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思热免费在线视频观看|欧美国产精品一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真实国产乱子伦对白视频

<b id="w545d"><legend id="w545d"></legend></b>
<blockquote id="w545d"></blockquote>
    1. <thead id="w545d"></thead>
        首頁 申請書推薦信邀請函通知工作總結工作計劃策劃書工作報告合同演講稿職業(yè)規(guī)劃
        當前位置:98158范文網(wǎng)>教育范文>教案>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相遇教案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相遇教案

        時間:2024-05-08 06:59:14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相遇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相遇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相遇教案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相遇教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解答已知兩個物體的運行的速度和相遇時間,求路程的應用題。

          2、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分析行程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并能正確列式解答。

          教學準備:

          自制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經(jīng)?梢钥匆婑R路上汽車來來往往的情景,請你們以兩輛汽車為例,說一說兩車行駛的方向有可能出現(xiàn)哪幾種情況?

          如果兩車一直相對而行又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呢?”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有關相遇的問題。

          板書課題:相遇問題

          二、新授

          1、請看大屏幕,認真觀察兩車相遇的過程。(電腦演示兩車相遇的過程)

          你能簡單的有條理的把剛才兩車相遇的情景描述一下嗎?

          剛才同學們看到兩車相遇的過程有幾個物體在運動?

         。ǔ鍪荆簝蓚物體在運動)這兩個物體是怎樣運動的,下面從四個方面來進行總結。(出示:①出發(fā)的地點②出發(fā)的時間③運動的方向④最后的結果)

          根據(jù)學生回答一一出示答案。

         、俪霭l(fā)的地點、兩地

          ②出發(fā)的時間、同時

          ③運動的方向、相對

         、茏詈蟮慕Y果、相遇

          誰能用一句話完整地再描述一次兩車相遇的過程。

          [評:通過大屏幕演示,由學生概括行程問題中“兩地”“同時”“相對”“相遇”等概念,加深了對兩車相遇的全過程認識。]

          2、教學例題

          (出示例題)兩輛汽車從甲乙兩地同時開出,相對而行,小汽車每小時行50千米,大貨車每小時行40千米,經(jīng)過3小時相遇。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1)齊讀題。

          (2)同學們想一想,試一試,在練習本上列出綜合算式解答。做完后與同學交流列式的理由。

          (3)指名列式,并說明列式的理由。

          板書

          50×3+40×3

          =150+120

          =270(千米)

         。50+40)×3

          =90×3

          =270(千米)

         。4)這兩種解法同學們都說得很有道理,下面我們請電腦老師一起再來驗證一下。

          先看第一種解法:50×3是什么意思?(電腦演示)板書:小汽車行的路程

          40×3呢?(電腦演示)板書:大貨車行的路程為什么要相加?(電腦演示)

          板書:總路程

          再看第二種解法:鄧老師對于50+40是什么意思,不太明白,誰能告訴我?兩個速度相加之和(手勢)能給它起個名字嗎?板書:速度和(電腦演示)3表示什么?經(jīng)過3小時兩車怎樣了?這個時間又可以叫什么時間?板書:相遇時間為什么要用速度和×3?說明有幾個速度和?(電腦演示)用速度和×相遇時間求出的是什么?板書:總路程

          (5)比較這兩種解法,數(shù)量關系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雖然兩種解法不同,但都求出了什么?

          你喜歡哪一種呢?為什么?

         。6)質(zhì)疑。對于解答這種求總路程的問題,還有什么疑問嗎?

          鄧老師有一個疑問想請教你們:小汽車行了幾小時?大貨車行了幾小時?為什么相遇時間不是3+3等于6小時呢?

          [評:讓學生嘗試完成兩種解法,突出“速度和”概念,該環(huán)節(jié)是教學中的重難點。教師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演示的功能,完成了“總路程=速度和×相遇時間”的認知過程。為后面的實踐變式教學作好了鋪墊,所以后面的基本練習中把相遇問題求總路程的數(shù)量關系遷移到工程問題的求總工作量問題,開放發(fā)展題中遷移到實際問題,遷移過程都是水道渠成。

          三、基本練習。

          1、兩人同時從兩地相對而行,一個人騎摩托車每分行600米,另一人騎自行車每分行200米,經(jīng)過6分兩人相遇。兩地相距多少米?(只列式不解答)

          2、師徒兩人合做一批機器零件,師傅每天做78個,徒弟每天做56個,經(jīng)8天完成任務。這批機器零件共多少個?(只列式不解答)

          指名列式,出示兩個算式78×8+56×8、(78+56)×8

          問:78+56能不能也像速度和一樣起個三個字的名字?(在78+56上面出示工效和)

          四、開放發(fā)展題。

          1、(電腦演示)長沙火車站到五一廣場的五一大道長3300米,一輛的士和一輛公共汽車同時從五一廣場和火車站相對開出,的士平均每分鐘行駛650米,公共汽車平均每分鐘行駛450米。經(jīng)過2分鐘、3分鐘、4分鐘,兩車將會出現(xiàn)哪幾種情況?

