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合集8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整體感知、體會江南竹鄉(xiāng)的美麗景色,明白作者所寄寓的深情。
品析本文優(yōu)美的語言,各種修辭的作用,培養(yǎng)與增強語感。
在欣賞、感受自然美中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感。
教學重點:
在朗讀中整體感知、體會情感,感受作品的內(nèi)容美和語言美。
教學難點:
品析本文優(yōu)美的語言,各種修辭的作用,培養(yǎng)和增強語感。
課時:2課時
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開展式。
教學準備:
學生:預習,了解作者,通讀課文。
教師:制作課件。
設(shè)計思路:
通過聯(lián)系生活來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通過初讀與朗讀品析兩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初步體會作者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通過質(zhì)疑探究,培養(yǎng)學生勤思考,善提問,會探究的學習品質(zhì),在領(lǐng)悟文章本身及大自然的美麗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語文能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聯(lián)系生活,激趣引入。
同學們,竹子是大家熟悉和熱愛的植物,在我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幾乎處處都能見它的身影,你能從自己的切身感受出發(fā),談?wù)勀銓χ褡拥母惺軉幔?/p>
。▽W生互相交流)教師小結(jié):說到竹子,同學們的話就多拉,竹子不僅是我們生活中所熟悉的東西,而且與我們的精神生活也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今天,我們就隨著當代畫家兼散文家黃蒙田,一起去江南竹鄉(xiāng)走走。(板書課題)
檢查預習:
讀準下列加點字的字音。
晾(liàng) 沏(qī) 隧道(suì) 竹箬(ruò)
屏風(píng) 密密匝匝(z。 山麓(lù) 山嵐(lán)
2.理解詞語
(1)氣勢:人或事物表現(xiàn)出的某種力量和形勢
。2)名副其實:名聲或名稱與實際情況相符
三.整體把握
1.范讀課文,也可聽課文錄音,(出示課件1:圖--竹林、山、水、樂--清脆的鳥鳴。)
教師要盡可能地注意到語氣、語速、語調(diào)、重音等,以此來感染學生。同時要求學生:初步把握文章大意,了解作者情感。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出示課件2)
想一想:
。1)文章主要寫了什么?分幾部分?各段的段意是什么?
。2)作者是臬描寫江南竹鄉(xiāng)的面貌?
說一說:
。1)竹林深處的人家,生活上有什么特點?
(2)作者用了過半的篇幅來描寫竹林,而描寫竹林人家部分不到一半,你認為這是不切文題嗎?為什么
。3)你覺得本文的主題是什么?
學生通過各種方式自由朗讀,交流發(fā)言,相互評判(出示課件了)
按文章的結(jié)構(gòu)和作者的行蹤,課文分五個部分,簡單如下:江南竹鄉(xiāng)--走入竹海--來到竹塢--來到竹海山村->
留下深刻的印象(竹子多) (感受獨特) (所見所聞)(百姓生活)并形成板書:竹林深處人家--遠看:多、廣淳樸、恬靜、和諧 深入竹林:密、美
畫家:束手無策,畫不出一幅畫來
作者情感:喜愛、贊美
。ū静街塾谑箤W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chǔ)上通過交流發(fā)言,相互評判的形式整體感知,從而把握文章最基本的信息:內(nèi)容、情感、謀篇布局)
課堂小結(jié)這節(jié)課我們從文章結(jié)構(gòu)、主要內(nèi)容、主題思想等方面,整體感知了課文,明白了這是一篇以游蹤作線索,移步換景,描述了江南竹海和竹海深處人家安適生活的散文。
布置作業(yè)
完成課后練習一、二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整體感知了《竹林深處人家》這篇課文,對它的內(nèi)容和主題都比較熟悉了。今天,我們來細讀課文,感受作者的寫景藝術(shù)和語言藝術(shù)。
通讀課文,合作探究
。ǚ椒ǎ喝喾譃椋督M,每組7-10人,進行研讀、討論,最后由一位同學總結(jié),全班交流。)
投影顯示問題:
本文寫景運用了哪些方法?
你覺得文中的哪些語句特別精彩?畫出來作些批注并交流。
文中哪些語句體現(xiàn)了作者的情感?能找出來并歸結(jié)出本文抒情的特色嗎?
