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5篇(精華)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教案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1.能細致觀察并感受秋天樹木的細微變化,體驗幼兒園環(huán)境的美麗。
2.愿意和同伴分工合作,完成測量的任務。
3.能用多種方式記錄和測量。
●活動準備1.教師要認識全園的樹木和它們的基本特征。2.事先請幼兒自備可以測量樹木粗細的工具,如尺子、軟繩、毛線等。
3.小本(最好可掛在脖子上)、筆、相機。
4.幼兒學習資源③第 4~5 頁。
●活動建議1.通過話題交流,引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
(1)建議指導語:秋天來了, 我們身邊的樹木也發(fā)生了變化,誰發(fā)現(xiàn)了它們的變化,請說一說。
。2)教師提議幼兒去看看樹木的變化,并記下來。請幼兒自由結伴,商量分工,帶好本子和筆。
2.帶幼兒到戶外,分組觀察和記錄。
。1)教師與全體幼兒一起在園內邊走邊說,引導幼兒發(fā)展樹木的`變化,自由表達。
。2)教師布置觀察記錄的第一項內容:幼兒園有多少種樹,你認識幾種,說出它們的名字。請幼兒自由觀察和記錄,教師同時用相機將全園的樹木拍照。
。3)第二項內容:數(shù)一數(shù)幼兒園共有多少棵樹,大樹、小樹各多少。
。4)第三項內容:量一量幼兒園最粗的樹和最細的樹分別有多粗, 量出同一樹種最粗和最細的樹。請幼兒說一說, 測量時應該注意什么?如:每次測量注意軟繩首尾相接,在接到的地方用筆做標記。
。5)第四項內容:找一棵自己最喜歡的樹,給它起個名字。
3.組織幼兒逐項交流觀察結果。
。1)請幼兒圍坐一起,說一說幼兒園有多少種樹,說出名字。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了解幼兒的已有經驗,記住幼兒不認識的樹。
(2)分組說一說自己的記錄結果,通過核對結果,讓幼兒思考為什么有的答案和大家不一樣。
4.再次帶幼兒觀察樹木,邊走邊說。
(1)走到幼兒不認識的、未說出樹名的樹前,教師說出樹名,請幼兒觀察并說一說該樹的特征。
(2)教師可隨機指樹木詢問, 如果該樹是某幼兒最喜歡的樹,請他說出他給該樹起的名字,供大家分享。
。3)如有落葉,可請幼兒撿拾, 帶回班級。
5.組織幼兒回班,交流記錄結果。
請幼兒與自己的伙伴一起,將記錄本打開,全班幼兒巡回觀察, 讓幼兒說一說自己能看懂哪個記錄本,為什么?教師展示相關內容, 小結記錄的方法。
●活動延伸
1.教師將拍攝的樹木照片做成幻燈片,在餐前或離園前播放,或請幼兒閱讀幼兒學習資源③第 4~5 頁,請幼兒欣賞并說出樹名。
2.帶回的落葉放在美工區(qū),可制作樹葉標本。
3.提醒幼兒經常去看看自己喜歡的樹,觀察它們有什么變化。
大班教案 篇2
游戲目標:
1.鍛煉幼兒單腿站立、單腳跳躍的能力。
2.體驗與伙伴合作游戲的樂趣。
3.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快樂及成功的喜悅。
4.初步培養(yǎng)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5.發(fā)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游戲準備:
一塊平坦的'場地。
游戲玩法:
孩子們先手拉手站好,其中一個孩子將自己的一條腿放在旁邊倆個孩子拉手處,單腿站立,然后,孩子依次將自己的一條腿放在另一小孩的腿上,所有孩子將腿搭好后,最先那個孩子的腿放在最后一名孩子的腿上。開始游戲,邊單腿跳邊唱兒歌:"編、編、編花籃,花籃里面有小孩,小孩的名字叫花籃",孩子們連續(xù)轉圈單腿跳,若有一個孩子的腿掉下來,游戲結束。
游戲規(guī)則:
1.參加游戲的人數(shù)在三人以上。
2.若有一個孩子的腿掉下來了,游戲必須重新開始。
活動反思:
編花籃這個游戲,我小時侯也很喜歡玩,我想幼兒也一定會喜歡的。于是在教師的示范后,大家都很感興趣,很想學這個游戲。我先請幼兒兩人為一組,自由探索,但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都沒有掌握其中的“竅門”:可能是衣服穿的太多了,前一個小朋友腳放好后,后一個小朋友的腳根本不能再彎下來,游戲沒有成功。我想起小時侯玩的時候,人比較多,腳就好搭一些。于是,我再次示范了玩法后,請幼兒六個人一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編花籃游戲。本以為這樣問題就能解決了,但是,新的問題又出現(xiàn)了:由于幼兒沒有按次序一個接一個把腳擱在前一個小朋友的腳上,最后一個小朋友也沒有把腳放下來,大家都倒在地上了,游戲再次失敗了。
