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教學反思1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是一首呼喚和平的小詩。它以一個孩子的視角,揭示了戰(zhàn)爭給自然世界帶來的種種不安寧,發(fā)出對和平的呼喚。全詩共五小節(jié),可以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1―4小節(jié))描述了戰(zhàn)爭給自然世界帶來的種種不安寧,第二部分(第5小節(jié))發(fā)出祈盼,讓戰(zhàn)爭中的孩子和我們一樣在鮮花中讀書,一同享受美好的春天。
由于這是一篇閱讀課文,在教學時,我沒有逐字逐句進行講解,而是通過感情朗讀、補充材料、展開想象和仿寫小詩四個步驟來理解課文內容的。
感情朗讀是理解詩句的基本手段。因此,在本節(jié)課中,我重視了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特別是四個“這究竟是為什么?”。通過朗讀,讓學生們知道,這不僅僅是疑問,更是一種對戰(zhàn)爭的控訴,一種對戰(zhàn)爭的抗議。因此,在朗讀這句話時,語氣自然是逐句加重,語氣中自然含有深深的譴責。這樣,朗讀促進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理解又深化了學生的朗讀,二者真正起到了相輔相承而又唇齒相依的關系。
補充材料是拓展內容的有效手段。在課前,我布置學生收集近些年來有關戰(zhàn)爭的資料,學生在收集的過程中,對戰(zhàn)爭自然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而課文中所講的戰(zhàn)爭給自然世界帶來的種種不安寧,是一個抽象的概念,這樣學生就可以從這些資料中了解到戰(zhàn)爭到底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哪些不安定的因素。
從這些資料中,再加上我自己也在課件中出示了一些相關的照片,學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戰(zhàn)爭讓大自然變得烏煙瘴氣、死氣沉沉;讓那么多的人無家可歸、流浪街頭;戰(zhàn)爭讓那么多的親人生離死別、國家淪喪……這樣,學生的頭腦中,便會出現一幕幕戰(zhàn)爭的災難。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課文內容。
展開想象是學習課文的重要方法。在這篇課文中,有這樣幾句話:“蔚藍色的大海,本來是海鷗的樂園”,“金黃色的沙漠,本來是蜥蜴和甲蟲的天下”。在讀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大海本來是什么樣的?現在又是什么情景?沙漠本來是什么樣的?現在又是什么情景?通過想象,學生也能夠了解到戰(zhàn)爭讓本來安寧的自然世界變得喧囂而殘酷,自然也就了解了戰(zhàn)爭給自然社會帶來的災難。再進一步讓孩子想象還有什么也因為戰(zhàn)爭變了?學生紛紛暢所欲言,說學校、家園、小河、森林……都變了。
在想象的基礎上,我讓學生仿照課文的寫法,小組合作或獨立創(chuàng)作小詩,學生興致很高,寫得也很不錯。
這節(jié)課中,學生讀得那么認真且很有感情,寫的小詩也很動人,讓我重新對閱讀課文有了一個新的認識。感情朗讀、補充材料、展開想象、仿寫小詩,無疑是學習閱讀課文的很好的方法。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教學反思2
戰(zhàn)爭,是一個多么沉重的話題。雖然,我們身處和平之中,沒有經歷硝煙和炮火,但我們親眼目睹了呼嘯的導彈頃刻間讓美麗的家園化為廢墟,親眼目睹了鮮血淋漓的兒童、婦女、老人。那些身處戰(zhàn)爭中的人們是如何在水深火熱中煎熬?整天都提心吊膽地過日子,又是怎樣的一番滋味!動蕩的世界,讓人們不知道下一秒鐘等待我們的將是什么?罪惡的子彈,我們無法阻止;戰(zhàn)爭的局面,我們無力扭轉。此時,我們才發(fā)現自己的力量是多么渺小,但是我們可以把自己對戰(zhàn)爭的憎恨,對和平的渴望,通過課堂、通過文本、通過語言傳遞給學生,讓更多的人來呼喚和平,讓戰(zhàn)爭遠離明天的世界。在教學《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一文時,我就十分注重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對文本的感悟和“嘗試.學習”理念的實施。
