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科學教案范文合集9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科學教案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學教案 篇1
重點
、僬_描述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谀苡枚喾N方法論證地球是個球體。
難點
現(xiàn)在研究地球形狀和大小的意義。
課前準備
學生課前準備:利用絡或書刊收集世界各國古代人類關于地球形狀傳說的資料或圖片。
教學器材:收集相關圖片、資料;籃球、直尺、鉛筆;相關投影片;地球儀。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ㄒ耄好C5挠钪婧棋珶o際,它不斷的吸引著我們?nèi)祟惾ヌ剿,你知道人類目前了解的宇宙中生命物質(zhì)只存在于哪個星球嗎?
。ò鍟┤祟悓Φ厍蛐螤畹恼J識過程
(提問)你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狀的嗎?你知道古人對地球形狀有哪些看法嗎?
。▽W生交流)介紹、展示自己資料。
。ǎ├蠋熆筛鶕(jù)情況做適當?shù)难a充(結(jié)合相關投影圖片):
1.印度人認為世界是由幾只巨象的背撐著,世界的中央是高聳的山脈,巨象站在一只大烏龜?shù)凝敱成希瑸觚攧t騎在一只盤踞的眼鏡蛇身上(書中有插圖,可讓學生自己看圖敘述)。
2.埃及人認為天被高高的山撐著,星星則從天上垂下,太陽乘著一艘小船,順著一條大河流到各地。
3.人則認為天像一只圓圓的大鍋蓋,蓋在方形的土地上,天是由八根柱子支撐的,形成了“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盤”的說法,后來隨著人們視野的擴大,很多現(xiàn)象說明大地不是直覺的那么平,于是人們臆想的大地變成了一只倒扣的盤子,天像一頂半圓的斗笠,于是又有了“天如斗笠,地如覆盤”的說法。
(提問)在今天看來這么簡單的一個問題,在古人卻一直是一個難解的迷,你認為古人只能觀察到“天圓地方”現(xiàn)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ㄌ釂枺┱埬阆胍幌,用什么方法才能夠看到地球的全貌?你能進一步出觀察巨大物體形態(tài)特征的方法嗎?
。ㄌ釂枺┤祟愂侵钡嚼萌嗽煨l(wèi)星拍攝到地球照片后才認識到地球是一個球體的嗎?
。ㄌ釂枺┠悄阒廊祟惗纪ㄟ^觀察哪些現(xiàn)象,完成哪些活動開始逐漸認識地球是個球體的嗎,你能提出一些證據(jù)嗎?
學生討論: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老師可根據(jù)情況做適當補充(結(jié)合相關投影圖片):
1.兩千五百年前,希臘數(shù)學家畢達哥拉斯,坐在海邊的高山上,看著海上的船,他發(fā)現(xiàn)船桅桿會先出現(xiàn),然后船身才出現(xiàn),所以他認為地球的表面應該是彎曲的。
2.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發(fā)現(xiàn)月食時,月亮上地球的影子是圓弧形的,因此他推測地球是圓的。
3.在哥倫布之后,過了二十多年,麥哲倫率領一支船隊從西班牙出發(fā),他向西航行經(jīng)過大西洋,再繞過南美洲南端,越過太平洋,他的船隊終于回到了西班牙,完成了繞地球一周的創(chuàng)舉,證明了地球是個球體。
(實驗驗證)學生利用老師的材料,設計實驗驗證人們觀察到“在海邊看遠去的帆船,船身先消失,桅桿頂最后消失,觀駛向岸邊的船只,先看到桅桿頂,后看到船身”這一現(xiàn)象能說明地球是彎曲的。
。ǔ修D(zhuǎn))隨著人們活動范圍的擴展,隨著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經(jīng)歷了漫長的認知過程后人們終于認識到地球是一個球體。
。ò鍟┑厍虻男螤詈痛笮
學生觀察:觀察人造地球衛(wèi)星拍攝的地球照片,描述地球的面貌。
。ǔ修D(zhuǎn))人造地球衛(wèi)星拍攝的地球照片確證了地球是個球體,可通過科學測量人們又有了新發(fā)現(xiàn)。
。▽W生觀察)“地球大小”的圖片,說出地球赤道半徑、極半徑的長度,描述地球形狀。
(練習)計算出地球赤道半徑和極半徑二者的差值,體會“地球看上去是很圓”的說法的含義。
。▽W生觀察)“精確測量的地球”圖片
(介紹)通過科學測量人們發(fā)現(xiàn)地球并不是一個正球體,而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橢球體,且經(jīng)過更精密的測量發(fā)現(xiàn)地球也不是一個規(guī)則的橢球體,北半球稍微細長一些,南半球稍微短粗一點,夸張的說,有點像“梨”,稱為“梨形體”,但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是沒有窮盡的,隨著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觀測和計算精度的提高,人們對地球形狀將會有更新的認識。
()現(xiàn)代測量顯示,地球的赤道周長約為4萬千米,赤道半徑約為6378千米,極半徑約為6357千米,平均半徑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積約為5.1億平方千米,是陸地面積的50多倍,它為我們了廣闊的空間。在太陽系中論大小地球排列老五,與太陽比,太陽的直徑是地球的109倍,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地球與太陽比起來又顯得十分渺小,在宇宙中就更是滄海一粟了,它只是宇宙中的一顆普通的行星。
。▽W生計算一人日行40千米,繞地球赤道一周需要走多少天?多少年?
