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思热免费在线视频观看|欧美国产精品一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真实国产乱子伦对白视频

<b id="w545d"><legend id="w545d"></legend></b>
<blockquote id="w545d"></blockquote>
    1. <thead id="w545d"></thead>
        首頁 申請書推薦信邀請函通知工作總結工作計劃策劃書工作報告合同演講稿職業(yè)規(guī)劃
        當前位置:98158范文網(wǎng)>教育范文>教案>小學數(shù)學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4-01-27 07:00:16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shù)學教案優(yōu)選19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基本條件。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數(shù)學教案優(yōu)選19篇

        小學數(shù)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口算百以內(nèi)的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

          2、經(jīng)歷探索兩位數(shù)口算方法的過程,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3、增強學生講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的意識及創(chuàng)新意識。

          4、培養(yǎng)學生的口算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

          學會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步驟:

          一、新課導入

          1、口算。

          26+41= 19+41= 56+28= 83+12= 75+11= 75+21=

          67+21= 72+15= 45+24= 58+42= 57+17= 48+37=

          2、談一談你是怎樣算的。

          35-20=

          35-2=

          36-8=

          二、探究新知

          1、獲取信息,理解題意。談話: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11頁的`例2內(nèi)容,說一說從圖文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大巴票價:48元,普通快客票價:65元,動車票價:54元)提問: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1)普通快客的票價比動車貴多少元?(2)專線大巴的票價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嘗試解決,探究算法。(1)兩位數(shù)的不退位減。

          師: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這個問題該怎么列式呢?生:用減法計算,列式65-34.師:我們學習過兩位數(shù)減整十數(shù)、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這道題中的減數(shù)既不是整十數(shù),又不是一位數(shù),應該怎么計算呢?學生在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然后匯報。生1:先算65-50=15,再算15-4=11。生2:也可以先算65-4=61,再算61-50=11。

          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好,這兩種方法都是把減數(shù)54分成50和4兩部分,然后從被減數(shù)65中先后去掉50和4,在口算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時,可以把它們轉(zhuǎn)化成我們學過的兩位數(shù)減整十數(shù)、一位數(shù)。(2)兩位數(shù)的退位減。師:怎么解決第二個問題呢?生:列式65-48.師:請根據(jù)剛剛的口算經(jīng)驗,嘗試算一算65-48是多少,并說說你們是怎么想的。然后嘗試填寫下列:先算65-(

         。=(

         。

          再算(

         。穑

          )=(

         。

          生:把48拆分成40和8兩部分,從65里分別去掉40和8?梢韵人65-40=25,然后再算25-8=17,也可以先算65-8=57,然后再算57-40=17。學生根據(jù)討論填空。(3)比較算式。

          師:觀察上邊的兩個算式,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相同點:都是兩位數(shù)減去兩位數(shù)。

          不同點:前者不退位,計算時直接個位數(shù)減個位數(shù),十位數(shù)減十位數(shù);后者退位,計算時不能直接減。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二”第6題。以開火車的方式完成計算,看誰算得又快又準。

          2、完成“練習二”第7題。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獨立思考后填空。(2)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3、接力賽。

          老師給每一組的第一個同學一個數(shù)字,后面的同學每人給一個運算符號和一個數(shù)字,第一個同學把數(shù)字告訴第二個同學,第二個同學根據(jù)第一個同學的數(shù)進行計算,然后告訴下一個同學結果,以此類推完成接力賽。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主要講了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一般把減數(shù)看成一個整十數(shù)和一個一位數(shù),再從被減數(shù)里依次減去整十數(shù)和一位數(shù)。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小學數(shù)學教案2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1~5的序數(shù);

          2、幫助幼兒初步理解簡單的序數(shù)對應關系。

          活動準備:

          1、掛圖《兒童樂園》;

          2、5只小蝴蝶(有1只與其它4只顏色不同),數(shù)字卡片1~5,箭頭卡片;

          3、嘟嘟牛,胖胖豬,寶寶兔,貝貝羊,小王子圖片各一張;

          4、師1個黃色數(shù)塊,4個紅色數(shù)塊,每個幼兒1個黃色數(shù)塊,4個紅色數(shù)塊。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情境掛圖,引導幼兒觀察:

          1、教師引導幼兒整體觀察。

          師:"小朋友們,你們周六、周日休息的時候,都跟爸爸媽媽去哪里玩啊?"(幼兒自由回答)師:"那今天老師帶你們到數(shù)學王國的兒童樂園里看一看。你們都看到了什么?"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火車、過山車、排隊的隊伍并提問有關排序與序數(shù)的知識。

          (1)小火車有幾節(jié)車廂?從車頭方向數(shù)過來,沒有人的是第幾節(jié)車廂?

          師:小朋友們聽!什么聲音?嗚......轟隆隆隆......(火車)這是火車的車頭,這是火車的車廂,小火車有幾節(jié)車廂?從車頭方向數(shù)過來,寶寶兔坐在第幾節(jié)車廂上?從車頭方向數(shù)過來,第五節(jié)車廂是什么顏色的?從車頭方向數(shù)過來,第幾節(jié)車廂沒有人?那會是誰呢?原來是數(shù)學王國的胖胖豬,它也在兒童樂園里,請你們來找一找。(請個別幼兒上來指出來)他指的對嗎?原來胖胖豬在玩過山車的游戲。

          (2)過山車有幾個座位?從車頭方向數(shù)過來,第四個座位坐的是誰?

          師:過山車有幾個座位?我們從下往上數(shù),1、2、3、4、5,一共有五個座位。從下往上數(shù),胖胖豬坐在第幾個座位上?從下往上數(shù),第四個座位坐的是誰?從下往上數(shù),沒有人坐的座位是誰?原來她是數(shù)學王國的小美麗,她呢?喜歡捉迷藏,就藏在兒童樂園里,手里還拿著一個氣球,請你來找一找。請個別幼兒上來指出來)原來小美麗在排隊買票。

         。3)有幾個人在排隊買票?從左往右數(shù)過來,拿氣球的小朋友排第幾?

          師:有幾個人在排隊買票?從售票窗口數(shù)過來,小美麗排第幾?她后面排的是誰?那嘟嘟牛他排在從售票窗口數(shù)過來的第幾位?現(xiàn)在該輪到誰來排隊了?為什么?(幼兒自由回答)因為小小鼠排在從售票窗口數(shù)過來的第一位。

          二、情景引入:

          1、"數(shù)學王國的兒童樂園里這么熱鬧,吸引了很多小動物來,我們一起看看誰來了?"(師將兒童樂園掛圖拿掉,出示小蝴蝶)"那小蝴蝶們也想排著直直的一橫排飛去兒童樂園,你們誰來幫幫他們?(請個別幼操作)2、游戲:幫小蝴蝶們排排隊,飛去兒童樂園嘍!

