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案(常用8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案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猜猜講講了解不同動物的尾巴都有自己的用途。
2、進一步培養(yǎng)幼兒大膽表達及探索動物秘密的興趣。 活動過程:
一、游戲“猜尾巴”
1、今天本來有很多動物朋友來跟我們做游戲,但是它們很淘氣,要和我們捉迷藏,讓我們來找它。
出示各種動物的圖片(遮住身體露出尾巴)
2、這些動物太粗心了,把頭和身體藏了起來,可是什么露出來了?
——尾巴
3、哎!尾巴在外面我們就能猜出它是誰?誰來猜猜看。
——這是馬的尾巴,因為馬尾巴是長長的,像……
——這是豹子尾巴,因為它身上有斑點
出來吧,我們猜出你是誰啦!
小結:每種動物都有尾巴的,而這從它的尾巴的不同,我們就猜出它是誰。 二、交流討論圖片上動物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1、動物尾巴有什么用?
——魚的尾巴可以控制方向
——馬的尾巴可以驅趕蚊子蒼蠅
——壁虎可以逃生
——松鼠的尾巴可以保持平衡,作降落傘
——猴子的`尾巴是第三只手,可以把身體掛在樹上
2、小結提升,這些動物的尾巴都很重要,有的……
3、觀看錄象
我們來看一段錄象,聽聽我們說的對不對。 三、對尾巴作用的延伸及規(guī)類
1、原來有很多種動物都有尾巴,包括人怎么樣?
。ㄈ艘郧耙彩怯形舶偷,現(xiàn)在因為人類很聰明所以不需要尾巴了,但是很多動物不是離不開尾巴的)
2、你們還知道有哪些動物的尾巴也很有用的?
魚:把握方向,像船上的舵。
馬:驅趕蚊蠅
猴子:
壁虎: 3、總結:提升
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體驗科技產(chǎn)品的神奇。
2、提高分辨聲音的能力,喜歡探索和操作。
3、了解錄音機的主要功能和基本操作方法。
活動準備
1、錄音機一臺。
2、磁帶:①歌曲或故事磁帶一盤。②事先錄制好的各種聲音磁帶一盤。③空磁帶一盤。
3、畫有錄音機按鈕的`卡片。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幼兒聽音樂做律動進入活動室做好。
基本部分:
一、引出課題:
1、老師按下錄音鍵后和孩子打招呼:“小朋友好!薄袄蠋熀!
2、播放剛才老師和孩子打招呼的錄音。
老師:“誰在學我們說話呀?大家快來找一找。”
再放錄音,幼兒尋聲找出錄音機。
老師:“原來是它在學我們說話呀,小朋友,你們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嗎?”(錄音機)
二、了解錄音機的功能:
1、老師:“想不想知道它是怎樣學我們說話的?”(想)
教幼兒學習錄音的操作方法。
2、請一名幼兒自己操作錄音。(教師幫助)
3、游戲《我是小小錄音機》
方法:兩個小朋友一組,每組一張卡片,一人當錄音機,一人操作。(可以兩人互換角色)
4、老師:“小朋友 ,你們家里有錄音機嗎?爸爸媽媽用它來干什么”?
幼兒甲:聽歌曲、聽故事
老師:“你們喜歡聽歌曲還是喜歡聽故事?”
幼兒:喜歡歌曲、喜歡故事
播放磁帶①。
三、分辨聲音:
1、老師:“歌曲和故事聽完了,老師這里還有一盤磁帶,小朋友仔細聽一下,里面都有哪些聲音?”
播放磁帶②。
2、老師:“剛才你都聽到了哪些聲音?”
幼兒:汽車喇叭聲、拍手聲、狗叫聲、打鼓聲、流水聲、鋼琴聲、
小朋友大聲喧嘩聲
老師:“這些聲音中哪些聲音好聽?哪些聲音不好聽?”
幼兒回答后教師:“小朋友大聲喧嘩的聲音不好聽。以后,我們在室內不要大聲喧嘩了,大家說好不好?”
