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探究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當?shù)剡x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探究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探究教案1
一、 引
1、引入課題
師: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探究學習“觀察與探究”(板書課題)
2、出示學習目標
本節(jié)課我們的學習目標是:(課件出示)
讓學生嘗試用圖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間的關系,利用圖進一步認識反比例。
滲透事物之間都是相互聯(lián)系和發(fā)展變化的觀點,初步滲透函數(shù)思想。
二、學加導
師:明確了目標,請同學們借助自學指導來完成目標。
自學指導:自學課本27頁,完成所提出的問題,并說說自己的想法。(先自學4分鐘,然后小組交流1分鐘。)
(一)學生自學:(先學)
師:好,開始。先自學2分鐘,然后小組交流3分鐘。
(二)匯報交流:(后教)
小組匯報,全班總結(jié)。
三、鞏固練習
(一)學生自學:(先學)
(1)長方形面積一定,長與寬成反比例嗎?為什么?|
(2)這節(jié)課我們用圖表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間的關系。
用x、y表示面積為24cm2的長方形相鄰的兩條邊長,它們的變化關系如下表。
1.觀察表格,根據(jù)數(shù)據(jù)在方格紙上畫出這8個長方形。
2.把圖中的點用平滑的曲線依次連起來。
3.長和寬是怎樣變化的?有什么規(guī)律?長擴大,寬縮小,相對應的長和寬的乘積是24。
(二)交流訂正:(后教)
1.更正
師:學完后,在小組內(nèi)進行交流。(有錯的在小組中說錯的`原因,不會的優(yōu)生講解。)
2.討論
集體訂正。(學困生先說,優(yōu)生糾正,學困生再說)
四、全課小結(jié)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已接近尾聲,回顧本節(jié)課,你有什收獲?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觀察與探究》教案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嘗試用圖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間的關系,利用圖進一步認識反比例。
2、滲透事物之間都是相互聯(lián)系和發(fā)展變化的觀點,初步滲透函數(shù)思想。
教學重難點:
動手操作,用圖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間的關系,利用圖進一步認識反比例。
教學過程:
一、復習
長方形面積一定,長與寬成反比例嗎?為什么?
二、新課
這節(jié)課我們用圖表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間的關系。
用x、y表示面積為24cm2的長方形相鄰的兩條邊長,它們的變化關系如下表。(略)
1、觀察表格,根據(jù)數(shù)據(jù)在方格紙上畫出這8個長方形。
2、把圖中的點用平滑的曲線依次連起來。
3、長和寬是怎樣變化的?有什么規(guī)律?--長擴大,寬縮小,相對應的長和寬的乘積是24。
關系式:長×寬=長方形面積(一定)
4、圖上的點A、B、C、D……在一條直線上嗎?
小學六年級數(shù)學《觀察與探究》教案
教學目標:
1. 通過畫圖的方法,探索長方形長和寬的變化關系,進一步理解反比例的意義。
2. 經(jīng)歷探索活動,了解反比例曲線圖的特征。
教學重點:
探究長方形面積不變時,長與寬的關系。
教學難點:
發(fā)現(xiàn)表示反比例曲線圖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1、正比例關系的意義是什么?怎么用字母表示這種關系?正比例的圖像呢?
2、你還記得表示積一定,兩個乘數(shù)之間的關系圖嗎?把積是12的方格圈起來,可以連成什么線?
3、說一說。
(1) 兩個乘數(shù)的變化情況。
(2) 兩個乘數(shù)成什么關系?
(3) 你有什么猜想?
二、探索新知。
用X、Y表示面積為24平方厘米的長方形相鄰的兩條邊長,他們的變化關系如下表。
x/cm 1 2 3 4 6 8 12 24
y/cm 24 12 8 6 4 3 2 1
1、說一說長與寬的變化情況。(小組交流)
2、這里哪個量一定?
3、面積一定時,長方形的長與寬有什么關系?(小組討論)
板書:長×寬=長方形面積(一定)
4、根據(jù)上面的數(shù)據(jù),在方格紙上畫出8個長方形。(每格代表 1 cm2)
過程要求
(1) 出示方格紙,并標明X、Y軸上的數(shù)字。
(2) 教師邊講解,邊畫長方形。
(3) 學生接著畫。(直接在課本上完成)
5、連接圖中的點A,B,C,D……
(1) 猜一猜:圖中的點A,B,C,D……在一條直線上嗎?
(2) 師生一起連線,驗證自己的猜想。
三、課堂小結(jié)
說一說表示正比例關系的圖像和反比例關系的關系式和圖像的區(qū)別。
四、鞏固練習
面包的總個數(shù)不變,每袋裝的個數(shù)與袋數(shù)如下表。
每袋個數(shù) 2 3 4 6 8 12 24
袋 數(shù) 12 8 6 4 3 2 1
(1)每袋個數(shù)與袋數(shù)有什么關系?說明理由。
(2)把上面的數(shù)據(jù)制成圖表。
小學探究教案2
。ㄋ{藍的天空,電桿之間連著幾痕細線,多么像五線譜啊。)
生:我們平時都說是幾根線、幾根繩子,這里怎么說是幾痕細線呢?我從來沒有讀到過幾痕,痕又不是量詞,怎么能說幾痕呢?是不是寫錯了?
師:(心里一怔問得有理!是從沒讀到過!幾痕?幾根?)你問得非常好,這可能是我們大家心中共同的疑問!這里的細線指什么呀?
生:是指電線。
師:的確,我們通常都說一根或幾根電線,可這里怎么說是幾痕呢?我也是第一次見到幾痕的說法,還真不知道課文為什么這么寫。(提問的學生臉上由好奇轉(zhuǎn)為好大的失望)
為什么不說幾根呢?是真的用錯了,還是另有用意?(此言一出,學生的眼睛里頓放光彩)我想,我們大家一定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的。(學生又露出了自信的神情,專注地點著頭)。再讀讀這句話,想一想;還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琢磨琢磨。(在老師的鼓勵下,學生果然積極投入到讀書中去。他們有的緊皺著眉,讀著,想著;有的一下緊繃著臉一下又舒展開來,自言自語的,似乎已有所悟。)
師:需要與同學討論一下嗎?
生:需要,需要。ɡ蠋熯@么一說,好像正中他們下懷?磥,他們可能對自己的思考、見解還不是很有把握。于是,各合作小組嘰嘰喳喳地、興奮地開始了討論。)
(討論后,學生匯報)
師:好好地研究了課文,又經(jīng)過了相互討論,我現(xiàn)在特別想知道你們認為痕字用得對還是用錯了?
生:(幾乎是齊聲說)沒用錯!
師:(睜大眼睛,奇怪地)哦,此話怎講?
生:我們組討論后認為,痕比根表達的意思顯得更細一些,用幾痕來描寫電線,寫出電線很細。(馬上有別的小組舉手積極要求發(fā)言,還有的學生仿佛忍不住了要寫出細不一定用痕啊,用其他的詞也能寫出細可見,這種見解還不能說服大家)
生:電線原本就比較細,架在電線桿上,離我們遠了,看上去不就更細了嗎?就好像成了我們眼前的針線一樣。那么細,如果不仔細看可能讓人有時會看不出那里有電線呢!課文中不是把它寫成細線嗎?我們還查了字典,查到痕是痕跡,物體留下的印兒的意思,也可以理解為少得只有一點痕跡的意思,幾痕剛好可以寫出電線細細的,淡淡的,看起來不明顯的的特點。
生:我們也是這樣理解的,但我們還有補充。文中的句子寫藍藍的天空沒,電桿之間連著幾痕細線,我們想,電線架在藍天下,藍天是那么廣闊無垠,而電線是那么纖細,看上去會讓人覺得電線真的好像是留在藍天上的一線什么痕跡,不再像原來一根一根的那樣顯目了,所以這里不用幾根,而要用幾痕更恰當。
師:聽了大家的發(fā)言,我明白多了,謝謝你們!你看到過藍天下架在電桿之間的電線嗎?
生:看到過。
師:你能想起這句話所描寫的情景嗎?(能)你想,如果我們現(xiàn)在就站在田野里,隨意地看著,看到電線桿上架著的電線,我們一定會不假思索地說:瞧,那里有幾根電線!(學生點頭)但如果再仔細地看,我們會發(fā)現(xiàn)電線是
生:很細,很淡!
師:這是我們的
生:視覺!感覺!
師:你現(xiàn)在又明白了一些什么了嗎?
生:我明白了,幾根是對的,幾痕也是對的,只是幾根著重于數(shù)量,而幾痕卻還能表達出作者遠遠看電線的感覺,淡淡的,非常細微,這個痕字用的很妙!
師:簡直是妙不可言!幾痕,使原本普通的電線多了幾分朦朧美,使春天的景色多了幾分詩意!幾痕細線,多有詩的感覺!一個痕字,竟有如此大的蘊涵!
(由讀而悟,由悟生情,學生把這句話、把幾痕讀得極有韻味。)
【評析】
學生主體意識的樹立,學生主動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實現(xiàn)了學生能夠在自主閱讀中、學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大膽地提出問題。面對學生的問題,作為學生學習伙伴的老師,與學生平等對話,讓自己與學生站到同一個角度上、同一個位置上,進入同一個問題情境中,與學生親密接觸,融入學生的學習之中,營造氛圍,激發(fā)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使學生投入地讀、專注地思。在讀、思中,學生找到了與文本對話的途徑,進入文本世界,與文本零距離接觸,實現(xiàn)了與文本的溝通對話,產(chǎn)生了個性化的理解。作為對話中的首席的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學情,進行了必要的引導讓學生開展合作學習,通過討論,把各自在獨立探究中的發(fā)現(xiàn)進行交流,從而生生之間(組里)互相啟發(fā),互動地學(第一層次)。然后,組織組際之間的交流匯報,學生在悉心傾聽中發(fā)現(xiàn)他我見解的異同,或贊成,或否定,或補充,或重新思考,組際之間、生生(全體)之間互相啟發(fā),互動地學(第二層次),使學習動態(tài)生成地向前推進。
而師生之間,就正如弗里在《被壓制的教育學》一書中寫道,在平等對話中,學生的教師和教師的學生不復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教師式學生及學生式教師。教師不再僅僅去教而而且也通過對話被教,學生在被教的同時,也同時在教。他們共同對整個成長過程負責。這里沒有誰教誰,也沒有自己教自己,只有從頭至尾在相互地教。
小學探究教案3
【現(xiàn)象】
師:請大家回憶上學期制作過的會滾動的玩具是什么樣子的?它為什么能滾動起來?
生:我是用紙條圍成一個圓圈,在里面粘上一個小紙人什么的。因為它是圓的,所以能滾動。
師:你說得真好!大家在玩自己制作的玩具時,心里覺得怎樣?
生:(齊聲)很開心(邊說邊笑,樣子很神氣)!
師:今天,我們一起親手制作一個會搖的玩具來玩一玩,好嗎?
生:(情緒高漲,齊聲大喊)好!
【評:通過引導學生回憶自己制作過的玩具的形狀、結(jié)構(gòu)及滾動原理,重溫自己親手制作玩具的成功喜悅和玩自制玩具的快樂感受,并巧妙地將制作滾動玩具的興趣遷移到本課的學習中!
