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做燈籠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做燈籠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做燈籠教案1
活動設計背景
很多幼兒都很喜歡手工教案,自己動手制作出來的東西能夠讓幼兒感受到滿足感,剪紙是幼兒樂此不疲,用簡單的材料幼兒從中體會到樂趣,既能發(fā)展幼兒動作協(xié)調性,又能發(fā)展幼兒動手動腦的習慣,在從中體會樂趣。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學會使用剪刀的技能;
2、培養(yǎng)幼兒心靈手巧、動作協(xié)調的.技巧,并養(yǎng)成動手動腦的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培養(yǎng)幼兒手的靈活性、協(xié)調性。
活動準備
彩色卡紙、紙杯、安全剪刀、竹筷、牙簽、雙面膠、毛線。
活動過程
1、激發(fā)幼兒制作的興趣
當你家里過新年的時候,你家門口會懸掛什么東西呢?
讓我們一起來制作紙杯燈籠吧!看看誰制作的最美、最好看吶!
2、老師指導幼兒制做燈籠
。1)分發(fā)制作材料;
。2)指導安全制做,小心使用剪刀、牙簽;
。3)制作方法:
第一步:把彩色卡紙粘貼在紙杯的外面作裝飾;
第二步:把在卡紙上畫好的耳朵、眼睛、鼻子、胡須和嘴巴,分別剪下來,然后貼在裝飾好的紙杯上;
第三步:在紙杯底部的中間用牙簽鉆一個小孔,穿上毛線,并在杯里將線頭打好結。將線的另一頭系在竹筷的一端,燈籠就做好了。
3、師生一起念兒歌:
小紙杯,真好玩,剪好圖形上面貼,在鉆一個小小孔,系好繩子成燈籠。
燈籠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一個代表著吉利,喜慶的物品,也是我國獨有的物品,是中國文化中比較有象征意義的一種物品,做燈籠的課程主要是想要讓小朋友們更加了解中國文化。
幼兒園做燈籠教案2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學會使用剪刀的技能。
2.培養(yǎng)幼兒心靈手巧、動作協(xié)調的技巧并養(yǎng)成動手動腦的習慣。
3.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活動準備
彩色卡紙、紙杯、安全剪刀、竹筷、牙簽、雙面膠、毛線
活動過程
一、提問導入,激發(fā)幼兒活動興趣。
師:中秋節(jié)的時候你家門口會懸掛什么東西呢?讓我們一起來制作紙杯燈籠吧!看看誰制作的.最美、看。
二、幼兒制做燈籠。
1.分發(fā)制作材料;
2.指導安全制做小心使用剪刀、牙簽;
3.制作方法:
第一步:把彩色卡紙粘貼在紙杯的外面作裝飾;
第二步:把在卡紙上畫好的耳朵、眼睛、鼻子、胡須和嘴巴分別剪下來然后貼在裝飾好的紙杯上;
第三步:在紙杯底部的中間用牙簽鉆一個小孔穿上毛線并在杯里將線頭打好結將線的另一頭系在竹筷的一端燈籠就做好了。
三、師生一起念兒歌。
小紙杯,真好玩,剪好圖形上面貼,在鉆一個小小孔,系好繩子成燈籠。
幼兒園做燈籠教案3
活動目標:
1、認讀加法算式題,初步理解算式中"+"、"="(數(shù)學符號)和三個數(shù)字的實際意義。
2、比較、分辨燈籠的特征,學習將燈籠與算式題配對,體驗加法算式題在生活中的運用。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4、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5、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不同特征的剪紙燈籠(大小、顏色、握柄、流蘇、花紋等不同)、3的加法算式題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價值取向:引發(fā)興趣,導入掛燈籠的話題
1、導入:國慶節(jié)馬上就要來了,大家在國慶節(jié)的時候都喜歡掛燈籠,紅紅火火,特別(喜慶)熱鬧。今天,我們將與燈籠和算式題做朋友。
二、認讀加法題價值取向:初步感受加法算式題中的組成部分
2、認讀加法題:1+2=3 2+1=3關鍵提問:
這些算式題上有什么?(幾個數(shù)字?幾個符號?)小結:有數(shù)字、符號、排列出來的叫算式題。"+"叫加號,"="叫等號,在算式題中"+"讀加上,"="讀等于。
三、說一說價值取向:初步理解算式中"+"、"="和三個數(shù)字的實際意義。
1、出示一串三個燈籠的圖片及算式題:1+2=3 2+1=3(兩個算式題分別出現(xiàn)的)
導入:根據(jù)這張圖片,老師列了一個加法算式題,小朋友一起仔細看一看這些燈籠。
2、關鍵提問:這些符號和數(shù)字都表示什么呢?