          師:"小蝴蝶們說了,我們還不知道為我們分別排在第幾位呢?"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很多神奇的寶貝,你們看!"師出示1~5數(shù)字卡片及箭頭圖卡。

          師:"這里有數(shù)字寶寶和神奇的箭頭。那箭頭怎么神奇呢?它會告訴我們這些蝴蝶分別排在第幾位。"師(手指一只蝴蝶):那這只蝴蝶它排在從箭頭方向數(shù)過來的第幾位?(幼兒自由回答)我們就把數(shù)字幾放在它的下面。(師操作示范)師(再指一只蝴蝶):那這只蝴蝶它排在從箭頭方向數(shù)過來的第幾位?(幼兒自由回答)我們就把數(shù)字幾放在它的下面。(個別幼兒操作)師:"現(xiàn)在呀,剩下的三只蝴蝶也著急了,他們也想快點飛去兒童樂園。老師請三個小朋友上來,分別拿一個數(shù)字寶寶為這三只蝴蝶排排隊。"(幼兒操作)3、找不同。

          師:"它們一樣嗎?"(顏色不一樣)"那我們看看顏色不一樣的蝴蝶它排在第幾?我們就把數(shù)字幾圈起來。"師:"現(xiàn)在呀,小蝴蝶們很高興,謝謝你們幫他們排成了直直的'一橫排,并且知道他們都排在第幾位。他們正排著隊飛去兒童樂園呢!"三、小王子召集小動物們玩"排排隊"的游戲。

          師:"小朋友們聽:誰又來了?哞哞哞......(嘟嘟牛)特別能吃的....(胖胖豬)長著長長耳朵的....(寶寶兔)咩咩咩......(貝貝羊)等等我,等等我,還有我呢......(小王子)"師:"小王子要召集它們玩"排排隊"的游戲,我們用什么來代表他們呢?今天我還帶來了神奇的寶貝,數(shù)塊寶寶。小王子說:他喜歡黃顏色的數(shù)塊,我們就用筐里唯一一個黃色數(shù)塊來代表小王子。小動物們說我們喜歡紅顏色的數(shù)塊,拿我們就用這些黃色數(shù)塊分別表示這些小動物。"游戲開始,小王子召集小動物們排排隊。

          師:"好,現(xiàn)在小王子召集小動物們來排排隊了,一二一,一二一。小朋友看,小王子排在從箭頭方向數(shù)過來的第幾位?我們用數(shù)塊怎么來表示它們?(師示范操作)游戲重新開始,小王子重新召集小動物們排排隊。(請個別幼兒操作或請全班幼兒操作完成)師給每位幼兒發(fā)操作材料。

          游戲可再玩1~2次。(請全班幼兒操作完成)游戲結束。

          師:小王子它們玩累了,要休息了,請你們把你們手中的數(shù)塊一個一個拆開,在桌子中間那一個筐,放到筐里,再把筐放到桌子中間摞起來,收好。接下來請你們跟著老師一起來玩排排隊的游戲。(可帶幼兒入廁)

        小學數(shù)學教案3

          1、在具體情境中,回顧和整理小學階段的數(shù),理順各種數(shù)之間的關系,構建數(shù)的認識的知識網(wǎng)絡。

          2、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shù)的擴充過程,會用負數(shù)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3、能認、讀、寫億以內(nèi)的數(shù),會表示較大的數(shù)。

          4、結合現(xiàn)實素材感受大數(shù)的意義,能進行估算并能比較萬以上的大數(shù)。

          重點難點 重點:建立知識網(wǎng)絡,掌握復習數(shù)學的'方法,數(shù)學思想。

          難點:逐步形成知識網(wǎng)絡。

          主 要 導 學 過 程 教 學

          環(huán) 節(jié) 時間分配 活動內(nèi)容 導學策略與方法 備注

          一、導入新課

          師:數(shù)在數(shù)學界里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小學階段,你們都學過哪些數(shù)?

          師:能用自己的方式把他們表示出來嗎? 回顧舊知,為新知的構建打下基礎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網(wǎng)格圖。

          師:你能根據(jù)網(wǎng)格圖,說說你對數(shù)的理解嗎?

          2、出示數(shù)軸

          師:請在數(shù)軸上將學過的數(shù)找出來,說一說你的發(fā)現(xiàn)。

          3、呈現(xiàn)課本情景

          第一幅圖:

          師:第一幅圖表示了什么?你發(fā)現(xiàn)了那些生活中的數(shù)?

          第二幅圖:

          師:在第二幅圖中是怎樣表示“沒有”的?

          第三幅圖:

          師:怎樣表示不能平均分的量?

          第四幅圖:

          師:如何表示零下二攝氏度?

          4、整數(shù)的意義、讀寫方法。

          5、自然數(shù)。

          6、計數(shù)單位與數(shù)位。

          7、數(shù)的整除。

          師:你還記得五年級時學過的倍數(shù)與因數(shù)嗎? 學生先獨立看網(wǎng)格圖,在與同桌交流。

          小組合作,找出學過的數(shù),交流發(fā)現(xiàn)。

          理解正整數(shù)的產(chǎn)生背景

          四人小組,合作探究,集體訂正。

          三,當堂檢測

          按照要求完成活動單問題檢測部分

          15分 1、教材第43頁習題。

          2、教材第44頁第2、3、4題。

          3、小組合作出題,組與組之間交換所出習題,交流完成。

          四.小結與評價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布置作業(yè)

          板書設 計

          板書設計

          數(shù)的認識(一)整數(shù)

          1、 整數(shù)的意義、讀寫、改寫。

          2、自然數(shù):0、1、2、3…

          3、計數(shù)單位

          4、數(shù)位

          5、數(shù)的整除

        小學數(shù)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法的意義,會讀加法算式,弄懂計算過程,理清思路。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思想目標:培養(yǎng)學生團結友愛、學會傾聽別人說話,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進一步認識加法的意義,正確讀加法算式,弄懂計算過程。

          教學難點:

          利用數(shù)的分解組成,正確地計算5以內(nèi)的加法。

          教學準備:

          小圓片、小棒、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拍手接力游戲。

          2、看圖說圖意,并列式計算。

          3、復習5以內(nèi)數(shù)的組成。

          二、新授:

          1、小黑板出示畫圖:樹上有3只鳥,飛來了2只。根據(jù)這幅圖,你能提什么問題呢?

          2、那么你怎么列式呢?先和小組里的小朋友說一說,再指名回答,請學生上來板書列式。

          3、小組內(nèi)交流:3+2得幾?你是怎么算的?和組里的小朋友交流,每個小朋友都說自己的想法,是怎樣得出結果的。

          4、匯報情況:指名小老師上來教大家計算的過程(提倡算法多樣化,教師可以有意識請想法不同的.學生上來說一說)

          5、抽象出計算過程:引導學生如果不看圖,不數(shù)手指,你會計算3+2得幾嗎?(引導學生用數(shù)的組成知識來計算)

          6、用小圓片擺出用加法算的圖,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用類似的方法學習。并匯報學習結果,能完整地說出計算過程。

          7、同桌讓一人任意說出一個加法式子,先和同桌交流計算過程。然后指名你認為你同桌方法好的介紹給大家聽。

          三、練習:

          1、P24做一做第1、2題,學生先說想法,或先動手擺一擺再寫答案。

          2、P27練習三第3、4題。

          四、小結:

          今天學習了什么呀?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說出來讓大家來幫助你。你能說出在生活中遇到的這類問題嗎?

        小學數(shù)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對日常生活中的現(xiàn)象進行觀察和思考,引導學生從中發(fā)現(xiàn)特殊規(guī)律,使學生掌握用列表的方法來解決“雞兔同籠”的問題。

          2、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掌握解題的策略與方法,從而感受到數(shù)學思想的運用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聯(lián)系。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滲透假設的數(shù)學思想,在解題中數(shù)形結合,提高學生對數(shù)據(jù)的再認識,再分析,將列表的過程更優(yōu)化。

          教學重點:

          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掌握解題的策略與方法。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明確目標

          1、談話:“同學們,自我介紹一下,我姓周,你們可以稱呼我?今天需要我們共同配合,在這里上一節(jié)數(shù)學課,為了表達謝意,我為你們帶來了一些禮物,快來猜一猜,有多少?(5…)太少了?(50…)多了,(40…)少了(45…)差不多了,(46…)恭喜你,答對了,下課就由你發(fā)給同學們。

          2、喜歡數(shù)學嗎?數(shù)學不但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增長我們的知識,還可以鍛煉我們的思維。在我國古代就有許多有趣的數(shù)學名題,你們了解嗎?今天。老師就向你們推薦一種有趣的問題------雞兔同籠。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出示問題:“雞兔同籠,有5個頭,14條腿,雞兔各有幾只?”