師:你們看到過哪些東西會搖動起來?它是怎么搖的?可以邊說邊做動作。
生:我看到一種躺椅能一上一下地搖動(配合動作演示)。
生:我玩過一種玩具,有個小人站在小球上,把小人往下一撥,就搖過來、搖過去的(說著還扭動身體做著來回搖晃的動作,引得滿堂笑聲)。
師:哦,那是一種叫不倒翁的玩具——挺好玩挺滑稽的吧!搖椅、不倒翁會搖擺的地方是什么形狀的?
生:是圓形的!是圓形的!
師:你真細心!——這兒有個圓形的透明膠,(放在桌上滾)誰有辦法讓它搖動起來?(讓學生邊擺弄透明膠邊啟發(fā)思考)
生:有了。p手用力往下壓透明膠的圓面,壓不動)
生:我來。ㄋ耐馈皳尅边^透明膠,三下兩下就把它壓成了橄欖形,再用手一摁端點,透明膠奇跡般在原地搖擺起來。大家驚異著發(fā)出了陣陣歡呼聲。他們倆是一臉的興奮。)
師:你們真是太棒了!誰先想到這個主意的?
生:是我!我在家喜歡把圓圓的透明膠壓扁了,它就滾不起來了,就只能搖動了。
師:你們倆相互幫助,共同努力,獲得了成功。獎你們一個“藍貓”。▽W生得意地接過“藍貓”)
生:(兩學生齊聲說)今天,我們太高興了!
生:我也要“藍貓”!
生:老師!求求你——給我一個“藍貓”!
……
師:可以。誰想要得到“藍貓”,誰就要繼續(xù)加倍努力!下面,請大家根據(jù)自己帶的不同材料來想一想,你想做個怎樣搖動的玩具?先個人思考,再進行小組討論。
。ń(jīng)過一番思考、討論后)
生:我想用硬紙片來做個半圓形的會搖的玩具。
生:我想用彈簧來做一個會搖的玩具。
師:你們都是愛動腦子的好孩子。尤其是你——怎么會想到用彈簧來做會搖的玩具的?(獎給他一個“藍貓”)
生:(喜滋滋地拿著“藍貓”,搖頭晃腦地大聲說)我到常州看見過彈簧人玩具,挺好玩的。
師:喔,你真是個有心人!我們大家也要做個生活中的有心人!你準備怎么做一個會搖的彈簧玩具?
生:把彈簧粘在硬紙板上,再把小紙人粘在彈簧上,就好了。
師:你真聰明!以后我們做事前要逐步養(yǎng)成大膽預想的好習慣。這會讓我們獲得更多的成功和快樂!
【評:教師能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具體的問題情境,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通過想、說、做等方式,多視角地自主探究搖的`原理。在此基礎上,教師又啟發(fā)學生根據(jù)自己帶的材料、工具進行了大膽自主的預想,積極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總評】
玩是孩子的天性。做玩具、玩玩具是一年級小學生的心理需求,已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據(jù)此,教師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真實生動的情境,引領學生在回憶中重新體驗在制作玩具、玩自制玩具中獲得無窮的樂趣和積極的情緒體驗,營造了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并巧妙遷移、激發(fā)了學生制作會搖的玩具的濃厚興趣,奠定了本課快樂學習的基調(diào)。由此,將學生的情緒、心理等調(diào)整到了一個比較適宜的興奮狀態(tài),為迎接新挑戰(zhàn)作好了充分的準備。
陶行知先生說過“在做中學,是真學;在做中教,是真教!痹诒窘虒W片段中,教師采取以問引思、以做促思、以說理思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充分“動”起來——動腦想、動手做、動嘴說。教師不時以話語和行動激起學生思維之泉的層層漣漪,多點激活學生思維,熱情激勵學生大膽想象,大膽探究,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如教師隨機應變,拿透明膠做道具,巧設新挑戰(zhàn);學生樂學善思,同桌自主合作,拼搏創(chuàng)新,巧妙而迅捷地摘取了成功之果!獛熒,生生互動;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真是痛快!真是高興!又如,針對學生不同尋常的回答(彈簧人),教師善于抓住時機,及時捕捉學生瞬間閃現(xiàn)過的智慧靈光,深入挖掘,讓學生充分暴露自己“巧妙遷移、巧借外力以解困”的思維過程,為其他學生提供了有益的啟發(fā)和教益,達到了由點到面、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目的。在這方面,教師能及時有效地處理好學生一方傳遞過來的信息反饋,舍得花時間、花精力,積極創(chuàng)造機會和條件讓學生更多更好地進行自主探究、自主創(chuàng)新。
另外,教師能充分發(fā)揮教學評價的激勵功能。通過激勵性的話語、獎勵學生非常喜歡的“藍貓”等方式,及時肯定學生所取得的成績,并分出獎勵層次,明確目標,保證了激勵機制的有效性和吸引力。由于教師的積極評價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營造你追我趕的競爭氛圍,促使學生不斷自主探究、自主創(chuàng)新,從而真正體現(xiàn)了新課程理念,提高了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滿足了學生的表現(xiàn)欲望,張揚了個性,發(fā)展了個性,讓學生充分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分享到了合作的快樂。
小學探究教案4
整體設計
本節(jié)是上一節(jié)《電功率》學習的延伸,是初中電學實驗中較復雜的一個實驗。本節(jié)實驗中要求同時使用“電流表、電壓表和滑動變阻器”這電學中的三大基本儀器,對學生的要求比較高,是電學中第二個同時使用三大儀器進行定量測量的綜合實驗,所以在中考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學好本節(jié)對培養(yǎng)良好的科學探究能力、加深對電功率的理解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上節(jié)學習,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用伏安法測量用電器電功率的方法,對公式P=UI有了初步認識,通過本節(jié)實驗探究學生能更清楚地了解電流、電壓對電功率的制約關系。
本節(jié)實驗與前面做過的探究實驗相比較,更突出了實驗探究過程及實驗過程中應思考的問題,通過實驗加深學生對實際功率的理解,從實驗角度使學生了解電流、電壓如何影響用電器的實際功率。對探究實驗的要求上升了一個高度,要求學生設計一個實驗報告,并寫出這個實驗的目的、依據(jù)的原理、主要操作步驟、所得到的結(jié)論及實驗中發(fā)現(xiàn)的新問題。設計實驗報告是學生第一次做,因此完成好本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可給予適當?shù)奶崾,使學生能更好地完成本次實驗報告設計的全過程。根據(jù)學生的課前預習,要完成教材中相關問題的討論,可提出如下問題或由學生提出一些在設計實驗過程中想到的問題,課上拿出一定的時間進行討論。
(1)此實驗的方法及原理是什么?
(2)此實驗中應用到哪些測量儀器及工具?你能畫出本次實驗的電路圖嗎?
(3)滑動變阻器在本次實驗中起什么作用?閉合開關前應將滑片放在什么位置?實驗中怎樣移動滑片更合理?
(4)為保證本次實驗中小燈泡不被燒壞,加在小燈泡兩端的電壓最大不能超過多少伏?
(5)怎樣設計實驗記錄表格更合理?
(6)將本次實驗步驟與用“伏安法測小燈泡電阻”實驗的步驟相比較,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7)三次實驗中哪一次是小燈泡的額定功率?若實驗中只要求測出小燈泡的額定功率,你應該如何做?
(8)伏安法測電阻也是要求測三次,和這個實驗中的測三次目的一樣嗎?能否依據(jù)三次測量數(shù)據(jù)計算小燈泡的平均功率,為什么?
(9)小燈泡的實際功率、發(fā)光情況是怎樣隨它兩端的電壓的改變而改變的?如果用PU圖象表示變化的規(guī)律,圖象會是什么樣的?
實驗分析討論也是一個探究過程,是學生能力的升華過程,教師應給予足夠的重視。
教學重點:
用伏安法測量小燈泡實際功率的方法,區(qū)分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
教學難點:
學生自己設計實驗電路和實驗步驟。
教學方法:
啟發(fā)討論→觀察實驗→展示成果→總結(jié)交流。
課時安排:
1課時
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會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
2.理解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體驗小燈泡的電功率隨著它兩端電壓的改變而改變,并發(fā)現(xiàn)其變化的規(guī)律。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認識用電器正常工作和不正常工作對用電器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科學使用用電器的意識以及節(jié)約用電的意識。
課前準備
2~4人為一組,每組配有:學生電源(或電池組)、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小燈泡(帶燈座)、開關、導線若干。教師制作好課件。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復習引入
課件展示問題,學生思考回答。
1.什么是電功率?什么是額定功率?什么是實際功率?
2.如何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上節(jié)課我們學過了哪兩種方法?它們分別是根據(jù)什么公式進行測量、計算的?
學生紛紛回答:
1.電功率是表示用電器消耗電能快慢的物理量,電功率的大小等于它在1秒內(nèi)所消耗的電能;用電器在額定電壓下的功率叫額定功率;用電器在實際電路中工作時所消耗的功率叫做實際功率。
2.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有兩種方法:
方案(1):可以利用電能表和秒表測。依據(jù)的公式:P=Wt。
方案(2):也可以利用公式P=UI測出電壓和電流,計算出電功率。
如果我們要測“小燈泡”的電功率,用哪種方法呢?因為小燈泡不能接在家庭電路上,所以應該用第二種方法測。
[推進新課]
一、想想議議
課件展示問題:參考上一章“測量小燈泡的電阻”,你能設計一個方法測出小燈泡的電功率嗎?怎樣計算?