。ò鍟┭芯康厍蛐螤詈痛笮〉囊饬x
。▽W生討論)你認為研究地球形狀和大小有什么意義?
老師可做適當?shù)囊龑Вㄒ韵聝?nèi)容可根據(jù)學生回答進行引導,不必涉及過多、過深):
繪制精度較高的地圖,首先就要詳細而準確地研究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研究地球氣候、植被、生物等資源的分布規(guī)律,探求晝夜長短變化、四季更替等自然現(xiàn)象的規(guī)律、成因都離不開對地球形狀的研究。
進行雷達探測、火箭、衛(wèi)星的發(fā)射,無線電通訊的轉(zhuǎn)播等人類活動時都不能忽視地球形狀對其的影響。(見上圖)
研究地球上生命物質(zhì)存在的條件時,離不開研究地球形狀和大小。
()通過本課學習我們能正確的描述地球的形狀和大小了,同時我們也了解到人類對事物的認識是循序漸進、不斷發(fā)展、不斷完善的,并體會到科學技術(shù)發(fā)展的強大動力是社會的需求。
教案點評:
教會學生通過收集資料、觀察圖片、設計實驗驗證等多種方法了解前人對地球形狀、大小的認識過程,感受人類對事物的正確認識是隨科學技術(shù)的不斷發(fā)展而不斷完善的,使學生從小就有敢于質(zhì)疑的勇氣,這比教給學生現(xiàn)在人們認識的地球是什么形狀更重要;而對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提出:“現(xiàn)在研究地球的形狀和大小還有什么意義?”這樣的問題,利于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體會知識的有用性。
科學教案 篇2
教與學目標:
1.通過學習活動,指導學生能從“為什么”、“為什么會這樣”等角度對周圍事物提出問題,學會主動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
2.指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想知道,愛提問、愿意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
3.通過引導學生體驗活動,了解母親的辛苦感悟親情,向?qū)W生進行珍愛生命的教育和親情教育。
4.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了解人的生育方式,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學習重點:
學生了解人的生育方式,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的學習活動。
學習難點:
學生體驗活動的學習指導,了解母親的辛苦,感悟親情、珍愛生命的學習活動。
學習準備:
學生課前多方面搜集關于人類生長、繁殖的資料,如圖書館查閱資料、對母親、專家、醫(yī)生等訪問、上網(wǎng)查詢等獲得的文字、圖片相關資料。學生從小到長大照片、3至4千克重的沙袋(體驗活動用)。
教師準備:課前多方面搜集關于人類生長、繁殖的資料,相關。
學習過程:
教師活動
一、導入新課:
教師與學生談話,創(chuàng)設學習情景,展示《西游記》孫悟空出世片段,或引導學生互相看看從小到大的照片,猜測“他是誰”的游戲,引導學生提出探究性問題,產(chǎn)生想知道自己從哪里來的想法,激發(fā)學生求知欲、學習興趣,引入本次學習活動內(nèi)容。
二、了解人的生育方式:
師:人也是動物,只不過人是個高等動物,我們是從哪里來的?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對于這個問題你們知道些什么?
。1)交流信息
指導學生進行交流課前搜集獲得的信息學習活動。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交流課前搜集關于人類生命怎么來的資料,教師巡視學生小組學習活動,指導學生互相鼓勵、加強交流,積極肯定其他同學的發(fā)現(xiàn),取長補短,完善自己的觀點發(fā)現(xiàn)。
教師展示圖片、,下發(fā)資料卡片,引導學生認識人類生命的起源,使學生科學直觀的`認識生命從哪里來:“因為我們的父母相愛,因此他們結(jié)婚了。父親的精子和母親的卵子充分結(jié)合后,在母親的子宮里形成了一個受精卵,經(jīng)過將近十個月的時間,受精卵在這段時間不斷發(fā)育,最終形成了小寶寶,在醫(yī)生幫助下,子宮收縮,小寶寶送出體外,我們來到人間!苯處熣Z言結(jié)合圖片,語言力求通俗易懂,易與兒童接受。
。2)提出問題
教師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于生命的好奇心,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進一步提出想了解的探究性問題,教師給學生方法上指導,引導學生多交流、勤思考,對產(chǎn)生問題的解決方法:如進一步查閱資料等。
三、體驗媽媽懷胎的辛苦
。1)小組內(nèi)分別做游戲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體驗活動:引導學生將沙袋放置腹前,體驗媽媽十月懷胎的辛苦,引導學生課前了解交流母親懷孕時的心情感受和身體感受,如吃飯嘔吐等向?qū)W生進行珍愛生命、關愛母親的親情教育。
。2)交流活動體會
(3) 設計生命手冊
指導設計制作一份生命手冊,內(nèi)容涉及從新的生命的誕生開始,到現(xiàn)如今自身的體征變化。啟發(fā)學生對自己的生命手冊要進行多方面的設計,如顏色、花邊、圖案等,
三、拓展延伸:
教師引導學生選擇完善自己設計制作的一份生命手冊,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課后進一步調(diào)查研究,延伸課后學習活動。
板書設計
我從哪里來
精子 受精卵 胚胎 大約十個月 嬰兒
卵子
課堂檢測
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通過觀察圖片,了解幾種動物爸爸媽媽愛寶寶的方式。
2.愿意積極參與活動,初步學習看圖表述自己對圖意的理解。
3.在教師的鼓勵下,積極遵守游戲規(guī)則。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教學掛圖60-9。
活動過程:
1用游戲與談話結(jié)合的方式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的活動興趣。
1) 游戲——找朋友。幼兒隨著《找朋友》的音樂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教師:小朋友們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了,你喜歡他嗎?那你用什么方法告訴他你喜歡他?(鼓勵幼兒用各種動作表達自己對朋友的喜愛。)
2) 教師:爸爸媽媽都是怎么喜歡我們的.呢?