小結:這二數(shù)學題中有"+"叫加法,表示后面的數(shù)比前面的數(shù)大;"="叫等號,"="后面的數(shù)表示總共有多少,也叫總數(shù);前面的兩個數(shù)字分別代表2個大燈籠和1個小燈籠,后面的數(shù)字表示燈籠的總數(shù)。
。ㄈ纾阂槐K打燈籠加上兩盞小燈籠,總共有3盞燈籠——·)四、看燈籠找算式題價值取向:理解并運用加法算式題的實際意義。
1、導入:老師準備了許多的燈籠,每一串燈籠都有自己的秘密?他們可以做不一樣算式題?
2、幼兒操作:
操作要求:觀察各串燈籠,分辨他們不同的特征。尋找可以匹配的算式題,對應地掛在一串串燈籠下面,說說所表示的意思。
3、交流:
1)說一說燈籠下面的算式題的意思。
2)尋找不同燈籠下掛著的'相同算式題,體會相同算式題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如:1+2=3既可以表示1盞大燈籠加上2盞小燈籠也可以表示1盞紅燈籠加上2盞綠燈籠)五:延伸價值取向:激發(fā)幼兒感受加法算式題在生活中的運用思考:1+2=3哈可以表示我們生活中的哪些事情呢?
小結:算式題的用處很大,能幫我們許多忙,使我們的日常生活變得更加便利。
反思:
游戲是孩子們都喜歡的,我設計了與本課相關的游戲,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充分感受到學習知識是很快樂的一件事情。
但我忽略了孩子本身的個體差異,沒做到去觀察每個孩子的聽課狀況。好的孩子把知識都學會了,但個別孩子聽課狀態(tài)不是很好,沒有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氣氛當中去,我也沒能做到及時的去提醒、去點撥。今后的課堂中我一定要更細心的去觀察我的每一個學生,讓他們都能更好的去聽課,去學習。還有游戲的時候,不可能做到每個孩子都到前面來進行游戲,但我明顯可以看到有些孩子由于沒能到前面來游戲那種失望的表情。我今后的課堂上一定要多設計一些游戲,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參與。
幼兒園做燈籠教案4
一,活動目標:
1, 愿意參與涂色活動,感受涂色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2,知道燈籠的顏色是紅紅的。
3,鍛煉幼兒手的靈活度,完成自己的作品。
二,活動準備:
1, 畫有燈籠輪廓的紙與幼兒人數(shù)相同
2, 紅顏色的蠟筆若干
3, 錄音機一個,磁帶一盒
三,活動過程:
。ㄒ唬┱勗拰
提問一:寶寶們,我們過節(jié)的`時候和平時有什么不一樣。
提問二:寶寶們,我們過節(jié)和過新年的時候,門口和街上都掛上好多好多什么。浚ㄒ龑в變赫f出好多好多的燈籠)
提問三:寶寶,你看到的燈籠是什么顏色的?(幼兒自由交流,學說紅紅的燈籠)
(二)引導幼兒學習作畫
1, 教師出示畫有燈籠輪廓的紙,提問:寶寶,這是什么呀?(幼兒回答)
2, 教師小結:哦,燈籠是紅紅的對嗎?(出示燈籠輪廓圖紙)現(xiàn)在老師這里還有好多好多的沒有顏色的燈籠怎么樣讓它們變成紅紅的燈籠呢?
