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器》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樂器》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樂器》教案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能自制游樂器材,并在制作中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
2、讓學生述說自己的設計思路,演示自己的設計成果,培養(yǎng)說話能力與演示能力。
3、認識重力、彈力與摩擦力等幾種力。
4、學會自我評價與評價他人,培養(yǎng)自信。
重點難點:在活動中積極參與,勇于表現。
課時安排:4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出示蹺蹺板、滑梯、蹦蹦床的圖片,談談自己玩過后的感受。你還玩過什么器材?愿意自己制作游樂器材嗎?
二、新授:
1、欣賞借鑒教材86——87頁的三種游樂器材展示,小組交流體會。
2、你有更好的點子嗎?小組同學討論自己的設計方案,并形成文字,力求詳細實用。
三、布置作業(yè):小組合作完成自己的.游樂器材。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大家的游樂器材都做好了嗎?我們這節(jié)課來個大展示。
二、展示
要求:1、1人講解,1人演示。
2、特邀評委講評。
三、教師總結。
四、小組同學討論改進方法。
五、布置作業(yè):自行改進。
第三課時
一 、自學
認識五種力
二、拓展
關于這五種力你還知道什么知識?你還知道什么力?
第四課時
一、導入
本次活動結束了,你的表現怎么樣呢?
1、自己填寫90頁的表格。
2、小組討論填寫左邊的“小組評價”。
二、拓展
1、討論:運動員在上單杠前,要在手里涂些鎂粉,這是為什么呢?
2、找找圖中出現的力。(90頁)
《樂器》教案2
設計意圖:
我班幼兒的性格大都比較內向,文靜,不喜歡大大咧咧的表現自我,屬于那種比較害羞的類型。因而根據本班幼兒的這一特點,我選擇了這一教學內容。一方面考慮到"打擊樂"的活動一向深受幼兒的喜愛,幼兒對這種敲敲打打的活動非常感興趣,能吸引他們積極的參與活動;另一方面,選擇的"大馬告訴我"這一題材,目的是想利用著歡快,輕松,節(jié)奏感鮮明的曲子來調動幼兒的情趣。通過騎馬,模仿馬蹄聲等多種形式來激發(fā)幼兒的表演欲望,大膽的表現自我。在學習了《大馬告訴我》的語音圖譜后,有一次大家用語音為音樂伴奏,我對小朋友提了一個問題:"我們除了用語音為音樂作伴奏,還可以用什么方法為音樂伴奏呢 "有個小朋友將原來模仿馬蹄聲的語音"嗒"用彈舌的聲音代替了,跟著其他孩子也竟相模仿,一時間,整個教室充滿了彈舌的聲音,清脆的"馬蹄"聲與音樂應和著,感覺特別好聽。孩子們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在孩子的帶動下,我決定和孩子一道嘗試用身體樂器來為音樂伴奏。
活動目標:
1,感受生活中蘊藏的各種節(jié)奏,體驗創(chuàng)編"樂器"伴奏帶來的快樂。
2,探索會發(fā)聲的身體動作并能創(chuàng)造性的用不同音色身體動作表現各種節(jié)奏。
3,為樂曲選配多聲部演奏,初步學會看老師指揮演奏。
活動重點:探索會發(fā)聲的身體動作,能創(chuàng)造性的用身體動作表現各種節(jié)奏
活動難點:為樂曲選配多聲部演奏,學會看老師指揮演奏。
活動準備:
1,《大馬告訴我》語音圖譜。
2,表示身體動作的操作圖形。
3,熟悉樂曲,學習語音伴奏。
活動進程:
游戲引入,激發(fā)幼兒興趣
1,老師和幼兒隨音樂朗誦節(jié)奏配合騎馬動作進活動室,坐成雙半圓。
教師:今天老師帶你們到大草原去好嗎 我們出發(fā)吧。幼兒聽音樂做動作進教室。
教師:美麗的大草原終于到了,請幼兒找個位子做下來。
2, 幼兒看語音圖隨音樂節(jié)奏朗誦。
教師:哪一部分是跑 哪一部分是喊的聲音 (前面部分是跑,后面是駕駕駕)
教師:我們一起來騎馬吧!幼兒:噠噠噠噠噠噠,駕駕駕駕駕駕
聽音樂再練習一遍
教師:請一半小朋友做馬說噠噠噠噠噠噠,另一半做騎馬的說駕駕駕駕駕駕
3,游戲活動:引導幼兒用撕報紙的方式感受樂曲節(jié)奏及速度。邊聽音樂,邊根據樂曲節(jié)奏撕報紙,每撕一條報紙表示一個樂句,撕下的報紙表示大草原中的小草布置游戲場景。
自由探索,選配圖形
1,幼兒自由探索身體哪些部位可以發(fā)出聲音。
提問:A,我們的樂隊沒有樂器,怎么辦呢
B,如果把我們的身體當成樂器,可以發(fā)出哪些聲音呢
幼兒回答后老師做。
2,集體討論選取幾個表示身體動作的操作圖形。
提問:你認為用哪些圖形來表示拍手(跺腳等)
老師指圖形,幼兒作相應的動作。
3,引導幼兒學習聽辯音色的強與弱,并將圖形按強弱順序排列。
三,實踐活動,創(chuàng)造性的用不同音色的身體動作表現各種節(jié)奏
1,為樂曲選配單聲部演奏。
、龠x配馬蹄聲的身體動作。
提問:馬蹄聲可以用什么動作表示呢
用相應的圖形在語音圖上記錄下來。
、谶x配騎馬叔叔喊"駕"時的身體動作。
提問:騎馬叔叔喊"駕"的地方感覺很用力,可以用什么動作表示
用相應的'圖形在語音圖上記錄下來。
、垡龑в變嚎磮D形隨音樂做身體動作注意傾聽,協調自己與同伴的聲音。
2,為樂曲選配多聲部演奏。
3,啟發(fā)幼兒選擇恰當的音色設計多聲部演奏。
提問:
、佼旕R兒從遠處跑來的時候,馬蹄聲會有什么變化 用什么方法來表現近處的馬蹄聲
幼兒自選添加一種音色,聽辨不同音色搭配的效果。探索兩種不同音色及不同強弱音色的最佳配搭,選用音色最好聽的一種配搭方法用圖形記錄下來。隨音樂練習一遍,注意協調自己與集體的聲音。