          [評:五一大道是湖南省會長沙市最美最寬的路,沿途高樓林立,老師巧妙地將數(shù)學問題與學生的生活感知緊密結合。]

          小組討論。指名回答。

          你們是怎樣判斷出經(jīng)過2分鐘兩車沒有相遇?兩車相距多少米?

          你們又是怎樣判斷出經(jīng)過3分鐘兩車相遇了呢?

          經(jīng)過4分鐘兩車相距多少米?怎么想到的?

          2、問:在現(xiàn)實生活中,經(jīng)過3分鐘兩車一定會相遇嗎?為什么?

          3、請看下面兩種情況。(電腦演示)

          (一)、長沙火車站到五一廣場的五一大道長3300米,一輛的士和一輛公共汽車同時從五一廣場和火車站相對開出,的士平均每分鐘行駛650米,公共汽車平均每分鐘行駛450米。的'士開出2分鐘后,遇到紅燈停了一分鐘,經(jīng)過3分鐘,兩車一共行駛多少米?

         。ǘ、長沙火車站到五一廣場的五一大道長3300米,一輛的士和一輛公共汽車同時從五一廣場和火車站相對開出,的士平均每分鐘行駛650米,公共汽車平均每分鐘行駛450米。的士因上客,等公共汽車開出后1分鐘,的士才開出,再過2分鐘,兩車一共行駛多少米?

          要求:只列式不計算。男同學解答第一題,女同學解答第二題,做完了可做對方的題,比一比哪方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強。

          五、總結。

          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

          六、改編應用題。

          今天同學們學會了解答相對而行求總路程的各種應用題。(出示例題)

          如果要將例題改成求相遇時間的應用題,怎樣改?如果要改成求速度,求小汽車的速度或大貨車的速度,又要怎樣改?分小組互相說一說。指名改編。

          這幾種應用題怎樣解答,留給同學們回家思考。

          評:教學進入“開放發(fā)展題”環(huán)節(jié),課堂氣氛熱烈起來。這時,由于老師給予了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和余地,兒童的思維也明顯活躍。鄧老師設計的有關五一大道的實際問題,輔以電腦場景演示,一下子就建立了“問題情景”。鄧老師問:“將會出現(xiàn)哪幾種情況?”的開放式提問,使學生欲言不止……又問“在現(xiàn)實生活中,經(jīng)過3分鐘兩車一定能相遇嗎?”學生回答了好幾種可能:如汽車有可能遇到紅燈;可能出車禍;公共汽車要停站;堵車;的士要接客;兩車出發(fā)的時間不一定同時等等,體現(xiàn)了學生思維創(chuàng)新開放的特點。老師在此基礎上開展了變式題與改編問題的策略評價教學。構建了“問題情景――數(shù)學建模――成評價與運用”教學過程。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相遇教案2

          教學內(nèi)容:

          相遇問題(教材第71、72頁)

          教學目標:

          1、會分析簡單實際問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提高用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2、經(jīng)歷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提高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相遇問題的結構特點,能根據(jù)速度、時間、路程的數(shù)量關系解決求相遇時間的問題。

          教學難點:

          掌握列方程解具有兩積之和(或差)的數(shù)量關系的應用題的解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說一說速度、時間和路程三者之間的關系。

          2、應用。(1)一輛汽車每小時行駛40千米,5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2)一輛汽車每小時行駛40千米,200千米要行幾小時?

          3、列方程解應用題,關鍵是要找出題中的.什么?,再根據(jù)找出的什么列出方程。

          二、探索新知

          1、揭示課題。

          師:數(shù)學與交通密切相聯(lián)。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索相遇問題。

          板書課題:相遇問題。

          2、創(chuàng)設結伴出游的情境。課件出示教材第71頁的情境圖。

          從圖中找出相關的數(shù)學信息。

          生1:淘氣的步行速度為70米/分,笑笑的步行速度為50米/分。

          生2:淘氣家到笑笑家的路程是840米。

          生3:兩人同時從家里出發(fā),相向而行。

          第一個問題:讓學生根據(jù)信息進行估計,兩人在何處相遇?

          因為淘氣的速度快,笑笑的速度慢,所以估計相遇地點在郵局附近。

          第二個問題:畫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第二、第三個問題。

          通過畫線段圖幫助學生找出等量關系。

          淘氣走的路程+笑笑走的路程=840米

          第三個問題:根據(jù)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解:設出發(fā)后x分相遇,那么淘氣走的路程表示為:70x米,笑笑走的路程表示50x米。則方程為

          70x+50x=840

          學生獨立解答。

          3、在這個相遇問題中,除了用方程來解答外,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解決問題?試一試。

          根據(jù)路程速度和=相遇時間列出算式

          840(70+50)

          三、應用新知,拓展練習

          1、如果淘氣的步行速度為80米/分,笑笑的步行速度為60米/分,他們出發(fā)后多長時間相遇?請寫出等量關系并列方程解答。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相遇教案3

          教學內(nèi)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第九冊第58頁準備題、例5。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相遇問題的意義,學會分析“相遇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并能解答簡單的相遇求路程的應用題。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 的能力。

