文,課文以梅花為線索,講了外祖父的幾件事情,從中表現(xiàn)了這位老人對梅花的摯愛,表達了身在異鄉(xiāng)的華僑老人眷戀祖國的思想感情。
在教學設計中,我力求做到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通過學生自主學習、交流討論,使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還力求使學生在以下幾方面有所感悟:
一是讓學生弄清外祖父為什么常常教我讀唐詩、宋詞,而且每當讀到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之類的句子,就流下眼淚。從中讓學生懂得,唐詩、宋詞是中華民族文化瑰寶,它滲透著中華民族的熏陶,也寄托著外祖父對祖國的思念之情。
二是弄清外祖父愛梅花、送梅花圖和愛祖國之間的關(guān)系,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著重引導學生通過讀外祖父關(guān)于梅花的.一段話懂得,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因此,他把梅花看得比什么都珍貴。
三是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都引導學生抓住外祖父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的語句反復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再在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以便更好地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也就是本單元讀寫例話提到的要求。四是課后的作業(yè)安排了續(xù)寫故事,體現(xiàn)語文課既練了讀又練了寫,讀寫結(jié)合。這是我的教學設計和設想,但在實施過程中,有些地方是不如人意的。如對學生回答的問題老師沒作深入的引導與肯定;在拓展的環(huán)節(jié)中,深度不夠;課堂氣氛還是不夠活躍,顯得有些沉悶。
《梅花魂》教學反思7
《梅花魂》是歸國華僑陳慧英所作,課文以梅花為線索,作者通過回憶自己和外祖父在國外一起生活直至分開的一段經(jīng)歷,表達了對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懷念,熱情歌頌了老一代華僑眷戀祖國,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文章以梅花喻人,結(jié)構(gòu)嚴謹,前后呼應;仡櫿谜n的教學,總結(jié)如下:
1.教學效果(思效)
換課題,揭示“魂”。
教學中,我就課題進行解剖,直接導入課文中心,讓學生一下子抓住文章中心,整體上把握課文,起到很好效果。教學伊始,熟讀課文,學生知道課題中“魂”實際上是“精神”,找出梅花精神,也就是文章的中心句“不管歷盡多少磨難,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jié)”,這也正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因此,如果請你換個題目,我們可以換成什么呢?學生議論紛紛,有的說可以換成“民族魂”“松樹魂”……通過換課題,學生了解到: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國的代表,愛梅花和愛祖國是統(tǒng)一的。
2.教學收獲(思得)
(1)拓展讀,悟情感。
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閱讀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本課教學后,讓學生聯(lián)系王安石的《梅花》,說說中華民族具有梅花高潔氣節(jié)的人,幫助學生體味梅花傲雪的精神,產(chǎn)生贊揚并學習這種品格的動機和愿望,也使學生明白外祖父愛梅花即是愛祖國這一思想感情。同時我讓學生欣賞余光中的《鄉(xiāng)愁》、李白的《靜夜思》、張繼的《楓橋夜泊》,讓學生了解余光中、李白、張繼的“思鄉(xiāng)”和文中外祖父的“思鄉(xiāng)”有什么不一樣,使學生們了解到了更多有關(guān)思鄉(xiāng)之情、離別之情的詩歌,使他們對這種感情有一個更全面的了解。
。2)學習寫法,學以致用。
本文中心突出,借物抒情,對于這一點,學生讀上幾遍,讀熟以后就很容易明白,那么文章是怎么借物抒情的?需要仔細探究,學生再次讀文就會發(fā)現(xiàn),作者借梅花來抒發(fā)情感,用的是外祖父和梅花之間的幾件事來表現(xiàn)主題的。課文中寫的五件事,有的直接寫外祖父對祖國的懷念之情,如,教小外孫女讀唐詩宋詞而且讀著讀著就流出眼淚,因不能回國而難過得大哭起來;有的卻是通過寫愛梅花而間接反映外祖父的愛國心的,如,對一幅墨梅圖的珍愛,在離別前把墨梅圖送給外孫女,在快要開船時把繡著梅花的手絹給了外孫女。
3.不足之處(思失)
回顧這堂課的教學,感覺有不少遺憾:這篇課文在其他教材中是用兩課時的,我們在備課時,把以前的課件拿來就用,沒有深入研究,精心準備,導致教學節(jié)奏按照兩課時標準教學,教學知識點抓得不準,致使部分教學任務沒有完成,需要其他時間補充。
4.改進措施(思改)
精心制作課件。
