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科學教案4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收到預(yù)期的教學效果。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大膽地運用多種感官,感知面粉的特征及面粉變面團的過程。
2.初步學會和面,了解水量的多少和面團干、稀的關(guān)系。
活動準備
1.面粉、水、盤子、勺子、水杯、塑料小刀、電磁爐、鍋。
2.太干、太稀、水分適中的面團各一團。
3.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利用各種感官感知面粉的特征
1.今天我們要一起制作好吃的面川條,那么面川條要如何制作呢?鼓勵幼兒大膽猜測。(原來面川條是由面粉做成的。)
2.出示面粉,引導幼兒運用各種感官去感知。
師:這是什么呀?我們一看、摸摸,猜猜這是什么。
3.教師引導幼兒吹一吹,觀察面粉的變化
4.教師引導幼兒運用語言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感知,并共同:面粉是白白的,粉狀的,很輕,摸上去滑滑的,細細的等。
(二)感知面團的特征
1.提問:想一想,怎樣使面粉變成面川條?”
2.出示三份和好的面團(太干、太稀、水分適中的面團各一團),感受面團的特征。
提問:你覺得哪一種面團適合做面川條?
。禾苫蛘咛〉拿鎴F不適合,只有軟硬合適又不粘手的面團才適合進行面川條的制作。
3.出示記錄表并鼓勵幼兒猜測:100克面粉需要倒多少水才能和好面團呢?
(三)嘗試和面,探索合適的水量
1.提出操作要求:
(1)兩名幼兒一起合作,一人用小勺加水,一人和面
(2)負責加水的幼兒要數(shù)清楚加了幾勺水,并記錄下來
(3)和好的面團要既能成團,又不粘手
(4)保持桌面、身上的整潔。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3.幼兒交流
展示幼兒的面團,并介紹用的水量
4.通過比較幼兒的面團和記錄表,進行:加的.水越多,揉成的面團越稀
5.提問:如果面團太干或者太稀了怎么辦?
6.共同稱量干稀合適的面團所用的水量,發(fā)現(xiàn)面粉和水的比例是在2:1左右,揉成的面團干稀較為合適。
(四)大膽用面團制作面川條
1.提問:想一想,怎樣將面團變成面川條?
2.觀察流程圖并交流
3.提出操作要求:
(1)將太干或者太稀的面團進行調(diào)整,加入水或者粉,揉成面團。
(2)兩名幼兒一同合作將揉好的面團搓成長條形,然后壓扁,用塑料小刀切成面川條。
(3)在使用小刀時注意安全。
4.將制作好的面川條入鍋烹煮。
(五)一起享用美味的面川條。
科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樹是活植物,生長在一定環(huán)境里,是有生命物體。
過程與方法:
初步認識真正觀察應(yīng)該是有目,制訂觀察方法和步驟有利于觀察進行。
用各種感官觀察大樹。
借助放大鏡、皮尺等簡單工具對大樹進行觀察和測量。
用簡單詞語記錄觀察結(jié)果。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懂得從圖片上獲得信息是有限,親自觀察事物會對事物有更多認識。
發(fā)展觀察大樹興趣,體會到生命體給我們帶來生機勃勃感受。
在觀察過程中,培養(yǎng)與他人合作習慣。
【教學重點】了解觀察目標和方法,認識到觀察重要性。
【教學難點】對大樹觀察要指向生命體這個核心概念。
【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一些觀察用測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鏡等),觀察記錄紙。
【教學過程】
一、引言
1.校園里、大路旁、山坡上……到處我們都能看到植物,同學們對校園里植物最熟悉是哪些呢?
2.就讓我們從身邊熟悉植物——大樹開始觀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大樹
1.教師講解:這是一幅梧桐樹照片,請大家仔細地看圖,你能發(fā)現(xiàn)有關(guān)這株梧桐樹哪些特點?(你能發(fā)現(xiàn)幾點?)