          3、在教學過程中,滲透“事物是變化的、發(fā)展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

          理解相遇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建立解題思路,掌握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相遇問題中速度和、相遇時間和總路程之間的關系。

          教學關鍵:

          使學生弄清每經(jīng)過一個單位時間,兩物體之間的距離變化。

          教具準備:

          計算機及輔助軟件

          教學過程:

          一、展示設疑:

         、艔土曚亯|

          同學們,過去我們已經(jīng)學過一些有關行程問題的.知識。今天,我們要在過去的知識基礎上把這個問題作進一步的研究,為了更好地掌握新知識,現(xiàn)在我們把一些相關知識進行復習。

          1、口答:張華每分鐘走65米,走了4分鐘,一共走了多少米?(電腦輔助)

          為什么這樣列式,誰會用一個數(shù)量關系式來回答?

          2、在27屆奧運會中,我國體育健兒勇奪28枚金牌,使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感到無比激動和自豪,F(xiàn)在我提議,以熱烈的掌聲祝賀我國體育健兒為我們?nèi)〉玫臉s譽。

          但是,鼓掌也很有學問,你們鼓掌時兩只手是怎樣運動的?從開始運動的地方,時間,方向及運動的結果等方面進行回顧,思考。

          (邊問、邊答、邊板書)

          兩手運動:

          地點:兩地 結果:相遇

          時間:同時

          方向:相對(相向)

          今天,我們就要從以前研究一個物體的運動轉(zhuǎn)變?yōu)檠芯績蓚物體運動的行程問題。

          二、引導思疑

          1、準備題:張華家距李誠家390米。兩人同時從家里出發(fā),向?qū)Ψ阶呷。張華每分鐘走60米,李誠每分鐘70米。 (電腦輔助)

          請同學們看屏幕,張華和李誠是怎樣走的,結果怎樣?

         。娔X輔助)

          2、⑴先讓學生獨立填寫表格中走的時間是1分鐘這一行。完成后利用電腦演示兩人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1分鐘的過程并集體校對答案。

          問:走1分鐘兩人所走路程的和是怎樣求出來?兩人之間的距離呢?

          ⑵讓學生把表格填完,利用電腦演示來校對

         、且龑W生觀察并思考,隨著兩人走的時間一分一分地增加,兩人所走路程的和怎樣變化?兩人之間的距離同時發(fā)生什么變化?

          當兩人的距離是0時,我們就說這時兩人怎樣了(相遇了)兩人運動的結果就是相遇

          ⑷同桌討論:相遇時兩人所走路程的和與兩家距離有什么關系?(電腦輔助)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相遇教案4

          本課內(nèi)容是在前幾冊教材中已教學過有關速度、時間、路程之間數(shù)量關系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但是,以前學習的這種應用題都是研究一個物體的運動情況。從這部教材開始,將要研究兩個物體(兩人、兩車、兩船等)的運動情況。兩個物體的運動情況是多種多樣的:有時間問題、方向問題、出發(fā)點問題等。學生要全部掌握這些問題是比較困難的。本冊教材的重點是教學兩個物體相向運動的應用題。其中,又以“相遇求路程”和“相遇求時間”兩種為主。

          本節(jié)課主要學習“相遇求路程”的問題。這節(jié)課我準備采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親自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體驗和學習相遇問題的主要條件(同時、相向、兩地、同時出發(fā)、相遇等)和相遇問題中主要的數(shù)量關系(一物體所行路程+另一物體所行路程=總路程速度和╳時間=總路程)。

          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nèi)容:九年義務教育第九冊相遇求路程的'問題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在主動參與活動中,學生能理解“同時出發(fā)”、“向相而行”等條件的含義會解決相遇求路程的題目。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能把生活實際問題轉(zhuǎn)化成相遇問題模型,并試著加以解決的能力。

          3.情感目標:①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②通過學生的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自主學習的意識;③感受數(shù)學在實際生活中的價值,增強學生學好數(shù)學的自信心。

          三、教學重點、難點:

         、賹W生能理解相遇求路程的基本的數(shù)量關系,并能順利地解答一般問題;②學生能利用建構的相遇問題模型去解決實際問題。

          四、教具準備:

          每生一塊橡皮。

          五、教學過程:

         。ㄒ唬、情景導入

          大家平時到阜陽或外地都是怎樣去的?車輛行駛要有一定的交通規(guī)則,那么你們這節(jié)課你沒就來當小司機,我來當警察叔叔,現(xiàn)在大家應該喊我什么呢?(聲齊喊警察叔叔)不過只有回答好下面兩個問題才有資格“上路”。

          出示問題:(1)一輛客車每小時行駛50千米,3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2)一輛火車每小時行駛40千米,3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上面兩輛車如果從兩地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兩車會怎樣(同時用手勢表示)?(生答,師板書課題。)

          (二)、演示操作、學習新知

          1、用課桌做公路,同桌左邊的同學做客車司機,右邊的同學做貨車司機演示上述兩車每小時相遇的情況。

          注意引導:(1)、“同時”“相向”“相距”“相遇”各是什么意思?