在以后教學中,在導入課文學習時,就應該播放用多幅梅花的圖片配以古色古香的民樂的課件,同學們在驚嘆梅花的美麗之時,對梅花開放時的環(huán)境狀況就會有一個清晰的印象。此時,我應在課文中心句出現(xiàn)的地方再用一次圖片展示,讓學生們再對“梅花魂”有一次感情的升華,使他們理解為什么身處異國的外公會對梅花念念不忘,倍加珍惜。
《梅花魂》教學反思8
《梅花魂》這篇課文歸國華僑陳慧英所寫的一篇感情深刻而含蓄的文章,本文通過敘述外祖父教“我”讀詩詞而流淚,當“我”弄臟墨梅圖而生氣,得知自己不能回國而痛哭,臨別贈我墨梅圖和梅花手絹這五件事,刻畫了一位長年飄泊在外,最后葬身異國的華僑老人的形象,表達了他一片赤誠的愛國之情。
這是一篇感情真摯的文章,但是對于華僑老人的思鄉(xiāng)之情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講又比較陌生,他們可能和文中的我當年一樣不理解老人的.那份沉甸甸的愛國之情。因此,在學習本文時,我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入手,透過語言文字讓學生邊讀邊悟,記錄自己的感受,然后再讓學生深入研讀體會文章中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比如,我讓學生找一找文中寫了外祖父的幾件事?學生找不全沒關(guān)系,可以讓其他學生互相補充,也可以在老師的點撥下找出相應的事件。緊接著我讓學生把自己最想了解的事件多讀幾遍,看看哪些語句最能打動你,然后在旁邊做上批注,最后全班交流,學生能夠抓住重點詞句加以體會,老師再適時點撥,學生的認識得以升華,他們也能深深體會作為一名中國人,深深愛戀自己的祖國,卻因為年紀大的原因不能回到祖國的那種無限的眷戀之情。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理解文中的重要語句"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中的梅花精神,體會到這不僅是對梅花堅韌不拔,遇到困難不屈服的精神的贊美,更贊美了具有梅花精神的中國精神,從而體會到外祖父也是一位具有梅花精神的人,他還要引導我也要做一位具有梅花品格的人。那么,我們應該怎么做呢?我順勢引導學生氣齊讀“不管歷盡多少磨難,受到怎樣的欺凌,從來都是頂天立地,不肯低頭折節(jié)”。接著讓學生談體會,或者生活中,電視上你了解到的具有梅花精神的人的事例等等。
不足之處,本文中由于對文中“梅花精神”過于注重引導學生理解,而忽略了對表現(xiàn)外公思鄉(xiāng)之情的重要語段的朗讀,應該通過朗讀加強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從而達到學習運用。
《梅花魂》教學反思9
這篇課為略讀課文,因此在教學中我以讓學生感悟外祖父眷戀祖國的心為重點,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開展教學。
課文的`層次很清楚,不少學生對人們喜愛梅花產(chǎn)生疑惑,我將這個作為切入點,讓學生帶著好奇心進入課文,尋找外祖父喜歡梅花的原因。
在學生的幾次互動中,自然拉近了與文本的距離,透過文章的字句,感受到了作者起伏的情思,領(lǐng)會到了“魂”是祖國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最后引導學生對全文進行一個總結(jié),讓學生加深對外祖父思鄉(xiāng)之情的理解,深化了對梅花魂的理解。
《梅花魂》教學反思10
《梅花魂》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領(lǐng)會梅花魂的本質(zhì)含義,體會外祖父的愛國思鄉(xiāng)之情。
課文的第13自然段關(guān)于外祖父對梅花秉性的闡述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說說你自己讀懂了什么,自己的感受是什么。然后抓住“有氣節(jié)的人物”進行拓展,說說自己知道的中國歷史上有氣節(jié)的.人物。課上,學生充分調(diào)動了自己已有的知識儲備,談了一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我再根據(jù)學生的交流,適時補充我課前搜集的資料,如宋代的文天祥、抗日英雄趙一曼、現(xiàn)代散文大師朱自清等等。
這一環(huán)節(jié)洞開了學生的心扉,使學生透過文章的字字句句感受到了作者那起伏的情思,領(lǐng)會了“魂”是祖國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千千萬萬中華子孫的“魂”。而學生課上得朗讀能“情動于中而形于外”,效果尚可。
《梅花魂》教學反思11
《梅花魂》是歸國華僑陳慧瑛所作,作者通過回憶自己和外祖父在國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經(jīng)歷,表達了對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懷念,熱情歌頌了老一代華僑眷戀祖國,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 我將本篇課文作為自己來到工作崗位上的第一節(jié)公開課,課前做了認真鉆研教材,靜心準備課件,把備學生、備教材融合于一體,意圖上一節(jié)能實現(xiàn)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的課。但基于自己經(jīng)驗缺乏,在課堂中存在一些問題,,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教學活動中要注重“溶情”