(3)教師:無論好朋友還是爸爸媽媽都很喜歡我們,對我們喜歡的方法也不一樣。其實小動物們也有表達自己喜歡的的方法。
2逐一出示圖片并引導幼兒看圖,了解幾種動物爸爸媽媽愛寶寶的不同方式。
。1)教師:這是誰?小企鵝在哪里?為什么它要躲在爸爸的袋袋里呢?
2)教師:這是誰?你找到小袋鼠了嗎?它在哪里?小袋鼠在媽媽的袋袋里會怎么樣?
3)教師:螞蟻寶寶住在哪里?它們的洞穴是誰挖的呢?
4)教師:這只狗媽媽在做什么?只有一只狗寶寶嗎?狗寶寶在吃奶時,表情是怎樣的?我們一起來學一學。你在做這個表情時心里怎樣。
3游戲:愛的密碼
教師彈奏《找朋友》的音樂,并改編歌詞。幼兒根據(jù)歌詞里說的動物名稱,找到朋友,表達出喜愛的動作。
科學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結(ji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為了讓孩子們親眼見到西瓜蟲真正的樣子,我和孩子們一起來到了操場上的角落里,用自己帶來的鏟子在泥土里尋找西瓜蟲。角落里到處是黑黑的泥土和一些腐爛的樹葉,孩子們迫不及待地爭著去挖泥土。老師激勵孩子們用比賽的形式比一比“哪一組最先找到西瓜蟲”。孩子們高興極了,開始了“尋找西瓜蟲”之旅。幼兒親自參加活動感到非常興奮,現(xiàn)在社會的孩子,他們平時遠離自然,西瓜蟲,讓他們了解它們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讓幼兒在感受自然的同時,在玩中學,玩中樂;氐浇淌液螅⒆觽冞學習用放大鏡觀察西瓜蟲,初步感知了西瓜蟲的主要外型特性幾其生活習性。通過這樣的活動,不但使孩子們對小蟲子產(chǎn)生了探索的興趣,還學會了使用輔助工具(放大鏡)研究西瓜蟲。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放大鏡觀察西瓜蟲,感知西瓜蟲的主要外型特性幾其生活習性。
2、對小蟲子產(chǎn)生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放大鏡、畫紙、筆、塑料透明小瓶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論西瓜蟲
1、教師出示西瓜蟲的圖片,引出話題:
2、“你們認識西瓜蟲嗎?”“你知道西瓜蟲哪些有趣的事?“你知道西瓜蟲喜歡生活在什么地方?
二、討論怎樣去捉西瓜蟲
1、“幼兒園里什么地方有西瓜蟲?我們到什么樣的地方才能捉到西瓜蟲?
2、“我們捉西瓜蟲需要哪些工具?捉西瓜蟲時需要注意什么?
三、幼兒在園內(nèi)自由尋找西瓜蟲
1、教師鼓勵幼兒結(jié)伴去找西瓜蟲,并提醒幼兒聽到信號就結(jié)合。
四、交流捉西瓜蟲的經(jīng)歷
1、“你們找到西瓜蟲了嗎?怎么發(fā)現(xiàn)的?是在哪里找到的?
教師小結(jié):西瓜蟲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的地方。
五、觀察西瓜蟲并進行交流
1、引導幼兒借助放大鏡觀察西瓜蟲。
“西瓜蟲這么小,我們能看的清嗎?可以用什么工具讓我們看清它?
2、引導幼兒自由觀察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教師帶領喲額自由觀察
“西瓜蟲的頭上有什么?是什么樣的?西瓜蟲的.身體是什么樣的?(教師可讓幼兒自由說)
4、引導幼兒運用放大鏡觀察西瓜蟲并進行交流,西瓜蟲頭上有什么?身體是什么樣子的?有幾只腳?它的腳長在那里?當它碰到危險時會怎樣?
5、請幼兒模仿西瓜蟲的樣子.尤其是遇到危險后縮起來的樣子。
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畫西瓜蟲,并記錄自己的觀察發(fā)現(xiàn)。
2、“今天西瓜蟲跟我們一起玩,我們給這位小客人畫個像吧!
