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活動教案匯編(15篇)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學活動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
活動目標:
1.感受雪的顏色、形狀。引導幼兒觀察和接觸雪的變化。
2.能不怕寒冷,感受在雪天游戲的樂趣。
3.嘗試用不同的工具玩雪,豐富玩雪的經(jīng)驗。
活動準備;
1.幼兒學習資源
2.小桶、鏟子“雪人”的“嘴” “眼”等代替物
活動過程:
1.閱讀幼兒學習資源6冊第12-13頁,引導幼兒自由講述冬天里的'活動。
2.下雪天,帶孩子到室外玩雪,運用多種感官感受雪花的特征,欣賞優(yōu)美的雪景。
師:雪是冬季才會有的自然現(xiàn)象;——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雪的顏色、特征。
師提問:
、儆變貉┦菑哪睦飦淼?
、谡l能說說雪花的形狀?
③雪后我們周圍會有什么變化?
、苣愣贾滥男┩嫜┑姆椒?
3.教師與幼兒一起玩打雪仗、堆雪人、滾雪球、滑雪等游戲。提醒幼兒不要將雪打到小朋友的臉上,不讓雪進到衣袖里,跑時不要太快,以免滑到摔傷。
4.欣賞同伴完成的雪人或雪雕作品。教師可以將玩雪的場面錄制或拍成照片。
5.放松游戲:“我是小雪花”
我是一片小雪花,飄飄灑灑滿天飛(幼兒原地轉圈)
風兒媽媽把我吹,我給小草當棉被(幼兒做睡覺狀)
6.幼兒進教室前將身上的雪拍凈,將鞋上的雪跺凈。
7.教育幼兒不怕寒冷,要做一個堅強的人.
活動延伸;
1.幼兒以“玩雪”為題創(chuàng)作主題畫。
2.玩雪的相片布置在活動室,鼓勵幼兒互相交流。
3.美工區(qū):
(1)撕雪花:每個幼兒一張白紙,讓他們撕成小碎片,比一比誰撕的最小。
(2)制作雪景:教師在準備好的立體背景圖上抹上膠水,讓孩子把撕好的雪花撒在上面,布置成下雪的情境。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2
【教學目標】
1、了解冬季的氣溫和工具。
2、了解冬季的特點和防寒措施。
3、通過參加活動,增強對冬季的了解,培養(yǎng)注意力,團隊合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老師先問學生們:現(xiàn)在是哪個季節(jié)?季節(jié)會對我們的生活產(chǎn)生什么影響?
然后,老師再問學生們:冬季有哪些特點?如何防寒?
二、講解
教師指導學生討論冬季的'特點和防寒措施。然后教師可以給學生介紹以下內(nèi)容:
冬季天氣非常寒冷,溫度很低,我們會感到非常冷。
冬季有時候會下雪,雪后會有積雪,道路很滑,行走不便。
穿著羽絨服、棉衣、厚圍巾和毛線帽等保暖衣物。
在戶外,需要穿雪地靴或防滑鞋,以免摔倒。
三、活動
1、溫度計的制作
材料:飲料瓶,吸管,水,藍色食用色素,剪刀,膠帶。
制作步驟:
、 用剪刀將吸管剪成10cm長的段。
、 把飲料瓶里加滿水。
、 在吸管里加入藍色食用色素,再用膠帶將吸管口封住。
、 把吸管放在瓶里,使吸管底部貼在瓶底。
、 將瓶子放在室內(nèi)的桌子上,記錄下溫度計的讀數(shù)。
2、小豬佩奇穿保暖衣
讓同學們自己動手幫助佩奇穿上保暖衣。
3、雪人的制作
讓同學們參加雪人的制作,讓他們動手體驗如何用雪做成可愛的雪人。
四、總結
教師可以向學生詢問參加活動的感受,討論如何做到更好地防寒。同時提醒學生注意安全問題,防止發(fā)生意外。最后,總結本次活動的主旨:認識冬季天氣和防寒措施。
【教學評估】
1、觀察學生在制作溫度計時的動作是否正確、使用工具是否得心應手。
2、觀察學生在制作雪人時的創(chuàng)意和制作能力。
3、觀察學生在穿保暖衣時的協(xié)作能力。
4、聽取學生對于本次活動的感受和總結。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3
活動目標:
1、獲取有關陀螺轉動的具體經(jīng)驗,知道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2、探索發(fā)現(xiàn)陀螺旋轉的各種相關因素。
3、嘗試自制陀螺,激發(fā)對運動方式的好奇心。
活動準備:陀螺(現(xiàn)成購買和自制都可以)幼兒人手一只。
記錄紙、筆人手一份。多種制作陀螺的材料,投影儀。
活動過程:
一、出示各種陀螺,激發(fā)幼兒活動興趣。
1、問:這是什么?你們玩過嗎?你玩過什么樣的陀螺?(木頭的、擰的、電池的、發(fā)條的等)
2、怎樣使陀螺旋轉起來,每個小朋友來試一試。
二、幼兒玩陀螺,在玩玩、講講、比比中探索影響陀螺旋轉的因素。
1、提出要求:
。ǎ保┱彝檎f一說自己的陀螺是什么形狀、什么樣?陀螺什么地方是一樣的?什么地方不一樣?(如:花紋、材料、顏色不一樣,陀螺的下面都有一個尖尖的東西等)
。ǎ玻┩嬉煌,陀螺旋轉的時候,有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
。3)比一比,誰的陀螺轉的時間長?想一想為什么陀螺會轉?
