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朋友》教學反思
《找朋友》教學反思1
《找朋友》是一節(jié)小班音樂活動,幫助孩子熟悉音樂旋律,引導孩子做相應的動作根據(jù)歌詞,激發(fā)孩子們的前奏在聲音中,創(chuàng)造出各種貼心的動作,活動目標:1.幫助孩子熟悉音樂旋律,引導孩子根據(jù)歌詞做相應的動作.2.激發(fā)孩子們在前奏中創(chuàng)造各種親密動作3.體驗音樂活動的快樂
活動過程:
1.教師幫助幼兒熟悉曲調(diào),學會唱歌.
2.啟發(fā)幼兒邊唱邊按歌詞做敬禮,握手,擁抱的動作.
3.學習邀請舞《找朋友》
(1)兩位教師扮演同桌幼兒,其中一名當邀請者另一名被邀請者.強調(diào)在第四小節(jié)末找到朋友,面對面站好.
(2)請幼兒與教師共同表演.
(3)組織幼兒集體練習,提醒幼兒在第四小節(jié)結束時,兩人應面對面站好,并檢查,是否全班幼兒都在第四節(jié)結束時,找到朋友.
(4)聽前奏曲,創(chuàng)編兩人一起的親熱動作.提問:你和好朋友在一起可做那些親熱動作.
(5)集體聽前奏曲,做親熱動作,教師及時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的動作.
(6)在音樂伴奏下,完整的跟隨音樂跳舞.
課后反思:
我通過這項活動學到了一些經(jīng)驗,但也有一些缺點.例如,在這部分孩子學唱歌的.過程中,老師說太多應該放在身體上更有節(jié)奏,這對孩子來說可能更容易.幼兒可能無法用他們的身體形式表達他們對音樂的感受,這在尋找朋友時會導致一些僵化.在以下活動中,應引導兒童注意運動與音樂之間的聯(lián)系,并鼓勵兒童大膽相互聯(lián)系.讓孩子們體驗到上幼兒園的快樂!
《找朋友》教學反思2
我上的是《鼠寶寶找朋友》的二研課,。在導入部分我通過出示圖片鼠寶寶,模擬鼠寶寶講話,讓幼兒知道鼠寶寶要找一個“會跑又會跳”的朋友,并通過讓幼兒集體跑跑跳跳來體會兩種本領的含義。之所以這樣設計是由于小班孩子思維還處于具體形象階段,出示實物可以吸引其注意力,擬人手法的運用,能激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利用肢體語言幫助幼兒很好的體會“會跑又會跳”的含義。
在理解故事內(nèi)容時我讓孩子們帶著問題“故事的題目是什么?”“故事里有誰?”,先聽我清講故事一遍,讓幼兒對故事有個大概的印象,在此基礎上再通過背景圖、教具等再次講述故事一遍,邊講邊問,通過肢體語言幫助幼兒理解“小鴨會跑不會跳、青蛙會跳不會跑、小貓會跑也會跳”的走路特征,同時引導他們運用故事里的'短句來回答。在理解故事情節(jié)的同時發(fā)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最后再通過讓幼兒試著跟老師講述故事,在此鞏固故事里的短句,并通過體會鼠寶寶找到朋友前后的心情,孩子們再次體會到了找到朋友后的快樂情緒。
整個活動中孩子們的興趣很濃厚,注意力也很集中(課后很多老師都說我班孩子上課很認真),而且在學本課中的重點句式時,孩子們大多都能邊說邊用肢體語言表示出來了,由此可見孩子們已經(jīng)掌握了本科的重點。首尾的兩個音樂游戲的使用也很好的帶動了我班幼兒的情緒,前一個游戲很好的引出了主題,通過《朋友你好》的游戲,孩子們都能說出找到朋友后覺得很開心、快樂、高興,他們都初步體會到了找到朋友后的那種愉悅的情緒,同時也為接下來的教學埋下伏筆。結尾的《貓捉老鼠》的游戲不僅使本次活動很自然的結束,而且又一次回答了“貓會跑又會跳”鼠寶寶不找它做朋友的原因。
但活動下來我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不足之處,活動中對幼兒的引導可以再放開些,該給予幼兒充分表達想象的機會,老師講述的內(nèi)容太多,感覺在整個過程教師始終處于主導地位,但孩子的主體性體現(xiàn)的不明顯,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注意這一點。
《找朋友》教學反思3
