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10篇(實用)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積累生字詞,了解有關文學常識;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3、在閱讀的基礎上,初步理解本文主旨。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學會發(fā)現問題、
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在閱讀的基礎上,初步理解本文主旨,學會從生活中發(fā)
現并提取生活哲理。
教學內容和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我國從古至今一直有著豐富的送行文化,請同學們背誦古詩中有關送行的詩,
然后激疑:這些千古傳誦的送行詩寫得多么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啊,然而課文卻
把送行寫成十分尷尬的滑稽場面,這樣寫真實嗎?
--這一問題一定會引起同學們強烈的興趣,這樣順勢導入課文學習。
二、預習交流
1.同學們交流本課生字詞,然后教師投影一些生字詞,與同學們相互交流。
2.交流有關文學常識,教師加以補充。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學生分小節(ji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其他學生聽,并思考下列問題:
(1)初步感知課文內容,了解文中寫了哪些人送行有什么不同?
。2)你從兩種不同的送行中體會到本文表達了怎樣的主旨?
(3)在閱讀過程中,你發(fā)現了哪些問題請?zhí)岢鰜怼?/p>
2.指名學生評價朗讀,并展示朗讀。
3.學生回答思考題(1),教師板書。
4.學生結合課后練習四分小組討論思考題(2),發(fā)現共同之處,初步體會本文主旨
5.讓學生明確本單元的總目標,“疑為學之始”,意在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獨立思
考,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由此引出學生對思考題(2)的回答與討論。
。1)通過閱讀讓學生積極提出自己發(fā)現的問題,讓同學們共同解決。
(2)(2)讓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分類。
(3)分小組選擇一類題,由其它組進行討論,教師巡視,做適當的啟發(fā)、點撥。
。4)最后交流討論結果。
四、小結本節(jié)課內容
五、布置作業(yè):
1.課后繼續(xù)發(fā)現問題,同桌之間討論。
2.預習文章刻畫人物的方法,體會文章主旨。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學習本文鋪墊的寫法,并體會其作用。
2.品味文章對勒羅為人送行角色的刻畫,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常ㄟ^品味語言了解幽默的`內涵及作用,學會從中提取生活哲理.。
教學重點:教學目標1、2。
教學難點:教學目標3。
一、復習導入
思考:(1)全文都寫了誰的送行?送行對象分別是誰?
(2)這兩種送行在送別目的、送別場面、效果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學生自由回答,引出新課的學習。
二、文章寫真正的送行者反而尷尬,扮演的送行者都能動真情,找出文中刻畫勒羅為人送行的細節(jié)的句子,體會勒羅為什么能成功?
。ǎ保⿲W生仔細閱讀勒羅為人送行的段落,勾畫出描寫送行細節(jié)的句子。
(2)仔細品味這些句子,體會勒羅表達的是不是真情實感?
(3)討論勒羅的成功說明了什么?深入品味文章主旨。
學生討論解決以上問題,教師補充板書。
三、從文章結構設疑,學習本文鋪墊的寫法及作用。
設疑:全文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寫送行活動中虛應故事的尷尬,第二部分寫勒羅送行的精彩演出。這兩部分的關系是什么?能不能把第一部分刪去?為什么?
學生展開討論,明確鋪墊的手法及作用。
四、學習本文幽默的手法--不動聲色。
(1)通過語言品味本文的幽默,找出你認為幽默的語言加以體會。
。ǎ玻┏苏Z言,你覺得本文還有哪些地方寫得很幽默,說出來共同品味。
(3)試想:這種幽默的寫法有什么效果?
學生體會幽默的內涵及表達效果,學會從生活中發(fā)現幽默,并從中感悟生活哲理
想一想:你的生活中有哪些有趣、幽默的事物,你從中體會到怎樣的生活哲理
五、小結本文內容。
六、作業(yè):
1.選擇性地完成《學習指導用書》。
2.課外收集幽默性的散文,在同學之間交流。
語文教案 篇2
一、教學目的: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作者是怎么樣逐層深入地提示課文的中心思想,表示中法兩國人民的一起心愿。
3、學習本文對話,通過人物對話,提示人物內心的思想感情。
二、課前準備:找一些有關中法友好往來的文章。
三、教學課時:兩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提示課題。
1、“心愿”的意思是會什么?
。ㄖ感睦锏脑竿⑾敕ǎ
2、課文寫誰的心愿?
。▽懸患移胀ǖ姆▏撕椭袊ぷ魅藛T的一起心愿。)
3、是個什么樣的心愿?
。ㄐ抟蛔颜x的長橋,這是我們一起的心愿。)
二、理解課文內容。
三、初讀課文,自學新詞。
四、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17)寫我與一位法國小姑娘的`對話,說明小姑娘的全家都是是中國迷。
第二段:(18--20)寫小姑娘的爸爸兩次去中國,把真誠的友誼帶進了一個普通的法國家庭,使全家人都愛上了中國。
第三段:(21--29)講作者與小姑娘一家人的談話,知道了小姑娘全家的希望:當架設友誼橋梁的工程師。
第四段:(30)寫修一座友誼的長橋,是中法兩國人民的一起心愿。
五、講讀課文第一段。
1、故事發(fā)生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人物有哪些?
