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8篇【優(yōu)選】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A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多音字“殼”,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3.初步了解問話提示語表達的不同順序,理解文中“雨痕、波痕、礦物”等科學名詞。
B類
1.初步了解作者采用“對話設問、層層推進”介紹科學知識的方法。
2.通過學習課文,初步體會文章中科學推想的嚴密、合理。
C類
1.培養(yǎng)學生探究自然、熱愛科學的興趣。
1.讀課文,做到字音正確,不添字,不漏字。
2.自學生字新詞,畫出不懂的詞語,并試著理解。
3.收集有關“化石”方面的資料,準備交流。
4.聯(lián)系課文說說“刨根問底”的意思。
5.文章第10小節(jié)是勘探隊員根據(jù)化石得出的科學推斷,你認為他的推斷有根據(jù)嗎,為什么?
教學板塊(注明各板塊時間及解決目標序號)
學生課堂練習單
第一課時
第一板塊——揭示課題,疑問導入!綜;3分鐘】
1.揭示課題:同學們,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一篇科學小品文——《石頭書》(板書)
2.疑問導入:看到“石頭書”這三個字,你想到的是什么?指名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jié):讀了課題,同學們有很多疑問,大家都想把這些疑問探個明白,弄個究竟,這就叫“刨根問底”(板書)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打開書本,到課文中去刨根問底吧。
自讀課題
自主質(zhì)疑
輕聲讀文
第二板塊——初讀課文,理解科學名詞,整體把握。【目標A1、A3;15分鐘】
1.學生自讀課文,老師也輕聲讀課文。
2.交流: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情?
。ㄕn文主要寫了有著刨根問底精神的'川川和磊磊從勘探隊員那里得知了許多石頭書的學問。)
指導:畫出文中的主人公(川川、磊磊、勘探隊員)
他們在做什么?
3.分角色練習讀,邊讀邊想為什么稱它為石頭書呢?
石頭書的外形
石頭書上的字
石頭書上的畫
石頭書上畫的作用
4.指導理解:“勘探隊、雨痕、波痕、礦物、化石、地殼、礦石”等離學生生活實際遙遠的科學名詞
自讀課文。
學生交流
動筆圈畫
分角色讀
感受了解
第三板塊——檢查生字,了解問話中的提示語【目標A2、A3;15分鐘】
1.生字識記。
、俣愖帧薄⑴、讀、禿、殼
、谏
隊、怪、礦、煤、叔、。ㄗ笥医Y(jié)構(gòu))
冊、跡、殼、炭(其它結(jié)構(gòu))
指名學生讀,領讀,齊讀
指導:“殼”是多音字,qiáo 、 ké
2.指導書寫。
指導時重點注意生字各部分的比例和“縱讓”關系,如“叔”要左寬右窄、左松右緊;“礦、怪”等則左窄右寬,左緊右松。
“怪”字右下是“土”不是“工”,“殼”下面是“幾”不是“兒”,“炭”字下邊是“灰”,不能寫成“廠”字頭。
3.學習問話中的提示語。
出示:川川好奇地問:“叔叔,您在看什么呀”(提示語在前)
“我在讀書呢!笔迨逍χf。(提示語在后)
“石頭就是書。你們看,這石頭一層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沒有提示語)
指導:根據(jù)表達的需要,提示語有時放在說話的前面,這時要用冒號(:)提示下文說話內(nèi)容,再把說話內(nèi)容用雙引號引起來;提示語也可以放在說話內(nèi)容的后面,這時說話內(nèi)容需要用雙引號引起來,句末只需要句號就可以了;提示語有時也被省略,我們只要將說話內(nèi)容用雙引號引起來就可以了。
出示:
“我在讀書呢。”叔叔笑著說,“你有什么事情嗎?”
指導:提示語也可以放在句子中間。
小結(jié):對話中的提示語還是我們說話內(nèi)容的一個補充,它會使我們更好地理解文章,讀懂人物。我們來看——
川川好奇地問 (好奇)
川川和磊磊高興地說 (高興)
川川特別愛刨根問底 (特點)
……
生讀生字
學生領讀
學生練寫生字
自讀語句
感受交流
再讀有提示語的句子,交流
感受理解
第四版塊——課堂作業(yè)【目標A2、B1;7分鐘】
1.抄寫詞語。
好奇、足跡、礦物、貝殼、叔叔
奇怪、煤炭、礦石、化石、腳印
2.練習朗讀,注意文中的提示語。
3.課堂作業(yè)本。
學生作業(yè)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復習導入
1.小朋友們今天表現(xiàn)可真好,謝老師要送一份禮物給你們,期待嗎?那就閉上眼睛吧。úシ藕@寺暫痛蠛D片)
聽著這聲音看著這圖畫你是什么感覺?(高興、舒服……)今天我們繼續(xù)高高興興舒舒服服地學習這篇課文,讀課題。
2.大海想問大家生字寶寶都掌握好了沒,我們來開火車喊出他們的名字吧。
3.各請一位小老師帶讀詞語。
二、誦讀一段,感悟大海之美
。ㄒ唬⿺(shù)句子
1.任務:數(shù)一數(shù)第一自然段有幾句話,在句號的上邊標上序號。說說為什么是3句話。
2.小結(jié):有3個句號,所以有3句話。
3.借助拼音讀第一自然段的3句話,特別是第三句,是個長句子,有的地方很難讀,“嘩嘩地笑著”中連續(xù)兩個詞讀輕聲,“悄悄撒下小小的海螺和貝殼”比較長,可以采用教師范讀或者小老師帶讀的方式反復練習。
4.找找,這個自然段描寫了哪些美美的景物?
