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思热免费在线视频观看|欧美国产精品一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真实国产乱子伦对白视频

<b id="w545d"><legend id="w545d"></legend></b>
<blockquote id="w545d"></blockquote>
    1. <thead id="w545d"></thead>
        首頁 申請書推薦信邀請函通知工作總結(jié)工作計劃策劃書工作報告合同演講稿職業(yè)規(guī)劃
        當前位置:98158范文網(wǎng)>教育范文>教案>小學數(shù)學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3-09-04 09:56:22 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大全【7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zhuǎn)化的關節(jié)點。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大全【7篇】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內(nèi)容:

          課本P85~86頁,及第88~89頁的第3~6題。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認識質(zhì)量單位千克、克。

          2、 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臺秤稱物體質(zhì)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實際質(zhì)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實際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關系。

          3、 通過從實際生活中引出質(zhì)量單位的觀念,讓學生認識到質(zhì)量單位與時間生活是緊密聯(lián)系的,在時間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教學重點:

          1、 掌握質(zhì)量單位:克、千克。

          2、 掌握克和千克的換算關系:1千克=1000克。

          教學難點:

          建立克和千克的時間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人新知

          1、拿出一本數(shù)學教課書,和一只筆,提問:哪個重有些?

          2、肯定學生的回答,并讓學生掂一掂,然后讓學生說說有什么樣的感覺。

          3、從剛才的實踐得出結(jié)論:物體有輕有重。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激活了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數(shù)學思維。

          二、觀察、操作領悟新知

          1、出示主題掛圖,物體的輕重的計量。觀察主題掛圖。

         。1、)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幅圖畫的是什么?

          (2、)這幅圖中的小朋友和阿姨在說什么?

         。3、)前幾天,老師讓大家廣泛收集、調(diào)查我們?nèi)粘I钪谐R娢锲返馁|(zhì)量,我們現(xiàn)在來交流以下好嗎?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單位來表示。

         。4、)在學生說的.同時,老師拿出有準備的東西展示。

          2、克的認識。

         。1、)提問:通過調(diào)查我們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質(zhì)量,你們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嗎?要知道物品的質(zhì)量,應該怎么辦呢?

         。2、出示天平,簡單介紹天平的結(jié)構,并說明使用方法。

         。3、)將一個2分皮放在左邊盤內(nèi)。1克砝碼放在右盤內(nèi),讓學生觀察。

          提問: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個2分皮重多少克?板書:克

         。4、)1克有多重?我們來掂一掂好嗎?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實踐調(diào)查入手,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掂一掂,稱一稱,找一找等學生興趣的活動,讓學生充分認識了克。

          3、千克的認識。

         。1、)出示盤稱。大家認識這稱嗎?

         。2、)看看盤稱的使用方法,F(xiàn)在要稱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誰能當售貨員來稱一稱?

         。3、)現(xiàn)在先掂一掂自己的書包有多重?估計有幾千克,然后用稱一稱。

         。4、)剛才大家都說了,一袋鹽中農(nóng)500克,那兩袋呢?

         。5、)板書:1000克

          1000克和1千克比較,請同學們猜一猜,誰重?

          板書 1000克=1千克

          齊讀:1000克=1千克

          三、效果測評。

          1、完成教材第88頁第3題。

          2、完成教材第89頁第4題。

          3、完成教材第89頁第5題。

          4、完成教材第89頁第5題。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

          四、全課總結(jié)。

          今天你學習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能讓學生體驗事物內(nèi)部或事物之間是有規(guī)律的。

          2.讓學生經(jīng)歷探索、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的過程,從而激發(fā)他們探索的欲望。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概括能力,進一步發(fā)展他們的演繹推理能力。

          【教學重難點】

          在探索的過程中,找到事物內(nèi)部或事物之間的規(guī)律,并能抽象和概括規(guī)律。

          【教具、學具準備】

          情景圖和例2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激趣引入

          教師:老師想說的第1個數(shù)是7,第2個數(shù)是14,第3個數(shù)是21。(板書:7,14,21)你們知道我想說的第4個數(shù)是多少?

          學生:28。

          教師:我想說的第5個數(shù)是多少?

          學生:35。

          教師:你們是怎樣猜到老師的想法的?