②為了讓馬跑得更快喊"駕"的時候會很用勁,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用勁
幼兒自選添加一種音色,聽辨不同音色搭配的效果。探索兩種不同音色及不同強弱音色的最佳配搭,選用音色最好聽的一種配搭方法用圖形記錄下來。隨音樂練習一遍,注意協調自己與集體的聲音。
四,交流,表演
1,看老師的指揮分聲部練習:將幼兒分成兩個聲部練習,學會看懂指揮的手勢,然后交換練習。
2,指導幼兒在最后一樂句的后面小節(jié)加上語音"駕"。
3,幼兒看老師指揮隨音樂完整練習。
五,結束
玩音樂游戲《馬兒與獅王》,結束活動。
、乓鹩變簠⑴c游戲的興趣。
、浦v解游戲玩法:請一位幼兒當獅王(先隱蔽起來),其余幼兒當馬兒,跟著音樂在草地上自由地做各種動作。
當《獅王進行曲》音樂響起時,獅王出來與馬兒做游戲,最后馬兒與獅王一起歡快跳舞結束活動,并提醒幼兒把地上的小草(報紙)"撿"回家。
活動延伸:請幼兒當指揮,開展我是"小小指揮家"系列活動。
《樂器》教案3
主題的由來:
在日常生活中,我發(fā)現孩子們對音樂區(qū)的“小樂器”很感興趣,很多小朋友天天帶有關樂器的圖書、光盤、還有各種小樂器玩具等等;顒訁^(qū)時候他們到音樂區(qū)來開個人的“音樂會”,還有很多捧場的小觀眾呢,很是熱鬧!最近他們談論的話題大多也是“小樂器”。于是,我就以幼兒的興趣為主,開展了以下的主題活動-----樂器。
活動目標
問題板塊主題墻板區(qū)域游戲相關內容家園合作資源利用
1、通過幼兒對樂器的興趣,引發(fā)幼兒求知探索的欲望。
2、培養(yǎng)幼兒用完整話表達自己的想法,鼓勵幼兒大膽表達。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動手能力,和協調的能力。
4、引導幼兒利用多種渠道尋找自己所需要的資源。
引導幼兒分享已有經驗,做到經驗分享和經驗交流。學習共同學習。幼兒:
曲鵬法:笛子有多少的小孔?
周新博:
古箏有多少根弦?
孫瑞琪:古箏和古琴有什么不同?他們一樣嗎?
陳艾倫:二胡為什么就兩根弦?
教師:
你們知道樂器包括幾種嗎?他們都是什么?
你們知道他們是怎么演奏出好聽的聲音的嗎?
他們是從哪里發(fā)出聲音的?主題墻板分為:
1、問題板
對幼兒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公開。
2、展示板
隨時對幼兒學到的知識經驗加以展示(如:幼兒制作的小樂器,活動中幼兒的一些語言,家長的及時反饋)
3、成果板
讓幼兒自己談談自己都學習到了什么知識經驗,教師和家長可以幫助記錄,并加以展示。圖書區(qū):投放有關樂器的書,圖片,供幼兒閱讀或欣賞。
電腦區(qū):投放有關樂器的盤,VCD,供幼兒觀看和傾聽。
美工區(qū):投放各種適合做樂器的不同質地的材料,及廢舊材料等等,供幼兒選擇制作。
音樂區(qū):投放樂器演奏的磁帶,各種種類的樂器,供幼兒有不同的選擇。請家長在家中幫幼兒尋找一些有關樂器的資料,可以上網查詢,并給幼兒講述,使幼兒基本了解,能給其他幼兒講述。
請家長有時間可帶幼兒到音樂廳去欣賞樂器演奏,豐富幼兒的已有經驗,親自感受一下,樂器是怎么演奏的!家長資源:
請家長幫助幼兒了解有關樂器的知識。請會樂器的家長可以到班中為幼兒演出。
園所資源:
從園資料室找來一些關于樂器的書籍和圖片等。
教師:
把自己家中的樂器帶到幼兒園中,為幼兒現場演奏。引起幼兒的興趣。
主要活動:
1、制作碰鈴
2、我知道的樂器
3、欣賞二胡獨奏
4、笛子的種類活動
5、欣賞鋼琴曲《水草舞》
1、古箏與古琴的不同
2、幼兒手風琴演奏會
活動一:制作碰鈴
活動目標:
1、了解幼兒對打擊樂器的認識,有哪些疑問等。
2、引導幼兒利用各種廢舊物品制作,鼓勵幼兒大膽而富有想象力的制作。
活動形式:集體活動
材料準備:碰鈴,響板,鈴鼓,各種廢舊物品,剪刀,雙面膠,膠水等
設計意圖師幼互動教育反思
引導幼兒交流自己的已有經驗
了解幼兒的需要,引導幼兒共同學習。
給幼兒自由選擇的機會,鼓勵他們大膽的制作。
讓幼兒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說出自己的想法,引導幼兒和同伴一起欣賞與分享自己和他人的創(chuàng)作成果。
請家長關注我們的活動并參與到其中來。1、請幼兒欣賞小樂器,了解小樂器的外形特征。
2、幼兒分組討論,我們組要做什么小樂器?需要什么材料?誰負責什么?(分工到人)
3、幼兒自選材料進行制作,教師參與其中進行有目的的指導。
4、展示幼兒作品,請幼兒自己講評,請幼兒相互交流,學習。
5、延伸:請幼兒回家搜集一些小樂器的資料等(可讓爸爸、媽媽一同幫助尋找)幼兒對制作小樂器很感興趣,每個人都能積極地提出問題或回答,這使我感覺到幼兒的興趣真的是學習的動力,在活動中,幼兒都表現的很主動,并能積極的投入到當中來。
活動二:我知道的樂器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知道能用多種渠道找到信息
2、鼓勵幼兒能愿意當眾表達自己的想法,并能說完整話
活動形式:集體活動
材料準備:幼兒從家搜集的各種材料等
設計意圖師幼互動教育反思
讓幼兒通過自己參與查找,可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與主動性,并讓他們親自體驗找尋知識的各種途徑。
以幼兒之間的相互交流,豐富幼兒的經驗,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用提問的方式,了解幼兒學習的情況,真正學到了哪些知識?哪些地方還不太明白。
在幼兒親自體驗找資料后,讓他們進行找資料的經驗交流,使全班幼兒了解更多更好的方法。
加深幼兒的印象,鞏固幼兒所學的知識;顒忧皫滋旄嬖V幼兒回家尋找關于小樂器的資料,看誰找的多,途徑廣。
1、請找到資料的幼兒說一說:你都找到了那些小樂器?他們分別是什么?