5.你最喜歡哪個景物?
。ǘ⿲W習第一自然段1.學習第一句
1.讀第一句。交流:你看到過大海嗎?誰來夸夸大海?
2.課文是怎么夸的?
3.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相機導學,并指導朗讀:怎么才能讀出海水很藍很藍的感覺來呢?老師范讀“藍藍的”,學生跟讀,反復練讀。
4.引入:大海有多寬,又有多遠?學生可以說一說,也可以用手勢來比一比。教師帶讀:大海無邊無際,看不到頭,真是“又寬又遠”,學生跟讀,反復練讀。
5.還有什么東西也是“又寬又遠”?
6.再讀,讀出“又寬又遠”
。ㄈ⿲W習第二句。
1.讀第二句。交流:你知道這一句在說什么嗎?
2.理解并指導朗讀。交流:哪些東西軟軟的?你想在軟軟的沙灘上做什么?
3.提問:沙灘黃黃的,又長又軟,漂亮又舒服,你能夸一夸嗎?學生嘗試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4.作者多了不起啊,寫出了兩個“又寬又遠”,我們來跟作者比一比看能不能說更多這樣的詞語又()又()
。ㄋ模⿲W習第三句。
1.引入:請同學讀讀這個長句子。教師反饋。
2.你喜歡句子中的浪花嗎?說說為什么喜歡。
3.浪花啊知道我們班的小朋友特別喜歡讀詩歌,看!它讓這句話變成了一首小詩,誰想讀讀看?
4.你最喜歡三句話中的第幾句?喜歡第幾句的就站起來讀。
過渡:看到這樣美的海螺和貝殼,你最想做什么?
三、品味第2自然段——快樂
。ㄒ唬┑谝痪
1.海螺是哪里來的?你學會了聯(lián)系前面的`內(nèi)容來讀課文,真了不起!我們把這個方法學起來吧!
2.讀者讀者,你讀出了小娃娃怎樣的感情呀?
3.我們四個組來比一比誰讀得最快樂。
。ǘ┑诙
1.瞧!小娃娃把項鏈掛在胸前多快樂呀,還有一個伙伴也掛起了美美的項鏈呢,知道是誰嗎?誰想帶小朋友們?nèi)タ纯?讀第二句。
2.讓我們說說這串項鏈是什么樣的吧。ń鹕、腳印形狀的……)
3.這串項鏈是由什么穿成的?它是誰的?它掛在誰的胸前?所以,大海的項鏈是什么?
4.掛著這串金色的項鏈,大海是什么心情?(快樂)讓我們讀讀大海的快樂吧!
5.男生讀第一句小娃娃的快樂,女生讀第二句大海的快樂。
四、語言運用
1.小娃娃給我們帶來快樂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漂亮的詞語,大家看,這些詞的后面可以搭配哪些伙伴?
2.還可以搭配哪些呢?說說吧!
3.大海呀說小朋友們說得太好了,要送一份禮物給大家,你們看!生字——“白”、“的”
4.你們的字寫得跟課文一樣美,讓大海再聽聽你們美美的讀書聲吧!
5.小朋友讀完會發(fā)現(xiàn),課文中的詞語就像沙灘上的貝殼一樣多,一樣美,你們可以說說自己從項鏈這篇課文里收藏了哪些詞語嗎?
6.看,我們把詞語串成項鏈,掛在胸前,走到哪里都是最美的。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學習這篇科普作品所介紹的知識,在此基礎上充分利用所學知識,發(fā)揮大膽想象,在
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學習如何用科學合理的語言介紹自己所知道的東西或自己所想象出的宇宙的奧秘。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人類對身邊事物規(guī)律和對未知世界的探索也在持續(xù)地深入中,由最初對宇宙和自然的懵懂的好奇與猜測、幻想到今天的載人飛船的太空遨游這一系列認知上的量的飛躍。但是直到今天,還有很多的問題是懸而未決的謎團,對此,人類繼續(xù)進行著研究與探索,而很多研究成果更需要從被少數(shù)人得知到為多數(shù)人了解,從文學領域上來講,科普作品無疑是承載這一任務的有效文化載體。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空間和時間旅行》,就是英國當代科普作家巴里·齊然爾曼和戴維·齊然爾曼的優(yōu)秀作品。
二、整體感知
1.閱讀“自讀提示”和書下注解①的內(nèi)容。
2.默讀全文,指出各個小標題所介紹的主要內(nèi)容。
三、課文分析
1.請同學們結(jié)合自己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談一談你是如何理解時間與空間的。
教師作適當引導與評價,在這個問題上盡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不必有一個既定的標準答案去約束,讓他們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鍛煉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向他人說明道理的能力。
比如對宇宙空間的認識,太陽只不過是銀河系20xx億顆恒星中的一顆,銀河系之中還有著數(shù)目驚人的河外星系,宇宙的遙遠和無限是難以想象的,因此關于她的奧秘要用“無窮”來形容。地球人類的眼光還沒有越出太陽系,可以認為,UFO實體來自宇宙的某一個地方。我們地球人不也有自己的宇宙飛船嗎?UFO在人的視覺中是個物質(zhì)的東西?墒,它可以轉(zhuǎn)瞬湮沒,這是它的一大特點。有的時候,人的眼睛可以看見UFO,而雷達卻捕捉不到,攝像機也拍攝不到。有些案例表明,UFO能使人失去時間概念,或使人用意念的力量使湯匙彎曲。從大宇宙的角度來看,一切現(xiàn)象都有其解釋。類似這樣的認識,相信學生們會有很多可說的,一方面鍛煉表達能力,另一方面引發(fā)學習本文的積極性。
2.那么我們就結(jié)合同學們所談的內(nèi)容看看作者是怎樣向我們展示空間與時間旅行的。請同學們指出每個部分的大意。概括大意之后,就可以得到如下的文章的結(jié)構(gòu)圖:
3.加快速度的方法在于連續(xù)的時間段要能提供足夠的推力,請同學們結(jié)合練習二第1題考慮作者設想了哪些方法?