一、“給學生一縷陽光,學生就燦爛”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這首詩是第四組課文的最后一篇,它是前一篇課文《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情感教學的延續(xù)。在前一篇課文里學生已經感受到了戰(zhàn)爭的殘酷,看到了充滿血腥的戰(zhàn)爭打破了世界的和平,也體驗到了罪惡的戰(zhàn)爭使孩子失去了父親的那種極其悲痛的心情。帶著對戰(zhàn)爭間接的感受和體驗,再來學習《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這首詩歌,學生已不再難以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憎恨戰(zhàn)爭、維護和平的情感。
詩歌前四小節(jié)的敘述結構比較相似,都是先講美麗的自然景物本來應該是怎樣的:蔚藍的大海本來是海鷗的樂園??然后通過“可是”轉折,描述現實狀況:巡弋的戰(zhàn)艦和水雷成了不速之客??在原有美好與寧靜的景象與遭愛戰(zhàn)爭破壞的景象的對比中,迸發(fā)出一聲聲痛心的疑問:“這究竟是為什么?”因為有文本可依,有情感鋪墊,所以在教學中我便放手讓學生嘗試自學。學生興趣盎然,讀詩歌,劃生字,說句意,談感受,學起來并不難,也達到了“給學生一點陽光,學生就燦爛”的效果。
二、“給學生一點空間,學生就遐想”
如果說,前四節(jié),我從文本挖掘出的是一個“?”,那么我從最后一節(jié)的希望與祈盼中挖掘出的是“??”!??”這是詩歌中的最后一個標點符號,這個省略號意味深長,它省略的不僅僅是無限美好的希望,更是千千萬萬人對和平的祈盼。抓住“??”,我通過不斷地引導學生有感情地反復讀,讓學生在讀中去感悟,去放飛遐想的.翅膀,最后學生讀出發(fā)自肺腑的呼喚:(師)我們希望,我們祈盼——(生)讓蔚藍色的大海,永遠是海鷗的樂園;(師)我們希望,我們祈盼——(生)讓金黃色的沙漠永遠是蜥蜴和甲蟲的天下??這樣的處理,意在讓學生拓展運用文本的語言,旨在把前面幾節(jié)內容重新做了消化、吸收、重組、創(chuàng)新,三維目標得到了很好的落實。
三、“給學生一份感悟,學生就動情”
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是手段,是過程,也是目標。語文課堂應該是情感奔流的河,課文蘊涵的思想感情,老師必須先沉醉其中,才能引領學生浸染在課堂情感的流水之中。
這首詩歌情感強烈,富有感染力,飽含著詩人對戰(zhàn)爭的無比憎恨、對和平的無限渴望。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情感,激發(fā)學生憎恨戰(zhàn)爭、維護和平的情感是本堂課的教學重點。挖掘情感,是我實施本課教學的另一著眼點,我主要從以下幾個通道進入情感的世界。
。ㄒ唬┦且郧閯忧。教師豐富的情感、飽含激情的導語,抑揚頓挫的語調是喚起學生情感的號角。我是一個非常感性的人,動情之處,我總是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看到感人的文章我常會情不自禁熱淚盈眶,記得在上《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時,我就課堂上哽咽了,結果引起了幾個女生的唏噓聲,那是情感的傳染。這堂課上,我激情澎湃,一句句悲憤的話語,一聲聲覺悟的呼喚,把學生帶入了詩歌的激情中,用我的情點燃學生的情。
。ǘ└星槔首x。讀是理解詩句的基礎,是啟發(fā)情感的基本手段。課堂中,我首先通過激情的導語引導學生反復讀出感情,如我一次次引導學生讀“這究竟是為什么?”,讀出質疑、悲憤、質問、控訴、抗議的語氣。其次,將讀、想、
說有機地結合起來,真正做到語文教學的讀、品、感。如讓學生自由選擇一個“這究竟是為什么?”深入地讀一讀,抓住重點的詞句,反復讀,用心體會,讀后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最后把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讀,在有感情誦讀中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讀出維護和平、制止戰(zhàn)爭的心愿。
。ㄈ┦抢枚嗝襟w畫面和背景音樂渲染情感。課前我精心選擇一組有代表性的圖片制作成課件為我的教學服務。課堂初始,一幅幅殘酷的畫面,一張張哭泣的面孔,映入學生眼球,立刻激起了學生情感的波浪。一曲《祈禱》更是揪住學生的心,喚起心頭那股強烈的祈盼之情:讓我們敲希望的鐘,多少祈盼在心中,讓世界沒有戰(zhàn)爭,讓和平永遠在!