學生紛紛舉手發(fā)言。
引導:小燈泡的實際電壓有很多,對應的實際功率也有很多,為了全面地看清小燈泡的電功率變化情況,我們需要測量多種情況下的實際功率大小。測哪些情況下的功率有代表性呢?分別測量以下三種情況下的實際功率即可:
多媒體課件展示:
測量要求:
分別測量以下三種情況下的實際功率。
(1)使小燈泡在額定電壓下發(fā)光。
(2)使小燈泡兩端電壓是額定電壓的1.2倍,并觀察小燈泡亮度。
(3)使小燈泡兩端電壓低于額定電壓,并觀察小燈泡亮度。
引導學生依據(jù)上述要求設計實驗,并把自己小組的實驗方案寫出來。
(教學說明:學生經(jīng)過以前的探究活動,已能了解實驗活動的基本程序,所以,不必過多討論,用課件展示提醒即可,也可在學生短時間討論后,由幾個小組長匯報一下自己小組設計的方案。)
二、設計實驗
1.設計思想(實驗原理);
2.實驗電路;
3.實驗器材:(注明使用器材規(guī)格);
4.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表格。
教師巡視,及時指導。設計完成后,可以進行實驗。
三、進行實驗
1.實驗操作步驟;
2.實驗現(xiàn)象觀察;
3.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
4.實驗中存在什么問題:
(教學說明:教師提醒學生做第(2)種情況的實驗時,需小心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以免實際電壓超過額定電壓,因電壓過大而燒壞燈泡。在同學實驗的過程中教師要認真巡視,及時指導。)
四、分析和論證
根據(jù)公式P=UI計算燈泡的電功率。
五、評估和交流(實驗報告)
實驗結(jié)束,選擇2~3組同學利用投影和大家交流。(要求同學配合投影上臺講解)
多媒體投影展示講解:
第一組實驗報告
實驗名稱: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
實驗目的:測量小燈泡在不同電壓下工作時的電功率。
實驗原理:根據(jù)公式P=UI,測出小燈泡兩端電壓和通過燈泡的電流,計算出小燈泡的電功率。
實驗電路:根據(jù)實驗的目的和原理設計如右圖所示電路。
說明:用電流表和電壓表分別測出通過小燈泡的電流和其兩端電壓,因為要測量不同電壓下的功率,所以電路中要接入滑動變阻器,用來改變小燈泡兩端電壓。
實驗器材:
1.小燈泡:額定電壓____________。
2.電壓表:量程?__________,__________;最小格示數(shù)?__________,__________;
3.電流表:量程?__________,__________;最小格示數(shù)?__________,__________;
4.滑動變阻器:最大阻值______Ω,允許通過最大電流______A。
5.電源______V;6.開關;7.導線。
說明:電源的選擇應考慮小燈泡的額定電壓,選擇大于小燈泡額定電壓的1.2倍,但不能過大。
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表格:
項目
次數(shù)實驗要求發(fā)光
情況電流
(A)電壓
(V)電功率
(W)
1小燈泡在額定電壓下工作
2小燈泡兩端電壓是額定電壓的1.2倍
3小燈泡兩端電壓低于額定電壓
六、實驗步驟
1.按電路圖連接實物電路。
2.合上開關,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使小燈泡兩端電壓為額定電壓,觀察小燈泡發(fā)光情況,記錄電流表、電壓表示數(shù)。
3.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使小燈泡兩端電壓為額定電壓值的1.2倍,觀察燈泡發(fā)光情況,記錄電流表、電壓表示數(shù)。
4.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使小燈泡兩端電壓低于額定電壓,觀察并作記錄。
5.斷開開關,整理實驗器材。
說明:
1.按電路圖連接實物電路時注意:
(1)連接過程中開關應始終處于斷開狀態(tài)。
(2)根據(jù)小燈泡的額定電壓值,估計電路中電流、電壓的最大值,選擇合適的量程,并注意正負接線柱的連接及滑動變阻器的正確接法。
(3)連接好以后,檢查一遍,保證電路連接正確。
2.合上開關前,應檢查滑動變阻器滑片是否在阻值最大值的位置上,若不是,要弄清楚什么位置是最大值位置并調(diào)整。
3.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的`過程中,要首先明白向什么方向滑動滑片可以使變阻器阻值變大或變小,怎么調(diào)能使小燈泡兩端電壓變大或變小。
七、實驗結(jié)論
由公式P=UI計算小燈泡的功率,將計算結(jié)果填入表中,通過分析和比較得出:
(1)當U實=U額時,P實=P額,燈泡正常發(fā)光;
(2)當U實>U額時,P實>P額,燈泡較正常發(fā)光亮;
(3)當U實<U額時,P實<P額,燈泡較正常發(fā)光暗。
八、評估
反思小結(jié)實驗過程中的得失,完成實驗報告,與其他同學交流實驗的體會。
引導學生討論和交流:大家有什么問題可以互相交流,談談你在設計實驗及實驗過程中有什么新的感想,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
學生紛紛討論和交流,教師對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指導。學生討論結(jié)束后,教師進行實驗過程的總結(jié)與點評。
即學即練
多媒體課件展示:
1.小陽在實驗室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當小燈泡兩端電壓為3V時,電流表的示數(shù)如左下圖所示,此時通過小燈泡的電流為____A,小燈泡的電功率是______W。
2.右上圖是小蘭同學在“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的實驗中所連接的實物圖。燈泡的額定電壓是2.5V,電阻約9Ω,滑動變阻器標有“20Ω1A”字樣:
(1)把電壓表正確連入電路。
(2)在開關閉合前,應將滑片P放在______(選填“A”或“B”)端。
(3)小蘭合理地連接好電路,閉合開關,無論怎樣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燈泡都不亮。小蘭分析產(chǎn)生故障的原因可能是:①小燈泡燈絲斷了;②小燈泡短路;③滑動變阻器開路。(電流表、電壓表均無故障)請你依據(jù)表1中電流表、電壓表示數(shù)可能出現(xiàn)的幾種情況,幫小蘭判斷故障原因,并將其序號填寫在表1對應的空格里。
表1
電流表電壓表故障原因
示數(shù)不為0示數(shù)為0
示數(shù)為0示數(shù)不為0
(4)排除故障后,小蘭調(diào)節(jié)變阻器滑片的位置,使小燈泡兩端電壓分別為2V、2.5V、2.8V,依次測出通過小燈泡的電流,并觀察發(fā)光情況,記錄在表2中。當小燈泡正常發(fā)光時,電流表示數(shù)如右圖所示,此時小燈泡電阻是Ω。小燈泡的額定功率是W。(計算結(jié)果保留兩位小數(shù))
表2
U/VI/AR/Ω燈泡亮度
20.258暗
2.5亮
2.80.329很亮
(5)請你根據(jù)實驗中小燈泡兩端電壓分別為2V、2.5V、2.8V時燈泡的發(fā)光情況和電阻大小,提出一個合理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30.92.(1)電壓表“-”接線柱跟小燈泡左接線柱或電流表“0.6”接線柱相連,電壓表“3”接線柱跟小燈泡右接線柱或滑動變阻器B接線柱相連(2)A(3)上空②
下空①(4)8.330.75(5)小燈泡發(fā)光越亮,其電阻越大。
拓展深化
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和用伏安法測電阻兩實驗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和用伏安法測電阻兩實驗有相似之處,也有明顯區(qū)別,列表對比分析如下,請同學們將表中空格處的內(nèi)容整理補充完整:
實驗名稱測量小燈泡的電阻測量小燈泡的功率
原理R=U/IP=UI
器材電壓表、電流表、電源、滑動變阻器、開關、導線、被測的電阻或小燈泡
電路圖
分析對比分析測量結(jié)果
結(jié)論
[課堂總結(jié)]
通過本節(jié)課的實驗,同學們進一步加深了對電功率的理解,鞏固了電流表、電壓表的操作技能,鍛煉了設計實驗的能力,希望同學們在課后能更充分交流,在相互交流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甚至是錯誤,在不斷改正錯誤的過程中學到更多知識。
[布置作業(yè)]
動手動腦學物理1、2。
板書設計
三、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
一、原理:P=UI
二、測量儀器:電壓表和電流表
三、所測物理量:燈泡兩端的電壓及燈泡中的電流
四、實驗電路圖:
五、實驗結(jié)論:?(1)當U實=U額時,P實=P額,燈泡正常發(fā)光;,(2)當U實>U額時,P實>P額,燈泡較正常發(fā)光亮;,(3)當U實<U額時,P實<P額,燈泡較正常發(fā)光暗。
活動與探究
課題:壞了的燈泡為什么更亮了
內(nèi)容:測完小燈泡功率后,同學們知道了燈泡的亮度和它的實際功率有關系。這讓一個同學想起了一件事:他們家的一只燈泡有一天不亮了,爸爸把它取下來,看了看說燈絲斷了,就隨手放在了桌子上。同學也過去拿起來看了看。沒斷呀?他就又小心地把燈泡裝上了,打開開關,燈果然亮了,并且比原來還亮。爸爸看了一眼說了一句:過不了多久還得滅。果然沒多久,還是壞了。
過程:聽說了這樣的問題,同學們一下興奮了。經(jīng)過討論,同學們一致認為應該從下面幾個方面找原因:
(1)燈絲斷了,能再連上嗎?
(2)斷了的燈絲,如果再連上和原來的一樣嗎?
(3)再接上的燈為什么“好景不長”?
同學們開始分頭活動。一部分同學去查資料,另一部分同學去找因為燈絲斷開而不同的燈泡做試驗,看能不能再連在一起。
結(jié)論:經(jīng)過同學們的努力,大家發(fā)現(xiàn):
燈絲斷開后,再連在一起時不是“連”而是“搭”在了一起,搭在一起后,燈絲沒有原來的長,電阻變小了,電壓不變,實際功率大于額定功率,很快會被燒壞。
設計反思
本節(jié)實驗是電學中最重要的一個學生實驗,它涉及的器材最多、操作步驟最復雜,教材中是完全放手讓學生去操作完成的,對學生來說難度不小,所以在課堂上,給予了適當?shù)囊龑、啟發(fā),對一些關鍵性的問題給予了必要的提示,這樣學生的正確率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實驗也能夠比較順利地完成。
本節(jié)實驗中三大儀器的連接與規(guī)范使用依然決定著實驗能否順利進行和實驗的成敗,所以對電壓表、電流表及滑動變阻器正確使用與讀數(shù)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格外注意的問題。對電路故障的排除,盡量讓學生自己去解決,教師只提示可能的位置和方法,讓學生學會根據(jù)現(xiàn)象排除故障,進一步加深對電路方面通路、短路和斷路的體會。
本節(jié)課的一個重點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評估與交流能力。評估是對實驗過程的反思,可以培養(yǎng)學生評估探究過程和探究結(jié)果的意識、從評估中汲取經(jīng)驗教訓,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有利于發(fā)散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通過評估,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新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并嘗試改進探究方案。
參考資料入出境
電功率實驗中的十大異常現(xiàn)象
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的實驗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實驗,但是由于電路連接或操作等方面的原因,實驗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異,F(xiàn)象使實驗無法進行甚至毀壞實驗儀器,F(xiàn)將這個實驗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十大異常現(xiàn)象及其原因簡要分析如下:
現(xiàn)象1:小明連接的實驗電路,閉合開關,發(fā)現(xiàn)電壓表的指針反轉(zhuǎn)。
辨析:電壓表的“+”“-”接線柱接反,應該是“+”進“-”出。
現(xiàn)象2:小張連接的實驗電路,閉合開關,發(fā)現(xiàn)電流表的指針擺動較小,很難讀出電流值。
辨析:電流表選用的量程偏大。小燈泡的電流一般小于0.6A,所以用0~0.6A的量程即可。
現(xiàn)象3:小華連接的實驗電路,閉合開關,發(fā)現(xiàn)電流表和電壓表的指針都不動。
辨析:兩表指針都不動說明電路出現(xiàn)開路,電路不通。電源、電流表、小燈泡、開關、滑動變阻器這些元件只要有一處接觸不好,都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所以實驗時一定要使各個接線處接觸良好。
現(xiàn)象4:小宇連接的實驗電路,閉合開關時發(fā)現(xiàn)小燈泡特別亮。