如果說以往的教學注重的是語文知識,語文技能,那么新世紀的語文教學追求的是情感。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在語文課堂里,我充分利用自己的語言盡力去感染學生,課堂導入通過展示“梅花圖”,并深情朗誦王安石《梅花》一詩,一是想讓學生感受梅花品性孩子對待語文學習,二是希望自己的激情朗誦能感染學生,為后面對文章的理解和情感的感悟奠定基礎。只有學生被老師的情感感動,被老師的語言感染,學生就不再是被動的學,而是在課堂中感到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生命成長的過程,一次情感經(jīng)歷的過程,也就是說,要讓孩子在語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驅(qū)動語文知識。這是學好語文的前提。因此,教師要充滿激情,用飽滿的真摯的情感喚起學生的熱情,激情。從而產(chǎn)生對梅花魂的理解,體會華僑的愛國之情。
二、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
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對話”。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實現(xiàn)“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拔谋緦υ挕保罕热缭谶@堂課中,在最后學完課文,我問道:“對于這樣一個思念祖國的華僑老人,此刻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呢?”引導學生去想像,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以文會友”,充當其中的角色,去體驗,去感受!皫熒鷮υ挕保涸谡n堂上,我們教師應該做孩子的朋友,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熱情的手,不再那樣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實現(xiàn)與學生的溝通,展現(xiàn)給學生一個真實的“我”!“生生對話”: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應當積極地給學生創(chuàng)造交流與合作的機會,使孩子們學會人與人的交往,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三、引領(lǐng)孩子去讀書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于這個思想,我經(jīng)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梅花魂》的教學后引領(lǐng)學生朗讀了課后閱讀鏈接中的一首詩,一方面升華了學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又使學生們了解到了更多有關(guān)于思鄉(xiāng)之情,離別之情的詩歌,使他們對這種感情有一個更全面的了解。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曾說過:學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
桿上的支點,對人的發(fā)展來說,學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決定今后能否撬起這個“地球”。感悟既是一種心理活動,又是一種感情經(jīng)歷,還是一種審美的體驗。
。ㄒ唬┌炎髡叩那楦凶兂勺约旱那楦校
《梅花魂》這一課講述的是華僑老人的思鄉(xiāng)之情,愛國之情。如何讓我們的`學生去體驗作者的情感呢?首先我通過回憶寫梅花的詩,展示梅花圖片,而后,我便引導學生體會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征的含義,通過外祖父對梅花的贊美,對中華民族的贊美層層引出。并從外祖父一系列的舉動中讓學生感悟出,梅花寄托著外祖父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把作者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文章的倒數(shù)第四段,字里行間都滲透出外祖父對梅花的贊美與喜愛,同時也是要求背誦的段落。在品味的過程中,針對學生的不同層次我設計了一個填空練習,這樣學生不但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也把文章的語言內(nèi)化成自己的語言了。
。.把別人的文章當注解,把自己的人生當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lián)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注解,把自己的人生當正文”!