3、小朋友在墻角里找西瓜蟲。
活動反思:
讓他們了解它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并讓他們知道泥土有很多的養(yǎng)分,是許多動植物生存的基礎,活動中幼兒樂于發(fā)現(xiàn)、主動參加科學活動,學會運用各種感官觀察、比較。幼兒對本次活動充滿了積極探索的樂趣。
關注幼兒的興趣與需要,教學活動中也體現(xiàn)幼兒的經(jīng)驗。根據(jù)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體現(xiàn)教學目標的適宜性、個性化。依據(jù)本班幼兒的實際,在研究和把握本班幼兒身心發(fā)展的實際水平、發(fā)展需要和可能性的基礎上,確定幼兒進一步發(fā)展的潛力、方向和步伐。同時,老師們關注本領域的核心價值,給孩子們一個最好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
相關信息:
西瓜蟲:別名鼠婦;俗稱 潮蟲。分布中國各地。寄主在田間主要為害瓜類幼苗和十字花科蔬菜幼芽、嫩根及草莓等漿果。喜食油菜、芥菜、小白菜、番茄、黃瓜、南瓜、瓠瓜、大豆、豇豆、莧菜、空心菜、萵苣等葉片及食用菌等。
科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學習掌握播種技能;在教師的指導下,設計適宜的實驗,觀察種子的萌發(fā)過程;根據(jù)研究植物生長變化的需要,確定觀察、記錄的內(nèi)容和方法;根據(jù)對種子萌發(fā)狀況的預測,確定本階段觀察的`重點。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樹立用事實闡述觀點的意識,即科學的實證思想;培養(yǎng)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播種的方法
【教學難點】:長時間堅持管理、觀察和記錄鳳仙花生長變化情況。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小鏟、花盆、泥土、鳳仙花種子、透明塑料杯、吸水紙等。
【教學過程】:
一、學習播種方法
1、師:“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是播種的好季節(jié)。今天,我們來種植鳳仙花。怎樣種植鳳仙花呢?
2、師:請大家看P4頁中的“播種方法”。
3、生:閱讀P4頁中的“播種方法”。
4、師:指一名學生說說播種的方法。
5、師:播種鳳仙花的方法是選種、放土、下種、澆水。
二、關注種子變化
1、師:播種了鳳仙花以后做什么?
2、生:說出自己的想法。
3、師:播種了鳳仙花以后,我們要關注鳳仙花種子的變化。請大家閱讀P5頁順數(shù)1~10行內(nèi)容。
4、生:閱讀P5頁順數(shù)1~10行內(nèi)容。
5、師:注意觀察透明玻璃杯中的種子生長變化情況;注意觀察花盆中的鳳仙花生長變化情況。
三、記錄生長日記
1、師:種植植物是一項長期研究的觀察活動,要做好管理、觀察和記錄等工作。要隨時觀察記錄鳳仙花的生長變化情況。每周要測量一次鳳仙花的植株高度、觀察鳳仙花葉的形狀和數(shù)量。
2、師:把你測量和觀察的數(shù)據(jù)填寫在P5頁中表格中。
3、師:期末,每個學生要寫一篇“鳳仙花生長變化的日記”。
四、實地指導播種
1、師:實地指導學生在花盆里種植鳳仙花;在玻璃杯里種植鳳仙花。
2、師:督促學生養(yǎng)成長時間堅持管理、觀察和記錄的好習慣。期末,對長時間堅持管理、觀察和記錄做得好的學生進行獎勵。
【作業(yè)布置】
家庭作業(yè):在自己家的陽臺上,種植鳳仙花。
科學教案 篇6
(一)內(nèi)容簡介
有一塊奇怪的肥皂,小豬拿去洗澡。嗨,先吹泡泡,泡泡越吹越大了。而且泡泡不會破掉,大家都來洗澡了。洗完澡,小豬變干凈了;洗完澡,小熊變干凈了;洗完澡,小兔變干凈了。哈,奇怪的肥皂。
(二)主題分析 《肥皂泡泡》以小動物們洗澡為線索講述故事!跋丛琛边@一活動深受幼兒的喜歡,幼兒聽著簡單的故事,進一步理解了肥皂的用處。同時,故事激發(fā)了幼兒喜歡洗澡的愿望,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三)情節(jié)分析 整個故事情節(jié)的線索簡單、重復,非常適合小班孩子閱讀。在小豬洗澡的過程中,孩子竟然欣喜地發(fā)現(xiàn):原來洗澡也有如此多的樂趣,不禁也萌發(fā)了洗澡的愿望。沒想到,小
兔子和小熊也有這樣的愿望,正好滿足了孩子們的需要。在和同伴一起洗澡的過程中,它們體驗、感受到了更多的快樂。
(四)圖畫分析 畫面中色彩鮮艷的各色泡泡,大大小小地飄浮在空中。美麗的畫面中也蘊涵著豐富的教育內(nèi)涵:區(qū)分大小,幫助孩子了解物體有大小之分;感知色彩的奇妙,了解兩種色彩混合在一起會發(fā)生的變化;感知光和作用,幫助孩子思考,水在光的照射下會產(chǎn)生多姿多彩的顏色,從而激發(fā)孩子進一步探究大自然的興趣。
(五)角色分析 封面上圍著浴巾的胖小豬一下子映入了孩子的眼簾,“哦,原來小豬洗完澡了!边@只小豬可愛、愛干凈又有些調(diào)皮,在洗澡的時候和泡泡做起了游戲,這正是每個孩子所喜愛和向往的。所以,小豬的角色與孩子的距離是如此接近。
小豬、小熊和小兔一起洗澡,大家都來吹泡泡。這些小動物儼然是孩子們的化身,孩子們和故事角色一起玩耍在“吹泡泡”的游戲中,泡泡越吹越大,快樂也越來越多!
