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教學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美術教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美術教學教案1
活動目標:
1、嘗試用身體動作來表現(xiàn)不同形態(tài)的禮花。
2、學習運用不同顏色的點、線、面組合來表現(xiàn)美麗的禮花。.
3、培養(yǎng)幼兒互相合作、共同表現(xiàn)的能力。
活動準備:
1、禮花VCD、相機、背景音樂《好日子》。
2、作畫工具、黑紙大卡紙(下面貼有城區(qū)交通地圖)、彩色粉筆。
3、泡沫板、布。
活動過程
一、看VCD,小朋友,今天教師請你們看一段錄像,提問:
1、 你看到了什么?
2、 你看到禮花在什么地方放的?你還在哪些地方看到過禮花?
3、 什么時候會放禮花?
二、再看VCD,并用動作來表現(xiàn)禮花的綻放?
下面,我們再來看一遍VCD ,看清楚有那些形狀的禮花,它們是怎么樣在空中綻放的?在空中綻放后又成了什么形狀?(看VCD)提問:
1、剛才你看到了那些形狀的禮花,在空中綻放后又成了什么形狀?
2、讓我們來學一學這些禮花的形狀。請你學一學。(拍照)(1)請你做一個漂亮的動作來表現(xiàn)這些禮花。(2)幾個人合作來表現(xiàn)這些禮花。
三、畫禮花
1、這些禮花美嗎?你看到那些美麗的顏色?
2、除了這些禮花,你還看到過那些不同的禮花?
3、介紹:今天我們看到的禮花是元宵節(jié)時在新落成的大橋上放的`,下面我們也要來放禮花,在那里放呢?看看這是什么地方?下面,我們用彩色粉筆在城市的這些地方上空燃放禮花?
分組進行作畫,提示幼兒要畫得多、畫得大,色彩要豐富。(放音樂和VCD )
四、作品展示、共同欣賞
我們來一起欣賞美麗的禮花,讓它們在這個美麗城市的夜空綻放,使我們的家鄉(xiāng)變得更加美麗。
美術教學教案2
秋天到了,許多的樹葉都變成了紅色、黃色,看著一片片的樹葉,這是多么好的作畫材料,于是我們結合季節(jié),發(fā)動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各種各樣的葉子,為我們的《樹葉粘貼畫》活動做準備。
接連幾天幼兒入園時每人都交到了我手里好多的葉子,我也親自到野外采集了一些比較特別的樹葉,一一地把它們夾在書里壓制平整待用。豐富多樣的樹葉材料為我們的活動成功地開展提供了前提。
為了豐富幼兒的想象,激發(fā)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我事先制作了幾幅范例,又在網(wǎng)上搜集了一些粘貼畫圖片,做成了簡單的課件課件;顒娱_始了,當我打開課件,那逼真的動物、人物、景物形象立刻吸引了幼兒的眼球?吹胶⒆觽凅@喜的表情,我知道這次活動選對了。于是我便開始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先以金魚為例)“小朋友看這是什么?”“它的身體是什么形狀的?”“你桌上的葉子哪一種可以來做金魚的身體?”“尾巴是什么樣子的?”“再找一找哪一種葉子可以做尾巴?”然后依次引導幼兒觀察了幾幅作品課件。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幼兒在大腦里初步掌握葉子的搭配。
在引導幼兒操作時,我首先強調(diào)幼兒一定先把自己要粘貼的事物用葉子拼出來,然后再用膠水進行粘貼。
一節(jié)活動組織下來,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能力以及他們的想象是遠遠超出教師所預想的范圍之外。因為我擔心幼兒制作的作品都會仿照教師的示范做一些金魚、蝴蝶等物品,但當孩子們在拼貼時我驚呆了,他們對《樹葉變變變》這個活動很感興趣,個個都積極開動腦筋用樹葉拼擺各種東西,一個個美麗生動的造型躍然于紙上,有孔雀、蝴蝶、金魚、小兔、還有大樹、花草等等,真是讓
人贊嘆不已。從這個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于感性的、具有操作性的活動特別感興趣,探索欲望強烈,參與的`積極性也比較高,完成的效果自然就好。有很多小朋友還用水彩筆進行添畫,使畫面更豐富,事物更形象、色色彩更明麗。平時表調(diào)皮的幾個男孩都表現(xiàn)的特別認真。當我組織小朋友欣賞評價完作品把他們的作品布置在主題墻上后,小朋友們看著自己的作品臉上洋溢著成功的喜悅,此時我心里也特別滿足。
這次活動很成功,不僅僅是因為孩子們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而更多的是因為孩子們通過這次活動感受到了繪畫活動帶來的樂趣,幼兒的動手能力和想象創(chuàng)造能力都得到了發(fā)展。當然,再成功的活動也有不足之處,而本次活動的不足之處在于在準備葉子時忽略了葉柄的存在,孩子們在拼貼時教師又一片片的去剪掉葉柄,這樣占用了一些指導的時間;除此之外,如果再準備一些花瓣也更利于豐富畫面。
經(jīng)過這次活動我體會到家園共育的重要,如果沒有家長的配合,我們不可能收集到那么多那么有特色的葉子,而這次活動也不會完美的結束。謝謝我們的家長朋友,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在家長的配合、支持下,讓我們的孩子得到更快更好的發(fā)展。
美術教學教案3
活動目標:
1.欣賞生活中盤子的美麗花紋及色彩。
2.嘗試用中心對稱的方法裝飾圓盤。
3.感受中心對稱裝飾的均衡美,提高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活動準備:
各種圖案中心對稱的.盤子欣賞課件一套,一次性盤子若干,紅、黃、藍等各種水粉顏料,雙頭棉簽,濕抹布、調(diào)色盤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活動
師:每天吃飯,我們桌子上都用各種盤子裝菜,請問你家用的是什么樣的盤子?
二.欣賞圖案中心對稱盤子的課件
1.重點欣賞第一幅畫面:盤子上有什么樣的花紋?盤子上除了花,還有什么線?花和線是怎么組合的?
2.重點欣賞第二幅畫面:這只盤子上的花紋是什么樣的?中間是什么花紋?旁邊有什么花紋?這些花紋是怎么排列的?這個盤子有幾層花?