最后,我只好采取最原始的辦法,一組一組教,終于孩子們想方設法,經歷了數(shù)次失敗后,終于初步掌握了《編花籃》游戲的搭建技巧。但玩起來還有的小朋友單腳的平衡能力有限,還沒等編好花籃就倒下來了。雖然如此,孩子們還是玩得很開心,下課后還是一直在玩,看來這個傳統(tǒng)游戲還是很吸引孩子們的。
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討論,知道一些也才的名稱、特征、生長環(huán)境以及挖野菜所需的工具、材料。
2、樂意參與小組的討論及材料的準備,有一定的任務意識。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培養(yǎng)幼兒對科學現(xiàn)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師事先挖些野菜,每組一份。
2、活動前幼兒做關于野菜的調查表。
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談話,感知野菜的特征。
教師:你吃過哪些野菜?
教師出事相應的野菜,幫助幼兒初步認識各種野菜的名臣及外形特征。
教師:你還知道哪些野菜?它們?yōu)槭裁唇幸安四?
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野菜的根、莖、葉,了解其明顯特征。
請幼兒在集體面前介紹各種野菜的`根、莖、葉的特征以及自己的發(fā)現(xiàn)。
2、引導幼兒討論野菜的生長環(huán)境。
教師:我們認識了這么多野菜,你們想去挖野菜嗎?它們可能會長在什么地方呢?它是喜歡潮濕的還是干燥呢?喜歡陽光還是陰暗呢?為什么?
教師引導幼兒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鼓勵幼兒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3、引導幼兒討論挖野菜所需的工具。
教師:每組小朋友都想好了挖野菜的地方們可是我們怎樣挖呢?需要哪些材料幫助我們呢?挖到的野菜放到哪里呢?(請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在此討論后,按組依次介紹。)教師:這些材料由誰來準備呢?(每個小組自己討論一下。)教師鼓勵幼兒自己準備工具,并落實到每個幼兒,幫助幼兒形成一定的任務意識。
活動反思:
今天科學活動的主題是“挖野菜”,是讓孩子們認識野菜,從野菜的外行特征、顏色等方面進行觀察。孩子們都信心滿滿的自己一定能挖到野菜。在挖野菜的過程中,孩子們都仔細的尋找著。一有發(fā)現(xiàn)就招呼同伴們一起去挖。
大班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我班幼兒對音樂活動有很濃的興趣,對音樂的旋律、結構、音色、速度和力度方面有一定基礎,但在表現(xiàn)能力方面發(fā)展是不均衡的,往往是女孩子優(yōu)于男孩子,孩子對韻律柔和優(yōu)美的作品表現(xiàn)優(yōu)于激烈有力的作品表現(xiàn)。出現(xiàn)此現(xiàn)象的原因主要是教師選擇教育內容時過于片面。
在日常生活中,經?梢钥吹胶⒆釉谙缕濉⒋驌淇嘶蝮w育競賽中表現(xiàn)出不服輸?shù)臉幼,這種競爭意識的萌芽,如果培養(yǎng)得當,能促進幼兒社會性發(fā)展,于適應未來激烈競爭的社會有益。我利用幼兒好動、好模仿和喜歡帶有比賽性質游戲的特點,選擇了“斗雞”這一韻律活動。旨在培養(yǎng)幼兒爭強好勝、不怕失敗,努力向上的品質。
此作品的音樂旋律頗具廣東地方音樂特色,而且節(jié)奏鮮明,情緒激烈,可表現(xiàn)性強,很適合于我班的孩子。
活動目標:
1、幼兒學習按音樂的節(jié)奏、情緒、樂句的變化表現(xiàn)斗雞舞蹈,并能用眼神和面部表情與同伴交流。
2、培養(yǎng)幼兒必勝的信念和勇于向強者挑戰(zhàn)的競爭意識。
活動準備:
1、斗雞的錄像帶和錄音帶。
2、白公雞與黃公雞的頭飾及獎牌各兩個。
活動過程:
1、幼兒跟隨教師在有雞鳴的樂曲伴奏下做公雞的動作進場。鼓勵幼兒按音樂節(jié)奏、情緒飽滿地做動作。
2、(1) 幼兒觀看錄像。
指導語:公雞是怎樣斗的?