(六)語言分析 語言簡單,重復的語句“洗完澡,小豬變干凈”、“洗完澡,小熊變干凈”,便于幼兒記憶。
后綴詞的運用,能加深幼兒對關鍵詞的掌握。如“有一塊奇怪的肥皂,肥皂。小豬拿去洗澡,洗澡……”讀完故事,幼兒在無意記憶中加深了對“肥皂、洗澡、泡泡、大小、破
掉、干凈”等詞匯的理解與掌握。同時,后綴詞的運用也增強了故事的韻律節(jié)奏,使故事中的語言具有一定的韻律美。
故事中名詞、動詞、形容詞的交替出現(xiàn)(肥皂、洗澡、泡泡、干凈……),豐富了幼兒的詞匯量,也發(fā)展了幼兒的語言能力。
書中簡單重復的句型“洗完澡,××變干凈,干凈”能激發(fā)幼兒的想象。還有誰洗完澡也會變干凈呢?由此打開了他們想象的閘門:小狗、小豬……
(一)活動設計1
1、設計思路
洗澡——孩子們喜歡的活動。閱讀圖畫書《肥皂泡泡》,看看、說說小動物們洗澡的事情,知道洗澡會讓人覺得舒服。幼兒通過交流生活中自己洗澡的經(jīng)驗,在律動的過程
中進一步掌握洗澡的方法、體驗洗澡的快樂。鼓勵幼兒喜歡洗澡、嘗試自己洗澡,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
2、活動目標 (1)閱讀圖畫書,愿意講述小動物洗澡的趣事。
(2)知道洗澡能讓自己的身體變干凈,體驗洗澡帶來的樂趣
3、活動準備 故事《肥皂泡泡》、PPT課件
音樂《我愛洗澡》
粗細不同的吸管若干、盛有肥皂水的容器若干
4、活動過程 (1)觀察封面,引出故事
一小豬在干什么?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一小豬會用什么洗澡呢?
一你們會自己洗澡嗎?洗澡要洗哪些地方?
一我們一邊聽音樂,一邊模仿小豬洗澡。
(2)觀察畫面,理解故事
、儆^察第1頁:
一小豬會用肥皂干什么?(引導幼兒觀察小豬身上的浴巾。)
一你家的肥皂是什么樣的?你經(jīng)常用肥皂做什么?
、谟^察第2頁:
一小豬在用肥皂干什么?幾個泡泡?一樣嗎?
(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上的泡泡,練習數(shù)數(shù),并比較泡泡的大小、顏色。)
、嘤螒颍捍蹬菖。
一這樣的泡泡你喜歡嗎?看看你能吹出怎樣的泡泡。
(提供粗細不同的吸管、瓶裝的肥皂水,幼兒找空處玩“吹泡泡”。)
④觀察第5頁:
一洗完澡,小豬變得怎樣了?
一小豬還會請誰來洗澡呢?
、萦^察動物的局部特征,猜猜小豬的朋友是誰。
(觀察小熊的鼻子、小兔的耳朵。)
、抻^察第6頁、第7頁:
一洗完澡,小熊變得怎樣了?
一洗完澡,小兔變得怎樣了?
小結(jié):洗澡會讓自己和朋友的身體變得干凈又舒服,洗澡真快樂。
(二)活動設計2
1、設計思路
孩子們在閱讀圖畫書的過程中,感受了洗澡的樂趣,并交流了自己洗澡的經(jīng)驗。但生活中,能產(chǎn)生“肥皂泡泡”的`趣事還有許多。此次活動依然從孩子們喜愛的“肥皂泡泡”入手,引發(fā)他們對這些事物的關注,提升相關的生活經(jīng)驗。并且引導孩子在游戲的過程中仔細觀察泡泡的大小、形狀、色彩,嘗試用繪畫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
2、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肥皂泡泡的特征,用自己喜歡的繪畫方式來表現(xiàn)。
(2)交流關于各種洗滌用品的生活經(jīng)驗,知道它們的作用。
3、活動準備
圖畫書《肥皂泡泡》、PPT課件
各種各樣的洗滌用品(香皂、洗衣皂、肥皂紙、洗衣粉、沐浴露、洗發(fā)水、洗潔精、
洗手液……)
若干盆水
紙、油畫棒、瓶蓋、棉簽、顏料等
4、活動過程(1)集體閱讀,回憶故事情節(jié)
、俪鍪緢D畫書,回憶故事的名字。
一還記得故事里有哪些動物朋友在洗澡嗎?