3.介紹中心對稱的裝飾方法。
教師小結:用中心對稱方法裝飾的盤子看上去很整齊、很有規(guī)律,有一種節(jié)奏的美。
三.教師交代要求,幼兒操作
1.嘗試用中心對稱的方法來裝飾盤子。
2.注意色彩的搭配。
3.幼兒裝飾,教師巡回指導。
四.評價作品
1.將幼兒裝飾好的盤子用大頭針固定在前面的KT板上展示。
2.教師提問:你裝飾的盤子是哪個?你用了哪些顏色?用什么樣的花紋來裝飾的?編輯:cicy
美術教學教案4
教學目標:
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術鑒賞,美術鑒賞的一般過程和特征,以及學習美術鑒賞的意義,由此掌握美術鑒賞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審美的眼睛”。 了解收藏的意義,收藏的價值,培養(yǎng)學生收藏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培養(yǎng)學生送審美的眼睛,讓學生掌握美術鑒賞的一般方法,認識美術鑒賞對于個人未來人生發(fā)展的重要價值和意義。
難點:如何結合實例講清美術的主要分類方法、美術鑒賞的概念和美術鑒賞一般過程或方法。
課前準備:
課件、制作收藏卡工具。
教學過程: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在滿足了物質(zhì)生活的需要之后,對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當我們面對數(shù)量眾多,風格各異的美術作品時,如何來辨別作品的好壞,如何認識和理解藝術家的表現(xiàn)方法,作品的意義,對作品的價值的判斷以及會從內(nèi)心產(chǎn)生喜歡或厭惡等的情緒反應。所有這些疑問的產(chǎn)生,都涉及到了美術的欣賞問題。
1、展示并賞析圖片
列賓的《伏爾加河上的纖夫》
世界名畫,《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是列賓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現(xiàn)實主義繪畫杰出的代表作之一。畫面上展示的是:烈日酷暑下,漫長荒蕪的沙灘上,一群衣衫襤褸的纖夫拖著貨船,步履沉重地前進著。一曲低沉的號子在炎夏的悶熱中與河水的悲吟交織在一起。 畫中列賓畫了十一個飽經(jīng)風霜的勞動者,他們在炎熱的河畔沙灘上艱難的拉著纖繩。纖夫們有著不同的經(jīng)歷和個性,他們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但這是一支在苦難中練成堅韌不拔,互相依存的隊伍。背景運用的顏色昏暗迷蒙,空間空曠奇特,給人以惆悵、孤苦、無助之感,切實深入到纖夫的心靈深處,亦是畫家心境的真實寫照,這對畫旨的體現(xiàn),情感的的烘托起了極大的作用。 因此本畫的構圖、線條、筆力等繪畫技巧都是相當成功的。
《伏爾加河上的纖夫》充分表現(xiàn)了在封建勢力和資本家的剝削下,俄羅斯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記錄了當時社會的真實面貌。11位纖夫的苦難代表了整個俄羅斯的苦難。畫面的表現(xiàn)力,時至今日仍能給人以強烈的震撼。
用同樣的方法來欣賞下面兩幅圖
米勒的《拾穗者》
蒙德里安的《百老匯爵士樂》
欣賞過了外國的作品,再來欣賞中國的。
趙孟堅的《墨蘭圖》
朱耷的《荷石水禽圖》
南宋謝赫最先提出了中國畫的品評方法,被稱為:“謝赫六法”即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jīng)營位置、傳移模寫。
2、欣賞與收藏
學會欣賞是收藏美術作品的前提,收藏不僅能滿足審美需求,還具有保護、傳承的作用。美術作品的收藏使人們欣賞各個時代的美術作品成為可能。美術作品的收藏一般分為國家收藏和民間收藏。從形式來說,可以分為博物館收藏、美術館收藏、畫廊收藏、私人收藏等。美術收藏的門類繁多,大致可以分為書畫、玉器、家具、陶瓷等。
3、制作收藏卡
嘗試為喜愛的藏品制作收藏卡。
收藏卡的文字信息包括:名稱、時間、地點、收集的方法、材料、作品的簡單描述。 收藏卡的表現(xiàn)方法有:繪畫、拓印、剪貼等。
4、小結
美術教學教案5
教學目的:
1、認知領域:讓學生認識和了解目前市場上出售的各種小手帕,并對“手帕上的圖案”談談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小手帕
2、技能領域:通過手帕設計,使學生將自己學過的基礎圖案知識,色彩知識在設計藝術節(jié)上得到應用,培養(yǎng)他們對設計藝術的愛好小手帕和創(chuàng)造能力。
3、情感領域: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和健康的審美情操。
教學準備:若干學生的作品,實物投影儀等。
教學過程:
借入生活,導入新課。
欣賞與觀察:上節(jié)課,教師布置大家的`作業(yè)收集各種手帕,你們收集到了嗎?好現(xiàn)在請你們拿出來,同學們之間相互欣賞各自收集的手帕。
觀看錄像:讓學生欣賞手帕上都有些什么樣的花紋和顏色,你喜歡哪一塊?為什么?這些手帕上的花紋都是設計師設計的,今天我們自己就來當一回小設計師,設計漂亮的小手帕。
怎樣做好一個優(yōu)秀的小設計師呢?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些范作,看看他們是怎樣設計的?
自己探索,學習新知。欣賞與探討. 小手帕
師生互動:教師與學生一起欣賞手帕。說說它的用途,知道手帕既有實用性又有裝飾性。
觀察討論:師生一同觀察手帕上的花紋,并且相互說說自己觀察的花紋有何特點?手帕上的花紋很美麗,讓學生分組想一想準備如何設計?
實踐體會:讓學生試著用自己的方法設計一塊手帕,并且介紹自己的設計意圖。要求學生膽大、心細、創(chuàng)新獨特。
思考討論:學生膽大展示第一次的作品,讓他們自己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教師加以巡視指導。
欣賞設計:學生觀察教材上的作品,討論:書上的作品你喜歡嗎?分組交流,使學生進一步了解設計手帕的要領,也拓展了他們的思路。
評述欣賞:讓學生互評、自評,從形象上特征和設計中的態(tài)度、興趣、能力組織學生等方面來進行評價。評價完后學生相互欣賞或是完成贈送手帕,以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
美術教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觀察、感受、欣賞泥娃娃的造型、色彩及人物表情的特點。
2.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泥塑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民間藝術的情感以及對泥塑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通過欣賞及探究學習,培養(yǎng)學生學習民間泥塑的興趣和喜愛優(yōu)秀民間藝術的情感,學會制作一個泥娃娃。
教學難點:掌握泥塑的各種具體制作方法。
課前準備
(學生) 收集各種泥娃娃的圖片,準備常用的泥塑工具,收集小豆子、小珠子、紐扣、花邊、絲帶、花粘紙等多種輔助材料
。ń處煟┦占鞣N泥娃娃實物或圖片、民間泥娃娃制作方法等動畫、資料,準備泥塑工具一套、各種輔助材料及陶土
教學過程
1.探究式導課。
。1)教師出示一塊陶土,讓學生直觀感受陶土。
。2)教師出示一個泥娃娃,提出問題:一塊陶土怎樣才能變成一個可愛的.泥娃娃?
2.小組合作,探究問題,形成初步結論。
。1)分組討論:陶土如何變成一個泥娃娃?
。2)學生得出結論:用團、揉、搓、捏、壓、挖、堆塑等方法可以做成一個泥娃娃。
。3)欣賞民間泥塑制作過程(圖片或),肯定學生的討論結果,引導學生學習民間藝人制作泥娃娃的方法,開拓思維。
。4)再分組討論:怎么樣的泥娃娃才是最可愛的?
。5)形成初步結論:如外形圓圓胖胖的,表情調(diào)皮、笑瞇瞇的,色彩醒目的等等。
。6)教師歸納。
3.欣賞感受,深入探究。
。1)交流欣賞師生收集的泥娃娃實物、圖片或,開拓學生的思維。
。2)讓學生說說各自的感受及方法。
。3)出示各種綜合材料,如各色小豆子、小珠子、紐扣、花邊、絲帶、花粘紙等,以及各種如鉛筆小棒等輔助工具,進一步啟發(fā)學生的思維。
4.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
。1)創(chuàng)設情境:如出示展示臺,舉辦“泥娃娃的世界”展賣會。
(2)學生分小組,自由創(chuàng)作自己心中可愛的泥娃娃。教師個別輔導。
(3)學生上臺陳列自己的泥娃娃作品,并可“展賣”。
5.游戲、評價、交流,傳遞友誼。
。1)展示交流,互相評價。
。2)鼓勵學生進行自由的交換。
(3)鼓勵學生互相贈送作品給好朋友。
6.拓展學習,激發(fā)持久學習的興趣。
觀看用泥塑方法制作的動畫片片段:如《小雞快跑》等,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視野,思考陶土還可以用來做什么,培養(yǎng)學生對泥塑的興趣。
美術教學教案7
第1課 四季的色彩
(一)教學內(nèi)容與目標 :
l顯性內(nèi)容與目標
應知:通過欣賞、分析藝術作品,能夠認識到不同季節(jié)的色彩變化,及不同色彩給人帶來的不同感受。
應會:認識該課中介紹的四位畫家,在教師的指導下,對其作品進行初步分析,并寫出短文,以表達對畫而的認識與感受。
2、隱性內(nèi)容與目標
(1)通過本課欣賞,認識多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了解東西方不同的文化。
(2)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養(yǎng)學生觀察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能力和情感。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
重點:認識四季的色彩,能正確表達自己對藝術作品的感受。
難點:用寫短文的方法,表達個人對藝術作品的感受。
課前準備
l、教師設計《四季的色彩》課件,音像結合,圖文并茂。
2、學生搜集在不同季節(jié)拍攝的照片或相關資料,并和家人聊一聊對不同季節(jié)的感受。
教學過程:
導入
1請看,我給大家?guī)砹耸裁?(課件出示四季圖片)
2問題:
(I)你看到了什么?
(2)聽到了什么?
