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案10篇(優(yōu))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美術教案10篇,歡迎大家分享。
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根據(jù)兒歌的提示按順序學畫小貓,表現(xiàn)小貓的主要特征。
2、鼓勵幼兒大膽作畫,添畫背景。
活動準備:
紙張、蠟筆、玩具貓。
活動過程:
一、引起幼兒興趣。
師:喵!喵!這是誰在叫呀。ǔ鍪就婢哓,貓的口吻說)我是貓媽媽,我的孩子不見了,小朋友請你們幫我找找好嗎?我的孩子和我長得很像,我畫張像給你們看看。小朋友仔細看,我的孩子是長得怎么樣的。
二、老師講解示范。
1、老師邊示范邊念兒歌:有間房子,上面開著兩扇小窗子。房子里住著兩個好孩子,他倆合用一只小鍋子,每人有一雙小筷子。房子下有個土墩子,土墩后面掛著個小鉤子。
2、老師帶領幼兒邊念兒歌邊書空練習。
三、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1、發(fā)放作畫工具,指導幼兒有序擺放油畫棒和紙張。
2、幼兒作畫教師指導:
要求按兒歌內容有順序地畫,可以多畫幾只貓,并涂上鮮艷的顏色,啟發(fā)幼兒畫出簡單的情節(jié)。
四、講評。
1、組織幼兒收拾作畫工具。
2、教師出示玩具貓,以貓媽媽的口吻說:“我來找我的`孩子,我的孩子在干什么?”最后說:“我的孩子都找到了,是小朋友幫我找的的,謝謝大家”。
美術教案 篇2
設計意圖: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條件優(yōu)越,擁有幾代人的關愛,習慣以自我為中心,不太懂得關愛他人,分享意識較弱,情感比較缺失,因此,我就在大班開展了語言活動《粽子里的故事》,活動中,我以粽子為核心,運用有趣的語言游戲―聽、說、接龍、悄悄話等,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傾聽習慣,鼓勵孩子大膽的表現(xiàn)表達、樹立自信、體驗快樂、學會分享并獲得更多的情感。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說說、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節(jié)。
2、養(yǎng)成仔細傾聽的習慣,能用語言清楚連貫的表達。
3、傳遞敬愛老人的情感,培養(yǎng)助人為樂的美德及分享意識(好聽的、好吃的、
好玩的要與大家分享)。
教學重點、難點:通過看、聽、說將圖片內容能用語言清楚連貫的表達。 活動準備;PPT課件、“粽子”、字卡、圖片及各種彩色紙條。
活動過程
一、導入課題《粽子里的故事》
1、觀看PPT,鼓勵孩子們大膽猜測故事內容及名字。
2、結合孩子們的生活常識,切入有關粽子的話題進行討論。――你們吃過粽子嗎?什么時候吃的?喜歡吃什么味道的?
小結:每一年的'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是我們中國人的節(jié)日,這一天人們就會吃各種美味的粽子。
二、觀看PPT,欣賞故事前半部分
――老奶奶會請誰吃粽子講故事呢?孩子們,你想請誰來吃粽子講故事?――小動物雖然吃了粽子,但它們不會講話,講不出故事,怎么辦呀?你們有什么好辦法嗎?
小結:因為動物不會講話,講不出故事,只有我們人才可以講故事。
三、以“吃粽子講故事”的形式,開展語言游戲
奶奶的粽子里有故事,蔣老師的粽子里也有故事,來吃吃蔣老師 的粽子,看看羅老師的粽子里有什么故事?
1、出示粽子(一):聽(“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
――聽“小鳥”講的故事。
2、出示粽子(二):說(“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
――看圖片講小猴、小松鼠、小兔心中的故事
3、出示粽子(三):接龍(“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詞語接龍
4、出示粽子(四):悄悄話(“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悄悄話怎么講?(輕輕講,用心聽)
如果我講的悄悄話要讓最后一個小朋友知道,可以怎么做呢?(從第一個開始,一個一個往下傳,然后,讓最后一個小朋友告訴大家我說的是什么?)