2、“這是人最愛坐的長椅,因為我喜歡那幾叢花,在春天的北京,這樣的花是經常見到的!边@句話是怎么理解?
3、哪些詞語表示法國小姑娘對中國人民的感情是純潔和樸素的?
4、“閃耀著歡樂的光”說明書了什么?
5、從小姑娘的回答說明書了什么?
6、“我家有好多中國人”指的是什么?
7、小姑娘熟悉中國人的相貌特征,原因何在?表示了什么?
8、有感情朗讀課文。
六、課堂作業(yè)。
1、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一段。
2、謄寫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法國小姑娘怎么會知道我是中國人的?
2、她說她家里有好多中國人,這是真的嗎?表達了小姑娘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講讀課文第二段。
1、小姑娘為什么對中國那么熟悉、那么了解?
2、為什么把小姑娘的家稱為“中國物品展覽館”?這說明書了什么?
3、“是那些不說話的中國人,把真誠的友誼帶進了一個普通的法國人的家庭,而且生根發(fā)芽,開出了美麗的花!边@句話的含義是什么?
。ㄖ感」媚锏陌职謴闹袊鴰Щ亓四嗳耍㈥愒O在家里,表達了他對中國人民的友愛。他的這種真摯感情感染了全家,連小姑娘也成了中國迷了。)
4、小姑娘的爸爸向我介紹了什么?他是怎么樣介紹的?
5、“中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有永遠值得引以為榮的歷史和文化,但是現在確實需要發(fā)展。你們的國家有巨大的潛力,這是誰也比不上的!边@一段話表達了什么感情?
。ū磉_了法國人民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的贊美,對中國繁榮富強的期望以和對中國發(fā)展前途充溢信心。)
三、講讀課文第三段、第四段。
1、“乞求”是什么意思?
2、小姑娘到底“乞求”什么?
(乞求爸爸同意帶她去北京。)
3、“用會說話的眼睛乞求著”說明了什么?
。ㄕf明她的愿望是多么迫切、多么純潔)
4、小姑娘的心愿是什么?她爸爸的心愿又是什么?中法兩國人民的一起心愿又是什么?
。ㄈケ本┊斃蠋煟幌M⒆訛榉ㄖ腥嗣褡髫暙I;修一座友誼的長橋。
5、課文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c明中心)
四、總結全文。
本文記敘了一位中國工作人員在法國巴黎的一個公園里同一家法國人進行友好談話的情景,表達了法國人民對中國人民的深情厚誼,反映了發(fā)展中法友誼是兩國人民的一起心愿。
五、課堂作業(yè)。
1、完成課后作業(yè)。
2、有感情朗讀課文。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課時:1~2課時。
教學準備
教具:教學掛圖、歌曲《愛的奉獻》、輕柔的音樂、兒歌《我的好媽媽》、課文朗讀cd、生字卡片、三顆心或相關課件。
學具:本課生字的偏旁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揭示主題
1.孩子們,老師先請你們欣賞一首兒歌,會唱的小朋友還可以一起唱一唱。(播放兒歌《我的好媽媽》。)你從兒歌中感受到什么?
2.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讀一讀,說一說“愛”的故事。讓我們一起去讀《三顆心》(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學習課文
(一)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提示讀課文的要求:請小朋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用橫線畫出生字詞,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向周圍的小朋友請教,遇到難讀的句子就畫下來。
2.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寧寧一家關心老爺爺的故事。)
3.孩子們可真能干,這么快就讀通了課文!現在,請小朋友找一個自己讀得最好的句子,讀給小組里的同學聽,看誰讀得最正確。教師隨機指導以下字詞:
(1)“輕輕地”:爸爸和媽媽輕輕地起床,輕輕地走路,輕輕地說話……
(2)“凳腳兒”:只有凳腳兒不聽話,搬動時,碰著地板,發(fā)出“冬冬冬”的響聲。
4.檢查學生的生字學習情況。(用課件或生字卡片出示生字詞。教師隨機出示生字,學生練讀。)
適時指導“響”、“病”是后鼻韻,“樓”是邊音。
(1)小組里說說自己的識字方法,并選擇好的方法,向全班介紹。
(2)找朋友游戲:四人小組里學生分別準備好偏旁卡片,教師報一個字,就請學生找到小組里的朋友組成字,看看誰最快。
5.指名分段讀課文,及時糾正字音。
6.現在,聽老師讀,注意聽朗讀時的輕重、停頓,看看誰是最會聽的孩子(播放朗讀cd)。
7.學生齊讀課文。
(二)自讀體會
請孩子們邊讀課文,邊思考下面問題(讀后請人答):
1.“三顆心”代表的是哪些人?(爸爸、媽媽、寧寧,并貼上寫有爸爸、媽媽、寧寧的三顆心圖片。)
2.你最喜歡哪顆心?請找出寫你最喜歡的那顆心的句子,并勾畫下來,讀一讀,看看這是一顆怎樣的心。(學生自讀課文。)