此次活動是一個以游戲為主的、從生活中來的數(shù)學游戲,它充分反映了數(shù)學活動的重要目標——能讓幼兒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shù)量關系并體驗到數(shù)學的重要和有趣;顒又刑峁┑牟牧稀靶印币m子、手套、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必須使用的,從孩子關注自己的鞋子出發(fā),來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的開始我創(chuàng)設了情境《幫兔媽媽整理房間》,讓幼兒從關注鞋架上的鞋出發(fā),通過先讓幼兒觀察自己腳上的鞋,使幼兒知道腳上鞋子有兩只,兩只鞋子是一樣的,它們才一對好朋友。然后再引導幼兒根據(jù)鞋架上的單只鞋子到很多鞋里去找另一只一樣的鞋子。在出現(xiàn)問題后,及時引導幼兒進行觀察討論,討論使幼兒相互吸取經(jīng)驗,這種相互的學習方式使幼兒接納他人的觀點,達到學習的目的。幫助幼兒解決了特征混淆的問題,使幼兒知道一樣顏色、一樣花紋、一樣大小的兩只鞋子是一雙鞋子,豐富了一雙的概念。在操作環(huán)節(jié):材料的設計考慮到了鞋子大小花紋一樣顏色不同、顏色花紋一樣大小不同、顏色大小一樣花紋不同,這幾種在操作材料中都顯示出來,由于在前面“整理鞋架”環(huán)節(jié)中幼兒出現(xiàn)了問題,幼兒的問題得到了解決,在第二環(huán)節(jié)配對襪子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幼兒都能正確的成雙配對襪子。最后環(huán)節(jié)“幫手套找朋友”,因為幼兒已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了,所以操作起來孩子們都能先找一找、想一想、再進行連線。
我想在以后的活動中,我會堅持以一個觀察者、支持者的身份,關注幼兒與材料的`互動情況,支持、推動幼兒主動學習。讓幼兒在同伴的相互作用下進行學習,讓他們共同交流中運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互相啟發(fā)、修正。這種相互的學習方式,使幼兒學會接納他人的觀點,獲得心理上的安全通過幼兒的實踐,來解決幼兒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從而把“數(shù)學”的概念滲透于生活,促進幼兒的發(fā)展。
《找朋友》教學反思4
社會活動《找朋友》,比較貼近幼兒生活,在活動中幼兒有樂于說并擅于說的機會。因此,為了順利達到、突破活動中的重難點——能靈活運用簡單的交往語言和基本的交往方式交朋友,喜歡并樂意結交朋友。我提供了幼兒分析故事內(nèi)容的機會,并以討論、交談、猜測等形式體現(xiàn)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性。
一、談話引入,介紹我們的好朋友
教師拋出一個簡單的問題“你有好朋友嗎?你的好朋友是誰?”讓幼兒有說的欲望,在活動開始,讓幼兒對朋友有一個基本的認識。通過新入園的幼兒,讓孩子們自由探索:怎樣和這些新來的小朋友做朋友?使幼兒知道一些結交朋友的用語和行為。
二、議一議,讓幼兒享受互動之情。
在讓幼兒討論的時候主要針對此問題:教師向幼兒提出問題,如:小狗為什么要找朋友?它第一次找朋友是怎么對朋友說的?小青蛙和小鴨子有沒有與它做朋友?在一問一答的過程中幼兒對故事內(nèi)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剛開始的時候,小狗是怎么做的,為什么沒有找到好朋友?幼兒間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孩子們按照自己的想法盡情地表達、講述著,充分體現(xiàn)了活動中的'生生互動,同時也輕松突破了活動中的重點:讓幼兒知道只有相互尊重才能找到朋友。
三、編一編,讓幼兒體驗同伴友誼。
在活動的此環(huán)節(jié)就充分體現(xiàn)了幼兒的主體性,讓他們通過故事的發(fā)展進行創(chuàng)編。大家都指出小狗沒有禮貌,不愿意幫助別人,所以找不到朋友。后來,在大樹爺爺?shù)膸椭敢,改正了自己的缺點,終于找到了好朋友。在這么高漲的活動氛圍中他們不僅體驗了創(chuàng)編的樂趣,也感受到了同伴間相處的真諦。在向幼兒灌輸此活動重點時就牽涉到幼兒日常生活、經(jīng)驗積累,讓幼兒知道如何才是正確的交友之道,怎么樣才能擁有更多的好朋友,在此環(huán)節(jié)中幼兒都很樂意地參與并講述,有的幼兒向我們介紹了一些簡單的禮貌用語,如:你好!我想和你做好朋友,可以嗎?有的幼兒則通過一些手勢和表情去找自己的好朋友,如:拉手、微笑、點點頭等方式。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以幼兒為主體,積極引導幼兒主動探索、學習,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活動氛圍中,學習知識、提高技能、豐富經(jīng)驗,從而取得教育教學的最佳效果。