          (2)、兩車是不是在桌子中間相遇?

         。3)、相遇點應該靠近那輛車?

         。4)、兩車各小時各走多少千米?

          2、編題、并解答

         。1)、找?guī)孜煌瑢W說一說剛才演示的過程可以編成什么樣的應用題?兩輛汽車同時從甲、乙兩地相向而行,客車每小時行50千米,貨車每小時行40千米,3小時相遇。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2)、你們認為這一題中哪些條件比較重要?

          強調(diào)兩地、兩車、同時、相向、相遇、相距等條件的重要性。

          (3)、讀題,理解題意,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演示題意

          可以兩人合作用小橡皮演示,也可以兩人一組走一走。

         。4)、列式并計算

          50×3+40×3(50+40)×3

         。5)、請幾位同學分別說一說兩種列法的每一步各是什么意思?

          (6)、檢驗是否合情合理。

          3、嘗試應用

          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存在相遇問題,你能不能選擇其中的一些編成應用題并解答?

         。ㄉ鷧R報交流、師適時點撥)

          4、小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一種有關兩種物體運動的問題——相遇問題。大家能總結一下應怎么解嗎?兩種方法有什么區(qū)別和聯(lián)系?

         。ㄈ、作業(yè)布置

          練習十四第1----3題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我用同學們比較熟悉的交通事例引入新課:我做“警察叔叔”,同學們做“小司機”。使同學們自然而然地進入學習的情境中。然后,我出了兩道題,讓學生只有回答好這兩道題才有資格上課。學生們解決這兩道題并不困難。從而增強了他們學習新知識的自信心。接著,我用手勢引出課題。

          學生們初步認識了相遇問題后,讓學生用橡皮做小車同桌合作,在警察叔叔的指揮下,反復操作、試驗來理解相遇問題中的重要條件。隨后,讓學生把剛才演示的過程編成應用題解答出來。并討論兩種方法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因為學生有了剛才的操作經(jīng)驗,所以非常輕松地理解了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并解答出來。

          最后,讓學生編出符合相遇問題模型的應用題,既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應用意識。

          縱觀這節(jié)課,學生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能積極主動學習,順利地完成了教學目標。通過學習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合作意識。教學活動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的思想。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鼓勵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去。對學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及時的幫助,使每一位學生對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但是,這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還很多:如在小組合作學習方面組織還不太周密,有待進一步提高;語速太快也有待提高。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相遇教案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求相遇時間應用題的結構特點,并能正確解答求相遇時間的應用題.

          2.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大膽嘗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

          1.找到與求路程應用題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2.正確分析解答求相遇時間的應用題.

          教學難點

          掌握求相遇時間應用題的解題思路.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ㄒ唬┏鍪緩土曨}

          小東和小英同時從兩地出發(fā),相對走來.小東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經(jīng)過3分鐘兩人相遇.兩地相距多遠?

          1.畫圖,列式解答.

          2.訂正答案

          3.小組討論:試著改編一道求相遇時間應用題.

          二、探究新知

          例4.兩地相距270米.小東和小英同時從兩地出發(fā),相對走來.小東每分走50米,小英每分走40米,經(jīng)過幾分兩人相遇?

          1.討論:復習題的線段圖該怎樣改一改.并試著畫一畫.

          2.聯(lián)系復習題的解法,嘗試解答

          3.訂正思路

          想法一:兩人相遇時,所走的路程是270米.幾分走270米,就是幾分相遇.

          270(50+40).

          想法二:根據(jù)復習題速度和相遇時間=路程,依據(jù)乘法的因積關系可得:

          相遇時間=路程速度和.

          三、反饋調(diào)節(jié)

          兩人同時從相距6400米的兩地相向而行.一個人騎摩托車每分行600米,另一人騎自行車每分行200米,經(jīng)過幾分兩人相遇?

          1.學生獨立分析解答.

          2.訂正答案.

          3.質(zhì)疑:對于求相遇時間應用題還有什么問題?

          4.教師提問

         。1)要求相遇時間題目中需告訴我們哪些條件?

         。2)例4與復習題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又有什么區(qū)別?

          四、鞏固練習

         。ㄒ唬⿵谋本┑缴蜿柕蔫F路長738千米.兩列火車從兩地同時相對開出,北京開出的'火車,平均每小時行59千米;沈陽開出的火車,平均每小時行64千米.兩車開出后幾小時相遇?

         。ǘ﹥伤臆娕炌瑫r從相距948千米的兩個港口對開.一艘軍艦每小時行38千米.另一艘軍艦每小時行41千米.經(jīng)過幾小時兩艘軍艦可以相遇?

          教師提問:怎樣驗證結果是否正確?

         。ㄈ﹥蓚工程隊合開一條670米的隧道,同時各從一端開鑿.第一隊每天開12.6米,

          第二隊每天開14.2米.這個隧道要用多少天才能打通?打通時兩隊各開鑿多少米?