結束部分:
在老師的幫助下,請小朋友每人說一句祝福的話(用磁帶③)錄下來,送給四川災區(qū)的小朋友。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嘗試通過尋找規(guī)律進行排序。
2、 鞏固對四季主要特征的認識。
3、初步了解其特性。
4、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點:
知道四季主要特征。
活動難點:
根據(jù)四季的特征擺放相關的小圖片。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一年四季》。
2、四季中具有明顯特征的植物、服裝、活動、景物等圖片。
3、四季筒若干。
活動過程:
1、 找找貼貼:
(出示教學掛圖《一年四季》的背景圖以及相關的小配件)
——“想一想,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
“這幾張圖分別是什么季節(jié)?請你把這些小圖片放到大圖里去!
幼兒分四組,將有明顯特征的植物、服裝、活動、景物分別置入四張背景圖中。
集體觀察檢驗,是否根據(jù)不同季節(jié)進行放置:
如:小蝌蚪放入春天;荷花放如夏天;落葉放入秋天;雪人放入冬天等等。
2、 想想排排:
教師排列出幾個系列,請幼兒觀察并按規(guī)律繼續(xù)排列。大,考吧.幼,師,網(wǎng)如:荷花、菊花、菊花、荷花、菊花、菊花、游泳、游泳、滑雪、滑雪、游泳……
幼兒自由設計序列進行排列,說出自己設計的規(guī)律。
3、 樂樂玩玩:
雙雙結隊玩四季筒。
上午活動二
活動名稱:冬天里發(fā)生的事情(藝術)
活動目標:
1、練習用力涂色,掌握涂染的方法。
2、用油水分離法畫出冬天的雪景。
活動重點:畫出冬天的雪景以及人們在雪地里玩的.景象。
活動難點:正確掌握涂染油水分離的方法。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冬天里發(fā)生的事情》、白色油畫棒、藍色水粉顏料。
活動過程:
1、 討論冬天的天氣:
回憶冬天下雪的場景,雪地里玩的景象。(大雪仗、堆雪人等)
下雪天景色的主色調。(白、藍色)
2、 畫出冬天的雪景:
——“用白色畫冬天的雪人、樹、雪花,再用藍色涂在紙上,進行油水分離!
幼兒操作。
3、 說說冬天的雪景:
展覽作品,幼兒相互介紹自己的作品,啟發(fā)幼兒看著自己的作品說一句最想說的話。
活動反思:
第一:游戲內容的調整游戲一:四季接龍教師交代游戲方法:你們知道一年有幾個季節(jié)嗎?今天,我們就圍繞了四季來做游戲。首先,請你們自由分成四組,分好組以后,請推選一名代表到曹老師來抽一張卡片,如果是抽到是"春"字卡片,即為 "春天組",就要一個接著一個說說春天里有什么?可以做些什么事情?那么抽到"夏"字的,即為"夏天組",一個接一個說說夏天里有些什么?可以做些什么事情?,以此類推,進行接龍游戲?茨囊唤M的哪個小朋友說的又快又正確并能堅持到最后。獲勝隊即得一分。
游戲二:四季九宮格教師交代游戲的方法:看到這個四季九宮格嗎?里面藏著許多有關四季的小卡片!請你們每一組的小朋友派一名代表上來挑選一道算式題并當場計算出結果,得一分;第二個小朋友根據(jù)答案的結果來"敲"打相對應的九宮格"數(shù)字"把里面的小卡片取出來不得分;第三個小朋友請你根據(jù)這張小卡片上的提示來說一句話得一分。教師給予幼兒一分鐘的時間來進行討論,分工合作進行游戲。
游戲三:四季轉盤教師交代游戲的方法:這次游戲我們要增加難度,也請每組選一名小朋友旋轉大轉盤,如果當大轉盤轉到"夏"字的時候,請這名小朋友說一說:…天去,…天來;再請每組的其余兩位小朋友,一個接著說:在什么地方,另一個說:做什么事情?(第三次游戲如果有哪一組回答不出可以進行搶答,搶答對可以加一分,搶答錯扣一分)幼兒討論游戲的規(guī)則第二:游戲中教師指導策略的調整在前一次的游戲活動中,許多游戲的規(guī)則都是教師幫助幼兒硬性規(guī)定的,幼兒顯得比較被動,及時獲獎后也沒有感到很興奮。而在這一次的游戲中,我積極鼓勵幼兒自主來商量討論、分配角色來進行游戲。特別是在評分的過程中,幼兒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意見。如:幼兒討論游戲的規(guī)則時引導幼兒討論:三人如何合作進行游戲(可換一名小朋友上去旋轉大轉盤與評委)