辨析:小燈泡特別亮說明它的功率特別大,它的電壓超過了額定電壓,電路中的電流過大,原因是閉合開關前沒有將滑動變阻器調(diào)到阻值最大。實驗時一定要注意:閉合開關前應該將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調(diào)到最大。另外,如果將滑動變阻器的上面兩個接線柱同時接入電路也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
現(xiàn)象5:小麗連接的電路,閉合開關后發(fā)現(xiàn)小燈泡不亮,電壓表有示數(shù),電流表指針不動。
辨析:產(chǎn)生這個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小燈泡開路,即小燈泡的燈絲斷了或接線沒有接好,這時電路不通,所以電流表無示數(shù),而此時的電壓表相當于接在電源兩端,所以測量的是電源的電壓。另一原因是兩表的位置接反了,將電流表接在了小燈泡的兩端,因為電流表的內(nèi)阻很小,相當于將小燈泡短路,而電壓表的內(nèi)阻又很大,可以認為是將電壓表直接接在電源的兩端上,電路中的電流很小,所以電壓表有示數(shù)而電流表無示數(shù),小燈泡不亮。
現(xiàn)象6:小清連接的實驗電路,閉合開關后,小燈泡發(fā)光,電流表有示數(shù),但是電壓表指針不偏轉(zhuǎn)。
辨析:小燈泡發(fā)光,電流表有示數(shù)說明電路基本正確,電壓表指針不動說明問題在電壓表上。原因很可能是電壓表的接線柱接觸不良。
現(xiàn)象7:小紅連接的實驗電路,閉合開關后無論怎樣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電流表和電壓表的示數(shù)都不變,且燈光較暗。
辨析:這個實驗是通過滑動變阻器改變小燈泡的電流和電壓的,兩表的示數(shù)都不變,說明滑動變阻器不起作用,肯定是滑動變阻器接錯。而小燈泡較暗,說明是將滑動變阻器的下面兩個接線柱接入了電路,成了一個定值電阻。使用滑動變阻器時一定要注意,接線時要一上一下。
現(xiàn)象8:小明的實驗電路連接正確,但是實驗中無論怎樣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小燈泡都不能正常發(fā)光(始終比較暗)。
原因:小燈泡比較暗,說明它兩端的電壓比較小,而當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電阻為零時,小燈泡兩端的電壓就是電源的電壓,可見,問題只能是電源的電壓太低。因此,完成這個實驗時,電源的電壓一定要比小燈泡的額定電壓大20%以上。
現(xiàn)象9:小穎連接的實驗電路,閉合開關后,發(fā)現(xiàn)小燈泡變亮時電流表的示數(shù)變大,但是電壓表的示數(shù)卻變小。
辨析: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小燈泡的亮度發(fā)生變化,說明電路連接正確。移動滑片小燈泡變亮,電流表示數(shù)變大,小燈泡兩端的電壓應該變大,但是電壓表的示數(shù)卻變小,說明電壓表測量的不是小燈泡兩端的電壓;而小燈泡的電壓變大,滑動變阻器兩端的電壓正好變小,所以電壓表實際測量的是滑動變阻器兩端的電壓。
現(xiàn)象10:小勇連接的電路,閉合開關后,小燈泡不亮,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當滑片移近阻值最小端時小燈泡才發(fā)光,而且滑片稍一移動,兩表的示數(shù)就發(fā)生比較大的變化,很難使小燈泡兩端的電壓等于額定電壓。
辨析:滑動變阻器的阻值移到最小端時,小燈泡才發(fā)光,說明滑動變阻器阻值太大,用這樣的滑動變阻器,滑片稍一移動,阻值就變化較大,很不利于控制電路。因此,完成這一實驗,一定要選擇量程合適的滑動變阻器。
小學探究教案5
學習目標知識與技能:知道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長度、橫截面積和溫度。了解導體電阻受溫度的影響、超導的一些特點以及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fā)展可能帶來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進一步體會研究多個因素問題的方法。學會用學過的知識和技能解決新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在實驗探究中,學習科學家研究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嚴謹?shù)牧晳T和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通過了解物理學知識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影響,培養(yǎng)正確的科學價值觀。
教學重點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
教學難點確認電阻是導體自身的性質(zhì),與電壓、電流無關。
學法:指導引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學習過程
一、自主探究:
(一)知識回顧:
1、電流表的電路符號。連接方法。
2、電阻是的物理量,電阻的符號,單位,單位的符號。輔助單位及單位換算。
3、電流表的示數(shù)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ǘ┬抡n探究:
1、實驗器材:二節(jié)干電池開關電流表小燈泡導線若干,不同規(guī)格和材料的電阻絲若干
2、參閱教材和聯(lián)系實際
。1)提出問題:電阻是導體的性質(zhì),導體電阻的大小跟那些因素有關?
。2)猜想:
3、實驗方法:如何判斷電阻大小。
4、設計實驗電路圖:
5、實驗步驟:
6、實驗表格:
二、合作探究:
1、評估實驗設計且進行實驗:
2、實驗結(jié)論:導體的電阻與它的和有關導體的電阻還與導體的有關。
、佼攲w的.長度和橫截面積一定時,不同,導體的電阻一般不同;
、诋攲w的和一定時,導體越長,電阻越;
、郛攲w的和一定時,導體的橫截面越小電阻越;
、軐τ诖蠖鄶(shù)導體,溫度越高,電阻越。
三、課堂訓練:
1、在溫度一定的情況下,關于兩根粗細、長短都相同的銅導線和鋁導線的電阻,下列幾種說法中正確的是()
A、銅導線的電阻大B、鋁導線的電阻大
C、兩種導線的電阻一樣大D、無法確定
2、一根銅絲,對折起來使用,電阻變成原來的,這是因為變短,而變大的緣故;若拉長成原來的2倍,電阻變成原來的,這是因為變長,而變小的原因。
3、決定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是()
A、導體兩端的電壓 B、通過導體的電流
C、導體的電功率 D、導體的材料、長度和橫截面積
4、當溫度一定時,比較兩根銅質(zhì)導線的電阻大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長導線的電阻一定大B、細導線的電阻一定大
C、粗細相同,長導線的電阻一定大D、粗細相同,短導線的電阻一定大
5、在研究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的實驗中,實驗器材除金屬絲、干電池、開關、導線外,還必須選用的器材有。
。╝)要想探究導體電阻大小與長度是否有關,應選用兩根導體;
。╞)要想探究導體電阻大小與橫截面積是否有關,應選用兩根導體;
(c)要想探究導體電阻大小與材料是否有關應選兩根導體。
四、拓展訓練:
1、50mA=________A;3。8V=________mV;1MΩ=_________Ω
2、有一段導線電阻為R,當把它均勻拉長到原來的兩倍時,導線的電阻是原來這段導線電阻的________倍。
3、一根粗細均勻的電阻線,其電阻值為8Ω,如將其截去一半,則剩余部分的電阻R________8Ω;如果再把剩余部分的電阻線拉伸到原來的長度,則拉伸后的電阻值R________8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甲、乙兩條鎳鉻合金線,已知它們的電阻有R甲>R乙,它們的長度是L甲=L乙,則它們的橫截面積有S甲_________S2。把它們串聯(lián)后接在電路中,則通過它們的電流有I甲__________I乙、(選填“<”、“=”、“>”)
5、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A、同種材料制成的導線,長度越短,電阻越小
B、同種材料制成的導線,橫截面積越小,電阻越大
C、一根導線拉長,它的電阻一定變大
D、不同材料制成的導線,電阻一定不相等
6、關于導體的電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導體中的電流越大,其電阻越小B電阻是導體本身的性質(zhì)
C粗導線的電阻比細導線的電阻小D銅導線的電阻比鐵導線的電阻小
7、白熾燈的燈絲斷了一截,若搭上后仍能使用,則燈絲的電阻將()
A、變大了 B、變小了
C、和原來一樣大 D、變大、變小都有可能
8、有A、B、C、D四根導線,其中A、B、C三根是銅導錢,D是鎳鉻合金線 A、B兩導線粗細相同,A比B短,B、C兩導線長短一樣,B比C粗,C、D的長短、粗細都相同 則四根導線按其電阻大小的排列是()
A、RA>RB>RC>RD B、RD>RC>RB>RA
C、RD>RA>RB>RC D、RC>RB>RA>RD
9 在研究決定電阻大小因素的實驗中換用不同導體做實驗,保持導體兩端電壓不變,得出如下幾組實驗數(shù)據(jù):
實驗次數(shù)材料長度橫截面積電流/A
1鎳鉻合金LS0。8
2錳銅合金LS2。4
3鎳鉻合金L2S1。6
4鎳鉻合金L/2S1。6
。1)比較第1、2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較第1、3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較第1、4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圖1是我們研究的實驗裝置圖,實驗時在緩慢給線圈加熱時和停止加熱后,觀察到電流表的示數(shù)________,由此得出的結(jié)論是該線圈的電阻________
小學探究教案6
教學內(nèi)容:
課本第63頁例2;練一練;《作業(yè)本》第28頁。
教學目標:
進一步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鞏固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基本方法,并能應用按比例分配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在連比中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特征與解答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連比(三部分比)的意義與分數(shù)應用題的關系
教學關鍵:
理解連比(三部分比)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你可以想到什么?
(1)某班男、女生人數(shù)比是5∶4;
(2)柳樹、楊樹棵數(shù)比是1∶6;
(3)科技書和故事書比是5∶4。
2、練習:
(1)學校有故事書80本,故事書和科技書的本數(shù)之比是2∶3,科技書有多少本?
(2)改編1題中的故事書80本為科技書有80本。
分析:每題有多種不同的解法,想想你能列出幾種不同的解法?
二、新授
1、出示例2:一種混凝土,由水泥、沙子和石子按2∶3∶5拌制而成。要配制這種混凝土6000千克,需要水泥、沙子和石子各多少千克?
(1)想:2∶3∶5叫做水泥、沙子和石子這三種量的連比。意思是這種混凝土里水泥占2份,沙子占3份,石子占5份。
(2)學生嘗試解答。
(3)反饋、講評。
2、試一試:一種青銅,內(nèi)含銅88份,錫10份,鋅2份。要煉制這種青銅400噸,需要銅、錫、鋅各多少噸?
3、補充:一個長方體的棱長總和是24厘米,長、寬、高的比是3∶2∶1,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三、練一練。P64。
四、課堂小結(jié)。
這堂課與上堂課有什么不同嗎?你學會了什么?
五、《作業(yè)本》第28頁。
小學探究教案7
一、活動目標
蚯蚓是學生較為熟悉的的小動物,因為經(jīng)?吹剑珜W生的這種熟悉僅僅是表面上的,也許因為蚯蚓黑而臟,并不可愛,很少有學生會喜歡它,而去仔細觀察它,所以學生對蚯蚓的了解也是不多不深入的。這是學生的知識基礎,是我們教學的前概念水平,我們應在此基礎上挖掘,喚起學生對蚯蚓的觀察興趣,去了解它,研究它,從而更加熟悉它。
通過觀察,分析與研究蚯蚓,了解其自然特征(習性)并自覺加以保護,延伸到增強學生關注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感,提高科學探索能力。
二、活動內(nèi)容
1、學習,了解蚯蚓相關知識
(一)科學概念
1、蚯蚓有其適應環(huán)境的身體結(jié)構(gòu)。
2、蚯蚓能對外界的刺激產(chǎn)生相應的反應,如對外力刺激的反應、對水的反應。
科學詞匯:蚯蚓,環(huán)帶,肛門,應激性
。ǘ┻^程與方法
能用簡圖畫出蚯蚓的形態(tài)結(jié)構(gòu),能用維恩圖比較相同和不同。
科學方法:觀察,畫圖記錄,維恩圖比較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喜歡蚯蚓這樣的小動物,樹立認真細致、實事求是的觀察態(tài)度,做到不打擾、不傷害小動物。
核心價值觀:了解蚯蚓特征,與蝸牛進行比較。
2、實驗活動內(nèi)容
課前布置學生捉蚯蚓
提醒學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蚯蚓,捉到蚯蚓的地方有什么環(huán)境上的特點。使學生對蚯蚓的生活環(huán)境有一個初略的認識。
(一)了解蚯蚓的生活環(huán)境
1、你在哪里找到了蚯蚓?