2、提問:你印象最深的是那個小樂器?為什么?教師可在講解不清楚的時候,及時給予幫助和指導。
3、分小組討論:你找資料的時候都用了哪些辦法?
4、講評:老師和幼兒一起說一說今天你都學到了哪些知識。開始讓幼兒回家找資料,很多幼兒都給忘記了或者根本沒有找,導致此活動一開始無法進行,于是我通知了家長,請家長協助我們的工作,為幼兒初步講解一些小樂器的知識,和幼兒一起找資料,并幫幼兒體驗各種找資料的方法。所以在活動中幼兒能很積極的回答問題,并且加深了幼兒對此問題的了解,通過幼兒之間的相互交流、學習,調動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也豐富了幼兒的已有經驗,是幼兒初步知道了一些小樂器的知識,也認識了一些小樂器。
活動三:欣賞二胡獨奏
活動目標:
1、能分辨出二胡的聲音,了解二胡屬于弓弦樂器
2、引導幼兒學會認真的傾聽,能聽出二胡的聲音
活動形式:集體活動
活動準備:二胡的CD等
設計意圖師幼互動教育反思
引起幼兒的關注,集中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相互交流中,得到了一個初步的了解。
讓幼兒通過傾聽二胡的CD,了解二胡的聲音。
引導幼兒初步了解二胡屬于弓弦樂器,使幼兒進一步了解此知識。
解答幼兒的問題及困惑,使全體幼兒理解。1、提問:誰知道這是什么小樂器的.聲音?它像什么?
2、請幼兒欣賞二胡的CD,要求幼兒仔細聽,聽完后你有什么感覺?
3、引導幼兒了解二胡屬于弓弦樂器,豐富幼兒的已有經驗。
4、幼兒提問:你還有哪里不明白,教師加以講解說明。在此活動中,我運用了聽CD這種手法,大部分幼兒能基本掌握了二胡的聲音,能做到安靜的傾聽,注意力比較集中。在討論的過程里,幼兒能積極的發(fā)言,說出自己的感受,大部分幼兒都能認真傾聽。
活動四:笛子的種類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知道常規(guī)的笛子有兩種:曲笛和梆笛
2、引導幼兒初步了解曲笛和梆笛的不同之處
活動形式:集體活動
活動準備:有關笛子的VCD光盤,圖片等
設計意圖師幼互動教育反思
給幼兒一個相互學習的空間,讓幼兒教幼兒,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對幼兒的講述及時加以補充和糾正,避免錯誤概念的形成。
使幼兒了解曲笛和梆笛的不同,知道曲笛和梆笛他們都有自己的特征。幫助幼兒觀察曲笛和梆笛的不同特征,引導幼兒正確的判斷。
使幼兒初步了解演奏的方法,引發(fā)幼兒的興趣。
帶幼兒鞏固學到的知識,使幼兒有個清楚的認識,并能以此來判斷。1、請帶有關笛子VCD的幼兒給全班幼兒講述
2、教師為幼兒補充及糾正等,可拿圖片為幼兒解釋,使幼兒更直觀的了解。
3、讓幼兒通過觀看圖片,聽聲音等,讓幼兒通過觀察來簡單的分析他們的特征,正確的判斷曲笛和梆笛
4、教師向幼兒介紹笛子的演奏方法(怎么吹),讓幼兒初步了解
引導幼兒說出曲笛和梆笛的特點與不同來幼兒在活動中的積極性很高,在幼兒相互交流時候,很多幼兒都愿意把自己的知識經驗分享給他人,所以聽的幼兒也很認真,注意力也非常認真。幼兒能清楚的掌握曲笛和梆笛的不同之處,了解了很多關于笛子的知識,豐富了幼兒的已有經驗。
活動五:欣賞鋼琴曲《水草舞》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了解鋼琴的音色喜歡欣賞鋼琴曲
2、鼓勵幼兒大膽而富有想象的將自己對鋼琴曲的認識,情感用繪畫的方式表現
活動形式:集體活動
活動準備:鋼琴、筆、紙等
設計意圖師幼互動教育反思
引導幼兒交流已有經驗,回家搜集資料的成果體現。
在交流中有經驗的幼兒會主動帶動其他幼兒去學習,達到幼兒之間的相互學習。
激發(fā)幼兒的興趣,使幼兒對鋼琴感興趣。
幼兒互相交流經驗,分小組討論。
幫助幼兒進行歸納,對幼兒不明白的地方加以講解,引發(fā)幼兒思考。
鞏固鋼琴曲的旋律,引導幼兒安靜傾聽。
引導幼兒會評價自己的作品。1、提問:樂器除了民族樂器還有什么?咱們班里有西洋樂器嗎?
2、教師引導幼兒說出西洋樂器的種類,引導幼兒說出“鋼琴”
3、幼兒欣賞教師彈奏鋼琴曲《水草舞》
4、教師引導幼兒說一說聽完后的感覺,你覺得像什么?分小組討論
5、請幼兒把感覺像什么,畫出來,給幼兒發(fā)放紙、筆,請幼兒做畫
6、教師彈奏,幼兒做畫,要求:保持教室安靜
欣賞幼兒的作品,幼兒自評在此活動中,幼兒對教師自己演奏鋼琴,非常感興趣,而且很是好奇,對鋼琴也產生了很強的興趣。教師引導有經驗的幼兒講解,調動了全班幼兒的學習積極性,給幼兒學習的動力,選擇的鋼琴曲旋律非常優(yōu)美,幼兒很容易接受,就像水中的小草隨著水在舞動,幼兒的想象力也很豐富,畫面豐富,很有創(chuàng)意,調動了幼兒學習的主動性。
活動六:古箏與古琴的不同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古箏與古琴的不同
2、引導幼兒欣賞形式多樣的音樂作品
活動形式:集體活動
活動準備:光盤,圖片等
設計意圖師幼互動教育反思
引起幼兒的關注,集中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在相互交流中,得到一個初步的了解或者預想。
讓幼兒通過觀看光盤,了解古箏和古琴的不同之處。
通過幼兒的討論,教師的引導,使幼兒進一步了解此知識。
解答幼兒的問題及困惑,使全體幼兒理解。1、提問:誰知道古箏與古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讓幼兒相互討論。
2、請幼兒看光盤,要求幼兒認真看,仔細聽,看看古箏有多少弦?古琴有多少弦?然后它們的聲音是怎樣的?像什么?