(三)交流匯報,品味真情
1.你喜歡哪顆心?為什么?(根據學生回答,引導學習。)
2.我喜歡爸爸媽媽這兩顆心。
(1)你為什么喜歡爸爸媽媽這兩顆心?(爸爸媽媽非常關心老爺爺。)
(2)你從什么地方體會到他們對老爺爺的關心?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詞語“輕輕地”,并指導學生讀出輕柔、小心翼翼的感覺。
(3)出示第3段。你能把爸爸媽媽的心情用朗讀表達出來嗎?(自讀體會。)請人讀。你覺得他(她)讀得怎樣?請人評議后,再請人讀。
(4)老師范讀。
(5)學生模仿老師的語氣再齊讀。
(6)男女生比賽讀,看誰更能讀出爸爸媽媽對老爺爺的關心。
3.我喜歡寧寧這顆心。
(1)你為什么喜歡寧寧這顆心?(因為他很關心老爺爺,遇到問題還會動腦思考。)
(2)你真棒,能自己讀書思考。能告訴其他同學,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嗎?根據學生回答,出示5~7段(學生回答后請他朗讀相關段落,再請小組讀。)
(3)指導朗讀。
第5段:這段有沒有讓你覺得特別著急、生氣的地方。(老爺爺需要休息,凳腳兒卻發(fā)出“冬冬冬”的響聲,打攪了老爺爺的休息。)(課件出示凳子圖片,并配上課文第5段。)那這一段該怎么讀?(自己練習朗讀,請人讀,再齊讀。)
第6,7段:怎么辦呀?(學生回答后,出示圖片。)瞧,寧寧他把凳腳兒一只一只包起來(讀慢)。凳腳兒再也不發(fā)出響聲了,寧寧心里怎么樣?(十分高興。)帶著高興的心情,齊讀這句話 (出示第7段,齊讀)。
(4)剛才,在練習中,有的小朋友讀得有滋有味。敢不敢和同桌比比,看誰讀出了寧寧的.著急和高興?(同桌比賽讀。)教師巡視,發(fā)現讀得有感情的孩子,然后讓他示范讀。
(5)讀得真棒,請喜歡寧寧的學生齊讀。
(6)學習第8段。
寧寧真棒,要是你是寧寧的好朋友,你會怎么夸他?
爸爸媽媽怎么說的?(學生自己去找。)請人讀出。
他們真的在夸凳腳兒嗎?(是在夸寧寧懂事。)
咱們一起夸一夸寧寧。(齊讀。)
4.引導體會爸爸媽媽的心與寧寧的心的關系。
(1)寧寧這么小就會關心別人,他的這種品質是受了誰的影響?(引導看第3段體會,寧寧是在父母影響下才學會了關心老爺爺。)
(2)看來,寧寧父母這種好的品質影響了寧寧,讓寧寧也學會了關心人。同樣,我們的愛、我們的言行也會影響身邊的每個人。
5.學習第9段。
在爸爸媽媽的影響下,寧寧學會了關心老爺爺。看,他們一家會心地笑了。(出示插圖,感受一家人的心。)
(四)再讀,升華感情
1. 在寧寧一家的關心下,老爺爺的病漸漸地好了。要是有一天老爺爺碰到了寧寧會對寧寧說什么?請與同桌演一演。再請
人演一演,引導學生評一評寧寧的表現,讓學生再一次感受鄰里之間的關愛。
2.(揭示主題)看來,老爺爺感受到了寧寧一家對他的關心,感受到了他們每個人心中的“愛”。他們不僅愛自己的親人,也愛身邊的每一個人。我們每個孩子心中都有這樣美好的愛,就讓我們帶著我們的愛再一起有感情地讀讀課文,再一次去體會寧寧一家對老爺爺的牽掛, 讓所有人都感受到寧寧一家的愛。(配樂,師生一起朗讀。)
三、拓展延伸
1.面對樓下的這位老爺爺,寧寧和爸爸媽媽還做了些什么?展開想象,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2.師生總結,升華感情。
四、正確規(guī)范地寫字
1.讓學生提出難寫的字。(醫(yī)、怎。)讓學生自己仔細觀察重點筆畫的位置,請同學說一說。
(1)教師指導書寫“怎”字。
①卡片出示帶田字格的“怎”字。
、趯W生觀察重點筆畫的位置,然后說一說。
、劢處煼秾懀瑢W生觀察并書空。
、軐W生獨立書寫,寫后與范字進行比較。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菡故緦W生書寫的“怎”字,引導學生欣賞,尤其注意“心”。
(2)教師指導書寫“醫(yī)”字。
、倏ㄆ鍪編镒指竦摹搬t(yī)”字。
、趯W生觀察重點筆畫的位置,然后說一說。教師告訴學生“醫(yī)”的筆順:醫(yī),學生書空筆順三遍。
、劢處煼秾懀瑢W生觀察并書空。
④學生獨立書寫。
、萃阑ハ嘈蕾p并修改。
、拚故緯鴮憙(yōu)秀的字,共同欣賞。
(3)學生自己練習寫剩下的生字,強調寫前必須看清每個字的占格,寫時注意筆順和書寫姿勢。教師巡視指導。
(4)學習小組互評,哪個同學的哪個字寫得最好,讓他講講,并示范寫一寫。
2.自己完成課后題:把你想寫的字或詞語寫一寫。寫好后可請好朋友或老師欣賞。
五、完成課后練習第二題
1.學生自己讀題,明確題意。
2.學生自己練習說,再集體交流。
六、布置作業(yè)
1.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2.為自己身邊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讓別人感受到你的愛心。
3.為生字擴詞語。
語文教案 篇4
課前準備:
1、欣賞早春的景色。找一找,畫一畫。
2、準備一些小燕子、蝴蝶、蜜蜂、小草、月季花等剪紙,作為獎品。
教學過程:
一、揭題審題。(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說話提示)
二、指導看圖。
1、 指導有順序的欣賞。
出示:欣賞順序:從上到下
。ㄗ⑵匆簦⿵倪h到近
2、 說話練習。
A、上面(空中)有些什么春天的`景物?