《梅花魂》教學反思12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文本只是教學的一個小小的窗口而已,如何借助小小的窗口看到外面的精彩世界是我們語文老師務必要研究的東西,也就是說我們教師務必充分利用此窗口為階梯,創(chuàng)造性地去拓展文本相連的以外的資料,適時引薦給學生,既擴大閱讀的量,又能為深度明白文本服務。
初讀《梅花魂》,我的眼前浮現(xiàn)的是岳飛、文天祥、林則徐、董存瑞,黃繼光??我在想:如何讓學生也擁有這些英雄人物呢?在教學時,我讓學生欣賞完梅花的圖片后,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guān)寫梅花的詩詞。因是鄉(xiāng)下學校,學生收集較少,于是教師出示王冕的《墨梅》,王安石的《梅花》,陳毅的《紅梅》,陸游的《詠梅》,以及毛澤東的《詠梅》,讓學生吟詠,在吟詠中加深對梅花特點的認識,以及對梅花品性的了解。之后以梅花的品性入手,重點學習第十三自然段,從梅花的秉性來了解外祖父的思鄉(xiāng)情懷,從梅花的秉性來了解中華民族許多有氣節(jié)的人物。
在明白梅花不畏嚴寒的精神時,我創(chuàng)設了將寒冬的蕭條和梅花的傲放比較的圖片,當學生看到在冰雪的欺壓下,梅花仍是那么秀氣,這個似乎是有點出乎他們意料之外的,因此有的孩子不禁發(fā)出了贊嘆聲,我就及時的讓他們用學過的古詩來贊一贊,我看到有不少孩子已經(jīng)被這梅花所感動,都和著音樂吟誦起一句句贊美的`詩句來,真正的感受到了梅花精神。在談到有氣節(jié)的民族英雄,學生首先想到了“狼牙山五壯士”,是啊,五壯士英勇就義的一幕已在他們幼小的心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就是梅花的精神,這就是中華民族的氣節(jié)。之后我又說了“精忠報國的岳飛”、“凜然正氣的文天祥”、“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林則徐虎門銷煙”等,這樣,利用圖片、故事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讓學生深入體會“一個中國人,無論在怎樣的境遇里,總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下課了同學們還在念叨:“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雖然在意識上還很朦朧,但學生已能帶著感情進行抑揚頓挫地誦讀了,學生已在說“我們也要有梅花一樣的秉性”了,我的心里涌動著一種激動,洋溢著一種感動??
《梅花魂》教學反思13
《梅花魂》是歸國華僑陳慧英所作,作者通過回憶自己和外祖父在國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經(jīng)歷,表達了對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懷念,熱情歌頌了老一代華僑眷戀祖國,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
與學生一起學習了這篇課文后,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教學活動中要注重溶情。
如果說以往的教學注重的是語文知識,語文技能,那么新世紀的語文教學追求的是情感。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在語文課堂里,孩子對待語文學習,不應是被動的學,旁觀者似的學,應該讓孩子感到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生命成長的過程,一次情感經(jīng)歷的過程,也就是說,要讓孩子在語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驅(qū)動語文知識。這是學好語文的前提。因此,教師要充滿激情,用飽滿的真摯的情感喚起學生的熱情,激情。從而產(chǎn)生對梅花魂的理解,體會華僑的愛國之情。
二,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
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對話。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實現(xiàn)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
文本對話:比如在這堂課中,在最后學完課文,我問道:對于這樣一個思念祖國的華僑老人,此刻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呢
引導學生去想像,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以文會友,充當其中的角色,去體驗,去感受。
師生對話:在課堂上,我們教師應該做孩子的朋友,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熱情的手,不再那樣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實現(xiàn)與學生的溝通,展現(xiàn)給學生一個真實的我!