。、幼兒結伴游戲,記錄游戲結果。
3、交流記錄情況,談談影響陀螺旋轉時間長短的因素。
。、探索發(fā)現(xiàn):一樣的.陀螺轉的時間長短也不一樣。
設疑討論、個別幼兒比賽、驗證。
小結:陀螺應有中心支撐點,旋轉應有力度,陀螺旋轉的時間長短與用力的大小、方法有關系。
三、制作陀螺,深入探索。
1、老師也為小朋友準備了一些材料,看一看有什么?它可以做陀螺的什么?
2、幼兒旋轉自制的陀螺,討論交流自己的制作方法。
小結:制作陀螺時,旋轉面應以支撐點為中心對稱。那樣陀螺旋轉才穩(wěn),旋轉的時間也長。陀螺轉起來還有許多有趣的現(xiàn)象呢!
四、看多媒體展示,拓展幼兒經(jīng)驗。
1陀螺轉起來真好玩,你們知道還有什么東西會轉?
2、除了轉陀螺外,還有很多東西可以轉,一起來看一看(車輪、摩天輪、電扇、旋轉木馬、旋轉門等)
五、活動延伸:
除了轉陀螺外,還有很多東西可以轉,如硬幣立起來可以轉,乒乓球剪成月牙狀也可以轉,小朋友可以去找一找,玩一玩。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4
活動目標
1、 引導孩子在玩的過程中探索發(fā)現(xiàn)拉線玩具的正確制作方法;
2、 鼓勵孩子通過同伴間的相互學習初步掌握拉線玩具的正確玩法;
3、 體驗科學探索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有四個洞的圓片積木,粗的毛線,細的棉線,剪刀,視頻轉換儀等;
活動過程
一、介紹拉線玩具,了解制作材料;
1、教師出示拉線玩具介紹:今天老師帶來了我們小時候經(jīng)常玩的一種玩具,叫拉線玩具,你們看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幼兒觀察講述:積木和線;
2、你知道這個拉線玩具是怎樣玩的嗎?
請幼兒來試試,后教師示范。
3、提出操作要求:請你也來自己動手做一個拉線玩具,玩一玩。
二、引導孩子在玩的過程中探索發(fā)現(xiàn)拉線玩具的正確制作方法
1、幼兒動手制作,教師可適當幫助個別孩子學習打結;
完成的孩子可以玩,教師要注意觀察孩子玩的情況。
2、集合介紹,了解穿線的方法和線的粗細不同對拉線玩具的玩有一定的影響;
。1)請拉線玩具轉不起來和能轉的孩子來示范,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穿線的時候只能穿對角的兩個洞。(教師利用視頻展示,使幼兒掌握)
。2)比較線粗細的兩個孩子玩拉線玩具的情況,得出粗線可以,細線不可以。
3、根據(jù)講述的情況請部分幼兒調整自己的拉線玩具。
提醒孩子可以利用剪刀剪去打結的部分,重新打結。
三、鼓勵孩子通過同伴間的相互學習掌握拉線玩具的正確玩法
1、在孩子第二次玩拉線玩具的基礎上再請孩子來示范比較,為什么有的`孩子能連續(xù)的轉起來,有的孩子卻不能。
孩子講述自己的經(jīng)驗,教師總結:一定要將線多繞,直到套線的手指有很緊的感覺,而且手的動作要一拉一松。
2、孩子第三次玩,鼓勵同伴間互相介紹自己的經(jīng)驗。
四、延伸活動
1、鼓勵孩子同伴間進行比賽,看誰玩的時間長。
2、為孩子提供不同數(shù)量洞的積木,不同粗細的繩子,鼓勵孩子嘗試再做一個,有所比較的玩一玩,發(fā)現(xiàn)不同之處。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5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府山公園的樹,充分調動幼兒多種感官,感知各種各樣的樹,知道樹木與自然及人類的關系。
2.激發(fā)幼兒探索自然科學的欲望,培養(yǎng)幼兒愛護樹木的情感,增強幼兒的環(huán)保意識。
二、活動重點、難點是:了解各種各樣的樹及樹木給動物、人類帶來的好處,教育幼兒愛護樹木。
三、活動準備:
1.幼兒知識經(jīng)驗準備:請家長帶領幼兒到府山公園觀看各種各樣的樹,家長與幼兒共同查閱樹木的相關知識。
2.教具、學具準備:要求幼兒、家長、教師共同收集樹葉的標本、照片、圖片以供觀察。
3、心理環(huán)境準備:為讓幼兒在自然環(huán)境下學習,教師可選擇府山公園,讓幼兒在實地觀察各種各樣的樹,并在活動室內(nèi)展示各種樹的照片、圖片。
四、活動過程:
。ㄒ唬┎シ诺,激發(fā)幼兒對活動的興趣。(原始森林里,恐龍等多種野生動物在樹林里在自由地玩耍)
(二)以談話形式,幫助回憶府山公園的樹,相互談發(fā)現(xiàn)。
1.師“你府山公園見哪些樹?”(根據(jù)孩子的回答,教師依次出示府山公園拍下的圖片)
2師:“.它們有什么不一樣?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鼓勵孩子把自己的發(fā)現(xiàn)告訴好朋友
3.教師總結:府山公園,是我們的城市公園,公園內(nèi)植物種類豐富,古樹名木眾多,數(shù)量繁多,有20萬株本地植物種資源,涉及50多個科、80多個屬、160多種木本植物。經(jīng)普查和鑒定,公園內(nèi)有古樹名木近50株、10多種品種,古樹名木后備資源(樹齡在80-100年間的樹木)近100株、30多種品種,是衢城最大的植物資源庫。20xx年,公園內(nèi)的160余種木本植物均掛上了標有名稱、種屬、類別、習性等的植物“身份證”。
。ㄈ┯變河懻摚
1.府山公園有那么的樹,是我們?nèi)祟惖暮门笥,為什么說樹是人類的好朋友?