四、繼續(xù)觀看大家分享PPT,欣賞故事后半部分
師:到底是誰去奶奶家吃了粽子講故事呢?我們繼續(xù)來聽聽看......
五、活動延伸:包粽子
孩子們,你們會包粽子嗎?把你的故事包在粽子里,送給你想送的人吧。教學反思
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條件優(yōu)越,擁有幾代人的關愛,習慣以自我為中心,不太懂得關愛他人,分享意識較弱,情感比較缺失,因此,我就在大班開展了語言活動《粽子里的故事》,活動中,我以粽子為核心,貫穿整個過程,讓孩子在看看,說說,猜猜中理解故事,通過有趣的語言游戲:“聽”、“說”、“接龍”、 “悄悄話”。幫助孩子養(yǎng)成仔細傾聽的習慣,鼓勵孩子大膽表達并獲得更多的情感。
活動中,我始終堅持把問題拋給孩子,啟發(fā)他們去尋找答案,如:“悄悄話”游戲,我沒有直接告訴孩子怎么玩,而是說:“如果我對他講了悄悄話,要讓最后一個孩子知道,可以怎么做呢?這樣,孩子就通過想、說,獲得游戲規(guī)則。整個活動,內容豐富,采用了繪本的情景來開展“聽、說”訓練,傳遞了敬愛老人的情感,培養(yǎng)了助人為樂的美德,體驗了共同分享的快樂。
總之,孩子在活動中體驗了快樂,收獲了知識,活動目標得以有效的達成。但是,活動中孩子的表現(xiàn)有時也讓我措手不及,今后,我會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機智”,讓教學活動更豐富有趣,更完美。
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嘗試用青菜、藕、辣椒和胡蘿卜等蔬菜的切面拓印畫不同造型的花。
2.感受拓印的樂趣,練習拓印的方法。
活動重點:能用青菜、藕等蔬菜的切面拓印畫花。
活動難點:如何表現(xiàn)花瓶里面的花高低錯落、有松有緊。
活動準備:
1.前期經驗準備:幼兒活動前已欣賞不同造型的.花,并組織了談話活動。
2.物質準備:青菜、藕、辣椒和胡蘿卜等蔬菜的切面印章若干;紅、黃、藍等水粉顏料;幼兒前期畫好花瓶的卡紙每人一份。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教師引導幼兒回憶,前期觀察不同造型的花,鼓勵幼兒大膽說出各種花的造型,激發(fā)幼兒嘗試表現(xiàn)的意愿。
二、實踐操作,自主探究。
1. 幼兒交流:用蔬菜切片,你想給花瓶拓印怎樣的一瓶花?
2. 教師示范拓印花的方法。
。1)介紹今天要用到的拓印材料。
。2)用蔬菜的切面蘸上顏料在花瓶的上方印畫,瓶口的地方可以多印一些,印出自己喜歡的造型。
3. 交代要求:
。1)已經蘸了一種顏料的蔬菜不能再去蘸其他顏色。
(2)小手臟了可以在抹布上擦一擦。
4. 幼兒嘗試、操作。
引導幼兒大膽表現(xiàn)花的造型,按自己的意愿選擇需要的材料。
三、相互欣賞,經驗共享。
教師引導幼兒展示作品并互相欣賞評議,對畫面清晰、整潔、造型和底版材料有創(chuàng)意 的幼兒給予鼓勵。
四、活動延伸:
將晾干的畫沿著邊緣剪下來,粘在卡紙上。再沿著盆花的外輪廓將其剪下來,用透明膠帶貼在大積木上,做好的花就可以擺在窗臺上了。
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用畫、剪、貼制作團扇和折扇。
2、知道名稱和用途。
3、對方形、圓形,線條等涂鴉感興趣,并嘗試大膽添畫,能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4、培養(yǎng)幼兒初步的創(chuàng)造能力。
活動準備:
PPT圖片、扇子展覽、卡紙、裝飾材料、扇柄、彩筆、蠟筆、雙面膠、膠水等。
活動重難點:
自己設計裝飾扇面。
活動過程:
一、 導入部分
播放幻燈片,是什么季節(jié)?