3、討論:看完后,請幼兒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
4、給幼兒觀看圖片,請幼兒再次欣賞,加深記憶,并說出那里不同(弦的數目不同)
5、幼兒自由提問,讓幼兒說說還有什么地方不明白,教師加以講解。在此活動中,我運用了電教多媒體這種新的教育資源,幼兒很感興趣,注意力非常集中,固然掌握的也很快。在討論的過程里,幼兒都能積極的發(fā)言,說出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情況等,幼兒觀察也是非常細致的,大部分幼兒都能說出問題的答案。
活動七:幼兒手風琴演奏會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大膽的表現自己,樂于展示自我
2、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經驗,發(fā)展幼兒與幼兒之間的相互學習
活動形式:集體活動
活動準備:幼兒自帶手風琴等
設計意圖師幼互動教育反思
引起幼兒的關注,使其能積極地參與到此活動中來。
讓幼兒初步了解手風琴的結構和演奏的方法。
引導幼兒安靜的傾聽,給表演的幼兒展示自我的空間。
通過幼兒的表演,教師引導,給幼兒進一步了解此知識。
幼兒之間的經驗交流,互相學習,演奏的幼兒講解已有經驗。鞏固幼兒所學的知識,并了解幼兒的接受程度。1、請帶來手風琴的幼兒,先給全班幼兒介紹一下,它叫什么?屬于什么樂器?
2、教師給補充和講解手風琴的結構,請幼兒清楚的明白。
3、請這幾名幼兒演奏,其他幼兒安靜的傾聽手風琴演奏。
給予演奏的幼兒鼓勵,并鼓勵其他幼兒向他們學習。
4、請演奏的幼兒講述自己學琴的感受和經驗。(經驗分享)幼兒對自己演奏很感興趣,觀看表演的幼兒也很想嘗試自己去演奏,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交流,使很多幼兒了解了手風琴的演奏方法,所以,在那幾個小朋友演奏的時候,班里非常安靜,每個幼兒都在安靜的傾聽,并且給那幾名幼兒很好的展示自我的空間,使他們感到很自豪。
思維接力棒:
1、鋼琴有多少個鍵?(88個)
2、你們了解塤嗎?塤長的什么樣子?它的聲音像什么?
3、延伸活動:
教幼兒一個認識五線譜的兒歌:
下加一線1,下加一間2,
一線3,一間4,二線5,二間6,
三線7,三間1備注:(1,2,3,4,5,6,7,1是五線譜里的簡譜)。
《樂器》教案4
教學目標:1.培養(yǎng)想象力
2.學習在制作中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并運用各種造形的技巧表現。
重點:學會立體造形并發(fā)展發(fā)散思維。
難點:運用造形的技巧表現自己的設計
教具:范例實物、圖片
教學活動:
一、導入:
我做的樂器,不一定是為演奏樂曲。
主要是做出想象中的造型,學會享受創(chuàng)作的樂趣。
二、板示課題
同學們,老師請你欣賞當代設計師的設計。
請你來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每個小朋友的感受都是不同的,
你一定有自己新的'想法吧?
制作的材料有紙、黏土、竹┄┄
分小組就這個話題展開討論。
三、出示范例
你想看一看別的小朋友的設計嗎?
你覺得怎樣?
想不想也來試一試?
四、作業(yè)選擇:
可以用某一種材料來做個樂器,也可以用多種材料綜合起來做。
即可做某一種已有的樂器,也可以自己設計的樂器。
《樂器》教案5
第七單元 民族樂器的傳說
單元執(zhí)備人:徐曉煒
單元概述:
偉大的民族,總有動人的歌舞。動人的歌舞,總是伴隨著美妙的樂曲。美妙的樂曲,總是有神奇的樂器來演奏。神奇的樂器后面,常常隱藏著一段動人的故事……
你聽,那聲音從山谷傳來,又向草原流淌,時而回蕩在云間,時而又徘徊于山崗……
本單元選取我國蒙古族的馬頭琴、瑤族的長鼓、彝族的葉笛三種民族樂器,以民間傳說故事引起學生興趣,講述樂器的來歷,欣賞該樂器演奏的樂曲特點。使學生對少數民族的樂器、樂曲,從形象、聲音到發(fā)展過程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和了解。還可根據故事創(chuàng)編戲劇活動,在活動中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本單元共設計了三個課題:《來自草原的故事》、《瑤族敲起“郭咚郭”》、《葉笛聲聲》,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感受和體驗少數民族富有特色的藝術。
課題一 來自草原的故事
教學目標:
1、學生在聽《馬頭琴的傳說》的過程中,認識和了解蒙古族的樂器——馬頭琴,結合欣賞馬頭琴的樂曲及蒙古族的民歌與風光,了解蒙古人民的風格、傳說、樂器及各種藝術形式。
2、在學唱歌曲和欣賞樂器以及創(chuàng)編故事劇等活動中,學生能夠對樂器的造型和材料有深刻地認識。
教學準備:
1、馬頭琴的傳說資料、圖片資料或實物。
2、馬頭琴音樂錄音帶、蒙古民歌的音樂錄音帶或CD光盤及蒙古風光圖片。
3、美術材料和工具,如圖畫紙、鋼筆、油畫棒或彩色水筆。
課時建議:1課時
活動一:草原上動人的傳說
1、在馬頭琴演奏的背景音樂下,和學生一起聆聽故事《馬頭琴的傳說》,觀察馬頭琴外形結構的特點。
2、悠揚的馬頭琴聲好像自遠方傳來,是馬兒在向主人傾訴?還是主人在傾聽馬兒的哭泣?說說馬頭琴樂器的音色有哪些特點?教師還可選擇一段二胡演奏的片斷,讓學生在比較中識別和感受馬頭琴的獨有音色。
3、根據傳說,分小組合作或個人用連環(huán)畫的形式,完成一組繪畫作業(yè)。故事可以根據自己理解的意圖進行改變。
4、老師挑選幾幅作品請學生講述所表現的是故事中的哪些場景,大家進行評價。
活動二:草原上放聲歌唱
1、單元頁欣賞
在綠色的草原上,生活著許多勤勞的民族,他們能歌善舞,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的樂器,他們用這些美麗的樂器,演奏出動聽的樂曲。在這個單元里我們要學習蒙古族、瑤族和彝族三種樂器,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樂器的背后都有一個動人的傳說。
單元頁上擺放著三個民族和三種樂器的圖片,你能分別指出來嗎?