生生對話: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應當積極地給學生創(chuàng)造交流與合作的機會,使孩子們學會人與人的交往,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三,引領(lǐng)孩子去讀書。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谶@個思想,我經(jīng)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梅花魂》的教學后,我讓學生欣賞《鄉(xiāng)愁》,引領(lǐng)學生閱讀現(xiàn)代和古代詩人所作的幾首詩歌,一方面升華了學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又使學生們了解到了更多有關(guān)于思鄉(xiāng)之情,離別之情的詩歌,使他們對這種感情有一個更全面的了解。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曾說過:學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桿上的支點,對人的發(fā)展來說,學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決定今后能否撬起這個地球。感悟既是一種心理活動,又是一種感情經(jīng)歷,還是一種審美的體驗。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梅花魂這一課講述的是華僑老人的思鄉(xiāng)之情,愛國之情。如何讓我們的學生去體驗作者的情感呢
首先我通過回憶寫梅花的詩,展示梅花圖片,而后,我便引導學生體會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征的含義,通過外祖父對梅花的贊美,對中華民族的贊美層層引出。并從外祖父一系列的舉動中讓學生感悟出,梅花寄托著外祖父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文章的倒數(shù)第四段,字里行間都滲透出外祖父對梅花的贊美與喜愛,同時也是要求背誦的段落。在品味的過程中,針對學生的不同層次我設計了一個填空練習,這樣學生不但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也把文章的語言內(nèi)化成自己的語言了。
3,把別人的文章當注解,把自己的人生當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lián)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注解,把自己的人生當正文!
《梅花魂》教學反思14
前些日子,我們組的組長蔡老師外出聽課回來,帶回了一信息,“高校課堂,向40分鐘要質(zhì)量,這一信息得到了我們組蹲點的領(lǐng)導劉校長的贊同,她說特別是對高年級學生而言尤為重要。于是,在學校組織的賽課中,我們組的幾位老師,都是在一節(jié)課內(nèi)完成一篇課文都形成了一股慣例。
我個人認為,長文短教的利大于弊,就拿我執(zhí)教的《梅花魂》一文而言,這篇課文是以梅花為線索,由故鄉(xiāng)梅花的開放引出了對摯愛梅花的外祖父往事的回憶,外祖父摯愛梅花,其實就是借梅花的特點在說人,所以外祖父說的那番話,就是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教學這課,把外祖父的這番話弄懂了,我想文章的主心骨就抓住了,而這抓主心骨的教學方法恰好是前面所談的高校課堂的表現(xiàn)所在,用牽一發(fā)而動前身的教學方法教學,既節(jié)省了時間,又給學生留下對課文的完整印象。這就是我認為利大于弊的原因之一。其二就是,在一節(jié)課內(nèi)完成一課書的教學任務,自然環(huán)節(jié)緊湊多了,對學生來說,也就沒有多余的時間開小差了。