、诩w閱讀圖畫書,幼兒模仿簡單的故事語言。
一洗完澡,小豬變干凈了。洗完澡,小兔變干凈了。洗完澡,小熊變干凈了。
(2)交流經(jīng)驗,了解洗滌用品的作用
一除了肥皂,還有哪些東西用了也會有泡泡呢?
~(出示各種洗滌用品,交流相關經(jīng)驗。)這里有哪樣東西也會洗出泡泡呢?
一這些東西有什么用?
一它們都可以讓東西變干凈,但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一小朋友可以用這些洗滌用品洗些什么?你用過哪些東西?
小結(jié):有這么多寶貝也可以洗出泡泡,泡泡把臟東西都帶走了,所有的東西都變干
凈了。
(3)觀察泡泡,說說泡泡的樣子
一(提供洗手液、沐浴露、香皂、紙皂等不會傷害皮膚的洗滌用品。)找樣東西,
搓出泡泡,看看泡泡是什么樣子的?(大小、形狀、顏色……)
一你用什么東西搓出泡泡的?
一你看到的泡泡是什么樣子的?(如:很多泡泡擠在一起,像葡萄;圓圓的;透明
的……)
一找找泡泡上有哪些顏色?看一看,洗完的東西變得怎樣了?
一想辦法讓你的泡泡變大。
小結(jié):香香的肥皂、香香的洗手液又好玩、又有用。
(4)選擇喜歡的工具畫泡泡
一把你剛才看到的美麗的泡泡畫在紙上。
一要有大泡泡也要有小泡泡,它們是一家人緊緊地擠在一起。
一交流:泡泡的顏色可漂亮啦,你的泡泡有哪些顏色?
(三)活動拓展 1.利用家長資源,幫助幼兒養(yǎng)成每天洗澡的習慣,能嘗試自己洗澡。
2.盥洗室中提供各種不同的洗手用品,培養(yǎng)幼兒正確洗手的衛(wèi)生習慣。家長和教師共同關注幼兒是否有獨立洗澡、洗小衣物等良好習慣。
(四)閱讀區(qū)的活動 1.提供圖畫書《肥皂泡泡》和指偶(各種小動物),供幼兒表演故事。
2.美麗的泡泡:
(1)材料:大小不同的圓形瓶蓋、棉簽、自制圓形印章、油畫棒、顏料,小動物吹泡泡的背景圖。
(2)玩法建議:
、俟膭钣變河貌煌墓ぞ弋嬇菖,并說說自己畫了一個什么樣的泡泡。
、谟糜彤嫲粝犬嬕粋小泡泡,再用不同顏色的油畫棒畫在泡泡的外圈,讓泡泡越“吹”越大。
科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了解什么是臭氧層空洞,怎么形成的及現(xiàn)狀。臭氧空洞的危害如何防治?
了解臭氧空洞的形成跟人類的關系及其對人類的危害,從而進行正確防范。并減少使用以氯氟烴作制冷劑的冰霜、冰柜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南極上空出現(xiàn)迄今最大的臭氧層空洞
20xx年9月10日《北京晨報》晨報訊美國宇航局(NASA)科學家8日發(fā)表一份報告,稱他們在南極洲上空觀測到一個規(guī)模巨大的臭氧層空洞,面積達到2830萬平方公里,相當于美國領土面積的3倍。這是迄今觀測到的最大的臭氧層空洞,也是南極洲上空臭氧層嚴重受損的征兆。
自1987年開始,國際社會已禁止使用這些化學藥品,但這些藥品還將會長期留在大氣層里。臭氧是大氣中的`一種微量氣體,主要分布在平流層,雖然臭氧在大氣中含量很少,但由于它能大量吸收有害的太陽紫外線輻射,對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大氣環(huán)流有重要影響,臭氧層也就被稱之為"地球的保護傘"。
二:小組交流:臭氧層破壞,大氣臭氧層的損耗是當前世界上又一個普遍關注的全球性大氣環(huán)境問題,它同樣直接關系到生物圈的安危和人類的生存。
1:臭氧層損耗與"臭氧洞"
2:臭氧層破壞的原因
對于大氣臭氧層破壞的原因,科學家中間有多種見解。但是大多數(shù)人認為,人類過多地使用氯氟烴類化學物質(zhì)(用CFCs表示)是破壞臭氧層的主要原因。氯氟烴是一種人造化學物質(zhì),1930年由美國的杜邦公司投入生產(chǎn)。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尤其是進入60年以后,開始大量使用,主要用作氣溶膠、制冷劑、發(fā)泡劑、化工溶劑等。另外,哈龍類物質(zhì)(用于滅火器)、氮氧化物也會造成臭氧層的損耗。
、鄢粞鯇悠茐膶ι锶Φ挠绊
