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通用7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科學教案 篇1
中班科學:有用的水
活動目標
1.嘗試探索用目測比較或倒水的方法測量水的多少。
2.樂意實驗,有在實驗中求得答案的意識。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套相同大小的四個水杯
2.幼兒人手一套不一樣大小的四個水杯
3.不同形狀的水杯
活動過程
1.導入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變個魔術(變出一杯水)。
2.實驗操作
(1)第一次操作
師:桌上有四杯水,它們一樣多嗎?你怎么知道的?請你按從少到多的順序給水杯排排隊。
小結:杯子是一樣大小的`。
(2)第二次操作
師:這里又有四杯水,它們和剛才的四杯水有什么不一樣?
這里四杯水你能知道哪杯水多哪杯水少嗎?
你們有什么辦法可以知道它們的多少呢?
幼兒操作。
小結:當在不同大小的杯子里時我們無法知道水的多少,但我們把水倒進相同大小的杯子里就可以知道它們的多少了。
3.延伸活動
師:這里又有四杯水,它們看上去的高度是一樣的但它們裝在不同形狀的水杯里,你覺得它們會一樣多嗎?
幼兒在區(qū)角中繼續(xù)探索。
活動生成及建議
1.此活動可以延伸到個別化學習活動中讓有興趣的幼兒再去嘗試探索。
2.活動后可以讓幼兒在操作中探究水杯的形狀和水容量之間的關系,讓幼兒明白要作比較必須要在相同的條件下進行。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毛豆的外形及內部特征。
2.能動手剝毛豆,鍛煉幼兒的消極小肌肉運動。
3.學會由外到內的觀察毛豆,并用完整的話語表述自己的觀察結果。
4.激發(fā)幼兒探索事物的興趣。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6.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帶莢毛豆4筐、一個空盒子;兒歌(毛豆)
【活動過程】
導入:直接呈現(xiàn)毛豆
1.師:毛豆長得什么樣子?毛豆像什么?用手摸一摸,毛豆上面有什么?
2.師:小朋友們猜一猜,毛豆莢里面會有什么?
3.師:你們想不想知道,里面到底會是什么樣子的?
4.師:我們一起來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樣子的?
老師先示范,再請小朋友們來操作,探索毛豆莢里面的樣子。
師:小朋友們,你們發(fā)現(xiàn)毛豆莢里面有什么?是什么樣子的?
總結:今天我們一起剝毛豆莢認識了毛豆朋友,知道了毛豆是綠色的,小小的,長得圓圓的,每個毛豆朋友都有一個綠色的小房子,上面還有還有毛,大家相處的非常好。
活動延伸:
毛豆朋友還有哪些用處呢?小朋友們可以回家和家長探討一下,下次把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
活動反思:
老師要將孩子們感興趣的一個點,把它放大,從這個點引發(fā)出幼兒可以去思考探索的點。激發(fā)幼兒探索事物的興趣。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袋鼠的外形特征及其生活環(huán)境,知道袋鼠是一種善跳的野生動物。
2、使幼兒知道袋鼠媽媽肚子上的口袋的作用,培養(yǎng)幼兒對動物的興趣。
活動準備:
課件、音樂
活動過程:
1、導入課題,激發(fā)幼兒興趣。
“你們去過動物園嗎?”“動物園里有什么動物?”“今天,動物園里又增加了一種新動物。那我們快點去看看吧!”