2.學生匯報:從圖上看大樹,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細傾聽,并大膽說出新發(fā)現(xiàn),同時區(qū)分哪些是真正從照片上獲得信息。)
三、回憶中大樹
1.教師引導: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們從照片上發(fā)現(xiàn)東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經(jīng)看到過大樹與這照片上有什么不一樣嗎?
2.學生匯報:回憶我大樹,我曾經(jīng)看到過什么?
3.教師激趣:同學們匯報內(nèi)容真豐富,有內(nèi)容大家都看見過,有內(nèi)容有人還從來沒看見過,而有人可能從來都沒真正看過一棵大樹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細細地看一棵真正大樹嗎?
4.學生交流:為什么想看真正大樹?(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內(nèi)容!會不會也有樹瘤?是不是也有小動物?是不是還有其它東西?)
5.教師總結(jié):這樣帶著目去仔仔細細看大樹時候,我們觀察活動就開始了。
6.學生小組交流并匯報:如果現(xiàn)在來到一棵大樹下,我想觀察什么?我們怎樣才能觀察到更多內(nèi)容?
四、觀察真正大樹
1.交流:教師引導孩子們交流在頭腦中制訂好觀察大樹個人計劃。(觀察內(nèi)容、觀察方法、需要借助工具等)
2.活動: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去觀察一棵真正大樹,我們肯定有更多發(fā)現(xiàn)。同時把觀察到信息,用簡短詞語記錄下來。(在保證安全情況下老師帶學生按計劃開展真正實地觀察活動。)
3.評價:回教室后每小組互相欣賞各自觀察內(nèi)容,說說從不同記載中如何體會到觀察大樹是一個生命體。同時推選一位同學記錄單張貼于科學活動專欄內(nèi)供大家欣賞,其它同學記錄單上交給老師閱讀欣賞。(張貼記錄單要有典型特色。)
4.總結(jié):觀察一棵樹讓我們獲得了這么多信息,觀察一棵樹讓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生機勃勃生命世界,那么,觀察更多樹呢?請在課外繼續(xù)觀察不同樹。
科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大樹進行觀察,研究,體驗情感——親近自然,關(guān)注自然。
2、經(jīng)歷從“看”到“觀察”的過程,并對大樹作簡單的描述。
3、通過觀察、描述獲取有關(guān)大樹的信息。
教學準備:
1、教師選擇一棵大樹,供學生觀察。(校園內(nèi))。
2、觀察記錄紙。
3、一些工具(繩子、尺、放大鏡等)。
4、課前準備好有關(guān)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項。
教學過程;
1、引入。
你喜歡什么植物?你對樹進行研究過嗎?從書上的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有沒有到一棵大樹前觀察過?想去觀察嗎?
2、小組討論心目中有關(guān)樹的信息,并記錄在紙上。
。1)學生討論(四人一組)自己心目中的樹。
。2)把討論的信息寫于紙上。
3、怎樣觀察一棵大樹。
。1)如果你在來到一棵大樹下,你想觀察什么?學生討論。
。2)怎樣才能觀察到更多的內(nèi)容?學生討論。老師講述觀察要有序、有計劃,并把觀察得來的信息記錄在紙上,以供以后研究用。
4、帶動學生到大樹前,開始活動。
。1)有組織的帶領(lǐng)學生到事先選好的大樹下。
。2)學生根據(jù)自己想好的觀察順序、觀察方法觀察大樹。
(3)要學生把觀察到的內(nèi)容寫在記錄紙上。
5、讓學生通過討論后,知道看與觀察的不同。
。1)學生回教室,匯報交流。
。2)對照兩張記錄紙,討論以前看到的.內(nèi)容和現(xiàn)在觀察到內(nèi)容有什么不同?
。3)為什么我再去看會知道的更多?
(4)當我們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時候,當我們帶著這樣的目的再去“看”的時候,我們的科學觀察活動就開始了。
5、后續(xù)研究。
在你家附近選擇一棵大樹,自己確定觀察內(nèi)容,進行觀察。
科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知道溫度表的基本構(gòu)造。
2、使學生認識溫度表上的刻度。
3、使學生學會表示溫度的讀法和寫法。
教學準備
杯子、水槽、溫度表模型或投影。
教學過程設(shè)計
教學內(nèi)容
師生活動
備注
一、引新
二、溫度表的初步認識
三、認識溫度表上的刻度及表示溫度的讀法。
四、溫度的讀法與寫法訓練
五、總結(jié)、結(jié)束本課
1、師:(出示兩杯冒熱氣的水)如果要判別這兩杯水,哪杯水溫度高,有什么方法?