其三就是,作為六年級的學生,他完全有能力自學了,對于哪些字詞的學習,可以在課外自主完成,至于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我想,只要學生有這方面的意識就行,能否讀得沒關(guān)系,只起個為學習課文作鋪墊的作用。另外就是你把學習任務教給學生,學生們覺得這是老師對他的信任(至少是大多數(shù)學生這么認為),就會好好準備,以便在課堂上露一手,對于老師來說是給了他一塊展示自己的平臺,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就他的弊而言,主要是指課堂上學生讀書的時間大大減少了,對于對文本不熟悉的學生而言,更為吃力些,那么成績的凸顯也就會形成鮮明的反差,好的將會越來越優(yōu)秀,差的就會越來越差。另外就是對于哪些細節(jié)之處,也就是老師沒有咀嚼到的內(nèi)容,哪些沒有預習或是基礎較差的同學就會帶來學習上的困惑。
針對這節(jié)課的教學,我個人認為好是挺滿意的,第一我對文本的解讀還是很到位的,該抓的都抓到了,重點突出,詳略得當。課堂的線條也十分清晰,一條是悟梅花的魂,另一條是思念家鄉(xiāng)情(愛國情)。特別是對外祖父的一番話的采用了分層學習的`方法,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層層深入,突出了重點段的教學。再就是學生的思路很好,他們所回答的問題觀點分明,運用我們平時閱讀的方法把自己讀懂的內(nèi)容給大家交流,所表達的語言有一定的深度,流露出來的是一名高年級學生身上所具備的素養(yǎng),這是我感到最欣慰的,也說明了我們的這一年多的配合還是很默契的。
當然,這節(jié)課也還存在著不足,由于內(nèi)容較多,整節(jié)課覺得有點趕,再就是由于在分析第二件事時所用的時間有點過量,導致我覺得時間不夠而有點慌亂,所以在分析重點段時沒有達到我想要的效果。學生們也存在著兩個原因,這節(jié)課屢次說上都因種種原因沒有上成,他們的興致也蕩然無存了,加上是星期一的第三節(jié),孩子們還沉浸在周末的氛圍之中。這點我自己也有同感。另外就是他們也沒想到聽課的老師有這多,我只是說了我們組的老師要來聽,所以他們也沒做好思想準備,課堂上顯得有些拘謹。沒有平時發(fā)揮得好。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我認為主要原因還是在我身上。
《梅花魂》教學反思15
教學目的:
1、了解梅花的品性,體會外祖父酷愛梅花,眷戀祖國的情感,引導學生有感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就課文內(nèi)容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自主
學習能力。
3、結(jié)合課外知識,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學習外祖父介紹梅花的段落,體會外祖父的內(nèi)心感受。
教學思路:
賞梅(觀其形)品梅(會其神)讀梅(入其境)頌梅(悟其魂)
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課件設計
教學過程:
一、談話、賞梅
1、師:同學們你們最喜歡什么花?
2、觀看梅花園,梅花詩:梅花自古就是人們稱頌的對象,人們通過種種方式表達對梅花的喜愛。
二、自讀課文感知、質(zhì)疑。
1、自讀課文:本文寫的什么?
2、引導學生圍繞"外祖父愛梅花"質(zhì)疑:
、偻庾娓笧槭裁磹勖坊?
、趶恼n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外祖父看梅花?
三、輕讀課文,邊讀邊圈畫出最能體現(xiàn)外祖父愛梅的詞句。
1、把你畫出的詞句讀一讀
2、重點引導感情朗讀第3段,體會外祖父愛梅花的感情。
四、理解重點段落,體會"外祖父為什么酷愛梅花?"從外祖父愛惜墨梅圖,送墨梅圖和梅花絹給我要看出外祖父酷愛梅花,外祖父為什么這么愛梅花呢?
1、自由讀外祖父所說的這段話,同桌互相交流、討論。
從這段話中你了解到哪些內(nèi)容?
2、把你了解到的內(nèi)容講給同學們聽聽
3、重點指導感情朗讀
、僦该首x,分句朗讀
、趲煼蹲x
、勰阏J為應怎樣讀?應讀出哪些詞語?