科學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我們知道幼兒的感知覺是他們認識世界的主要手段之一。通過各種感知覺的發(fā)展能夠促使幼兒全面發(fā)展!独鲜蟀⒁痰亩Y物》這本繪本就正是為孩子提供了這樣的機會,簡單的故事,幫助幼兒理解身體各部位的作用。故事中四位不同特征的小動物,各自運用不同的方法猜一猜盒子里的禮物,畫面中的小動物們激發(fā)了幼兒的
思考及想象力。并給與他們大膽表達的機會,讓孩子們進一步了解感知覺帶給自己的不同發(fā)現(xiàn);顒佑谩袄鲜蟀⒁趟偷亩Y物”貫穿整個活動,不但激發(fā)了孩子的好奇心,也調動了他們運用各種感官進行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快樂,有效地促進了幼兒語言及感官的發(fā)展。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大膽表述拆禮物的方法。
2、通過各種感官來進行大膽的猜測并能清楚的說出自己感知的物品是什么。
3、能遷移故事情節(jié),嘗試用不同感覺器官感知物體。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故事內容,大膽表述拆禮物的方法。
難點:通過各種感官來進行大膽的猜測并能清楚的說出自己感知的物品是什么。
活動準備
1、 PPT(老鼠阿姨的禮物)
2、 大禮物盒(3 個)
3、 棉花糖、小汽車、鈴鐺等。
活動過程
一 、導 入 : 1、教師以設計情景的方式進行活動的導入。
教師:“今天李老師給我們陽光班的小朋友們請來了一位客人,我們大家一起來猜一猜她是誰?”
2、教師出示老鼠阿姨的圖片,激發(fā)幼兒興趣。師:“這是誰?”“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呢?”
師:“老鼠阿姨手里端的是什么呀?我們來猜一猜吧!”引導幼兒大膽猜測、想象。教師在此環(huán)節(jié)進行小結。
師:“小朋友們說的都很有道理。其實,這是老鼠阿姨給小動物們送的禮物。這個故事的名字就叫《老鼠阿姨的禮物》。
3、教師引導幼兒回答什么時候收過禮物。教師小結并引出故事內容。師:那你們收到過禮物嗎?在什么時候收到的呀?
二、 引導幼兒觀察圖畫,理解故事情節(jié)1、出示(小兔、小豬、小青蛙、小松鼠)圖片,
。1) 教師:“老鼠阿姨的禮物會送給誰呢?”讓幼兒仔細觀察圖片,根據(jù)動物的
特征來猜測動物,有哪些動物?此環(huán)節(jié)讓幼兒大膽講出并在活動中參入一些神秘感。
——教師:“我們看看誰來啦?”(兔耳朵圖片)“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你們真聰明!”;我們一塊兒來學一學小兔吧!
——教師:“接下來誰又來了呢?”(大鼻子)“真的是小豬嗎?”,“你觀察的真仔細!”;
——教師:“又來了一個小動物,我們一塊兒來看看是誰呢?”(綠衣服,五指小手指)“嗯~我們一起來看看到底會是誰?”(請某位幼兒上前揭秘)“我們猜對了,Ye~~~~”;
——教師:“最后,來的小動物會是誰呢?”(長長的大大的大尾巴)“我們一起數(shù)三個數(shù),把它請出來吧!”(教師揭秘)“原來是小松鼠呀!”
。2)教師:“老鼠阿姨把禮物都送出了,我們看看禮物都送給了哪些小動物,小朋友們一起來告訴我吧!”有小兔、小豬、小青蛙和小松鼠,此環(huán)節(jié)注重幼兒能連貫的講出一段敘述名“XX、XX、XX 和 XX!