開空調、開風扇、吃冷飲、扇扇子……
播放各種扇子的圖片。
二、基本部分
欣賞各種各樣的扇子 ,說一說扇子的`名稱和用途。
看看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有什么圖案,幼兒討論。
(蒲草做的扇子、絲絹做的扇子、羽毛做的扇子、紙做的扇子、竹子做的扇子、塑料做的扇子等)
這是什么扇子?(出示工藝裝飾扇)它是用來扇風的嗎?
欣賞裝飾好的工藝扇。
試一試裝飾漂亮的扇子?
教師巡回指導
三、結束部分
相互展示自己的扇子,說說自己是怎么設計的,美在哪里?
活動反思:
美術活動中,比較注重孩子的自主發(fā)揮。本活動就是想通過幼兒親手設計制作扇子的過程,潛移默化地向幼兒傳輸中國扇文化,并讓幼兒通過活動感受扇文化的魅力,培養(yǎng)幼兒的審美情趣。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小百科:扇子是引風用品,夏令必備之物。中國傳統(tǒng)扇文化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集成部分,它與竹文化、道教文化、儒家文化有著密切關系。
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會用圓形紙和長紙條制作小提包,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花紋進行裝飾。
2.體驗參與手工活動的樂趣,增進對家人的情感。
3.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jù)所觀察到得現(xiàn)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4.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xiàn)與創(chuàng)造,喜歡裝飾。
5.培養(yǎng)幼兒的欣賞能力。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體驗參與手工活動的樂趣。
活動難點:
制作小提包,用自己喜歡的花紋進行裝飾。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教具:提包圖片。學具:水彩筆、膠棒、圈形、長條紙幼兒人手一份。
心理準備:幼兒觀察并已有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參觀“提包展”。提問:你喜歡哪個包?是什么樣子?有什么花紋?
二、展開
1.觀察提包。
提問:你喜歡哪個包?是什么樣子?有什么花紋?
誰最喜歡背漂亮的包?激發(fā)幼兒為媽 媽或奶奶做包的愿望。
2.示范提包的制作過程。
重點:兩端向內折。
3.幼兒制作,教師觀察指導。
請幼兒獨立裝飾小提包,鼓勵裝飾花紋。
三、結束
展示作品,教師點評幼兒的作品,表揚大膽繪畫的幼兒。
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了解人物不同面部表情的特征。
2、嘗試用橡皮泥搓、壓、切割等方法塑造人物面部的主要特征。
3、遷移以往感知,表現(xiàn)五官經驗,大膽創(chuàng)作,增進同伴間的情感。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的欣賞能力。
活動準備:
橡皮泥、泥工板、橡皮泥工具、人物表情掛圖、黑板
活動過程:
一、通過觀察,了解人物不同面部表情的特征。
1、通過觀察掛圖提問:“圖上的小朋友怎么了?”(有的笑了、有的'哭了、有的……)“他的表情是什么樣子的?”(笑時眉毛彎彎的眼睛瞇了起來……)“請你學一學”(幼兒大膽表演,感覺表情的變化)
2、組織幼兒觀察好朋友的面部提問:“你的好朋友是誰?”
“他現(xiàn)在的表情是什么樣的?”(笑瞇瞇的、皺眉頭的……)“誰愿意把你好朋友的表情畫到黑板上?”(個別幼兒上前簡單繪畫)
二、引導幼兒用橡皮泥搓、壓、切割等方法塑造人物面部的主要特征。
1、討論制作方法提問:“你打算做一張什么樣子的臉?”(哭的、笑得……)“怎么做呢?”
。娌靠梢韵却陥A、然后壓扁,用小刀切割出人的臉部,也可以分別制作出人的五官)
2、幼兒動手制作,教師指導提問:“你做的是誰?”
“他是什么樣子的?”