“教育不能只挖一個坑,要挖一口井。一個教師有多遠,就能引著孩子走多遠!边@是我在一次教授的講座中記下的。對比那些名師、教授,我知道我現在為學生挖掘出的僅僅是一個小小的“坑”,但我相信通過不斷挖掘,不斷努力,我的“坑”終究會越挖越深,最終變成一口“井”。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教學反思3
這是一首呼喚和平的詩,它以一個孩子的視角,揭示了戰(zhàn)爭給自然世界帶來的種種不安寧,發(fā)出對和平的呼喚。詩歌語言真摯,感情豐富,描繪了大自然的景物,描寫了戰(zhàn)爭給人們帶來的災難,讓孩子們對戰(zhàn)爭進行強烈控訴以及和平的`深情呼喚。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不宜逐次逐句講解。因此我采用品讀結合,讀議結合的方法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利用小組合作質疑提出問題,答案從文本中去找,在文中寫出感受體會。同時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允許采用多種讀法來表達情感,真正使朗讀成為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因為有了這樣一個平臺,學生讀得很到位,有節(jié)奏、有韻味,自信、放得開。文章前四小節(jié)通過強烈的反差,學生對失去美景、失去美好生活,產生了痛惜、憤恨之情。這些情感,融入到學生的朗讀中,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戰(zhàn)爭的殘酷。
最后一節(jié)的希望與祈盼中有一個“……”,這是詩歌中的最后一個標點符號,我覺得這個省略號意味深長,它省略的不僅僅是無限美好的希望,更是千千萬萬人對和平的祈盼。抓住“……”,讓學生在讀中去感悟,讓學生讀出發(fā)自肺腑的呼喚,讓學生感受到,要有我們這樣的環(huán)境上課,是多么不容易。祈盼世界和平常駐我家。從而引導學生珍惜現在的學習生活。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教學反思4
1、想一想每一節(jié)詩主要寫了什么?
2、詩中四次提到“這究竟是為什么”,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詩歌不長,初讀課文后,我指名學生分節(jié)朗讀詩歌,學生讀一節(jié),再指名說這節(jié)詩主要講什么?引導學生用詩中的話來概括每節(jié)詩歌的大意,然后再把整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教給學生“借詩中關鍵詞”概括大意的方法。
品析詩句時我從第一節(jié)入手,圖文結合引導學生想象蔚藍的大海本來還是誰的樂園,學生說出了“海鷗、大雁、魚兒……”的樂園,可是現在怎樣了?原先的景物是那樣美好與寧靜,而現在卻是這樣凄慘與荒涼,把這前后決然不同的兩種景物放在一起寫,這種寫法叫什么?這種寫法叫“對比”。然后引導學生感情朗讀,前面部分輕快,后面部分悲憤,讀出對比的`效果。之后三節(jié)放手讓孩子們自學,可惜在交流時方法較單一,還不夠放手,因此所花時間過多,本來略讀課文比較淺顯,反饋時可以采用以讀代講,各組賽讀等教學方法,還能節(jié)約時間。
指導學習最后一小節(jié)時,老師說:“目睹戰(zhàn)爭帶來的凄慘與荒涼后,我們特別渴望、特別祈盼什么?讓我們有感情朗讀第5節(jié)!庇捎跁r間調控前松后緊,本來讀了這節(jié)詩,要讓學生談談感受,也被略去,直接抓住最后一句有一個省略號,讓學生說一說,這省略號省略了什么?學生說了很多被省略的美好的事情。老師小結:省略號省去的是無限的美好,和希望,這些美好、和希望概括為兩個字,那就是——和平。
這堂課,最大的敗筆就是上得略讀課文不像略讀課文,精讀課文不像精讀課文,詩歌前4節(jié)所用時間過多,拓展太少。歸其原因是教學策略不當。從教學效果來看,這節(jié)課覺得滿意的地方應該是寫話練習的設計,即模仿前4節(jié)詩歌,當小詩人仿寫,但還是由于時間調控不當,本來先讓學生觀察前四節(jié)的相同點,再進行仿寫。交流時如果把三四個學生的作品連成一首詩效果會更好。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教學反思5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是一首呼喚和平的詩。它以一個孩子的視角,揭示了戰(zhàn)爭給自然世界帶來的種種不安寧,發(fā)出對和平的呼喚。全詩共五小節(jié),可以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戰(zhàn)爭給自然世界帶來的種種不安寧,第二部分發(fā)出祈盼,讓戰(zhàn)爭中的孩子和我們一樣在鮮花中讀書,一同享受美好的春天。[由于這是一篇閱讀課文,在教學時,我沒有逐字逐句進行講解,而是通過感情朗讀、補充材料和展開想象三種形式來理解課文內容的。
感情朗讀是理解詩句的基本手段。因此,在本節(jié)課中,我重視了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特別是四個“這究竟是為什么?”。通過朗讀,讓學生們知道,這不僅僅是疑問,更是一種對戰(zhàn)爭的訴,一種對戰(zhàn)爭的`抗議。因此,在朗讀這句話時,語氣自然是逐句加重,語氣中自然含有深深的譴責。這樣,朗讀促進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理解又深化了學生的朗讀,二者真正起到了相輔相承而又唇齒相依的關系。
展開想象是學習課文的重要方法。在這篇課文中,有這樣幾句話:“蔚藍色的大海,本來是海鷗的樂園”,“金黃色的沙漠,本來是蜥蜴和甲蟲的天下”。在讀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大海本來是什么樣的?現在又是什么情景?沙漠本來是什么樣的?現在又是什么情景?通過想象,學生也能夠了解到戰(zhàn)爭讓本來安寧的自然世界變得喧囂而殘酷,自然也就了解了戰(zhàn)爭給自然社會帶來的災難。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教學反思6
戰(zhàn)爭,是一個多么沉重的話題。雖然,我們身處和平之中,沒有經歷硝煙和炮火,但我們親眼目睹了呼嘯的導彈頃刻間讓美麗的家園化為廢墟,親眼目睹了鮮血淋漓的兒童和失聲痛哭的母親,我們也感受到了,那些身處戰(zhàn)爭中的人們該是如何在水深火熱中煎熬,那種整天都提心吊膽地日子,又是怎樣的一番滋味!不太平的世界,讓人們不知道后一秒鐘等待我們的將是什么?