(3)又想到了什么?(請學生回答)
3自學:打開書第2頁選擇你最喜歡的季節(jié),試著用“這是季,是 的季節(jié)!眮硇稳菟。
4全班交流:你對最喜歡的季節(jié)有哪些美好的記憶或感受?
5出示課題:四季的色彩
新授
I、欣賞。
(I)出示教材中的四幅畫。
(2)問題:說說四幅作品有什么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
2.分組活動。
(1)要求: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幅畫,由組長帶領分組欣賞。
(2)學生根據(jù)要求.在問題的引導下展開小組合作學習.教師指導。反饋
l反饋。(以小組形式)
(1)《早春之路》(日本畫)東山魁夷(日本)
①畫面體現(xiàn)了什么繪畫風格? (寫實性、裝飾性)
、诋嫾抑饕\用了哪些色彩表現(xiàn)春天?
③寫一篇短文來表達你從這幅作品中看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什么?(請參考書上第2頁對這幅圖的提示。)
、苣氵想了解什么?
(2)《夏》列維坦(俄國)
、佼嫾疫\用了怎樣的筆觸來表現(xiàn)畫面?(細碎、完整)
小知識:筆觸是畫家在再現(xiàn)或表現(xiàn)自然和生活時運用的各種筆痕。②畫面主要使用了哪些顏色?
、苡枚涛谋磉_欣賞這幅作品之后的所見、所聞、所感。(請參考書上第2頁對這幅圖的提示。)
(3)《金秋》(中國畫)林風眠
、佼嬅嬗蒙惺裁刺攸c?(淡雅、濃重)
、跇淞衷陉柟庹找鲁尸F(xiàn)什么色彩’
、劢o你帶來哪些秋天的感受?試用短文表達。(請參考書上第2頁對這幅圖的提示。)
(4)《冬獵》(油畫)勃魯蓋爾(尼德蘭)
、倌銖漠嬅嬷锌吹搅耸裁?(風景、人物、動物、植物)說一說。
②觀察作品的色彩,你有哪些體會?
、勰隳芨惺艿侥男┒焯赜械拿利?用一篇短文表達出來。(請參考書上第3頁對這幅圖的提示。)
拓展
教師總結:雖然冬季將一切事物歸于沉寂,但是卻預示著春天的來l晦。四季的色彩是豐富的,有無限象征意義,四季的更替又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它們之間是互相孕育、不斷積累、循環(huán)往復的。
問: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大家有什么收獲?
希望同學們學會運用藝術的服光和美術的語言來觀察、表達藝術作品和大自然帶給我們的感受。
教學反思
第2課 生活中的暖色
(一)教學內(nèi)容與目標
1顯性內(nèi)容與目標
應知:暖色的色彩特點和所表達的感受。
應會:能畫一幅以暖色為主的畫。
2隱性內(nèi)容與目標
了解暖色知識,體驗暖色帶來的感受.提高學生色彩審美感受能力。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的暖色,初步掌握暖色基本知識,并能根據(jù)觀察或回憶表現(xiàn)生活中以暖色為主的景象。
難點:以暖色為主的畫中冷暖的搭配和感受。
(三)學習材料
教師:色卡、暖色為主的圖片、教學課件《生活中的暖色》、學生優(yōu)秀作業(yè)、繪畫用具…?
學生:暖色為主的圖片、繪畫用具。
教學過程:
教學準備
布置課前準備內(nèi)容:
1、準備2~3張以暖色為主的圖片。
2、你認為暖色給人什么樣的感受?
3、你喜歡冷色還是暖色?為什么?
組織教學
出示色卡,將暖色與冷色分開。
學生選擇區(qū)分冷色與暖色。
認識暖色,了解暖色特點:對比中產(chǎn)生冷暖。
播放教學課件《生活中的暖色》。
你發(fā)現(xiàn)生活中、自然界中哪有暖色?
什么場合使用暖色?
研究活動
組織學生研究活動:
1、分析自已帶的圖片中哪些是暖色。
2、曖色畫中的少部分冷色起什么作用?
3、介紹一幅畫的名稱、也.彩以及給你的感受。
小組活動:
分析自己帶的'圖片中哪些是暖色。
暖色畫中的少部分冷色起什么作用。
介紹一幅畫的名稱、色彩以及自己的感受。
藝術實踐
分析名家名作《紅色的房間》表現(xiàn)方法,談談給你的感受。
仿照馬蒂斯《紅色的房間》,選用與其不同的暖色改畫一幅作晶。
教學反思
第3課生活中的冷色
(一)教學內(nèi)容與目標
l顯性內(nèi)容與目標
應知:冷色的色彩特點和所表達的感受。
應會:能運用冷色點染的方法畫一幅風景畫。
2.隱性內(nèi)容與目標
了解冷色知識,體驗冷色帶來的感受,提高學生色彩審美感受能力。
。ǘ┙虒W重點與難點
重點: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的冷色.初步掌握冷色基本知識,并能以冷色為主運用點染的方法畫一幅風景畫。
難點:運用點染的方法畫一幅風景畫。
(三)學習材料
教師:色卡、冷色為主的圖片、教學課件《生活中的冷色》、學生優(yōu)秀作 學生:冷色為主的圖片、繪畫用具。
教學活動
課前準備
布置課前準備:收集表現(xiàn)水的圖片。
組織教學
欣賞書中圖片《水》。
組織研究活動
冷色卡中再分析偏冷和偏暖色。舉例說明對比關系。
欣賞冷色表現(xiàn)水的圖片,淡一談冷色給你的感受。
分析、交流活動。
冷色給人的感受:清爽、寧靜、安詳、莊重、高雅、樸素
美術教學教案8
設計思路:
近階段我們開展了《動物的花花衣》主題,幼兒對斑點狗、斑馬、奶牛、長頸鹿、熊貓等小動物都非常感興趣,且大部分都有到動物園參觀的經(jīng)驗,孩子們能區(qū)分這些動物的外觀輪廓,但在區(qū)分相似皮毛的動物上還有些難度。在教室美術區(qū)中我們也創(chuàng)設了相應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了動物園的場景,提供相關圖片引起孩子們對這些動物的皮毛的關注和興趣,提供一些剪剪貼貼的材料讓孩子們給這些動物“穿”上花花衣,但我發(fā)現(xiàn)只有極個別的孩子能清楚明了地區(qū)分斑點狗、斑馬、奶牛、長頸鹿的花紋圖案,其他的孩子對這些動物的皮毛容易混淆。因此,我設計了《動物的花花衣》的美術活動。旨在通過說說、猜猜、做做的情景中,幫助幼兒區(qū)分動物皮毛的特征,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同時讓幼兒感到幫助動物的快樂。以小故事串聯(lián),以多媒體加以輔助的設計安排也使活動更具游戲性,更符合小班孩子的特征,多角度多層次讓幼兒了解不同動物的皮毛及特征。
內(nèi)容與要求:
1、在說說、猜猜、做做的.情景中,區(qū)分動物皮毛的特征。
2、嘗試給動物制作花花衣,體驗幫助他人的快樂。
3、培養(yǎng)幼兒初步的創(chuàng)造能力。
4、鼓勵幼兒樂于參與繪畫活動,體驗繪畫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小動物(斑點狗、斑馬、奶牛)、膠棒、貼紙、PPT
活動重難點:
區(qū)分不同動物的皮毛特征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圣誕節(jié)就要來了,有三個動物小朋友邀請我們?nèi)⒓铀麄兊氖フQ舞會,你們想去嗎?好的,那我們一起出發(fā)吧!你們看到了什么呀,那我們一起來猜一猜都是哪些動物的家吧!,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線索,我們可以根據(jù)動物的衣服來猜一猜!(播放PPT)
二、看看、猜猜
1、(在窗口露出一塊皮毛)用“猜猜我是誰”引出斑點狗。
提問:斑點狗身上的花紋是怎么樣的?(一點一點)像什么?
小結:斑點狗身上的花紋是一點一點的。
2、謎語:像馬不是馬,身穿花花衣,一條一條真有趣。
提問:小斑馬身上的花紋是怎么樣的?像什么?