2.樹木對人類有哪些幫助,你喜歡樹嗎?為什么?
3.教師小結:樹木對于保護自然界生態(tài)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樹它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氣;它吸收空氣中的灰塵、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質,清新空氣;它還減少噪音;它為野生動物提供棲息場所、提供食物;它美化環(huán)境所以我們要從保護環(huán)境的高度科學認識愛護花草樹林的重要性,自覺地愛護花草樹木。積極參加植樹。
。ㄋ模┭由旎顒樱寒嫯嬜约焊焦珗@最喜歡的樹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6
活動目標:
1、認識時鐘,學習看整點與半點,養(yǎng)成遵守時間的好習慣。
2、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激發(fā)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愿望。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課件、自制表、連線練習圖,幼兒經(jīng)驗準備:認識數(shù)字1——12
活動過程:
一、傾聽表的聲音,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就ㄟ^聲音,吸引幼兒的興趣】
師:這是什么東西發(fā)出的聲音?
二、播放課件,認識時針與分針!就ㄟ^直觀的教具,引導幼兒觀察】
1、了解表與鐘的不同。
師:你們在家里的什么地方見過表?
小結:大的厚的叫鐘,(掛鐘,座鐘)小的,薄的叫表(懷表,手表)
2、認識時鐘,分清時針與分針。
。1)播放課件,認識時鐘。
師;鐘與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結:都有數(shù)字1-12,都有表針,都有表盤,它能告訴人們時間。
。2)播放課件,認識時針與分針!就ㄟ^觀察、比較及語音的提示,分清時針與分針】
師:這兩個表針一樣嗎?,哪里不一樣?
小結:短的叫時針,長的叫分針。
。3)幼兒操作,理解順時針轉!倦y點的`突破】
師:時針要與小朋友做游戲,它現(xiàn)在在數(shù)字1上,你能用你的表告訴我它在哪里嗎?
師:時針想旅游去,它的路線是從1依次到12,你能撥出它走過的路線嗎?分針同上。
小結:時針與分針都是從1-12的順序旋轉的,我們叫順時針轉!就ㄟ^操作游戲理解順時針的方向】
三、認識整點與半點
1、認識整點【通過觀察、比較,找出相同的地方】
。1)播放課件,請幼兒找出三幅圖的相同點。
師:第一幅圖的分針指著數(shù)字幾?時針指著數(shù)字幾?(依次類推第二幅第三幅)。
師:它們的時間不一樣,但分針指著同一個數(shù)字,那是幾?
小結: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點。
。2)幼兒操作練習!居變簞邮謱嵺`】
2、認識半點,同上。
四、幼兒操作,結合幼兒一日生活,鞏固對整點與半點的掌握!緞邮謱嵺`、驗證、表達的機會】
師:幾點吃早飯?幾點第一節(jié)活動?幾點做操?幾點吃中午飯?幾點入睡?幾點下午的戶外活動,幾點媽媽來接?
小結:小朋友都知道幼兒園的學習與生活的時間了,也都會看表了,我希望每小朋友都能做一個遵守時間的好孩子。
五、發(fā)連線練習圖,幼兒連線!掘炞C學習過程】。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7
活動目標:
1、愿意了解老虎的習性、生活習慣、外形特征等。
2、能學用相關的詞語(潛伏等)描述視頻中的見聞。
3、有老虎是保護的概念和意識。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活動過程:
一、引用原有經(jīng)驗描述自己知道的老虎
1、故事里的大老虎是一只怎樣的大老虎?
先是粗暴,后來是有愛、善良。
2、真正的大老虎是什么樣的?你見過嗎?
引導幼兒自由講述。
二、了解老虎的外形特征
1、老虎是怎樣的?
外面看得到的叫長相,也叫外形。用黃色的老虎頭表示。
2、除了這個,老虎還是怎樣的?