罪惡的子彈我們無法阻止,戰(zhàn)爭的局面我們無力扭轉,是的,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的力量是多么渺小,但我們可以把自己對戰(zhàn)爭的憎恨,對和平的渴望,通過課堂、通過文本、通過語言傳遞給學生,讓更多的人來呼喚和平,讓戰(zhàn)爭遠離明天的世界!
一、對文本的挖掘
首先,我把第四組有關“戰(zhàn)爭與和平”主題的幾篇課文作為一個有機的整體進行專題備課,《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這首詩歌便是作為前一篇課文《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情感教學的延續(xù)。在前一篇課文里學生已經感受到了戰(zhàn)爭的殘酷,看到了充滿血腥的戰(zhàn)爭打破了世界的和平,也體驗到了罪惡的戰(zhàn)爭使孩子失去了父親的那種極其悲痛的心情。帶著對戰(zhàn)爭間接的感受和體驗,再來學習《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這首詩歌,學生已不再難以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憎恨戰(zhàn)爭、維護和平的情感。
詩歌前四小節(jié)的敘述結構比較相似,都是先講美麗的自然景物本來應該是怎樣的:蔚藍的大海本來是海鷗的樂園……然后通過“可是”轉折,描述現實狀況:巡弋的戰(zhàn)艦和水雷成了不速之客……在原有美好與寧靜的景象與遭受戰(zhàn)爭破壞的景象的對比中,迸發(fā)出一聲聲痛心的疑問:“這究竟是為什么?”我抓住這句重復的疑問作為教學的切入點,先引導學生在有感情地反復誦讀中質疑:“這究竟是為什么?”再帶著疑問進行探究:詩人為什么會發(fā)出這樣的呼聲?讓學生選擇一個“這究竟是為什么”去深入地讀一讀,抓住重點的詞句,反復讀,用心體會。在探究讀的基礎上知道學生進行交流反饋,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是怎樣理解詩中的“?”,這四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通過探究“?”,讓學生在品讀中感悟,這個“?”不僅僅是疑問,更是一種對戰(zhàn)爭的控訴,一種對戰(zhàn)爭的抗議。最后我又對這個“?”進行遷移運用,引導學生模仿詩歌的格式來小練筆,也來質問一句“這究竟是為什么?”。因為有文本可依,學生寫起來并不難,也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如果說,前四節(jié),我從文本中挖掘出的是一個“?”,那么我從最后一節(jié)的希望與祈盼中挖掘出的是“……”,這是詩歌中的最后一個標點符號,我覺得這個省略號意味深長,它省略的不僅僅是無限美好的希望,更是千千萬萬人對和平的祈盼。抓住“……”,我通過導語不斷地引導學生有感情地反復讀,讓學生在讀中去感悟,讓學生讀出發(fā)自肺腑的呼喚:(師)我們希望,我們祈盼--(生)讓蔚藍色的大海,永遠是海鷗的樂園;(師)我們希望,我們祈盼--(生)讓金黃色的沙漠永遠是蜥蜴和甲蟲的天下;(師)我們希望,我們祈盼--(生)讓藍得發(fā)黑的夜空永遠屬于星星和月亮;(師)我們希望,我們祈盼--(生)讓綠茵茵的草地永遠滾動著歡樂的足球……這樣的處理,意在讓學生拓展運用文本的語言,也達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評課中,金老師對這一點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課文最后對教材的獨到處理,令人叫絕。用一句“我祈盼,我希望”開頭,把前面幾節(jié)內容重新做了消化、吸收、重組,三維目標得到了很好的落實!