          學生:老師,你報的數(shù)有規(guī)律,分別是7的1倍、2倍、3倍,我想后面的數(shù)一定是7的4倍、5倍

          教師:看來,只要找到規(guī)律,就能夠很快地解決問題,今天這節(jié)課就請同學們開動腦筋,一起來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吧。

          初步感受到找規(guī)律的重要性,有利于激發(fā)學生探索的欲望。]

          二、引導探索,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1.教學例1

         。1)出示例1 的情景圖,請學生觀察。

          教師:你從圖中獲取了哪些信息?

          學生:兩個小朋友在討論裝籃球的問題,小男孩說每8個籃球裝一筐,小女孩問男孩16個,24個,32個,40個籃球分別裝幾筐。

          教師:要解決小女孩提出的問題,你們準備怎么辦?

          學生1:列除法算式計算。

          學生2:把條件和問題列成一張表會更清楚一些。

         。2)填表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俳處煟豪蠋熗耆饽銈兊南敕。書上也給我們列出了表格,我們先來完成書上第76頁的表格吧。

         、趯W生獨立完成表格后教師提問:觀察這個表,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1:表中第2行的數(shù)不變。

          學生2:第1行和第3行的數(shù)分別一個比一個大。

         、劢處煟簭哪銈儎偛诺陌l(fā)現(xiàn)中,你猜測到了什么?

          學生: 這3行數(shù)的變化肯定有規(guī)律。

          ④教師:同學們的猜測對不對呢?下面我們以第1列3個數(shù)量為標準, 你又會有什么發(fā)現(xiàn)?

         、輰W生以第1列為標準,舉例進行比較。

          教師:同學們真了不起!看來,當每筐裝的'個數(shù)不變時,籃球的總個數(shù)和

          裝的筐數(shù)這兩個量的變化確實有一定的規(guī)律。下面,我們根據(jù)表格列除法算式,看看你又有

          什么新發(fā)現(xiàn)?

          (3)列式總結(jié)規(guī)律。

         、俳處煟赫l來列出筐數(shù)的除法算式?

          板書:88=1(筐)

          168=2(筐)

          248=3(筐)

          教師:請同學們分小組觀察以上除法算式,看看你們又能發(fā)現(xiàn)什么?

         、谛〗M合作、交流、討論。

         、坌〗M匯報自己的發(fā)現(xiàn)。

         、芤龑Ц爬ㄒ(guī)律:在除法里,除數(shù)不變,被除數(shù)擴大幾倍,商就擴大幾倍。

          象的認識過程,深切感受到探索規(guī)律的必要性。]

          2.教學例2

          教師:同學們通過觀察表格,觀察算式,找到了在除法里,除數(shù)不變,被

          除數(shù)與商之間的變化規(guī)律,真能干!下面看看你能找到這些數(shù)的排列規(guī)律嗎?

         。1)出示例2,學生按箭頭指示的方向觀察。

         。2)教師:這些數(shù)是怎樣排列的?把你的觀察結(jié)果在小組內(nèi)相互說一說。

         。3)小組交流、討論。

          教師:第1個數(shù)720,7202=360,360即為第2個數(shù)。

          第2個數(shù)360,3603=120,120即為第3個數(shù)。

          第3個數(shù)120,1204=30,30即為第4個數(shù)。

          除數(shù)依次增加1。

          三、綜合訓練,深化提高

          1.課堂活動第1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評講。

         、僬f說排列的規(guī)律。

         、诨卮穑汉竺鎯蓚數(shù)是怎樣填的?

          2.課堂活動第2題

         。1)獨立找規(guī)律畫圖。

         。2)說明方塊的排列規(guī)律,展示畫的圖。

          3.練習十四

         。1)理解題意。

         。2)學生獨立寫出算式、得數(shù)。

          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動手能力。]

          四、總結(jié)

          今天這節(jié)課通過仔細觀察、積極動腦,發(fā)現(xiàn)了規(guī)律,還運用了規(guī)律,同學們真棒!希望同學

          們在生活中也要注意觀察事物,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做有心人。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 目標

          1.通過“過河”的情景,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提高。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小括號的作用,能正確計算帶有小括號的算式。

          3.養(yǎng)成先看運算順序,后進行計算的習慣。

          教學 重難點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小括號的作用,能正確計算帶有小括號的算式。

          教學準備

          課件課時

          安排1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

          生:春天。

          師:是啊,陽春三月,這么好的.天氣,你們最想干什么呢?

          生:春游、植樹……

          師:我們的好朋友笑笑所在的班級正準備去一個美麗的地方春游呢!

          課件出示過河情境圖

          師:同學們快來看看,他們現(xiàn)在在哪兒?