《找朋友》教學反思5
《花兒找朋友》是中班的科學領域,科學領域是我之前沒有接觸過的,一想到第一次的獨立寫教案,竟然是我從未上過的科學課,瞬間心就涼了半截,但是我還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tài),冥思苦想,總算是把這教案給寫出來了。
第一次在寫這個教案的時候,我把活動重點放在了9的形成上,但是后半部分的目標8、9之間的關系在我這個課中根本就沒有體現(xiàn)出來 ,而且內(nèi)容過于簡單,這節(jié)課沒有太過精彩的部分。
1.創(chuàng)設情境過于簡單,緊緊局限于花兒找朋友這一狹小部分,當時看到花兒找朋友這個題目之后,腦子里就想的非常簡單,就是花兒和花兒是好朋友,用花來找花,沒有想到那么多。
2.在完成第二個教學目標的`時候,嘗試對物品進行初步的統(tǒng)計,由于我沒有考慮到孩子年齡特點,設計的時候就是讓孩子寫數(shù)字來表示,沒有考慮到孩子是否會寫數(shù)字,雖然后面的環(huán)節(jié)我也讓孩子通過畫畫的方式表示,但是還是我想的不周全,如果這一節(jié)課真正的上下來了,肯定很糟糕。
3.在設計這節(jié)課的時候,我選用的是用數(shù)字卡片來進行教學,形式非常單一。
4.在完成目標一的時候,我這節(jié)課沒有設計出8、9之間的關系,因為我不知道怎么設計向孩子來解釋它們之間的關系。
第二次小組討論,我們分別對教案進行修改,討論之后,我知道了8、9之間是相鄰數(shù)的關系,也知道了怎向孩子們解釋了。
1.口頭語過多,我知道平時自己上課的時候口頭語有些多,比如說:對吧,是吧。我竟然把這些寫到教案里了,而自己卻渾然不知。
2.有些話非常啰嗦,完全沒有必要說出來。
3.8、9之間的關系是相鄰數(shù),可以向幼兒解釋連在一起的數(shù)字,就是相鄰數(shù),也就是說它們住在一起,也就是鄰居,總而言之,就是把它給變得有童趣一點。
第三次完成教案,總算是可以查閱資料了,我以前怎不就不珍惜看書的機會呢,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啊,平時的教書用書放在那,不是自己教的領域,絕對不去多看一眼,現(xiàn)在可知道書的作用了,我上網(wǎng)查閱了教育和翻看了教師用書,真的發(fā)現(xiàn)自己設計的教案太過于單一了,雖然大體套路都對,但就是感覺少了點什么。
1.查到了資料之后,我就覺得應該把課件和卡片結合在一起,孩子本身就對動畫感興趣,再加上圖片,更有利于孩子記憶。
2.之前的花兒找朋友的情景過于單一,看完教材之后,才知道花兒找朋友不單單只是局限于那一種,還可以有多種形式,自己的想法真是太單一了。
3.看了教材才知道8、9之間的關系好像不是我們想的那樣是相鄰數(shù)的關系,而是9比8多1,8比9少1的數(shù)量關系,而我們之前討論就是相鄰數(shù)的關系,沒有想到其他的關系。
通過了這三次教案的對比,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以后一定要多看書,多學習,才能熟記教案,爭取在下次備課時好好發(fā)揮。
《找朋友》教學反思6
活動名稱:蝴蝶找朋友
目標:
1.能根據(jù)畫面辨認白天和黑天。
2.能根據(jù)指令進行操作。
準備:
1.教具:《可愛的大樹屋》大游戲圖一張,花蝴蝶一只
2.幼兒材料:《可愛的大樹屋》游戲圖一,紅、黃、藍蝴蝶各一只
活動過程:
(一)手指游戲
。ǘ┯^察圖片
教師出示白天和黑天大游戲圖,請幼兒仔細觀察后,找一找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1.談話: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韮煞鶊D畫,請你找一找它們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2.提問:
(1)第一幅圖上天空中有什么?(太陽)
。2)第二幅圖上天空中有什么(月亮)
。3)這兩幅圖哪一幅是白天,哪一幅是黑天?