2、引導幼兒觀察錄像,了解袋鼠的外形特征。
、僮層變毫私獯蟮.口袋及其作用。
“剛才你們看到的是什么動物?”“袋鼠是什么樣子的?”(讓幼兒回答,待教師總結)“袋鼠媽媽的肚子上有個什么?”(只有袋鼠媽媽才有口袋)“口袋是干什么用的?”(小袋鼠剛剛生下來很小,只有小皮球那么大,身體上沒有毛,眼睛、耳朵都看不見,所以它只能待在媽媽的口袋里,在袋里吃奶長大。等到7—8個月的時候才跳出口袋。)“當小袋鼠遇到危險的時候怎么辦呢?”(小袋鼠回鉆到媽媽的口袋里面,由媽媽帶著它飛快地逃走。)
、谧層變毫私獯蟮暮笸鹊奶攸c及其作用。
“袋鼠為什么跑的那么快呢?它的腿又有什么特點?“它的前腿又細又短,后腿又長又粗,有什么用處?”(便于跳躍,可以跳的又高又快)“袋鼠跳一次能跳多高多遠?”(2米高7米多遠)袋鼠跑起來的時候前腿蜷縮,尾巴翹起,后腿像彈簧一樣使整個身體往前沖。
、圩層變毫私獯蟮奈舶图捌渥饔。
“袋鼠跑的很快和它的尾巴也有關系,它的尾巴有什么特點?又有什么用處呢?”(運動時維持身體的平衡,跑起來不至于摔倒,可以在袋鼠奔跑時改變奔跑的方向。它既能在袋鼠休息時支撐袋鼠的身體,又能在跳躍時幫助袋鼠跳得更快更遠。)
3、引導幼兒認識袋鼠的生活環(huán)境。
“袋鼠喜歡吃什么?”“可愛的袋鼠生活在哪里呢?”“為什么生活在草原上?”(白天躲在樹林中,晚上到外面吃草和樹葉。)“袋鼠有好多種類,共50多種呢!”“你們喜歡袋鼠嗎?”它比較溫和,不會傷人,但如果把它惹生氣了,它也會傷人的。所以,我們要愛護它、關心它。
4、小結。
“今天,你們在動物園玩的高興嗎?”“現(xiàn)在我們聽著音樂一起學小袋鼠跳吧!”(音樂起)
科學教案 篇4
一、活動內容
冬天來了
二、活動目標
1、感受冬天的季節(jié)特征,了解動物、人類不同的過冬方式。
2、知道冬天的時候應該多運動,身體才能更健康
3、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4、體驗明顯的季節(jié)特征。
5、在活動中增長幼兒對文學作品的愛好和對大自然的愛。
三、活動準備
、宥斓那榫皥D片若干
㈡幼兒已了解一些冬天的特征(活動前教師讓幼兒向爸爸媽媽了解)
四、活動過程
、鍐栴}導入:說說冬天的'變化?
1.師:現(xiàn)在進入什么季節(jié)了?(冬天)冬天是什么哪?冬天有些什么變化哪?
2.教師鼓勵幼兒進行回答,并及時的表揚回答積極的幼兒。
3.教師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圖片,讓后再請幼兒進行回答冬天的特征。
4.教師小結:重點關注冬天動物遷徙、人們衣著等方面的變化(冬天人們換上了厚厚的冬衣,戴上棉帽……)
、嬗螒颍赫叶
1.冬天還是怎樣的哪?我們一起來找一找。
2.在眾多圖片里找出冬天情景的圖片,并說說為什么說是冬天?
3.進行小結。
、缁顒涌偨Y
教師總結幼兒今天的表現(xiàn),表揚和鼓勵幼兒在活動中表現(xiàn)積極的幼兒;顒臃此
幼兒通過活動交流感受了冬天的季節(jié)特征,了解了動物、人類不同的過冬方式。知道冬天的時候多運動,身體才能更健康。
小百科:冬季是部分地區(qū)一年四季中的第四季,由于天氣轉冷(赤道地區(qū)除外),在很多地區(qū)都意味著沉寂和冷清。生物在寒冷來襲的時候會減少生命活動,很多植物會落葉,動物會休眠,有的稱作冬眠。候鳥會飛到較為溫暖的地方過冬。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熟悉水果的名稱和外形特征。
2.根據(jù)水果的`外形特征進行匹配。
重點:
熟悉水果的名稱和外形特征。
難點:
根據(jù)水果的外形特征進行匹配。
活動準備:
玩具卡:【水果接接排】
活動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幼兒取下玩具卡的水果軋形,猜猜圖卡上是什么水果。
三、一名幼兒獨自游戲:先拿出一張水果圖卡,再依圖案上的線索找到另一半圖卡,如此進行接排,直到排完所有的圖卡。
四、兩名幼兒一起游戲:一名幼兒先取出一張圖卡,請另一名幼兒根據(jù)這張圖卡上的線索找到另一個水果的圖卡,并接排起來。如此輪流進行尋找接排,直到排完所有的圖卡。
五、小結。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探索并感知球的基本特征。
2、了解球的種類,體驗玩球的樂趣。
3、通過動手制作球,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
4、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5、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xiàn)象。
活動準備:
。、各種各樣的球:如:籃球、足球、;乒乓球、鐵球、氣球、網球、壘球等。
2、裝有水和吹起來的氣球若干。
。场⒅谱髑蚩蛇x擇的材料:報紙、海綿、棉花、泥土、沙土、布、橡皮泥、膠帶、塑料袋、水、藥丸殼等。
。、木板做成的斜面若干。
活動過程:
一、幼兒自由玩球,探索球的特性。
。薄⑻峁└鞣N球,請幼兒自由玩球。
。病⑻釂枺呵蚴鞘裁礃拥?(幼兒自由討論回答)3、教師在幼兒探索的基礎上小結:球大多數(shù)是圓的,能滾動,能跳起來,有的輕有的重,有的大有的小。
二、幼兒動手操作,探索空心和實心球的`不同。
。、提供裝有水和吹起來的氣球若干個,請幼兒試著玩一玩。
2、提問:這些氣球有什么不同?