生:(討論)(可以憑眼觀察)
師:如果這里又有兩杯水都不冒熱氣,那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判別哪標水溫高呢?
生:(討論、試驗)
師:(小結(jié))剛才同學們通過運用感覺器官來判別水溫的高低,這辦法不錯,但以后要注意,只有在先知道物體的溫度不是很高的情況下,才能用手去感覺物體溫度的高低。如果是加熱過的油,從外表看不出它溫度很高,隨便用手摸,就會出事故的。
2、師:剛才經(jīng)過討論,我們知道用手能感覺出溫度的高低。但是,這方法是否很可靠呢?(出示三盆水:泠水、溫水、熱水)請一同學上來,用兩只手分別放進冷、熱水中,請同學說說兩只手對兩盆水溫度高低的感覺。過了一會兒請這同學將兩只手同時放入中間一只水盆中,然后讓他說說對這盆水溫度高低的感覺。
師:同一盆水,這兩只手對它溫度的高低的感覺,為什么會有不同呢?說明手對溫度的感覺是否可靠?
生:(討論)
師:(小結(jié))通過剛才的實驗,使我們知道了,人的手有時可以判別物體的高低,但有時也不可靠,要精確知道物體的溫度必須用溫度表來測量。這一單元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怎樣測量物體的溫度。(板書課題)
師:(出示溫度表)這是溫度表,我們先來觀察一下它的構(gòu)造,溫度表可以分成幾個部分?
生:觀察桌上的溫度表并討論。
師:(小結(jié))一般我們把溫度表分成封閉的玻璃管和管內(nèi)的.水銀兩部分,玻璃管的下端是球形的玻璃泡,管上還有刻度。
師:溫度表上的刻度有什么作用?
生:觀察、思考。
師:(出示溫度表模型或投影片)溫度表的球形玻璃泡內(nèi)有水銀,水銀液柱隨溫度的高低會上升或下降,有了刻度就能、顯示出溫度的高低了。
師:那么有誰知道單位是什么呢?(生答)現(xiàn)在我們常用的溫度單位是“攝氏度”。如今天的氣溫就讀成(板書)20攝氏度(具體數(shù)字可根據(jù)上課當天的氣溫)。如果要書寫就寫作“20℃”(板書)。
1、師:誰知道水沸騰時的溫度是多少?正確的讀法是怎樣的?應(yīng)該怎樣寫呢?
生“讀100攝氏度寫100℃(板書)
師:那么水結(jié)冰時的溫度是多少?怎么寫?
生:讀0攝氏度寫0℃(板書)
師:有時溫度比零度還要低,該怎么表示呢?
師:(指導)零下溫度要標以“零下”多少攝氏度,寫時在數(shù)字前面用“—”符號表示。例如零下5攝氏度寫作“—5℃”。
師:(出示溫度表模型或投影片)移動“液柱”的高低位置。(多次變化)
生:(根據(jù)“液柱”的位置進行讀、寫練習)
2、師:剛才通過練習,大家知道了表示溫度的讀與寫的方法,但有時溫度表里的液注不是正好在刻度線上,那怎么讀呢?(出示模型)由于我們在數(shù)學課還未學到小數(shù),現(xiàn)在我們就采用這個方法來表示溫度:當液柱超過半格時,我們就加一度(舉例);當液柱不足半格時,就不要加(舉例)。
師:(在模型上拉動“液柱”出題)
生:進行練習
課后感受
學生能正確使用溫度計測量氣溫、水溫。多數(shù)同學測量較準確。
【科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8-08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09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8-05
(精選)科學教案07-26
[精選]科學教案08-16
科學教案【精選】07-29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30
科學教案07-20
【精選】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