藍色老虎頭:行動(如吼叫)
紅色老虎頭:食物(如吃肉,喝水等)
三、出示視頻,觀看并講述
1、請小朋友們先看看,看了請你說說視頻中的老虎是什么樣的?
尖銳的牙齒
耳朵在動
2、 完整講述捕食過程
a、準備行動(學習潛伏新詞)
b、老虎很會動腦筋,是有智慧的動物。
c、潛伏——潛行——奔跑——潛伏——捕捉
3、老虎寶寶
老虎是怎么對寶寶的?
引出粉色老虎頭:家人
4、綠色老虎頭:老虎的生活環(huán)境
延伸:我們生活的地方就是我們的'環(huán)境
四、小結:今天學到了什么新知識?
幫助幼兒總結學習方法。
五、老虎是保護動物
老虎生活在什么地方?(東北虎、華南虎)
世界上還有哪些地方有老虎?
為什么要保護老虎?(延伸到課外)
活動反思:
本故事生動有趣,教師在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nèi)容的時候,啟發(fā)幼兒觀察甲蟲、蜥蜴、公雞、黃狗、老牛的特點,如某某動物的牙齒很鋒利,它能把一個動物吃掉,某個動物的腳丫很大,能把動物踩扁等,引導幼兒了解為什么有些動物怕他,理解動物之間強、弱關系。提示幼兒觀察動物的表情怎么樣,是生氣了,還是高興了。請幼兒學學動物們生氣和高興的樣子。通過模仿動物的游戲,激發(fā)幼兒的興趣。幼兒能很清楚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教師進而引導幼兒理解一物降一物的特征。本節(jié)活動幼兒的參與興趣都很高,回答問題積極主動,但由于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不足閱歷少,對有的動物不了解,所以在回答問題中不能正確回答,這需要我們在以后的教學中多增加這方面的知識。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8
教學目標:
1、掌握磁鐵的名稱,用過自身發(fā)現(xiàn),知道磁鐵能吸鐵制品。
2、培養(yǎng)幼兒的探索興趣和思維能力。
3、體驗活動中的樂趣和成功的樂趣。
4、能用記錄、言語的.方式表述探索的結果。
教學準備:
1、每人一只籃子,備有各種磁鐵、鐵制品(回形針、大頭針、鐵夾子) 和其他的木制品以及塑料制品。
2、2.大記錄單一張、記號筆。
3、自制磁鐵玩具(會跳舞的小孩),有關磁鐵的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 自由探索,通過自身的操作。探索出磁鐵的奧秘。
1、小朋友,你們桌上每人都有一個籃子東西,請你們?nèi)ネ嫱妗?/p>
2、幼兒自由探索,教師巡回觀察。
二、認識磁鐵,知道磁鐵的名字。
1、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學習“磁鐵”詞語。
3、帶著問題:什么東西吸得。皇裁礀|西不能吸。再讓孩子去玩玩。
三、 教師和幼兒交流討論,并學習記錄。
1、磁鐵的好朋友都有誰?并在好朋友的身上打鉤鉤。
。1) 幼兒討論并回答。
。2) 幼兒再次自由探索。
。3) 出示大記錄單,請幼兒用語言記錄磁鐵的好朋友。
。4) 教師小結。磁鐵能跟鐵做的東西做朋友,只能吸住鐵制作的東西。
四、 解決問題——動腦筋、想辦法,
1、創(chuàng)設情境,讓孩子動腦去思考去發(fā)現(xiàn)。
(1) 老奶奶縫衣服時候,不小心把針掉在地上,小朋友幫忙想想辦法。
。2) 漁夫把釣到魚都拴上鐵鉤,放進池塘里養(yǎng),這是為什么?
。3) 小紙船上的鐵釘全打翻在大水缸里,小朋友用什么辦法把它撈出來。
2、欣賞自制磁鐵玩具——會跳舞的小孩。讓孩子進一步了解磁鐵的本領。
。1) 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探索。
。2) 引導幼兒去玩玩,去探索。(感覺好奇)
。3) 討論小結小孩為什么會跳舞。(磁鐵的奧妙)
五、愉快的輕松地看幻燈結束。進一步了解磁鐵的其他更多用途,幻燈片內(nèi)容包括門吸、起重電磁鐵、電磁鐵、磁力火車、磁力畫寫板、文具盒、等。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9
一、活動題目
大班科學教案――天然“膠水”――水
二、活動目標
通過周圍生活中有趣的科學現(xiàn)象,使幼兒感知身邊濕的物品與干的物品的不同特性。培養(yǎng)幼兒正確的觀察方法和動手實驗的.能力。
三、適用對象
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盤子、水、樹葉、花瓣、小紙片、熊貓紙片、布、毛線、塑料布、地毯、吹塑紙剪成的各種圖形、手套、盤子、用布剪成的各種面具、畫好的大灰狼等。
五、活動過程
試一試:哪張紙片能吹動起來?
方盤子里放干紙片,圓盤子里放濕紙片。
(1)干的紙片容易被吹起。
(2)濕的紙片不容易吹起。
探究的問題。
(1)熊貓能站在指尖上嗎?
