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選)觀察物體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觀察物體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1
這一節(jié)課讓學生在“拼擺”和“觀察”中探討從正面、側面、上面看到的是上面圖形。要讓學生能通過想象,從實物中抽象出觀察到的平面圖形,讓學生在拼擺得過程中體會多種擺設,但不要求學生個個都要擺出不同的擺法。
教學時通過背誦古詩引入要學的內容進行新授教學。新課教學時,先讓學生收集信息,了解信息窗中得活動場景,給學生創(chuàng)設觀察的氛圍。緊接著根據所給信息提出相應的問題“他們分別從不同的面看到了什么形狀?”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借助學具動手擺一擺,下哦那個不同位置去觀察、去發(fā)現(xiàn)。小組成員在合作的.過程中分別從正面、側面、上面去觀察物體,并將觀察到形狀互相交流,訓練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數學思維模式與學習習慣。在此環(huán)節(jié)中,由于對學具的使用方法教師交待的不清楚,學生在觀察時的方法指導還不夠確切和詳細;而且由于學具太小,不利于學生觀察,觀察的實效性降低。
在觀察了三個正方體組成的物體后接著又讓學生觀察“再加一個正方體,從不同的方向看會是什么形狀呢?”本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與同伴充分說明自己的想法,并傾聽他人的看法,從而進一步與親身實踐結合起來,跟上步伐,作驗證。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2
《觀察物體》這一單元的教學,我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學生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觀察到形狀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個面,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左面或右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有以下的收獲:
1、學會觀察,教師要讓學生知道怎樣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例如:觀察一個圓柱,如果從正面觀察這個圓柱,教師要讓學生從比較遠的地方觀察,把圓柱放在講臺上,讓學生站在教室的最后面,圓柱放的高度要與觀察者的眼睛一樣高,最好把眼睛稍微瞇起來,這樣,學生正面看到的圓柱確實是一個長方體。大部分學生能體會到。
2、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借助學具,利用這些學具體驗如果從正面看到的是圓,它有可能是什么?如果從正面看到的是正方形,它有可能是什么?……教師給出從正面看到的.平面的由三個正方形組成的圖,要求學生用4個正方體積木,有哪幾種搭法?小組成員邊討論邊動手搭,最后形成共識。
3、學生在學會觀察物體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觀察由幾個小正方體組成的實物,把從正面、左面或右面、上面所觀察到的圖形畫下來,大部分學生能畫正確。
總之,《觀察物體》這一教學內容,只要讓學生通過具體的實物感知,就能讓學生真正掌握知識。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3
上完今天這堂課后我才知道我們的合作學習是多么地重要,這兩天學習的內容是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主要讓學生學會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在前一堂課我以為比較簡單,于是我就自己帶了教具,把它放在講桌上,讓學生自己就在位置上觀察講桌上的物體的形狀,結果到課后作業(yè)時我發(fā)現(xiàn)效果不好,到了第二堂課,我覺得拼搭并觀察物體是挺難的一個內容,于是我在課前就讓學生準備了學具,在課上我讓學生們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們自己拼搭物體,并讓他們觀察討論,學生們都很樂意去做,枯燥乏味的'課堂一下子活躍起來。
當時我也深入到各小組去察看情況,發(fā)現(xiàn)學生們都非常投入,最后反饋時,發(fā)現(xiàn)學生們也都明白了,效果真的不錯。
不過我知道我們課上的合作交流,不能盲目運用,我們得運用到關鍵地地方,比如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的知識點,學生做起來比較麻煩的題目等等。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4
在“觀察物體”中關于平面對稱現(xiàn)象學習后,開展平面對稱現(xiàn)象的探索活動,在動手實踐的探索中,學生不僅可以獲得數學知識,還可以激發(fā)學生進一步學習探索的欲望,產生對現(xiàn)實世界各種現(xiàn)象進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勵學生主動地探索未知,進而逐步形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這也正是學生形成創(chuàng)新意識、發(fā)展數學思維所必需的過程。
再如,讓學生查找資料:“湖南電視塔有多高?武岡電視塔有多高?他們的高度相當于幾層教室的高度,他們的高度相當于多少個學生手拉手的長度,還有什么辦法可以形象地描述電視塔的高度?”查資料的方法可謂多樣:可以網上查找,可以看書,可以打電話查詢,可以問大人等,甚至可以實地觀察。這樣的.設計不正是體現(xiàn)了實踐中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實踐。這樣的實踐活動,把學生的外部操作與內部的數學思維緊密結合起來,不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學生在動手中獲得了知識,培養(yǎng)了大膽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的能力。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5
