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量的計量》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量的計量》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量的計量》教學反思1
在前面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已經分散地學習了各種計量單位。本單元就是在此基礎上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和總結,使學生對量的的計量知識有一個完整的認識,感悟計量源于生活。
在這節(jié)課中,我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努力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數學生活的原型,充分地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計量的產生是這節(jié)課的難點,為了便于學生理解看,我將這個難點分解成兩個小難點:
1、什么是量?
如:表示一枝鉛筆又多長(教師演示),可用1厘米長的一段來計量,量得這枝鉛筆有12段,說明這枝鉛筆的長為12厘米。
2、計量單位是怎樣產生的?
使學生明確:古代(直接比較),現(xiàn)代(選定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作為計量的標準),這樣就產生了計量的單位。如:一寸、一米等不同的`計量單位,給后來人的交易帶來不便,慢慢才逐步統(tǒng)一精確的計量單位。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是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
1、為了使學生知道物體或距離的長短,必須用長度單位(千米、米、厘米)等來計量。同時為了加深學生對長度單位的理解,我讓學生自己描述千米、米、厘米等的大小,并在米尺上指出,使學生在愉快中學習新的知識。
2、為了使學生明確:要表示物體表面的大小,必須用面積單位(平方千米、公頃、平方米)等,接著讓學生聯(lián)系身邊的實際說出1平方千米、1平方米等有多大?使學生在回憶、整理中將所學知識系統(tǒng)化。
總之,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根據學生的實際,因地制宜地確定教學目標。以目標為導向突出重點、化解難點,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學中能做到將學與練相結合,讓學生在動手參與、合作交流中將知識轉化為技能。但自己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還有許多不足。今后我將力求做到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精講多練,以練為主,在練中提高學生的解題技能,在練中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量的計量》教學反思2
1、教學思想、方法體現(xiàn)了新觀念
《教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學習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之上!北竟(jié)課的教學內容學生在前面幾冊教材中已經零星地學過,再加內容本身與學生日常生活聯(lián)系緊密。所以,本節(jié)課在教學活動安排上充分考慮了這一點,從學生生活實際和現(xiàn)有的基礎出發(fā),把新知識點學習安排為自學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充分體現(xiàn)了數學課程標準的新理念。
2、重視數學教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數學教學要讓學生學習有價值的數學和必需的數學,就必須聯(lián)系學生生活,使學生感到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數學是生動的`、有趣的,而不是單調的、枯燥的。本節(jié)課從開始導入“鯨的介紹”到新課中間“用數學語言描述用途”和練習“測量身邊的事物”,都把數學和日常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對激發(fā)學生學數學的積極性和學好、用好數學的自信心都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3、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
本節(jié)課在學習“長度和面積單位”時,教師通過安排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向學生提供了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僅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而且使學生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營造了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
【《量的計量》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變化的量》教學反思07-27
變化的量教學反思10-25
《變化的量》教學反思10篇09-25
認識厘米,用厘米量教學反思09-07
認識厘米和用厘米量教學反思10-05
《認識米,用米量》教學反思(通用7篇)08-30
大班量一量科學教案01-09
量的比較教案01-22
物質的量教案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