教師明確:(1)化學燃料推進系統(tǒng);(2)核裂變推進系統(tǒng);(3)核聚變推進系統(tǒng);(4)也許根本不需要燃料,可以從太陽風獲取能量;(5)夢想家們的設計:物質(zhì)——反物質(zhì)發(fā)動機。
4.為什么說時間膨脹“為探索人類能力所不能及的宇宙提供了方法”?
教師明確:因為對隨光一起旅行的任何物體和人員來說,時間慢了下來,人的化學反應和生物過程也減慢了。空間旅行者衰老的速度是沒有進行旅行的人的千分之一或萬分之一。人類在時間膨脹中生活,生命好像暫時停止了,實際上能夠到遙遠的恒星和其他星系中旅行。
四、總結(jié)
文章作為一篇科普作品,本身在結(jié)構(gòu)和語言上并不存在過多的疑難點,主要是一些關于自然科學的理論知識的理解,這樣在總結(jié)本課時就應該在著重引導學生理解文章說明問題的方法和結(jié)構(gòu)設計的基礎上,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用自己的頭腦去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興趣,并進一步形成能力。
基于這一點,應啟發(fā)和鼓勵學生在課下結(jié)合書本知識適當閱讀有關人類對未知宇宙界探索的科學成果的書籍,一方面加深了對文章本身的理解和消化,另一方面也在無形中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這對于學生能力的形成與素質(zhì)的培養(yǎng)是有著極大意義的。
五、布置作業(yè)
1.在適當涉獵有關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對本文提到的科學知識加深理解。
2.就自己了解的某方面科學知識加以歸納,試寫一篇科普性的小作文。
語文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激發(fā)學生向往古代文明,熱愛祖國西部的情感。
2.認識本課9個生字,積累新詞和優(yōu)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關絲綢之路的故事。
課時安排
1課時
課前準備
帶著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通過上網(wǎng)或者去圖書館等方式,查詢絲綢之路名稱的由來、歷史變遷或人物故事等相關信息。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出示絲綢之路的相關風景圖片,配樂介紹:絲綢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被稱為是“上無飛鳥,下無走獸,復無水草”的蠻荒之路,可是自漢代張騫冒死開拓之后,這條崎嶇荒僻的道路上卻出現(xiàn)了隊隊商旅,悠悠駝鈴。從此,東方的文明古國和西方的許多國家便開始了不絕如縷的聯(lián)系。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近年來發(fā)起的“絲綢之路研究計劃”,把絲綢之路意味深長地稱作“對話之路”, 當代的中國人稱它為“開放之路”。為什么稱它是“對話之路”“開放之路”呢?今天,我們就沿著這條絲綢之路,察看一番,感受一番。
二、再讀課文,理清思路
1.激疑: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絲綢之路稱為“對話之路”,當代的中國人稱它為“開放之路”,那么,文中所寫的中國使者稱它為什么呢?
2.學生尋讀課文,回答老師的提問。
3.齊讀中國使者的話──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lián)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呀!
4.進一步激疑:聽了這句話,你有什么想問的嗎?啟發(fā)學生多層面追問:為什么說這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lián)系在一起了?聯(lián)系我們的僅僅是一條路嗎?中國使者為什么稱它為“偉大的路呢”?偉大體現(xiàn)在哪里?
5.小組合作討論。要求擺出觀點,層次清晰地羅列事實以證明。
6.鼓勵各小組陳述自己的觀點,教師在和學生的對話中相機梳理思路──友誼之路、商貿(mào)之路、文化之路、科學之路??
三、深入讀文,把握主旨
1.感受“友誼之路”。
。1)自由讀課文描寫大漢國和安息國使節(jié)見面的`部分,在原來小組同學發(fā)言的基礎上,進一步發(fā)掘:兩國人民友誼體現(xiàn)在什么地方?