         。ㄋ模╅L沙到廣州的鐵路長726千米.一列貨車從長沙開往廣州,每小時行69千米.這

          列貨車開出后開往廣州,每小時行69千米.這列貨車開出后1小時,一列客車從廣州出發(fā)開往長沙,每小時行77千米.再過幾小時兩車相遇?

          五、課后小結

          我們今天所學的相遇問題與以前學習的行程問題有什么主要聯(lián)系和區(qū)別?通過學習你有什么體會?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相遇教案6

          教學內(nèi)容: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第九冊《相遇問題》第58準備題、例5及做一做,并完成練習十三1-3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相遇問題的意義及特點。

          2、學會分析相遇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掌握相遇求路程的應用題的解答方法。

          3、明白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道理,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

          理解相遇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建立解題思路,掌握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相遇問題中速度和、相遇時間和總路程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一套。

          教學過程:

          一、動畫引入,揭示課題

          1、通過電腦演示了解相遇問題中兩個物體的運動情況。

          電腦演示一聲槍響后,兩人相向而行,相遇前停下來。

          提問:一聲槍響后,你看到了什么?注意他們的出發(fā)時間和運動方向是怎樣的?

          (板書: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

          如果他們繼續(xù)走下去,結果可能會怎樣?

         。ㄏ嘤、不相遇就停下來、相遇以后相交而過)

          結果究竟怎么樣呢?請同學們繼續(xù)觀察。

          電腦演示兩人相遇。

          (板書:結果相遇)

          誰能完整的說說他們是怎樣運動的?

          [評析:運用多媒體所具有的聲、光、色、形的特點,創(chuàng)設動態(tài)情境,抓住"相遇問題"的關鍵,讓學生形象地理解"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 、"結果相遇"這幾個相遇問題的幾個基本要素,為例題教學掃除了文字障礙。并且通過生動形象卡通畫導入新課,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2、揭示課題:

          像這樣,兩人或兩個物體同時從兩地出發(fā),相向而行,最后相遇,我們稱這樣的問題為相遇問題。

          (板書課題:相遇問題)

          過去我們學過一個物體運動的行程問題。你們還記得一個物體運動時,速度、時 間、路程三者之間有什么樣的關系?

         。ò鍟核俣取習r間=路程)

          今天研究的相遇問題中,運動物體變成了兩個,他們的速度、時間和路程三者之間又有什么樣的關系呢?今天咱們就一塊兒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引導探究,教學新知

         。ㄒ唬┙虒W準備題。

          1、電腦配音顯示準備題。

          我是張華,我的速度是每分60米。我是李誠,我的速度是每分70米。張華家距李誠家390米,他倆同時從家里出發(fā),向?qū)Ψ阶呷。下面是他們兩人走的時間和路程的變化情況表。請同學們先看動畫,再完成下表,然后討論以下兩個問題。

          走的時間 張華走 的路程 李誠走 的路程 兩人所走 的路程和 現(xiàn)在兩人 的距離 1分 60米 79米 2分 3分

          討論:①出發(fā)3分后,兩人之間的距離變成了多少?說明了什么?

         、谙嘤鰰r,兩人所走路程的和與兩家的距離有什么關系?

          2、觀察填表,討論分析。

          (1)學生填寫表格,并討論屏幕上的兩個問題。

          (2)全班校對答案。提問:2分時兩人所走路程的和260米你是怎樣計算的?(①120+140=260米②30×2=260米)

          (3)學生回答討論的兩個問題。

          小結:剛才我們通過自己觀察、填寫、討論,發(fā)現(xiàn)了兩個物體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相遇時,兩人所走路程的.和恰好就是兩家的距離。下面我們就利用這個規(guī)律自己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評析:在準備題教學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觀察、填寫、討論,不但使學生深刻理解了兩人所走的路程與兩家距離的關系,為研究解題方法作了充分的準備,而且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

          (二)教學例5。

          1、電腦出示例5及線段圖:小強和小麗同時從自己家里走向?qū)W校。小強每分走65米,小麗每分走70米,經(jīng)過4分。兩人在校門口相遇。他們兩家相距多少米?

          2、學生嘗試解答,兩生上臺板書。 65×4 + 70×4(65 + 70)×4=260 + 280 =135×4 =540(米)=540(米)

          3、學生自己分析解題思路:

          ①請用第一種方法的同學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提問:題中只有一個4,為什么算式中出現(xiàn)了兩個4?

          師:經(jīng)過4分兩人相遇,說明相遇時兩人都行了4分,因此我們也可以把這個時間稱為相遇時間。相遇時間在這種解法中要用到兩次。

         、谡堄玫诙N方法的同學說說你的解題思路又是什么?