。 引導幼兒說出涂色 )
3, 教師向幼兒講解做畫的要求:
1,教師范畫,重點突出涂色時方向要一致。(例左右左右、上下上下)
2,提問:寶寶,老師是怎么涂色畫紅紅的燈籠的?
4, 播放音樂,幼兒操作涂色
1,幼兒動手涂色,老師巡回指導
2,幼兒任選方法涂色,老師提醒幼兒注意衛(wèi)生,互相謙讓。
。ㄈ┲v評幼兒作品,讓幼兒感受成功
。1) 我們今天的小畫家的畫真棒,瞧xxx涂的顏色非常均勻,xxx這次也能大膽地畫畫了,……逐一出示幼兒的作品,讓幼兒欣賞。
。2) 讓我們把紅紅的燈籠掛在教室的門上,好嗎?結束活動
幼兒園做燈籠教案5
活動背景
燈籠這種中國所獨有的物品在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在春節(jié),人們會在大門口掛上兩個紅紅的大燈籠,元宵節(jié),也是離不開燈籠,還有就是馬上就要來臨的中秋節(jié),人們也是要提著燈籠賞月,讓我們與小朋友們一起來自己動手制作燈籠吧。
活動目標:
1、幼兒按圖示將燈籠卡片取下,并做好燈籠。
2、引導將燈籠在活動室,調動幼兒參與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的積極性。
活動準備:
漿糊,燈籠圖卡。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
1、談話引入:
小朋友們,你們還記的過年的時候,在我們的家門口會掛什么嗎?(引導幼兒說出有燈籠)。
2、引導幼兒觀察欣賞老師準備的范例燈籠。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做燈籠,到了過年的時候,小朋友可以把自己做的燈籠掛到自己的家門口,這樣為新年增添熱鬧喜慶的氣氛。
3、出示制作燈籠的材料。
師:請小朋友們看看,制作燈籠需要哪些材料才能做好一個漂亮的燈籠呢?
師:制作燈籠要用到燈籠圖卡,漿糊。
二、老師邊示范制作的'步驟邊講解制作方法。
1、師:把制作燈籠的卡片取下后,小朋友發(fā)現(xiàn)圖卡上有什么?(有一條虛線,像折痕一樣)。先沿著虛線對折。
師:你們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一條一條的實線)。我們把這一條一條的橫線撕開。
2、再把燈籠圖卡卷成筒狀并粘貼好。
3、粘貼好后,再把圖卡2取下來,粘貼在卷好的燈籠上端口的兩邊做成提手,這個燈籠就做好了!
三、老師交代作業(yè)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1、現(xiàn)在請小朋友也來做一個燈籠,老師會給每個小朋友都發(fā)一份制作燈籠的材料,漿糊放在桌子的中間大家一起用。
2、小朋友操作,老師觀察小朋友的制作情況,幫助能力差的小朋友。
3、評價作品,結束活動。
幼兒園做燈籠教案,燈籠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一個代表著吉利,喜慶的物品,也是我國獨有的物品,是中國文化中比較有象征意義的一種物品,做燈籠的課程主要是想要讓小朋友們更加了解中國文化。
幼兒園做燈籠教案6
活動目標:
1.學習使用各種圖案及粗細不同的線條裝飾燈籠面。
2.感受燈籠的美,感受中秋的節(jié)日氣氛。
活動準備:
1.各式燈籠自制燈籠作品若干。
2.按比例裁剪好的.卡紙、彩紙、膠水、剪刀、黑色筆等每幼兒一份。
活動重點:
學習使用各種圖案及粗細不同的線條裝飾燈籠面。
活動難點:
學習使用各種圖案及粗細不同的線條裝飾燈籠面。
教學法:
展示法、講解法、欣賞法、操作法。
活動過程:
1.出示各式燈籠,引起幼兒興趣。
。1)引導幼兒欣賞燈籠的造型、圖案、色彩、及裝飾等。
。2)分析燈籠上的裝飾,引導幼兒欣賞各種線條的裝飾美。
2.教師講解示范,交代要求。
。1)用多種形式的線條裝飾卡紙。
。2)把卡紙卷制成燈籠。
。3)討論:你準備在燈籠上做怎樣的裝飾?