、僭谑稚险狐c水就能讓熊貓紙片站在指尖上。
②干的熊貓紙片不能站在指尖上。
③手上有唾液、汗水也能讓熊貓紙片站在指尖上。
(2)戴干、濕兩種不同手套有什么感受?
、贊竦氖痔撞灰状饕膊灰酌摗
、诟傻氖痔兹菀状饕踩菀酌摗
幼兒討論:生活中的現(xiàn)象。
(1)褲子尿濕后不易脫下來。
(2)下雨淋濕衣服后也不易脫下來。
(3)洗澡后馬上穿衣服會很難穿。
畫一畫:把自己探索的過程用繪畫的形式記錄下來。
六、拓展思路
雨后讓幼兒做值日生,感知濕的落葉粘在地上不好掃,也不容易吹走,請幼兒提出解決的辦法。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0
設計思路:根據(jù)大班幼兒好奇好探索的特點,所以我選擇生活中孩子們常見而又感興趣的大樹作為活動題材。讓幼兒通過一些自然物來測量大樹的粗細,通過教師準備的材料如卷尺、紙條、繩子,進行操作和探索發(fā)現(xiàn)結果,讓幼兒在操作探索中思考。
活動目標:
一、 初步掌握用自然物測量樹的粗細的方法,并能夠根據(jù)測量的結果進行排序。
二、 在測量活動中鼓勵幼兒互相幫助合作完成任務,讓幼兒體驗到伙伴間合作學習的樂趣。
活動重點:
重點是正確掌握用自然物測量樹木粗細的方法,以及對樹木進行排序。
活動難點:
掌握用繩子測量的方法。
活動準備:
提前創(chuàng)設了適合本次活動主題的環(huán)境:自制四棵粗細差異不太明顯的樹并標有1—4的序號;測量用的工具:卷尺、長紙條、繩子;每組一張測量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 播放音樂《郊游》,全體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扮演小司機做開車的動作進入活動室。
二、 課程主體:
。ㄒ唬┯變河媚繙y的方法說出這四棵大樹有哪些地方不同
教師:小朋友們看我們這里有幾棵大樹?它們有什么不同呢?
幼兒回答(有四棵大樹,它們有的粗有的細,它們身上的數(shù)字不同……)
教師:你們說這四棵大樹哪棵最粗哪課最細呢?
幼兒回答(三號大樹最粗,一號大樹最細。)
教師:你們是怎么發(fā)現(xiàn)的?
幼兒回答(用眼睛看出來的)
教師:有的小朋友說是用眼睛看出來的',老師告訴你們這種方法叫目測,可是在兩棵大樹粗細差距不明顯的時候這種方法就不實用了,那誰知道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測量大樹的粗細呢?
(二)鼓勵幼兒大膽想像說出還可以用什么方法去測量。
教師講解每位幼兒想出的好辦法。引導幼兒說出用各種自然物去測量樹木。
(三)教師為幼兒準備幾種測量工具(卷尺、長紙條、繩子)還有記錄結果的筆和記錄表。
1.幼兒自主的去選擇測量工具,讓幼兒在活動中自己去探索和研究如何去使用自己手中的測量工具,并會把測量結果正確的記錄下來。
教師:老師為小朋友們準備了幾種測量大樹的工具,現(xiàn)在你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測量工具,我們分組去進行測量,測量以后你們小組的幾名成員一起把測量結果記錄在記錄表上,比一比幾號大樹最粗,幾號大樹第二粗,幾號大樹第三粗,幾號大樹最細。
2.注意讓幼兒在測量的同時應該互相幫助互相合作,體驗到伙伴間合作的樂趣。
。ㄋ模┙處熆偨Y幼兒的測量結果。
教師:現(xiàn)在我來檢查一下看哪組小朋友測量后得出的結果是正確的。
三、 活動延伸:
教育幼兒要學會保護樹木。教師為幼兒提供測量工具,帶幼兒到戶外用學到的測量方法進行測量練習。
教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如何測量大樹的粗細,現(xiàn)在我們拿著自己的測量工具到外面去給我們幼兒園的每一棵大樹量一量,比一比哪棵大樹最粗,哪棵最細,好不好?(帶領幼兒去戶外進行測量)
活動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根據(jù)大班幼兒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設計安排。按照《綱要》的指導精神,使活動環(huán)節(jié)緊緊圍繞教學活動目標,注重在活動過程中每個幼兒的發(fā)展與提高。
整個活動中幼兒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教師精心設計的自然環(huán)境使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讓目測觀察法有的放矢,在引導幼兒動手操作、自由探究環(huán)節(jié),教師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供幼兒自主選擇。幼兒在自己動手、動腦、觀察或幫助同伴操作過程中有不同的體驗。師生互動自然而默契。自由寬松的探究環(huán)境使幼兒身心放松,在參與合作互助的氣氛中逐步實現(xiàn)了教學活動目標。
在每一小結中教師能夠針對幼兒的不同表現(xiàn)進行適時適當?shù)闹v解或指導,使幼兒的態(tài)度、情感、技能上有所發(fā)展。幼兒之間形成了和諧、友好、互幫的關系,營造了一種互相討論、互相補充、互相啟發(fā)、互相合作的學習氣氛。
本次活動存在許多不足。教師語言語調有時把握不當,語言組織的不夠靈活;在幼兒選擇測量工具尺子時對尺子的刻度使用方法上欠缺講解,這些都是在以后的教學中可以改進的。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1
活動目標:
1.在操作中理解空氣與燃燒的關系,知道蠟燭燃燒、熄滅的原因。
2.觀察、思考用玻璃杯熄滅蠟燭的現(xiàn)象,探究讓蠟燭熄滅的方法。
3.對蠟燭燃燒、熄滅的現(xiàn)象感興趣,知道使用蠟燭時要注意什么。
活動重點:
在操作中理解空氣與燃燒的關系,知道蠟燭燃燒、熄滅的原因。
知道蠟燭熄滅的時間長短與空氣的多少有關系。
活動準備:
蠟燭若干、小盤子、玻璃瓶(大小不同)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了解蠟燭的用途
1.出示圖片引出蠟燭
提問:小明的書包里都會有什么?每次必須帶的是什么?