2、蒙古族生活在廣闊的大草原上,他們是游牧民族,靠放牧為生,沒有固定的居住地點,哪里有青草,就在哪里居住,因此他們的房子也是可以移動的蒙古包。所以我們稱他們是“馬背上的民族”。
3、請同學們一起聽賞或學唱蒙古民歌《嘎達梅林》,在欣賞的過程中,請大家感受樂曲節(jié)奏所表達的情感,是歡快的還是憂傷,是熱情還是沉靜?引導學生富有感情的歌唱。歌曲唱會后再唱樂譜,進行由音及性的學唱樂譜,并請學生共同分析歌曲中出現了那幾個音級,屬于什么調式。
活動三:我們在馬背上馳騁
1、欣賞蒙古舞蹈,體會夸張而強烈的動作和節(jié)奏。
2、回憶以前藝術課學習過的蒙古族舞蹈動作,結合課堂上的欣賞,請學生分組模仿其中的動作進行表演,其他同學對他們的表演給予評價。
3、根據記憶創(chuàng)作繪畫作品《馬背上的民族》
教學評價建議:
1、對學生在連環(huán)畫創(chuàng)作中的表現給予充分的肯定,特別是對于善于合作繪畫的同學要多鼓勵。
2、挑選在舞蹈表演中能夠大膽展示的學生為大家做演示,并請大家從舞蹈的動作、表情等方面進行評價。
教學內容:學唱歌曲《嘎達梅林》、講傳說故事、舞蹈欣賞
教學目標:
1、學生在聽《馬頭琴的傳說》的過程中,認識和了解蒙古族的樂器——馬頭琴,結合欣賞馬頭琴的樂曲及蒙古族的民歌與風光,了解蒙古人民的風格、傳說、樂器及各種藝術形式。
2、在學唱歌曲和欣賞樂器以及創(chuàng)編故事劇等活動中,學生能夠對樂器的造型和材料有深刻地認識。
教學準備:
1、馬頭琴的傳說資料、圖片資料或實物。
2、馬頭琴音樂錄音帶、蒙古民歌的音樂錄音帶或CD光盤及蒙古風光圖片。
3、美術材料和工具,如圖畫紙、鋼筆、油畫棒或彩色水筆。
課型:綜合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檢查課前準備。
二、新課導入:
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學校的舞蹈《草原暢想》嗎?現在,跟著音樂老師和你們一起跳一段。
你們知道這是哪個民族的舞蹈嗎?
三、新授:
草原上動人的傳說
1、在馬頭琴演奏的背景音樂下,和學生一起聆聽故事《馬頭琴的傳說》,觀察馬頭琴外形結構的特點。
2、悠揚的.馬頭琴聲好像自遠方傳來,是馬兒在向主人傾訴?還是主人在傾聽馬兒的哭泣?說說馬頭琴樂器的音色有哪些特點?教師還可選擇一段二胡演奏的片斷,讓學生在比較中識別和感受馬頭琴的獨有音色。
3、根據傳說,分小組合作或個人用連環(huán)畫的形式,完成一組繪畫作業(yè)。故事可以根據自己理解的意圖進行改變。
4、老師挑選幾幅作品請學生講述所表現的是故事中的哪些場景,大家進行評價。
草原上放聲歌唱
1、單元頁欣賞
在綠色的草原上,生活著許多勤勞的民族,他們能歌善舞,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的樂器,他們用這些美麗的樂器,演奏出動聽的樂曲。在這個單元里我們要學習蒙古族、瑤族和彝族三種樂器,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樂器的背后都有一個動人的傳說。
單元頁上擺放著三個民族和三種樂器的圖片,你能分別指出來嗎?
2、蒙古族生活在廣闊的大草原上,他們是游牧民族,靠放牧為生,沒有固定的居住地點,哪里有青草,就在哪里居住,因此他們的房子也是可以移動的蒙古包。所以我們稱他們是“馬背上的民族”。
3、請同學們一起聽賞或學唱蒙古民歌《嘎達梅林》,在欣賞的過程中,請大家感受樂曲節(jié)奏所表達的情感,是歡快的還是憂傷,是熱情還是沉靜?引導學生富有感情的歌唱。歌曲唱會后再唱樂譜,進行由音及性的學唱樂譜,并請學生共同分析歌曲中出現了那幾個音級,屬于什么調式。
我們在馬背上馳騁
1、欣賞蒙古舞蹈,體會夸張而強烈的動作和節(jié)奏。
2、回憶以前藝術課學習過的蒙古族舞蹈動作,結合課堂上的欣賞,請學生分組模仿其中的動作進行表演,其他同學對他們的表演給予評價。
3、根據記憶創(chuàng)作繪畫作品《馬背上的民族》
教學評價建議:
1、對學生在連環(huán)畫創(chuàng)作中的表現給予充分的肯定,特別是對于善于合作繪畫的同學要多鼓勵。
2、挑選在舞蹈表演中能夠大膽展示的學生為大家做演示,并請大家從舞蹈的動作、表情等方面進行評價。
《樂器》教案6
活動準備:
各種樂器若干;幼兒打擊樂器若干
活動過程:
一、欣賞樂曲《鐘表店》導入。
幼兒完整欣賞樂曲一遍。
提問:你們剛才聽到的是什么?音樂是怎樣來的?