小結:斑馬身上的花紋是一條一條的。
(播放牛的叫聲)用“聽聽我是誰”引出奶牛。
提問:奶牛身上的花紋是怎么樣的?(一塊一塊)像什么?
小結:奶牛身上的花紋是一塊一塊的。
三、制作、體驗
1、師:我們一起把小動物從屋子里請出來好嗎?咦?我們要去參加舞會了這些小動物怎么衣服都還沒穿好呀!
我們一起來給這些小動物穿上好看的衣服,然后一起去參加舞會吧!
2、師:斑點狗給你穿上一點一點的衣服,小斑馬給你穿上一條一條的衣服,奶牛給你穿上一塊一塊像云朵形狀的衣服!請小朋友們自己找一個動物好朋友,動動小手給他穿上好看的衣服吧!
3、幼兒選擇一種動物進行操作。
四、交流、分享
1、師:小朋友們把你們穿好衣服的小動物們請到舞臺上來吧!讓他們一起快樂地跟著音樂跳舞吧!
2、在音樂聲中,幼兒與小動物們一起跳舞,感受節(jié)日的快樂。
教學反思:
作為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幼兒的不同特點,給予每一位幼兒以激勵性的評價,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東西,給予積極的肯定,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到手工活動的樂趣,從而增強自信心。
美術教學教案9
設計意圖:
在幼兒美術教學中,泥工教學作為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深受幼兒喜愛。通過泥工教學活動,不僅能使幼兒掌握一些簡單的塑造物體形象的方法和技能,并能增強幼兒手的協(xié)調(diào)性、靈活性,促進其智力的發(fā)展。本學期以來我們在美術活動中以泥工為主,孩子們初步掌握了捏、團、搓、壓等技能,學會了搓面條、團湯圓、包餃子、做胡蘿卜、做棒棒糖等,在此基礎上我還結合小班孩子愛動物的特點設計活動。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捏、團、搓、卷等技能用橡皮泥做蝸牛。
2、初步了解蝸牛的外形特點,感受泥工活動的樂趣。
3、初步激發(fā)孩子喜歡小動物、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zhì)。
活動準備:
橡皮泥、火柴若干,PPT課件,背景音樂、草地背景圖
活動重難點:
幼兒用搓、卷的技巧制作蝸牛殼的技巧。
活動過程:
。ㄒ唬┬蕾p蝸牛圖片,激起興趣。
1、出示蝸牛身體圖片——師:小朋友猜猜看,這是誰呀?
2、出示完整蝸牛圖片
師:那我們跟小蝸牛打個招呼吧:小蝸牛,你好呀!
師:我們來看看,小蝸牛它長什么樣呢?
師總結:小蝸牛有細細長長的身體,一頭大,一頭小。長著長長的觸角,背上還背著一座小房子呢。
。ǘ┙處熓痉吨v解
示范講解蝸牛背上“小房子”。
師:小朋友,觀察的可真仔細。看,這是什么(出示橡皮泥)今天,老師用橡皮泥來變出一座小房子,小朋友看好嘍,開始變魔術啦!按暌淮辏暌淮暄酱瓿蓷l,搓成條后卷一卷,從里到外卷一卷,緊緊卷成小房子。瞧,小房子變好了,漂亮嗎?
師:老師是怎樣做出來的呀?(請個別幼兒說)師帶領幼兒一起空手練習:搓一搓,搓一搓呀搓成條,搓成條后卷一卷,緊緊卷成蝸牛小房子。!恩,小朋友呀真能干,現(xiàn)在拿起一團橡皮泥,一起來做蝸牛背上的小房子吧。 幼兒集體操作:做“小房子”,教師巡回指導(結合兒歌制作)
師:好,小朋友,房子做好了沒呀,我們來看一看,誰的大,誰的小呀?為什么他的大,他的小呢?(個別幼兒回答)師總結:我們把房子打開來看一看(比較橡皮泥的長短)。秘密就藏在這里:原來呀,這個橡皮泥搓的細又長,房子就會變大哦。
示范講解蝸牛的身體的制作師:我們做好了蝸牛的`小房子,身體還沒有呢,趕緊來做吧。我們現(xiàn)在要換一種橡皮泥的顏色了哦。蝸牛的身體是一頭大一頭小。“搓一搓呀搓成條,一頭粗來一頭細,蝸牛身體長又長”。用牙簽來做小蝸牛頭部的觸角和眼睛師:看,現(xiàn)在,小蝸牛還缺了什么呀?幼兒:觸角、眼睛。
師:對了,小蝸牛的觸角可是很重要的,因為蝸牛的觸角就好像盲人的拐杖,是用來觸摸著走路的。小蝸牛在走路的時候呀,如果用觸角接觸到障礙物,就會立即轉(zhuǎn)變前進的方向。觸角怎么做呢,老師就請火柴棍來幫忙。拿起兩根火柴棍,插在蝸牛的頭上,做觸角,還有眼睛。
。ㄈ┯變翰僮,教師巡回指導(播放背景音樂)師:這只蝸牛寶寶很想找朋友,我們來幫他做一些小伙伴好嗎?橡皮泥、牙簽是做蝸牛寶寶的,小朋友不能吃,不能往地上扔,不和別人爭搶好嗎?
1、教師和孩子一起制作蝸牛,注意用兒歌引導幼兒。
2、教師重點幫助能力差的幼兒。
。ㄋ模┱故咀髌
幼兒送蝸牛寶寶回家(放在樹葉上),滲透幼兒保護動物的情感。
師:這么多的蝸牛寶寶出來散步已經(jīng)很久了,有些累了,我們把它們送回家吧。來,跟蝸牛寶寶說再見吧。
活動延伸:
自編故事:《小蝸牛去旅行》
師:小蝸牛在新家里住了一段時間后,覺得有點悶,想到外面去走一走,請幼兒講一講自己制作的小蝸牛要到哪里去?去干什么?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成功在于老師相信孩子,讓孩子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體現(xiàn)了幼兒的主體性。由于孩子在畫自己的所想,所以作畫時顯得特別愉悅,也就是在這樣的氣氛中產(chǎn)生了那么多的創(chuàng)意,我也受益匪淺,有的孩子的蝸牛形態(tài)我都沒有想到。
美術教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一、 初步學習油水分離的知識,了解油水分離作品的特點,感受色彩變化的美。
二、學習油水分離的繪畫方法,能巧妙的利用油畫棒等繪畫工具進行創(chuàng)作。 活動準備:
1、深色顏色顏料,水粉筆。
2、白紙,鋪好報紙的桌子。
3、油畫棒,已用白色油畫棒畫好的圖畫一幅。
活動過程:
1、情境導入:以看魔術表演來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小朋友們看看,我是誰?告訴你們,我是一個魔術師。我會變魔術!你們相信嗎?” “那你們先看看老師這是什么?”(白紙。)
“好了,小朋友仔細看清楚了,魔術師要開始變魔術咯!千萬不要眨眼睛喲!” 師:我需要一枝神奇的筆,蘸上顏料,在白紙上一涂,出現(xiàn)了一幅漂亮的畫。 師:怎么變出來的?”
幼兒討論,猜測。
師:其實神奇的不是老師這支筆,而是這張白紙。
2、探討作畫方法。
教師出示一支白色的油畫棒。
師:這支白色的油畫棒平時我們很少用到,但是今天,我們有了它,才能變魔術。 師:你們想畫個什么呢?
教師根據(jù)幼兒的要求現(xiàn)場畫幾個圖形,請一個幼兒上來刷顏料,其他小朋友喊:變,變,變,魔術開始了。
3.再次討論,尋找答案。
教師小結:白色的油畫棒畫在白色的紙上,看上去還是一張白紙,其實魔力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接下來,只要刷上顏料,畫過白色油畫棒的地方顏料就刷不上去了,好看的.圖畫就露出來了。 教師:這是為什么呢?(請出科學老師)
活動準備:
每人兩杯水、一點稀釋水粉顏料、一杯油、一根竹簽
活動過程:
A、 幼兒動手操作將水里倒進一點稀釋水粉顏料,水和稀釋水粉顏料會怎么樣? 師:桌子上有一杯水和稀釋水粉顏料,請小朋友將這兩樣物品倒在一起看看會發(fā)生什么變化。ㄓ變翰僮,并能在操作后講述結果)
師:恩,稀釋水粉顏料和水相融在一起啦!