          [評析:在學生已掌握路程、速度、時間三者間關系的基礎上,聯(lián)系學生已有的生活實際,通過自己探索,尋求出解答求相遇路程的思路,從而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決問題的能力。]

          4、通過電腦演示強化兩種解法的解題思路。

          通過剛才的分析我們知道,相遇問題中求路程有幾種解法?請看屏幕。

          電腦演示:一種是先求出小強走的路程和小麗走的路程,再加起來就得到兩人所走路程的和,也就是兩家的距離;另一種解法是先把小強每分所走的路程和小麗每分所走的路程加起來,得到每分兩人所走路程的和,因為經(jīng)過4分相遇,再乘以相遇時間4,就得到了4分所走路程的和,也就是兩家的距離。

         。墼u析:通過大屏幕色彩鮮艷的線段閃鑠演示,加深了學生對第一種方法的理解;"速度和"的概念是第二種解法的難點,通過將兩人每分各行的路程"移動、合并",形象地揭示了"速度和"的內(nèi)涵。教者靈活地利用多媒體圖象的移動、合并、返回的運動特點,揭示"速度和、相遇時間、距離"之間的關系,加深了學生對第二種方法的理解。]

          5、總結數(shù)量關系式:請同學們觀察這兩種解法,你更喜歡哪一種?根據(jù)這種解法你發(fā)現(xiàn)在相遇問題中,速度、時間、路程三者之間有什么關系?

         。ò鍟汉、相遇)有了這個數(shù)量關系式,你知道相遇問題中路程需要知道哪些條件?

          6、學生看書質(zhì)疑。

          三、鞏固練習,深化提高

          1、根據(jù)題意連線。

          兩列火車從兩地同時相向開出。甲車每小時行44千米,乙車每小時行52千米,經(jīng)過2.5小時兩車相遇。

          44×2.5 兩人的速度和 52×2.5 兩地的距離 44 + 52 相遇時甲車所行的路程 (44 + 52)×2.5

          相遇時乙車所行的路程 44×2.5 +52×2.5 2、用兩種方法解答。

         。59頁做一做第1題)

          2、只列式不計算。(練習十三1、2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反饋中引導學生把第2題與前面的習題比較,明確雖然兩車運動方向、出發(fā)地點等情況與前面習題不同,但它們都是求兩個物體所行路程的和,都可以用速度和×時間=路程得到。

          [評析:練習的設計由淺入深,有坡度有層次,目的性強。先通過連線題強化相遇問題中的各個概念;然后解決與相遇問題類似的應用題,實現(xiàn)知識、技能和方法的遷移;最后解決有變化的相遇問題,突破固定的思維框架。重點突出,一題一得,既減輕了學生的過重負擔,又提高了教學效益。]

          四、闖關游戲,拓思創(chuàng)新:

          電腦演示闖關畫面,配音出示游戲規(guī)則。

          1、第一關:貓和老鼠從兩地相向而行,貓每分跑50米,老鼠每分跑6米。跑了2分,還相距120米,求兩地相距多少米?

          提問:用速度和乘以時間得到了路程,為什么還要加120?

          2、第二關:甲、乙兩輛汽車從兩地相對行駛。甲車每小時行75千米,乙車每小時行69千米。甲車開出后1小時,乙車才開出,再過2小時兩車相遇。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3、第三關:甲乙兩人從兩地相向而行,甲每分行40米,乙每分行45米。相遇以后相交而過,走了4分,兩人相距90米,求兩地相距多少米?

          提問:為什么每一種算法都要減90?

          4、小結:今后同學們在解答兩個物體運動的行程問題時,首先要弄清他們運動的時間、方向和結果,再靈活運用相遇問題的思路進行解答。

          [評析:首先,通過游戲,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樂中學習;其次,通過變式練習,讓學生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解答問題,讓學生明白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道理,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相遇教案7

          教學內(nèi)容:課本應用題例5及練一練

          教學目標:

         。薄⑼ㄟ^教學,引導學生認識相遇問題(求相遇路程)的特征,理解數(shù)量關系,并能解答相遇問題應用題。

          2、通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培養(yǎng)學生合作與交流的意識。

         。场⒔Y合生活實例,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相遇問題的特征和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相遇問題的特征和解題方法。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一套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復習舊知

          1、根據(jù)已知條件解答問題。

          電腦演示一位學生邊走邊唱上學的情景。

          我是小小讀書郎,蹦蹦跳跳上學忙。每分要走70米,4分才能到學堂。

          學生提出問題:你知道我家到學校有多遠嗎?

          2、學生口答列式:704=280(米)。

          復習速度、時間、路程三者之的數(shù)量關系。(板書:速度時間路程)

          二、揭示特征,化解難點

          1、想想,說說

          電腦演示兩個學生同時上學在校門口相遇的情景,引導學生初步認識相遇問題的特征。

          ①兩個學生是怎么上學的?(板書:同時相對相遇)

          ②相遇的意思懂嗎?請兩個學生上臺合作表演一下。

          2、填填,議議

         、俳榻B人物及行走的速度和時間。

          小明每分走70米,小紅每分走60米,有一天,他們約好,從家里同時出發(fā),相對而行3分鐘后恰好在校門口相遇。

         、诜纸M合作,完成以下表格:

          比一比,看哪個組填得又對又快?