根據學生回答,在圖中貼上
lántiān báiyún yànzi
藍天 白云 燕子
。1)誰來用“藍天、白云”說一句話?
說得美一些。
。2)誰能用“小燕子”說一句話?
說得有趣一些。
。3)誰把這兩句話連起來說一說?
B、下面的景物我們可以按照從遠到近的順序來找一找。(方法同上)
gāoshān màimiáo xiǎocǎo chūnsǔn
高山 麥苗 小草 春筍
liǔshù táohuā háizi
柳樹 桃花 孩子
逐一說好每一種景物。
C、指導將整個內容連起來說話。(開頭句:春天美極了!結束句:我愛春天。
三、游戲:《春游》。
1、 出示路線圖:渡“春之河”、穿“成語林”、爬“標點坡”、進“故事亭”,去欣賞美麗的春天。
2、 渡“春之河”:律動《小雨沙沙》
3、 穿“成語林”:(摘寫有成語的樹葉)
春暖花開 春色滿園 春光明媚 春意盎然
春華秋實 春風化雨 春風滿面 春寒料峭
4、 爬“標點坡”:
學生脫去了厚厚的冬衣快樂地在草地上跑來跑去笑著說春天來了春天來了
5、進“古詩亭”:吟誦有關春天的古詩。
四、作業(yè):
把找到的春天畫下來,并按一定順序寫下來。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鞏固字詞。
2.指導學生表情朗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遇到困難要動腦筋,想辦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字詞
。1)抽讀生字卡片。
。2)口頭擴詞:幾、文、球、樹
完成《課堂作業(yè)本)第5題:擴詞。
。3)做《課堂作業(yè)本》第2題:寫出同偏旁的字。
(二)指導表情朗讀課文
課文內容的感情變化是:
高興-→著急-→想辦法-→中高興。
按這樣的感情變化有感情地讀課文。先小組讀,然后抽幾個小朋友讀,最后齊讀全文。
(三)總結課文
、倏磮D,練習用自己的話說說故事內容。
②學了課文以后,你覺得誰最聰明?為什么?怎樣才能想出解決問題的.好辦法?(仔細觀察,勤于思考)
、勰阕约夯蛭覀儼嗌嫌袥]有像吳文那樣聰明的孩子?舉例說說。
(四)作業(yè)練習
。ㄕn堂作業(yè)本)第4題:讀讀寫寫。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 、了解作者的有關情況,背誦課文。
2 、賞析景物描寫,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
3 、體驗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
教學重難點 :
感知景物描寫方法,體驗歸隱情趣。
教學準備:幻燈機,錄音機,練習卡片。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同學們,我們曾隨著酈道元一起暢游三峽,領略了它的雄奇險拔、清幽秀色。其實,莽莽神州,高山大岳,千流百川,那神奇如畫的風光無不讓人心動神搖,今天我們再學習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共同欣賞一幅清麗的山水畫,品味一首流動的山水詩。
二、(首先看文章的題目和背景)
出示大屏幕
1題解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曰“信札”,是一種應用性文體。
2作品背景:
南北朝時,因政局動蕩,矛盾尖銳,不少文人往往遁跡山林,從自然美中尋求精神上的解脫。因而他們在書信中常常描山繪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為對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寫給謝中書(謝征)的一封書信,寫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3讓我們一起走近作者:(出示陶弘景照片)大屏幕
陶弘景,字通明,自號華陽陶隱居。南朝齊梁間文學家,道教思想家,醫(yī)學家。好讀書,喜道術。20歲前曾擔任諸王的侍讀,37歲(齊武帝永明十年,公元492),辭官隱居于句容茅山,繼續(xù)鉆研學問,煉丹習道,并遍游名山,尋訪仙藥。粱武帝蕭衍早年曾和他交游,即帝位以后經常向他咨詢國家大事,時人謂為“山中宰相”。著有《陶隱居集》。
三、齊讀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2、理解背誦課文。
3、品味作品優(yōu)美的意境,體會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4、感受大自然的純凈美好,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四、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教師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文句,讀出節(jié)奏、韻律、情調。
(1)多媒體顯示優(yōu)美的山水圖畫,教師配樂朗誦,學生聽讀,掌握字音、節(jié)奏。
讀畢,教師提示朗讀節(jié)奏: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yù)其奇者。
(2)學生大聲朗讀,品味四字句的節(jié)奏。
(3)選一學生讀課文,其余同學點評。
(4)學生齊讀課文。
2、學生自由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理解文句,整體感知文意。質疑答疑。
(1)學生讀課文,口頭翻譯課文,畫出疑難句。
(2)同桌之間討論交流,解決疑難問題。并向全班質疑問難。
(3)多媒體顯示下列詞句,教師指導學生積累詞語,理解文句。
內容如下:(重點測試)
四時俱備:俱,全都
曉霧將歇:歇,消散夕日欲頹 : 頹,墜落。沉鱗競躍 :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競躍,爭著跳躍(出水面)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與yù ,參與,文中指欣賞。譯為: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
3、指導學生背誦課文,理清背誦思路(介紹你背誦的竅門)
本文雖屬山水小品文,可是作者仍精心布局,全文可分為三部分,看看應該如何分才好?三部分之間有何聯系?