         。1)你從中獲取什么信息?……

          (2)請你們猜一猜將雞、兔可能是幾只?(……)

         。3)把你猜的過程給大家說一說

         。4)板書學生的過程

          雞123

          兔432

          腿181614

         。4)評價:從嘗試簡單的開始,一個一個的試,最終找到了正確的答案,方法多么簡單?如果我們再橫豎加上幾條線,就成了美觀的表格?磥,列表來解決這類問題還確實簡單,如果現(xiàn)在將雞兔的數(shù)量增加,還能解決嗎?(重點引入列表)

          2、出示:“雞兔同籠,有20個頭,54條腿,雞兔各幾只?”

         。1)自己先想一想如何利用列表來解決?

          (2)小組內(nèi)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3)獨立完成列表。

          (4)匯報想法和過程

          小組1:逐一列表------假設雞有1只,兔子有19只,那么就有78條腿,(腿多了,說明什么?兔子多了,怎么辦?)雞有2只,兔子有18只,那么就有76條腿,一只一只地試,學生把試的結果列成表格。

          通過表格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了什么?(每多一只雞,少一只兔子,相應減少2條腿,)

          小組2:跳躍式列表——假設雞有1只,兔子有19只,那么就有78條腿,要比54條腿多的多,因此,兔子的只數(shù)也可能多了很多,但是雞的'只數(shù)可以不用一只一只依次遞增,而是從猜一只到猜5只(或者其它幾只),當腿的條數(shù)在50到60之間,(提出問題:兔子可能是幾只?到底是誰估計的更加接近呢?)

          引導發(fā)現(xiàn):這樣就減少舉例的次數(shù)。并通過數(shù)據(jù)的調(diào)整來優(yōu)化解題策略。

          小組3:取中列表——假設雞兔各有10只

          小組4:方程

          小組5;奧書班中學習過算術方法(讓孩子清楚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三、適時反思,掌握策略(兩題任選其一)

          “同學們,雞兔同籠”

          1、觀察三種列表的方法,比較異同?

          2、談一談;你們有什么感受?

          四、深化練習,拓展延伸

          1、課后練習1、2、3(比較不同——答案是否唯一)

          2、通過今天的學習,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shù)學教案6

          一 教學內(nèi)容分析

          《跳繩》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第34-35頁的教學內(nèi)容。主要是學習“8”和“9”的加減法,同時,結合學生一些日常的活動,將解決問題的思想也滲透在計算的學習中。教材從學生熟悉的事例出發(fā),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使學生體會到學習加減法計算的需要,從而產(chǎn)生學習加減法計算的動機和興趣。

          二 學生分析

          在本節(jié)課之前,學生已經(jīng)認識了0-10并掌握了7以內(nèi)的加減法,已具備了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這個班的學生大部分上過學前班,數(shù)的組成也基本上知道;大部分的學生會看圖說算式。所以這節(jié)課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提出相關的減法問題的能力,組織學生交流加減法算式,體會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三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會正確計算“8”和“9”的加減法。

          (2)能根據(jù)提供的信息,列出不同的算式。

          2.過程與方法

          (1)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不同的情境提出數(shù)學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2)經(jīng)歷看到一幅圖寫出四個不同算式的過程,體驗和理解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逐步養(yǎng)成觀察、思考、動手操作的良好學習習慣。

          四 教學過程

          活動一:說一說

          上體育課了,有很多小朋友在一起跳繩。(課件出示)

          1、同學們從圖中可以發(fā)現(xiàn)什么數(shù)學信息?說說看。

          4個男生和4個女生;1個戴帽子的、7個沒戴的;3個穿裙子的、5個穿褲子的……。

          然后完成有關算式: □+□=□

          2.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圖,你還能說出哪些加減法算式?(同桌合作,邊說邊寫,教師巡視指導)

          3.師生共同整理小結。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看、說、寫,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經(jīng)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并且有意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活動二:畫一畫

          (通過動手操作實踐,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的意識。)

          1.老師知道小朋友們都喜歡畫畫。今天,我們就和小象一起當一名小畫家。請小朋友拿出準備好的學具(“小畫家”卡),先看小象怎樣涂方格,并幫它把算式填完整;再想還可以有哪幾種不同的涂法和算式,請完成在卡片上。

          2.小組交流。(教師巡視,參與交流,并及時作出評價)

          3.小結:

          小朋友們真是又聰明又能干,不但方格涂得漂亮,而且列出了很多不同的加減法算式。小朋友們,你們愿意再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領嗎?好,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做課本35頁的`練一練。(看誰做得又對又快)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是讓學生自己先涂方格,再列算式,然后小組再交流。不僅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還要學會交流,學會合作。】

          活動三:練一練

          (通過練一練,進一步鞏固新知。)

          1.說一說,填一填。(1題是開放型習題,只要學生的解釋、想象合理,就應給予鼓勵)

          2.算一算(綜合練習)

          3.數(shù)學游戲:找朋友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找朋友的游戲情境中,輕松的練習并鞏固了9的分解與組成!縘

          活動四:試一試(34頁的內(nèi)容)

          (通過“試一試”這一學習活動,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1.剛才小朋友表現(xiàn)得很棒,F(xiàn)在老師想考考大家,看誰最聰明,大家愿意嗎?

          2.師出示卡片,指名口答。

          如8+□=□或□-4=5(教師可提問:你是怎么想的?)

          【設計意圖:通過試一試,可以鍛煉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活動五:數(shù)學故事

          課件出示第35頁八戒吃瓜圖

          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看圖編故事。

          【設計意圖:提高學生學數(shù)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小朋友們都表現(xiàn)得很好;丶液,把你今天所學的本領告訴爸爸、媽媽好嗎?

        小學數(shù)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在理解掌握用字母表示數(shù)的基礎上,學會用字母表示數(shù)量關系和計算公式。

          2、讓學生利用知識遷移,借助“用字母表示數(shù)”的經(jīng)驗和形式,在合作學習和自主探索的基礎上學習本課內(nèi)容。

          教學重難點:

          在理解掌握用字母表示數(shù)的基礎上,學會用字母表示數(shù)量關系和計算公式,進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shù)”的實質(zhì)。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知識回顧

          (1) 速度、時間、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2) 長(正)方形的周長公式和面積公式是什么?

          學生思考、討論、口答。師強調(diào)公式的完整性。

          師:根據(jù)路程=速度×時間,你能寫出它的另外兩個變式嗎?速度等于什么?時間等于什么?請你在練習本上寫出來。

          生:速度=路程÷時間, 時間=路程÷速度

          二、探究新知

          師:用文字表示這些計算公式比較麻煩,你能想個簡潔一點的表示方法嗎?生:我們可以用字母來表示他們。

          師:那就請你用自己喜歡的字母先表示一下“路程=速度×時間”這個公式,寫完后可以同桌看一看。

          指生上臺展示自己的寫法。預設可能的寫法有:c=a×b, Z=xy,師:這就是我們今天主要研究的內(nèi)容-----用字母表示數(shù)量關系和計算公式。(板書標題)

          剛才同學們的表示方法都不錯,但在今后的學習中,一般用一個固定的字母來表示一個量,通常我們用s表示路程,用v表示速度,用t表示時間。那這個公式就可以表示為?