         、鄯纸M匯報表中所填數(shù)據(jù)。

         、懿扇〗處熖釂枺瑢W生回答;學生提問,教師回答;學生提問,學生回答的式,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加深對相遇問題特征的理解,并初步感知相遇問題數(shù)量間的關系,滲透兩種解法。

          130米是什么?表示兩人每分所走的路程和即速度和(板書:速度和)

          260米是怎么得來的?滲透兩種方法即:140+120,1302。同時說2分是相遇時間。(板書:相遇時間)

          390米是怎么得到的?強調(diào)兩種方法,即把各自的路程相加210+180;用速度和乘相遇時間(1303)。

          390米表示什么?兩人3分鐘所走路程的和,實際上就是兩家之間的離。

          三、解答例題,理清思路

          1、嘗試例5(稍做改動)。弄清數(shù)量關系,理清解題思路,掌握兩種解法。

          ①將上題中同時行3分鐘改成同時行4分鐘,其余條件不變,仍然求兩家相距多遠?學生讀題后嘗試練習。

          ②評講板演,理清解題思路,概括兩種方法。

          先求兩人4分鐘各走多少米。

          ⑴分步列式解答704=280(米)604=240(米)280+240=520(米)

         、凭C合列式解答704+604

          =280+240

          =520(米)

          先求兩人1分鐘一共走多少米。

         、欠植搅惺浇獯70+60=130(米)1304=520(米)

         、染C合列式解答(70+60)4

          =1304

          =520(米)

          2、質(zhì)疑小結,揭示課題。

         、傧胍幌耄@兩種解法有什么聯(lián)系?

         、诟爬ㄏ嘤鰡栴}的特征和解題方法。

          ③揭示課題。

          這兩種解法都是利用速度時間=路程這一數(shù)量關系式。不過,第一種方法是用各自的速度乘各自的時間,得出各自的路程,然后相加求和;第二種方法用速度和乘相同的時間。象這樣兩人分別從兩家同時出發(fā),相對而行,結果遇的問題,就是我們今天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相遇問題(板書:相遇問題),決這樣的問題可以用兩種方法。

          四、深化理解,應用拓展

          1、基本練習。

          用兩種方法完成課本第37頁上的練一練,并說一說,是怎樣列式的'?先求什?再求什么?

          2、變式練習。

          電腦演示小明和小芳放學的情景。

         、僬J識相背而行(板書:相背)

         、谛∶髅糠肿70米,小芳每分走60米,1分鐘后兩人相距多遠?2分呢?4分呢?結果怎樣?

          揭示相背而行和相對而行求總路程時的解題思路是一樣的。

          3、拓展練習。

          結合生活實例,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電腦演示:張教授、李經(jīng)理分別從湖州、上海去杭州參加經(jīng)貿(mào)會,臨行前一段對話情景。

          對話實錄如下:

          張教授:喂,李經(jīng)理嗎?我已坐在湖州去杭州的大巴上。

          李經(jīng)理:知道了,張教授,你車子的速度怎樣啊?

          張教授:大概每小時行70千米吧!

          李經(jīng)理:這樣吧!我把車速控制在每小時行100千米,過2小時,我們就可在杭州見面啦!

          張教授:杭州見!一路平安!

          李經(jīng)理:好,一路平安,杭州見!

          分組合作,進行探究。

         、僬埻瑢W們認真聽,仔細看,從對話中能捕捉到哪些信息?

         、诟鶕(jù)剛才捕捉的信息,能解決哪些問題?比一比,看哪個組提出的問題多?

          ③匯報提出的問題,交流解決的方法。

         、苌钪械男谐虇栴},是不是一定都是這樣?有沒有別的情況?

          4、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jié)課主要學習了什么內(nèi)容?你獲得什么本領?

          同學們,只要你們留心觀察,善于思考,就會發(fā)現(xiàn)許多數(shù)學問題,剛才大家出的問題,都有一定價值。有些問題現(xiàn)在我們可以解決了,有些問題還需要續(xù)學習,深入研究,將來去解決。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相遇教案8

          教學目標:

          1、會分析簡單實際問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會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2、經(jīng)歷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體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密切關系,提高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3、能夠熟練解決相遇問題的應用題。

          教學重點:

          列方程解決相遇問題中求相遇時間的問題。

          教學難點:

          找出相遇問題的等量關系

          教學關鍵:

          引導學生用數(shù)形結合及方程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學生,每人回答一題)

          1、一輛面包車每小時走40千米,4小時能走多少千米?

          40×4=240(千米)關系式:速度×時間=路程

          答:4小時能行160千米。

          2、一輛小轎車4小時行240千米,每小時能走多少千米?

          240÷4=60(千米)關系式:路程÷時間=速度

          答:每小時能行60千米。

          3、小轎車每小時行60千米,走180千米要多少小時?

          180÷60=3(小時)關系式:路程÷速度=時間

          答:行180千米要3小時。

          (師:這是我們以前學過的路程、時間與速度之間的關系。)

         。◣煟簭膭偛诺念}目中了解到同學們掌握得真不錯。今天我們研究較為復雜的行程問題,接著在黑板出示課題《相遇》)

          二、模擬表演,探索新知

          (一)模擬表演

          1、課件播放相遇視頻,同一張幻燈片出示模仿表演要求:①表演的`同學要認真;②觀看的同學邊看邊思考,從游戲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數(shù)學信息。

          2、找兩組同學,每組兩人參加游戲

          第一組走直線,第二組走曲線

         。◣煟簞偛拍7碌耐瑢W真有表演天賦)

          3、(師:游戲中,兩個同學經(jīng)歷的過程就叫相遇。)

         。ǘ┨剿餍轮

          課件出示

          從游戲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數(shù)學信息?