。2)交流、生發(fā)。教師在對話中點撥:安息國(今伊朗)方面:迎候之遠──邊境線上;迎候之眾──感受“浩浩蕩蕩”的意思,讀出浩蕩的氣勢,然后引史實以佐證:20000多人;迎候之熱──表情、語言、動作、禮物、節(jié)目。大漢國方面:謙遜有禮──沒有盛氣凌人的傲慢;薄禮不薄──史料記載:西方宮廷皇族和貴族以穿絲綢服裝為時尚,絲綢與黃金在當時幾乎等價;羅馬國和安息國交戰(zhàn),見安息帝國士兵身上穿的絲綢服裝在陽光下閃閃發(fā)光,宛如天神,嚇得不知所措,結(jié)果潰不成軍。教師同時注意鼓勵學生不僅要理解正確,而且要讀出人物當時的感情。
。3)小結(jié):一條路,打通了隔膜,增進了了解,加深了友誼,這怎能不是一條偉大的路呢?有感情地再讀中國使者的話──沒想到,一條道路將遠隔千里的我們聯(lián)系在了一起,這真是一條偉大的路呀!
2.感受經(jīng)濟(科技)之路。
(1)絲綢之路是偉大之路,除了因為這是一條友誼之路,還因為這是一條經(jīng)濟之路、科技之路。
(2)讀課文第十三自然段。
(3)為什么說這是一條經(jīng)濟之路、科技之路?
。4)交流、生發(fā)。
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可以向深層探究:為什么說將中國的養(yǎng)蠶、冶鐵等技術帶向國外,將國外的葡萄、核桃等食品帶到中國,就會促進經(jīng)濟或者科技的發(fā)展呢?
。5)有感情地朗讀。
3.感受文化之路。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耷、潘、岔”等3個生字,會寫“鶯、掏”等7個生字。能夠運用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凝神、寂靜、垂頭喪氣”等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3、理清文章的層次,了解文章的寫作順序。
4、進行概括課文內(nèi)容的訓練,提高學生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的能力。
教學重點: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理清課文的層次。
教學過程:
一、 揭示課題,認識夜鶯。
師:今天我們在這里上一節(jié)語文課,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師板書課題:夜鶯的歌聲)
生:順師的手勢齊讀課題,夜鶯的歌聲。
師:大家知道夜鶯嗎?
生:知道!
師:誰來介紹一下?
生1:夜鶯是一種羽毛呈灰褐色的鳥,它的叫聲極為動聽。
生2:夜鶯的音域很寬,連人類的歌唱家都羨慕不已。
師:同學們知道的真多,你們都預習了,看圖片,這就是夜鶯,我們來聽一聽的它的 聲音,誰能一個詞性形容它的的歌聲,(婉轉(zhuǎn))我們課題中所說的夜鶯指的是這種鳥嗎?
生:不是。
師:那指的是誰呢?
生:一個蘇聯(lián)的小男孩,會學夜鶯的叫聲,是一個小英雄。
師: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位蘇聯(lián)的小英雄——夜鶯,
二、檢查預習,解決字詞。
師:課前老師布置了預習,說說你是怎樣預習的,都預習了什么?
進入高年級以后,我給我們班同學歸納了預習的方法,你們看看如果認為好,以后也可這樣預習: (師出示幻燈片)
生:讀一讀 了解主要內(nèi)容。
拼一拼不認識的字。
查一查不懂的詞,作者及背景資料。
寫一寫不會寫的字。
再讀讀想每節(jié)寫什么試著理清層次。
試一試回答課后問題。
畫一畫畫出好詞佳句。
問一問有不懂的問題提出來。
師:共八步
師:這節(jié)課是我們學習新課文的第一節(jié)課,我們要完成哪些目標呢?
生:了解文章大意,掃除字詞障礙,理清文章層次。
師:也就是這八個步驟中的前六步,除此之外,我們還要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有一部分同學老師還要要求你把課文讀得有感情,F(xiàn)在老師要檢查你們的預習情況。
師:老師要抽查本課的一部分生字詞,拿出練習本,找一名同學到黑板前來寫。
第一個詞語:模范,注意圓唇音,開火車讀一讀,說一說它的另外一個音,
生:模樣;
師:第二個詞語:分岔,什么意思?說不清楚的還可以用其它的方式來解釋,比如說你可以用圖畫來表示這個詞語的意思。
生:道路等出現(xiàn)分支的.地方。
師:第三個詞語:老師說這個詞的意思,同學們寫出這是哪一個詞,毀壞,消滅(毀滅)。這個詞比較
簡單,意思中已經(jīng)包含了詞語中的兩個字了。第四個詞與上一個要求一樣,低著頭,情緒低落的樣子(垂頭喪氣)。你是怎么理解垂頭喪氣的?
生:垂頭是指低著頭,喪氣是指沮喪的樣子。垂頭喪氣就是低著頭,神情沮喪的樣子。
師:把一個詞語分解成若干個詞素來理解是一種很好的理解詞語的方法。同學們看看黑板有沒有寫錯的字?剛才老師注意看了這位同學寫字的過程,其中有一個老師很擔心的字的筆順他都寫對了,很值得表揚,師指導寫“毀”的筆順。其他的同學同桌交換過來看看有沒有寫錯的。有錯的怎么辦?
生:下課后監(jiān)督改正。
師:字寫得不錯,詞語理解得也很好,通過抽查能看出大家課前做了比較充分的預習,咱們學習課文還需要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你們查了嗎?誰來匯報一下?