          生:s=v t 師:那這個公式還能怎樣變化?生:v=s÷t, t=s÷v 師:大家看這,我把s=v t寫成v t=s行不行?

          生應該有爭論,師直接說明:這個公式求的是路程,在數(shù)學上通常把要求的量寫在前面。師:那求路程直接寫成vt行不行? 生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師見機點評,引出正確答案。師:第3個同學說的非常棒,咱們表示的是路程、速度和時間三個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vt不能反映三個量之間的關系,所以咱們在表示公式時一定要把三個量都寫出來。師:下面請你試著用字母表示一下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以及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 學生自主探索,交流匯報,師總結并板書:

          長方形的周長:C=(a+b)×2 長方形的面積:S=a×b

          正方形的周長:C=4a 正方形的面積:S=a×a

          師:a×a可以寫成 錯誤!未指定書簽。a2 ,讀作“a的平方”,表示兩個a相乘。它跟2a一樣嗎? 生:不一樣。2a表示兩個a相加。

          師:這是兩個容易混淆的小兄弟,大家可以從表示的意義上區(qū)分一下。師:小組內(nèi)交流一下咱們還學過哪些數(shù)量關系,并試著用字母表示一下。

          三、 課堂小結

          師:對照板書,回想一下咱們主要學了哪些知識?你有什么提醒同學們注意的嗎?

          四、 作業(yè)設計

          課本P11第5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掂一掂、稱一稱的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到物體有輕有重,逐步加深對輕重的感受和理解.

          2.使學生體會到物體的輕重和物體的體積之間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

          3.提高小組合作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通過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夠分辨什么樣的物體輕,什么樣的物體重.

          教學難點

          1.通過中介物體、等量代換比較物體的輕重.

          2.運用多種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教學用具

          彈簧秤、皮筋、簡易天平、水槽和托盤、藍、綠、黃、紅四種顏色的盒子各九個(綠的和藍的為空盒子,綠的比藍的輕,黃和紅盒子中裝東西,輕重相近,比白藍盒子都重,四個盒子中綠的最大,藍的最小,黃的.和紅的大小中等且相近.)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一:“掂球游戲”感受輕重

         。ㄒ唬┯螒

          教師介紹游戲:游戲叫“看誰扔的遠”.同學們每人拿一個球在同一條線后面往前扔,如果有兩個球讓你挑,為了扔的最遠,你會怎么挑呢?

         。ǘ┙處煶鍪緝蓚大小一樣但輕重不同的球,讓一個學生到前面挑一挑.教師雙手端平并同時遞給學生并給予協(xié)助,讓其他學生看到掂的過程.

         。ㄈ┬〗Y

          看來物體是有輕重的,有的比較輕,有的比較重,而且有時候,分辨他們的輕重,是很重要的.并且用我們的兩只小手,就能感受到它們的輕重,你們想不想都來感受感受?

          二、活動二:掂自己身邊的物體,感受輕重

         。ㄒ唬┱埬銖哪闵磉呥x兩樣物品,用手仔細的掂一掂,感受一下誰輕誰重,并把你的感受告訴給你同組的同學聽,看誰選的物品和別人不一樣.

         。ǘ┬〗M匯報

          教師:哪個組已經(jīng)掂完了,愿意把你的感受說給大家聽一聽嗎?

          三、活動三:掂不同的盒子,感受輕重

          教師:看來你們的感覺非常準.老師有幾樣物品,想借你們的小手感受一下,判斷一下他們的輕重,愿意嗎?

          (一)實驗一

          教師:我看到想?yún)⒓游覀兓顒拥耐瑢W,現(xiàn)在都已經(jīng)坐好了,在等我把東西發(fā)給他.

          1.發(fā)藍盒子和綠盒子

          要求:絕對不許動,只能看,觀察觀察,猜一猜這兩個盒子哪個比較輕,哪個比較重,但你猜的一定要有道理,一會說給大家聽一聽.

          2.你覺得他們兩個比,誰輕誰重?為什么?(大的重)

          3.到底誰輕誰重,趕快試一試。▽W生動手掂.)

          4.說說你的感受?還想接著玩嗎?

         。ǘ⿲嶒灦

          教師:想玩的同學又已經(jīng)做好準備了,眼睛都看著老師呢.

          1.老師這里還有一個黃色的盒子,還是不能動手,你再猜猜看.這3個盒子中誰比誰重?誰比誰輕?可以四個人小聲的商量商量,一會把你猜的道理說給同學聽聽.

          2.教師請同學說自己的猜想.

          3.到底誰猜的對呀?你們是不是特別想知道.動手試試吧!

          4.教師提問:這個綠盒子怎么一會兒輕,一會兒重?它到底是輕還是重?

          5.這次為什么很多同學沒猜對呢?

          6.小結:看來,并不是物體越大就一定越重,越小的物體就一定輕.

         。ㄈ⿲嶒炄

          教師:如果還想玩就請把綠、藍盒子輕輕放到位子里,看哪個組的動作又快又輕!

          1.老師這兒還有一個盒子,還是不能動,你能判斷出他們誰輕誰重嗎?只憑觀察,你們能判斷嗎?

          2.怎么這次有很多同學都不做判斷?怎么不發(fā)表意見了,有什么困難嗎?

          3.同學們都認為,只憑觀察已經(jīng)不能判斷它的輕重了,你們想怎么辦?(動手掂一掂)

          4.說說你的感受,有不同的感受嗎?換手再掂一掂.

          教師提問

         。1)你們有同樣的感覺嗎?(學生出現(xiàn)分歧.)

         。2)咱們的意見不一樣了,這可怎么辦呀?

          (3)看來,在有的時候用我們的一雙小手也不能準確的判斷出物體的輕重了,那么有沒有辦法呢?

        小學數(shù)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分數(shù)乘法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學會應用一個數(shù)乘以分數(shù)的意義解答分數(shù)乘法的兩步應用題。

          2、發(fā)展學生思維,側重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數(shù)量關系。

          教學難點:

          根據(jù)多幾分之幾或少幾分之幾找出所求量是多少。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課件出示)

          1、口答:把什么看作單位“1”的量,誰是幾分之幾相對應的量?

          (1)一塊布做衣服用去。

          (2)用去一部分錢后,還剩下。

          (3)一條路,已修了。

          (4)水結成冰,體積膨脹。

          (5)甲數(shù)比乙數(shù)少。

          2、口頭列式:

         。1)32的是多少?

         。2)120頁的是多少?

          (3)綠化造林對可降低噪音,原來80分貝的汽笛噪音,經(jīng)綠化隔離帶后,降低了,降低了多少分貝?

          (4)綠化造林對可降低噪音,原來80分貝的汽笛噪音,經(jīng)綠化隔離帶后只剩下原來的.,人現(xiàn)在聽到的聲音是多少分貝?

          3、你能把口頭列式計算中的第(3)(4)題合并成一道題嗎?

          4、根據(jù)學生回答,出示例4,并指出: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稍復雜的分數(shù)乘法應用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1.能將物品按用途進行分類。

          2.能正確表述自己的分類理由。

          3.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激發(fā)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4.愿意大膽嘗試,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jīng)驗準備:幼兒已掌握物品用途的相關經(jīng)驗。

          物質(zhì)準備:若干實物,圖譜標記、實物圖片,分類盒,分類板等。

          活動過程:

          一、以認識物品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二、整理物品,讓幼兒初步學習按物品的用途分類。

          1.引導幼兒將籃子里的物品,按照它們的特點分到籃子里的三個格子中,想想看可以怎么分。

          2.分好后和同伴說說你的分類理由。

          三、師觀察幼兒操作并個別指導。

          四、師幼互動交流。

          師:誰來說說他是怎么分,為什么要把它們分在一起?