、苤该僮x讀,評議
、蔟R讀
4、小結(jié)外祖父介紹梅花的用意,相機介紹我國有骨氣的人物,領(lǐng)悟:
"梅花魂"。
①幾千余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具有梅花品格的人物。觀看英雄人
物圖②你還能舉出一些具有梅花秉性的人嗎?他們都是一朵朵迎風挺立的梅花,他們的民族精神就是"梅花魂"。 5、自由朗讀這段話,談談自已的感受 五、自由朗讀全文 1、體會外祖父眷戀祖國的感情 2、把文中體會最深的句子畫出來,認真讀一讀。 3、課外閱讀:《鄉(xiāng)愁》 六、總結(jié)全文學習了本文,我們了解了梅花,了解了外祖父一顆眷戀祖國的心。
我們應該像梅花一樣有品格、有骨氣,不論在怎樣的境遇里都頂天立地,應該像外祖父一樣熱愛我們的祖國。
《梅花魂》教學反思
《梅花魂》是歸國華僑陳慧英所作,作者通過回憶自己和外祖父在國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經(jīng)歷,表達了對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懷念,熱情歌頌了老一代華僑眷戀祖國,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
與學生一起學習了這篇課文后,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教學活動中要注重“溶情”
如果說以往的教學注重的是語文知識,語文技能,那么新世紀的語文教學追求的是情感。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在語文課堂里,孩子對待語文學習,不應是被動的學,旁觀者似的學,應該讓孩子感到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生活的過程,生命成長的過程,一次情感經(jīng)歷的過程,也就是說,要讓孩子在語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驅(qū)動語文知識。這是學好語文的前提。因此,教師要充滿激情,用飽滿的真摯的情感喚起學生的熱情,激情。從而產(chǎn)生對梅花魂的理解,體會華僑的愛國之情。
二、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
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對話”。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實現(xiàn)“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拔谋緦υ挕保罕热缭谶@堂課中,在最后學完課文,我問道:“對于這樣一個思念祖國的華僑老人,此刻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呢?”引導學生去想像,和課文中的人物對話,“以文會友”,充當其中的角色,去體驗,去感受。
“師生對話”:在課堂上,我們教師應該做孩子的朋友,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熱情的手,不再那樣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實現(xiàn)與學生的溝通,展現(xiàn)給學生一個真實的“我”!“生生對話”: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應當積極地給學生創(chuàng)造交流與合作的機會,使孩子們學會人與人的交往,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三、引領(lǐng)孩子去讀書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谶@個思想,我經(jīng)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梅花魂》的教學后,我讓學生欣賞《鄉(xiāng)愁》,引領(lǐng)學生閱讀現(xiàn)代和古代詩人所作的幾首詩歌,一方面升華了學生的情感,另一方面又使學生們了解到了更多有關(guān)于思鄉(xiāng)之情,離別之情的詩歌,使他們對這種感情有一個更全面的了解。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曾說過:學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桿上的支點,對人的發(fā)展來說,學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決定今后能否撬起這個“地球”。感悟既是一種心理活動,又是一種感情經(jīng)歷,還是一種審美的體驗。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梅花魂這一課講述的是華僑老人的思鄉(xiāng)之情,愛國之情。如何讓我們的學生去體驗作者的情感呢?首先我通過回憶寫梅花的詩,展示梅花圖片,而后,我便引導學生體會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征的含義,通過外祖父對梅花的贊美,對中華民族的贊美層層引出。并從外祖父一系列的舉動中讓學生感
悟出,梅花寄托著外祖父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文章的倒數(shù)第四段,字里行間都滲透出外祖父對梅花的贊美與喜愛,同時也是要求背誦的段落。在品味的過程中,針對學生的不同層次我設計了一個填空練習,這樣學生不但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也把文章的語言內(nèi)化成自己的語言了。
。场褎e人的文章當注解,把自己的人生當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lián)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注解,把自己的人生當正文”!
【《梅花魂》教學反思】相關(guān)文章:
梅花魂教學反思06-27
《梅花魂》教學反思07-24
《梅花魂》教學反思[優(yōu)秀]07-06
梅花魂教學設計及反思02-10
梅花魂教學反思(精選15篇)08-10
梅花魂教學反思精選15篇09-06
課文《梅花魂》教學反思優(yōu)秀04-29
《梅花魂》課文教學反思08-21
《梅花魂》教學反思15篇08-22
《梅花魂》教學反思(15篇)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