B、 幼兒猜想油和水倒在一起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并記錄。
1、 油在水的上面2、油在水的下面3、油和水相融在一起
C、 感知油和水相互傾倒后分離的現(xiàn)象
1、 請你試一試把油倒在水里或者把水倒在油里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
2、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3、 交流你把什么倒入什么?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可以把你的發(fā)現(xiàn)記錄在記錄紙上!
4、 小結:不論油倒在水里還是水倒在油里,油在上面、水在下面,它們是分離的不會相融在一起。
D、通過操作感知油、水攪拌后分離的現(xiàn)象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攪拌時的現(xiàn)象和停止后的現(xiàn)象,并作記錄。
用竹簽攪拌時是什么現(xiàn)象?停止后是什么現(xiàn)象?
2、幼兒操作說出實驗結果。
4.幼兒嘗試。
你們想成為魔術師嘛?你們想不想也去變一變呢?”老師為每組準備好了東西,請你們也來變一變。
教師講解操作時注意事項。
現(xiàn)在,請小朋友也來當魔術師,好不好?不過當魔術師有個小小的要求:不能把顏料涂在衣服或者桌子上。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操作,并注意引導幼兒豐富畫面。
5.欣賞各自的作品。
美術教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能運用線條、色彩畫出自己的形象;
2、能用不同的創(chuàng)作手法,表現(xiàn)自己的個性特征。
3、在觀察比較中感受自己的成長變化規(guī)律,通過描繪未來的我,樹立遠大的理想。
教學重點
1、認識人物臉型、發(fā)式、一官及表情的神態(tài)特征。
2、運用線條、色彩等繪畫元素描繪現(xiàn)在或未來自己的形象。
教學難點 通過想象,嘗試運用其他媒介和材料來表現(xiàn)未來的我。
教學用具
教學過程
一、觀察與比較
觀察小時候的照片,通過鏡子比較現(xiàn)在的我與以前有哪些變化。
1、臉型、發(fā)式、五官的'變化;
2、身體上的變化;
3、服飾方面的變化。
二、欣賞與發(fā)現(xiàn)
引導學生欣賞莫迪里阿尼的作品,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1、人物的表情和神態(tài)能體現(xiàn)一個人的人性特征;
2、運用夸張、拉長變形的手法能使作品更具藝術感染力。
三、探討與嘗試
1、嘗試運用線條、色彩等造型元素畫出自己現(xiàn)在或未來的形象;
2、能否學學大師用夸張變形的手法來表現(xiàn)呢?
3、小組探討用其他繪畫工具、材料來表現(xiàn)的可能性
課后反思 通過學習學生能運用夸張變形的手法表現(xiàn)自己的個性特征,線條流暢、構圖飽滿。
美術教學教案12
一、課時
1課時
二、課堂教學思路
本課旨在通過欣賞意象藝術作品使學生明白意象藝術和前課所學的具象藝術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在本課中應立足于不同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的作品通過對比來找到意象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在教學中應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參與,緊抓以學生為主體來作為主線,讓學生去思考意象藝術作品。同時在本課中,注意在老師與學生的互動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能讓學生自主找到意象藝術所追求的藝術目標。
三、課業(yè)類型:欣賞
四、教學目標
。ㄒ唬┱J識目標
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認識意象藝術是美術作品常用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
(二)能力目標
讓學生對意象藝術有認識和理解。
(三)情感目標
通過欣賞中外的`意象藝術作品,可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ㄋ模﹦(chuàng)造目標
理解意象藝術在美術作品中更傾向于美術家心內(nèi)真實,形象更集中、更典型的表現(xiàn)力和形式美感。
五、探索重點
了解意象藝術在美術創(chuàng)作中是常見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
六、探索難點
理解意象藝術的創(chuàng)作構思,以及意象藝術和作者個人主觀意識的整合。
七、教學用具
。ㄒ唬┙處熡镁撸
1、油畫作品:寫實型藝術作品(具象藝術)如下圖1;寫意型藝術作品(意象藝術)如下圖2、若干張。
圖1圖2
2、國畫作品:工筆畫藝術作品(具象藝術)如圖1;寫意畫藝術作品(意象藝術)如圖2、若干張。
如圖1 如圖2
3、媒體設備
。ǘ⿲W生用具:
1、《美術鑒賞》課本
2、最歡喜的一幅畫
3、習作本
八、教學過程
探索目標
探索過程
設計意圖
學習欲望
1、溫故與導入
。1)請同學們欣賞這兩件名作:《蒙娜麗莎》(油畫·1503-1505年)達·芬奇(意大利);《馬蒂斯夫人像》(油畫·1905)馬蒂斯(法國)。分組討論。(2)讓每組代表談談這兩件作品作者所運用的藝術語言有何相同點和不同點?
(3)學生回答:(略)
。4)老師引導、歸納:這是兩件題材相同(人物肖像畫),但表現(xiàn)的藝術形式不同的名作。前一節(jié)課的“走進具象藝術”已涉及到《蒙娜麗莎》的表現(xiàn)形式(略),而《馬蒂斯夫人像》是意象藝術作品,今天讓我們一起走向意象藝術的殿堂,一起來欣賞、學習意象藝術作品。
。5)板書或媒體展示課題:
◎“對客觀世界的主觀表達·走進意象藝術”
意在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直觀的感受意象藝術。
效應
2、新課與學生
。1)板書或媒體展示:
◎什么叫意象藝術?
。2)學生回答:(略)
(3)老師引導、歸納
在《新華詞典》中:“意”為愿望、料想.“象”為形狀、樣子。意象藝術是對物象加于簡略,對其富有表現(xiàn)的因素容納作者的思想,形成概括的藝術形象。讓學生欣賞本課的《圣維克多山》油畫和圣維克多山實景照片,通過對比,引導學生自主找到《圣維克多山》油畫和圣維克多山實景照片有啥不同的地方,從而找到什么叫意象藝術。(如經(jīng)過藝術家創(chuàng)作出來的油畫作品《圣維克多山》,畫中的山、房子、樹、天空都變成細小的塊面形象)
。4)板書或媒體展示:
◎為什么有的美術作品形式怪異?(媒體展示名作《內(nèi)戰(zhàn)的預感》油畫·達利)
。5)學生討論、回答:(略)
。6)老師引導、歸納
美術作品不僅可以再現(xiàn)客觀世界,而且可以表現(xiàn)藝術家的個人情感、觀念和意識。
板書或媒體展示:
。7)◎請同學討論:如何理解意象藝術?
。8)學生回答:(略)
。9)老師引導、歸納
A意象藝術更傾向于心理的真實。
B意象藝術形象更集中、典型。
C意象藝術超越了時空的限制。
老師與學生的互動
主動學習
4、提問與反饋
(1)板書或媒體展示:
◎請同學討論:國畫作品中的工筆畫藝術作品和寫意畫藝術作品(如本案中,國畫作品的圖1和圖2)在表現(xiàn)形式上有啥不同?
。2)學生討論、回答:(略)
。3)老師引導、歸納:(略)
老師是課堂的組織者,應設置一個能換起學生自問、自答、探求知識的課堂環(huán)境。
如每組互提、互問、互答。
良好的學習行為
自主學習
4、練習與鞏固
。1)你最歡喜的一幅畫是意象藝術作品還是具象藝術作品嗎?
。2)你怎樣理解意象藝術的“真實”與具象藝術的“真實”?
。3)你是否認為意象藝術比具象藝術更有表現(xiàn)力?為什么?
樹立終身學習觀念
【板書設計】
第4課對客觀世界的主觀表達-------走進意象藝術
一、什么叫意象藝術?
二、為什么有的美術作品形式怪異?
三、請同學討論:如何理解意象藝術?