          五、運用圖譜標記幫助幼兒梳理分類經(jīng)驗。

          1.師:出示嘴巴、手、蘋果、積木、汽車等標記卡,引導幼兒從中選出分別代表“吃的”“玩的”“用的”的標記。

          2.師引導幼兒根據(jù)標記,將自己籃子里的物品按標記擺放好。

          六、分組練習,鞏固按物品的用途分類。

          1.介紹操作材料。

          2.提出要求。

          3.幼兒操作,師巡視指導。

          4.師小結。

          教學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主要是讓幼兒能將物品按用途進行分類,并且能正確表達自己的分類理由。在活動中,我首先以“認識物品”導入活動,并讓幼兒“整理物品”,學習按物品的用途分類,幼兒個個都能將物品按食物、日用品和玩具等不同用途進行分類,也能說出分類的.理由。接著引導幼兒運用圖譜標記“送物品回家”,幼兒也都能將自己籃子里的物品按標記擺放好?墒窃诮酉聛淼牟僮鞑牧现校變涸诮o物品按標記分類中產(chǎn)生很大的分歧,有的標記相差非常細微,有很多小朋友容易看錯,雖然在操作之前我有提示過了,但了解是一回事,真正做時有很大一部分幼兒不仔細觀察標記,都分類錯了。而這一切都反應出幼兒對畫面的觀察不夠細心,做事太過于急促。

        小學數(shù)學教案11

          教學內(nèi)容:

          P29、P30“百分數(shù)的應用(四)”

          教學目標:

          1、能利用百分數(shù)的有關知識,解決一些與儲蓄有關的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結合儲蓄等活動,學習合理理財,逐步養(yǎng)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百分數(shù)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課前布置學生分小組到銀行去調(diào)查利率并了解有關儲蓄的知識。

          師:課前同學們到銀行調(diào)查了有關儲蓄的知識,哪個小組愿意和大家交流你們的調(diào)查情況。

          組1:我知道人們把錢放到銀行是有好處的?梢缘玫揭恍├。

          組2:現(xiàn)在銀行可以辦各種儲蓄卡,如果到外地出差,不用帶現(xiàn)金,只帶卡就可以了,既方便又安全

          組3:我們調(diào)查了存款的年利率。

          存期(整存整。

          年利率%

          一年2.25

          二年2.70

          三年3.24

          五年3.60

          組4:我們知道國債和教育儲蓄不收利息稅,其他的要交20%的利息稅。??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了解了這么多。老師知道同學們在過年的時候,得到了一些壓歲錢,你覺得怎樣處理這些壓歲錢呢?

          生:當然是存到銀行了。

          二、探究思考。

          師:是啊,存到銀行不但能支援國家建設,到期還能得到利息。根據(jù)存款的種類和時間的長短,利率是不一樣的。咱們就以笑笑的300元為例,如果你有300元錢,打算怎樣存款,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想存三年整存整取,時間長一些利息就會多。

          生:我存一年的整存整取,如果時間太長,需要用錢時取出來,就按活期存款計算利息了,那樣利息就少了。

          師:你知道得真多,活期存款的利率低一些。??

          師:同學們想得很周到,我們存錢時應該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怎樣存,剛才同學們說的存款方式,到期后利息究竟是多少呢?我們一起來計算。

         。ń處熃o出計算利息公式:利息=本金x年利率x年限,并給出年利率表,學生計算300元存一年和三年整存整取的利息。)

          板書

          300x2.25%x1

          =6.75(元)

          300x3.24%x3

          =29.16(元)

          師:從1999年11月1日起,個人在銀行存款所得利息應按20%納稅,這就是利息稅。國家將這部分稅收用于社會福利事業(yè)。

          師:下面大家再算一算300元存一年和三年整存整取各應交多少利息稅?

          學生匯報

          6.75x20%=29.16x20%=

          師:那有沒有不用交利息稅的呢?

          生:

          師:對,只有國債和教育儲蓄是不需要交利息稅的。

          三、練習鞏固。

          1、小明的爸爸打算把5000元錢存入銀行(兩年后用)。他如何存取才能得到最多的利息?

          2、小華把得到的200元壓歲錢存入銀行,整存整取一年。她準備到期后將錢全部取出捐給“希望工程”。如果按年利率2.25%計算,到期后小華可以捐給“希望工程”多少元錢?

          3、把20xx元錢存入銀行,整存整取五年,年利率是3.60%,利息稅率為20%。到期后,__的本金和利息共有多少元?__交了多少利息稅?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課前布置學生分小組到銀行調(diào)查利率并了解有關儲蓄的.知識。

          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調(diào)查活動中,接觸到更多的實際生活中的百分數(shù),認識到數(shù)學應用的廣泛性。

          提出“怎樣處理這些錢”“存入銀行有什么好處”等問題,使學生從中了解儲蓄的意義。

          學生己有了儲蓄的知識基礎,對于存款的方式讓學生自己討論,在討論交流中,學生感受到,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儲蓄方式。再引出計算利息的方法。

          由于討論的問題和數(shù)據(jù)都來自于學生,這樣就使計算利息更具有實際意義,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也會大大提高。

          拓展學生的思維。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結合實際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珍惜現(xiàn)在的學習機會,支援貧困地區(qū)的失學兒童。

        小學數(shù)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初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義。

          2.結合圖例,理解根據(jù)等式的性質(zhì)解方程的方法并進行檢驗。

          3.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寫法。

          過程與方法

          經(jīng)歷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認識過程,提高學生比較、分析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體驗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培養(yǎng)檢驗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含義。

          難點:會檢驗方程的解。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設計

          1、復習舊知,遷移導入

          (1)在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活動中,我們探究了哪些規(guī)律?

          學生回顧天平保持平衡的規(guī)律及等式保持不變的規(guī)律。

          (2)學習這些規(guī)律有什么用呢?今天我們解方程就需要充分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質(zhì)。

          2、合作探究,獲取新知

          8.2.1教學教材第67頁例1。

          (1)課件出示例1。

          從圖中知道哪些信息?學生觀察圖片,交流圖片數(shù)學信息。盒子中的皮球與外面的3皮個球加起來共有9個,方程怎么列?得到χ+3=9

          學生自己先列出方程,然后指名回答。

          【板書:χ+3=9】

          如何解方程?要求盒子中一共有多少個皮球,也就是求等于什么,我們該怎么利用等式保持不變的規(guī)律來求出方程的解呢?

          (2)出示第67頁分析圖示,學生觀察圖示,交流想法。

          根據(jù)學生的匯報,板書解方程的過程:

          (3)為什么方程兩邊同時減去3,而不是別的數(shù)?

          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因為,兩邊減去3以后,左邊剛好剩下一個χ,這樣,右邊就剛好是χ的值。因此,解方程說得實際一點就是通過等式的變換,如何使方程的一邊只剩下一個χ即可。

          追問:χ=6帶不帶單位呢?讓學生明白χ在這里只代表一個數(shù)值,因此不帶單位。

          (4)如何檢驗χ=6是不是正確的答案?引導學生學習檢驗方程的解得方法,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

          【板書】:

          小結:通過剛才解方程的過程,我們知道了在方程的左右兩邊同時減去一個相同的數(shù),左右兩邊仍然相等。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質(zhì),可以幫助我們解方程。

          【注意】:在書寫的過程中寫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遞等式。

          (5)認識、區(qū)別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偈狗匠套笥覂蛇呄嗟鹊奈粗獢(shù)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剛才,χ=6就是方程χ+3=9的解。而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剛才,想出辦法求出χ+3=9的過程就是解方程。

          【板書】: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知數(shù)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

         、诜匠痰慕夂徒夥匠踢@兩個概念說起來差不多,但它們的意義卻大不相同,它們之間的.有何不同?