二、對情感的挖掘
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是手段,是過程,也是目標。語文課堂應該是情感奔流的河,課文蘊涵的思想感情,教師必須先沉醉其中,才能引領學生浸染在課堂情感的流水之中。
這首詩歌情感強烈,富有感染力,飽含著詩人對戰(zhàn)爭的無比憎恨、對和平的無限渴望。引導學生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激發(fā)學生憎恨戰(zhàn)爭、維護和平的情感是本堂課的教學重點。挖掘情感,是我實施本課教學的另一著眼點,我主要從以下的幾個通道進入情感的世界。
一是以情動情。教師豐富的`情感、飽含激情的導語,抑揚頓挫的語調是喚起學生情感的號角。我是一個非常感性的人,動情之處,我總是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看到感人的文章我常會禁不住地熱淚盈眶,記得在上《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時,我就課堂上哽咽了,結果引起了幾個女生的唏噓聲,那是情感的傳染。這堂課上,我激情澎湃,一句句悲憤的話語,一聲聲深情地呼喚,把學生帶入了詩歌的激情中。一位聽課老師這樣評價道:整堂課,教師如詩般的語言讓人沉浸于詩歌的遐想之中,教師豐富的情感、抑揚頓挫的語調喚起了我們對戰(zhàn)爭的的憎恨,對和平的殷殷期盼!“這究竟為了什么?”就在那一剎那,老師的眼圈微微泛紅,語調低沉但卻底蘊十足,這就是一位語文老師的語言功底、情感底蘊!
二是感情朗讀。讀是理解詩句的基礎,是啟發(fā)情感的基本手段,課堂中,我首先通過激情的導語引導學生反復地讀出感情,如我一次次地引導學生讀“這究竟是為什么?”,讀出疑惑、悲憤、質問、控訴、抗議的語氣。其次,將讀、想、說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讀、品、感。如讓學生自由選擇一個“這究竟是為什么”深入地讀一讀,抓住重點的詞句,反復讀,用心體會,讀后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最后把自己的感受送入朗讀,在有感情誦讀中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讀出維護和平、制止戰(zhàn)爭的心愿。
三是利用多媒體畫面和背景音樂渲染情感。課前我精心選擇一組有代表性的圖片制作成課件為我的課堂教學服務,課堂初始,一幅幅殘酷的畫面,一張張哭泣的臉,直入學生眼球,立刻激起了學生情感的波浪。一曲《祈禱》更是揪住了學生的心,喚起了心頭那一股強烈的祈盼之情:讓我們敲希望的鐘,多少祈盼在心中,讓世界沒有戰(zhàn)爭,讓和平永遠在!
“不能只挖一個坑,要挖一口井。一個教師有多遠,就能引著孩子走多遠!边@是我在聽一位特級教師的講座時記下的。對比這些特級教師,我知道我現在為學生挖掘出的僅僅只是一個小小的“坑”,但我相信通過不斷挖掘,不斷努力,我的“坑”定會越挖越深,最后成為一口“井”。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教學反思7
由于這是一篇閱讀課文,在教學時,我沒有逐字逐句進行講解,而是通過感情朗讀、補充材料和展開想象三種形式來理解課文內容的。
感情朗讀是理解詩句的基本手段。因此,在本節(jié)課中,我重視了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特別是四個“這究竟是為什么?”。通過朗讀,讓學生們知道,這不僅僅是疑問,更是一種對戰(zhàn)爭的訴,一種對戰(zhàn)爭的抗議。因此,在朗讀這句話時,語氣自然是逐句加重,語氣中自然含有深深的譴責。這樣,朗讀促進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理解又深化了學生的朗讀,二者真正起到了相輔相承而又唇齒相依的關系。
補充材料是拓展內容的有效手段。在課前,我布置學生收集近些年來有關戰(zhàn)爭的資料,學生在收集的過程中,對戰(zhàn)爭自然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而課文中所講的戰(zhàn)爭給自然世界帶來的種種不安寧,是一個抽象的概念,這樣學生就可以從這些資料中了解到戰(zhàn)爭到底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哪些不安定的因素。從這些資料中,學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戰(zhàn)爭讓那么多的人無家可歸、流浪街頭;戰(zhàn)爭讓那么多的.親人生離死別、國家淪喪??這樣,學生的頭腦中,便會出現一幕幕戰(zhàn)爭的災難。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課文內容。