觀察物體的教學,我讓學生經歷觀察的過程,體驗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個面;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同時通過學生的活動,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合作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
給學生提供了直觀的、形象的學習材料,注重了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自己體驗觀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美麗的學校):判斷是從正面、側面,還是從上面拍攝的。讓每個學生結合學校的實景觀察圖片,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同一物體時,形狀是不一樣的;及通過玩手中的長方體并猜出顏色這個游戲,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物體正面、上面和側面的理解。同時鼓勵學生離開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觀察紙箱,把所看到的和周圍的同學說一說,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紙箱的哪幾個面,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這幾個操作活動,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的民主作風,為學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間。
本節(jié)課主要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教學。通過學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首先教師通過故事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望。教師在質疑中,讓學生初步感知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體形狀是不同的。然后通過小組合作交流,站在不同角度觀察物體,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到,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物體最多能看到三個面。通過本課教學,再一次給了學生與伙伴合作、交流的機會,培養(yǎng)了學生學會合作、交流思維的.能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幾何知識的教學重要的是建立空間觀念。由實物抽象出實物圖形,是幫助學生建立間間觀念的一種有效途徑。教學時教師先出示實物紙箱,讓學生親自走到不同的位置看一看它的形狀,感知到站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體的三個面,從面認識物體的上面、正面和側面。在此基礎上教師出示抽象的實物圖形(長方體和正方體),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物體的正面、上面和側面,并能從這三個面觀察到物體的不同的形狀,從而幫助學生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間觀念。讓學生在玩中不知不覺學會了知識,培養(yǎng)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6
《觀察物體》是魯教版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內容,這節(jié)課主要讓學生初步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體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可看到不同的視圖,并初步學會根據視圖判斷觀察者的位置。為了上好這節(jié)課,課前我做了很充分的準備,比如拍了學校的一些照片,學生的照片,準備了動物玩具等實物,縱觀本節(jié)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節(jié)課的我首先以本班同學的照片進行猜猜他是誰的活動巧妙引入,新穎有趣,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達到課已始,趣已生的效果。接著再以為什么剛開始猜的.時候我們不敢確定誰的對呢?這個問題的提出引導學生在猜中思考,在思考中產生求知的欲望。從而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
2.主體參與,探索新知。
新課標強調“以人為本”,發(fā)展人的主體性;诖耍抡n以觀察恐龍活動為主線展開教學,分3個層次觀察恐龍,依據課本又拓展了課本,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了教材。設計時始終圍繞著“自主參與,深刻體驗”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增強了自主意識,從而主動的探索新知。并且注重個性化的教學方式。
3.聯(lián)系生活,實踐運用。
生活是現(xiàn)實的,豐富的,數學是抽象的,如果不把兩者聯(lián)系起來,學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本節(jié)課大量地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的知識和方法應用于生活實際中。如讓學生觀察熟悉的小汽車,欣賞學校的雕塑照片、同學們上課的情景照片等,貼近了學生,延伸了學習。讓孩子充分感受到數學和生活的聯(lián)系,數學確實就在我的身邊!