“他的頭發(fā)、身子是什么樣子的?”(指導個別能力強的孩子)
三、幼兒互相欣賞自己的作品提問:“請你猜猜這是誰的臉?”
“你最喜歡哪張臉?為什么?”(引導孩子從五官整體布局分析)
四、延伸活動:
組織幼兒在下課時制作好朋友的身子。
活動反思:
大班泥工活動教案:《好朋友的臉》,在活動中我了解人物不同面部表情的特征,嘗試用橡皮泥搓、壓、切割等方法塑造人物面部的主要特征,遷移以往感知,表現(xiàn)五官經驗,大膽創(chuàng)作,增進同伴的情感。這次活動愉悅了孩子的身心,讓他們嘗到了久違的快樂,同時給我也帶來了啟發(fā)和深思,使他們看到了孩子的另一面,活動中孩子勤于思考,樂于動手,敢于創(chuàng)造,快樂并收獲著。
美術教案 篇7
目標:
1、感受點的變化美、圖案美,嘗試運用蠟筆點畫大樹的不同花紋。
2、體驗點彩活動的樂趣。
3、激發(fā)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4、根據(jù)色彩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
過程:
一、初步感受點彩畫由點成面的造型和用色特點
1、出示彩色袋,激發(fā)幼兒的活動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只神奇的魔術袋,你們想不想知道里面藏著什么?
2、逐一打開魔術袋上的小門,引導幼兒觀察點彩大樹的局部,發(fā)現(xiàn)圖案是由許多點組成的,感受其造型和用色特點。
。1)教師打開第一扇小門,請幼兒說說看到了什么。
師:你看到什么?這些點點組成了什么圖案?
幼:許多點點在一起,變成了一個圓。
。2)教師打開第二扇小門,引導幼兒進一步觀察、感受點的造型變化。
師:這次你看見了什么?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幼:像塊三角形的餅干。
幼:我覺得像寶塔。
師:仔細觀察一下有幾個三角形?都一樣大嗎?是由什么變出來的呢?
幼:下面有一個大三角形,中間有一個小一點的三角形,上面還有一個更小的三角形。它們都是用點變出來的。
師:小點點們一個挨著一個排著三角形的隊伍,三個三角形疊起來就像一個寶塔。
。3)教師請幼兒打開第三扇小門,引導幼兒觀察、感受點的造型和色彩變化。
師:請一個小朋友來打開最后一扇小門,看看這次的`點點、圖案和剛才的有什么不一樣,有幾種顏色的點點。你最喜歡里面的什么顏色。
幼:是美麗的小花。有紅色、綠色、黃色,很多顏色。
師:小點點們穿上了五彩花衣裳,變出了一朵朵美麗的小花。
3、欣賞由各色各樣的點組成的圖案,進一步感受點彩畫的色彩美和圖案美。
師:小點點們真能干,你猜它們還會變成什么呢?
。ń處煶鍪居筛魃c點組成的圖案,如由黃瓜橫切面蘸顏料點成的大圓點,由各種大小的點組成的長方形、橢圓形以及香蕉、草莓、小兔頭、鑰匙、勺子等圖案,以引導幼兒欣賞,拓展視野。)
(析:該環(huán)節(jié)按照由易到難、由黑白到彩色的順序,引導幼兒在觀察和欣賞中逐步發(fā)現(xiàn)點的大小、色彩、造型的變化,為后面的創(chuàng)作作好準備。)
二、尋找大樹身上由點組成的圖案
1、引導幼兒進一步感受由點組成的圖案。
師:神奇的魔術袋里到底藏著什么呢?現(xiàn)在我們就把它請出來吧!你們聽到“芝麻芝麻關門吧”就閉上眼睛,聽到“芝麻芝麻開門吧”就睜開眼睛。)
師:原來是美麗的大樹。大樹身上有許多什么?