小結:小明每次都會帶很多東西幫助他完成探險活動,但是每次必須帶的是蠟燭。
2.結合幼兒已有經(jīng)驗了解蠟燭的用途提問:你們都見過它嗎?在什么時候會用到它呢?
小結:在生活很多地方都會見到我,我會給大家?guī)砜鞓泛凸饷鳌?/p>
3.啟發(fā)幼兒思考,小明探險為什么要帶著蠟燭。
提問:小明為什么每次山洞探險的時候都要帶著蠟燭?
小結:有的朋友說為了照明、有的小朋友覺得可以用來嚇唬野生動物,蠟燭更大的作用是什么呢?讓我們跟著蠟燭一起去找找原因吧。
二、通過實驗,探索讓蠟燭熄滅的方法,初步感知空氣與燃燒的關系。
(一)操作一:蠟燭燃燒與空氣有關系1.引導幼兒初步猜想熄滅蠟燭的.方法提問:用什么方法可以熄滅燃燒的蠟燭?
小結:我們可以用吹、扇、和水等這么多的方法讓燃燒的蠟燭熄滅。
2.進一步引導幼兒猜想用瓶子將蠟燭熄滅的方法提問:這是什么?用瓶子可以怎樣熄滅燃燒的蠟燭呢?
小結:小朋友說可以用瓶子底部壓蠟燭、用瓶子邊緣撥動蠟燭、用扣的方法熄滅蠟燭。
提問:扣住蠟燭,蠟燭真的能熄滅嗎?
3.幼兒分組進行實驗,驗證自己猜想的方法實驗要求:(1)玻璃瓶要輕輕的扣住蠟燭,扣住后手不能在碰蠟燭;
(2)認真觀察火焰的變化:
。3)注意安全,不要把小火苗弄到身體和衣服上;
(4)音樂結束,馬上回到椅子上做好分享實驗結果。
4.分享交流
提問:蠟燭是怎樣熄滅的?它的火焰有什么變化?為什么將蠟燭扣住就會熄滅?
小結:在燃燒的蠟燭上扣上玻璃瓶,蠟燭就會慢慢的熄滅。這是因為蠟燭燃燒需要空氣,燃燒的蠟燭把瓶子里的空氣用完了,它也就熄滅啦!
5.利用實驗結果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問:為什么小明每次都要帶蠟燭?
小結:原來小明帶蠟燭是為了看看山洞里有沒有空氣,沒有空氣就不能往里走了。
。ǘ┎僮鞫合灎T燃燒時間長短與瓶子大小有關系。
1.引導幼兒進一步猜想蠟燭燃燒時間的長短與瓶子大小的關系提問:將兩個大小不同的瓶子同時扣住燃燒的蠟燭,你覺得會有什么事情發(fā)生?
2.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猜想進行實驗,驗證猜想。
實驗要求:
。1)玻璃瓶要輕輕的同時扣住燃燒的蠟燭;
。2)認真觀察兩個瓶子里火焰的變化:
(3)注意安全,不要把小火苗弄到身體和衣服上:
。4)音樂結束,馬上回到椅子上做好分享實驗結果。
3.分享交流
提問:兩個瓶子同時扣住蠟燭上,發(fā)生什么事情?為什么蠟燭熄滅的時間會不一樣呢?
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小瓶中的蠟燭先熄滅。這是因為大瓶里面的空氣多,蠟燭燃燒的時間就比較長,小瓶里面的空氣少,蠟燭燃燒的時間就短,所以先熄滅。
三、探索讓蠟燭繼續(xù)燃燒的方法,進一步感受蠟燭燃燒離不開空氣
1.引導幼兒進行探究游戲“拯救火焰”
提問:小蠟燭跟我們玩游戲玩的真開心,它說我被瓶子扣住了,當我快要熄滅的時候誰來救救我,讓我繼續(xù)燃燒,不要熄滅。我們可以怎樣幫助蠟燭讓它繼續(xù)燃燒呢?