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德國侵略蘇聯(lián),蘇聯(lián)人民反抗敵人的侵略,保衛(wèi)自己的祖國。
師補充: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德國法西斯發(fā)起了對蘇聯(lián)的侵略戰(zhàn)爭,蘇聯(lián)人民在斯大林的帶領下,全民皆兵,抵抗侵略,就像我們中國的抗日戰(zhàn)爭一樣,小夜鶯就是這場戰(zhàn)爭中涌現(xiàn)出來的一個英雄人物。
三、初讀課文,理清層次。
師:資料查得很詳細,并且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來,很好,老師有個問題,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回答的,師:這個故事發(fā)生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故事中的主要人物都有誰?
生:故事發(fā)生在一場戰(zhàn)斗結(jié)束后的一個小村莊旁邊的樹林里,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有夜鶯、游擊隊員和德國兵。
師:從大家爭先恐后的小手中老師就知道大家一定讀了好多遍課文,是嗎?說說你讀了幾遍?你呢?最多的讀了幾遍?真好,現(xiàn)在老師要檢查一下大家讀課文的情況,你知道我要檢查什么嗎?
生:老師要檢查我們把課文是否讀得正確,流利,是不是理解了課文中的詞語。
師:好,老師再給大家一遍讀課文的時間,然后檢查。
生自由讀課文。
師:這篇課文比較長,一共有多少個自然段,標好序號了嗎?我們先來讀1~19自然段,這部分老師找三個同學來讀(板書1~19)。指第一名同學讀1~3自然段。在第二自然段中有一個詞語“耷拉”,這個“耷”字是本課要求我們會認的生字,大家讀一遍,你知道“耷拉”是什么意思嗎?
生:耷拉是下垂的意思。
師:第二名同學讀4~11自然段。教師相機指導讀感情強烈的或?qū)W生讀得不到位的句子。第三名同學讀15~19自然段。每4~19自然段的對話比較多,老師想跟大家配合著分角色來讀一下,好嗎? 師生配合分角色朗讀課文。
師:合作愉快!現(xiàn)在同學們回過頭來想一想。這部分主要講了什么內(nèi)容?
生:德國兵發(fā)現(xiàn)了夜鶯,并讓他帶路。
師:“發(fā)現(xiàn)”是指夜鶯想隱藏自己的身份,不想讓敵人看到,但是被看到了,夜鶯是想隱藏自己的身份嗎?
生1:不是。
生2:這部分主要寫了夜鶯故意暴露身份,引起德國兵注意,并為他們帶路。
師:接下來我們讀第20~34自然段,這回老師改變策略了,在同學讀課文的過程中老師隨時叫停,所以你要凝神地聽,看看哪位同學的注意力最集中。
隨機解釋“凝神”的意思。讀后再想想你能象剛才那樣概括出這部分的主要內(nèi)容嗎?
陸續(xù)有同學舉手后,老師鼓勵發(fā)言,已經(jīng)有兩名同學舉手了,五名了,十多名了,好,先跟同桌說一說。再指名說。
生1:夜鶯把敵人帶進了包圍圈,并向游擊隊員傳遞了情報。
師:怎么傳遞的?
生2:用歌聲傳遞的。
師:這種方法怎么樣?好不好?好在哪?
生3:很巧妙。
生4:夜鶯把敵人帶進了包圍圈,并向游擊隊員巧妙地傳遞情報。
師:35自然段,男同學讀文我們一起思考段意。
生:游擊隊員消滅了敵人。
師:36~37自然段齊讀,想這部分又寫了什么?
生:夜鶯又投入了新的戰(zhàn)斗。
四、指導概括,總結(jié)方法。
師:課文讀完了,老師不但檢查了你讀文是否正確流利,而且進一步檢查了對詞語的理解,知道了每部分主要寫了什么。(看板書)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jīng)把文章分為了四個大部分(板書:一、二、三、四)理清了文章的層次(指板書),這篇文章是按照事情發(fā)展的順序?qū)懙,寫事的文章都可以分為三大部分:起因、?jīng)過、結(jié)果。像這樣篇幅比較長的也可以叫做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高潮(故事情節(jié)最曲折,矛盾最突出的部分)、結(jié)尾。
像這樣寫事的文章我們把各部分的主要內(nèi)容連起來,再加上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和地點,就是這篇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你能試著按照老師教你的方法概括一下這篇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嗎?先跟同桌說一說,再指名概括。 生:這篇文章主要寫了在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期間,一次戰(zhàn)斗剛剛結(jié)束后,在一個村莊旁邊的小樹林里,小夜鶯故意暴露身份給敵人,并為他們帶路,把敵人帶進了游擊隊員的包圍圈,然后用歌聲巧妙地為游擊隊員傳遞了情報,游擊隊員消滅了敵人,夜鶯又重新投入到了新的戰(zhàn)斗。
師:同學們概括得很好,以后在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的時候,就可以運用這種方法,這樣概括出來的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既完整又簡練。
五、提升認識,總結(jié)小標題。
師:同學們,學到這里我們本節(jié)課的目標完成了沒有?
生:完成了。
師:我們了解了文章的大意,掃清了字詞障礙,理清了文章的層次,并且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了?创蠹业谋憩F(xiàn)這么棒,老師想在這節(jié)課的最后提一個更高的要求,你們想挑戰(zhàn)嗎?
生:想!
師:這一單元的課文比較長,你能把這篇課文的四個部分也概括出小標題嗎?