2、播放幻燈片,引導幼兒欣賞各種各樣的點彩大樹,進一步感知點的色彩美和圖案美。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小點點在美麗的大大樹身上還變出了什么?(邊播放幻燈片邊和幼兒一起欣賞。)
師(小結):小點點們可真神奇啊
(析:這是該活動的難點。教師在引導幼兒邊欣賞邊交流的同時,要強化幼兒對圖案造型的感受,否則幼兒有可能因過于關注色彩變化,而忘記用不同大小的點去表現(xiàn)各種造型,從而影響幼兒對點彩風格的體驗和表達。)
三、嘗試創(chuàng)作點彩畫
1、交代任務。
師:大樹想請你們也用大大小小的五顏六色的點給大樹穿上美麗的衣服。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創(chuàng)造。
四、展示和欣賞作品
1、引導幼兒評價作品。
2、請幼兒互相介紹自己的大樹哪里最漂亮,和別人的大樹圖案和色彩方面有什么不一樣。
教學反思:
這堂課的教學中我由淺到深,從整體到局部,又從局部到整體進行教學。通過這堂課,引導孩子初步了解“點彩畫”的特性,欣賞了點彩作品,很多孩子能獨立創(chuàng)作一幅點彩作品。只是在一些小細節(jié)方面,我覺得存在一點點問題。如教師示范時,畫了一條魚,很多孩子就都點畫了魚,所以在啟發(fā)孩子創(chuàng)新方面還不夠。而且點彩畫是需要耐心去點畫的,在孩子作畫時,盡量讓孩子靜下心慢慢的畫,這樣就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美術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欣賞波洛克作品,大膽表達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2、嘗試用滴流的方法繪畫,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點】大膽表達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嘗試用滴流的方法作畫。
【活動難點】啟發(fā)幼兒發(fā)揮想象,感受波洛克的畫。
【活動準備】波洛克的畫、紙張、顏料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孩子們你們都喜歡畫畫吧?你們有沒有嘗試過一邊跳舞一邊畫畫?有一位叔叔就能邊跳舞邊畫畫,想知道他是誰嗎?對了,他是波洛克,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他的作品。
二、欣賞波洛克作品。
1、欣賞第一幅作品《暢想》
提問:看著這幅畫你有什么感覺?覺得他的畫像什么?你想到了什么?誰能來猜一猜畫家在畫這幅畫的時候心情怎么樣?為什么?
小結:這些流暢的線條和亮麗的色彩,好像把我們帶到了……讓我們的心情快樂又愉悅。
2、欣賞第二幅作品《第五號,1948》
(1)提問:這幅畫你看到了什么?有些什么線條?有哪些色彩?這些暗暗的顏色和亂亂的`線條給你什么感覺?
。2)小結:就像小朋友說的那樣,畫家在畫這幅畫的時候心情很壓抑很難過,這些暗暗的色彩,亂亂密密的線條,讓我們的心情很難過,好像走進了……。
3、欣賞波洛克其他作品,將波洛克作品放大,讓幼兒自由欣賞。
4、你最喜歡哪副畫,為什么?(追問,抓住顏色和線條)
5、波洛克叔叔的這些畫神奇而美麗,他的畫和我們平時的畫是不一樣的,在他的畫里,只有顏色和線條。但他不是用筆直接畫出來的,你想知道他是怎樣畫畫的,想不想知道波洛克叔叔的故事?
三、介紹波洛克。
1、出示1912
師:1912是什么意思呢?幼兒猜測。
教師播放錄音。
波洛克1912年出生在美國,因為在他的畫面上只有一些線條和色彩。所以別人把他的畫叫做“抽象畫”。波洛克是20世紀美國最著名的畫家之一。
師:原來1912就是波洛克叔叔出生的時間。
2、出示:滴流
波洛克喜歡用很大很大的紙或者畫布畫畫,因為畫布實在太大了,所以索性把它鋪在地上,用筆沾顏料滴到畫布上,有時沿著畫布的四周作畫,有時就干脆提著戳了洞的顏料桶在畫布上來回走動,人們把這種畫畫方法稱為“滴流”。因為波洛克喜歡聽著音樂邊跳舞邊畫畫,所以,人們又把他的畫叫做“行為繪畫”。
。3)討論:瀏覽了這些知識的寶藏,小朋友你知道了些什么?
