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課文《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jīng)驗,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課文《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課文《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1
今天,我上了《路旁的橡樹》這篇課文。這是人教版第六冊教材的課文,是著名教育家蘇霍娒林斯基寫的?紤]到在一節(jié)課里要基本完成教學內(nèi)容,我為四年級的孩子選擇了這篇比較短小淺顯的課文。盡管評課的老師給了我很多鼓勵的話語,但我想起莎士比亞的一句話:保留自己的判斷!老師們?yōu)榱斯膭钗也疟M量說優(yōu)點,我自己知道,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有一些遺憾。這只能說明,我的臨場應變能力還不夠強,現(xiàn)場調(diào)控能力還有待加強,而思考和實踐是走向成熟的捷徑。
我想如果能把自己授課的過程全部攝下來,以旁觀者的角度去審視的'話,一定會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在教學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落實學生主體地位,真正做到順學而導。
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有很多地方都和我原先預料的不一樣的。每個人對文本的理解是多元的,因人而異的。這就決定教師必須敏銳地察覺他們的思維過程,從錯綜復雜的信息中提煉最值得探究的教學問題,帶領學生在文本中走個來回,引導他們通過自己的揣摩、感悟、體驗、想象去解決心中的問題,把學和教、預設和生成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不管“風箏”飛得多遠,“線”永遠在老師的手中。在教學中,我原想以中心突破法來指導學生理解全文,但是,由于疏漏了讓學生說感受的環(huán)節(jié),自然引不到中心句去。而且從學生閱讀的心理規(guī)律上來看,學生更迷茫的不是最后一句,而是寫工程師和工人們沉默的話。在對學生學情的估計和及時調(diào)整策略上,我顯然缺乏教學機智。我想在探究“工人們和工程師為什么嘆氣”這個問題前,還是應該先讓學生解決“馬蹄形”是什么形狀,從而對課文意思有一個初步的概括和了解。在引出“有必要讓樹,還是把樹砍了吧?”這個問題,就更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爭辯思維,更有興趣地去讀書。
因此,教學是要充分預設的,同樣的教學內(nèi)容,到不同的班級去教,過程也是不一樣的,教師最要緊的是現(xiàn)場靈活的調(diào)控能力。在細節(jié)上,還有很多毛病,比如一開始自己也有些緊張,說明缺少實踐鍛煉的經(jīng)驗;對多媒體課件的操作不夠靈活,導致不小心把后面一張幻燈片提前放了出來;對時間的控制不夠完美,導致教學出現(xiàn)了幾十秒的多余時間,又讓學生提問,使教學又終點回到了起點;對板書的設計雖然比較有新意,但是當時考慮到時間,漏了“和諧畫卷”這幾個詞,我想如果加上,也許效果會更好一些。
總之,在辛苦的過程里,我們會得到自我的提升,搞課題、上課都是一樣。我想起一個朋友的話:做一棵會思考的蘆葦吧!在過程里,我們感受著快樂!同時我也要感謝我們這個團結協(xié)作的大集體。
課文《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2
上了《路旁的橡樹》一課,這是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第八篇課文,該文為略讀課文,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課文生字詞不多,一個課時可以解決,可以抓課文后面句子“筑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比胧,重點引導學生從課文找線索去理解這個句子,F(xiàn)將教學總結反思如下:
一、導入要富有激情,通過補充橡樹的資料,順勢提出橡樹面臨的被砍的問題,激起生共鳴。補充橡樹的資料不宜過多,重點突出便可。
二、自學與檢查的環(huán)節(jié)應放手給學生去自主學習。學生讀詞語與句子時要注意糾正讀音,特別是長句子的朗讀要注意讀出分號與逗號的停頓區(qū)別。指導學生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要滲透概括的方法,一步步指導生學會概括。
三、交流會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放手給學生去思考、去談感受。其中,在討論問題“工程師和工人們?yōu)槭裁磿聊、嘆氣?”,要多給生思考的空間,可以引導學生去思考“你自己什么時候會沉默嘆氣?”學生自然而然會想到“遇上難題不能找到答案的.時候”。教師要靈活處理,把問題與學生的實際拉近。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工程師和工人的沉默嘆氣能夠體現(xiàn)他們有一顆高尚的心,教師加入了生動的分角色情景模擬朗讀,教師應起好引讀的作用——
師:“工程師向工人們走來,他什么話也沒對工人們說!
生:“工人們也沉默不語。”
師:“工程師長久地看著筑路計劃,然后把目光轉向橡樹,嘆了口氣——哎!”
生:“工人們也沉重地嘆著氣——哎!”