2、學生交流。
3、這些地方的環(huán)境有哪些共同的特點?
4、概括蚯蚓的生活環(huán)境:潮濕的地下。
5、我們有什么辦法能更方便地找到蚯蚓?
6、學生交流。
7、小結(jié):利用蚯蚓的糞便。
。ǘ┯^察蚯蚓的身體
1、每組提供裝有蚯蚓的盒子。
2、討論如何觀察蚯蚓,引導聯(lián)系蝸牛的觀察活動,思考觀察的順序,記錄的方法。
3、交流匯報。
4、小結(jié)。
5、學生觀察、記錄蚯蚓的身體。并在觀察過程中提出自己的新問題。
教師巡視指導,在學生觀察過程中解答學生問題和給予指導,關注學生在觀察過程中是否注意到肛門、環(huán)節(jié)、和環(huán)帶,學生在觀察過程中交流和記錄情況。
6、觀察完畢,整理材料,匯報交流。
蚯蚓的身體是怎樣的?
身體柔軟,身體分節(jié),有環(huán)節(jié)和剛毛,一端有口,一端有肛門。
7、教師補充介紹:
、偃绾螀^(qū)分口、肛門;
、诃h(huán)帶的繁殖作用。
(三)觀察蚯蚓的運動。
1、提問:蚯蚓是怎樣爬行的?
與蝸牛相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
2、學生分組討論交流,匯報。
3、概括小結(jié):蝸牛的運動整體上是爬行,腹足如波浪般前進,而蚯蚓的運動整體上是爬行,身體是伸縮前進。
。ㄋ模┯^察蝸牛的反應。
1、觀察蚯蚓時,如果碰到了它的身體,它會有什么反應嗎?
2、學生交流。
3、體會:用筆尖輕輕觸碰蚯蚓的身體,觀察它的反應。
4、小結(jié),蚯蚓對外界刺激會有反應。
5、蚯蚓會游泳嗎?如果將蚯蚓放入水中,它又會有什么反應。
6、試驗:提示操作要求,不可長時間放在水中。
觀察蚯蚓的反應。教師巡視指導,了解學生在觀察過程中是否用到適度刺激的方法觀察蚯蚓的反應,學生在觀察過程中交流和記錄情況。
7、整理材料,交流表述:將蚯蚓放入水中,蚯蚓會拼命向盤子的'邊沿爬行,試圖脫離水中的環(huán)境。
8、教師小結(jié),解釋原因:蚯蚓不能適應水生的環(huán)境。
9、生活中的現(xiàn)象:為何夏天暴雨過后,蚯蚓往往爬出地面。
。ㄎ澹┍容^蚯蚓和蝸牛的相同和不同
1、上兩節(jié)課我們觀察了解了蝸牛,今天我們觀察了解了蚯蚓。這兩種小動物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請小組討論,填寫維恩圖。
2、學生分組討論,把上節(jié)課學的蝸牛的特點寫在左邊圓圈里,把蚯蚓的特點寫在右邊的圓圈里,找到相同點寫在中間重疊部分。
3、學生小結(jié)蚯蚓和蝸牛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4、教師歸納補充:蝸牛的特點是生活在地面潮濕之處,有殼,身體柔軟,有觸角和眼睛,吃菜葉等食物,會排泄,對外界刺激有反應。蚯蚓的特點是生活在地下,身體有環(huán)節(jié),柔軟,吃落葉等食物,會排泄,對外界刺激有反應。它們的相同點是:適應潮濕的環(huán)境,身體柔軟、都會爬行,吃食物,會排泄,會繁殖后代。
(六)我們通過飼養(yǎng)蝸牛,發(fā)現(xiàn)了很多的秘密,如果我們也將這些蚯蚓飼養(yǎng)一段時間,一定也能發(fā)現(xiàn)許多關于蚯蚓的秘密。
建議:課后繼續(xù)飼養(yǎng)蚯蚓,觀察了解它的生活習性。
三、教案小記
通過觀察蚯蚓,身邊常見的動物,進行小實驗、分析與研究,了解其自然特征(習性)并自覺加以保護,增強關注自然、熱愛自然的情感,提高科學探索能力。
小學探究教案8
教材解讀:
“分數(shù)墻”是分數(shù)線型模型的一種發(fā)展,利用“分數(shù)墻”可以直觀地將分數(shù)的大小比較(同分母和同分子)和分數(shù)的加減計算(同分母)知識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的復習,在接觸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二)的第一節(jié)課比大小,已幫助學生建立了簡單的分數(shù)知識框架,在這,再次幫助學生建立起分數(shù)比 較和計算的統(tǒng)一模型,也作本單元的一個總結(jié)。
學生解讀:
學生已經(jīng)初步掌握了分數(shù)比較和計算的形式方法,對于小學生而言,直觀具體的模型對于學生進行理解和記憶都很有幫助,“分數(shù)墻”可以看作是分數(shù)的線型模型的推廣,可以為學生進一 步將分數(shù)進行抽象,將分數(shù)表示在數(shù)射 線上做準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對分數(shù)的大小比較和加減計算進行整理。
2.以“分數(shù)墻”為依托, 發(fā)現(xiàn)和列舉大小相等的分數(shù)。
過程能力和方法:
1.通過對“分數(shù)墻”的觀察、探 究,直觀建立起分數(shù)大小比較和加減法計算的統(tǒng)一模型。
2.能夠簡潔、有條理地表達思考過程。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體會分數(shù)大小比較、加減計算在具體情境中的實用性。
教學重點、難點:
在分數(shù)墻上比較同分母分數(shù)和同分子分數(shù)的.大小、 做同分母分數(shù)加減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開放式導入
1.認識“分數(shù)墻”
仔細觀察
交流
設計意圖:
幫助學生建立直觀感受
二、核心過程推進
1.運用分數(shù)墻解決比大小問題
(1)比較分母相同的分數(shù)利用分數(shù)墻比一比7/16與11/16的大小
(2)比較分子相同的分數(shù)
比較5/6與5/7的大小
2.小結(jié):分母相同、分子相同的分數(shù)在分數(shù)墻中也可以通過找到兩個分數(shù)比較大小
3.練一練(P36)
11/16○15/ 16,
1/9○1/6
4/7○4/9
4.相同分母的分數(shù)加減計算
加法
(1)試一試:4/9+5/9
(2)你怎么想的?
減法
(1)7/10-4/10
(2)交流:類似于在數(shù)射線 上做分數(shù)加減法。
5.練一練(p37)
2/7+4/7
4/12+7/12
9/16-4/16
6.相等的分數(shù) 你能不能在“分數(shù)墻”上找一找,哪些分數(shù)是相等的?
(1)記錄
(2)你是怎么找的?推出方法:畫一條豎線
設計意圖:
利用“分數(shù)墻”來比較相同分母的分數(shù),可直觀找到這兩個分數(shù)進行比較。
利用“分數(shù)墻來比較”來比較相 同分子的分數(shù),可直觀找到這兩個分數(shù)進行比較。
相同分母的 分數(shù)的加減法也可以在“分數(shù)墻”上直觀地予以解決。
三、拓展式延伸
1.填入合適的數(shù)
3/20+□=15/20
□-5/13=5/13
15/21-□=8/21
2.補充練習
獨立 思考后完成練習
設計意圖:
變式練習
拓展學生思路
反思與重建
小學探究教案9
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探究筆的奧秘,培養(yǎng)學生探究的興趣
2.知道鉛筆的心的粗細、顏色深淺與筆桿上“H、B”之間的聯(lián)系,能獨立拆裝一般的自動鉛筆,能用一種方法畫圓。
3.培養(yǎng)學生初步自主探究物體的能力
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探究筆的奧秘,培養(yǎng)學生探究的興趣
2.知道鉛筆的心的粗細、顏色深淺與筆桿上“H、B”之間的聯(lián)系,能獨立拆裝一般的自動鉛筆,能用一種方法畫圓。
教學難點:知道鉛筆的心的粗細、顏色深淺與筆桿上“H、B”之間的聯(lián)系,能獨立拆裝一般的自動鉛筆,能用一種方法畫圓。
課前準備:鉛筆、自動鉛筆、彩色水筆、紙、1杯紅水、圖釘、硬幣、陀螺
教學流程:研究鉛筆的奧秘研究自動鉛筆的奧秘拆裝自動鉛筆比賽探究彩色水筆的`奧秘畫硬幣畫圓課后活動
教學過程:
活動1:探究鉛筆的奧秘
1.觀察三只鉛筆有什么不同;
2.各組交流匯報
3.討論筆心粗細與寫字有什么關系;
4.總結(jié)發(fā)現(xiàn)的秘密;
5.教師講解
活動2:探究自動鉛筆的奧秘
1.提出問題:自動鉛筆的內(nèi)容是什么樣的?引導學生去探究。
2.開展拆裝自動鉛筆的比賽
活動3:探究彩色水筆的奧秘
1.讓學生用彩色水筆畫畫;
2.討論彩色水筆內(nèi)的水是怎樣來得
3.研究怎樣解決問題
活動4:研究畫硬幣和畫圓的方法
1.研究畫硬幣的方法;
2.研究用筆畫圓的方法;
3.制作五彩陀螺
課后小記:
小學探究教案10
學習目標:
1、知道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實質(zhì)、方向。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及浮力的計算公式。
3、能正確運用浮力的實質(zhì)、物體浮沉條件求浮力。
重點:浮力的由來實驗和阿基米德原理實驗。
難點:正確運用“壓力差”和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
預習案
【預習導學】
【知識準備】
1、請試著描述一下什么是浮力?
【預習自測】
1、浮力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浮力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
2、如圖物體上表面受到水的向_______的壓力為F上,下表面受到水對它的向________的壓力為F下,浮力的實質(zhì)就是水對物體上下表面壓力的_____,用一個式子表示即F浮=____________。
【我的疑問】請將預習中未能解決的問題和疑惑寫下來,準備課堂上與老師和同學探究解決。
【合作探究】
【學始于疑】
——我思考,我收獲
1、死海中被投進去的奴隸為什么不會沉下去而被淹死?
2、為什么雞蛋在水中會下沉,而在濃鹽水中會上?
【質(zhì)疑探究】
探究點一:稱重法測浮力(實驗如課本圖8—28所示)
1、用彈簧秤和細線系著一個石塊,在空氣中靜止時彈簧秤的示數(shù)(彈簧秤對石塊向上的拉力)即此石塊所受的___________,把石塊浸入水中后彈簧秤的示數(shù)將會__________,這是因為石塊受到了水對它向________的____________力。若在空氣中彈簧秤的示數(shù)為F1,水中彈簧秤的示數(shù)為F2,則石塊受到的浮力大小為F=________________。
※針對練習
一物體掛在彈簧秤下,讀數(shù)是5N,將它全部浸沒在酒精中時,讀數(shù)是1N,則物體受到的浮力是____N
探究點二:阿基米德原理
參照課本進行實驗,(對照教材P52圖8—30做一說明):
阿基米德原理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阿基米德原理同樣適用于_______________。
阿基米德原理給出了計算浮力的另外一種方法F浮=G排=_______________由此式看出,浮力的大小與物體的體積、形狀、質(zhì)量、密度等因素__________,而只與液體的_________________和物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關。
※針對練習
量筒內(nèi)盛有50CM3的水,投入小石子后水面刻度達到65CM3,求小石子排開水的質(zhì)量和它所受的浮力?