生:能。
師:給大家一分鐘的時間思考一下。
生:誘敵上鉤。
師:概括小標題時要抓信這部分中最重要的內(nèi)容,選擇最恰到好處的詞語來概括,這樣的小標題才更有具有準確性。第二部分呢?
生:巧傳情報。
師:第三部分怎么概括?
生:痛殲敵人。
師:夜鶯又投入到了新的戰(zhàn)斗,又該怎么用詞呢?
生:重新戰(zhàn)斗。
師:缺少一點夜鶯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的精神。盼望參加新的戰(zhàn)斗,盼望消滅新的敵人,做好了準備,可以用哪個字來形容呢?
生:重迎戰(zhàn)斗。
師:太棒了!
六、質(zhì)疑問難,總結(jié)全課。
師:有了充分的預習我們在學習新課文的時候,有許多的難題都會迎刃而解,這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課文的大意,掃除了字詞障礙,理清了文章的層次,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了,還為每個部分分別加了小標題,同學們對這篇課文還有哪些問題要提出來嗎?(生質(zhì)疑)好,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走近夜鶯這個小英雄來學習他的勇敢和機智。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會認生字“螢”、“微”、“簇”。
2、正確流利地讀古詩,讀出情感,熟讀成誦。
3、結(jié)合畫面和注釋,了解古詩大意,能用自己的話描繪透過詩句看到的美麗夜景。
4、象詩人一樣發(fā)現(xiàn)生活中細小的美,能大方地說一說。
教學重難點:
在朗讀詩句中進入情境,讀出情感,說出體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解讀詩題
1、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清代詩人查慎行經(jīng)常暢游于山水之間。他飽覽過無數(shù)奇觀異景。一個寧靜的夜晚,游玩了一天的他獨自坐在船上休息,沒想到卻被此時河上美景深深吸引。他不禁詩興大發(fā),提筆寫下: 板書課題:舟夜書所見
2、師:昕了老師的介紹,同學們也預習了,你們知道詩人坐在船上寫下的是什么嗎?
師:是什么時候的景色呢?
師:對,夜晚詩人坐在船上寫下了美景。來,一起讀讀詩題!
3、齊讀課題。
師:詩人看到的怎樣的夜景呢?讓我為大家吟一吟(音樂)
二、讀準讀順,讀出韻律
師:好多同學都已躍躍欲試,請打開書60頁,輕聲讀讀詩,注意把生字讀準。(生自讀)
師:讀給同桌聽聽,字沒讀準幫她糾正過來。( 同位互讀)
師:誰愿意第一個試試讀給我們聽聽。(指一生讀詩)
師:強調(diào) “螢”是后鼻音,“簇”是平舌音,“微”字讀得輕而準!大家一起來讀讀。
師:誰再來讀一讀古詩,不但一絲不茍地讀,而且有板有眼地讀。
師:誰來點評他的朗讀!你的朗讀讓大家聽出了這首詩的節(jié)奏和韻律。來!我們一起讀!怎么讀呢?每句詩的前兩個字你們讀,后三個字我來讀。
師:我們連起來讀,我讀題目和作者,你們讀詩歌,注意那個節(jié)奏,那個味道。
生:(齊讀詩歌)
師:讀詩,不僅要讀出節(jié)奏、讀出味道來,更要讀出畫面、讀出來情緒來。
三、營造氛圍,體驗靜之美
師:在這個寧靜的夜晚,迷人的夜色中,詩人正被這河上美景深深吸引,同學們現(xiàn)在再讀讀詩,邊讀邊想象河上的美景,你一定能看到一番特別的景致。(她真會讀詩,閉著眼睛想;還有他,邊讀邊做動作幫助自己想象)
師:大家都陶醉其中了,來,讀一讀這兩行,說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師:哦,詩中寫“月黑”,原來是一個漆黑的,沒有月亮的夜晚呀!
師:你說的好.就請你來讀讀這句吧。ㄉx)
師:瞧,連月亮都不忍心打破這夜的寂靜呢。你讀得真好,還有誰讓我體會這是一個寂靜的無月的夜晚。(再指名一生讀)
師:詩人看到了幾盞漁燈?你從哪里讀出來的?
師:原來詩人看到的只有小船上的一盞漁燈,難怪詩人稱它為“孤光”。
師:看圖,你看到了怎樣的光?
師:這就是“孤光”!再說說你看到了怎樣的光?
師:聽她這么一說我就明白了,原來那盞漁燈的光太弱了,就像螢火蟲的光 似的。這就是“孤光”!
師:剛才是你說的,就請你來讀讀這句話好嗎?
師:我感受到了。那盞漁燈的光太微弱了。
師:能把這樣的景象讀出來嗎? 誰來試試,指名一生。
師:讀得真美,那盞漁燈就像小精靈似的。
師:老師也想讀一讀,看看從老師的朗讀你能聽出什么?
師:讀出他的“孤零零”。還有不同的感受嗎?
師:讀出他的暗中顯亮!還有不一樣的感受嗎?
師:那就讀出詩人的.欣喜!
師:小小的漁火雖然微弱,但在詩人看來,真是….(美、顯眼、惹人喜愛).
師:讓我們用詩句來贊美這小小的漁火,這靜靜的美。ń幼x“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板書:靜
四、放飛想象,領悟動態(tài)美
師:這時,一陣微風吹來,河面起風了....那點微弱的余光變魔術啦!