總之這節(jié)課努力遵照新課程標準所提出的新理念,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使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悟。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7
體驗教學作為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的一條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為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并通過勤于動手、樂于探究的多種形式的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體驗科學的過程和方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我還叫學生每人拿一個自己喜歡的玩具在課堂上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并閉上眼睛想一想從不同位置看到的同一個玩具不同的樣子,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想能力。再由實物觀察過渡到使用學具小正方體觀察,比如把三個一樣大小的小正方體重疊起來觀察,從正面、側面、后面、上面等不同位置去觀察讓學生進一步感受物體的不同位置的不同形狀。從而達到由具體上升到抽象的升華。不足的地方是感到離開了實物,作為二年級的學生來說要能在短時間內培養(yǎng)出全部學生的空間想象力還是達不到很理想的效果。這是一節(jié)實踐活動課,我個人認為學生應該多上一些這樣的活動課,學生在活動課上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活動操作、進行小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實踐等學習能力。
一、觀察物體。
1、引導學生理解從不同角度去看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不同,所以不能從一個側面去斷定一個物體的形狀,要全面的觀察物體。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空間知覺,初步向學生滲透全面地、辨證地看問題的思想方法。
二、動手拼擺。
1、引導學生同桌里充分的討論。只要學生說得有道理的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調動學生的求知的欲望。
2、引導學生在小組里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只要學生說得道理的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培養(yǎng)學生虛心聽取他人意見,與同學合作、交流的良好習慣。在活動中給學生充分的自由,讓他們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拼擺出不同的圖形,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和動手實踐能力。
4、充分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新能力,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喜愛和想象力來拼組圖形。學生用學具進行拼、擺、量、畫幾何圖形的活動,這個活動,主要通過具體的“做”,使學生鞏固對所學常見平面圖形的認識,體會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感受圖形變化的樂趣,提高學習的興趣。最后我還安排了一些啟發(fā)性的問題,讓學生根據圖形的不同特點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以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8
本課在于讓學生經過觀察活動,體驗站在不一樣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我用自我膚淺的眼光總結其優(yōu)點如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
著名教育家皮亞杰曾說過:“兒童是有主動性的人,他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動都須有某種興趣做先決條件。”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教師,學生僅有對學習有興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為了讓學生對學習資料產生濃厚的興趣,常教師把枯燥的數學知識和生動的猜謎游戲結合起來,并帶領大家領略大自然的奇妙,引起學生對學習資料的好奇心,進而引發(fā)濃厚的興趣,也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學過程中,首先引出了小豬存錢罐這個同學們喜聞樂見的玩具,一下吸引了學生。繼而經過小豬存錢罐這條主線,很好的把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串連起來,深深的吸引了學生的興趣。在練習中以不一樣的方式提問,既全面又發(fā)揮了學生的想象力,也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興趣,所以學生的學習情緒都很高漲。
二、注重體驗教學,讓學生經歷知識構成過程,
體驗教學作為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的一條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為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并經過勤于動手、樂于探究的多種活動,培養(yǎng)學生獲取知識的本事,體驗科學的過程和