。2)討論:公雞斗的時候嘴巴、脖子、翅膀和腳是怎樣的?
。3)教師小結,強調公雞雙腳“往上蹦跳”的動作和公雞不服輸?shù)臉幼,并要求幼兒用動作和表情表現(xiàn)出來。
3、熟悉斗雞的音樂,引導
幼兒感受到音樂的第1、2樂句和第5、6樂句是相同的。
4、鼓勵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按自己的意愿用動作表現(xiàn)斗雞。提醒幼兒按音樂的節(jié)奏做動作。(教師適當用語言指導)
5、教師將幼兒編的動作與教師編的動作串起來,隨音樂完整示范給幼兒欣賞。
6、鼓勵幼兒與老師同時表演,激發(fā)幼兒敢于競爭的意識。
指導語:斗雞是兩只公雞一起斗的,誰愿意跟我—公雞大王一起斗?
7、幼兒跟教師學分解動作,注意難點。
(1)指導幼兒向上撲,向前攻,左右攻等動作。
(2)教師鼓勵幼兒按自己的意愿創(chuàng)編最后結束的動作。
8、教師用形象的語言將動作連串起來,指導幼兒完整地跟音樂表演一次。
9、幼兒分成兩組,分別與教師進行斗雞比賽。
提示幼兒注意節(jié)奏并用眼神、表情與同伴交流。
10、幼兒結對進行“斗雞”,鼓勵幼兒獲得成功。
注:此課例為“東教名師”林愛夏老師設計,曾以“異地教學”形式參加全國、廣東省、廣州市以及香港等地音樂研討會與幼教同行交流,受到好評。
附音樂:
斗 雞
2/4 1/4
5 1 5 2 | 5 3 5 2 | 222 2 2 | 0 1 2 |
5 1 5 2 | 5 3
5 2 | 222 2 2 | 0 1 5 |
5654 5 5 | 5654 5 5 | 5654 2 4 | 5 4 5 |
2321 2 2 | 2321 2 2 | 2321 5 1 | 2 1 2 |
5 1 5 2 | 5 3 5 2 | 222 2 2 | 0 1 2 |
5 1 5 2 | 5 3 5 2 | 222 2 2 | 0 1 5 |
5654 2 4 | 5 4 5 | 2321 5 1 | 2 1 2 |
5654 2 4 | 5 | 2321 5 1 | 2 |
5 4 5 | 2 1 2 | 5 4 5 | 2 1 2 |
漸慢
5 5 2 2 | 5 5 2 2 | 5 5 2 2 | 5 5 2 2 |
555 5 5 | 0 4 5 ||
活動反思:
《斗雞》這課注重引導學生了解和關注民間傳統(tǒng)娛樂文化,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表現(xiàn)欲望,斗雞對學生來說是件新鮮事,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欲望,讓他們積極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上課時我讓兩學生拿著紙公雞給全班同學進行表演“雞王爭霸賽”,讓學生感受到快樂的學習氛圍。然后出示公雞的攝影圖片和美術作品,引導學生比一比、看一看找一找攝影作品和美術作品里的公雞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引導學生觀察公雞的外形特征與羽毛顏色——雞冠高而大,尾部羽毛長、密、五顏六色)。最后讓學生用手工形式設計制作一只漂亮的斗雞,進而玩一玩“斗雞”游戲。學生學得活,興趣很濃,體驗了設計應用學習活動的樂趣。
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理解歌詞的基礎上,初步學唱歌曲。
2.體會小樹和小鳥之間的親密感情,了解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活動準備:
圖譜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孩子們,春天來了,大地變綠了,你們猜一猜,都有什么藏在綠色里面?(出示綠色紙)""誰最喜歡和小樹做朋友呢?小樹有了好多好多朋友高興地唱起歌來了,你們聽。"2.副歌前置,老師范唱(配班老師彈琴):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
提問:小樹是怎么唱的,誰來學一學?我們把這兩句連起來唱一唱。好,我們一起跟著琴聲來學一學小樹是怎么唱的。(再次彈沙這兩句)3.完整欣賞師:"小樹唱的真開心啊,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我想你們聽完這首歌就會知道了。"
。1)幼兒欣賞老師范唱(配班老師彈琴慢)提問:好聽嗎?,那你都聽到什么啦?
