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班教案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班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班教案 篇1
活動準備:
1、PPT課件《老鼠阿姨的禮物》。
2、1個大禮物盒子;糖果若干。
3、16個小禮物盒子;橘子、小西紅柿、小汽車、布藝玩具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課件、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引導幼兒感知4以內物品的數(shù)量和一一對應的關系
1、出示課件1(4個小動物急切奔跑)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請來了幾位小客人,看,他們來了,一共有幾只小動物?快來數(shù)一數(shù)吧!(從左至右)一共有4只小動物呢!他們都是誰呀?誰能用完整的話告訴老師和小朋友?(他們是小豬、小青蛙、小兔子和小松鼠)咦,你們幾個動物們在干什么呢?他們在高興地往前跑呢,有什么高興的事讓他們往前跑呢?(幼兒生活經(jīng)驗猜想)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出示課件(老鼠阿姨手捧禮物)師:他們往誰家跑啊?對,這是老鼠阿姨的家,快來看看老鼠阿姨給小動物們準備了什么好東西?數(shù)一數(shù)有幾個小禮物盒?(引導幼兒重點觀察兒形成一一對應的概念。)師:剛才有幾只小動物往這兒跑呀?這說明每只小動物都有幾個(1個)禮物!(出示課件3)
3、師:這個禮物盒子里有什么好東西? (好奇猜想)快猜猜!你們好奇嗎?你們也很想知道吧!小動物也非常好奇,想趕快知道盒子里到底是什么!(課件4)
二、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引導幼兒用耳朵聽、鼻子聞、小手摸、嘴巴嘗、眼睛看的方法認知事物
1、師:可是老鼠阿姨最喜歡和小動物玩游戲了,她可不想讓小動物直接看見里面的禮物,瞧,老鼠阿姨干什么了?(課件5)蒙上眼睛看不見了,可怎么知道是什么禮物呀?快來和小動物們一起想想辦法吧
2、師:(課件6)長耳朵的小兔子會用什么辦法?(課件7)小兔子的眼睛看不見,在用它的長耳朵聽一聽呢,聽到什么聲音了?我們也來跟小兔子一起聽一聽吧(出示禮物盒,請小朋友用小耳朵聽一聽),什么聲音?(嘩啦啦)是一個禮物還是很多個禮物呀?
小結:眼睛看不見,可以用耳朵聽一聽。
3、 (課件8)大鼻子的小豬會用什么辦法去呢?(課件9)小豬的眼睛看不見,它用他的大鼻子聞一聞呢,聞到什么,味道了?我們也跟小豬一起聞一聞吧,什么味道?(香香的)
小結:眼睛看不見,可以耳朵聽一聽,還可以用鼻子聞一聞。
4、 (課件10)小松鼠會想到什么不一樣的辦法呢? (課件11)小松鼠在用它的小手摸一摸,摸到什么了?我們來摸一摸:眼睛看不見,可以用耳朵聽一聽,可以用鼻子聞一聞,還可以用小手摸一摸。
5、(課件12)小兔子聽了、小豬聞了、小松鼠摸了,小青蛙可以用什么辦法呢?他在用它的大嘴巴嘗一嘗呢,什么味道?甜甜的!(課件14)
小結:小兔子用耳朵聽是許多個禮物,小豬用鼻子聞善香香的禮物,小松鼠用小手摸是硬硬的禮物,小青蛙用大嘴巴嘗是甜甜的禮物。到底老鼠阿姨送禮物的是什么(課件15)是糖果!看看送給張老師的禮物是什么?(出示禮物盒子)
6、師:這些小動物可真聰明,眼睛看不見,他們想到了用耳朵聽,用小手摸、用嘴巴嘗,最后他們知道了禮物其實我們的`小朋友也有這些本領,我們的眼睛……耳朵……鼻子……手……,他們的本領都很大,可以幫助我們做很多事情。
三、提供小禮物盒子,能遷移自己的經(jīng)驗,會正確使用不同的感覺器官感知物體
1、師:今天張老師也給小朋友們準備了禮物盒子,你們開心嗎?(教師逐一分禮物)
2、禮物盒子先不要著急打開,我們先搖一搖聽一聽什么聲什么禮物?數(shù)一數(shù)有幾個?用小手摸摸有什么感覺?鼻子聞一聞有什么味?