四、練習與鞏固
美術教學教案13
一、教學目標:
欣賞優(yōu)秀的卡通片,提高學生對卡通片的鑒賞能力。
了解、認識卡通形象的藝術特點,以及簡單的制作過程。
激發(fā)學生運用所學創(chuàng)作可愛的有個性的卡通形象的欲望。
提高學生的造型表現(xiàn)能力。
二、 教學重難點:了解、認識卡通形象的藝術特點,以及簡單的制作過程。
三、 教學準備:卡紙。
四、 教學設計
本課教學內(nèi)容內(nèi)涵很豐富,并且有一定的難度,學生非常感興趣。教師可根據(jù)當?shù)貤l件和自己對教材的理解靈活地處理教材。一般教學過程可作如下安排。
活動一:欣賞感受——分析評述——掌握特點——設計表現(xiàn)——探討研究——課外延伸
活動二:了解方法——確定思路——創(chuàng)作表現(xiàn)——交流欣賞。
活動一可將欣賞和創(chuàng)作結合起來,首先給學生欣賞幾個經(jīng)典的、積極向上的中外動畫片片段,美美地飽覽卡通明星的多姿風采。然后再讓學生講講最喜歡其中的那一個卡通形象,為什么?接著從片段中抽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卡通形象來分析評述其藝術特點。在分析時可采用直觀的方法,如:講解分析“唐老鴨”的形象特點時,將唐老鴨和生活中的鴨子放在一起,讓學生發(fā)現(xiàn)區(qū)別在哪兒?并讓他們自己總結,抓住生活原形的.特點,運用夸張、變形、簡練、鮮明對比等一些卡通形象的基本的藝術特點,為自己喜愛的小故事中的主角設計形象。
在讓自己設計的卡通形象動起來這一環(huán)節(jié),可讓學生根據(jù)書上的提示圖,自己探索制作方法。然后教師就一些難點問題提示后,利用課外做出來。
在這一階段讓學生掌握以下幾點:1、簡單了解卡通片的制作過程、方法;2、對優(yōu)秀的卡通片有基本的鑒別能力;3、掌握運用卡通形象的藝術特點、造型規(guī)律進行卡通形象的創(chuàng)作。
活動二可由欣賞一本卡通連環(huán)畫入手,來了解創(chuàng)作卡通連環(huán)畫的簡單方法。創(chuàng)作過程如下:
1、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將故事分為若干個場景(策劃文字腳本)。
2、根據(jù)每一個場景構思畫面。注意每一副畫面都要清楚地表達出故事情節(jié)。
3、創(chuàng)作繪制出每一副畫面。注意:構圖飽滿,主要的形象要突出;同一個角色在不同畫面中形象不能差別太大。
4、整理裝訂。最后同學們將做好的連環(huán)畫互相交流觀看,并評出最優(yōu)秀的卡通連環(huán)畫。在這一階段應讓學生將在動畫片中所學到的簡明、概括、夸張等手法,運用到連環(huán)畫中的人物和場景的創(chuàng)作繪制中去。
作業(yè)要求:
活動一:設計一個造型生動有趣的卡通形象并試著讓它動起來。
活動二;將你熟悉的小故事改編成連環(huán)畫形式畫出來。
美術教學教案14
一、教學目標:通過本課的欣賞與評價,使學生掌握美術欣賞的學習方法,展示豐富的具有審美價值的圖像世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欣賞水平。從而了解中國古代人物畫的發(fā)展,了解唐代人物畫概況。
二、教學重點:欣賞、討論畫中人物的動作姿態(tài),尤其是細節(jié)的描寫。
三、教學難點: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學會分析唐代仕女畫中的人物造型與其他時期人物畫造型的比較,以及和西方古典繪畫中的任務比較,在感性的理解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熱愛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情操和認識唐代仕女畫所達到的高度成就及藝術和歷史文獻價值。
四、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圖片資料、教科書等。
五、學具準備:收集來的資料、教科書等。
六、教學過程:教學內(nèi)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新課導入多媒體播放《武則天》影視片段。
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劇中人物的體型、服飾、動態(tài)等。引出問題:
1、劇中講述的是什么朝代的故事?
2、劇中婦女的體型是胖還是瘦?她們穿戴的服飾有何特色?
待學生回答后,教師:我們來看看唐代的畫家是如何體現(xiàn)他們當代的生活片段的。請同學們看屏幕。(板書課題)
學習新內(nèi)容播放課件的《搗練圖》全圖。
。ㄒ唬┻@是典型的中國古代仕女畫,
問題:什么是仕女畫?
它以中國傳統(tǒng)的長卷形式,表現(xiàn)了唐代宮廷婦女用木杵搗練、熨燙和縫紉的勞動場面。問題:
1、什么是搗練?
1、什么是熨燙?
3、這幅畫的作者是誰?
4、據(jù)傳這幅畫是宋徽宗趙佶的摹本,那趙佶是誰呢?
引導學生通過教科書或其它途徑查找作者張萱及周昉、趙佶的生平及藝術特點?稍谡n前安排學生通過上網(wǎng)或有關書籍收集更多資料。
學生解答“仕女畫”。
學生解答“搗練”、“熨燙”。
學生查找資料,認識張萱、周昉、趙佶及相關背景。
。ǘ┕餐接懀庾x《搗練圖》。
1、這幅作品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即搗練、織修、熨燙三個場面,請問:畫中共有多少個人物?
2、畫家十分注重構圖的技巧,著重刻畫人物的動作姿態(tài),尤其注重細節(jié)描寫,請同學們注意觀察,把這些細節(jié)找出來。(播放一段古典音樂)
主要細節(jié)有:搗練部分四個婦女的朝向各不相同;左邊那位婦女傳神的挽袖動態(tài);熨燙部分左側婦女扯練時微微著力的后仰;中間熨燙婦女專注的神態(tài);幾個小孩的穿插,以及扇火小孩因怕熱而回頭等動作。這些細節(jié)的刻畫非常真實、生動而富有生活情趣,使互相對稱的構圖不致呆板。
3、人物的造型(豐頰肥體)及其衣著的設色,與同時期的女性人物雕塑和繪畫的造型完全一致,是盛唐時期的典型風格。
請同學們比較教科書中那三幅同時期的女性形象的畫作。
學生發(fā)言后,教師歸納。
學生分組討論,找出細節(jié)描寫,派代表描述。
學生對比相同時期和不同時期女性的形象及服飾,暢所欲言。
思考與討論:唐代人物畫中人物造型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教師再播放一組西方古代人物畫作品,提出問題:
《搗練圖》與你了解的西方古代人物畫相比有什么不同?
同學們對這幅作品是否有新的、不同的認識?