方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本事。那里常教師極力為學生供給觀察、思考的機會;參與、表現(xiàn)的機會。在觀察美羊羊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設計“位置換換換”讓學生順時針換位置觀察,親自體會在不一樣的位置上觀察到得樣貌是不一樣的。讓孩子們在體驗中學習,在活動中交流,同時對自我的感悟加以驗證。使學生充分感受蘊藏于這種教學活動中的歡樂與愉悅,從而到達促進學生自主發(fā)展的目的。
三、及時了解情景,做到心中有數。
教師從學生的生活出發(fā),圍繞“從不一樣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是不一樣的”這一主線,結合多媒體讓看到圖1的同學舉手,看到圖2的同學舉手……及時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景,做到了心中有數,是一節(jié)既實在又有實效的好課。課堂上學生在活動情境中充分地體驗,自主思索,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能夠和諧的交流與合作。這節(jié)課中師生都是觀察著的,也是思考著的。
本節(jié)課教學我個人認為有兩點不足:
1、利用存錢罐這個喜聞樂見的玩具作觀察對象能吸引學生的興趣,但如果存錢罐的左側面和右側面能區(qū)別大點效果就更好了,它將更便于同學分辨。
2、課堂上重點研究了從正面、后面、左面、右面幾個方向所觀察到的樣貌,對于從上頭觀察探究的比較少,其實好多的練習題都有從上頭觀察的要求,所以是不是也應重點學習呢。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9
這部分內容主要觀察由5—6個同樣大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辨認從不同面看到的形狀,體會所觀察的對象的空間特征。這是在學生已經觀察過由3個和4個同樣大的正方體組成的物體的基礎上安排的,學生對觀察物體已有相對豐富的學習經驗。但是對于給出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物體和立體圖形,學生還是感到有難度的。通過學習,可以促進學生進一步體會幾何體與平面視圖之間的`轉換,發(fā)展直覺形象思維與空間觀念。
在課堂教學之前,我要學生準備好必要的學具和教具,教具應該大一些(例如粉筆盒),使全班學生在教師演示時能充分進行觀察。課堂教學中,我讓學生充分開展操作活動,讓學生親歷實踐、觀察和想象,通過活動與孩子一起感受同一形狀與多種擺法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更深刻地體會物體與視圖之間的聯(lián)系,積累空間轉換的發(fā)展經驗,發(fā)展形象思維,提高辨認物體某個面主觀形狀的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我引導孩子主動地去觀察物體,這樣也能培養(yǎng)孩子在生活中觀察物體的好習慣,而且應該是細心觀察,這樣能在生活中積累不少課本中學不到的知識。在以后的學習甚至生活中,這些常識,也就是細心觀察的結果能給孩子的見識大大增加。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10
觀察物體學生已經有了學習基礎,能夠在給出幾何體的前提下明確從不同角度看到的圖形,從而進行連線等題目類型。五年級下學期的學習是在以前的基礎上給出不同角度的看到圖形,通過拼擺調整還原幾何體。
例題1只給出正面的圖形,學生通過拼擺自己準備的`小正方體學具發(fā)現(xiàn)有很多可能,在活動之后,總結拼擺的方法,技巧,如果做到有順序,不重不漏。有少數學生思路不夠廣,甚至會漏掉了個類型的擺法,通過例題1大家發(fā)現(xiàn)只給出正面的圖形,幾何體的擺法不能確定,如果想要確定幾何體需要更多的條件。
練習一的第1題是給出幾何體判斷是從什么方向觀察的,但是相比之前學習的幾何體難度加大。第2題是練習例題1的類型。學生在動手拼擺的過程中得出答案。
比較遺憾的是因為準備學具時要求孩子們就地取材,不要特地去買造成浪費所以有少數孩子不能及時拼擺,只能和同學一組或者過后再拼擺。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11
五年級上冊《觀察物體》這節(jié)課的知識屬于空間與圖形領域。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是學習空間與圖形知識的必要基礎,對于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教學這個內容時我讓學生充分經歷觀察的過程,體驗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個面;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簡單物體的形狀。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同時通過學生的活動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合作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在實踐與反思后,我覺得本節(jié)課有如下特點與不足:
一、在情境中激趣,使數學知識生活化、趣味化。