告訴幼兒音樂是用各種樂器演奏后錄制合成的。
二、初步認識各種各樣的樂器。
1、你知道這是什么樂器嗎?鋼琴被稱為樂器之王,它是什么樣的?里面又是什么樣的?
2、它是怎樣發(fā)出聲音的呢?教師示范彈奏一段音樂或請一位幼兒上來演奏。
3、讓幼兒觀察桌上各種樂器,請幼兒熱一一辨認,教師嘗試彈奏樂器或讓個別幼兒上來觸摸、彈奏某些樂器。
三、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了解幾種常見的樂器。
1、引導幼兒觀察幼兒用書,說說:畫面上有哪些樂器?你知道是怎樣演奏這些樂器的嗎?
2、教師小結:樂器有民族和西洋樂器之分,民族樂器是演奏民族音樂的,它們大多數是管弦樂器,西洋樂器是演奏西洋音樂時常用的,它們多數是琴鍵樂器,但是,無論是什么樂器,只要合理地運用,都會彈奏出悅耳的音樂,都可以給我們帶來快樂和滿足。
因為是欣賞各種各樣的樂器,我覺得單單用眼睛看圖片太籠統(tǒng)了,雖然沒有讓孩子親眼見識每種樂器的條件,但是我可以讓他們聽聽這些樂器美妙的聲音啊!所以,整節(jié)課,我用用優(yōu)美的音樂貫穿始終,給孩子以美的享受。
活動中我發(fā)現孩子們對樂器、音樂很感興趣,我想通過本次活動,孩子們對音樂的熱愛一定會得到良好的熏陶與發(fā)展。
活動反思:
教學活動生活化。這次集體活動從幼兒非常熟悉的“糖果”入手,題材來源于幼兒的生活,幼兒有著比較豐富的感性經驗,因此他們能大膽地表述自己對糖果的認識,這是發(fā)揮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性的前提和保證。
3、大班音樂樂器大家玩教案
活動目標:
1、在敲敲打打中了解小型樂器的多樣性,感受“多與少”“靜與響”“快與慢”的表達。
2、充分體驗音樂游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小型打擊樂器2、裝樂器的盒子和籃子3、地墊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尋找百寶箱1、聽音樂入場我們聽著音樂走進森林,一起去尋寶吧。(音樂慢,慢慢走,音樂快,小跑)2、打開百寶箱,尋找樂器我們猜猜這里會是什么?(動一動)3、布置音樂島請你拿出樂器,它是怎么唱歌的?請你把它放在那。
二、游戲:音樂島之旅1、介紹游戲規(guī)則:
請你聽著鼓聲,鼓聲響起,你可以在音樂島之間旅行,鼓聲停,請你停留在一座島上玩玩島上的樂器。
2、師敲鼓,幼兒游戲,指導幼兒玩樂器的方法(提醒幼兒選擇不同的小島游玩)3、師彈奏曲子,幼兒跟隨敲擊樂器。
4、小結:真的像剛才有的朋友介紹的,我們的樂器有的是敲的,有的'是搖的。
三、根據指揮的指令演奏樂器1、這里有塊絲巾,我的絲巾會變長也會變短,變長的話可以怎么表示呢?變短的時候可以怎么表示?
(幼兒隨著絲巾的變動玩樂器)2、這里又有塊紗巾,風來了她會飄,請你們看著紗巾的飄動玩樂器。
3、請看了我的手敲樂器。
4、請個別幼兒指揮。
四、游戲:魔法森林1、規(guī)則:森林里長著許多大樹,結出奇怪的“果實”。當風吹過,魔法森林就開始歌唱。我們每個孩子是森林里的一顆大樹。老師在“樹”上掛滿了樂器。絲巾在森林中飄起就被認為是有風吹過,風有大有小,風一吹,“樹”上的樂器就會想起。
2、幼兒控制風,角色更換。
五、整理百寶箱跟隨音樂把樂器放入百寶箱。
《樂器》教案7
活動目標:
1、熟悉并能分辨常見打擊樂器的音色
2、鼓勵幼兒大膽演奏常見的打擊樂器。
活動形式:
集體活動
活動準備:
磁帶常見的的打擊樂器
設計意圖:
幼兒喜歡玩打擊樂,因為它演奏簡單,幼兒容易掌握,以音樂游戲的形式讓幼兒感知它們的音色,并選擇出相應的樂器,增強幼兒把樂器與聲音的對應的能力。為幼兒提供音樂,讓幼兒按自己的.意愿演奏。
師幼互動:
一、組織幼兒玩音樂游戲:““什么樂器在歌唱”。
播放游戲音樂,音樂停,幼兒閉上眼,教師演奏一種樂器,請幼兒猜什么樂器在唱歌。
二、提問“你是怎么知道是什么樂器的?”引導幼兒仔細分辨各種樂器的聲音。
三、教師提供一段音樂,幼兒自愿選擇樂器,自己演奏樂器,教師用錄音機錄下來,再播給幼兒聽。
教育反思:
利用音樂游戲,幫助幼兒分辨常見打擊樂的音色,幼兒容易掌握,請幼兒合作演奏打擊樂教師錄下來再播給幼兒聽,幼兒不但有成就感而且幼兒演奏樂器的興趣,也有很大提高。
《樂器》教案8
設計思路:
竹是自然界的一種植物,但它卻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中班區(qū)域活動鄉(xiāng)音坊中各種各樣的竹制音樂器具已經成為孩子眼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為幼兒的學習帶來了樂趣。每次區(qū)域活動時鄉(xiāng)音坊總是熱鬧非凡,在那里幼兒們會選擇自己最喜歡的竹制樂器朋友感受聲響,敲打出節(jié)奏,因此我設計了中班音樂活動——竹樂飄飄。整個活動我通過歌曲讓他們借助身體動作、鄉(xiāng)土器材感知節(jié)奏,再進行合作演奏,從而促進幼兒聽音樂、看指揮、合作演奏等多方面的發(fā)展。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不同的肢體動作感知歌曲的'節(jié)奏和旋律,體驗表達的快樂。
2、嘗試用不同竹樂器對歌曲進行分段演奏,初步學會聽音樂,看指揮演奏。
活動準備:
1、利用鄉(xiāng)土材料,自制竹樂器:“雙響筒”、“三角鐵”、“搖鈴”;