明確:全文可分三部分!吧酱ㄖ,古來共談”總領全文。中間的寫景部分,先仰視“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見底”,再平視“兩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分“曉”與“夕”兩層來寫。最后以感嘆總括前文。
結合上面的思路分析,學生自己背誦,然后在學習小組內展開背誦競賽,看誰背的又快又準確。
五、賞析寫景,體驗感情
1 、找出文中寫景的語句,體會作者寫景的特點。
提示從以下幾方面賞析:描繪的景物;優(yōu)美的意境;點睛之詞;
在學生活動的基礎上,教師稍加點撥。
明確:作品首先為我們呈現了山水相映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巍峨的'山峰聳入云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山的倒影給水鋪上異彩,水的動勢給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其次是繽紛的色彩美!皟砂妒,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長存。山青水綠固然清幽雅靜,但色調單一卻使人感到冷寂。石壁壁立千仞,五色爭輝;又有青林翠竹,間雜其中,就如五彩錦鍛上綴以碧玉?翡翠。
第三是晨昏變化之美!皶造F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寫的是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時,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將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是一幅多么熱烈歡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靜幽寂的暮景。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1、了解上古至春秋中期的古代社會生活,陶冶高尚道德情操。
2、運用聯想、想象的思維方式,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3、領悟“我”的形象塑,把握藝術技巧。
教學重點
1、形象思維及人物形象。
2、典型情節(jié)及精練語言。
3、樹立“歷史的”“美麗的”觀念。
教學方法
1、“切入情節(jié),激發(fā)想象”法
如《衛(wèi)風氓》:“匪來貿絲,來即我謀”,“自我徂爾,三歲食貧”,“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這些典型情節(jié)可引發(fā)學生想象女主人公的具體生活情節(jié)和既“悔”且“恨”的情調。
2、“運用對比,探討開拓”法
如將《衛(wèi)風氓》與《邶風靜女》兩首詩對比,從“怨”“興”中把握形象,探知當時社會的“民情”和“制度”。
3、“語言分析,體味神韻”法
如《衛(wèi)風氓》抓住語言的暗示性探究:“蚩蚩”“旦旦”“貿”“車”“不見”的暗示性,進行推斷想象“士”的“貳”“二三”及“不思其反”,進而把握形象。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孔子曾經說過:“《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笔裁唇小八紵o邪”呢,就是思想純正的意思,并由此可“文質彬彬,然后君子!蓖瑢W們想不想做文質彬彬的君子?那么什么是“文質彬彬”呢?(可讓學生回答,也可由教師明確)“文質彬彬”原義是文華和質樸配合得恰到好處,今義是形容人文雅而有禮貌。同學們,讓我們就來學習,接近“文質彬彬”吧。
二、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贆z查并深化預習效果,貯存文字、詞語所傳達的信息。
、谝罁楣(jié),激疑發(fā)問,總理三首詩。
A、三首詩均選自《風》,即民間歌謠。結合歷史知識,扼要說明當時社會生活的主要特點。
明確:a奴隸制社會,奴隸和奴隸主階級尖銳對立,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b生產力極為低下,人們對理想的追求。c在戰(zhàn)爭和徭役中,人們爭取和平生活的愿望和表現出的愛國熱情。
B、詩歌常選擇典型的情節(jié)來烘托生動具體的氣氛和情調,本文三首詩分別選用了怎樣的典型情節(jié)?