3、青蛙把老鼠阿姨送給它的糖果放到嘴巴里嘗一嘗了,小朋友們也來嘗一嘗吧,橘子、西紅柿可以嘗,小汽車?有些東西可以嘗,有些東西是不能嘗的,如果不干凈的東西到了嘴巴里,非常不衛(wèi)生,會生病晶。
四、活動結束,分享禮物盒里的禮物
師:你們喜歡張老師送給你們的禮物嗎?有的禮物是可以吃的,有的禮物是可以玩的,我們應該怎么做呢?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好嗎?
活動反思:
《老鼠阿姨的禮物》這節(jié)活動是以繪本圖書作為載體,主要是讓幼兒通過觀察圖片、體驗操作,來感受自己的五種感覺器官(耳朵、鼻子、小手、嘴巴、眼睛)。教師通過親切的語言調動,引導幼兒觀察圖片,讓幼兒去猜想圖片內容,并結合實物“禮物盒子“讓幼兒充分體驗、操作、感知,大大激發(fā)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在看看、猜猜、說說、試試等環(huán)節(jié)中自然而然地感知自己和小動物的五種感覺器官。
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看圖念兒歌,理解兒歌內容。
2、愿意在集體面前表演,體驗角色游戲的樂趣。
3、懂得獨立進餐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小貓吃魚”,’小狗吃骨頭”,“小白兔吃蘿卜”,“寶寶吃飯”圖片各一張。
2:香蕉,橘子等幼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學習看圖,并說出兒歌中的4句話1:出示圖一:看看誰來了?它在干什么啊,它有讓媽媽喂嗎?它是怎么吃的?(引導幼兒自己說,小白兔自己吃蘿卜),一起來學學小白兔吃蘿卜的樣子,吃的時候可以發(fā)出聲音。剛才你們怎么吃的(啊嗚…)我們送它一句好聽的話吧。(小白兔自己吃…)集體跟念兒歌第一句。
2:出示圖二:這又是誰來了啊?小貓它在干什么,它吃魚請別人幫忙嗎?集體跟念兒歌第二句,再請個別念3:出示圖片三:走在后面的小動物是誰啊?(小狗)小狗也是個能干的孩子,它自己吃骨頭呢,我請一個小朋友學學小狗吃骨頭的樣子啊嗚~~我們應該怎么夸夸它呢(小狗自己吃…)集體跟念兒歌第三句4:出示圖片四:我們寶寶都是自己吃飯嗎?那我得給兒歌加上一句夸夸我們寶寶—(寶寶自己……)(二):完整跟念兒歌1:老師完整念兒歌一篇。真是些了不起的小動物,我們把夸它們的話連起來說,就是一首很好聽的兒歌,叫《啊嗚啊嗚吃得香》,先聽老師來念一篇。老師念2:幼兒跟念兒歌兩遍你們說的真好聽的,老師還想再聽一次呢,我們再來一次吧3:請個別幼兒完整跟念。
。ㄈ罕硌輧焊瑁喊パ,我們有點累了,誰愿意上來給大家看?(請2次)(四):仿編兒歌1:出示圖片五:看看,小猴子在外面聽到我們再念好聽聽兒歌,它也想請小朋友幫忙說一句和小貓,小狗,小白兔一樣好聽的話呢?誰愿意幫助小猴子。
2:教師可以示范方編兒歌形式。
3:分組請幼兒來說。
。ㄎ澹航Y束活動:請寶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寶寶們今天真了不起,不光學會了啊嗚啊嗚吃得香的兒歌,自己的吃東西,我們要學會在家還是在幼兒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么?因為我們小一班的寶寶是最棒的對不對?
小兔自己吃蘿卜,啊嗚啊嗚吃得香
小貓自己吃魚,啊嗚啊嗚吃得香
小狗自己吃骨頭,啊嗚啊嗚吃得香
寶寶自己吃飯,啊嗚啊嗚吃得香
活動反思:
時間過的很快,一轉眼半學期即將過去,班里的寶貝們都有很大的進步,但是在進餐方面還是有幾位寶貝比較偏食,而且個別寶貝由于家長的包辦,自己動手吃飯的能力比較弱。兒歌《啊嗚啊嗚吃得香》短小、簡單,表現(xiàn)了各種小動物自主獨立的心理,并借助學說“啊嗚啊嗚吃得香”這句話,鼓勵幼兒在園在家都能自己吃飯,養(yǎng)成獨立進餐的良好習慣。
活動設計,我從由讓孩子觀察圖片,教師帶領孩子念,到孩子看圖集體念,再到分角色自己念共三個環(huán)節(jié),環(huán)節(jié)安排由易而難,層層遞近,過度自然。整個活動我感覺自己教態(tài)親切、自然,肢體動作豐富,始終牽引著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學習積極、主動,課堂氣氛活躍,在邊念兒歌邊做動作的過程中,孩子逐步懂得了要養(yǎng)成獨立進餐的好習慣;顒拥'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角色表演,把整個活動推向了高潮·。我請幾位小朋友扮演兒歌中的小動物,然后念兒歌,念到某小動物時,請扮演該小動物的小朋友去籃子里找相應的食物。在第二組小朋友表演時,出現(xiàn)了一點點的小狀況,“小兔”沒根據(jù)兒歌中的句子拿蘿卜,拿了魚,“小貓”卻拿了蘿卜,我忽然想到能否將孩子挑食的情況聯(lián)系起來呢?我就說:“小兔覺得一直吃蔬菜不好,要吃點葷的,小貓也認為一直吃葷的不好,要吃點蔬菜,葷菜蔬菜搭配著吃營養(yǎng)才均衡,我們小朋友也要向小動物學習!蔽矣X得教師的隨機教育、應變能力很重要,孩子的一個小小失誤,可以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教學效果,今天的課堂教學應該算是很成功的!