在交流的環(huán)節(jié),學生是主體,但教師的過渡語也很重要,可以預設靈活的過渡語,引導學生去找齊能夠體現(xiàn)“筑路人有高尚的心”的句子,如筑路人是怎么解決問題的呢?我設計了這樣的過渡語“有兩全其美的辦法嗎?”這樣的語言能夠讓學生的思維又集中在課文工程師打進楔子的環(huán)節(jié),拋出了問題,又緊緊地回到了課文。針對這個部分,教師可以簡單講解楔子插入地下的作用(目的是規(guī)劃出筑路路線,按他打進楔子后的路線將會不再筆直,會拐了個彎,像下文說的“馬蹄形”一樣。要離橡樹100米,因為他考慮了橡樹的根部的安全,保證筑路過程不會影響到樹的生長),從中也可順勢提一下“從這可以看出工程師是個怎樣的人?”加深學生對工程師人格魅力的感受。
課文最后自然段結合前面部分一起解決,考慮了這是筑路前后的對比,能更好地讓生理解筑路人為了保護橡樹而沒完全按筑路計劃去修筑公路,升華體現(xiàn)了“筑路人高尚的心”。
四、拓展部分是情感的升華,灌輸了環(huán)保意識教育,準備了兩個小環(huán)節(jié),第一環(huán)節(jié)是對課文情感的升華,第二環(huán)節(jié)是把環(huán)保融入生活各方面的環(huán)保意識教育,時間充足的話可以完成兩個環(huán)節(jié)。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可以讓學生嘗試寫下來。
課文《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3
本課是略讀課文,講述的是人們在筑路的過程中設法保護一棵粗壯,結實、挺拔的橡樹的故事。故事所透露的是人們對環(huán)境保護意識的增高,內(nèi)容簡單,學生完全可以自主閱讀領會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以及所表達的思想內(nèi)容。因此,本人在教學的設想上全放手學生自主學習,只是在閱讀感悟中提示一種寫法 “以小見大”。
比如,文中通過“繞樹筑路”這樣一件小事,贊揚人們熱愛自然,保護環(huán)境的品質(zhì),這種寫法屬于以小見大的寫法。本人在引導學生隨文習作中貫穿了這一寫法的運用。如何做到以小見大呢?這里我扔掉課本,把學生引出室外,在我們校園里有一棵插柏楊,1938年是一位姓盧的老師栽的,至今幾十年了,聽說幾次校園建設都保留了這棵老樹,第一這棵老樹在校園里是另一道風景線,另外也是對逝去的盧老的懷念。每當老師們來到樹下,總會談起當年的好多事。學生下課了,樹下就是孩子們的`樂園,這棵柏楊要兩個八九歲的孩子合手那么粗,伸出四層教學樓頂好幾米,抬頭望不見頂端,像伸進了云層。樹的表皮已有幾公分的裂縫,裂縫里填滿了青苔,雜草,當然也因為樹,常讓孩子們追幾片落葉,怕扣班級的考核分,尤其是秋天……
在指導的過程中,首先通過平常所見人物動作,去表現(xiàn)人物品質(zhì)。其次要抓住人物的語言,對話,表現(xiàn)人物品質(zhì)。通過一件小事,一個小的細節(jié),一個小的片斷,來反映一個大的中心。這就是以小見大,在這種寫法上要注意兩點,這也是本人在本課中與寫作銜接的重點。第一,要抓住人物的語言,通過對話表現(xiàn)人物的思想。如,寫同學愛護班級,“這粉筆是老師給我們講課寫字用的,你拿一根他拿一根,老師用什么給我們講課呢?”第二,通過動作描寫,表現(xiàn)人物品質(zhì)。如學生寫本人的一段外貌描寫“老師一手拿著粉筆,一手推了推那幅深度近視眼鏡,然后把教室從四周到中間直到每位同學都掃了一遍,輕輕地放放下教本……”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實踐練習,并要落實。從學生的習作看上去,還是很成功的,題材也較豐富“插柏楊”“老師笑了”“老師給我們認錯了”“愛笑的同桌”等。學生都能以一件小事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表達自已習作中心。
學完本課,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學思想。首先本人注重訓練學生的質(zhì)疑,解疑的能力,“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讓學生在質(zhì)疑中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從而提高閱讀能力。其次鼓勵學生自讀自悟,從中感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一種高尚,最后通過習作落實訓練學生的語文能力。
課文《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4
《路旁的橡樹》這篇課文的難點是理解工程師和工人的心理變化。學生之所以難理解,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工程師和工人在筑路時有哪些權利,什么又是不可以做的。學生很天真,他們認為改設計方案很簡單,這樣就無法理解工程師和工人們的沉默不語和那沉重的嘆氣聲。所以接下來我就為他們講解筑路工人和工程師的'工作及權利,以及違反規(guī)定之后可能會有的后果。學生聽了老師的講解后,理解起課文內(nèi)容更容易了,這時我又和學生一起將整個故事重現(xiàn),用老師的述說、動作、語言,將學生帶到施工現(xiàn)場,進一步體會。并讓學生將工程師和工人的想法說出來,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也許學生說的和教參中的標準答案不一致,但只要是合理的都應該肯定。
我們經(jīng)常說讀中悟,但只有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情況下才能更好地讀,連最基本的意思都不明白,讀再多也是徒勞。其實現(xiàn)在很多課文中都出現(xiàn)與學生已有生活經(jīng)驗不符的情況。這時更重要的就不是朗讀,而是了解時代背景、那時人們生活習慣等有助于感悟課文的細節(jié)。比如:《燕子專列》中政府包車之舉為什么讓人欽佩?那就要向學生介紹當時的生活環(huán)境,以及包一列火車政府所要付出的物資多少,適當?shù)牧私膺@些對理解文章是非常有效的。
【課文《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11-20
(精華)《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07-07
(精)《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07-07
(優(yōu))《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07-07
【優(yōu)選】《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07-07
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15篇)05-08
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15篇06-21
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精選15篇)09-22
《路旁的橡樹》教學反思(精品15篇)07-07
路旁的橡樹教學設計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