          在小組內(nèi)議一議,明確,方程的解是一個具體的值,而解方程是一個求解的過程。

          ③剛才我們把χ=6代入方程中,得到方程左邊=右邊,說明χ=6是方程χ+3=9的解。

          8.2.2教學教材第68頁例2。

          (1)利用等式不變的規(guī)律,我們再來解一個方程。

          出示例2:解方程3χ=18

          怎樣才能求到1個χ是多少呢?

          觀察示意圖,互相討論,指名回答。

          在方程兩邊同時除以3,得到χ=6。

          讓學生打開書68頁,把例2中的解題過程補充完整。

          為什么兩邊同時除以的是3,而不是其它數(shù)呢?

          兩邊同時除以3,剛好把左邊變成1個χ。

          使學生明確:在方程的兩邊同時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shù),方程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2)組織學生動手檢驗。

          (3)這是我們解方程常用的兩種方法,想不想用它們來試一試呢?

          8.2.3教學教材第68頁例3。

          (1)出示:解方程20-χ=9

          (2)指名學生板演,解出方程20-χ=9的解。

          (3)交流歸納解方程的方法。

          (4)小結:等式兩邊加上相同的式子,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3、深化理解,拓展應用。

        小學數(shù)學教案13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90頁例2及練習二十一第1~4題。

          教學目標:

          1.掌握稍復雜的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或少)百分之幾的問題的解答方法。

          2.提高學生遷移類推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把下面各數(shù)化成百分數(shù)。

          0.631.0870.0441/43/57/205/8

          2.說說下面每個百分數(shù)的具體含義,是怎么求出來的?(哪兩個數(shù)相比,把誰看作單位“1”。)

          某種花生的出油率是36%。

          實際用電量占計劃用電量的80%。

          李家今年荔枝產(chǎn)量是去年的120%。

          二、學習新課

          1.根據(jù)數(shù)學信息提問題。

          出示例2的情境圖,讓學生根據(jù)圖中提供的條件提出用百分數(shù)解決的問題。

          學生可能提出以下問題:

          ①計劃造林是實際造林百分之幾?

         、趯嶋H造林是計劃造林百分之幾?

          ③實際造林比計劃造林增加百分之幾?

         、苡媱澰炝直葘嶋H造林少百分之幾?

          2.讓學生先解決前兩個問題。

          通過這兩個問題的解決,提醒學生注意:解決這類問題一定先弄清楚哪兩個數(shù)相比,哪個數(shù)是單位“1”,哪一個數(shù)與單位“1”相比。為學生學習新課解決數(shù)量關系稍復雜的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或少)百分之幾的.問題做好知識遷移的準備。

          3.讓學生自主解決“實際造林比計劃增加了百分之幾”的問題。

          (1)分析數(shù)量關系。

          讓學生自己嘗試把數(shù)量關系用線段圖表示出來。

          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理解“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增加百分之幾”的。

          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確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增加百分之幾,就是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增加的公頃數(shù)與原計劃造林的公頃數(shù)相比的百分率,原計劃造林的公頃數(shù)是單位“1”。

         。2)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

          ①讓學生根據(jù)分析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列式計算出結果。

          ②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方法,教師作適當?shù)陌鍟?/p>

          方法一:(14-12)÷12=2÷12≈0.167=16.7%

          方法二:14÷12≈1.167=116.7%

          116.7%-100%=16.7%

          問:還有其他方法嗎?

         、圩寣W生總結,像這樣的百分數(shù)問題有什么特點?解決它時要注意什么?

          使學生明確:這是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增加百分之幾的問題,它的解題思路和剛才同學們提出的第①、②個問題的分析思路基本相同,都要分清哪兩個量在比較,誰是單位“1”,但這里比較的兩個量中有一個條件沒有直接告訴,必須先求出。

          4.改變問題。

          師:如果問題是:計劃造林比實際造林少百分之幾?又怎么解決呢?

          讓學生列出算式,教師板書:

         。14-12)÷14

          5.觀察比較。

          將例2的第一種算式與改變后的問題的解答算式相比較:

         。14-12)÷12(14-12)÷14

          師:不同點是什么?為什么除數(shù)不一樣?

          通過學生的討論,再次強調(diào)兩個問題中誰和誰比,誰是單位“1”。使學生體會到,用百分數(shù)解決問題和用分數(shù)解決問題一樣要注意找準單位“1”。

          6.概括應用。

          讓學生讀一讀課本例2后面一段話,結合生活實際舉例說一說“增加百分之幾”、“減少百分之幾”“節(jié)約百分之幾”……等話的含義。

          三、鞏固練習

          1.提問:解決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或少)百分之幾的問題,應注意什么?

          2.獨立完成課本90頁“做一做”的題目。

          四、布置作業(yè)

          課堂作業(yè):練習二十二第1、第2題。

          課外作業(yè):練習二十二的第3、4題。

          五、課堂總結反思

          1.學了這節(jié)課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2.能談談你的收獲嗎?

        小學數(shù)學教案14

          一、復習:

          昨天的課上我們學習了解決問題的策略,誰來說說解決問題具體的策略有哪幾種?

          (列表,畫箭頭,畫線段圖等)

          用這些方法,都可以使信息看得更清楚就更方便我們的解答了。

          其實,昨天解決的問題主要分兩類:歸一和歸總

          老師補充練習(略)解釋歸一和歸總的意思和解決方法

          二、學習例題:

          1、出示例題:讀題后,讓學生說說題里提到了幾種樹?

          根據(jù)問題依次把信息填入表格。

          問:根據(jù)第一行的信息可以求什么?怎么求?這個算式寫在哪里更合適?

          (因為是求桃樹的棵數(shù),所以該算式就寫在第一行邊上更為清楚。)

          同樣的,根據(jù)第2行的信息可以求什么?算式寫在哪里更合適?

          指名讀問題,說說怎么求該問題?

          有沒有別的解答方法?(可能會有學生提出用綜合算式的`方法。)

          指名說說這題的解題步驟。

          2、和剛才一樣,自己嘗試著解決“試一試”

          全班交流。

          三、鞏固練習

          1、讀題后要求學生自己畫出表格來整理,再解答

          教師巡視,做一些具體的指導

          再全班交流表格的設計和解答的方法

          2、讀題后問:這份表格需要設計幾行?

          根據(jù)每一行的信息,分別能求出什么問題?寫在相應的行。

          再回答書上的問題。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選幾個學生的問題讓大家解答。

          3、邊讀題邊整理表格,整理完之后再解答交流。

          四、全課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還是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解決實際問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從實例中歸納加減法的意義和關系,初步理解加法與減法的意義以及它們之間的互逆關系。

          2.初步學會利用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求解加減法算式中的未知數(shù)。

          3.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數(shù)學知識和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加、減法的意義和利用加減法的關系求加減法中的未知量。

          教學難點:從實例中探究加、減法的互逆關系。

          環(huán)節(jié)

          二、理解加減法的意義

          1、理解加法的意義。

          出示例1(1)一列火車從西寧經(jīng)過格爾木開往拉薩。西寧到格爾木的鐵路長814km,格爾木到拉薩的鐵路長1142km。西寧到拉薩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1)問:根據(jù)這道題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讓學生嘗試用線段圖表示)

          (2)請學生根據(jù)線段圖寫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或1142+814=1956

          師: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樣的運算叫做加法?(小組討論)

          (根據(jù)這兩個算式,結合已有的知識討論并試著用語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3)小結:把兩個數(shù)合并成一個數(shù)的運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義)說明加法各部分名稱

          環(huán)節(jié)

          2、理解減法的.意義

          能不能試著把這道加法應用題改編成減法應用題呢?