明確《氓》主要情節(jié):“以我賄遷”“三歲食貧”“靡室勞矣”;《無衣》主要情節(jié):“袍”—“澤”—“裳”;“戈矛”—“矛戟”—“甲兵”;《靜女》主要情節(jié):“愛而不見”“貽我彤管”“自牧歸荑”。
2、具體研習《秦風無衣》
、偌w朗讀《無衣》這首詩,思考三章的異同點,并回答其原因。
明確:同:句式相同,內容相近。
異:每章僅三字不同。
原因:A、屬重章復唱的手法,不僅構成類同排比的方法,便于加深所要抒發(fā)的感情,同時也為了換韻,充實和擴展內容。B、每章首句均用反問句開頭,更突出主人公的愛國精神。
、谠娭性谂c“子”相對上用了一個“我”字,每一章中又省去兩處“我”字,體味一下“我”的妙處,并運用想象,創(chuàng)造“我”的形象。
討論明確:“我”是主人公,也是主要人物形象。“我”是保衛(wèi)家園的愛國者形象。“我”是出自內心的自覺者形象!拔摇庇质且粋象征。開頭反問,后以“我”的行為“同”和“修”書寫正義參軍歌,此愛國之情,英雄之舉,躍然紙上。想象當以此為萌發(fā)點,也應以此為歸宿點。
三、課堂練習
賞析下面這首詩。
鄉(xiāng)愁的四韻(錄其二韻)
余光中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酒一樣的長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鄉(xiāng)愁的滋味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
母親的臘梅香
臘梅的芬芳
是母親的芬芳
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
四、布置作業(yè)
1、《氓》和《靜女》均是以愛情為題材的,但反映的是兩類“士”形象,對此,你有什么思考?怎樣認識這一現象?
2、《氓》中的典型情節(jié)可以從不同的人物的角度去選擇,但有一點必須探究,女主人公為什么會被遺棄呢?
3、詩歌常常調動多種藝術手法來塑造形象,但有一點是主要的,就是運用形象思維。在形象思維中比興、對比是常用的手法,你在《氓》中領悟到了什么?
4、要欣賞詩,必須運用想象,而想象又不是無根據地讓思維馳騁,只有抓住典型情節(jié),才可以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形象。請你就"咥其笑矣""愛而不見"及《靜女》中的睹物思情進行大膽想象,以塑造出鮮活的形象——將《靜女》改寫為小故事。
第二課時(教學方法同上節(jié)課)
一、導入
愛情是個不衰的話題,《氓》和《靜女》塑造出兩類愛情和形象,但有一點較為相同,無論《氓》中的"秋以為期""以望復關"還是《靜女》中的" 我于城 ""愛而不見",看樣子是"自由戀愛"了,我們應怎樣來認識這個問題呢?而《氓》中女主人公遭"士"遺棄,其兄又"咥其笑矣" ,《靜女》中的靜女卻又為 "士"所熱戀,這又該怎樣認識呢?凡此等等,你是否想過有個答案呢?讓我們來學習這兩首詩。
二、教學《衛(wèi)風氓》(板書課題)
1、上課堂我們留下了思考題,先來研究第2題。
討論明確:答案可能是多樣的。
“士”之變心說:情節(jié)為“不見復關”的暗示性;“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的顯示性。這一切告訴我們“士”的變心是關鍵原因。
社會制度說:情節(jié)為“抱布貿絲”至“以我賄遷”,“三歲食貧”“漸車帷裳”,“士”騙取了錢財,生活由貧到富,可以看出婚姻制度建筑在經濟上,正如恩格斯所說家庭、婚姻反映出金錢關系。
年老色衰說:情節(jié)為之“氓 之蚩蚩 ,抱布貿絲”,“三歲為婦”,年老色衰,引起“士”變心。
2、研究作業(yè)第3題。
明確:形象思維是以感情意象作為思維對象的,而這些意象是具體而不是形象。具體與形象之間按照客觀生活邏輯為準則。因此比興、對比則成為常用的手法。
3、 桑葉新鮮潤澤時,斑鳩貪吃桑這一形象,當和姑娘年輕漂亮時被男人迷戀,而使姑娘沉溺于愛河之中這一形象具體結合時,這就成為詩人所創(chuàng)造的第二自然段的藝術形象,讓人們看到抽象的結論——男人喜歡的是貌而非人的心靈,同理"桑之落,其黃而隕"和女也不爽,士貳其行"也屬如此,這是"興"的藝術手法。"而"對比"則和"興"不同,常常用同類形象之間的生活聯系的手段進行正反對照,"士"前為"信誓旦旦"——傾慕求婚,否則"反是不思"遺棄舊歡,前后形象形成強烈對比。
師生在欣賞時抓住意象這第二自然段的藝術形象進行想象,進行創(chuàng)造,才可領悟此詩,進入詩的鑒賞的.殿堂。
三、研讀《邶風靜女》(板書課題)
1、檢查同學們想象改寫《靜女》的作業(yè),由學生代表朗讀自己改寫的文章,師生共同以藝術欣賞的目光評析再創(chuàng)作的作品。
明確:應抓住典型情節(jié)進行
解說:此題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完成再創(chuàng)作的創(chuàng)作活動。
2、研究"自由戀愛"及《氓》和《靜女》中的兩"士"為何對戀愛有兩種不同觀念的明確:"愛情"可以說是永恒的話題。在不同社會中有不同的戀愛觀!睹ァ分小氨Р假Q絲”,“士”的身份可為"商人",《靜女》中"俟我于城隅""自牧歸荑","士"可為田者,為思維提供了根據。