本課教學,我從學生以往的學習經驗和學生的興趣出發(fā),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情境貫穿整個學習過程,使數學知識生活化、趣味化。課的開始,讓學生閉上眼睛猜,不僅立即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而且讓學生初步感悟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得到的結果是不同的,使學生對全面正確地觀察一個物體的方法有了初步的認識。緊接著讓學生對課題質疑,既明確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又使學生帶著釋疑的心積極投入到新知的學習中。正是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一個的情境,才使學生始終處于輕松、愉快并積極參與的學習狀態(tài)中,自主地思考探究,有序地合作交流。教師適時地設疑和點撥,真正成為課堂的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學生在一種民主、和諧、不斷體驗的氛圍中,充分掌握了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的方式、思考問題的方法,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生活中的數學”,體驗到發(fā)現(xiàn)的樂趣,學習的快樂。
二、在多層次的操作活動中,使學生逐步建立起空間觀念
數學教學過程是一個特殊的認知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抽象的數學結論,更應注意學生的數學思維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從個體體驗到小組活動,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在活動中自主獲得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得到的形狀的理解和感悟。不同層次的操作活動,在教師的精心設計和調控下進行得有條不紊,體現(xiàn)了空間觀念建立的層次性和遞進性。
同時,在課后反思中也讓我注意到本節(jié)課還有一些值得改進地方:
一是本節(jié)課我的設計主要是“由物識圖”,如果再多增設一些“由圖識物”的內容,是否更有利于學生對觀察物體的認識,更有利于空間觀念的建立。
二是在今后的教學中,如何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技術為教學服務、為學生的學習服務。這些都有待我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進一步探索。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12
本節(jié)課的內容是學生在前面經歷了從不同角度觀察實物和單個立體圖形以及幾何組合體的學習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根據從一個或多個方向觀察到的圖形拼搭出相應的幾何組合體。。
成功之處:
1.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在例1的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觀察根據給出的.一個平面圖形擺出給定數量相應的幾何組合體,學生利用自己準備的正方體比較輕松愉悅地擺出來,然后讓學生閉上眼睛在頭腦中想象出如果不動手擺,這個幾何組合體應是什么形狀的。這樣實現(xiàn)從二維到三維空間的轉化,再由三維向二維空間進行轉化,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發(fā)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2.自主探索學習新知,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在例2的教學中,讓學生在觀察、操作、想象、推理中自主探索,根據從三個不同的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進行拼擺,通過不斷的調整和推理得出最終的擺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讓學生分別從正面、上面、左面來推導可能擺出的幾何組合體,也就是說從正面可以得出擺幾列幾行幾層,從上面和左面也是如此,有序的思考得出最終的答案。
不足之處:
1.對于幾何組合體的正面和上面學生觀察到的平面圖形不容易出錯,主要錯在從左面和右面觀察到的圖形。
2.對于不擺幾何組合體學生在頭腦中想象還是比較難的,也就是根據二維空間還原三維空間學生的想象力還有待提高。
再教設計:
1.注重學生觀察幾何組合體從左面和右面觀察的平面圖形,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2.根據從不同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擺出幾何組合體后緊接著就要還原,不斷的從二維空間向三維空間轉換,從三維空間向二維空間轉換。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13
這一課學生在“拼擺”和“觀察”中探討從正面、側面、上頭看到的是什么圖形。要讓學生能經過想象,從實物中抽象出觀察到的平面圖形,讓學生在拼擺的過程中體會多種擺法,但不要求學生個個都要擺出不一樣的擺法。
教學時經過小游戲因如要學的資料進行新授教學。新課教學時,先讓學生收集信息,了解信息窗中的活動場景,給學生創(chuàng)設觀察的氛圍。緊之后根據所給信息提出響應的問題“他們分別從不一樣的面看到了什么形狀?”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借助學具動手擺一擺,從不一樣的位置去觀察、去發(fā)現(xiàn)。小組成員在合作的過程中分別從正面、側面、上頭去觀察物體,并將觀察到的形狀互相交流,訓練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教學思維模式與學習習慣。在此環(huán)節(jié)中,對于學具的使用教師交代得不清楚。學生在觀察時的方法指導還不夠確切和詳細,并且由于學具太小,不利于學生觀察,觀察的`實效性降低。