小班教案 篇3
一、設計思路:
小班的孩子從家庭融入到幼兒園這個大集體中,存在很多的差距。在家時幼兒與外界交往小,獨自玩耍,分享、合作、關心他人的意識很薄弱。但入園后幼兒社會交往范圍隨之擴大,班上的孩子開始愿意與同伴一起玩,可由于缺少交往經(jīng)驗與能力,在活動中常常因為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與同伴發(fā)生爭吵的現(xiàn)象時時不斷。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在主題活動《我愛幼兒園》之后,又開展了主題活動《嗨,你好》,通過這一主題,不僅讓幼兒了解了幼兒園也是我們的家,而且讓幼兒懂得在幼兒園這個大家庭里,小朋友都要相親相愛,大家都是好朋友。因為孩子們都喜歡小動物,愿意模仿小動物,在對音樂《找朋友》熟悉旋律的基礎上,通過這個活動,使幼兒更清楚地知道同伴之間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同時,也對他們的已有經(jīng)驗和情感進行提升。
二、活動目標:
1、學習兒歌,發(fā)準“前”、“唱”、“手”、“拉”等音。
2、能積極主動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表達自己快樂的情感。
3、在游戲中體驗與同伴一起活動的快樂。
三、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1、已學過游戲《我們都是好朋友》
2、歌曲《找朋友》
3、已與同伴一起做過游戲。
材料準備:小鳥頭飾、成群鳥、成群魚、小朋友手拉手的小圖片。
難點:學會兒歌,在活動中能積極主動的進行交往。
重點:體驗同伴間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快樂情感。
四、活動過程:
1、歌曲《找朋友》
師:讓我們跟著音樂一起唱起來,動起來,去找一找自己的好朋友。
放兩遍音樂。
2、學習詩歌《我們都是好朋友》
。1)出示小鳥的頭飾
師:看到你們都找到了好朋友,小鳥也飛來了,它也想來找好朋友,那你們想一想,這只小鳥的.好朋友是誰呢?(幼兒自由回答)
(2)是出示許多小鳥的圖片:原來小鳥找到另外幾只小鳥做好朋友,這幾只小鳥飛在一起說:我們都是好朋友。
(3)師朗誦詩歌《我們都是好朋友》,邊出示小圖片。
師:今天王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兒歌,名字就叫《我們都是好朋友》,請你們仔細聽一聽,兒歌里面說了些什么?
提問:兒歌里面說了些什么?(引導幼兒用兒歌里的語言來表述,并鼓勵幼兒用動作來表述,集體邊說邊學做。)
許多小鳥飛,許多小魚游,小朋友,手拉手,一起向前走。拍著手,唱著歌,我們都是好朋友。
。4)集體、分組進行動作表演朗誦兒歌。(分男、女小朋友、分每組的水果寶寶來學念)
3、說說自己的好朋友
師:剛才我們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那誰愿意告訴老師,你的好朋友是誰呢?為什么要找他做你的好朋友呢?
。1)幼兒交流自己的好朋友。
說出來之后,和好朋友抱抱、親親。
。2)教師小結:你們的好朋友本領真大,有的有愛心,有的自己會穿衣服,還有的上課很愛動腦筋的。老師也愿意和他們做好朋友。
4、游戲:《找朋友》
師:你們的朋友可真多,我們和好朋友一起來做游戲吧!