3.幼兒裝飾燈籠練習,教師指導。
提示運用線條裝飾時,注意線條粗線的運用。
4.展示作品,欣賞與評價。
評價重點:線條形式的豐富與粗細得當?shù)倪\用。
活動延伸:中秋晚上,讓幼兒提著自制的燈籠去賞月。
幼兒園做燈籠教案7
活動目標:
1.學習制作圓柱體、長方體、三菱柱等不同樣子的福燈籠。
2.能用描畫、剪紙、粘貼等多種方式創(chuàng)造性的裝飾福燈籠。
3.感受福燈籠帶來的喜悅,體驗制作福燈籠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1.重點:學習制作不同樣子的福燈籠。
2.難點:能用描畫、剪紙、粘貼等多種方式創(chuàng)造性的裝飾福燈籠。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寫毛筆字及剪紙的經驗。
2.物質準備:
⑴彩色卡紙、亮光紙、彩紙、皺紋紙、彩筆、毛筆、干花、小剪刀、膠水、雙面膠等材料若干。
⑵教師自制福燈籠范例、燈籠展示課件、背景音樂、仿真樹、布置有民間特色的“炕”作為幼兒操作臺等。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看課件,以社區(qū)活動“福燈籠大賽”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制作燈籠的樂趣。
1.播放課件,引導幼兒交流自己見過的燈籠,豐富已有經驗。
提問:剛才課件里有什么樣子的燈籠?你還見過什么樣的燈籠?是什么材料做的?
2.以社區(qū)舉行“福燈籠大賽”,激發(fā)幼兒制作燈籠的興趣。
二、教師出示自制的福燈籠,引導幼兒知道制作燈籠的方法。
1.教師出示自制的福燈籠,提問:燈籠上有什么?由幾部分組成?引導幼兒知道燈籠由燈籠提手、燈籠身體、燈籠穗子組成。
2.出示步驟圖,引導幼兒嘗試按照步驟圖制作三棱柱。
⑴提問:燈籠身體是什么樣子的?三棱柱是怎么做出來的?
、瞥鍪静襟E圖,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總共有幾步、有陰影部分、有對折線、箭頭代表對折的方向。)
⑶教師出示介紹不同對折線的卡紙,鼓勵幼兒仔細觀察看看有幾根對折線,并嘗試按照對折線自由探索,看看都能折出什么樣子的燈籠身體。教師進一步引導幼兒操作示范,并小結提升:折的時候要沿線對齊,折過的地方要壓平。
3.教師介紹材料,鼓勵幼兒大膽選擇,制作和裝飾福燈籠。
出示各種制作材料及福字,引導幼兒采用描畫、剪紙、粘貼等多種方式創(chuàng)造性的裝飾福燈籠。
小結:可以用多種方式來體現(xiàn)福燈籠的“福”字,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裝飾燈籠。
3.幼兒動手操作,體驗制作福燈籠的樂趣。
⑴幼兒自由選擇操作材料,大膽設計,提醒幼兒使用剪刀時注意安全。
⑵播放音樂,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幫助能力稍弱的幼兒,鼓勵幼兒制作出不一樣的福燈籠。
4.師幼共同欣賞、評析作品,分享成功的快樂。
、艖覓臁案艋\”:出示社區(qū)背景圖,請幼兒將制作好的.“福”燈
籠懸掛到“福氣多多樹”上;教師引導幼兒進行欣賞和評析,提問:你是制作福燈籠的?你喜歡哪個福燈籠?為什么?