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如學生可能問:為什么唐代仕女畫中的婦女都是“豐頰肥體”的?(教師啟示學生從唐人和今人的審美標準進行比較。)
學生分組討論,派代表發(fā)言;虬l(fā)表個人觀點。教師歸納。
評價與小結這幅畫著重刻畫人物的動作姿態(tài),注重細節(jié)描寫。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工筆人物畫獨特的表現(xiàn)形式,同時也充分展示了唐代仕女畫所達到的高度成就。它對于了解唐代宮廷婦女的`勞動生活,特別是她們的服飾,也具有重要的歷史文獻價值。
結課,布置作業(yè),課下自己查找相關資料,寫一篇關于唐代人物畫與不同朝代人物畫以及與西方古典人物畫比較的小論文,要求:
1、要有自己的觀點。
2、條理清楚,語句通順。
3、字數(shù)不少于500字。
教學反思:通過本課的欣賞與評價,使學生掌握美術欣賞的學習方法,展示豐富的具有審美價值的圖像世界,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欣賞水平。從而了解中國古代人物畫的發(fā)展,了解唐代人物畫概況。
第一課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造型載體
一、教材分析
。ㄒ唬、教學指導思想
通過教材突出體現(xiàn)出的人文精神,引導學生學會從文化的角度認識美術作品,認識美術作品折射出的時代文化特征無不印刻著歷史的烙印。從而形成一種良好的美術欣賞習慣以及發(fā)現(xiàn)各種關系的綜合思維能力。
。ǘ、教材版面分析
教材選擇了一些中外美術作品,包括繪畫、服裝、工藝、建筑以及攝影等,引導學生領會美術在人類歷史進程和社會發(fā)展變化過程中,是如何反映社會文化,以及社會文化是如何影響美術創(chuàng)作的。
教材精心策劃了四個不同的“思考與討論”活動,為開展教學和學生自學提供了很好的引導。此外,還提供了一些名家關于美術與文化關系的理解。
(三)、教學內(nèi)容與目標
1、顯性內(nèi)容與目標
通過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的欣賞和比較,讓學生理解美術與社會、美術與歷史、美術與文化的關系。并對“美術作品以它獨特的方式承載、展示人類文化”這一觀點有初步的理解
和認識。
2、隱性內(nèi)容與目標
通過欣賞美術作品,認識美術也是人類社會的文化資源,從珍惜人類豐富文化遺產(chǎn)的角度出發(fā),培養(yǎng)自己對美術的愛好與興趣。
(四)、教學重難點
理解“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造型載體”是重點,美術作品與特定時代文化的聯(lián)系是難點。
(五)、學習材料
教材主要基于圖例和文字的學習,如果時間與條件許可,可利用電腦軟件或互聯(lián)網(wǎng)對一些作品進行橫向補充。如中國古代繪畫作品《虢國夫人游春圖》等。利用多媒體和互聯(lián)網(wǎng)進行教學效果會更好,師生之間可以在一種互動的環(huán)境下學習。
二、教學設計
(一)教學活動的方式與方法
首先要注意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美術作品中的形象、色彩、服飾、環(huán)境等方面的特征,由此引導學生聯(lián)系特定的時代文化,從而達到對教材編寫意圖的深刻領會和認識。
其次,在學習過程中,尤其要注意采用比較的方法,選取恰當?shù)狞c進行比較,找到它們之間的差別。從中發(fā)現(xiàn)時代文化的演變和不同文化之間的區(qū)別。教材以中國女性著裝為例,可以從服裝的樣式、道具、環(huán)境等,反映出當時的社會文化背景。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就某一個方面加以比較和引導,然后讓學生舉一反三的思考和解答。教師應及時對學生進行恰當?shù)恼T導,對學生的回答也要及時的進行修正和補充。
。ǘ╆P于思考與討論
1、銀狐顯然不是傳統(tǒng)的中原樣式,而是當時遼金游牧民族的盛水用具。
三彩駱駝載舞俑上的人物是五位,前三個是胡人,后兩位是漢人。
《簪花仕女圖》表現(xiàn)的人物服飾華美、儀態(tài)雍容高貴。不難看出,唐代是一個工藝發(fā)達、經(jīng)濟繁榮、民族交往密切、文化繁盛的時代。
。、晚清時期的女裝:中式、布料、纏足,整體形象給人以貞淑、純樸、賢德的感受。反映出當時的女性受到中國傳統(tǒng)封建文化的強烈約束和影響。
民國時期的女裝:西式、皮毛質(zhì),顯得時尚而大氣,給人的感覺當時的女性已經(jīng)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已經(jīng)從家庭走上了社會。
現(xiàn)代女性的服裝:更加追求自然與和諧,短褲、質(zhì)料多樣化、運動鞋、貝雷冒、披肩長發(fā)、現(xiàn)代自行車、現(xiàn)代建筑與環(huán)境,反映出現(xiàn)代中國女性已經(jīng)日趨開放,精神面貌充滿活力,女性的社會地位也日益提高。
。场⒔烫煤偷烙^是供奉各自信奉的神靈和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
。、老北京街道狹窄,民居和店面建筑普遍低矮、簡陋,廣告稀少、混亂,交通多依靠步行,少量人力車;現(xiàn)在的北京街道平坦、寬敞,建筑宏偉,店面整潔,廣告豐富、有序,交通便利發(fā)達,各種現(xiàn)代化車輛穿梭而行。通過比較,反映了北京的經(jīng)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已經(jīng)成為一個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相結合的國際性大都市。
(三)、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請同學們欣賞課本第4面上的3幅作品并積極思考。(15分鐘)
《馬》(公元前15000-公元前10000)洞窟壁畫(法國);
《鹿》(公元前8000年左右)巖畫(挪威);
《狩獵》(公元前6000-公元前4000)巖畫(非洲)。
在仔細觀察和欣賞這幾幅作品后,你能感覺到什么嗎?
講解:
大約是在1-2萬年以前,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類用紅泥、木炭或動物的鮮血等最簡陋的繪畫工具材料,在巖壁或洞窟壁上創(chuàng)作出的世界上最早的巖畫。這些作品所描繪的各種動物形象,如牛、鹿、馬等,或是人們集體狩獵的場面,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原始農(nóng)業(yè)還未形成之前,人們主要是依靠漁獵手段來獲取食物的生存狀態(tài)。
大約在200-300萬年前,地球上出現(xiàn)了最早的人類。在漫長的原始社會里,人們過著原始共產(chǎn)主義的生活,沒有私有制,沒有階級,也沒有國家,大家共同參加勞動,平均分配勞動成果。
那時的生產(chǎn)方式十分落后,生產(chǎn)力極其低下。最初的生產(chǎn)方式就是狩獵,以后逐漸發(fā)展到種植和養(yǎng)殖。這幾幅作品所描繪的就是當時人們集體狩獵的場面,它告訴我們,原始人類狩獵的工具極為簡陋,只能依靠集體的力量來獲取足夠的獵物并戰(zhàn)勝自然,以維持人類的繁衍和生存。
另外,我們從原始巖畫中簡單質(zhì)樸的繪畫手法和簡約夸張的動物及人物形象,使我們從一定的側面大致了解了當時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水平和早期人類的生產(chǎn)方式。
因此,我們在接觸一件美術作品時,不僅要從審美的角度加以欣賞,而且要善于發(fā)掘其所蘊涵的時代文化及其意義。任何一件美術作品,都是特定時期政治、經(jīng)濟、宗教、文化等社會生活和科技手段的產(chǎn)物。又是人們審美需要和藝術家表達個人情感的產(chǎn)物。所以,它除了能帶給我們一定的美感和某種實用價值之外,還可以通過其自身的造型和形象因素向人們提出許多信息,我們便可籍此來了解一個地域、一個時期社會的諸多方面及其文化特征。(利用作品和問題將學生迅速導入課題情景,讓學生初步認識美術作品具有的文化承載功能。通過學習加深對課題的認識。)
。病⒔酉聛碚埻瑢W們接著欣賞《簪花仕女圖》并思考下面的問題。(15分鐘)設問:
(1)從作品各個仕女的姿態(tài)造型中,你能看出表現(xiàn)了怎樣的生活內(nèi)容嗎?
。ǎ玻⿵乃齻?nèi)A美的服飾和精美的首飾中,你又能感受到當時的紡織和工藝水平如何嗎?
。ǎ常⿵乃齻兊拿纨嫛Ⅲw態(tài),你能感覺到當時人們對女性的審美觀嗎?
讓學生自由發(fā)言后,教師進行歸納:
作品描繪的是五個宮廷貴婦人在庭院中在侍女的服侍下閑步游樂的場景。全卷分為四段:采花、觀花、漫步和戲犬。
。ǎ保╇m然整個畫面流露著高雅華貴、安逸祥和的氣氛,但她們優(yōu)雅的體態(tài)和奢華的服飾依然掩飾不了人物空虛的內(nèi)心世界。她們從容閑逸的形象和淡然冷漠的表情,使人們感受到封建社會中這些上流社會的宮廷貴婦人們,盡管錦衣玉食、物質(zhì)生活富足,但精神生活卻十分空虛寂寞,顯得百無聊賴。
(2)她們身披薄紗、薄如蟬翼,衣著華美艷麗、高貴典雅。她們高髻凌風,上插荷花、牡丹、玉簪、珍珠。
從畫面描繪的輕紗薄翼般的華美衣裙和精美首飾,反映出唐代的紡織技術和工藝水平已經(jīng)相當高超。
。ǎ常┧齻凅w態(tài)豐腴柔美、臉龐圓潤,濃黛蛾翅眉,薄紗下豐滿的前胸和圓潤的肩膀,這種濃麗豐肥的理想化的“羅綺人物”表現(xiàn)了那個時代的審美風尚和心態(tài)。那時崇尚女性美的標準就是豐腴,而當代更提倡健美。
另外,畫面上的人物、動物被描繪的栩栩如生、細致入微,可見唐代畫家不僅已經(jīng)擁有比較完備的繪畫工具材料,而且在繪畫技巧上也已經(jīng)十分嫻熟。
。、思考與討論:(10分鐘)
。ǎ保段桉R銜杯紋銀壺》是傳統(tǒng)的中原樣式嗎?