。2)根據幼兒說的答案出示相應的圖譜。
。▓D譜都出示了)好,現(xiàn)在我們一起看著圖譜輕輕的唱一唱,(讓幼兒跟著老師輕唱)不需要彈琴剛才我聽小朋友到唱到……這里時,有一點困難。我們來聽一下。
會了嗎?我們一起跟著琴聲試一試。(配班老師彈琴)(3)遮蓋圖譜進行演唱:哇!我們大二班的小朋友真是太棒了!現(xiàn)在包老師要考考你們,我要把其中的一句圖譜藏起來,不給你們看,看看你們還能不能把這首歌完整地唱出來。準備好了嗎?聽好前奏。(全體幼兒唱)不錯嘛!這樣我們來比賽,我請一個女孩子上來藏圖譜時,男孩子就看著圖譜唱,我請男孩子上來藏圖譜時,女孩子唱,我們來比比誰唱得好,好嗎?哪個女孩子愿意上來藏圖譜的。
今天我們學唱的這首歌有個好聽的名字叫〈〈綠色的家〉〉現(xiàn)在你們知道小樹為什么高興地笑呢。
小結:你們說得都很對,其實樹是我們最好的朋友。它不僅能美化環(huán)境,還能凈化空氣呢。到了植樹節(jié)的時候,我們帶上爸爸媽媽一起多種點樹,讓我們還有小動物們都能擁有一個綠色的家。
活動反思:
大班音樂活動《綠色的家》是這次鎮(zhèn)江市第三次幼兒園教師教學基本功揚中賽的課題之一。拿到課題之初我們的心里都沒有低,不知道這個音樂活動應該如何處理。因為受了很多活動的影響,心里總是想著能從這個活動中找出一個亮點的部分。拿到課題到比賽只有一天的時間,在一天的時間里我們要完成從集體備課到教具制作到適應幼兒再到試教這一系列的事情,F(xiàn)在回想起來那一天真是緊張而匆忙。
在活動目標時就糾結了好久,到底這個目標應該怎么制定,如何制定才是適合幼兒年齡發(fā)展的。最后把重點放在了歌曲的學唱上,希望通過一個課時的學習讓幼兒更好的學會歌曲,原來教材中的創(chuàng)編部分被取消了;顒幽繕舜_定下來了以后我們開始斟酌活動過程了;顒娱_始的部分就直接進入主題還是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再進入主題產生了分歧。主張直接進入主題的老師覺得一個歌曲活動不需要太多的引子,不要為了所謂的引導而特意設置情境的創(chuàng)設;主張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的老師們認為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能夠讓幼兒更好地理解歌曲中表達的情感,各抒己見之后還是才用了直接進入主題的方法,讓幼兒一下子就切入主題感知歌曲的內容。
在緊張得還沒有感覺的時候就發(fā)現(xiàn)競賽活動已經結束了,活動后我發(fā)現(xiàn)原來的活動設計中還存在著很多不足的地方,自己在活動中的組織和駕馭也還有很多的不足。首先是在學習的副歌前置的部分處理得不夠好,沒有留下足夠的時間讓幼兒掌握;其次是歌曲中出現(xiàn)的圖譜,沒有真正考慮到音樂活動中圖譜運用的科學性,一直都覺得音樂活動中的圖譜的運用是隨心的,忽略了其中的科學性,這成為了活動中最大的`遺憾;最后是整個活動中的提問不夠明朗,最后結尾部分的提問好像連自己都覺得有點繞了。但是整個活動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歌曲學習得還是很不錯的,特別是音準的把握在我肢體語言的帶動下表現(xiàn)得很好!
音樂活動平時是很少用來進行展示更不要說是參加競賽,通過這一次的音樂專題的競賽活動還真是獲益頗多呢!從這一次的音樂活動中更清楚的知道了一個活動什么是對幼兒最重要的,老師最應該把握的是什么,如何更科學的設置圖譜等;叵攵潭虄商斓臅r間我覺得我的教學理念有了一個新的升華!
【大班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教案07-20
大班教案【經典】08-29
【精選】大班教案07-26
(經典)大班教案08-09
大班教案(精選)08-11
大班教案[精選]08-13
大班教案[經典]08-15
[經典]大班教案09-19
(精選)大班教案09-19
[精選]大班教案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