⑵請幼兒帶著自己制作的福燈籠去參加社區(qū)“福燈籠”大賽,自然結束活動。
延伸活動
1.引導幼兒回活動室,進一步裝飾自己的“福燈籠”,參加社區(qū)大賽。
2.區(qū)角活動:提供更多材料,引導幼兒大膽想象,自由制作多種多樣的福燈籠。
課后反思:
一、活動聯(lián)系生活,重視幼兒興趣、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
本活動選自省編教材主題活動《冬天的故事》,此活動雖然出自冬天主題,但幼兒對燈籠的喜愛不單單停留在春節(jié)或元旦。恰巧社區(qū)開展的系列傳統(tǒng)文化活動中,有燈籠展覽這一環(huán)節(jié),結合當?shù)氐奶厣顒樱芨玫捏w現(xiàn)“藝術來源于生活,回歸于生活”這一教育理念;顒又形也捎昧诵蕾p、探索、創(chuàng)作等相結合的手段,培養(yǎng)了幼兒感受美、表現(xiàn)美的情緒,發(fā)展了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動手操作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等,引導幼兒自主選擇材料,大膽裝飾和創(chuàng)作,并且圍繞活動的關鍵字“!,根據(jù)幼兒的能力水平,自主選擇用毛筆寫、剪紙、描畫等多種方式表現(xiàn),將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自然融合其中。
二、根據(jù)幼兒的不同能力,正確評價幼兒,保持其制作的樂趣與熱情。我在巡回指導時,緊扣教學目標,鼓勵幼兒自主選擇材料,大膽制作與裝飾,并及時對幼兒的作品給予肯定和表揚,幫助個別能力較弱的幼兒,孩子們在不斷的鼓勵中熱情滿滿,制作興趣高漲。
三、尊重幼兒的意愿,滿足幼兒的制作需求。
在活動后期,個別幼兒制作興趣高漲,我及時提醒幼兒,可以活動后繼續(xù)裝飾,并且在活動結束后,與幼兒一起繼續(xù)裝飾自己的福燈籠,孩子們對于參加大賽,自信滿滿。
幼兒園做燈籠教案8
活動目標:
1、用直線和圍圈的方法做成各種燈籠。
2、能大膽地想象并嘗試獨立設計燈籠的圖案。
活動準備:
1、長方形色紙,長紙條。
2、蠟筆,剪刀,漿糊。
活動過程:
1、出示各種各樣燈籠的圖片,幼兒展示自己帶來的玩具小燈籠。
提問: 圖片上的燈籠你都見到過嗎?有些什么顏色?燈籠外面的圖案是怎么樣的?(有的是彩色的,有的上面有很多圖畫好像我們看的連環(huán)畫。有的上面寫字的,是讓你猜謎語的)什么時候人們會掛上燈籠?(國慶節(jié),元宵節(jié)各種喜慶的節(jié)日)燈籠能用什么材料來做?(布,塑料,紙)
2、教師示范講解小燈籠的'制作方法。
教師出示燈籠的范例。
看一看,老師的小燈籠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紙)上面有些什么圖案?你們想不想自己做一個小燈籠呢?
展示制作步驟。
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1) 先在紙上畫上你自己設計的圖案,注意把有圖案的一面對著自己。
剪的時候注意不要剪到底。
2)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幫助個別能力差的幼兒。
3) 探索除了這樣剪,你還能想出更多的制作方法嗎?鼓勵幼兒大膽嘗試,討論交流。
展示幼兒作品。教師與幼兒一起布置,開一個小小燈展。
幼兒園做燈籠教案,燈籠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一個代表著吉利,喜慶的物品,也是我國獨有的物品,是中國文化中比較有象征意義的一種物品,做燈籠的課程主要是想要讓小朋友們更加了解中國文化。
【幼兒園做燈籠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教案燈籠12-16
《燈籠》教學反思04-14
做湯圓教案08-16
做扇子小班教案12-21
幼兒園大班藝術教案《幫兔老板做薯條》10-11
中班社會《做元宵》教案12-12
大班語言我做哥哥了教案09-23
大班學做解放軍教案12-12
做知法守法的好少年教案范文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