【導學測評】
1、甲、乙二物體都浸沒在同種液體中,關于它們所受浮力大小的下面各種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甲物體比乙物體重,則甲物體受到的浮力比乙物體受到的浮力大
B、如果甲物體的密度比乙物體大,則甲物體受到的浮力比乙物體受到的浮力小
C、如果甲物體的體積比乙物體小,則甲物體受到的浮力比乙物體受到的浮力小
D、如果甲物體空心,乙物體實心,則甲物體受到的浮力比乙物體受到的浮力大
2、一潛水艇從大海某一深度潛行到內(nèi)陸河的過程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潛水艇在大海里受到的浮力較大
B、潛水艇在大海里受到的.浮力較小
C、潛水艇在大海里和內(nèi)陸河里受到的浮力一樣大
D、條件不足,無法確定
3、一物體掛在測力計下,讀數(shù)是9N,將它全部浸沒在酒精中時,受到的浮力是5N,則測力計的讀數(shù)是__________N;如果將物體的一半浸沒在酒精中,此時測力計的讀數(shù)是________N
4、掛在測力計下面的金屬塊重50N,當它浸沒在水中時,下表面所受的壓力是15N,上表面所受的壓力是5N,則金屬塊受的浮力是______N,測力計的示數(shù)是____________
5、體積為15CM3的木塊,投入盛滿水的容器中,當木塊飄浮時,有9ML水流出,則木塊所受的浮力為多大?它的重力為多大?
【拓展提升】
6、甲、乙兩個物體的質(zhì)量之比是5∶3,密度之比是10∶3,若將它們?nèi)拷䴖]在同種液體中,則它們所受到的浮力之比是()
A、5∶3B、10∶3C、2∶1D、1∶2
北京申辦奧運期間發(fā)行了一種紀念幣,它的質(zhì)量是16。1g,把它放入一個盛滿水的量筒中,測得溢出的水重1。8×10—2N。
求這塊紀念幣所受的浮力?這塊紀念幣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求它的密度)?
小學探究教案11
自小學語文創(chuàng)新教育的春風吹進以來,我們便不斷地學習先進教師的方法,采用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以嶄新的教學觀念投入教學。但幾年來的教學又不盡人意!缎抡n程標準》要求低年級閱讀教學要求“以讀為本,讀中積累”,“讀出情,讀出趣”。學生表現(xiàn)出的往往是不愿讀或是泛泛地讀、完成任務地讀、有口無心地讀。因此,教學總是尚未達到預期的效果。
鑒于這種情況,我們通過調(diào)查、分析、反思,找到了問題的癥結(jié):在于給學生布置任務時未能調(diào)動學生讀書的激情,沒有創(chuàng)設讓學生有想讀書的欲望。一節(jié)課的成功與否,在于學生是否能主動積極地參與其中。況且,低年級學生注意力極為短暫而有限。如果學生對這件事情不感興趣的話,他是不可能主動地參與的。即使在形式上表現(xiàn)出在做這件事,那也是為完成老師的任務而迫不得已。由此看來,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興趣很有研究價值。
一、調(diào)動學生情感因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教師在教學中注重發(fā)揮情感因素的作用,努力激活課堂,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教學新課標第二冊第十六課《要下雨了》,我有意選擇一個要下雨的日子學習。課上,我叫所有孩子走出教室仰望天空,對他們說“孩子們,請你們仔細觀察天空,并把你們看到的記在心里,等會兒告訴大家,我要看看誰觀察得最細心!蹦呐率窃谑彝,沒有胡鬧的聲音,個個仰起可愛的小臉。我心里也有幾分快樂。走進教室很快就安靜下來了。“孩子們,剛才你們都看到了什么呀?”小手如雨后般春筍。劉妞說“老師,我剛才看到燕子都差點兒挨著我的頭了,我以前很少看到燕子飛這么低的!薄澳阌幸淮蟀l(fā)現(xiàn),真不錯!蔽冶頁P道。“老師,我剛才還看到了生物園池子里的魚啦!還好像在吐泡泡呢?”陳楠說:“老師,我看到天黑沉沉的,是不是要下雨了。俊蔽椅⑿χ鸬溃骸昂⒆,那是要下雨了!彼苫蟮刈铝。我趕緊抓住時機板書課題《要下雨了》。指導學生讀課題,然后說:“孩子們,請你們讀讀課文,看看課文中寫了哪些和我們剛才看到的情景一樣?”此時,學生讀書的熱情高漲,都想在文中去找到自己看到的情景?吹綄W生認真讀書的樣子,讓我感到特別愉快。
二、因“趣”利導,激發(fā)學習熱情。
熱情與興趣都是學習積極性的心理成分。每個人都是只有對某件事產(chǎn)生了興趣就一定會表現(xiàn)出熱情,有了熱情就會完成得很出色。小學生都具有好動的天性、愛玩、有強烈的求知欲這些潛在的興趣傾向。在教學中,教師重要的作用就是要因“趣”利導,運用新穎的教學方式、靈活的教學程序、探索性的教學活動,積極把學生潛在的興趣轉(zhuǎn)化為現(xiàn)實性。我在教學新課標第二冊《松鼠和松果》一文時,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程序:講故事----讀故事----演故事----談故事(談體會)。“你喜歡文中的小松鼠嗎?為什么?請說說你的想法!边@樣,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有效地激發(fā)了孩子們的信息激情并主動參與其中,還培養(yǎng)了他們的閱讀興趣。
三、激發(fā)想象力,培養(yǎng)閱讀興趣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開拓學生的想象空間,充分發(fā)揮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識圈,多方推測、假想、尋求新設想的思維方式。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因此,學生就會自覺主動地進行學習。在了解了《烏鴉喝水》的課文內(nèi)容后,我這樣對孩子們說:“我知道我們班的小朋友很聰明,你們一定還能幫烏鴉找到更多更好的辦法喝到水!”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熱烈的討論著。有的說:“可以找一根吸管像我們喝娃哈哈那樣,就能喝到水了!庇械恼f:“烏鴉可以把翅膀當作手使用,將瓶子抱起來喝!庇械恼f:“烏鴉可以把旁邊那些草摘一片下來,制作成一把小勺子的模樣使用!边有的說:“找塊大一點的石頭將瓶子砸爛,反正烏鴉又喝不了好多水呀,流出來趕緊喝點也就夠了。”聽著孩子們的想象,我格外開心。
四、設計開篇談話,誘發(fā)閱讀興趣
語言對人的心理具有暗示作用,會使人激起無意識的心理活動。小學生的心理活動更具有極強的受暗示性,能夠無意識地接受老師的啟發(fā)、誘導。所以,在學習一篇課文之前,教師需設計優(yōu)美精彩而又具有啟發(fā)性的語言,誘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如《桂林山水》一課的教學,教師是這樣導入的:“我們的祖國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有連綿起伏的崇山峻嶺,有白浪滔天的萬里大川,有一望無際的.良田沃土,有星羅棋布的島嶼湖泊……在我們偉大祖國的南方,因山清水秀而聞名于世的地方,這就是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今天我們學習的《桂林山水》這篇課文,將會把大家?guī)У今Y名天下的桂林,我們就一起去領略桂林山水那秀麗多姿的風景吧。”幾句意境開闊的導語,形象鮮明的把桂林山水推到學生面前,真恨不得馬上飛到桂林去飽覽祖國的大好河山。這樣,學生在感受、玩味美的語言的同時,必定直覺地感知教師的談話動機,激起情感共鳴,形成閱讀興趣。
五、挖掘教材,提供榜樣,激發(fā)閱讀興趣
榜樣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說服力。運用課文中的典型人物,為學生提供榜樣形象以達到人文統(tǒng)一的教學目標。如學生了解了司馬光,《稱象》中的曹沖,王二小等人物后,這些主人翁的形象在孩子們的心理留下了深深地烙印,還能把這些榜樣精神轉(zhuǎn)化為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并融入學習和生活中。
小學探究教案12
【教學目標】
1、對幻方有初步了解,知道幻方每行每列對角線和相等,三階幻方有三行三列,每行,每列及每條對角線和為15。中心數(shù)是5,兩頭湊十。 四個角是雙數(shù)。
2、能根據(jù)幻方的規(guī)律來判斷幻方,并能將不完整的幻填寫完整。
3、了解數(shù)學知識背后的文化,激發(fā)對數(shù)學學習的熱情。
【教學重難點】
1、 初步認識幻方,發(fā)現(xiàn)幻方的規(guī)律和特征。
2、 運用幻方的特征,判斷一個九宮 格是不是幻方,填缺數(shù)。
【學具準備】多 媒體課件,學習單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1、聽故事“夏禹與龜”
2、認識洛書和九宮格
3、出示課題:幻方
【設計意圖】 導入部分教師采用了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通過聽故事激起學生學 習的興趣,進而認識洛書和九宮格并引出課題。
二、探究學 習,合作研討
(一)初步探究幻方的秘密
出示1個幻方:
1、觀察數(shù)字特點:1、2、3、4、5、6、7、8、9不重復
2、算一算每行,每列,每條對角線的.和。
3、歸納:每行,每列,每條對角線的和都是15。
4、初步判斷幻方
5、評價:理解星(我會判斷幻方)
(二)深入探究幻方的秘密
1、觀察幻方,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出示4個幻方)
(1)同桌討論
(2)交流反饋
2、評價:探究星(我找到了幻方的小秘密)
【設計意圖】 在整個探究環(huán)節(jié)分為初步探究和深入探究兩個部分。在初步探究中 ,通過教師引導,運用觀察法和計算的方法使學生發(fā)現(xiàn)幻方的數(shù)字特點和行,列對角線和的特點。而深入探究幻方的特征上對孩子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大膽的將問題交給學生,采用同桌合作,交流探究的方式,共同找到幻方的特征。
三、嘗試遷移,練習鞏固
1、根據(jù)幻方的特征做填數(shù)練習
(1)師生互動(完成第一個幻方)
(2)小組合作(完成第二個幻方)
(3)獨立完成學習單第三題
(4)交流反饋
(5)評價:應用星(我會運用幻方的小秘密補全幻方)
2、根據(jù)幻方的特征做選擇練習(用手勢表示它的序號)
【設計意圖】在內(nèi)化新知的階段,教師創(chuàng)設了填數(shù)練習和選擇練習,練習題由淺入深,從師生互動到小組合作進而到獨立完成,逐步學會運用新知來解決問題。
四、拓展延伸,課堂總結(jié)
1、出示:0、1、2、3、4、5、6、7、8
提問:中心數(shù)是幾?和是幾?你會把這些數(shù)填入九宮格嗎?