在由原始社會演變到奴隸社會后,勞動人民之間的戀愛,還是在人們的勞動與生活中產生的,這是當時社會的產物,和我們今天的"自由戀愛"理念上有不同。
四、課堂小節(jié)
我們從《〈詩經〉三首》的學習,了解了《詩經》所處時代的生活,學到了人民的愛國精神,樹立了正確的愛情觀。我們還學會了抓住典型情節(jié),運用形象思維來欣賞詩歌中所由此而烘托出的具體生動的氣氛和情調,還學會了在凝練的語言中把握暗示性及代表性,受到了美的熏陶。同學們應把這些化為技能,凈化靈魂,爭做文質彬彬的君子。
五、布置作業(yè)
1、完成課后練習五。
2、運用所學方法,欣賞下面一首詩。
采薇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雨雪菲菲。
行道遲遲,載渴載饑;
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3、寫一篇讀詩心得
語文教案 篇8
教材分析:
《中彩那天》是一篇人文性很強的課文,主要記敘了“我”的父親經受了道德考驗,把不屬于自己的東西——一輛奔馳牌汽車還給了庫伯先生,來反映父親誠實、正直的品質。
章敘述線索清晰,以汽車的得而復失和“我”的思想感情變化過程為線索展開,反映了一個普通工人的崇高的精神世界。它讓我們懂得,誠實守信是人的精神財富,它比物質財富更為珍貴的道理。文章開頭簡潔地交代了“我”的家庭背景,還特別提到母親經常用以安慰家里人的一句話,為下文的故事埋下伏筆,又照應了文章的結尾,使文章首尾相銜,結構嚴謹。作者運用精彩的語言抒發(fā)思想感情的方法也值得學習。這篇課文情節(jié)性強,十分適合朗讀訓練。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6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下面的詞語:維持、財富、精湛、器重、屬于、百貨、情形、道德、號碼、橡皮、撥電話、悶悶不樂、迷惑不解。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通過人物神態(tài)、動作表現人物內心的表達方法。
3、體會敘事條理清楚,首尾照應的表達方式,能復述課文,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4、懂得誠實,講信用是人的精神財富,它比物質財富更珍貴的道理,并能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體會。
教學重難點:
體會故事中人物的情感變化,理解誠實和守信的珍貴這是本文教學的重點,而對“你父親正面臨著一個道德難題!边@句話的深刻領悟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聯系生活,導入新課
1、大家見過彩票嗎?如果所買獎券號碼跟抽獎出的號碼相同,可以獲得獎金或獎品的就叫中彩。
2、假如有一天你中彩了,你會怎么樣?(生交流)課文中的主人公也“中彩”了,卻給他帶來了煩惱?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叫《中彩那天》(板書課題)
3、出示課題:中彩那天 注意讀準第一個字“中”。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
。1)檢查生字、新詞的掌握情況。
。2)分節(jié)輪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2、按事情的發(fā)生、經過、結果,給課文敘述的故事列出提綱。
3、根據提綱學會復述課文內容。
4、教師小結:對于敘事性的文章,可以采用抓住文章六要素的方法,進行課文的復述。
三、學習課文1—2段。
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發(fā)生在一戶普通老百姓的家里,誰來告訴老師,主人公那時的生活情況怎樣。(拮據),你從哪里看出來的?(1—2段)
1、學生齊讀課文,找出能體現人物生活拮據的詞句。(我們家六口人就靠著父親一人工作維持生計)父親對汽車的渴望(夢寐以求)
2、再讀課文,加深感受。
第二課時
一、 復習回顧。
1.檢查生字詞的'掌握。
2.復述課文。
二、根據問題自學課文。
1、中彩以后,“我”和父親的心情一樣嗎?找出有關的詞句。
2、父親面臨的道德難題是什么?
3、為什么庫伯派人把車開走后,父親反而“顯得特別高興”?
三、集體交流自學情況。
1、體會父親的反常表現。
。1)默讀課文4、5小節(jié),用“—”劃出描寫父親神態(tài)動作的語句。
。2)中彩后應該高興,可父親一系列的神態(tài)、動作卻很反常,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引讀:“當我回家委屈地向母親訴說的時候,母親卻安慰我說:“不要煩惱,你父親正面臨著一個道德難題!
“難道我們中彩的道德汽車是不道德的嗎?”我迷惑不解地問。
2、過渡:難道中彩得到的汽車是不道德的嗎?“我”迷惑不解。相信作者的迷惑也正是我們大家的迷惑。默讀課文第6—8節(jié),思考:究竟是怎樣的道德難題?父親是怎樣處理的?