          生:河邊。

          師:遇到了什么問題?

          生:他們想要過河。

          師:對,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過河》(板書課題)

          二、新課傳授

          出示過河情境圖

          師:請大家仔細看圖,從圖中可獲得哪些信息?

          學生回答

          師:剛才同學們都說得很好,“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他們想要過河,每條船限乘9人,至少需要幾條船?”現(xiàn)在請同學們動動腦,想一想,幫助笑笑他們解決問題。

          學生動手列式:29+25=54(人)54÷9=6(條)

          師:如果用我們前面學過的知識列成綜合算式,誰來試一試?

          學:29+28÷9

          師:這樣列式行不行呢?為什么?小組進行討論

          學生匯報結(jié)果:這樣列式不行,因為這算式是把女生人數(shù)去除以9,而不是用總?cè)藬?shù)去除以9。

          師:那我們該怎么辦?用什么樣的方法來表示這部分應該先算呢?學生探究:實物臺上展示——用小括號(29+25)÷9

          師:有小括號的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板書)

          那么這個帶小括號的算式該怎么讀呢?

          師范讀,學生跟讀

          師:相信同學們知道了帶小括號的算式該怎么算,請快速準確的在書上寫出來。

          指名完成:(29+25)÷9

          =54÷9

          =6(條)

          三、鞏固練習

          師:同學們,在你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幫助笑笑他們解決了”過河“問題,現(xiàn)在坐著6條船來到了河岸,這時,來了幾只小動物,他們想考笑笑他們,你們愿意參加嗎?

          課件出示:

          1、比一比,誰的眼力好。(說出運算順序)

          30+8×4(30+8)×4

          5×2+35×(2+3)

          80-64+880-(64+8)

          5×9-5(26-20)×8

          2、比一比,誰判斷的最準確。

         。1)(10+3)×5與10+3×5都要先算乘法。

         。2)在一個算式里,如果有括號,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3)81減去6乘6的積,列式為(81-6)×6。

          3、比一比,誰算的又對有又快。

          5×(36-29)(83-35)÷894-(25+19)

          4、生活應用

          師:在同學們的幫助下,笑笑班級順利地到達了目的地。(出示森林圖)他們在這玩得可開心了,臨走時,笑笑想買一些土特產(chǎn)帶回去,于是他來到森林特產(chǎn)店。(出示購物圖)野菜4元,木耳5元,葉帖畫3元,竹筍2元,根雕6元,拐杖7元。

          笑笑買了些什么?

          生:她想買一袋野菜和三袋木耳。

          師:淘氣呢?

          生:野菜和木耳各買三袋。

          師:那他們要付多少錢呢?請你們幫忙算一算。

          學生計算后展示不同計算方法

          四、歸納

          師:同學們,今天有什么收獲?

          生:認識了小括號。

          生:幫助笑笑解決了問題

          生:知道了有小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

          師:其實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希望同學們做生活的有心人,把今天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應用到以后的生活中去!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內(nèi)容:

          整十數(shù)加一位和相應的減法

          教學目標:

          1.比較熟練地口算整十數(shù)加一位數(shù)和相應的減法。

          2.理解整十數(shù)加一位數(shù)和相應的減法算理。

          3.使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

          整十數(shù)加一位數(shù)和相應的減法的算法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口答下面各題。

          1.36里面有( )個十和( )十一。

          2.5個十和7個一是( )。

          3.65里由( )個十和( )十一組成的。

          4.2個十和5個一合起來是( )。

          二、新授。

          1.教學例8.

         。1)課件演示:媽媽買了3排的樂百氏飲料,每排10瓶,小明買了2瓶樂百氏飲料,他們一共買了幾瓶樂百氏飲料?怎樣列算式?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30 2=32

          提問:30 2表示幾個十與幾個一,合起來是多少?

          引導學生說出:3個十和2十一合起來是32。

         。2)從32瓶中拿走2瓶(課件演示)。

          提問:還剩多少瓶?怎樣列式?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322=30

         。3)提問:2個一加3個十共是多少?

          2.練習:第48頁做一做。

          第1題

          先讓學生擺小棒,再對著擺的小棒寫算式。

          學生寫完后,指定一個學生到黑板前演示列式計算,并集體訂正。

          第2題

          以做游戲的形式出現(xiàn),看看誰的頭腦最靈活。

          三、鞏固練習

          1.口算下面各題.