小結:讓空氣流進玻璃杯內(nèi),蠟燭就會進行燃燒下去,有了空氣蠟燭才能燃燒,就像我們?nèi)说纳骐x不開空氣一樣。
四、活動延伸
今天和蠟燭玩游戲開不開心?可是,小蠟燭又給我們出難題啦!讓我們把這個問題放到科學探索區(qū)找找答案吧!
課后反思
大班幼兒動手能力增強,也有了一定的探險意識,雖然他們在家里很少能接觸到火,但是他們對火的燃燒卻充滿好奇,為什么會產(chǎn)生燃燒,孩子們經(jīng)常這樣問;顒又形彝ㄟ^三個實驗幫助幼兒發(fā)現(xiàn)燃燒的秘密。第一個實驗讓幼兒知道燃燒與空氣有關系;第二個實驗幼兒發(fā)現(xiàn)燃燒時間的長短與空氣的多少有關系;第三個實驗再次驗證燃燒與空氣有關系。通過這三個實驗幼兒對于打開了了解燃燒奧秘的大門,激發(fā)了幼兒的探究興趣,實現(xiàn)幼兒的主動學習;顒又邪l(fā)現(xiàn)一些亮點,也存在一些不足:
優(yōu)點:
1.遵循幼兒的學習特點。對于幼兒來說在動手操作中和游戲中學習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顒又薪處焺(chuàng)設了與小蠟燭做游戲的游戲情境,提出問題,引導幼兒積極思考,進而通過動手操作尋找問題答案,幼兒興趣濃厚,促進了幼兒的自主發(fā)展。
2.關注幼兒的學習品質。在活動中注重激發(fā)幼兒學習的主動性。活動中一個個小實驗激發(fā)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幼兒對于教師的提問能主動思考,動手操作尋找問題答案,積極主動的完成各項任務。
3.注重有效的師幼互動。活動中設計了許多引發(fā)幼兒探究的問題,當幼兒出現(xiàn)不同答案時,教師敢于追問,請幼兒說出自己的理由,促進幼兒積極思考,增強了幼兒自信心,提高了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實現(xiàn)了有效互動。如提問大瓶子里的蠟燭先熄滅還是小瓶子里的蠟燭先熄滅,說出你的理由。
不足:
語言不夠嚴謹、簡潔。每次幼兒回答完問題后,老師總是將答案進行補充,而且話特別繁瑣,不能有效引導幼兒將想法完整表述,教師小結也不夠簡潔。如教師提問,瓶子扣住蠟燭,蠟燭為什么會熄滅。幼兒回答,因為沒有空氣。教師回應,哦,原來蠟燭的燃燒與空氣有關系,瓶子里的空氣讓蠟燭都燃燒的沒有了,所以蠟燭就熄滅了。語言繁瑣,不嚴謹。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2
一、題目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奇妙的陀螺
二、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動手制作,感知陀螺旋轉的現(xiàn)象,充分體驗探究活動的快樂。
2.啟發(fā)幼兒在操作中大膽表述自己的感受,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
三、適用對象
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蘿卜、土豆、玉米、地瓜、小西紅柿、蘑菇、卡紙、圖畫紙、油畫棒(涂色用)、冰淇淋盒蓋、奶瓶蓋、果凍蓋、瓶塞、舊玩具汽車車輪、木珠、牙簽、火柴棒、鉛筆頭等。
五、活動過程
玩陀螺。
解決的問題:你能用紙、果蔬和日常用品做陀螺嗎?
試一試,你做的陀螺能轉起來嗎?
幼兒用蘿卜塊、卡紙、冰淇淋盒蓋制作陀螺。
(1)在蘿卜塊上扎上牙簽。
(2)在卡紙上扎上火柴棒。
(3)在冰淇淋盒蓋上扎上牙簽。
說一說我的實驗結果。
(1)牙簽沒有扎在蘿卜的中間,陀螺轉不起來。
(2)在圓形的卡紙上扎上火柴棒,陀螺轉起來了。
(3)在冰淇淋盒蓋上扎上牙簽,只用牙簽的尖轉,陀螺轉的時間很長。
比一比,看誰的'陀螺轉得久?
(1)我的陀螺面很圓而且很平,能轉得久。
(2)下面尖(接觸面小)的陀螺轉得久。
(3)找好圓心,陀螺就能轉得久。
六、注意事項
1.幼兒有玩過陀螺的經(jīng)驗,活動的效果會更好。
2.所提供的蘿卜、地瓜、玉米棒、土豆等要選圓柱體或球體形,切片時厚薄要均勻。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3
活動目標:
1、觀察、了解牙齒的分類與作用。
2、學習保護牙齒的方法。
3、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chǎn)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準備:幼兒的笑臉照片、小鏡子
活動過程:
1、播放幼兒的笑臉照片。
(1)每當我們笑起來的時候露出白白的牙齒真好看,牙齒是我們重要的器官之一,你有認真觀察過你的牙齒嗎?
2、請幼兒用小鏡子自主觀察自己的牙齒,引導幼兒在觀察時使用的不同觀察方法。
。1)你能看到牙齒的幾個面?你看到的每個面是怎樣的?