。ㄕ遥,找朋友,找到幾個好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
幼兒拉著圓圈邊念兒歌,邊走,當說到幾個好朋友時,就幾個好朋友抱在一起。
延伸活動:
我們有好朋友,小動物也有好朋友,那我們去找找看,還有什么東西有好朋友呢?
小班教案 篇4
“小班化”教學研討課教案
肖鄒榮
教學內容 :一年級《剪剪撕撕貼貼畫畫》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通過體驗以紙材為主的造型表現(xiàn)活動,初步認識及掌握撕紙?zhí)懋、剪紙的欣賞方法、創(chuàng)作方法。
過程與方法:感受剪紙、撕紙藝術的美,領略多種藝術文化,激發(fā)對美術造型表現(xiàn)及欣賞活動的興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觀察感知,審美能力,提高創(chuàng)作能力。
教學要點: 重點:欣賞感受剪紙,撕紙藝術之美,學習剪紙,撕紙造型表現(xiàn)的方法。
難點:運用方法創(chuàng)作。
教學資源:
課件;教具:范畫
學具:卡紙,彩筆,圖畫紙
板書設計:
剪剪撕撕貼貼畫畫
撕紙(剪紙)貼紙?zhí)懋?/p>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課明標:
1.看視頻:微課堂:變廢為寶巧用碎紙片(教師打開視頻,播放,教師配音)
2.教師總結視頻:視頻里播放的是利用廢棄的紙片,然后用了添畫的方法來畫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添畫。
3.出示課題:剪剪撕撕貼貼畫畫
二、自主學習:
1.看課件:撕下來的廢紙。問:同學們看看這個小小的廢紙片像什么?答:切了的西瓜,彎彎的小船?? 紙片轉換角度。問:現(xiàn)在又像什么呢?答:月亮,鐮刀??再變換角度。問:現(xiàn)在像什么呢?答:拱橋,蝸牛??
2.總結:原來廢棄的紙片可以變換成這么多的東西。那我們一起來開動腦經(jīng),發(fā)揮一下自己的想象力,把簡單的圖形,變成復雜的圖案。
三、合作探究:
1.分小組討論,出示課件:圓形可以讓我們想到什么?答:球,頭,西瓜??三角形可以讓我們想到什么?答:屋頂,帽子??半圓形可以讓我們想到什么?答:蘑菇頭,拱橋??
2.教師總結:同學們都太棒了,想象力很豐富,都會用簡單的形狀變成復雜的圖形。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看別人的`貼畫。
四、展示交流:
1.出示課件,比一比,誰的貼畫畫的好,說一說自己喜歡哪
一張,為什么?學生回答。
2.教師總結:依形添畫非常有特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而在廢紙上直接畫圖形就沒有達到添畫的意義,所以我們一定要學會依形添畫。
五、評價提升:
1.出示課件,欣賞大師添畫作品。兩張作品進行對比,請學生比較你認為哪一張好,為什么?(答案分兩種可能性,一一說出原因)。黑白搭配對比較大,物體就很顯著。裝飾的圖案多一些,畫面就會更豐富。分析作品。
2.教師總結:色彩對比大的顏色鮮艷,畫面顯著。 畫面豐富,飽滿的畫更美觀。
3.那我們添畫的繪畫步驟是什么樣的呢?學生回答:撕紙,貼紙,添畫。
4.板書:撕紙,貼紙,添畫。
六、當堂檢測:
1.運用學的添畫的方法創(chuàng)作一幅作品,要求畫面豐富,飽滿。
2.教師點撥,逐個指點。
七、拓展練習:
1.教師總結;
2.出示課件,拓展眼界,欣賞添畫剪紙國內外大師作品,教師加以說明。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是訓練學生體驗以紙材為主的造型表現(xiàn)活動,初步認識及掌握撕紙,通過添畫,撕紙大膽創(chuàng)作,是很典型的“學與玩”的結合課。通過這節(jié)課的欣賞,培養(yǎng)孩子們的觀察感知,審美能力;通過親自體驗,培養(yǎng)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思維與實踐能力。整個課堂上孩子們都積極地舉手發(fā)言,在實踐中也大膽地去創(chuàng)新,總的效果是很好的。但是,在引導學生創(chuàng)作上,我仍然有做的不足之處,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一一改進。
小班教案 篇5
這個活動包含了欣賞、理解、朗誦和創(chuàng)編詩歌幾個環(huán)節(jié),糅合了音樂、美術以及游戲等多種元素,初看似乎結構合理,幼兒也可能會“念”這首詩歌,但仔細讀了幾遍之后,我產(chǎn)生了幾點疑惑,感受到設計者在新的教育理念(重視幼兒的經(jīng)驗、感受、體驗)和傳統(tǒng)的教育慣性(重視記憶)之間掙扎,對小班教案《太陽和月亮》的幾點疑惑。
疑惑一:以“為太陽公公、月亮阿姨找朋友”活動引導是否需要。是否適宜?