         。1)50 6 30 7 60 9 20 8 6 50 7 30 9 60 8 20

         。2)90 8 20 3 50 9 70 6 98-8 23-3 59-9 76-6

          說明:卡片正面寫50 6,背面寫6 50,口算時先讓一名學生看正面的題目并口算得數(shù),再讓另一名學生說出背面的題目并口算,如果學生有困難,再翻到背面讓學生看一看口算。

          2.做練習十一的第1題。

          四、布置作業(yè)

          30 8= 77-7= 70 2=

          9 20= 10 5= 28-8=

          65-5= 3 20= 90 9=

          教學反思:

          在執(zhí)教這一節(jié)的前一天,我給同學們留下了準備一百根小棒的任務,就是這個準備的過程中,我們的班級微信群里熱鬧了起來,有的`家長在群里曬出準備的小棒,并注明這是冒雨買來的;有的家長曬出了自己用一次性筷子做出來的小棒,還有一位家長曬出一堆凌亂的枝條,這讓我不解,但過了一段時間,她又曬了一張照片,已經(jīng)是整齊的十捆小棒了,我借機稱贊這位家長的用心,大家也跟著稱贊,后來,還有的家長在群里說有多余的小棒,誰若沒有可以第二天找自己的孩子借用。第二天課前,我把這份家長的愛講給同學們聽,并請同學們用這份帶著愛的小棒展開學習,果然,效果極佳,同學們在擺小棒時是那樣認真,她們的學習是那樣幸福。數(shù)學與愛就在一起,對嗎?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內(nèi)容:(實驗數(shù)學)第五冊、第118120頁例1-例3。

          教學目的:

         。、通過觀察,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長方形的特征的認識,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使學生初步建立周長的概念,理解和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通過對長方形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判斷、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長方形周長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投影機、投影片、鐵絲等。

          教學過程:

          一、準備

          教師出示動物園籃球場平面圖,提問:動物園籃球場是什么形狀?長方形有幾條邊?有什么特征?

          二、誘發(fā)

          投影:例1 動物園籃球場長26米,寬14米,小狗花花繞籃球場跑一圈,它跑了多少米?

          課件展示:小狗花花圍著籃球場走一周。教師:它走了多少米?怎么計算出來?(激發(fā)學生動腦筋想辦法)

         。玻叮保矗玻叮保矗剑福埃祝

          長 + 寬 + 長 + 寬 =長方形的周長

          三、釋疑

         。、教師引導學生說出:小狗花花走一周的長度就是這個長方形的四條邊的總和。教師板書:長方形四邊長度的和叫做長方形的周長。

         。、讓學生比劃周圍一些長方形的周長。例如:黑板、桌面、課本等。

         。、展示:長方形對邊相等。教師:根據(jù)長方形的特征,我們能不能找出計算長方形周長的其他方法。學生推導出下面的計算方法(利用對邊相等)。

         。玻叮兀玻保矗兀玻剑福埃祝

          長方形的周長= 長 X2+ 寬 X2

         。、展示:小狗花花先走一個長,再走一個寬。提問:這時它走了多少米?是長方形的周長的多少?展示:小狗花花接著走完全程。教師提問:剩下的路程是長方形的多少?長方形的周長還可以怎樣求?學生進一步觀察后,推導計算長方形周長的第三種方法。

         。ǎ玻叮保矗兀玻剑保矗ɡ迕祝

          長方形的周長=( 長 + 寬 )X2

          教師根據(jù)實際情況板書幾種長方形周長計算的方法。讓學生觀察以上幾種計算方法,比一比發(fā)現(xiàn)第三種方法最簡便。最后師生共同總結(jié):長方形的周長=(長+寬)X2

         。、讓學生議一議:要計算長方形的周長需要知道哪幾個條件?

         。丁⒔處煶鍪纠玻ㄍ队埃,學生獨立解答。

         。、教學例3,學生讀題后,教師操作:拿一段長50厘米的鐵絲,先量出一個長,用鐵鉗擰成90度角,再量出一個寬,用鐵鉗擰成90度角擰成一個長方形后,讓學生觀察并討論:剩下的部分等于什么?(鐵絲的長度-長方形的周長)然后讓學生根據(jù)長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解答此題。

         。、投影:(讓學生在課堂獨立做兩道題)

          四、轉(zhuǎn)化和應用

          投影:

         。、數(shù)一數(shù),下圖中有幾個長方形。

          2、量一量各個長方形的邊長,計算各個長方形的周長。

          課件:展示黃、紅、藍三個長方形。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

          1.理解求兩個數(shù)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

          2.會用減法解決求兩個數(shù)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 積累數(shù)學活動的經(jīng)驗,進步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3.培養(yǎng)積極思考、動手實踐以及與同學合作學習的態(tài)度。

          教學過程:

          口算(20道)

          師:小火車開起來。

          一、復習鋪墊

          談話: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初步學會了比較,比如,比大小,比長短,比輕重,比多少。今天我們再來比一比,不但要比出結(jié)果,還要說一說你是怎么比的。

          1、 比大小。

          出示一本教科書和一本練習本,提問:比一比,教科書和練習本,哪一本的封面比較大?你是怎么比的?