          (1)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嘗試用線段圖表示:

          師:根據(jù)線段圖寫出兩道減法算式,并說說這樣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或1956-1142=814

          (2)問:怎樣的運算是減法?(小組討論)

          (根據(jù)這兩個算式,結合已有的知識討論并試著用語言表示)

          (3)小結:已知兩個加數(shù)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shù),求另一個加數(shù)的運算,叫做減法。(出示)

          說明減法各部分名稱

          環(huán)節(jié)

          三、探究、理解加法和減法之間的關系。

          1.問:上面的這些算式,你覺得它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觀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數(shù)字位置間關系,思考加法和減法之間的關系。然后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小組討論。個別匯報)

          2.根據(jù)學生的匯報,出示:

          加數(shù)+加數(shù)=和被減數(shù)-減數(shù)=差

          3.師歸納并小結:減法是加法的逆運算。(板書)

          4.加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出示:814+1142=1956

          814=1956-1142

          1142=1956-814

          問:觀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結論?

          和=加數(shù)+加數(shù)

          加數(shù)=和-另一個加數(shù)

          5.減法各部分之間的關系。

          出示:800-350=450

          800=450+350

          350=800-450

          問:通過觀察這組算式,你能得出減法各部分的關系嗎?

          觀察這組算式討論歸納得:

          被減數(shù)=差+減數(shù)減數(shù)=被減數(shù)-差

          6.練習“做一做”

          四、總結

          師:誰來說說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

        小學數(shù)學教案16

          旋轉(zhuǎn)與平移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觀察、交流等活動,經(jīng)歷認識旋轉(zhuǎn)、平移現(xiàn)象的過程。

          2、結合實例,初步感知旋轉(zhuǎn)、平移現(xiàn)象。在對物體旋轉(zhuǎn)、平移運動探索的過程中,發(fā)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3、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點:認識旋轉(zhuǎn)、平移現(xiàn)象。

          教學過程:

          一、認識旋轉(zhuǎn)現(xiàn)象。

          (一)做風車:

          1、指導學生動手用正方形彩紙做風車。

          2、讓學生將自己親手制作的風車玩一玩。觀察風車轉(zhuǎn)動的情形,說說風車轉(zhuǎn)動有什么特點。學生在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使學生了解風車是繞一個點或一個軸轉(zhuǎn)動的,說明風車的轉(zhuǎn)動就是旋轉(zhuǎn)。

          (二)說一說:

          根據(jù)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可直接鼓勵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出在生活中見過哪些旋轉(zhuǎn)現(xiàn)象。

          二、認識平移現(xiàn)象。

          (一)做一做:

          1、在教師的帶領下,師生共同操作。

          2、讓學生交流自己取書、推書的動作。

          3、討論:

          取書、推書的`動作以及書的移動有什么特點?

          使學生了解書是沿一個方向做平移運動。

          (二)說一說:

          1、先讓學生觀察教材中的事例,說出平移現(xiàn)象。

          2、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一說在生活中還看到過哪些平移現(xiàn)象。

          三、練一練:

          第1題:鼓勵學生用多種方式做平移、旋轉(zhuǎn)動作。

          第2題:給學生充分的觀察、交流空間。

          第3題:先讓同桌討論,再全班交流。先讓學生指出事物的運動情況,再說出哪些是平移現(xiàn)象,哪些是旋轉(zhuǎn)現(xiàn)象。重點了解學生用不同的符號表示的情況。

          四、作業(yè):課本第4頁的第4題。

          教學隨筆

        小學數(shù)學教案1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推理等活動發(fā)現(xiàn)圖形的排列規(guī)律。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推理能力,提高學生合作交流與創(chuàng)新意識。

          3、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和欣賞數(shù)學美的意識,激發(fā)學生感受數(shù)學、發(fā)現(xiàn)數(shù)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發(fā)現(xiàn)圖形的排列規(guī)律。

          教學難點:體會一組圖形重復出現(xiàn)多次就是排列規(guī)律。

          教具學具準備:課件、學具、水彩筆、板書的教具,磁鐵若干。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認識規(guī)律

          1、孩子們,你們看,誰來了?(課件出示:聰聰、明明。學生主動給聰聰明明打招呼。嗨,哈羅。然后聰聰、明明給小朋友打招呼:小朋友們,你們好,我們又見面了,聰聰說:今天,我和明明要帶你們到一個很好玩的地方,猜一猜,是什么地方?師:知道是什么地方嗎?

          2、出示“數(shù)學樂園”明明說:瞧,數(shù)學樂園可是我和聰聰布置的喲,怎么樣,漂亮嗎?)師:他們的布置不僅漂亮,而且還藏有一些小秘密,找一找,有什么秘密?(停5秒)把你的發(fā)現(xiàn)說給小組的同學聽聽。開始吧。(學生分組交流,師指導觀察)

          3、小組匯報:誰來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充分讓學生說,(學生肯定回答較為哆嗦如:是一個…一個…一個…一個…。同時師跟著指主題圖當說到主題時,師:喲,你找到了彩旗排列的規(guī)律,你真聰明!你能大聲地再說一遍嗎?(師點課件引導生說出規(guī)律。)師補充:說簡單點說是一黃一紅為一組不斷地重復出現(xiàn),他說得真好,小朋友,把掌聲送給他,送你一個智慧星。再讓其他生說出燈籠、彩花的排列規(guī)律。(每說出一個規(guī)律課件跟上)

          3、揭示課題:剛才,小朋友找到了不少的規(guī)律,這正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nèi)容,找規(guī)律。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4、出示例1中的一組圖:猜一猜,(師做神秘樣)這面旗的后面一個應是什么顏色的旗?(很驚訝)你是怎么知道的?對,說得真好,他是根據(jù)一面黃旗,一面紅旗依次不斷地重復排列這個規(guī)律知道答案的。

          這個朵花的后面一個應是什么顏色的花?這個燈籠的后面一個是?真是一群聰明的孩子,你們不但找到了規(guī)律,還能應用規(guī)律解決問題。好了,我們一起去數(shù)學樂園去玩玩吧!