。2)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覺?
(3)你的牙齒有幾種牙齒呢?每種牙齒有幾顆?都長什么樣?長在什么位置?
3、出示牙齒圖片,了解牙齒的分類與作用。
。1)門牙切牙又扁又平好像一把鏟子專門負責把食物咬斷。
。2)門牙旁邊的幾顆尖銳的牙齒叫犬牙,又稱為尖牙,它好像又短又尖的小刀,當你吃肉的時候用它來撕裂食物。
。3)口腔后面有很多大牙,叫磨牙,好像一副小磨子的上下兩片,這種牙齒最適合磨碎和嚼爛食物。牙齒不僅能咀嚼食物、幫助發(fā)音,當人們講話和微笑時,整齊而潔白的牙齒,更能顯現(xiàn)人的`健康和美麗。
4、學習怎樣保護牙齒。
。1)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配合牙齒模型,教師講解正確的刷牙方法。
。2)知道碳酸飲料會對牙齒造成損害,少喝碳酸飲料。
。3)換牙時及時拔掉乳牙讓恒牙有足夠的生長空間。
活動延伸
堅持每天口腔牙齒保健,注意用牙衛(wèi)生。
活動反思:
在幼兒的換牙期,教師能及時地為幼兒提供跟牙齒有關的的教學活動是有助于幼兒及時了解自己的牙齒。
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等變化讓幼兒有了充分了解,使幼兒有對保護牙齒的意識。
用通過照鏡子,觀察等方法讓幼兒觀察自己的牙齒,從幼兒生活中的自己來作為學習探究的對象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4
活動目標
1.了解定時進餐的好處,初步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
活動準備
1.小新媽媽的“每天用餐記錄表”(見材料制作)。
2.提前發(fā)放“每天用餐記錄表”補充操作材料(見材料制作),請幼兒做記錄。
3.胃先生紙偶(見標題1材料制作)。
活動內(nèi)容
學習領域:
形式:小組
1.出示小新媽媽的“每天用餐記錄表”,與幼兒討論:
小新的媽媽每天在什么時間吃早餐?
你認為她的早餐健康嗎?
記錄表上的第二天,媽媽沒有吃早餐,這樣做對嗎?
小新的媽媽什么時間吃午餐?
她的午餐健康嗎?
小新的媽媽什么時間吃晚餐?
媽媽的晚餐健康嗎?(不健康,因為炸排骨是不健康的`食物,蔬菜也不夠多。)
小新的媽媽有沒有定時進餐?(沒有。)
2.出示胃先生紙偶,告訴幼兒不定時進餐的壞處。(例如不吃早餐,早上便沒有力氣工作。)。
3.與幼兒討論小新媽媽的飲食習慣是否健康,什么地方需要改善。(要吃早餐,定時進餐,多吃水果和蔬菜。)
4.請幼兒也出示自己的“每天用餐記錄表”補充操作材料,反思自己是否定時進餐,食物是否健康。
5.向幼兒提問,他的家人是否定時進餐,吃的食物是否健康,鼓勵幼兒回家提醒家人注意飲食健康。
評價
能記錄自己的進餐時間和所吃的食物。
知道要定時進餐,吃健康的食物。
備注
活動建議:
鼓勵幼兒將按時進餐的好處講給家長聽。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5
活動目標:
1.能不受形狀和顏色的干擾,正確辨認圖形。
2.培養(yǎng)分析、判斷能力。
活動準備:
1。大小、色彩不同的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圖片若干。
2。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理解掌握圓形的特性。
。1)出示大小不同的圓形圖片。
提問:這是什么圖形?它們一樣嗎?小結:它們雖然一個大,一個小,但都是圓形。
。2)出示色彩不同的圓形圖片。
提問:這些圖片是什么形狀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結:雖然這些圖形有的是紅色的,有的是綠色的`,有的是藍色的,但是它們都是圓形的。
2。理解掌握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的特性。
(1)出示顏色不同、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圖片,幼兒觀察辨認。
提問:這些圖形一樣嗎?它們都是什么圖形?
。2)教師出示銳角、鈍角、直角三角形,幼兒觀察辨認。
提問:這些圖形是什么形狀的?為什么說它們也是三角形呢?
小結:一個圖形只要有三條邊、三個角,不管它是怎么擺放的,都叫三角形。
(3)出示色彩不同、大小不同的、擺放形式不同的正方形和長方形,幼兒觀察學習。
。4)小結三角形、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圖形特征。
3。完成幼兒操作材料。
(1)幼兒觀察畫面,表達圖形的形狀和顏色。
。2)幼兒理解圖意,找出行走的路線。
(3)幼兒操作,教師提醒幼兒不受大小、顏色、擺放位置的影響,辨認圖形。
教師:去奶奶家的路找好了嗎?趕快用筆描出來吧!看誰做得又對又快!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2-29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范文01-06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力01-25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精品】07-18
大班科學探索活動教案04-09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蜜蜂01-26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變廢為寶》03-23
大班科學活動春天教案05-19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尋找聲音04-23
大班科學活動教案設計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