2、錄音磁帶,節(jié)奏譜,一名伴奏的老師。
活動重難點:
學會聽音樂,嘗試用不同竹樂器看指揮演奏。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做律動進入,激發(fā)幼兒的活動興趣。
二、復習歌曲,感知歌曲的節(jié)奏和旋律。1、感知旋律,復習歌曲。
2、再次感受音樂,聽音樂邊拍手邊演唱歌曲。
3、幼兒嘗試用不同的肢體動作表現歌曲。
4、初步感知節(jié)奏圖,進行徒手合奏。
三、嘗試用不同竹樂器,初步學習聽音樂、看指揮演奏。
1、看圖譜,幼兒嘗試用不同的樂器拍打歌曲的節(jié)奏。
2、幼兒邊唱歌歌曲邊用竹樂器敲打節(jié)奏。
3、幼兒嘗試看指揮、用竹樂器完整輪奏音樂。
4、交換樂器再次演奏。
四、給不同的歌曲伴奏,將興趣延伸到區(qū)域。
1、彈奏旋律、出示圖譜,嘗試給其他歌曲伴奏。
2、我們的鄉(xiāng)音坊里還有許多竹樂器,讓他們也來給我們會唱的歌曲伴奏。幼兒邊聽熟悉的歌曲音樂邊敲打手中的竹樂器出活動室。
《樂器》教案9
設計意圖:
當孩子們喜歡邊玩邊哼小調時;當孩子們不斷重復敲擊側耳傾聽敲擊時;當孩子們一聽到節(jié)奏明快、活潑的音樂就手舞足蹈、搖頭晃腦起來,臉上的表情就豐富起來,我知道孩子們是喜歡音樂的,對音樂是好奇的。中班上學期的操作體驗材料中為孩子們配備了小樂器,色彩鮮艷、造型有趣的鈴鼓和小沙錘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們,孩子們都迫不及待地玩弄著這個新鮮的玩意,在敲敲打打中體驗著快樂。為了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設計了和小樂器捉迷藏的活動,讓孩子們在"聽"、"辨"、"玩"、"奏"等有趣環(huán)節(jié)中,不斷獲得新的音樂經驗,也為孩子們進一步了解打擊樂器的音色有進一步的了解和興趣,為打擊樂活動奠定基礎。
活動目標:
1.樂意嘗試用小樂器進行游戲和演奏活動。
2.通過感知對比,嘗試聽辨四種樂器的聲音,并在游戲和演奏活動中正確運用。
3.能看懂圖譜,迅速分辨不同樂器的聲音,并運用所聽出的樂器進行演奏。
4.愿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5.通過整體欣賞音樂、圖片和動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的準備:
。1)認識鈴鼓、沙錘、響板、碰鈴四種樂器,能說出它們的名稱。
。2)熟悉樂曲《郊游》。
2.物質材料的'準備:
。1)鈴鼓、沙錘、響板、碰鈴四種樂器若干。
(2)音樂播放器、帷幕、四種樂器圖樣標記。
(3)地面用彩色粘貼布置成田字格狀,分別貼上標記。
(4)樂曲《玩具兵進行曲》,樂曲《郊游》演奏圖譜。
活動過程:
一、活動的引入
1.以與藏在簾子后面的小樂曲做游戲的形式激發(fā)幼兒聽辨的興趣。
2.教師分別敲擊樂器,幼兒進行聽辨,并說出樂器的名稱。
二、聽辨樂器聲音,與小樂器做游戲
1.請幼兒自由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樂器,與小樂器交朋友。
2.教師在幕后敲擊某種樂器,請幼兒辨別,判斷后站在貼有它標記的家中。
3.聽辨過程中讓幼兒自由交換手中的樂器,感受每種樂器的音色和表現形式。
★先后敲擊某一種樂器。
★同時敲擊某兩種樂器。
★同時敲擊某三種樂器(根據幼兒接受情況而定)。
三、在音樂背景下,聽辨樂器并隨著音樂旋律敲擊樂器
1.聽音樂《玩具兵進行曲》,教師先后敲擊不同樂器,幼兒聽到那種樂器的聲音就演奏相同的樂器。
2.不停變換敲擊樂器的種類,逐步加大聽辨的難度。
★在音樂的伴奏下,教師同時敲擊兩種不同的樂器。
★在音樂的伴奏下,教師同時敲擊兩種聲音相似的樂器。
★在音樂背景下,輪換敲擊和同時敲擊樂器。
四、看圖譜,合奏樂器
1.看圖譜,請幼兒根據圖譜上的標記為樂曲《郊游》配伴奏。
2.進行打擊樂表演。
3.在演奏打擊樂《郊游》中,引導幼兒理解和聽指揮進行演奏,注意休止符。
活動延伸:
1.繼續(xù)接觸有關符號、節(jié)奏、音符的游戲活動。
2.投放多種打擊樂器,鼓勵幼兒利用各種樂器進行演奏活動。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幼兒能聽辨出鈴鼓、碰鈴、沙錘、響板四種樂器的聲音;顒拥碾y點是,能迅速分辨不同樂器的聲音,并運用所聽出的樂器進行演奏。目標定位是,聽辨能力是音樂中比較關鍵的能力,也是進行音樂活動的基礎。因此此次活動的目標定位在:通過各種游戲,聽辨、區(qū)別樂器聲音,并嘗試在演奏活動中運用。在活動材料方面,我選擇了四種樂器,涵蓋了高中低三個聲部,使得音色有所區(qū)別。