。3)教師:哦!原來他要把禮物送給小兔、小豬、小青蛙和小松鼠,“那老鼠阿姨一共要準備幾份禮物呀?”數(shù)一數(shù)就知道了。(4 份禮物)。(原來老鼠阿姨要準備 4 份禮物,這樣才夠呢。
2、小朋友猜測禮物
教師:“小動物都拿到了禮物高興地不得了。老鼠阿姨的禮物到底是什么呢?你們想不想知道呀?老鼠阿姨要和小動物們玩了一個“猜禮物”的游戲。它把小動物的眼睛都蒙了起來,小動物們蒙住了眼睛,什么都看不見了,“你們有什么好辦法能幫小動物猜出盒子里的禮物呢?幼兒自由回答。”
3、出示圖片,觀察小動物們的`辦法,感知動詞聽、聞、摸、嘗
。1)教師:你們想知道老鼠阿姨的禮物是什么嗎?別著急我們來看看,但是小朋友們要記住哦!老鼠阿姨說千萬不能偷看,誰偷看了就沒有禮物啦!那現(xiàn)在我們看看小兔子會想什么好辦法呢?”(用它的長耳朵聽)教師動作暗示并將禮物盒搖一搖讓幼兒聽盒子里的聲音,“這禮物聽起來像什么?”;“是嗎?我們來看小豬會想出什么辦法來呢?”(大鼻子聞),“我們也來聞一聞吧!聞起來的感覺怎么樣?”
。ń處熥層變河帽亲勇劊;“也許小松鼠、小青蛙會有不一樣的辦法,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小松鼠用了什么辦法呀?”(小手摸了摸)“我們也來摸一摸,摸起來感覺?”;“最后,小青蛙會想出什么好辦法呀?”(嘴巴嘗)“我們也用嘴巴來嘗一嘗。
。2)教師:“老鼠阿姨送給小動物們的禮物是什么呀?”(棉花糖)“棉花糖甜不甜呀?”。
。3)教師小結:小動物們用了不同的方法來猜,小兔子是用它的長耳朵在聽, 小豬用它可愛的大鼻子聞,小松鼠是用它的小手摸,小青蛙是用嘴巴嘗出來的。教師:“就在剛才老鼠阿姨給我們也送來了一些神秘的禮物,不過,老鼠阿姨告訴我呀,我們要用小動物們的方法來猜猜老鼠阿姨送給我們的禮物是什么?那現(xiàn)在請小朋友也去拿一個禮物盒猜猜禮物盒里是什么?(你們猜對了嗎?對了呀!那把你們的禮物帶回去和小朋友們分享吧。
三、結束活動:
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禮物。
活動總結
《老鼠阿姨的禮物》是一本生動有趣、形象鮮明的一本故事繪本,故事中動物們通過身體的多種感官去感知禮物盒里到底是什么?充滿了神秘感,讓孩子們愿意主動通過身體的各個感官去探索。是一個非常適應嬰、小班年齡階段閱讀的繪本。在活動開始時我通過出示“老鼠阿姨”的圖片請幼兒根據(jù)“老鼠阿姨”的特征猜一猜是誰,并且通過問答的方式引導“禮物”。在讓小動物“猜禮物”的環(huán)節(jié)中我沒有直接出示動物的圖片而是通過動物的各個器官來猜測小動物是誰?在猜禮物時 引導幼兒從小動物各自不同的器官有什么本領入手(比如耳朵可以做什么?等等) 讓幼兒能夠運用各種感官來進行大膽的猜測。這一點充分挖掘了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的知識經(jīng)驗。同時,很好的發(fā)揮了幼兒在活動中的主動性、積極性。
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觀察天氣變化的興趣,嘗試多種記錄的方法。
2、學畫晴天、陰天、雨天、雪天、刮風、下冰雹等畫面。
3、激發(fā)幼兒表現(xiàn)美的欲望。
活動準備:
1、活動前引導幼兒觀看電視上的.天氣預報,豐富知識經(jīng)驗。
2、紙張、彩筆等
活動過程:
1、放天氣變化的錄像,看后請幼兒講講不同天氣的特點,為接下來描繪天氣變化做好準備。
2、如果沒有錄像,教師出示不同天氣的范畫,便于幼兒認真觀察并學習記錄。
3、幼兒自己學及氣象日記,在畫面上表示出來。
幼兒相互學習,交流氣象日記。
4、延伸活動:教師為幼兒提供不同的材料,便于幼兒用不同的方法,做氣象日記,教師注意提醒幼兒在科學區(qū)堅持做好氣象日記,每個月都與幼兒一起分析天氣變化的規(guī)律學會根據(jù)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服。
戶外活動:練習早操
活動反思:
本節(jié)活動基本上能達到所設的目標,幼兒能自己畫出晴天等畫面,但在交流的時候有的幼兒不能大膽的表現(xiàn)出來。
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感受人與花草樹木的親密情感
初步認識區(qū)別物體的大小,能用“大”或“小”來表述物體,體會物體大小的相對性
重點難點
重點:區(qū)別物體的大小,感受人與花草樹木的親密情感
難點:理解物體大小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
經(jīng)驗準備:認識卡片上的`各個動物
物質準備:大小動物卡片人手一份,大小禮物卡片人手一份,大小皮球若干、籮筐一只
活動過程
教師帶著幼兒來到活動場地,圍坐在草地上。
一、認識“大樹”和“小草”,區(qū)別大小。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樹和草,請他們比較樹和草的大小,并和幼兒一起念兒歌: “大樹大,大樹叫小草娃娃,小草小,小草叫大樹媽媽!