          二、動手實踐,找規(guī)律

          (一)教學例1中跳舞圖

          1、師:看一看,迎接我們的是什么呢?(歌舞表演。)

          2、(出示場中小朋友跳舞)仔細觀察,跳舞的同學是按怎樣的`規(guī)律站隊的?(抽生說并表揚生:你的規(guī)律找得好。)(一男一女或一女一男)師:他們是圍成一圈跳舞,如果以男生為開始,就是一男一女,如果以女生為開始,他們站隊的規(guī)律就是一女一男。(課件演示)。

          (二)教學例2

          1、聰聰:小朋友,我們?nèi)ビ^看魔術表演吧。師:看魔術去。(魔術師出現(xiàn))小朋友,歡迎你們來到數(shù)學樂園,注意了注意了,魔術表演開始了,1、2、3變!(魔術師吹口氣,變出例2第1圖)

          2、師:魔術師變出了什么呢?它們的排列有什么規(guī)律呢?你能按照規(guī)律照著擺嗎?試一試,找出規(guī)律,用學具擺一擺。(每個問之間稍停一會兒)

          3、抽生上黑板擺。師:來,告訴小朋友,你是按照什么規(guī)律擺的?師問:你們也是按照這個規(guī)律擺的嗎?還有其它的發(fā)現(xiàn)嗎?引導學生說出規(guī)律,同時發(fā)現(xiàn)魔術師變出的圖形既可以從形狀上找排列規(guī)律,還可以從顏色上找排列規(guī)律。

          4、師表揚學生:真聰明,繼續(xù)加油,魔術還要變。(變成例2第2圖)

          師:魔術師又變出了什么呢?是按什么規(guī)律排列的,你能接著擺嗎?試一試。

          5、生上黑板擺。你能說出它們排列的規(guī)律嗎?(從形狀、顏色上談)

          師:小朋友擺得真好,不僅能從圖形的形狀上找到了它們的排列規(guī)律,還從顏色上找到了排列規(guī)律。

          6、好,把學具推上去。出示課件魔術師拋花:魔術師說:呵呵,真是一群聰明的孩子,變!這些鮮花送給你們。師問:你們喜歡嗎?

          (二)教學例3和“做一做”

          1、師:孩子們,數(shù)學樂園里有很多游戲,我們?nèi)ネ嫱嫱可螒虬伞?出示課件)出示課件:聰聰明明拿著畫板,聰聰說:我能按照這些圖的規(guī)律涂色,明明,你會不會?明明:我當然會啦,小朋友,你們會不會呢?

          2、師:那就請孩子們按照規(guī)律把沒涂的涂上正確的顏色。翻到書第89頁,開始吧!

          3、展示學生作業(yè),并說出為什么涂這種顏色,讓學生說出規(guī)律。問:哪些孩子也涂對了,好,表揚自己。

          4、出示“做一做”第2題:一群小星星和一些正方形跳到舞臺上。其中一顆星說:唉呀,我們怎么都沒涂色呀,一點兒都不好看。小朋友,你們能幫幫我們,給我們涂上有規(guī)律的漂亮的顏色嗎?讓我們來當一次小小設計師,給這些圖形設計出有規(guī)律的美麗的顏色來。(收2本,逐一展示?筛鶕(jù)實際問:你是怎么涂得又快又好的?)

          課間休息:多么歡快的音樂,孩子們,來,跟老師一起隨著音樂活動活動吧;顒又校簬焼枺簳藛?自己跳跳。(師生共舞,左拍一下,右拍一下,上左揮一下,右揮一下有規(guī)律的音樂和動作。)

          師:孩子們,你們怎么這么快就把老師的動作學會了?讓生說出老師跳舞時動作的規(guī)律。

          三、創(chuàng)造規(guī)律、表演規(guī)律。

          那你們能不能像老師剛才那樣用不同的動作或者聲音有規(guī)律地表演嗎?不同的動作或者聲音(請幾生表演,同時請學生說出其表演的規(guī)律,來,請小朋友跟你一起做。)

          四、生活中的規(guī)律。

          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的規(guī)律,我們一起去看看

          (課件出示生活中有規(guī)律的事物:讓學生發(fā)現(xiàn)開始一兩張圖抽生說規(guī)律,找到規(guī)律了嗎?后面讓學生搶著答。當看到孔園時,師:很多有規(guī)律的事物總能給我們一種美的享受。當出示春夏秋冬時,師:我們的春、夏、秋、冬也是有規(guī)律出現(xiàn)的,正是因為有了規(guī)律,我們的生活才會如此豐富多彩。課件:聰聰、明明出現(xiàn):只要小朋友多觀察,多動腦筋,也一定會創(chuàng)造出更多更好的規(guī)律來豐富我們的生活。小朋友再見。

        小學數(shù)學教案18

          教學目標:

          1.讀文章,發(fā)揮想象力,描述文中情景。

          2.理解“這里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桂花!币痪湓捯馑。

          3.體會作者表達濃濃思鄉(xiāng)之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導語:童年是美好,那一幕幕童年往事會給人以永久回憶。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回憶童年生活文章。(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

          3.教師:讀了課題,你有問題要問嗎?

         。▽W生自由提出疑問)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方式讀課文,想怎么讀就怎么讀,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讀書交流。

         。1)請學生選讀感興趣段落。

          (2)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問題,在小組內(nèi)與同學交流、討論。

          三、細讀課文,探究解疑

          引導學生重點探究以下問題。

          1.“我”為什么喜歡桂花?

          ①從文中找出“我”喜歡桂花句子讀一讀,說說“我”為什么喜歡桂花。

         、谟懈星榈乩首x這些句子,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

          2.重點理解搖花時樂趣。

         。1)為什么說搖花對“我”來說是件大事?(理解“總是”)

          (2)畫出“我”搖桂花句子。

         、倮斫狻斑@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著桂花樹,使勁地搖”。

         、谙胂蟆肮鸹娂娐湎聛恚覀儩M頭滿身都是桂花!鼻榫啊

         、蹫槭裁凑f桂花紛紛落下來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雨”?

         。3)指導感情朗讀。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鄉(xiāng)童年時代‘搖花樂’,還有那搖落陣陣桂花雨”。這句表達了作者怎樣思想感情。

          四、課堂總結

          1.課文通過回憶小時候搖桂花時有趣情景,表達了作者對童年往事無比懷念以及對家鄉(xiāng)熱愛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五、拓展延伸

          回憶一下自己童年生活,有沒有不能忘懷人和事?如果有,說給大家聽聽。

        小學數(shù)學教案19

          一、說教材:

          本課內(nèi)容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第70~74頁。

          教材簡析:《面積》屬于空間與圖形領域,被安排在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這一單元具體包括:面積和面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面積單位的進率,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四部分。本課是這一單元的起始課,它的教與學是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長度和長度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從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轉(zhuǎn)化的開始,是空間形式“由線到面”的一次飛躍。學好本課,不僅是學習面積計算的基礎,更是小學階段幾何教學的基礎知識。

          為了幫助學生建立面積概念,教材在編寫上非常重視展現(xiàn)面積概念的形成過程、注重常用面積單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觀操作和形式多樣的活動中體驗。教材按照先認識面積(包括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封閉圖形的大小),然后歸納面積的概念,再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包含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為什么用邊長是“1”的正方形作面積單位及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說前測:

          關于面積和面積單位學生知道些什么呢?對三年級兩個班學生的前測結果統(tǒng)計表明:

          關于面積,87%的學生通過其他渠道或自學課本知道“面積”一詞,13%的學生表示從未聽說;15%的學生對“面積”的含義有錯誤認識,56%的學生認為“面積”和物體的大小有關,29%的學生表示說不清楚。

          關于面積單位,69%的學生表示通過其他渠道或自學課本知道“面積單位一詞”,31%的學生表示從未聽說;10%的學生對面積單位的含義有錯誤認識,47%的學生認為面積單位和物體的大小有關,43%的'學生表示說不清楚。

          據(jù)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1)通過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體驗活動,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建立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積單位的建立規(guī)則。

          (3)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動中獲得關于它們實際大小的空間觀念,形成正確的表象。

          (4)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學生體驗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并建立正確的表象。

          難點:在操作中體會引進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四、說教學準備:

          (1)教具:多媒體課件;米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9-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經(jīng)典】09-10

        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3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8-08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8-03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8-05

        [經(jīng)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30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7-31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7-06

        (經(jīng)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