在觀察了三個正方體組成的物體后之后又讓學生觀察“再加一個正方體,從不一樣的方向看會是什么形狀呢?”本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與同伴充分說明自我的想法,并傾聽他人的看法,從而進一步與親身實踐結合起來,跟上步伐,作驗證。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前面是對所給的物體進行觀察,在前面觀察的基礎上提出“如果從正面看,還是這個形狀,再增加一個正方體能夠怎樣擺呢?”這一問題,使學生的逆向思維得到訓練。在問題的交代過程中,我沒有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比較膚淺地指導學生拼擺的過程。這個環(huán)節(jié)經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聚集每個組員的想法,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在拼擺的過程中體驗同一個形狀拜訪物體的多樣化。
教完這堂課,我覺得,雖然這節(jié)課的操作性很強,可是由于學具太小,四人小組觀察的時候學生觀察得不明顯,最好小組中有一套大的正方體,這樣便于操作和觀察,使學生的觀察具有實效性。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14
在這次鎮(zhèn)小班化數學賽課中,我選擇了第八單元《觀察物體》的第一課時進行參賽。這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有:1、通過實際觀察、比較,能正確指出被觀察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物體的面的個數是不同的。2、在觀察活動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在判斷、辨認活動中,發(fā)展數學思考。3、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習數學的熱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習慣。現(xiàn)在賽課活動結束了,結合專家的點評,我有以下幾點思考:
首先覺得自己的課堂還是少了一些小班味。這次賽課是以小班化為主題的賽課,因此課前我對照小班化教學規(guī)程就已經進行了一些思考:如何進行小組活動?小組活動中如何體現(xiàn)分工明確?原本我是想在“拍照”環(huán)節(jié)設置一個四人小組的活動,分工合作,三個人每人完成一項拍照任務,最后一個人在反饋時總結發(fā)言?墒俏矣钟X得我這是一節(jié)觀察活動課,小組圍坐不利于指導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最重要的是我覺得每個同學都應該親自去觀察,通過自己的觀察思索來獲得直接經驗,而這種分工似乎會減少觀察機會。于是這次活動被我改成了同桌合作。其實現(xiàn)在想來兩人合作也存在很多劣勢,如合作的優(yōu)勢發(fā)揮不了,發(fā)現(xiàn)的'信息較為單一;兩個人不存在明顯的分工,只注意說自己的,忽視了聽等等?磥硇“嗟穆愤很長。
其次我覺得上課要注意細節(jié)。本節(jié)課中,多次小結都是我自己進行的小結,就像專家講的較為粗糙,以至于全課小結時,學生說的不深入,不完整。以后的課堂上要多引導孩子們自己小結,要讓孩子不光懂,還很會說。
比賽結束了,但每一次上課都是一種積累,我會繼續(xù)加油!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15
第三單元“觀察物體”是在一年級下冊從兩個方向觀察簡單的物體發(fā)展到從三個方向觀察簡單物體的基礎上,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能夠理解從一個位置觀察物體最多能看到長方體或正方體形狀物體的三個面;并能夠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為了達到上面所述的目標,課前在教具上作了充分的準備,找到了各種長方體形狀的物體,及正方體形狀的物體,以便讓學生在課堂上觀察發(fā)現(xiàn)。
但是,教學效果較好,但在做題時并沒有達到我所預料的結果。反思教學覺得有下幾個方面的不足:
一、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觀察體驗還是不夠。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要讓學生體驗:在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是可能是不同的,最多只能看到長方體或正方體物體的三個面。由于學生多不好組織,我就只好采取把長方體(正方體)形狀的物體放在講桌上,讓學生變換角度進行觀察。結果沒有實現(xiàn)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的觀察體驗,尤其是對“最多只能看到長方體或正方體的三個面”體驗不深刻。如果采取小組觀察,效果會好一些。
二、在觀察用幾個正方體組成的圖形時,學生觀察的少體驗也不夠深刻。我讓學生在課下去實踐,可多數學生沒有去實踐。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12-09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08-02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03-08
教學反思《觀察物體》02-18
《觀察物體》的教學反思01-29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10-25
《觀察物體一》教學反思08-16
《觀察物體》數學教學反思11-22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 15篇08-17
觀察物體教學反思精選15篇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