。4)白天小鳥在做什么?小兔子在做什么?小狗在做什么?
(5)晚上小鳥在做什么?小兔子在做什么?小狗在做什么?
。ㄈ┯螒颉昂遗笥选
幼兒任意選擇一只喜歡的.蝴蝶套在自己的手指上,請幼兒觀察自己的<白天>和〈黑天〉游戲圖,教師根據(jù)兩張游戲圖中,不同的畫面內(nèi)容發(fā)出指令,幼兒按其指令進行操作。
談話:小朋友們教室里飛來許多蝴蝶。請你從學具袋里,選一只你最喜歡的套在手指上,我們一起為它找朋友。
提問:
。1)太陽出來了。小蝴蝶去找小狗做好朋友,小狗在做什么?小狗能不能和蝴蝶做好朋友?
。2)小蝴蝶飛呀飛,飛去找小兔子做朋友,小兔子睡覺啦,不能和它做朋友了,小兔睡覺的時候是白天還是黑天?
(四)游戲“天黑了,天亮了”
教師指定幼兒扮演某一動物,如小鳥,小兔,小狗,教師發(fā)出指令“天亮了”幼兒就做出(飛跳或叫的動作)
談話:小朋友你們喜歡這些小動物嗎?我們一起扮演這些小動物好不好?
教師發(fā)出指令:
。1)天亮了,小動物們要做什么呀?(教師帶領幼兒分別學習鳥飛,小兔跳,小狗叫)
。2)天黑了,小動物們要做什么呀?(眼睛睡著,小手睡著了,你睡著了,我睡著了,大家都睡著了)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幼兒能根據(jù)畫面辨認出哪一幅畫是白天哪一幅畫是黑天。能夠知道白天的時候小動物們是在活動的,到了晚上小動物們要睡覺休息。本節(jié)活動在第三個環(huán)節(jié),讓幼兒操作的非常少,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先請幼兒自己找一找哪個是白天哪個是黑天,然后根據(jù)教師發(fā)出的指令,請幼兒將白天游戲圖和黑天游戲圖分別舉起來。并請幼兒說一說白天小動物們在做什么?晚上小動物們在做什么?從而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可以引導幼兒與日常生活相聯(lián)系,說一說白天小朋友們在做什么?爸爸媽媽在做什么?晚上小朋友們和爸爸媽媽都在做什么?由于托班幼兒喜歡游戲的年齡特點,所以可以多請幼兒學一學小鳥飛,小兔跳,讓幼兒動起來,這樣他們才更樂于參與活動。
《找朋友》教學反思7
《找朋友》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首歌曲,在活動之前,孩子們也已經(jīng)會唱這首歌了,因此,本次活動,主要是在此基礎上,進行一個圓圈舞的游戲創(chuàng)編。我們先讓幼兒學習與歌詞相應的動作,然后教師示范如何去找新朋友。示范后,請一些小朋友跟著音樂找朋友。在幼兒對于游戲方式有了一定地了解之后,我們開始圓圈舞的創(chuàng)編,先請6個小朋友在中間圍成一個小圓,背對圓心站立,然后再請5個小朋友跟著我一起圍著小圓跟著音樂轉圈,等音樂停止找到新朋友。但是在活動中,內(nèi)圓的小朋友也會跟著動,因此,最后我給內(nèi)圓的小朋友每人一張小椅子,防止他們運動。在幼兒知道如何游戲后,我們將圓圈變得更大,請更多的小朋友參與進來。整個活動,幼兒的興致都很高,很喜歡這個游戲,在今后的.活動中,我們也應該加入更多的音樂游戲,讓更多的幼兒喜歡音樂活動。
《找朋友》教學反思8
綜合性學習:漢字娃娃找朋友
活動目的
1 鞏固所學的漢字和構字規(guī)律,能在有趣的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漢字的興趣,能正確表述 “漢字娃娃是怎樣交朋友的”。
2 能細心觀察,開動腦筋,運用已知知識解決問題,拓寬學生學習語文的渠道,豐富知識來源。
3 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
活動準備
1 復習所學的漢字和構字規(guī)律。
2 設計漢字迷宮圖。
3 制作漢字卡片和頭飾。
這節(jié)課是西師大版一年級上冊128頁的綜合性學習,根據(jù)學生的生活實際,把識字和生活結合起來,讓孩子們通過多種形式來認識漢字,激發(fā)學生識字的興趣,同時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能力,提高自主識字的能力,從而養(yǎng)成有意識識字的習慣。 通過這次活動,我發(fā)現(xiàn)在活動課上,怎樣設計活動方案,讓活動有序的進行。這一點很重要,否則,課堂上將會很亂,很難達到預期的.目的。在這次活動課上,我還注意到由于學生的年齡小,活動時學生的熱情很高,有些同學表現(xiàn)得很好,但是還有個別同學參與意識、合作意識不強。活動之后,還應進一步加強活動的歸納總結。這樣效果會更好。
《找朋友》教學反思9
本活動屬于語言活動,通過觀察以及與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的頻頻接觸,發(fā)現(xiàn)當幼兒遇到拒絕別人的時候卻不知道應用什么語言來表達,所以就選擇設計了此活動來教會幼兒學說拒絕別人的禮貌用語.