          指出:教科書和練習本的封面,我們一眼就能看出大小,可以通過觀察來比較。

          2、 比長短。

          出示兩枝鉛筆,紅色鉛筆稍長,藍色鉛筆稍短,分握左右兩手。提問:比一比,這兩枝鉛筆哪枝長,哪枝短?你是怎么比的?

          指出:不能一眼比出來長短的,可以把兩枝鉛筆放在一起,使一端對齊,就可以比出長短;也可以用尺子分別量出它們的長度來比一比。

          3、 比多少。(電腦出示:)

          第一排:7只小雞圖

          第二排:4只小鴨圖

          提問:小雞和小鴨是怎么排的?(一個對一個)。

          這樣對齊排列的好處是什么?誰來比一比說一說(能一眼看出小雞比小鴨多3只)

          這句話還可以怎么說?(小鴨比小雞少3只)

          小結(jié):看來,對齊后排一排,比一比能讓我們一眼就看出來誰多誰少,多多少,或少多少。這是比較兩個數(shù)量多少的一個好辦法。

          二、 探究方法。

          1、 多媒體出示例題的抓花片插圖,引導觀察。

          提問:瞧,圖中兩個小孩在做什么?你從圖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根據(jù)這些信息可以求出什么問題

          估計學生會提出求和或求差的問題。

          教師指出:求兩種花片一共抓了多少個,我們已經(jīng)會解決了,F(xiàn)在我們來解決哪一種花片抓的多?多多少個?這樣的問題。

          2、 探索例題的解決方法。

         。1)提問:從畫面上你能一眼就看出紅花片比藍花片多幾個嗎?(不能)

          那有什么辦法能很快地知道紅花片比藍花片多幾個呢?(學生相互討論,自由發(fā)言)

          在學生充分討論后指出:動手擺一擺、動口說一說、動腦想一想,這些都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那你愿意選擇哪一種方法來解決問題呢?(學生自由選擇方法嘗試)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請一名同學板演排列。

          追問: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是怎么排的嗎?為什么要一個對一個排呢?

          小結(jié):看來,要知道紅花片比藍花片多多少個,我們只要把兩種花片排一排、比一比就可以了。

          (2)提問:如果現(xiàn)在紅花片和藍花片都有八九十個,我們也用排一排的方法來比出多少,方便嗎?那怎么辦?

          指出: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多少可以通過列算式來解決,F(xiàn)在請同學們互相研究一下,這道題應該怎樣列算式計算。

         。3)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求紅花片比藍花片多多少,就是求13比8多多少,也就是要從13里去掉8,用減法計算。

          (4)引導學生口頭列出算式,算出得數(shù),提醒學生說出單位名稱,然后有學生口頭對問題作出回答。學生邊敘述,教師邊作如下板書:

          13-8=5(個)

          口答:紅花片多,多5個。

         。5)提問:你知道藍花片比紅花片少多少個嗎?

          引導學生說出:紅花片比藍花片多5個,也就是藍花片比紅花片少5個。

          3、 解決試一試中的問題。

          師:同學們說的真不錯,接下來趙老師帶你們?nèi)⒂^學校的合唱隊,好不好?

          1.課件出示教科書第61頁試一試中的圖。

          瞧!他們排練得多認真呀?從圖上你看到了什么?(女生24人,男生 20人。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

          然后在書上獨立列式計算。算式:24-20=4(人)口答:男生比女生少4人

          交流時要說出單位名稱,進行口答,然后讓學生說說自己解題的思路。

          感悟:只要從24里面去掉20,剩下的'就是男生比女生少的人數(shù)。

          小結(jié):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多少,或者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少多少,實際上就是求兩個數(shù)相差多少,都是用減法列出同樣的算式來計算。

          三、 鞏固練習

          1、 基礎題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在學生觀察插圖的同時,教師講述故事:有一天,小猴和小熊一起幫雞媽媽到地里采玉米棒。小猴采了53個,小熊采了30個玉米棒。你們知道小猴比小熊多采了多少個?