由于臭氧層中臭氧的減少,照射到地面的太陽光紫外線增強,其中波長為240~329納米的紫外線對生物細胞具有很強的殺傷作用,對生物圈中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和各種生物,包括人類,都會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臭氧層破壞以后,人體直接暴露于紫外輻射的機會大大增加,這將給人體健康帶來不少麻煩。首先,紫外輻射增強使患呼吸系統(tǒng)傳染病的人增加;受到過多的紫外線照射還會增加皮膚癌和白內(nèi)障的發(fā)病率。此外,強烈的紫外輻射促使皮膚老化。
臭氧層破壞對植物產(chǎn)生難以確定的影響。近十幾年來,人們對多個品種的植物進行了增加紫外照射的實驗,其中三分之二的植物顯示出敏感性。一般說來,紫外輻射增加使植物的葉片變小,因而減少俘獲陽光的有效面積,對光合作用產(chǎn)生影響。對大豆的研究初步結(jié)果表明,紫外輻射會使其更易受雜草和病蟲害的損害。臭氧層厚度減少25%,可使大豆減產(chǎn)20~25%。紫外輻射的增加對水生生態(tài)系統(tǒng)也有潛在的危險。紫外線的增強還會使城市內(nèi)的煙霧加劇,使橡膠、塑料等有機材料加速老化,使油漆褪色等。
3:為什么地球上的"三極"臭氧層破壞嚴重據(jù)觀測,目前臭氧層破壞比較嚴重的地方在地球的"三極"上,即北極地區(qū)、南極地區(qū)和青藏高原的上空。而地球上的這"三極"自然條件惡劣,人煙稀少,當?shù)厝藗兿虼髿庵兴欧诺穆确鸁N數(shù)量有限,為什么"三地"上空臭氧層所受的破壞反而比較嚴重呢?
三:班級討論:我們能做些什么?
(平時注意預防紫外線的危害,尋找新的代替品即新的制冷劑。提倡使用安全無害的制冷劑產(chǎn)品。積極進行宣傳等)
四:師:
科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 了解信息記錄和存儲的手段,以及它們的演變過程。
2. 學習用科學的方法,選擇適當?shù)妮d體記錄、存儲獲得的信息。
3. 引導學生對信息技術(shù)發(fā)展的關注。
【教學準備】
1. 光盤、磁盤等實物
2. 課堂信息記錄紙
3. 學生搜索“筆和紙的發(fā)明及演變”等資料
【教學過程】
一、指導學生如何有效、規(guī)范地記錄信息
1. 交流學生搜集到的關于“筆和紙的發(fā)明和演變”的信息。
2. 說說這些信息的來源。
3. 討論:記錄信息來源的重要性。信息的來源和途徑可以幫助判斷信息的可靠性,需要查找更詳細的信息時可以通過信息的來源快速找到相關資料。
4. 如果要記錄信息的來源,你們覺得應該主要記錄些什么內(nèi)容?
通過書籍查找可記錄:書名、作者、出版社、重要內(nèi)容……
通過網(wǎng)絡查找可記錄:網(wǎng)名、網(wǎng)址、作者……
5. 分小組討論并制作信息記錄卡。
6. 根據(jù)教師提供的信息填寫信息記錄卡。
7. 學生交流并小結(jié)。
我們在記錄獲得的信息時,不僅要如實記錄相關信息的內(nèi)容,還應該詳細記錄信息的來源。因為信息的來源、途徑,能幫助我們判斷信息的可靠性,同時也是尊重作者的知識產(chǎn)權(quán)的表現(xiàn)。
二、回顧記錄信息的方法
1. 在剛才的學習活動中,我們都采用了文字記錄的方式來記錄信息,平時我們還會用什么方式記錄信息?(圖畫、表格……)
2. 翻看我們的科學學習活動手冊,在我們四年的`科學學習中學會了用什么方式記錄信息?
3. 你們覺得信息的記錄與保存對我們的科學學習有什么作用呢?
三、了解儲存信息方式的演變過程
1. 我們在記錄信息時都用到了什么工具?(筆和紙)
2. 在筆和紙發(fā)明之前,古代的人們是用什么來記錄信息的呢?(甲骨、竹簡、絲綢……)
3. 為什么這些方法和工具沒有延用到今天?
4. 因為這些方法存在很多的限制,隨著社會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我們又有哪些記錄和儲存的方法和工具呢?(磁帶、膠卷、軟盤、硬盤、光盤……)
5. 這些工具的應用使我們的信息儲存量越來越大,而且在現(xiàn)在辦公中越來越普及。這樣下去我們是否就不需要紙了呢?