“留車”的理由:
。1)庫伯是有錢人,而我們家生活拮據。
。2)父親夢寐以求能有一輛屬于自己的汽車。
。3)庫伯先生的彩票是父親捎來的,父親不說誰也不知道。
(4)兩人都把此事忘了。
。5)彩票上的“k”字很容易擦去。
“還車”的理由:
(1)父親在彩票上做了記號,說明父親就很誠實。
。2)不想讓自己的良心受到譴責。
。3)跟母親常說的“一個人只要活得有骨氣,就等于有了一大筆財富”有關。
3.為什么庫伯派人把車開走后,父親反而“顯得特別高興”?
四、總結感悟,拓展延伸
1.出示“一個人只要活得誠實,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筆財富!焙驼n文最后一節(jié),自由讀。談談理解。
2.教師總結:同學們,讓我們像可敬的父親一樣,多一些誠實的面容,多一些守信的品質。我相信,每個人擁有了誠信,我們的社會一定會更加美麗;擁有誠信,我們的人生一定會充滿歡笑。
五、課堂練習,完成課后小練筆。
提示:展開想象,把當時家里各人的想法、語言、神態(tài)等幾個方面寫成一段話。
語文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了解張衡一生在科學、文學、政治等方面對人類文明發(fā)展做出的杰出貢獻,學習張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專研的精神。
。2)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和文化常識。
。3)掌握敘述、說明的方法及詳略得當的處理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指導學生準確朗讀,從而培養(yǎng)語言感知能力。
。2)結合語境分析語句,從而積累文言知識,培養(yǎng)學生語境意識。
(3)對人物進行概括評價,從中體會傳記詳略剪裁作用。
3.知識與能力
(1)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意識。
。2)學習張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專研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分析語句積累重點實詞、虛詞和文言句式。
2.分析評價張衡的品德和精神。
【教學策略】
1.設計藝術:以郭沫若對張衡的評價——“全面發(fā)展”的人為切入點
2.重難點突破方法:誦讀法、討論法、點撥法。
【教學計劃】
兩課時: 第一課時主要以誦讀法為主,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中整體感知本文的內容和結構,初步了解張衡的品格及文學才能.第二課時在深入理解文句的基礎上認識張衡在科學技術上的輝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熟讀全文,整體感知,把握大意。認識張衡的品格及文學才能。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從中國歷史博物館里陳列的候風地動儀模型說起。
二、作者簡介
范曄(398-445)南朝宋順陽(在今河南浙川東)人。他根據前人撰述的幾十種有關后漢的歷史著作編寫成的《后漢書》,起于劉秀起兵推翻王莽,終于漢獻帝禪位于曹丕,詳載了東漢195年的歷史,與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陳壽的《三國志》合稱“四史”,盛行于世。對我國的文學、史學有很大影響。
三、誦讀課文
1.自讀
要求:讀準字音、句讀、圈畫誦讀疑難點。
2.范讀
正音:善屬文(zhǔ) 連辟公府(bì) 鄧騭(zhì) 璇璣(xuán) 算罔論(wǎng)
傍行(páng) 河間相(jiān) 乞骸骨(hái)
準確句讀
四、問題設置
1.郭沫若曾評價張衡:“如此全面發(fā)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見”,為什么說他是“全面發(fā)展的”?
討論明確:(1)品格(2)文學(3)科學(4)政治
2.理清提綱:
明確:第一部分(1節(jié)):介紹張衡品格和文學才能。
第二部分(2-4節(jié)):介紹張衡的科學成就。
第三部分(5、6節(jié)):介紹張衡的政治才干。
3.學生結合注釋梳理文句(第一段)
4.質疑、點撥
實詞: 屬、貫、辟、奇、就
虛詞 : 乃 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
精思傅會,十年乃成。
句式 : 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
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
5.分析評價
結合語句,分析張衡有那些品格和才能?
明確:雖才高于世,而無矯尚之情。
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
五、深入探討
認識了張衡的品格和文學成就,這對你有哪些啟示?
(1)、廣泛學習
(2)、不要驕傲自滿
(3)、從容淡靜
。ù鸢付嘣,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六、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熟讀了這篇傳記,對文章內容做了整體感知,初步認識到張衡的“全面發(fā)展”,重點研讀了第一段,充分認識張衡的品格和才能,并從中獲得了很多啟示。我們不妨用一副對聯對其品格和才能:
七、作業(yè)
以“人性與才華”為題寫一段議論性文字
八、板書設計
語文教案 篇10
教學要求:
1、能自身讀懂課文,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2、理解課文中某些詞語的意思。
3、能從課文中感受到袁隆平搞科學研究的奉獻精神和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了解袁隆平的研究作出的巨大貢獻。
教學難點:
能從袁隆平的'具體事跡談自身的感受。
教具準備:
小黑板。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概括介紹袁隆平的生平事跡)
二、進行新課
1、初讀課文
2、小組討論
3、討論回答:
a、袁隆平為什么決心攻克“人工雜交水稻”這一世界難題?
b、袁隆平為了研究付出了怎樣的艱辛和努力?
c、袁隆平的研究作出了怎樣的巨大貢獻?
4、回答問題。
5、給課文分段,并寫段意。
三、總結
四、作業(yè)
談學后的體會
五、教學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