。ǎ玻度蜀橊勢d舞俑》中的人物都是哪里的人?
教師講解:
。ǎ保┿y壺不是中原樣式,而是遼金游牧民族的皮囊式壺形盛水器具。反映了唐代各民族之間的交往。
《舞馬銜杯紋銀壺》1970年陜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高18.5厘米,口徑2.3厘米,銀質(zhì)。陜西省博物館收藏。銀壺形似皮囊,壺口位于扁圓形壺身的上部一角,口上覆有蓮瓣形壺蓋,蓋頂系有銀鏈與弓形提梁相連。銀壺腹部兩側均有舞馬銜杯紋飾。此壺紋飾、提梁均作鎏金處理。
皮囊式壺形多見于遼金,見于唐代還是首次。
。ǎ玻橊勔i直立,神情悠閑。背上墊有菱格紋圓氈,駝架上有樂舞俑五人;前三人為胡人(中國古代對西北方各民族的泛稱),后兩位為漢人。胡人所彈奏的樂器是一種波斯式的四弦曲項琵琶。此陶塑表現(xiàn)了不同民族的藝人在一起表演的情景,頗為新穎。反映了唐代少數(shù)民族的交通方式以及與漢族的社會交往活動頻繁。陶塑結構完整,工藝精美。人物形象和動作都很生動。
《三彩駱駝載舞俑》1957年陜西西安鮮于庭海墓出土。通高66.5厘米,陶質(zhì)三彩釉,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
。ǖ诙n時)
。、思考與討論(10分鐘)
請同學們接著觀察第6面的三幅照片,這些照片是不同時期中國女性著裝的真實寫照。你能看出三種服飾有什么區(qū)別嗎(從款式、質(zhì)料、道具、環(huán)境等方面進行分析)?你能從服飾的衍變看出時代的變化嗎?
。怠⑺伎寂c討論(10分鐘)
仔細觀察第6、7面中兩幅不同時期北京街景的照片,你能從照片中的建筑、店面設計、商業(yè)廣告以及兩張照片的攝影水平上分析一下兩個不同時代北京的發(fā)展與變遷嗎?6、思考與討論(10分鐘)
請同學們再接著觀看第7面的兩幅建筑照片,你知道教堂和道觀分別是作什么用的嗎?它們的外觀有什么區(qū)別?你能從這兩種不同建筑風格中看到兩個不同地域的文化差異嗎?(這三個部分可以讓學生獨立地進行分析和表述,可以讓他們舉手自由發(fā)言,教師口頭啟發(fā)誘導并作適當補充。)
布置作業(yè):
1、在上面的三個思考與討論中,自選一個寫出你的認識。
。病⒆詫W第7面的“名家論述”。
。ㄋ模┙鉀Q重點與難點的要點
1、引導觀察。
。、將觀察結果向社會背景引伸和聯(lián)系。
。ㄎ澹⿲W習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學生可能會對特定的歷史不熟悉,可以簡要的向?qū)W生適當提供。
三、教學評價
。ㄒ唬┙虒W評價方法:學生自我評價
(二)教學評價點
。、對學習活動參與程度。
。病Ρ菊n主要觀點的認同程度。
。、引伸能力。(能否從其它美術作品中發(fā)現(xiàn)它們與特定文化的關系。)
三、板書設計:
第一課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造型載體
。、請同學們欣賞課本第4面上的3幅作品并積極思考。(15分鐘)
美術教學教案15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導入新課5’ 講授新課30’
提問:
。1)是否去過美術館或博物館? (2)哪些美術作品為什么那么有名?
。3)藝術家為什么要用這種方法創(chuàng)作?表達了什么意圖? 總結,引出課題。 一、什么是美術鑒賞? 1.展示:《天安門》 提問:感受
總結:通過認知、回憶、想象獲得審美感受,過程蘊含美術鑒賞的特征。
展示課件《搗練圖》、《拾穗》 提問:
。1)請判斷此作品所屬門類?
(2)兩幅作品存在哪些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時代背景、主題內(nèi)容、繪畫手法、作者意圖
對以上兩幅作品進行總結,糾正、補充學生的回答,并進行語言過度,引出美術鑒賞定義及方法步驟。
總結:美術鑒賞定義--運用我們的視覺感知、視覺經(jīng)驗和相關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歸類、分析、判斷、體驗、聯(lián)想和評價,從而獲得審美享受,它是一個綜合的審美活動。 方法步驟:先鑒后賞
學生思考回答問題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引入美術鑒賞的主題
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 為學生理解美術鑒賞及其方法步驟進行鋪墊。
總結出美術鑒賞的意義。
通過圖表讓學生知道什么是美術鑒賞。
通過圖片展示,得出美術作品的分類。
通過作品分析明確學習美術鑒賞的意義。
學生回答問題
學生欣賞并回答問題:繪畫 學生討論并回答
學生聽授
鑒:甄別、歸類、分析、判斷,具體就是作品直接呈現(xiàn)的內(nèi)容(作 者、創(chuàng)作年代、材料、手段、語言形式、主題內(nèi)容)和相關知識 (作品產(chǎn)生社會、歷史、文化背景) 賞:欣賞,審美判斷與審美評價。 2.展示:吳冠中《根扎南國》徐悲鴻《奔馬》和梁楷《太白行吟 圖》 小組分析探討。 總結:鑒是基礎,賞是目的。 二、美術作品是如何分門別類的? 展示:書本第1、2頁各類美術作品圖片 《搗練圖》、《天安門》、《中國銀行標志設計》、《黃山日出》 《熹平石經(jīng)》、《蕭景墓石辟邪》 提問:同學們知道這些作品的藝術種類嗎? 學生欣賞總結美術作品的分類: 作品 藝術門類劃分:繪畫、建筑、設計、攝影、書法、雕塑 學生欣賞形式語言特征劃分:具象藝術、意向藝術、抽象藝術 后回答問三、美術鑒賞的意義? 題 展示三幅作品圖片,分析背景,認識各自功能 學生聽授 (1)《搗練圖》認識功能--畫家根據(jù)唐代宮廷婦女生活素材提 煉,通過美術作品的內(nèi)容或形式,認識不同時代、不同文化、不 同民族下的`人們的生活、歷史、風俗、觀念等。
總結鞏固 5’作業(yè)布置 5’
(2)(2)《千年土地翻了身》教育功能--美術作品的內(nèi)容和主題對觀眾形成思想和道德上的感染和影響,社會、人生以及自我的態(tài)度
(3)《根扎南國》審美功能-- 培養(yǎng)人們對美的事物、美的形式的辨別力、敏感性和感受力。
美術是社會存在的產(chǎn)物,負擔社會功能角色。社會功能:認識功能、教育功能、審美功能
總結:本科主要講了什么是美術鑒賞和美術鑒賞一般過程和方法以及美術鑒賞的意義。
請在本課課文中選取一件自己喜歡的作品,談談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聽授講課,歸納總結
學生聽授
實踐練習,思考
回顧總結內(nèi)容。
引導學生進行實踐,進一步掌握美術鑒賞方法。
【美術教學教案】相關文章:
美術教學設計教案07-17
小班美術教案及教學反思01-08
中班美術教案:手帕教案及教學反思03-06
小班美術教案:郵票教案及教學反思03-16
中班美術教案:蝸牛教案及教學反思03-06
小班美術教案:蘋果教案及教學反思03-16
中班美術教案:倒影教案及教學反思12-10
大班美術教案:有趣的表情教案及教學反思03-06
大班美術教案:小鳥的天堂教案及教學反思03-06
大班美術教案:京劇臉譜教案及教學反思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