2、欣賞幻方
3、全課總結(jié),集體評價
【設計意圖】 全課總 結(jié)的環(huán)節(jié),教師以一道拓展題結(jié)尾 ,把問題留給學生,最后欣賞幻方,感知數(shù)學知識的博大與奧秘。
【板書設計】:
幻方
1 2 3 4 5 6 7 8 9 不重復
每行、每列、對角線三數(shù)之和為15
中心數(shù)是5,兩頭湊十
四個角是雙數(shù)
小學探究教案13
【教學理念】
“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第八章第三節(jié)的內(nèi)容,是電學部分的一個重要的學生實驗,它是在上一章學生“測量小燈泡的電阻”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的延伸。對于本節(jié)教學的設計,力求達到:
1.體現(xiàn)“同主題,不同型”的新課程理念,在教學中滲透類比和比較的科學研究方法,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設置困難,學生參與,合作交流,不斷深入探究的方式,力求達到讓“學生實驗”真正成為培養(yǎng)學生自主動手操作的平臺。
2.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即以物理知識和技能為載體,讓學生多經(jīng)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實踐能力(包括設計能力、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改革以書本為主,老師規(guī)范實驗步驟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倡導學生提出多樣化的實驗方案,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教學對象分析】
基于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一年多的物理,學生已經(jīng)具備一些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但在有些方面學生發(fā)展還比較薄弱,比如:撰寫實驗報告的內(nèi)容和格式上、評估交流能力上等,教學中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加以引導。
【教學內(nèi)容分析】
1.本節(jié)內(nèi)容是一個純粹而完整的實驗探究,強調(diào)在過程中體驗,學習知識與技能。讓學生經(jīng)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
2.教材的編寫極大的體現(xiàn)了開放性的理念,在制定計劃時,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設計畫出實驗電路圖;在收集證據(jù)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步驟并能正確執(zhí)行,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表格并記錄;在處理數(shù)據(jù)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撰寫實驗報告,這樣的設置,給學生極大的自主性,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挖掘了學生的能動性。
3.從科學的內(nèi)容的角度來看,本實驗是電功率教學中一個重要的學生實驗,綜合性強,它是在學習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等器材的使用、學習了伏安法測電阻的實驗、學習了電功率的基礎上學習的。通過學生的體驗,知道測量電功率的原理是P=UI,會畫實驗電路圖,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學習電路故障分析。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燈泡發(fā)光亮度和實際功率的對應關系;進一步理解實際功率和額定功率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認識到額定電壓和額定功率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學習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等器材的使用,在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燈絲電阻的變化并用所學過的知識進行解釋。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用伏安法測定小燈泡功率的原理。
2.知道如何測定小燈泡的額定電功率和實際電功率。
3.會自己設計實驗電路、選用實驗器材、設計實驗記錄表格、有序地進行實驗、讀取數(shù)據(jù)、計算小燈泡的功率。
二、過程與方法
1.經(jīng)歷測量小燈泡的功率的過程,對科學探究的七個要素有更全面的體驗與理解。
2.通過實驗,培養(yǎng)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分析處理數(shù)據(jù)的能力。
3.通過學習撰寫實驗報告,培養(yǎng)學生撰寫實驗報告的能力。
4.通過本實驗探究的評估交流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的嘗試,用已知知識去解釋某些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通過討論和交流,培養(yǎng)合作學習的意識和態(tài)度。
2.通過評估與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3.通過實驗過程,培養(yǎng)學生精益求精的實驗態(tài)度和尊重事實、探求真理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策略】
實驗法、觀察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教師:同學們在上一章的第二節(jié)已經(jīng)測量過小燈泡的.電阻。還記得是怎么測的嗎?
學生:利用電流表測出通過小燈泡的電流,再利用電壓表測出了小燈泡兩端的電壓,然后用歐姆定律I=U/R的變形公式R=U/I算出了小燈泡的電阻。
學生:為了測量更準確,還利用變阻器進行了多次測量,然后求平均值。
教師:同學們對學過的知識掌握得很好。(教師出示一個實驗用的小燈泡)同學們知道“3.8V,0.3A”說明了什么?是不是只能在3.8V的電壓下工作,通過它的電流只是0.3A?
學生:3.8V是小燈光的額定電壓,0.3A是小燈泡正常工作時的電流。
學生:小燈泡可以在不同的電壓下工作,通過的電流也可以大于或小于0.3A。
教師:怎樣測量燈泡的電功率呢?
學生:根據(jù)P=W/t可知,可以利用電能表和鐘表測量。
學生:也可以利用公式P=IU測出電壓和電流,計算出電功率。
教師:如果我們要測“小燈泡”的電功率,用哪種方法呢?為什么呢?
學生:小燈泡不能接在家庭電路上,應該用第二種辦法測。
二、進行新課
。巯胂胱h議]
教師:同學們能設計一個方案來測出小燈泡的功率嗎?
。ㄍ瑢W們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動手經(jīng)驗,并且急著參與,會非?隙ǖ鼗卮穑耗埽
教師:大家一定還記得用電器在額定電壓下工作時的功率叫(同學們一起說)額定功率。如果不是在額定電壓下的功率叫什么功率?
。弁队埃轀y量要求:分別測量以下三種情況下的實際功率。
。1)使小燈泡在額定電壓下發(fā)光。
。2)使小燈泡兩端電壓是額定電壓的1.2倍,并觀察小燈泡亮度。
。3)使小燈泡兩端電壓低于額定電壓,并觀察小燈泡亮度。
教師:同學們現(xiàn)在可以設計實驗,并做好記錄。
。▽W生經(jīng)過以前的探究活動,已能了解實驗活動的基本程序,所以,不必過多討論,用投影提醒學生即可)
。弁队埃
。墼O計實驗]
●設計思想(實驗原理):
●實驗電路:
●實驗器材:(注明使用器材規(guī)格)
●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表格:
。ń處熝惨,及時指導.設計完成后,可以進行實驗)
。圻M行實驗]
●實驗操作步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現(xiàn)象觀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中存在什么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ń處熖嵝褜W生做第(2)個實驗時,需小心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以免實際電壓超過額定電壓,因電壓過大而燒壞燈泡。在同學實驗的過程中教師要認真巡視,及時指導)
[分析和論證]
。墼u估與交流](實驗報告)
實驗結(jié)束,選擇2~3組同學利用投影和大家交流。(要求同學配合投影上臺講解)
[投影]
第一組實驗報告
。垲}目]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
。蹖嶒災康模轀y量小燈泡在不同電壓下工作時的電功率。
。蹖嶒炘恚莞鶕(jù)公式P=UI,測出燈兩端電壓和通過燈泡電流,計算出小燈泡的電功率。
。蹖嶒炿娐罚莞鶕(jù)實驗的目的和原理設計如下電路。
。壅f明]用電流表和電壓表分別測出通過小燈泡的電流和其兩端電壓,因為要測量不同電壓下的功率,所以電路中要接入滑動變阻器,用來改變小燈泡兩端電壓。
。蹖嶒炂鞑模菪襞、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電源、開關、導線。
。壅f明]電源的選擇應考慮小燈泡的額定電壓,選擇大于小燈泡額定電壓的1.2倍,但不能過大。
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表格:
實驗要求
發(fā)光情況
電流(A)
電壓(V)
電功率(W)
1、小燈泡在額定電壓下工作
2、小燈泡兩端電壓是額定電壓的1.2倍
3、小燈泡兩端電壓低于額定電壓
。蹖嶒灢襟E]
1.按電路圖連接實物電路。
2.合上開關,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使小燈泡兩端電壓為額定電壓,觀察小燈泡發(fā)光情況,記錄電流表、電壓表示數(shù)。
3.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使小燈泡兩端電壓為額定電壓值的1.2倍,觀察燈泡發(fā)光情況,記錄電流表、電壓表示數(shù)。
4.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使小燈泡兩端電壓低于額定電壓,觀察并做記錄。
5.斷開開關,整理實驗器材。
[說明]
1.按電路圖連接實物電路時注意:
。1)連接過程中開關應始終處于斷開狀態(tài)。
。2)根據(jù)小燈泡的額定電壓值,估計電路中電流、電壓的最大值,選擇合適的量程,并注意正負接線柱的連接及滑動變阻器正確接法。
。3)連接好以后,每個同樣檢查一遍,保證電路連接正確。
2.合上開關前,應檢查滑動變阻器滑片是否在最大值的位置上,若不是,要弄清楚什么位置是最大位置并調(diào)整。
3.調(diào)節(jié)滑動變阻器的過程中,要首先明白向什么方向可以使變阻器阻值變大或變小,怎么調(diào)能使小燈泡兩端電壓變大或變小。
[實驗結(jié)論]
由公式P=IU計算小燈泡的功率。(將計算結(jié)果填入表中,通過分析和比較得出)
。劢Y(jié)論]
(1)不同電壓下,小燈泡的功率不同。實際電壓越大,小燈泡功率越大。
。2)小燈泡的亮度由小燈泡的實際功率決定,實際功率越大,小燈泡越亮。
。墼u估]
能想到問題,我們都考慮,基本上沒有什么錯誤。結(jié)束
教師:我們這組同學非常自信。大家有什么問題可以互相交流,談談你在設計實驗及實驗過程中有什么新的感想,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
學生:我們組認為實驗中最容易出錯的就是滑動變阻器,阻值最大的位置一錯,滑動變阻器阻值就從你想的最大成為實際的最小。合上開關就容易使電表偏轉(zhuǎn)過激。
學生:電流表、電壓表的接線也很重要,如果接反了,表針“反打”也會損壞電表的。
學生:實際接線前可以先將實物按電路圖中的位置擺放好,然后再連接,這樣接起來不容易連接錯,檢查也容易。
學生:實驗過程中,滑動變阻器開始在阻值最大的位置,調(diào)節(jié)的時候阻值從大到小,小燈泡兩端的電壓會從小變到大。測量時為什么不先測低于額定電壓時的功率,依次測量等于額定電壓和高于額定電壓的功率,以免變阻器阻值一會兒變大,一會兒變小,還容易錯?
學生:在不是額定電壓下工作時,用電器的功率不是額定功率,該叫什么呢?
教師:同學們非常認真,非常棒。誰能來解釋剛才那幾個同學的兩個問題呢?
學生:(同學討論)不是額定電壓和額定功率時就叫實際電壓和實際功率就可以。
學生:我們認為先從低于額定電壓開始測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先測額定電壓更好。這樣在觀察小燈泡亮度時有明顯的區(qū)分,容易觀察。
教師:不知道哪組同學對他們的解釋滿不滿意,下去以后可以參照以前實驗繼續(xù)探討。
學生:老師,我們發(fā)現(xiàn)今天測“小燈泡功率”的實驗裝置與上一章測“小燈泡電阻”時的裝置一模一樣。
教師:(教師表現(xiàn)很在意)是嗎?還有什么?
學生:測量的內(nèi)容也一樣,都是燈泡兩端電壓和通過小燈泡的電流。
學生:實驗過程中的要求和注意的問題也基本一樣……
教師:有不一樣嗎?
學生:兩次測量的目的不同,上次是要測電阻,這次是要測功率。
學生:從今天的測量數(shù)據(jù)也可以算出小燈泡電阻。
教師:可以的話,大家算一下電阻。
學生:三次測量算出的電阻值基本相同,但有小的差別。將三次測量的值加起來算平均值就知道小燈泡的電阻了。
教師:大家都求出電阻了嗎?有沒有新的發(fā)現(xiàn)?
學生:電阻可以求平均值,今天測的功率不能求平均值。
學生:上次多次測量是為了求平均值減小誤差,這次是為了比較在不同電壓下小燈泡的功率和發(fā)光情況。
教師:同學們分析的非常好,請同學們比較計算電阻的公式R=U/I和計算電功率的公式:P=UI,式中的電流和電壓相同嗎?