關于“找朋友”部分,教師的意圖是激發(fā)幼兒的已有經(jīng)驗,使幼兒初步了解詩歌內容,幼教之友《對小班教案《太陽和月亮》的幾點疑惑》?墒沁@個環(huán)節(jié)是否需要?目標是否達到?達到的方式是否合適?有沒有更好的方式?
我們首先要注意設計者的預期與幼兒的經(jīng)驗是否相符,即幼兒眼中的白天是否就是那么熱鬧,夜晚就是那么安靜?教師不斷地“引導”。從喜歡“熱鬧”“安靜”的角度提問太陽公公與月亮阿姨的朋友是誰,嘗試引出詩歌。但顯然幼兒只有說出詩歌里所說的事物才是正確的,因為與詩歌內容相關的`圖片是教師準備好的。這樣的一個導入過程與直接呈現(xiàn)詩歌相比,既費時又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認為并不合適。
疑惑二:是感受體驗還是記憶?
活動目標中清楚地寫著“感受”“體驗”,而非“記憶”“背誦”,但事實上,原方案大多數(shù)環(huán)節(jié)都是為了讓幼兒記憶、背誦這首詩歌,而“感受”“體驗”這兩個目標已被削弱、掩蓋,進而流失。這是幼兒園詩歌教學活動的通病。
疑惑三:有表情地朗誦是否應該成為詩歌教學的一個目標?
原方案在目標中提到“學習有表情地朗誦詩歌”,在過程中也有教師示范朗誦的環(huán)節(jié)。“示范”顯示出教師強烈的“教”的意識,甚至連幼兒表達情緒的方式也“教”。孩子如果真正能夠“有表情”地朗讀詩歌,那是因為孩子通過欣賞真切地體驗到了詩歌所表達的情感。這時孩子的表情是真實自然、發(fā)之內心的,完全不需要教師“教”。
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在撕撕玩玩彩紙中,感知紅、黃、藍、綠的色彩和“1”和“許多”的不同。
2、在想象中,體會快樂的情緒。
3、有收拾場地的良好習慣。
活動重難點:
1、重點:感知紅、黃、藍、綠不同的色彩。
2、難點:知道“1”和“許多”的不同。
活動準備:紅、黃、綠、藍等彩色紙條若干;塑料小筐人手一只;音樂磁盤。
活動過程:
一、彩紙像什么
1、教師出示彩紙條,提問:“這是什么?”并抖動紙條,問:“你們看看這象什么?”
2、教師示范撕紙,提問:“我把紙條變成了什么?”
3、教師將把準備好的彩色小紙片撒向空中,“過節(jié)啦,好高興啊。”
二、撕紙條
1、激發(fā)幼兒撕紙的愿望——“你們想高興嗎?你們想過節(jié)嗎?桌上有這些彩色紙條,你去把它變成小紙條,越小越可以飄起來!
2、幼兒撕紙,老師指導撕紙,小紙片放在塑料小筐里。
三、玩紙,讓幼兒感受快樂。
1、引導幼兒將做好的小紙片撒向天空,感受快樂。
2、“你們知道什么節(jié)日嗎?我們一起來過節(jié)!
四、找顏色紙片
1、“請你找出和老師手里一樣顏色的小紙片!币来晤愅,分別找出紅、黃、藍、綠不同顏色的.小紙片。
2、聽語言指令找顏色紙片——“請你找出藍色紙片!
五、認識1和許多
1、請幼兒找到一片紙片,并放到老師的盤子里,看看是多少片,感受1和許多的關系。
2、反復練習,并進行個別指導。
六、收拾場地——教師以游戲的口吻引發(fā)幼兒自覺收拾場地的愿望,并鼓勵其能堅持到底。
師:“聽聽,是誰在哭?原來是地板,它的衣服被小朋友弄臟了,該怎么辦呢?”激起幼兒主動收拾場地的愿望。(康燕)
【小班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教案[經(jīng)典]07-22
(精選)小班教案07-29
小班教案【經(jīng)典】07-29
(精選)小班教案08-01
小班教案07-20
小班的教案05-16
[精選]小班教案08-16
實用的小班教案07-20
(精品)小班教案07-20
小班教案(優(yōu))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