師:誰給大家讀讀吧!看看微風這位魔術師變出了怎樣的景象?
師:先讀一讀,再把你看到的美美的說給大家聽聽。
師:微風泛起的層層波浪,用詩句里的話就是——風簇浪!
師:想看嗎?(出示ppt)微風拂過,那倒映在河面上的一點漁火呀,一下子被細浪攪碎了,散向遠方,河面的燈光好像漫天的星星向我們眨眼呢。再讀一讀,這是一種動態(tài)的美。ò鍟┭壑械木霸矫,讀得也就更美。
師:誰試試?指名一生讀 師:我看到浪了,也感覺到風了,只可惜星星太少了,誰讓我看到多一點的星星。再指名讀。
師:他試圖讓我看到更多的星星。請你再來讀讀。
師:風吹起來了,浪涌起來了,滿河的星星在跳動。真美!你可以邀請一個小伙伴讀!
師:讀得真好。誰跟她一起讀?我們一起讀。全班齊讀 師:那點點像螢火一樣的漁燈在風的吹動下,散開成滿河的星星。
師:是啊,在詩人的眼中,滿河的燈光如同星星閃動,那么在你的眼中像什么?
師:表揚你的想象力。
師:一只?兩只?是無數(shù)只!
師: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豐富啊!如果你們來寫,絕對不亞于詩人。來,讓我們邊想象邊吟誦。全班配樂齊讀。
四、背誦陶冶
師:經(jīng)過我們的想象,這幅畫面就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了,看,夜深了,岸邊農(nóng)戶家的燈火熄滅了,只剩下一盞漁燈,起風了,漁火隨風搖晃,滿河的燈光閃動。來,請一味小詩人讀詩助興吧!指名讀詩(配樂,全詩)
師:讀得真好,誰能看著畫面吟誦?(ppt去字幕)指名背誦。
師:我們都陶醉了!讓我們站起來隨著畫面一起吟誦吧!全班配樂吟誦。
師:一點微弱的孤光就能激起詩人無窮的想象,這是因為詩人有雙慧眼,能發(fā)現(xiàn)別人不容易發(fā)現(xiàn)的美,誰能像詩人一樣,去試著發(fā)現(xiàn)生活中細小的美,說一說?
五、拓展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美品
師:現(xiàn)在老師還要給大家推薦一首描寫夜景的詩,看看這首《楓橋夜泊》 cAI:出示詩句。
師:你們還收集了哪些描寫夜景的詩,讓我們一同欣賞。指名兩生吟誦。
師:今天我們讀的這些首詩都特別美,同學們在課下還可以繼續(xù)分享,美美地讀,美美地說!還可以像小詩人一樣,美美地寫,好嗎?下課!
語文教案 篇7
學習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積累9個詞語。
2、正確朗讀課文,了解“望梅止渴”的故事,指導曹操在危急時刻,積極開動腦筋,終于克服了困難,脫離了險境。
3、用音序查字法查出“燎”、“酸”、“潤”在字典中的頁碼。
4、說一說!锻分箍省返墓适。
學習過程:
一、出示課題,感知課文:
1、交流收集到的三國時期的一些資料
2、今天,學習一三國時期的有關曹操的一個故事。
出示課題,學習生字:梅、止
思考:課題的含義(看到青梅嘴巴就不干了)
3、聽課文錄音,為小節(jié)標號。
二、新授課文,學習字詞。
1、跟老師一起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分小節(jié)讀課文。
3、自己小聲讀課文,邊讀邊思考:曹操帶領十萬大軍出征時遇到了什么困難?
4、出示句子:
當時烈日高照,大地火燒火燎,將士們個個口干舌燥,嗓子冒煙,行軍速度越來越慢。
學習生字:舌(書空)燥(找姐妹)
詞語理解:烈日高照火燒火燎口干舌燥
讀句子:(指導朗讀、指名讀、小組讀、試背)
5、同桌互讀2、3節(jié),討論:曹操想出什么辦法?結(jié)果怎樣?
6、用書上的'句子說說曹操是怎么做的?找出動詞練習說話。
動詞:跑、揮、指、喊
7、學習生字:導(字形)根(找姐妹字)靈(書空)騎(組詞)
詞義理解:靈機一動
8、結(jié)果怎樣?齊讀第三節(jié)。
學習生字:酸、精
找反義詞:濕潤
9、思考:將士們沒有喝水,剛才還口干舌燥,現(xiàn)在為什么打起往前趕路了呢?用自己的語言練習說話。
10、讀句子:
曹操用“望梅止渴”的方法,帶領將士們走出了荒無人煙的地方。
11、朗讀全文,你覺得曹操的辦法好不好?你最欣賞的是哪一點?
三、音序查字
1、復習音序查字法的步驟。
2、小組擂臺:誰查得快而正確。
酸、潤、燎
四、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內(nèi)容
1、可以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語進行說話。
2、要求:說清楚、語言表達上較正確、規(guī)范。
五、拓展性思考如果你是曹操,還能提出什么好辦法?