展開想象是學習課文的重要方法。在這篇課文中,有這樣幾句話:“蔚藍色的大海,本來是海鷗的樂園”,“金黃色的沙漠,本來是蜥蜴和甲蟲的天下”。在讀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大海本來是什么樣的?現在又是什么情景?沙漠本來是什么樣的?現在又是什么情景?通過想象,學生也能夠了解到戰(zhàn)爭讓本來安寧的自然世界變得喧囂而殘酷,自然也就了解了戰(zhàn)爭給自然社會帶來的災難。
這節(jié)課的教學,讓我重新對閱讀課文有了一個新的認識。感情朗讀、補充材料、展開想象,無疑是學習閱讀課文的很好的方法。
整堂課的教學基本能夠按著自己的思路順利完成,但其中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
1、這是一篇閱讀課文,應該放手讓學生多讀,在讀中感悟詩歌情感;趯W生的特點,我還是選擇了“扶、放、收”的方法,所以課堂中學生讀的機會就相對少了。
2、學生在提問題的環(huán)節(jié)中,問題內容比較浮淺,只是居于自己對字面的理解來進行提問的,不會沒有深入挖掘詩歌內涵。
3、針對這節(jié)課,我還安排了多種形式的練習題,但由于時間關系,沒有展示給學生,覺得和可惜。
4、詩歌結尾處,學生情感沒有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5、課前準備不夠充分,課堂語言不夠豐富。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教學反思8
這是一首呼喚和平的詩,它以一個孩子的視角,揭示了戰(zhàn)爭給自然世界帶來的種種不安寧,發(fā)出對和平的呼喚。詩歌富有感染力,作者抓住自然界人們熟知的景物──大海、沙漠、夜空、草地,將其原有的美好與寧靜的景象與因戰(zhàn)爭遭破壞的景象加以對比,并發(fā)出痛心的疑問:這究竟是為什么?并在前四節(jié)的結尾重復了這樣的疑問,這就使人感到,這不僅僅是疑問了,更是一種對戰(zhàn)爭的控訴,一種對戰(zhàn)爭的抗議。最后一節(jié)的希望與祈盼,更是讓人揪心,雖然僅僅只是一張平穩(wěn)的課桌,一間潔白的教室,如果沒有和平,連人類生存最基本的要求都是空想,維護和平,制止戰(zhàn)爭,這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
1.我在教學之前布置學生收集近些年來有關戰(zhàn)爭的資料,一上課,就向學生展示課前精心選擇一組具有代表性的戰(zhàn)爭中受傷兒童的圖片,學生通過與自己幸福生活的對比,立刻激起了他們的情感波浪。感受到了充滿血腥的戰(zhàn)爭打破了世界的和平,給同齡人帶來了沉痛的災難。于是帶著對戰(zhàn)爭間接的感受和體驗,再引導學生共同去感受《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這首詩歌內容,學生就會很容易體會出詩人所表達的“憎恨戰(zhàn)爭、維護和平”的情感
2.詩歌前四小節(jié)的敘述結構比較相似,都是先講美麗的自然景物本來應該是怎樣的美麗:然后通過“可是”轉折,描述現實狀況。在原有美好與寧靜的景象與遭受戰(zhàn)爭破壞的景象的對比中,發(fā)出一聲聲痛心的疑問:“這究竟是為什么?”因此在教學中我先引導學生學習詩歌的第四小節(jié),初步體會詩歌所表述的情感后,再讓學生模仿第四小節(jié)的學習方法合作學習第一、二、三小節(jié),并通過提問題的形式檢驗學生的自學情況。然后通過回顧前四小節(jié)的內容,體會詩中四次提到的` “這究竟是為什么?”最后與作者產生共鳴:停止戰(zhàn)爭,呼吁和平。
3.展開想象,仿寫詩歌。曾經有人說過:“書讀三百篇,不會作文也會編!庇行У乩首x還有助于寫作。學生通過朗讀,在思維中就沉淀下了一些優(yōu)美的經典的語句片段,在寫作時,遇到類似的,學生通過模仿寫作,使表達順暢,語句優(yōu)美,為寫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一到四小節(jié)后,我設計了一個小練筆,仿照第一至四小節(jié)的寫法,寫一段詩,表達你對戰(zhàn)爭的控訴,對和平的渴望。學生們興致很高,學生的想象豐富,仿寫小詩非常成功。
4.情景渲染,加深感悟。通過對前面四小節(jié)的學習后,我播放了歌曲《Tell Me Wh》(《告訴我為什么》)并配有自然界的美好與戰(zhàn)爭的畫面這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通過強烈的反差,學生對失去美景、失去美好生活,產生了痛惜、憤恨之情。此時此刻,痛惜、傷感、憤恨、惋惜,難過,多種情感,在學生的心間升騰,感情得到升華,這些情感,再一次融入到學生的朗讀中,并配上音樂,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戰(zhàn)爭的殘酷,對和平充滿無限的渴望。 接著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第五小節(jié),說說心中的祈盼,表達呼喚和平的愿望。這樣的設計使學生進一步受到熱愛和平的教育,激發(fā)學生從小維護世界和平的感情。