孩子們說得真好,老師很高興,我也想用波洛克叔叔作畫的方式,把我的心情畫下來,教師示范。
四、嘗試滴畫。
1、教師示范。
2、師:孩子們,你們是不是也想用滴畫的方式把自己的心情表達出來,你們現(xiàn)在是什么心情?你想用什么線條和顏色滴畫?
3、師:波洛克叔叔說過顏料都是有生命的,現(xiàn)在就讓我們隨著音樂起舞,用這些美麗的色彩和線條把自己的心情都大膽的表達出來吧。
4、幼兒作畫,教師指導幼兒自由選擇顏料,滴畫時筆放低一點,小心不要滴到身上和同伴身上。
五、展示講評。
1、老師當記者采訪:這位小畫家,你好,你今天玩得高興嗎?你能給大家介紹一下你們的畫嗎?畫了些什么?
2、幼兒介紹。
美術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紙繩畫是用紙繩在紙板上制作出有紋理效果的圖畫。由于它所需要的材料和用具較簡單,也很廉價,很適合作為鍛煉幼兒動手動腦及手腦結合的教學內容。本次活動紙繩畫其實包含兩個教學內容:搓紙繩和粘貼紙繩。粘貼紙繩即創(chuàng)作環(huán)節(jié)。
活動目標:
1.能感受繩貼畫豐富多彩的圖案設計及和諧多變的色彩搭配。
2.能夠嘗試運用沿輪廓線由內向外繞貼的方法進行繩貼畫活動。
3.喜歡繩貼畫的創(chuàng)作形式,豐富藝術創(chuàng)作的表現(xiàn)方式。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據(jù)所觀察到得現(xiàn)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5.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yǎng)他們大膽創(chuàng)新能力。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用彩色皺紋紙搓成的長繩、雙面膠、糨糊、各色底板紙(卡紙)。
2.教師已做好的繩貼畫作品、掛圖。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教師引導幼兒欣賞、觀察作品,感受繩貼作品。
師:“請小朋友們猜猜它是怎樣制作的?畫上的顏色給我們什么感覺?”(引導幼兒欣賞繩貼畫的創(chuàng)作方式、表現(xiàn)內容以及作品鮮亮的色彩。)
2.幼兒討論。
3.教師根據(jù)幼兒討論結果
小結:“繩貼畫是用線繩繞貼制成的,它的顏色柔和鮮亮,亦可貼出各式圖案,是很好的裝飾品哦!”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引導幼兒探究繩貼畫的制作方法。
。1)教師出示掛圖,幫助幼兒了解繩貼畫的創(chuàng)作方法。
師:“你覺得這幅作品是怎樣制作的?”(引導幼兒觀察發(fā)現(xiàn)用各種彩色的繩子繞貼制成各式圖案。)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花的繞貼方法。
師:“你覺得花是怎樣制作的,可以依照什么順序制作?”(引導幼兒進一步了解繩貼畫由內至外繞貼的規(guī)則。)
師:“這朵花是用幾種顏色制作而成的?”(引導幼兒感受繩貼畫的色彩美。)
2.教師提醒幼兒制作注意事項。
。1)先在紙上畫好初稿(物體最好畫大一些),再進行繩貼制作。
(2)在輪廓內貼好雙面膠或者抹好糨糊,再進行繞貼。在貼時要邊貼邊用手壓緊,避免繩子掉落。
。3)在制作過程中要注意色彩搭配。
3.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在指導過程中,對于能力較弱的幼兒減少創(chuàng)作量以保證單個作品的質量,而對于能力較強的幼兒則要提出力求畫面豐滿完整等要求。
4.欣賞與評價。
用彩色硬板為背景襯托幼兒作品,引導幼兒欣賞并感受繩貼畫的裝飾美。
三、結束部分
