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學情視角下語文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情視角下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情視角下語文教學反思1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一學期又將過去了。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引領下,我們走過了一個充實而又有意義的學期;期末臨近,回想這學期以來的教學工作,感覺有些累,但也伴隨著收獲的快樂。因為能明顯感覺到學生語文學習的進步。
在這一學期里,本人堅持認真?zhèn)湔n、上課、聽課、評課,及時批改作業(yè)、講評作業(yè),做好課后輔導工作;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fā)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并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一、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為了上好課,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課前準備:備好課。
。1)認真鉆研教材,從語言文字(字、詞、句)和結構入手,對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體現(xiàn)語文工具特性。。
。2)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3)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jié)課的活動。
2、關注學生課堂情況。
在本學期的教學過程中,在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在學生情緒激昂、忘情投入的時候,難免會有“吵鬧”的問題,可能會出現(xiàn)“我想??我要??我能??我來做??我還有??我認為??”。這時我都盡量不輕易否定學生的思維成果,不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學生。于是學生都能自始自終情緒高昂地參與整個教學過程,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對于學生提出的不同結論,如果講得有道理,我都給予肯定,讓學生有機會坦誠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思維成果,不輕易否定孩子在認真思維的基礎上的答案。同時在學生進行發(fā)散思維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相互鑒別,把發(fā)散的思維再回擾起來,這樣就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系統(tǒng)性、嚴謹性和深刻性。
3、注重學法的指導,鼓勵學生自讀自悟,敢于質疑,教學中采取小組合作討論學習形式,引導學生發(fā)揮學習的主體作用,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培養(yǎng)合作精神。
4、加強基礎訓練,邊講邊練,講練結合,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
5、利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和傳統(tǒng)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是課文內容直觀、形象、增強趣味性,更好的發(fā)揮感染作用。
二、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做好課后輔導工作。
二年級的孩子仍然愛動、好玩,自立能力差,有的.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不能按時完成作業(yè)等,針對這些情況,我利用課余時間,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使這一工作貫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后進生的轉化上,對后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等。從贊美著手,所有的學生都渴望得到別人的夸獎,所以,和差生交談時,對他的處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三、開展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能力。
語文實踐活動是將已有的語文知識技能在實踐中加以應用,又在應用中獲得新知,提高能力的過程。它作為教學活動的一部分,與課堂教學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語文教學不能把目光盯在課內。而應十分重視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運用,鞏固所學知識,獲得新知,激發(fā)他們對語文的興趣,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面提高。本學期,結合語文創(chuàng)新課題,開展了以下實踐活動:
1、結合課文教學,鼓勵學生通過多種途徑收集有關課文內容的資料,采用課前分組交流閱讀,或課后出刊集體閱讀的形式,拓寬學生視野,豐富課外知識,從而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為培養(yǎng)學生朗讀興趣,提高朗讀水平,進行“我給課文配錄音的活動”,對學生的每次作業(yè)都及時給予評價。
3、本期識字作為教學重點,開展了豐富多樣的活動,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運用能力,如:“聽寫比賽”、“錯別字醫(yī)院”、“每日一組形近字”等。
。ㄈ┘訌妼懽种笇,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
二年級的寫字教學往往被老師忽視。本學期,我重視了學生的寫字習慣
的培養(yǎng),課堂中注意提醒學生的寫字姿勢和坐姿,課外也嚴格要求學生認真書寫。因此,在家長會時家長們對自己孩子生字的書寫表示滿意。
四、加強培優(yōu)輔差工作,促進全體學生得以發(fā)展。
本班學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為促使每位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fā)展,我抓兩頭、扶中間,注重培養(yǎng)優(yōu)生的特長。同時,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組,利用結對子形式,以優(yōu)生帶動差生,課外加強輔導工作,課堂中創(chuàng)設機會,給予鼓勵,樹立后進生的信心,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提高。
五、組織圖書活動,豐富語言知識
鼓勵學生多閱讀,為學生推薦優(yōu)秀書目和必背古詩,在班上成立圖書角、“讀書會”,定期開展活動。
六、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認真學習新課標要求,勇于從事語文教學的新嘗試,學習別人的好教法,借以帶動現(xiàn)代語文教學工作的創(chuàng)新。
認真參加校本培訓,更新觀念,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掌握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
七、認真總結不足。
1、“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教學工作中難免有缺陷,例如:授課時重點突出不夠明確,平時對于學生整體照顧不夠等。
2、個別學生的學習習慣欠佳,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學習興趣不濃,教師還需正確引導。
3、課堂教學仍需創(chuàng)新。
總之,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仍將一如既往的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fā)揚優(yōu)點,改正缺點,爭取有更大進步。
學情視角下語文教學反思2
細讀陳隆升的《語文課堂“學情視角”重構》,反思個人當下語文課堂教學,自問:是否以學情視角建構有效教學?
一、建構學情視角
就高中語文教師的本職而言,一位教師的課堂如何有效乃至高效,應該是有班級授課制以來教師的使命吧。而教學效率如何,首先取決于學生語文聽說讀寫能力如何。陳隆升在書中以其多年中學任教的經驗,細究學情,把它切分成三個分析單位:學習起點、學習狀態(tài)、學習結果,概念內涵界定為“學生在課堂里的學習情況”;诖,本人反思:如何建構學情視角?
