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人教版《搭石》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人教版《搭石》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人教版《搭石》教學反思1
《搭石》是人教版語文《課標》教材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教材的主題是──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愛!洞钍愤@篇課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里行間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使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一種看得見的美和看不見的美在文本中和諧共生。根據(jù)本文特點,結合新的課程理念,本課在教學時我注重以人為本,以讀為本。采取情境體驗式教學法,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搭石,構成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边@一主題,教學中以學生自讀自悟為基礎,注重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欣賞、升華。把 “美”這條主線,貫穿于課堂始終。
在教學中我通過初讀課文整體感受,讓學生帶著問題:“什么是搭石?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來讀書,既為讀書設立了目標,又為下面的教學做好了鋪墊。接著主要以這兩個問題為抓手,層層深入的去解讀什么是搭石、尋找搭石的美。
在尋找搭石的美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引導理解內容的主要方法有:
1、通過理解重點詞句進而理解內容。例如:教學一排排人走搭石時的情景時,通過理解“協(xié)調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來讓學生感受到協(xié)調美、畫面美。
2、通過邊讀邊展開想象,把課文描述的內容在頭腦中形成畫面,以此來理解課文內容。例如,在教學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時,讓學生展開想象:那將會是一副怎樣的畫面?讓學生從字里行間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美。
3、為了使學生豐富和深化學習的內容,我從課文的實際出發(fā)安排了一個小練筆。主要是為了讓孩子們能感受到并體會到小山村的那種淳樸的美,那種人性的美。 教學永遠是一項遺憾的勞動,雖然預設時考慮周全,但是真正教學時未必達到預期效果。
靜心思索,感覺課堂中存在以下不足:
1、由于時間關系,原來預定的“小練筆”臨時改成了課后練習,使寫的訓練沒有完成。
2、由于在教學中既想使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又想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還想滲透寫作方法。設計的內容太多,講授的內容太細,不敢大膽的放手,因而對文章分析理解不是很到位。 新課改的探究之路還很長,如何真正落實新課改的思想,是我今后教學思考和實驗的主旋律。
四年級人教版《搭石》教學反思2
聽了《搭石》,一股清新、和諧之美感似泉水不由自主的從心中涌出,這節(jié)課賈老師以陶老先生的名言為切入點——“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以此開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引導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來層層解讀文本,感悟詞句,在教學中充分挖掘情感因素,以讀為經(jīng),運用多種方式,讓學生體會到其中的人性美,品味由“搭石”引發(fā)的感人的場景;感受鄉(xiāng)親們純樸、美好的情感,體會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帶來的溫暖和快樂,并使學生從平凡的事物中發(fā)現(xiàn)美!懊馈弊鳛檫@篇課文的主線,貫穿課堂始終。
一、以“尋找美”統(tǒng)領全文,這篇課文文字并不難懂,但其間傳遞的情感卻是豐富的。這正為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提供了想象的空間!罢埣毤毜刈x讀課文,一邊讀一邊體會,你感到課文中哪些句子寫了‘搭石構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學生帶著任務讀課文,讀書目的性自然體現(xiàn),又增加了語言的積累,以“美”為切入點,帶著學生走進了小村莊,開始感受“搭石”,欣賞“搭石”,尋找美的畫面:秋涼在即,人們精心挑選平正的石頭擺放在小溪中,幾番精心踩踏;急著趕路的老人,發(fā)現(xiàn)搭石不穩(wěn),及時調整,滿意才肯離去;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xié)調有序,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如果兩個人同時過溪,招手禮讓,閑話家常;要是誰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負過溪。
二、以“欣賞美”感知全文學生在體驗訴說這些美的畫面時,腦際其實已經(jīng)生成了豐富的人物形象,此時,賈老師適時地指導朗讀,力求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進一步強化這種細膩的`情感體驗。讀書是師生,尤其是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的過程。在學生對“搭石”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劉老師便組織學生運用多種形式,進行不同層次的讀書活動,使其感悟體會“搭石”的美,欣賞一幅幅動人的畫面,從而實現(xiàn)教師、學生與文本對話的目的。秋涼在即,人們精心挑選平正的石頭擺放在小溪中,幾番精心踩踏;——助人為樂美急著趕路的老人,發(fā)現(xiàn)搭石不穩(wěn),及時調整,滿意才肯離去;——勤勞美行人走搭石,動作協(xié)調有序,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和諧美、節(jié)奏美如果兩個人同時過溪,招手禮讓,閑話家常;——謙讓美要是誰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負過溪;——尊老美心靈美、友善美、自然美、團結美、善良美、奉獻美……
美是永恒的主題,學生們自讀、自悟,在尋找美,欣賞美的同時,感悟語言的美,感悟音樂的美,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諧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三、以“書寫美”延伸課文,知識拓展是本節(jié)課又一亮點!按钍拿牢覀兛丛谘劾,搭石人的美,我們記在心里。
曾經(jīng)有位名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美到處都有,只要我們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世界將會變得更美好。
四年級人教版《搭石》教學反思3
《搭石》是人教版語文《課標》教材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教材的主題是──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愛。緊扣這一主題,這組教材編排了三篇精讀課文、兩篇略讀課文和一個語文園地!豆旁妰墒住繁憩F(xiàn)了朋友間真摯的愛,《搭石》體現(xiàn)了鄉(xiāng)親們純樸的愛,《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展現(xiàn)了愛的奇跡,《卡羅納》詮釋了愛的真諦,《給予是快樂的》闡述了愛的哲理。我所執(zhí)教的是《搭石》的第一課時。重點是感受鄉(xiāng)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并從中受到感染、熏陶。難點是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平凡的小事讓我們感受到美的。課后靜心反思,感觸頗多,F(xiàn)將本節(jié)課教學反思如下:
在教學預設時,我著重從以下幾方面下功夫:
首先,著眼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注重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訓練。在課堂中,通過多種方式的讀,讓學生充分接觸文本,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通過自由的朗讀,思考、勾畫,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成為文章中的角色,真正感受到家鄉(xiāng)人走搭石的`美,家鄉(xiāng)人的淳樸善良,從而受到美的熏陶.