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對動畫很感興趣,故將此活動的'內(nèi)容設計成Flash動畫的形式,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活動開始,我先將一幅不高興的小鴨子圖片呈現(xiàn)在幼兒面前,果不其然,幼兒的注意力迅速被吸引了過來,順勢讓幼兒想一想小鴨子為什么不高興呢?"它找不到媽媽了.""小鴨子迷路了.""小鴨子想到不高興的事情了……"孩子們的答案總是讓我眼前一亮。聽完孩子的答案后,引入活動主體部分,繼續(xù)和孩子一起欣賞Flash動畫。我先后播放了故事中的小動物——小兔子、小貓、小青蛙,為了更好地讓幼兒掌握住故事內(nèi)容,我將故事分段來進行播放,邊播放課件邊進行講述,講述過程中及時引導幼兒說出重要的句子,最后完整地欣賞故事。為了能學以致用,又將故事以游戲的形式進行表演,讓幼兒分別用小兔子、小貓、小青蛙的頭飾來進行表演,幼兒很感興趣,通過練習,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的幼兒能很好地將拒絕別人的禮貌用語說出來,既做到寓教于樂,又很好地完成了活動目標,何樂而不為呢?
《找朋友》教學反思10
好的故事總讓人感動。《小灰兔找朋友》就是這樣的故事,我很喜歡。今天我第三次閱讀這本書。
這本書講的是關于友誼的故事:
小灰兔發(fā)現(xiàn)自己的.顏色跟別的兔子不一樣,他們是白的,而自己是灰的。他不愿和大家一起玩。沒有朋友,他覺得很孤獨,出遠門去尋找。他找到大灰熊做朋友,大灰熊要冬眠整整一個冬天,只好再去找新朋友。后來,他一不小心找到了狐貍做朋友。狐貍當然不能做朋友,狐貍要吃他。幸虧有小白兔的救助才脫了險。小灰兔回到了兔子們中間,找到了真正的友誼—原來小白兔們都是那么喜歡他!
讀這本書讓我懂得:
要珍惜身邊的友誼,珍惜身邊的朋友。
朋友之間,應該經(jīng)常為對方著想,在他(她)困難的時候挺身而出——像小白兔救小灰兔一樣。
交朋友要慎重,要交小白兔那樣的朋友,不能和狐貍那樣的人交朋友。
讀這本書我還明白了:交朋友一定要交好朋友。 小白兔們歡迎小灰兔的歸來,大灰熊冬眠了一個冬天,也來找小灰兔,他們都牽掛著他。他們都是小灰兔的好朋友。小灰兔有那么多好朋友,真幸福!
有了好朋友,就不會孤獨!好朋友是我們一生的財富!
【《找朋友》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找朋友》教學反思08-12
找朋友教案及教學反思01-17
顏色娃娃找朋友教案及教學反思01-17
幼兒園中班找朋友教學反思11-21
《找質數(shù)》教學反思09-26
《找駱駝》教學反思10-07
找圖形的教學反思08-27
《找媽媽》教學反思08-21
找次品教學反思06-11
《找春天》教學反思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