學生圈點、批注、交流,師生共同評議。
(設(shè)計這個環(huán)節(jié),目的是使學生在朗讀中進一步感知、體會、品析本文優(yōu)美的語言、各種修辭等的作用,培養(yǎng)與增強語感,感受文章的語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由于學生的個性不同,因而即使是相同的語句也會有不同的見解,但這正體現(xiàn)了學生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評判能力,評議時要尊重學生的自身體驗,讓學生有信心在以后的學習中不斷地增加體驗的深度與廣度。)
質(zhì)疑探究
師:在讀了本文后,也許你覺得還有一些問題沒有得到解答,現(xiàn)在把這些不明了的地方向大家提出來,看看大家能否幫助你到解答。
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按什么順序?qū)χ窳稚钐庍M行描寫的?
描寫中采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何作用?
哪些句子景中有情、融情于景?
。ㄙ|(zhì)疑問題,特別重視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及問題意識。學生不一定能充分理解課文所示背景,卻能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
再讀深化
請大家自由朗讀
把你認為優(yōu)美的句段朗讀出來。
拓展延伸,多思多說多寫
請大家考慮,找一處自己最喜歡的地方,然后學習作者的寫法,給自己插上想像的翅膀,寫一篇寫景抒情散文。
語文教案 篇2
一、學習詞語
暢談——盡情地談。
昂首挺立——昂,仰。仰著頭,直立著。
遙遙在望——遙遙,形容距離遠。形容遠遠地望著。
可望而不可即——即,接近?梢酝,但不能接近。形容看來可以達到而實際難以達到。
二、在 教師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快速閱讀課文。
三、作者以什么為序來介紹人類登上月球的全過程?
以時間為序來介紹人類登上月球的全過程。
四、登月全過程可分為幾個階段?并概括每個階段的內(nèi)容要點。
學生討論后歸納:登月的全過程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3—5),飛船帶著宇航員進入預定軌道。
第二階段(6—9),飛船作登月準備。
第三階段(10—14),宇航員登上月球。
第四階段(15—16)飛船帶著宇航員順利返回地球。
五、宇航員在月球上做了哪幾件事?
學生討論后歸納:宇航員在月球上做了七件事。具體為:①他們檢查了登月器的情況,發(fā)現(xiàn)一切正常;②他們拿出鐵鍬,采集了月壤和月巖的樣品;③他們從登月艙中取出一塊紀念碑,把它樹立在月球上;④奧爾德林從登月艙中取出電視攝像機,安裝在了月球的表面;⑤他們又安裝了一臺太陽風測定裝置,用來檢測宇宙射線,還安裝了用來精確測定月球和地球之間距離的激光儀、安裝了測定月震的月震儀;⑥他們又取出了美國的星條旗,神色莊嚴地把它插在了月亮上;⑦他們跟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接通了電話,進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間的第一次通話。總統(tǒng)熱情地祝賀他們登月成功。
六、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數(shù)字,這些數(shù)字起什么作用?
學生討論后歸納:①用來表時間,如“這一年的7月16日”,“這一時刻的精確時間是1969年7月21日11點56分20秒”。②用來表飛船離地球的高度和飛行速度,如“當達到182公里高度時,第二級火箭自動脫落,速度達到每秒6.8公里”,“此時阿波羅11號飛船的高度為2650公里,速度每秒7.67公里”。③用來總結(jié)飛行的里程,如“這次偉大的探險來回共經(jīng)過76萬公里,歷時195個小時,三位宇航員共同完成了一次到另一個星球的探險”。
七、總結(jié)、擴展
本文以平實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了1969年7月21日登月的`全過程。人類登上了月球,邁出了人類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樹起了宇航事業(yè)的一塊新的里程碑。
結(jié)合課文,暢談未來探索太空的夢想。
八、布置作業(yè)
假設(shè)你此時正在遠離地球的茫茫太空中旅行,透過舷艙,你看到了美麗的地球。請以此為觸發(fā)點,展開想象,寫一篇二三百字的小短文。
語文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教養(yǎng)
、、學習本課生字詞,朗讀課文,背誦第五自然段。
、、按游覽的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和主要內(nèi)容。
③、歸納中心思想,練習按文章敘述的方法給課文列提綱。
、、通過學習語言文字了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教育
教育學生要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
3、發(fā)展
學生的觀察力、綜合概括能力、背誦能力等。
二、教學重難點:
1、理清課文的條理,練習給課文編寫提綱。
2、了解外洞、內(nèi)洞的特點以及作者怎樣由外洞進入內(nèi)洞的。
三、課前準備:生字詞卡片、幻燈片、幻燈機、錄像帶、錄像機等。
四、教學課時: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學會生字詞,通讀課文。
。、理清課文的游覽順序,給課文分段。
。场⒔虒W課文一、二、三段。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導入課題,板書題目。
齊讀題目,指導理解“記”的意思。
二、通讀課文,說說課文大概寫了什么。
三、檢查預習情況,指導讀準生字詞。
四、理清條理,給課文分段。
。、問:按游覽的順序,課文可以分幾段?怎樣分?