其次,在教學中我注重傳授學習方法,讓學生掌握學習規(guī)律。在詞句教學時,我不光引導學生了解意思,還提示理解方法,如把詞語放到句子中理解,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等,以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再次,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追求三維目標(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達成。在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基本功綜合訓練的同時,我注重對學生關愛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引導。比如在朗讀中潛移默化,在過渡語、小結語、激情語中滲透。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勤勞是美、助人是美、謙讓是美、和諧是美、美就在我們的心里,只要我們奉獻了愛,我們的生活就充滿了美。
教學永遠是一項遺憾的勞動,雖然預設時考慮比較周全,但是真正教學時未必達到預期效果。靜心思索,感覺課堂中存在以下不足:借班上課,對學情了解不是十分清楚,因而不能兼顧優(yōu)等生和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造成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有忽視的現(xiàn)象。
新課改的探究之路還很長,如何真正落實新課改的思想,是我今后教學思考和實驗的主旋律。
四年級人教版《搭石》教學反思4
《搭石》一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里行間洋溢著濃郁的鄉(xiāng)村生活氣息,體現(xiàn)了鄉(xiāng)親們淳樸的愛。
本節(jié)課以“走搭石”為切入點,是因為“走搭石”中含著“看得見的美”和“看不見的美”,引導學生體會搭石上蘊含的美,感受鄉(xiāng)親們的美好情感,并從中受到感染、熏陶。教學中,我讓在初讀課文后,先了解什么是“搭石”,再以課文中的關鍵短語“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為線索進行教學,引導學生體悟一行人走在搭石上,走出了音樂美,畫面美,這的確是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兩個人面對面地走搭石含著的謙讓美,也是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青年人”和“老人”走搭石所體現(xiàn)的敬老美同樣是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最后以反復誦讀最后一節(jié)“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聯(lián)結著故鄉(xiāng)的小路,也聯(lián)結著鄉(xiāng)親們美好的情感!苯Y束教學。一節(jié)課下來,教學過程較流暢,重點也比較突出,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目標。特別是在三個走搭石的畫面的教學中,學生都能較好地抓住重點的字詞去體會感受鄉(xiāng)親們的美好情感,理解了搭石是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也是劉章爺爺心中的一道風景。
在教學過程中我對一些重點詞語的'教學還是動了一翻腦筋的,也運用了多樣的方法,有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想象畫面理解,聯(lián)系生活體驗理解,也有教學生通過查字典理解等。比如在初讀課文后認讀生字詞時,不但要求學生讀準,部分詞語還隨機地結合課文內容理解詞義,比如認讀“俗語”一詞,讓學生說說文中出現(xiàn)了哪句俗語?讓學生明白什么是俗語后再拓展:你還知道哪些俗語?在教學“協(xié)調有序”一詞,學生對“協(xié)調有序”的理解一直是抽象的,我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一行人走搭石是那么默契,那么有序,這樣的動作就叫——“協(xié)調有序”。在“清波漾漾、人影綽綽”這兩個詞語,是讓學生通過想象畫面來理解,結果學生描述的那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的畫面并沒有我預想的那么美。課后反思一下,生活實際中學生根本就沒看到過這樣的美景,也難怪想象不出,如果當時能有圖片的補充展示,學生一定會理解得更深。當然在教學中還有一些細節(jié)的處理也是欠缺的,今后在研讀教材方面還是要多花工夫。
四年級人教版《搭石》教學反思5
《搭石》是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全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里行間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劉章爺爺通過身邊平凡的小事——搭石,把鄉(xiāng)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傳統(tǒng)美德默默無聞的在文中字里行間表達出來。
一、成功之處:
1。在本文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搭石,構成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边@一主題,教學中以學生自讀自悟為基礎,注重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欣賞、升華。把 “美”這條主線,貫穿于課堂始終。讓學生在感知美、體會美、欣賞美、感受美、發(fā)現(xiàn)美的過程中,感悟到風景的自然之美,感悟到景人合一的和諧之美,感悟到樸實的為人之美。
2。努力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在詞句教學時,我不光引導學生了解意思,還提示理解方法,如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等,并注重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如引導學生想象“假如還有哪些人來走搭石,家鄉(xiāng)人會怎樣做的.”,進行說話的訓練。最令我難忘的還是引導學生學習一行人走搭石的內容時:我設計“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的文本情境,再將文本轉換成詩的語段,通過朗讀訓練,使得孩子們讀出鄉(xiāng)親們過搭石時的和諧之音。
存在不足及整改措施:
1。教學語言不夠自然,靈活性不夠。
2。在課堂上,個別地方有點走過場,如:在講“謙讓美”這部分時,挖掘得不夠,可以引導學生想象,倆人會說些什么家常話呢?從而進一步體會家鄉(xiāng)人淳樸的感情。
3。朗讀指導欠佳。
4。如果能增加一些課外的資料豐富課堂就更好了。
【四年級《搭石》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搭石》教學反思07-05
《搭石》教學反思(精選)07-12
(精選)《搭石》教學反思07-12
《搭石》教學反思08-04
[精]《搭石》教學反思07-07
(推薦)搭石教學反思07-07
搭石教學反思(熱)07-10
【熱門】搭石教學反思07-11
《搭石》教學反思【推薦】06-21
《搭石》課文的教學反思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