整堂課的教學基本能夠按著自己的思路順利完成,但其中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
1.教學詩歌要以讀為主,使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并且注意將讀、想、說結合起來。但在這節(jié)課中,讀的質量還達不到一個高度,不能真正地做到以讀帶悟。
2. 對文本挖掘不夠深。尤其對課文最后一段中的“……”沒有指導到位。課后反思,我覺得這個省略號意味深長,它省略的不僅僅是美好的希望,更是千千萬萬的人對和平的祈盼。雖然在課堂上我讓學生仿寫,如(師)我們希望,我們祈盼——(生)讓蔚藍色的大海,永遠是海鷗的樂園;(師)我們希望,我們祈盼——(生)讓金黃色的沙漠永遠是蜥蜴和甲蟲的天下;(師)我們希望,我們祈盼——(生)讓藍得發(fā)黑的夜空永遠屬于星星和月亮;(師)我們希望,我們祈盼——(生)讓綠茵茵的草地永遠滾動著歡樂的足球,但是如能再進一步深入,讓學生讀讀,讓學生讀出發(fā)出內心的呼喚,升華情感,這樣會達到良好的效果。
3.沒有很好地運用課后安排的《兒童和平公約》進行激情拓展,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和平”。
我想經過自己的努力,會有很大的收獲的,和孩子們一起體驗學習、體驗成長……雖有不足,但我相信只要有信心,一起朝同一個目標奮斗,就一定會不負眾望,取得突出的成績。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教學反思9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是一首呼喚和平的詩。它以一個孩子的視角,揭示了戰(zhàn)爭給自然世界帶來的種種不安寧,發(fā)出對和平的呼喚。全詩共五小節(jié),可以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戰(zhàn)爭給自然世界帶來的種種不安寧,第二部分發(fā)出祈盼,讓戰(zhàn)爭中的孩子和我們一樣在鮮花中讀書,一同享受美好的春天。
因本課是篇略讀課文,所以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緊緊圍繞導讀提示,采用感情朗讀、補充材料、隨文練筆這三種形式來進行。
一、 成功之處
1、聲情并茂的朗讀必須是在有了一定的感情積淀的基礎上才能噴薄而出。為了讓學生體驗生活的美好,我把1——4節(jié)中的前兩行單獨羅列出來,讓學生邊讀邊想象,說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學生描繪的景色很美,那皎潔的月亮,那無邊無際的蔚藍色大海,那如鉆石般閃爍的星星??使大家深深地體會到我們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多么幸福!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學生是愉悅的`。
課文中所講的戰(zhàn)爭給自然世界帶來的種種不安寧,是一個抽象的概念,為了讓學生更深地體驗戰(zhàn)爭的殘酷,我布置學生收集近些年來有關戰(zhàn)爭的資料。這樣學生就可以從這些資料中了解到戰(zhàn)爭到底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哪些不安定的因素。從這些資料中,以及課堂上播放的戰(zhàn)爭破壞世界畫面,學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戰(zhàn)爭讓那么多的人無家可歸、流浪街頭;戰(zhàn)爭讓那么多的親人生離死別、國家淪喪??這樣,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課文內容,在朗讀時表達的情感是沉痛的。自然,學生對四句“這究竟是為什么?”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2、隨文練筆,一舉數得。于永正老師說:“閱讀教學中寫的訓練,不應游離于課文之外,要使它成為閱讀教學中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因此,我以詩句的仿寫作為突破口,學習課文對比的寫法,讓學生試著創(chuàng)編幾節(jié)詩句,使學生學以致用,舉一反三,實現了讀寫結合,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了想象和創(chuàng)新能力,也讓學生們強烈地體會到戰(zhàn)爭的殘酷,和平的可貴,為最后一節(jié)詩的學習做好了感情的鋪墊。