。、檢查分段情況,指導分段。
五、再讀全文,說說作者游覽了哪些地方?游覽的路線是怎樣的?
板書:金華城—→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nèi)洞—→出洞
六、講讀課文一至三段。
。、作者出了金華城,去雙龍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默讀課文說
說。(映山紅)(油桐)、(沙土)、(新綠)、(溪流)。
。、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給作者的感受怎樣?(板書:一片明艷)
。、觀看錄相,親自感受。你覺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導感情朗讀。
4、作者還聽到了什么?溪聲有什么特點?為什么會有時而窄,時而寬,時而緩,時而急的變化?觀看錄相,然后說說。
。、作者為什么要寫路上看到的景色?這溪流和雙龍洞有什么關(guān)系?
。、作者先游覽了洞口,你覺得洞口有什么特點?(板書:突兀森郁)理解這個詞是什么意思?
7、外洞又有什么特點?讀讀文中的句子,仔細體會,然后說說。
。、觀看錄相,親自感受。感情朗讀寫洞口和外洞的語句。
9、有感情朗讀一至三段。
10、小結(jié):這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的一、二、三段,了解了作者的游覽順序,跟作者一起游覽了路上和洞口、外洞的景色。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講讀課文四、五、六段,了解雙龍洞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上一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弄清了作者的游覽順序,了解了作者先寫了路上的景色和洞口、外洞是怎樣的等內(nèi)容。
。、誰還記得作者的游覽路線是怎樣的嗎?外洞、洞口各有什么特點?(結(jié)合板書:引導學生說,先指名說,再各自練說)
。场⒀赝镜木吧绱嗣匀,洞中的景物更值得一看,讓我們和作者一道去玩賞、領(lǐng)略,好嗎?
。、過渡:從外洞到內(nèi)洞要經(jīng)過一段路,這就是孔隙,那么什么叫孔隙?(出示投影片,指導學生理解“孔隙”)
二、教學第四段。
。、這孔隙有什么特點?請同學默讀第四段,邊讀邊想。
。病⒆x后問:
、僮髡哂檬裁捶椒ㄍㄟ^孔隙?(小船)這樣小的小船通過孔隙說
明了孔隙有什么特點?(孔隙窄 板書:窄)
、谌伺P在船上后那個樣子是怎樣的.?用“--”劃出有關(guān)的句子,
讀一讀,仔細體會一下。人要這樣貼著船才能通過孔隙又說明了孔隙有什么特點?(孔隙矮 板書: 矮)
、勰敲,坐小船經(jīng)過孔隙時的感覺是怎樣的?用“~~”劃出有關(guān)的句子,出示“眼前昏暗了......擠壓過來!币痪,自由朗讀, 讀后問:“擠壓”是什么意思?(擠過來,壓下來)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從這又說明了孔隙還有一個什么特點?(孔隙險 板:險)
。场⑿〗Y(jié):從這一段的理解可以知道孔隙的特點是......(指著板書理解)
。础⒃O(shè)計引讀:孔隙很窄,只有......;孔隙很矮,只要你.......體會孔隙的特點。(按課文寫孔隙特點的內(nèi)容設(shè)計)
。、下面我們再來欣賞錄相,親自看看孔隙是怎樣的和人怎樣進出孔隙。
。、作者就是這樣先寫出孔隙的窄,再寫孔隙的矮,最后寫孔隙的險的特點的。試按這樣的條理練習背誦這一段,先自由練背,再指名試背,互相背。
三、教學第五、六段。
。薄⑦^渡:經(jīng)過孔隙就進入了內(nèi)洞,內(nèi)洞又有什么特點呢?