6.小組交流筆和紙的優(yōu)點和缺點并嘗試記錄討論過程。
7.大組交流。
8.小結(jié)。我們要根據(jù)不同的信息采用不同的記錄和儲存方式。筆和紙記錄占用空間大,查找不方便,但它使用便捷還將是我們,特別是小學生記錄信息的主要方式。
四、作業(yè)
課外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和儲存“人們?nèi)绾尾粩嗟靥剿骱透倪M記錄信資料”。
科學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尤其是小班的幼兒很喜歡接近小動物,小雞和小鴨是幼兒比較熟悉的動物,所以我選擇了科學活動《小雞和小鴨》。設計這節(jié)活動,是從幼兒的興趣出發(fā),讓幼兒在喜歡小雞小鴨的基礎上,了解其特點的生活習性,并通過模仿、操作,激發(fā)幼兒積極思考的愿望,讓幼兒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情感也得到熏陶。
活動目標:
1、能初步按從頭到尾的順序觀察,感知小雞、小鴨的主要特征。
2、會運用對應的方法比較小雞和小鴨的不同。
3、教育幼兒熱愛小動物,與它們友好相處。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能初步按從頭到尾的順序觀察,感知小雞和小鴨的主要外形特征和習性。
活動難點:會運用對應的方法比較小雞和小鴨的不同。
活動準備:
1、音樂《小雞和小鴨》
2、小雞和小鴨的家各一個
3、鴨媽媽與雞媽媽標識各一個
4、小雞小鴨圖片各一張
5、小雞小鴨的實物圖片若干
6、小鴨和小雞的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音樂導入
師播放《小雞和小鴨》的音樂,提問幼兒剛才歌曲中唱到了哪些小動物?
幼;小雞和小鴨
二、初步認識小雞、小鴨的外形
師:小鴨、小雞玩得正開心,忘記回家。天快黑了,它們的媽媽急壞了,我們一起來把他們送回家,好么?(出示圖標和房子)
師:哪個是小雞的家,哪個是小鴨子的家?(讓幼兒來回答)
師:我們先來瞧瞧小雞長什么樣子?(讓幼兒從頭至尾觀察)
幼:尖尖的嘴巴、短短的脖子、尖尖的爪子(把它送回家)
師:請你學著小雞的.聲音把小雞送回家(嘰嘰嘰)
師:我們再來瞧瞧小鴨子長什么樣子?
幼:扁扁的嘴巴、長長的脖子、扁扁的腳
師:老師告訴你們一個小秘密,小鴨子的腳趾中間有肉連著,連著的這個東西叫做腳蹼。小鴨子是靠它才能劃水的。
師:小雞、小鴨都餓了,媽媽給他們準備了豐盛的晚餐,你知道他們都喜歡吃什么食物么?
幼:小米、蟲子; 小魚和小蝦(出示食物圖片讓幼兒粘貼)
三、比較小雞小鴨的不同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小雞和小鴨,他們長得有什么不同?我們再把他們請出來,
請你仔細看看他們哪里長得不一樣?
幼:從頭至尾一一對比,說出不同(并用身體來模仿小鴨走路)
幼:模仿小雞的叫聲與小鴨的叫聲(本領的不同)
四、通過游戲結(jié)束活動
師小結(jié):小朋友學得可真像,小雞、小鴨它們實在太可愛了,我們一定要愛護、關心他們,現(xiàn)在老是給你們準備了頭飾,我們和小雞,小鴨一起去草地上找食物吧!
活動反思:
今天實施了《小雞和小鴨》這一節(jié)科學課;顒咏Y(jié)束后,小朋友似乎都意猶未盡,連上衛(wèi)生間都學著小雞小鴨走著去,煞是可愛!這一現(xiàn)象也讓我不得不重新審視這一節(jié)課,希望發(fā)現(xiàn)其中的亮點找出其中的缺點,取長補短,下一次活動開展的更好!
這節(jié)課開始我是以談話的形式展開的,首先從小朋友的穿著顏色說起,重點說了黃顏色為下面的內(nèi)容作了鋪墊。然后以猜謎語的方式引起幼兒興趣和探索欲望。“有種小動物,黃黃的羽毛……”謎語剛提出,小朋友就紛紛舉起小手了。笑笑說是小狗;一凡說是大老;涵涵說是豹,陸言說是獅子,夢夢說是長頸鹿,浩浩說是螃蟹,還有許多小朋友也發(fā)揮了自己的想象。在小朋友興趣高昂的時候,我故作有點小失望的樣子說:“這只小動物是小小的喔,很可愛……”說在我慢慢的做著動作,“是小雞,還有小鴨!“震耳的聲音齊齊的響起,我瞪大眼睛很驚訝的看著他們,惹來了孩子們天真自豪的一陣歡笑。
接下來我就請小朋友說說小雞,小鴨的大概外形特征,然后出示圖片系統(tǒng)的講述活動內(nèi)容。感覺小朋友掌握的差不多時,我們開展了小組的表演比賽。請每一組小朋友站起了邊說邊表演小雞和小鴨的外形特征,本領和說話等。別看他們年齡小,但是好勝心卻絲毫不小。比賽進行的很激烈,氛圍也很濃厚,時而又陣陣鼓掌聲和歡笑聲。通過這樣的形式,也帶動了一些平時比較沉默比較內(nèi)向的孩子,使小朋友不但不都參與了本次活動,而且也加深了課堂內(nèi)容的印象,相輔相成,效果非常好!
【科學教案】相關文章:
有關科學教案05-23
【精選】科學教案四篇07-01
科學教案六篇07-01
大班科學教案06-28
中班科學教案06-22
【精華】科學教案三篇05-18
精選科學教案三篇05-29
【推薦】科學教案四篇05-30
【精華】科學教案四篇05-30
【熱門】科學教案三篇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