二、不足之處
可能學生在學習前面四節(jié)內容時,興致較高,所以在時間的把握上不夠恰當,所花的時間較多,以至影響了最后一節(jié)詩句的學習,學生的情感沒有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教學反思10
今天,我終于上完了我的參賽課《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在緊張、興奮之余寫下如下文字:
這節(jié)課我的總體設計思路是:品讀結合、讀議結合,因為它是深入語境地有效手段;疑問主要從文本中來,答案主要從文本中去找,要不離文本,緊摳詞語,有時要咬文嚼字。
學生的自主學習方式多樣,活動時間占一節(jié)課的三分之二。我本身的情感也很到位,有節(jié)奏、有韻味,自信、放得開。預設后的生成主要在我的意料之中,有些在意料之外。有幾處亮點:
其一,開課時齊讀課題3遍,就課題質疑,學生提出了兩處關鍵的`問題:誰和我們一樣?什么是享受春天?然后帶著這個問題自學。
其二,個性化朗讀。我讓學生自選一節(jié)詩來讀,我不作任何朗讀技巧的指導,只是一遍遍地反問學生:你讀得很氣憤,你為什么要這樣讀?你把最后這個問句讀得特別重,你為什么要這樣讀?允許學生采用多種讀法來表達情感,真正使朗讀成為學生個性化的行為。
其三,在讀中回答問題。當學生選讀第5節(jié)時,我發(fā)現在自學時有一個男同學在省略號處產生了疑問,我現場修改了自己的教案,沒有由我來提問,而是由這個男同學來問:詩歌的結尾為什么有個省略號?從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學生想到了作者沒有說完的話,那就是隱藏在文本后而后話──和我們一樣享受和平,此時,我板書了──享受和平四個字,并問學生:開課時你們提出的問題,現在能回答了嗎?結果說學生說到了,我馬上板書──全世界兒童。做到了問題由學生提出又由學生解答。
其四,激情拓展:
備課時,我偶然從一本《讀者》雜志上發(fā)現了四幅獲獎的法新社攝影作品,而且全是孩子在戰(zhàn)爭中飽受摧殘的。我配上郭峰的《讓世界充滿愛》的背景音樂,十分煽情。我先自己就最難寫的一副圖寫了一節(jié)小詩:七八九歲的年齡,本該在校園里學習知識,可是這位身背泰迪熊的男孩卻舉著槍驚恐萬狀,這究竟是為什么?然后讓學生現場填詞。從現場的生成情況來看,和我預設的差不多:嬰兒睡在貨車下和非洲女孩失去父母的兩幅容易寫,寫的人較多。伊拉克少女失去家園的有一個孩子寫了,寫得也較好,我事先怕寫不到的,但事實有人寫了,我很開心。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教學反思11
這是一首簡單的現代詩,詩歌是反映戰(zhàn)爭給人們帶來的危害,表達人們對戰(zhàn)爭的不滿情緒和憤恨之情的。
在上課伊始,我補充了這首詩的寫作背景,目的是想讓孩子們能更好的體會詩人當時的.思想感情,但我卻忘記了,其實這卻在一開始便限制了孩子的思維和感受,讓孩子帶著功利的目的去學習,去思考,去給出我想要的答案,但卻沒有讓孩子自己去感受。所以,其實,我應該先讓孩子自己去讀,去感受,在孩子們有了自己的一些體會之后,再將寫作背景說出來,就像要讓孩子們先享受猜謎的過程,在孩子們期待的熱血澎湃的時候,才揭示謎底一樣,讓孩子們有種恍然大悟的明了。
揭示出寫作背景后,我應該接著補充大量的圖片,讓孩子在視覺的沖擊下感受戰(zhàn)爭帶給人類的種種悲慘,讓孩子自己在心中迸發(fā)出對戰(zhàn)爭的厭惡、憎恨和不滿。繼而,順勢指導前四小節(jié)的朗讀,讓孩子在朗讀中繼續(xù)感同身受。我想,這樣設計,效果可能遠勝于我讓孩子們將詩歌拆開理解的做法。
我讓孩子們根據詩歌完成表格,分別理解戰(zhàn)爭前后的不同景象,本意是讓孩子們通過對比的方式,加深孩子們的理解,但細想一下,有些畫蛇添足。因為這首詩歌本身就是很簡單易懂的,并不需要教師的詳細引導,而是應該注重孩子情感方面的引領,讓孩子能理解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更加注意,詩言志,詩傳情,更加注重以讀促悟,以讀感悟。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我們的學!方虒W反思09-26
《我們的校園》教學反思09-09
我們的呼吸教學反思10-28
我們的家教學反思10-22
我們的田野教學反思09-14
《春天》教學反思04-25
電和磁教學反思教學反思03-03
我們的祖國真大教學反思07-22
《我們奇妙的世界》教學反思10-29
我們吃什么教學反思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