一要研究學生的課外學習心理。一要關注一天內學生的學習心理。僅以導課為例,同樣的教學內容,在上午第一節(jié)上與下午第一節(jié)上,在數學課后上與在體育課后上,上課之初學生的狀態(tài)肯定不一樣。上午或數學課后學生注意力相對集中,而下午第一節(jié)或體育課后,學生或天氣時間原因或體力透支后一般昏昏欲睡,注意力不易集中,那么后者一般就不能上課鈴一響就開始上正課,從讓學生自述預習情況或大聲讀讀新課之類的,讓學生有個學習的預熱過程就頗有必要了。二要研究學生一周或一月等一個小階段的學習心理。比如理科實驗班學生某個階段數理化各科賽事培訓較多,語文就更需注重有趣與有效的結合,練習的精選再精選,閱讀相對更多趣味性等。三要研究學生普遍的學習心理。本地區(qū)學生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學習基礎與學習習慣極大地影響著高中的語文學習,研究其特點規(guī)律必不可少。
二要研究學生的課堂內語文學習心理。一是要研究45分鐘學生專注程度的變化,二是隨時根據學生的學習反應對教學內容進行微調。教育學首先是人學,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每一個班級有每一個班級的課堂習慣,比如,有的班級高一一入學在課堂上顯得活潑,有的班級一開始就更顯善于傾聽;每一類學生有一類學生的思維特質,比如,有些學生邏輯思維較嚴密,有些學生更易激動但發(fā)言語序略亂;每一位學生有一位學生的性情特征,比如,個別極端的學生從來不與任何教師交流,公開場合有發(fā)音障礙;有的學生從不慣于深入思考。所以,教學無止境,這不是一句空話,每一屆學生每一位學生都是研究的無底洞,如何基于學情視角建構課堂,太難也很有趣。
三要研究高中語文教學內容與學生學習狀態(tài)的契合度。其中,一要重學習內容的選擇。同一篇課文,教學目標對不對,教學實施是否真能實現(xiàn)教學目標,這仍是不少教師的困惑。二要重預設的教學內容在實施過程中與學生的契合度。同樣的內容,同樣的學生,哪怕教師的語調不同,都會影響教學的實施效度。
所以,構建學情視角是基于當下當時的學生綜合狀態(tài)來選擇、實施語文教學內容的。
二、建構有效課堂
本人一直關注當下語文學界的理論動向與最新研究成果,深覺本書與近年華師大崔允漷的研究結果《有效教學》有內在的一脈相通之處。最近一個多月的閱讀,其實更讓本人從理論上回看個人的教學。近十年來,本人每年都有開一至二節(jié)縣級(含偶爾的市級)公開課。以此為契機,當下對教學設計的反思與實踐都以如何品讀與運用“語言”作為個人對有效乃至高效語文課堂的著眼點。
何謂有效課堂?
一是選對教學內容。選對一節(jié)課的內容,選對一個學期,乃至三個學年的語文教學內容。因為,內容如何發(fā)生偏移,花招再多又與有效何關?教學內容的選擇時下他人的專著頗多,本人也認同其中不少的論述。因為不是近年來困惑的中心,所以這里就不展開論述。
二是選對教學方式。教學方式,如果就具體的招數而言,也許由于資訊發(fā)達了,所以就連高級別的賽課也越來越趨同了。但是,畢竟,每一節(jié)課同樣的內容怎樣最有效,最有利于學生的習得,還是跟教師施教過程中的方法選擇有十分重要的關系的。因此,本人近年來一直把基于教學內容認知的前提下,反思教學設計的有效性。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一位已有xx年教齡的教師對自己上的一節(jié)公開課說了這樣一番話:“對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jié)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xiàn)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庇媒K生的時間備課其實也反映出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高,特別是對教學設計藝術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不管具體一節(jié)課一位教師用了多少時間來設計,但始終潛心揣摩教學設計,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素養(yǎng),是教師必需的行為。
我們語文教師是帶著“前有、前見、前設”的人,是一個有思想、有個性的獨特生命體,我們對課程的理解融入了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情感傾向,在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如何借助于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語文課程的優(yōu)勢,豐盈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高中生的初步的審美能力與一定的思辨能力,都離不開我們教師的課程意識。歸屬于語言文字學習領域的高中語文課程,與其他學科相比,課程所依托的主要是表達作者的思想情感的文本,經過編者特定的'意圖組合而成的文本,與帶有個人情感、心理、性格、審美偏向、語言感知力等個性色彩的教師的心理情感的碰撞,再在課堂上以教師特定的教學設計的方式呈現(xiàn)給學生,所以,教師要做到對高中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統(tǒng)一的特點有充分的認識,要使高中語文教學承擔起高中語文學科對學生終生發(fā)展所應承擔的任務。教師的課程意識不僅指對學科性質與內在價值追求有足夠的認識,還指教師要掌握比課標要求的、教材呈現(xiàn)的更深廣的專業(yè)知識,要具備深厚的文化修養(yǎng)。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從容地承擔起課程開發(fā)者與實施者的雙重任務,在具體的課堂教學設計過程中,方能打破教科書的限制,從更廣的范圍更高的角度審視課程,優(yōu)化重組教材,更合理地展開教學設計活動。
有效乃至高效的語文課堂所需當然不限于這兩方面,本人在此僅略提個人最關注的。
以學情視角建構有效教學,這一個人的教學追求正在延續(xù),是否真正能上升到可稱之為“理念”的層面,有待個人今后教學實踐與理性反思。
【學情視角下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初一下語文教學反思07-22
初一下語文教學反思05-16
初一語文下《孫權勸學》教學反思02-24
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語文教學反思12-23
《學弈》教學反思05-17
《學與問》教學反思12-04
學與問教學反思08-05
《學弈》教學反思05-29
學弈教學反思01-16
《地毯下的塵土》教學反思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