學生:如果是同一次測量,就是同一個電流值和電壓值。
教師:大家將式中的電流替換電壓或用電壓替換電流,看有什么結(jié)果。
學生板演:P=UI=I2R=U2/R(R=U2/R=I2/P)
教師:同學們看變形出來的公式,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學生:額定電壓下的功率就是額定功率,電燈銘牌上一般標的都有,就可以利用它們直接求小燈泡的電阻。
學生:如果知道小燈泡不是在額定電壓下,而是在實際電壓下工作時的實際功率。
教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觀察你手中的小燈泡上的額定值,求出小燈泡的電阻。再求出實際電壓下電流值和功率值,和你測量的結(jié)果進行比較。如有誤差,分析原因.(也可留在課后完成)
哪組同學認為你們的實驗非常有特色,可以展示給大家,共同交流。
●小實驗:學習用電能表測量家用電器的電功率。
教師:同學們明白電能表銘牌上標的“3000R/KW·h”的物理意義嗎?
學生:它表示電路中消耗1度電,電能表的鋁盤轉(zhuǎn)動了3000轉(zhuǎn)。
教師:同學們知道該如何利用電能表測量家用電器的電功率嗎?還需要哪些器材?
學生:還要秒表,可以利用公式P=w/t進行計算。
學生:可以先在電路中只接入一個家用電器,設電能表的轉(zhuǎn)數(shù)為NR/KW·h,讓這個用電器工作一段時間,記下所用的時間t(用小時作單位),并記下電能表所轉(zhuǎn)的圈數(shù)n,則用電器的電功率P=n/Nt(單位是千瓦)
三、小結(jié)
通過本節(jié)課的實驗,同學們進一步加深了對電功率的理解,鞏固了電流表、電壓表的操作技能,鍛煉了設計實驗的能力,希望同學們在課后能更充分交流,在相互交流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甚至是錯誤,在不斷改正錯誤的過程中學到更多知識。
四、練習(課堂作業(yè))
五、板書設計
探究——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
目的: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
結(jié)論:可以使用伏安法測小燈泡的電功率。
【教學評價與反思】
本節(jié)課--的思想是從實際問題出發(fā),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自主探究,嘗試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新問題,提出修正意見和一些創(chuàng)造性的想法,力求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與人合作的能力。通過這樣的探究式學習不僅鞏固了原來知識,還較全面地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本節(jié)課的一個重點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評估與交流能力。評估是對實驗過程的反思,可以培養(yǎng)學生評估探究過程和探究結(jié)果的意識、從評估中汲取經(jīng)驗教訓,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通過評估,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新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并嘗試改進探究方案。
整個學習過程密切聯(lián)系實際,自始至終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學生自主探究,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及各種能力的提高都是在學生的觀察、理解、反思、創(chuàng)新等活動中獲得。
小學探究教案14
教學目標:
1. 知道一個個地數(shù),10個一是十,十個十個地數(shù),10個十是百,一百一百地數(shù),十個 百是千。
2. 知道并能說出數(shù)位順序表的排列及每位的實際意義。
3. 會用正方體積木塊、千數(shù)簡圖、人民幣等不同方式表達數(shù)。 教具: 方塊學具、課件。 教學過程: 內(nèi)容 教師活動
一、情境引入
1. 出示多媒體花圖
師:這些花多美,想知道究竟有多少,可以怎么辦? 根據(jù)學生回答小結(jié): 一朵一朵地數(shù)用.表示 十朵十朵地數(shù)用-表示 一百朵一百朵地數(shù)用□表示 這是上節(jié)課學習千數(shù)簡圖的知識。
出示:□□□ 師:看簡圖你就知道花的朵數(shù)了,先寫數(shù)再讀數(shù)。 (師出示答案校對)
2. 揭示課題:數(shù)可以用千數(shù)簡圖表示,還可以怎樣表示?今天我們繼續(xù)探究千以內(nèi)的數(shù)。(板書:小探究)
二、探究過程
1. 認識十進制數(shù)位表,會用正方體積木塊表示數(shù)。
引:我們先看看小丁丁在做什么? 演示媒體,提示學生輕輕地跟著數(shù)。
問:看了電腦演示,你知道了些什么知識? 根據(jù)回答,小結(jié)并輸入結(jié)果。 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百),十個百是(千)。
小結(jié):用正方體積木塊也可以表示數(shù)。
嘗試表示數(shù)。
A 板書:312,要求:從學具中挑出合適的'表示。 (校對,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B 問:4種學具中還有一種未使用過的,讓312變大,并寫出這個數(shù)。
小結(jié):(出示表格)通過動手擺學具我們已經(jīng)知道4種學具各代表什么,請試著再說說。(輸入結(jié)果) 針對練習:比比誰擺得又快又對? 205 出示答案(說說哪種學具未用到,為什么?哪一位上沒有單位?
板書:(個位、十位) 根據(jù)你所掌握的本領與剛才學到的結(jié)論,你能說說還有哪些數(shù)位嗎?按一定的順序說出。 出示數(shù)位順序表,請學生提問。
小結(jié):從左到右變大,滿十個千還有更大的,所以用省略號。
2. 練習運用 要求將引入題改為用正方體表示,并說組成,檢驗自己對否。 出示結(jié)果校對。
A 完成書3(1),先說組成再寫數(shù)。
出示:243
要求:用手中的學具或桌上的筆紙等材料,自己試著表示這個數(shù)。 出示媒體,看看你與誰的想法一致。 介紹人民幣的表示法,想想怎樣準備。
小結(jié):同一個數(shù)可以用多種方法表示。
B 針對練習:書3(2)(3) 口頭說說302改用正方體表示如何改?230改用人民幣表示如何改?501改用千數(shù)簡圖表示如何改?
小結(jié):大家學得真不錯。
三、綜合運用
按1到4號編一題,考考其他3人,可以是讀數(shù)、寫數(shù)、分拆或說組成,也 可以是今天所學的內(nèi)容。
四、課堂小結(jié) 說說今天學到的本領。
小學探究教案15
一、活動目標
通過調(diào)查實踐、了解身邊各種生活垃圾的處理方法,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生活垃圾的危害,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增強環(huán)境保護意識。希望通過這次關于垃圾分類的活動教學,使學生親身了解到垃圾分類真實的情況,意識到社會環(huán)保問題的嚴峻性,增強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同時使學生掌握如何去了解事物的方法。
二、活動內(nèi)容
第一階段----活動準備展示收集的資料
1、參觀校園觀察校園產(chǎn)生哪些垃圾。
2、讓學生說說對這些垃圾的認識以及垃圾應該如何分類。
3、學生動手分垃圾。從學生對垃圾認識的回答中,小結(jié)出有些垃圾還是有用的,只是被放錯的地方的原料。根據(jù)這個標準,讓學生動手把垃圾分類。
4、通過實踐找到垃圾的處理方法。查閱相關資料,結(jié)合自己生活實際組內(nèi)交流,再全班交流。
(一)可回收垃圾的處理
(二)不可回收垃圾處理
(三)有害垃圾的處理
通過討論,知道生活中垃圾分類的好處(減少污染降低成本節(jié)省資源),總結(jié)出進行垃圾分類的必要性。
小結(jié):我們能夠利用的垃圾稱為可回收垃圾,把不能利用的垃圾稱為不可回收垃圾,在不可回收垃圾中還有一些垃圾是比較特殊的(廢電池、過期藥品殺蟲劑罐子),我們把它們單獨分成一類,稱為“有害垃圾”。通過小組討論,學生很容易;例舉出垃圾分類帶來的好處,也就能得出實行垃圾分類是可行的,此時教師相機提出:我國目前有沒有實現(xiàn)垃圾分類?有的地方還沒有實現(xiàn)垃圾分類,說明實行起來還有一定困難.
第二階段:進入課題研究生活中垃圾的分類處理
(一)處理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如何分類堆放垃圾的?
(上一部分內(nèi)容讓學生知道了垃圾的處理方法,此時再讓學生談談“自己是如何分類垃圾的?”,形成對比,便于糾正學生錯誤的分類垃圾方法。)
2、可結(jié)合生活實際討論,設計一種調(diào)查方法(如:模擬采訪調(diào)查法)組內(nèi)設計采訪內(nèi)容,制定調(diào)查方案。
(二)擬提出的問題
1、為什么要對生活垃圾分類收集?
2、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有哪些好處?
3、國內(nèi)是怎樣處理生活垃圾的?國外又是怎樣處理的?
4、生活垃圾大致可以分為幾類?
5、你家里的生活垃圾分類放置了嗎?
6、對垃圾分類收集你還有哪些意見和建議?
(三)各小組確定自己的研究課題并開始研究
第三階段:家庭生活垃圾分類調(diào)查及成果展示
1、小組合作完成對這種調(diào)查類型的設計,接觸比較少,教師對學生的設計作具體指導成果展示。
學生展示成果后,讓一個學生出演調(diào)查對象,回答其他小組設計的調(diào)查內(nèi)容.也可以證實該小組設計的調(diào)查方法是否可行。
2、垃圾桶也要分類設置,這樣才能方便垃圾的分類回收
第四階段:成果展示活動
(由小組匯報研究成果,并根據(jù)自己在活動中的收獲寫出活動心得)
(1)展示考察報告、專題研究報告或設計方案等。
(2)展示收集的有關圖片、參觀的照片,采訪的紀錄等。
(3)現(xiàn)場展示自己關于家鄉(xiāng)特產(chǎn)的廣告宣傳語、設計的新商標、包裝等。
第四階段:交流收獲
(一)、談談收獲,總結(jié)活動。學生交流匯報自己的收獲,老師總結(jié)。
(二)、學生對自己在本次活動中的表現(xiàn)評價
三、教案小結(jié)
通過本節(jié)的綜合實踐活動,這次活動,不僅讓學生明白了浪費可恥,節(jié)約光榮這個道理,而且也鍛煉了學生的社交能力(如調(diào)查浪費現(xiàn)象)、動腦能力(交流討論)、動手能力(如自己動手將垃圾分類),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個大有所為,前景廣闊的課程,它讓學生在實踐中興奮起來,更讓我們老師的頭腦活躍起來,再也不用昏昏欲睡的地邁上講臺照本宣科,今后,我們還要多搞類似活動,讓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四、活動實踐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中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非常濃厚,因為活動主題來源于學生的身邊,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教學中,教師沒有大包大攬學生的活動,而是通過精心地設計與組織、適當?shù)刂笇c幫助,出示大量學生常見到的實物,引導學生在調(diào)查、訪問、考察中自主的進行活動,不斷地提高著自己的認識與能力。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走出了課堂、走進了社會;使他們在開放的活動情景中去實踐,去體驗,去感悟。我相信這次活動不但鍛煉了學生們各方面的能力,更激發(fā)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他們會成為這個時代出色的小主人。
孩子們在討論中萌發(fā)了問題意識,各抒己見,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接下來又利用垃圾分類的操作活動,讓孩子通過親身體驗,鞏固了學到的知識,在實踐中更加直觀地體驗了垃圾分類的重要性。
【小學探究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探究教案03-02
科學探究建高樓大班教案04-29
大班科學探究教案15篇(優(yōu))10-18
大班科學探究實驗教案:吹泡泡04-06
高中考察探究活動報告范文04-25
小學體育教案07-11
小學古詩教案07-10
小學手工教案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