2.請幼兒去抱抱大樹媽媽,撫摸小草娃娃。
二、給大樹和小草找鄰居
1.師: “今天還來了許多動物客人,它們想和大樹媽媽、小草娃娃做鄰居,大動物說想和大樹媽媽做鄰居,小動物說想和小草娃娃做鄰居,我們給這些動物排排好,行嗎?”
2.請幼兒按“大動物”和“小動物”分別取動物卡片放在大樹腳下和草叢邊,邊放邊說: “大xx是大樹的鄰居,或小xx是小草的鄰居!崩蠋焸別指導。
三、給大樹、小草和動物們送禮物。
1.師:“我們給大樹媽媽和小草娃娃找到了鄰居,我們再把帶來的禮物送給它們,好嗎?”
2.請幼兒按大小給卡片分類,大的掛在大樹媽媽和它的大動物鄰居身上,小卡片送給小草娃娃和它的小動物鄰居。
四、玩“揀皮球”游戲。
1.師:“大樹媽媽和小草娃娃真開心,它們想和我們一起玩揀皮球的游戲,你們愿意嗎?”
2.游戲:老師把大小皮球向四周滾出去,幼兒四散撿皮球,撿到皮球后說:“我撿到了一個大(小)皮球! (游戲2—3次)。
活動結束:
在區(qū)角活動中,益智區(qū)增加比大小活動,美工區(qū)增加涂色活動——涂大樹和小草。
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嘗試辨別生活中不同的聲音,在玩瓶子過程中,發(fā)現(xiàn)聲音的大小。
2、體驗探索聲音的樂趣,樂于表達自己的經(jīng)驗和感受。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PPT
2、每人一只塑料小瓶置于小椅子下面。小盆4個,黃豆若干。
活動過程:
(一)、嘗試猜測生活中的不同聲音
談話導入:寶寶們,今天有這么多客人老師來聽咱們上課,你知道是為什么嗎?(客人老師是來找耳朵最靈的寶寶的,那我們來比一比好不好?你聽。úシ艑殞毿β暎
師:這是什么聲音?誰的笑聲啊,大人的還是寶寶的笑聲?
師:你們猜對了,真棒!這是小寶寶夜里睡覺做夢發(fā)出來的笑聲?墒翘炝亮,媽媽要請一個小動物來叫醒這個小寶寶,你聽聽是哪個小動物來叫醒寶寶的?(播放公雞叫聲音,幼兒:大公雞。
師:大公雞怎么叫的?(喔喔喔喔)
師:那除了公雞會叫寶寶起床,還有什么小動物也會叫呢?
師:會叫的動物有很多很多,所以媽媽可以請許多小動物來叫小寶寶,寶寶被叫醒了,(播放洗手聲音)咦!寶寶現(xiàn)在在干什么?
師:洗手的時候會有什么聲音?(嘩啦啦)
師:洗完臉刷好牙吃完早飯,寶寶該上幼兒園了,寶寶坐著爸爸的汽車(出示汽車圖)上學了,汽車在馬路上會發(fā)出什么聲音?(嘀嘀嘀、嘟嘟嘟嘟)
(二)、讓空瓶子發(fā)出聲音
1、師:把瓶子拿出來玩玩,瓶子有聲音嗎?