語文教案 篇8
教材簡析
《數(shù)星星的孩子》記敘了張衡小時候觀察天上星星這一故事,突出表現(xiàn)了張衡從小就善于觀察、思考的好品質(zhì)。通過名人的生活小事,使學生在閱讀實踐中感受觀察、思考對一個人學習、成長的重要性。
設計理念
根據(jù)“快樂讀書屋”的教學特點,圍繞重點內(nèi)容,設計中心問題,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中,在教師的適度點撥下,感悟課文內(nèi)涵,體會閱讀的快樂。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了解張衡從小就愛好天文,長大成為著名的天文學家。學習張衡從小就善于觀察和思考的好品質(zhì)。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認識本課“指、亂”等5個字。
教學重、難點
1.理解體現(xiàn)張衡觀察仔細、善于思考的語句。
2.感受并學習張衡的好品質(zhì)。
教學準備
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現(xiàn)場調(diào)查,導入新課
1.上課之前,老師要做個小調(diào)查,你們愿意成為我調(diào)查的對象嗎?
我們用舉手的方式來統(tǒng)計一下,在晴朗的夜晚,誰觀察過夜空?誰數(shù)過天上的星星?
2.古時候,有一個和你們一般大的孩子,就喜歡數(shù)天上的星星。他是誰呢?為什么要數(shù)天上的星星呢?讓我們共同走進今天的《快樂讀書屋》,認識一位數(shù)星星的孩子。教師板書課題,學生書空。(板書:數(shù)星星的孩子)
3.讀課題,提示學生注意“數(shù)”在這里讀shǔ。
二、自由讀文,自主感知
1.借助拼音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不通的句子多讀幾遍。
2.同桌互讀課文,讀后進行自評和互評,看讀的是否正確、流利。
3.自己輕聲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4.全班交流讀書感受。先在小組內(nèi)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再指名來說說。
。ㄍㄟ^不同形式的讀書,使學生粗知課文大意,了解主要內(nèi)容,并通過讀感知文中不認識的字,且能把句子讀通順,把課文讀流利。)
三、抓住提示,深讀感悟
1.指名讀一讀文前提示,結(jié)合文前提示,明確重點解決的問題:張衡數(shù)星星,奶奶說他是傻孩子,你為什么說他不傻?
2.學生再讀文,思考提出的問題,畫出有關語句。
3.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同時聽取別人的看法,補充自己的認識。
4.全班交流。根據(jù)學生匯報的情況,老師抓住以下兩處重點指導:
。1)張衡的語言:星星是在動,可不是亂動。您看,這顆星和那顆星中間總是隔那么遠。
A.張衡怎么知道星星不是亂動?讀這句話能看出張衡是怎樣的孩子?
B.聯(lián)系上文奶奶的話,你又能看出什么?(一個“又”字說明張衡并不是就今天數(shù)星星,而是經(jīng)常這樣做,看出他不僅是認真觀察,還堅持觀察?此齐S意地數(shù)星星,張衡卻是用眼看,用心想,發(fā)現(xiàn)著規(guī)律。這樣勤于觀察,肯于動腦的數(shù)星星,怎么能說是傻呢?)
C.有感情地讀讀奶奶和張衡的對話。(學生練讀、指名讀、分角色讀)
。2)張衡的行為:爺爺?shù)脑捠钦娴膯幔窟@孩子一夜沒睡好,幾次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繞著北極星慢慢地轉(zhuǎn)動。
A.回顧前文,說說爺爺說了什么話?
B.從“爺爺?shù)脑捠钦娴腵嗎?”想象張衡心里還會怎么想?
C.從張衡聽完爺爺?shù)脑捯院蟮淖龇ㄖ,看?/p>
具有怎樣的品質(zhì)?(張衡認真觀察,認真鉆研,用自己的觀察驗證了爺爺?shù)脑?闯鰪埡鈴男μ煳牡臒釔郏瑢η笾目释。?/p>
(從文前提示入手,抓住中心問題,圍繞文章的重點,組織學生有效地自主讀書,在老師有的放矢地指導下,深層次地感悟。這樣設計教學,讓學生的自主讀書得到扎實的落實,獨立閱讀的能力得到鍛煉,在交流匯報中個性感悟得到展現(xiàn)。)
四、拓展資料,回歸整體
1.現(xiàn)在請你說一說,張衡小時候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
是啊,正是這種勤于觀察,善于思考,認真鉆研的優(yōu)良品質(zhì),才使張衡長大后成為著名的天文學家。(學生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2.對于張衡你還了解哪些?(根據(jù)學生的介紹,老師做相應的補充。)
3.分角色再讀全文。
。ㄍ卣瓜嚓P資料,更全面的了解張衡,有助于增強名人故事對學生的影響力;回歸整體,加深對文本的感悟。)
五、自主識字,合作檢查
1.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
2.對于學生記得不牢的字,從文中找出來,再多讀幾遍。
3.同桌之間用字卡互考,檢查對字的識記。
。ㄔ趯W生反復讀書后,檢查落實識字任務,體現(xiàn)自主識字。)
六、走出文本,拓展閱讀
1.讀《小學語文閱讀資源》中《君子一言》,讀后回答文后的問題。
2.課外找一找關于張衡的故事,在語文活動課上匯報交流。
。ㄍ卣箤W生的閱讀范圍,將課內(nèi)學習引向課外,豐富學生的積累,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教案[精選]08-10
語文教案(經(jīng)典)08-13
語文教案03-26
語文教案03-28
語文教案04-11
語文教案04-11
語文教案04-09
語文教案04-12
語文教案04-12
語文教案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