          相遇四要素:兩個運動物體、兩地、同時、相向而行(出示板書)

          師:像這樣有兩個物體同時從兩地相向而行直到相遇,有關這樣的問題叫“相遇問題”

          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了類似相遇的問題

          三、出示例題,合作探究

          1、出示例題:張叔叔要給王阿姨送一份材料,他們約定兩人同時坐車出發(fā)。遺址公園距天橋50千米。王阿姨的面包車每小時走40千米,張叔叔的小轎車每小時走60千米。

          (1)估計兩人在哪個地方相遇。

         。2)出發(fā)后幾時相遇?相遇地點離遺址公園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2、全班讀題,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生:張叔叔和王阿姨約定兩人同時坐車出發(fā)。遺址公園和天橋的距離是50千米。

          生:王阿姨乘坐面包車,面包車的速度是每時40千米。張叔叔乘坐小轎車,小轎車的速度是每時60千米。

          師:再次強調(diào)相遇四要素:兩個移動物體、兩地、同時、相向而行

          生:我發(fā)現(xiàn),面包車行駛的慢,小轎車行使的快,所以小轎車行駛的路程比面包車行駛的路程要多,所以相遇的時候不是在中間,而是偏向遺址公園。

         、俳處熝菔揪段圖后,提問:你能用等式表示各部分路程之間的關系嗎?

          學生說:面包車所行路程+小轎車所行路程=50千米

          50千米—面包車所行路程=小轎車所行路程

          50千米—小轎車所行路程=面包車所行路程

          教師分析等量關系式

          面包車所行路程+小轎車所行路程=50千米

          面包車的速度×相遇時間+小轎車的速度×相遇時間=50千米

          40×相遇時間+60×相遇時間=50千米

          ②學生獨立完成例題

          解:設經(jīng)過x時兩車相遇,那么,面包車行駛40x千米,小轎車行駛60x千米。

          面包車所行路程+小轎車所行路程=50千米

          40×相遇時間+60×相遇時間=50千米

          60x+40x=50

          100x=50問題:0、5小時,20千米是正確答案嗎?

          x=0、5

          40χ=40×0、5=20(千米)做完之后要檢驗

          還可以這樣解

          (60+40)x=50→(60+40)就是速度和,所以速度和×相遇時間=路程

          X=0、5(出板書:全班把這個關系式讀一遍)

          或這樣解

          50÷(40+60)

          =50÷100

          =0、5(小時)

          40×0、5=20(千米)

          3、剛才我們用方程解答了這道應用題,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步驟

         、倥孱}意,找等量關系;

         、谠O未知數(shù),列方程;

         、劢夥匠,并檢驗;

         、軐懘鸢。

          四、練習鞏固,訓練提升

          1、鞏固練習:志明和小花家相距530米,倆人約定見面后一起去書城(見面方式如圖)。他倆幾分鐘后相遇?(兩種方法)

          解:設他倆Χ分鐘后相遇。

          54X+52X=530

          106X=530

          X=5

          或者530÷(54+52)

          =530÷106

          =5(分鐘)

          答:他倆5分鐘后相遇。

          2、訓練提升1:挖一條長165米的隧道,由甲、乙兩個工程隊從兩端同時施工。甲隊每天向前挖6米,乙隊每天向前挖5米,挖通這條隧道要用多少天?

          用方程解:解:挖通這條隧道要用χ天。

          6χ+5χ=165

          11χ=165

          χ=15

          算術方法:165÷(6+5)

          =165÷11

          =15(天)

          答:挖通這條隧道要用15天。

          3、訓練提升2:在900米的環(huán)行跑道上,小麗和小剛同時從同一地點相背而行,小麗平均每分跑200米,小剛平均每分跑250米,經(jīng)過幾分他們會相遇?

          解:設經(jīng)過χ分他們會相遇。

         。200+250)χ=900

          450χ=900

          χ=2

          答:經(jīng)過2分他們會相遇。

          4、拓展訓練:兩列汽車同時從同一地點向相反的方向開出,甲車平均每小時行44千米,乙車平均每小時行38千米,經(jīng)過3小時兩車相距多少千米?

          五、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1、學習相遇知識

          相遇四要素:兩個運動物體、兩地、同時、相向而行

          2、關系式

          速度和×相遇時間=路程

          六、課后作業(yè)

          作業(yè):書上68頁第2、3、4題

        【小學五年級數(shù)學相遇教案】相關文章:

        《相遇問題》數(shù)學教案04-04

        相遇問題數(shù)學教學反思03-12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教案01-12

        小學數(shù)學數(shù)學教案12-04

        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3

        小學數(shù)學優(yōu)秀教案12-08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經(jīng)典]07-26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7-31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