師:怎樣讓它發(fā)出聲音呢?啟發(fā)幼兒瓶子是因為裝了東西而發(fā)出的聲音(教師倒出黃豆證實)。
小結:瓶子碰碰某個地方就能發(fā)出聲音。
2、用瓶子裝豆讓它發(fā)出聲音
師:寶寶也想讓你們的瓶子也發(fā)出好聽的聲音,請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3、幼兒集體操作裝黃豆。
提問,我們的瓶子發(fā)出來的聲音一樣嗎?(不一樣:一個響聲大一個響聲。
師:怎么回事?幼兒討論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小結:用力大小不同,發(fā)出的聲音輕響不同
4、搖瓶子游戲《大貓和小貓》
師:知道了瓶子寶寶的這個秘密,我們一起來表演大大的聲音和小小的聲音好嗎?(伴奏:我是一只大貓,我的聲音很大,喵喵喵喵喵↓我是一只小貓,我的聲音很小,喵喵喵喵喵↑可進行兩次)
5、延伸活動
教師故意邊唱歌邊用一個裝滿黃豆(或兩顆)的瓶子(透明),用力搖,瓶子沒聲音(是小小的聲音),咦!怎么回事呀?瓶子寶寶還有秘密呢?跟老師再去找一找它的秘密好嗎?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從幼兒生活背景入手,讓幼兒聽辨生活中不同的聲音,從而引發(fā)對聲音的興趣。小班幼兒不善于集中注意力“聽講”,本活動采取讓幼兒自己操作,自己探索,了解了聲音輕重,在自由探索中發(fā)現(xiàn)聲音的輕重與裝豆子多少的關系。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整個活動運用各種感官,聽一聽,做一做,將藝術領域“節(jié)奏強弱”的內容自然地滲透到科學活動中,使科學探索和音樂活動巧妙的結合,達到動靜交替。充分突出幼兒為主體,努力把握“玩中學”的度,注重多觀察、少干預,讓幼兒在游戲、體驗、操作中獲取新的.知識,充分表現(xiàn)自己,從而達成活動目標。
而對于科學活動,幼兒操作是很關鍵的一環(huán)節(jié),如何收放自如是一個大問題。因為幼兒的操作一定會有個體差異,所以勢必會產(chǎn)生幼兒操作的時間差(第一個完成的幼兒和最后完成的幼兒)那么對于動作快的幼兒教師在操作前一定要提清楚要求,讓他知道我接下來要做什么而不是無所事事。
今后的科學活動的開展也要圍繞著以下兩點進行(1)活動的材料準備是否充足,是否有效?(2)幼兒操作活動前教師的要求是否明確?科學是嚴謹?shù),而幼兒的科學活動既充滿科學的探索精神又不同于成人所理解的科學。作為教師,作為組織者,在每一次的科學活動中都先問問自己:如何在具體的生活經(jīng)驗中幫助幼兒構建自己的科學認知!
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感知紙的吸水性的不同與紙船沉浮快慢之間的關系。
2.能積極參加探索活動,如實記錄實驗的結果。
活動準備:
1.蠟光紙、普通白紙、皺紋及其折成的小船若干。
2.活動記錄單(見附表)人手一張。
3.眼藥水塑料小瓶若干。
活動過程:
。ㄒ唬┱J識常見的三種紙。
出示三種紙,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它們的名稱。
。ǘ┳層變翰聹y:哪種紙船沉得快。
1.出示三種紙折的小船,引導幼兒猜測:小船放到水里會怎樣?哪種紙船沉得快?(幼兒將自己的猜測結果用數(shù)字表示并記錄在記錄單中。最快的記做“1”,最慢的記做“3”)
2.交流猜測結果。
。ㄈ⿲嶒灢⒂涗浗Y果。
1.幼兒試驗,三種紙船同時放入水中,觀察并記錄結果。
2.交流實驗結果。
。ㄋ模┨剿髟,感知紙的吸水性的不同與紙船沉浮快慢之間的關系。
1.教師:同樣是紙船,為什么沉下去的速度不一樣?
2.小實驗“吸水性試驗”。
幼兒將裝在眼藥水瓶中的清水分別滴一滴到蠟光紙、普通紙、皺紋紙上,觀察紙的吸水性,并與沉船實驗結果相對應,尋找原因。
3.:不同的'紙吸水速度是不同的,誰吸水吸得快誰就下沉得快。
活動延伸:
讓幼兒自己收集各種各樣的紙,自由折折玩玩,進一步感知紙的吸水性的不同特征。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科學教案[精選]09-22
科學教案(精選)09-24
(經(jīng)典)科學教案09-17
(精選)科學教案08-31
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09
【精選】科學教案07-20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7-21
[精選]科學教案08-16
科學教案【經(jīng)典】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