          讓學生在課本上列式解答。評講時讓學生說說括號里填什么單位名稱,并讓學生對問題做出口答。

          提問:如果問題是小熊比小猴少采多少個,該怎樣列式解答?

          指出:列出的算式仍然是53-30=23(個)。只是口答應是小熊比小猴少采23個。

          (2)做想想做做第2題。

          指導學生觀察圖意。提問:圖里畫的是哪兩種書?《數(shù)學故事》有多少本?《童話故事》有多少本?要求的問題是什么?

          讓學生在書上列式解答。交流后提問:如果問題是《童話世界》比《數(shù)學故事》多多少本,該怎樣列式計算?怎樣來回答問題?

          2、 提高題

         。1)出示:唐老鴨身高80厘米,米老鼠身高50厘米,唐老鴨比米老鼠高多少厘米?

          指導:高多少其實也就是多多少的意思。

          學生列式解答。

         。2)出示:書包的價錢是24元,鉛盒的價錢是10元,筆盒比書包便宜多少元?

          提問:便宜多少元的意思是什么?(就是少多少元)

          學生獨立完成

          3、拓展題

          出示有關我們班級的一些情況:

          男生有24人,女生有26人。 年齡8歲的有13人,年齡9歲的有37人。

          提問:根據(jù)上面的這些條件,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自由選擇l-2個問題解答。

          課堂作業(yè): 想想做做第3、4兩題。

          四、 全課總結(jié)

          提問:今天,你學到了哪些新本領?

          生活中有許多求兩數(shù)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板書:求兩數(shù)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你能舉些例子嗎?

          板書設計: 求兩個數(shù)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

          紅花片:

          藍花片:

          紅花片比藍花片多多少個? 藍花片比紅花片少多少個?

          13-8=5(個)

          口答:紅花片多,多5個。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學習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并體會代數(shù)方法的一般性。

          2、解決“雞兔同籠”問題可用猜測、列表、假設或方程解等方法。

          3、體會到數(shù)學問題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學習重難點】

          1、重點是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

          2、難點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邏輯推理能力。

          【學習過程】

          一、故事引入

          在我國古代流傳著很多有趣的數(shù)學問題,“雞兔同籠”就是其中之一。這個問題早在1500多年前人們就已經(jīng)開始探討了。

          閱讀書本P112雞兔同籠的故事,能用你自己的話表述一下題目的意思嗎?

          二、探索新知

          1、閱讀P113例1,根據(jù)書本提示,會用列表法求出雞、兔各幾只嗎?

          (完成課本表格。)

          2、假設籠子里都是雞或者都是兔,腳數(shù)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呢?能列式解決嗎?

          (會用假設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

          3、自己動筆,嘗試用方程的方法解決雞兔只數(shù)的`問題?

          (有困難的可參考書本P114)

          4、用假設或者解方程的方法解決P112“雞兔同籠”問題

          (1)方程解:(2)算術解:

          解:設雞有x只,那么兔就有(35-x)只。解:假設都是雞。

          根據(jù)雞兔共有94只腳來列方程式2×35=70(只)

          2x+(35-x)×4=9494-70=24(只)

          2x=4624÷(4-2)=12(只)

          x=2335-12=23(只)

          35-23=12(只)答:雞有23只,兔有12只。

          答:雞有23只,兔有12只。

          5、以上三種解法,哪一種更方便?

          ☆友情小提示:

          要解決“雞兔同籠”問題,可以采用假設法或方程解都可以。用方程解更直接。

          6、閱讀P114閱讀資料,了解下古人是怎樣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

          三、知識應用:獨立完成P115“做一做”,組長檢查核對,提出質(zhì)疑。

          四、層級訓練:1.鞏固訓練:完成P116練習二十六第1--5題。

          2.拓展提高:練習二十六第6、7題。及P117“思考題”

          五、總結(jié)梳理

          回顧本節(jié)課的學習,說一說你有哪些收獲?

          學習心得XXXXXXXXXX(a.我很棒,成功了;b.我的收獲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臺:(把你個性化的解答或創(chuàng)新思路寫出來吧!)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經(jīng)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30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8-05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8-08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8-03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7-31

        小學數(shù)學教案[經(jīng)典]07-26

        (經(jīng)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21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8-2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