。、默讀第五段,思考這一段有幾句話?每句話講了什么?
。、指導理解每句話講了什么,并結(jié)合理解“變化多端”、“顏色各異”等詞,理解“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觀賞!币痪,概括出內(nèi)洞的特點。(板書:黑、奇、大)
。、內(nèi)洞確實很黑、很奇、很大,觀看錄相,欣賞體會。
。怠⑾旅嬲埻瑢W再仔細朗讀課文,看看課文是怎樣描寫內(nèi)洞的?
。、讀到這里,你知道雙龍洞名的來歷嗎?哪個句子講明了?指名讀出有關(guān)句子,再相機點題。
四、作者游完了內(nèi)洞,又排隊出了洞,你能用上第五自然段的有關(guān)句子來說說怎樣出洞的嗎?出示幻燈,學生先說,再指名說。我排隊等候,又仰臥在小船里, ,出了洞。
五、小結(jié):
這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四、五、六段,跟著作者游覽了孔隙和內(nèi)洞,了解了孔隙和內(nèi)洞的特點,那上了這一課,你有什么感受?(時間允許,再自由朗讀四、五、六段,欣賞體會。)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
1、朗讀課文,總結(jié)全文。
。、歸納段意,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场⒏爬ㄖ行乃枷,指導給課文列寫提綱。
教學過程:
一、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指名說說每一段講了什么?
二、試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從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可以反映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贊美雙龍洞的美麗奇特,體現(xiàn)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 板書:可愛河山 美麗奇特 指導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
三、指導給課文列提綱。
語文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讀讀背背描寫自然景物的對聯(lián)。
2.閱讀《大理三塔》。
3.口語交際。
4.習作
課時安排:6課時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學習對聯(lián)
1、教師簡介祖國古老文化——對聯(lián)。
2、學生自由誦讀對聯(lián)。
3、教師大概介紹對聯(lián)的內(nèi)容。
4、學生練習背誦對聯(lián)。
二、閱讀短文
1、學生自由朗讀短文,了解大意,找出文中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討論:
這篇短文介紹的是什么地方的美麗景色?(介紹的是云南的大理三塔的地理位置,和它周圍的優(yōu)美環(huán)境,詳細介紹了大理三塔的壯觀景象。)
短文有幾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是什么意思?
3、教師指導、小結(jié):
第一自然段,大理三塔的地理位置。
第二自然段,大塔的樣子。(大塔的樣子寫得最詳細,可分三層來理解:一寫大塔的名稱和它的大小。二寫它的總體形態(tài)美。三寫了它的具體構(gòu)造。)
第三自然段,兩座小塔的樣子。
第四自然段,大理三塔的價值。(這一段最后的排比句表達的意思非常全面深刻。)
4.引導學生分段。大家看,這四個自然段中,那些自然段意思比較接近,可以歸為一段?段意怎么歸納?
5.教師小結(jié):(第二三自然段的意思比較接近,可以歸為一段:介紹大理三塔的'樣子。)
6.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7.朗讀指導。
第二課時
口語交際
一、 學生自讀題目要求。
1.給學生簡介什么是導游。
2.你們愿意當導游嗎?愿意把大家?guī)У侥愕募亦l(xiāng)看看嗎?
3.那么你準備怎么樣向大家介紹你的家鄉(xiāng)呢?
二、 學生討論。
1.你的家鄉(xiāng)在哪里?怎么走?
2.你的家鄉(xiāng)有些什么名勝、風景?或者有些什么好玩的地方?
3.這些地方有什么特點?說出來給大家聽聽。
三、學生同桌互說自己的家鄉(xiāng)。
四、 請兩三個同學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的家鄉(xiāng)。
1.大家注意聽,看別人是怎么介紹的。
2.聽的時候可以隨時舉手提出問題,讓導游解答。
語文教案[精選]08-10
語文教案(經(jīng)典)08-13
語文教案03-26
語文教案03-28
語文教案04-11
語文教案04-11
語文教案04-09
語文教案04-12
語文教案04-12
語文教案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