1、展示幼兒作品,讓幼兒相互欣賞并評價同伴的作品,最后教師總結評價幼兒作品。
2、教師把幼兒的作品分別掛起來裝飾活動室,給孩子以成功感,鼓勵孩子在家也做一些變廢為寶的作品帶給同伴一起分享。
活動反思
皺紋紙變身繩子,繩子變身可隨意彎曲的線,條條蜿蜒紙上,一幅幅生動的色彩繽紛的黏貼肌理作品就顯現(xiàn)在我們眼前……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皺紋紙繩很細,4開的紙上頻繁的彎折、黏貼,孩子們的稚嫩的小手拿捏不穩(wěn),不時自覺地扯下來重新粘。雙面膠頻繁的貼、撕斷、刮,孩子們的手指肚、小指甲,不時的黏上膠;一會兒袖子也粘到雙面膠上;一會兒手指兩個、三個的的黏在一起,“哎呀,老師又黏上了”的叫喊此起彼伏。但是孩子們沒有因為如此困難而放棄的,濃厚的興趣打敗了黏貼的不易,一直堅持到最后。皺紋紙繩貼畫終于順利完工,看著孩子們辛苦的'勞動成果,不能不讓人為之震撼。黏貼之精細、手法之多樣、城堡樣式之豐富多彩,效果之優(yōu)完全超出我們老師的預料。大人做到如此都頗費神、費力,別說這么小的孩子了,可見孩子的潛力是無限的,只要給他藝術的氛圍、豐富的材料、巧妙地引導、適當?shù)墓膭、些許的等待,孩子們都會見心中的影像慢慢的表達出來。也許構圖不夠合理,樣式不夠新穎,黏貼有些笨拙粗糙,但是獨屬于孩子們自己童稚的表達方式,所達到的藝效果是任何一個藝術家所不及的。孩子們看著自己的作品是相當?shù)淖院馈?/p>
美術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隨著人們社會責任感與公眾意識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成為了志愿者, 力所能及的幫助別人,奉獻社會。志愿服務不僅可以幫助別人、溫暖自己,還能提高社交能力。孩子雖小,但是也應該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公德和責任意識,讓孩子了解社會是一個大家庭,應該相互關心和幫助,使大家庭中的`每個人都能感受到溫暖,懂得我?guī)腿巳恕⑷巳藥臀业牡览怼?/p>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海報的用途,學習用畫、剪、折等多種方法制作海報。
2.能與同伴合理分工,大膽創(chuàng)作設計海報。
3.了解志愿者的工作,產生樂于奉獻的精神。
活動準備
繪畫工具、水粉、板紙、彩紙、膠棒,活動課件
活動建議
1.觀看視頻,了解志愿者的工作。
提問:分別是哪些工作的志愿者?怎樣為大家服務的?
小結:志愿者們遍布各行各業(yè),有的是環(huán)保志愿者,有的是抗震救災志愿者,不管是哪些志愿者,都是無償?shù)臑樯鐣⻊铡?/p>
2.欣賞海報,了解海報的設計要素。
。1)幼兒討論,引出海報主題。提問:用什么樣的方法讓大家知道我們要招募志愿者?
。2)幼兒欣賞海報,了解海報的設計要素。提問:海報中都包含哪些要素? 你想怎樣設計海報?
小結:海報中要包含名稱、招募內容、條件、聯(lián)系人等內容,并且設計內容能吸引大家。
3.分組創(chuàng)作,鼓勵幼兒用多種方法設計不同內容的海報。
。1)幼兒相互商討海報內容及分工。
。2)鼓勵幼兒進行大膽創(chuàng)作,教師進行巡回指導。
4.展示幼兒作品,引導幼兒從構圖、海報內容、設計形式等方面進行評價。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美術教案(經典)08-06
美術教案(經典)08-13
【經典】美術教案08-01
美術教案[經典]08-02
美術教案【經典】09-12
[精選]美術教案09-14
美術教案(精選)09-05
(精選)美術教案09-08
(經典)美術教案08-28
美術教案(精選)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