。场⒂變河懻摶卮穑阂粋裝了水,一個沒裝水;裝水的沉,沒裝水的輕;一個軟一個硬;裝水的彈不起來,沒裝水的能彈起來。
。、教師在幼兒討論的基礎上小結:裝有水的氣球是實心的,沒裝水的氣球是空心的。
5、請幼兒嘗試將教師提供的各種球按空心和實心分開。
三、提供多種材料,請幼兒動手做一個球。
1、教師為幼兒提供多種材料,請幼兒尋找自己認為最適合做球的材料,動手做一個球。
。病⒄堄變赫f一說自己使用了什么材料,是怎么做的。
四、游戲:看誰的球滾得遠 教師提供斜面若干,請幼兒嘗試滾動自己的球,比一比誰做的球滾得遠。
五、討論: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球?它們都是圓形的嗎?
六、延伸活動:
請幼兒找一種材料,做一個跳得最高的球。
【活動反思】
通過這節(jié)活動《好玩的球》,幼兒們都能體驗到一起玩球的樂趣。。在開始部分幼兒們做運動的過程中,幼兒們興趣都很高。尤其:李薇、黃柯兒、黃京樺、姚瀟瀟個別年齡較小的幼兒,都能興趣非常高。
在選擇喜歡的材料來玩球時,幼兒們積極性非常高。但各別幼兒如:廖栩世、何揚銘小朋友,由于性格內向、接受能力差,所以不能自己去選擇材料,需要老師的幫助,老師需要加強練習這方面的知識,爭取面向全體,要使每個幼兒都能全面發(fā)展。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與同伴進行討論、操作和記錄,體驗科學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2、在嘗試與操作中感知壓縮可以減少物體所占空間,探索擺放方式和壓縮程度的不同對所占空間的影響。
3、發(fā)現(xiàn)“壓縮”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有良好的環(huán)境意識和行為。
活動準備:
1、回收箱3個;大籃子3個;鋁罐若干;記錄表一份、0-9數(shù)字卡若干。
2、課件:環(huán)保壓縮
活動過程:
一、觀察感知材料,引發(fā)興趣
1、師提問:小朋友,我們今天帶來了什么?(易拉罐)
對啊,易拉罐我們用完了,不需要它們的時候,我們是怎么處理它們的呢?(送到回收箱)
二、實驗操作并記錄結果,驗證猜想,感知物體壓縮程度和擺放方式的不同,可以減少空間的使用,節(jié)省空間。
。ㄒ唬w驗空間使用與罐子數(shù)量的關系
1、提出實驗要求:“請小朋友合作把易拉罐放進回收箱里并把數(shù)量記錄下來!保ㄓ變翰僮鞑⒂涗泴嶒灲Y果)
2、討論和分享:為什么同樣大的箱子放進去的易拉罐卻不一樣多呢?
3、教師小結:因為擺放整齊了,空隙小了,空間用得也少了,放的罐子就多了。
(二)體驗通過壓縮,可以節(jié)省空間,進一步體驗使用空間與罐子數(shù)量的關系。
1、實驗驗證:怎樣才能讓箱子放進去更多的易拉罐呢?幼兒實驗并記錄。
2、觀察、討論和分享:
。1)我們用了壓縮的方法,易拉罐放進去的數(shù)量與第一次有什么不同?(同組縱向比較)
。2)為什么我們用同樣的壓縮方法,裝進去的.罐子數(shù)量不一樣呢?(異組橫向比較,討論發(fā)現(xiàn)壓縮程度問題)
3、教師小結:因為壓縮的程度不一樣,所以裝進去的易拉罐的數(shù)量會不一樣。
三、生成經驗,啟發(fā)聯(lián)想,遷移和擴展
1、觀看課件《環(huán)保壓縮》。討論:壓縮有什么好處?(節(jié)省空間,保護環(huán)境)
2、討論:有什么辦法可以減少垃圾?萌發(fā)幼兒的環(huán)境意識。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經典)科學教案08-05
科學教案[精選]09-22
科學教案(精選)09-24
[精選]科學教案08-16
科學教案【經典】08-23
科學教案[經典]08-09
【精選】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經典)07-21
【經典】科學教案08-08
科學教案【精選】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