整個活動都圍繞和小樂器捉迷藏的游戲情景,使活動充滿神秘感和情趣,活動中設計了田字格,使幼兒在有趣的占格游戲和器樂合奏中完成目標,實現寓教于樂,充分調動了幼兒參與互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環(huán)節(jié)一:聽樂器聲音,猜樂器名稱(說出樂器的聲音特性,說說聲音像什么?激發(fā)幼兒想象力,調動幼兒生活經驗,進一步提升對樂器音色的感知。環(huán)節(jié)二:與小樂器交朋友,選擇樂器玩聽聲音找家游戲。(幼兒每人選擇一種樂器,聽到幕后的聲音就站到相對應樂器的家中(占格)。這里逐步加大聽辨的難度,從一種樂器單獨敲擊--兩種樂器同時敲擊--同時敲擊四種樂器。幼兒在過程中不斷與同伴交換樂器,體驗各種樂器聲音性質的不同。環(huán)節(jié)三:在音樂背景下,迅速聽辨樂器并有節(jié)奏的隨著音樂敲擊。(在第二個環(huán)節(jié)上難度有所提升,不光要聽辨樂器音色,更要聽樂器旋律和節(jié)奏。)環(huán)節(jié)四:看圖譜,合奏樂器。(提升經驗,讓每個孩子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整個活動是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遞進,逐步開展,孩子們在"聽"、"辨"、"玩"、"練"等有趣環(huán)節(jié)中,不斷獲得新的音樂經驗。
《樂器》教案10
活動目標:
啟發(fā)幼兒感受、辨別幾種打擊樂器的音色。
活動準備:
小型打擊樂器4、5種,幕布一塊。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樂器,如:鈴鼓、碰鐘、木魚、三角鐵等,讓幼兒看一看、敲一敲,感受、熟悉其音色,記住它們的名稱。
2、教師在幕布后邊或放在身體背后敲2、3種幼兒熟悉的.打擊樂器,請幼兒聽辨是什么樂器發(fā)出的聲音。
3、玩游戲:企么樂器在歌唱。讓幼兒不看樂器,只聽聲音說出老師敲打的樂器名稱。開始時,一次敲打一種樂器,逐漸地可連續(xù)敲打二三種樂器,請小朋友聽辨。如:鈴鼓、碰鈴、木魚。
4、將幼兒分成三組,各拿一種樂器。教師或請個別幼兒在幕布后按節(jié)奏敲一種樂器
《樂器》教案11
教學目標:
1通過大膽地想象,創(chuàng)作出設計的樂器
2可以在實際基礎上設計,也可以不拘泥于真實,多些大膽、幽默的聯想
教材分析:
重點:能設計出你想象中的樂器。
難點:能大膽、幽默的設計與眾不同的樂器
教學課型與方法:
繪畫
教具準備:
各種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乘著音樂的翅膀
我們激情飛揚
插上想象的翅膀
我們奇思妙想
畫個想象的樂器
奏出更奇妙的音響。
二 新授
1 欣賞圖片
《音樂會海報》:把大提琴當作人的身體,雙手正在彈奏。
同學作品1 巨大的'管樂吹出各類各種的小朋友來。
同學作品2 樂器與為小朋友歡樂的家園。
幽默畫:把頭發(fā)當作小提琴弦來彈奏。
2 假如讓你來畫,你會如何去畫?小組討論。
、傥业臉菲骺梢援斊噥碛茫氲绞裁吹胤骄偷绞裁吹胤,還可以載我們去外國開演唱會呢!
、谖业臉菲魃碥|龐大
、畚业臉菲餍∏闪岘
3 你可以用哪些方法來表示你想象中的樂器?
(水粉、水彩、線描、紙版畫)
三 同學作業(yè)
畫想象中的樂器不需要拘泥于真實,可以多些自由、大膽、幽默的想象,采用不同的表示手法。
四 輔導講評
板書設計:
想象的樂器
《樂器》教案12
一、教學目標:
1、認識幾種常見的樂器。
2、用擬人化的手法創(chuàng)作富于性格特征的樂器形象。
3、在說、聽、看、演、畫活動中,獲得新知,增強表現力。發(fā)展想象力。
4、 感受音樂及樂器的美,獲得美的體驗,在同伴交往中增進同學情誼。
二、教學準備:
教師:幾種樂器實物、課件。
學生:畫紙、勾線筆、搜索有關樂器的知識。
三、 教學過程:
導入:
大音樂家冼星海說過 “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一座熔爐”這些美妙的音樂是由各種美妙的樂器發(fā)出來的。
出示課題:樂器
感受與認知:
1、聽老師演奏葫蘆絲,說一說自己會演奏什么樂器,說樂器的名稱。帶來的樂器展示一下。
2、 多媒體展示各種樂器的圖片,師生共同說名稱、描述形狀,聽音色,演一演。
4、看視頻《女子十二樂坊》,學生說名稱,模仿演奏,鞏固新知。
探索與實踐:
1、 畫一畫:
把最喜歡的樂器外形很快地畫出來。要求構圖飽滿,特征明顯。
反饋評價。
2、討論:樂器會跳舞嗎?補充課題:樂器之舞。
3、聽曲表演、說感受。
4、通過對比圖片,欣賞樂器卡通畫作品、表情圖,引導學習樂器卡通畫創(chuàng)作方法。
創(chuàng)作與想象
1、 學生進行樂器卡通畫創(chuàng)作,教師巡回指導。
評價
在“交響音樂會”上,貼上自己的作品,自己介紹,同伴最想說哪一張,(覓知音活動)教師說有特色的幾個。
小結與延伸:
這節(jié)課小朋友們表現得真好,會說會演,還會用畫筆畫出了美妙的音樂,找到了知音,樂器的世界豐富多彩,人們還會用各種物品當作樂器,看完下圖,相信小朋友們回去也能開發(fā)出新的樂器。人人都能當個小樂手。(播放)
《樂器》教案13
一,活動目標:
1在初步學會歌曲的基礎上,引導幼兒認真觀察,大膽嘗試,學會跳整個舞蹈,節(jié)奏正確。
2激發(fā)幼兒探索興趣,初步培養(yǎng)幼兒的自學能力,自信心,并體驗成功的喜悅。3培養(yǎng)幼兒的感受力和節(jié)奏感。
二,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多媒體課件,音箱,鈴鼓、碰鈴、木魚等樂器。2知識準備:會做游戲,會唱兒歌
三,活動過程
1、游戲《去表演》
①響起音樂前奏,讓幼兒回憶歌曲名稱。(達爾克羅茲教育體系:幼兒音樂教育應該立足于聽)
②在音樂伴奏下,啟發(fā)幼兒用歡快的聲音口唱兒歌“新年好啊,新年好啊,祝賀大家新年好,我們唱歌我們跳舞,祝賀大家新年好”
、圩層變哼叧吿,按樂句自編各種動作。(達爾克羅茲教育體系:音樂教育從幼兒本身所具有的節(jié)奏要素入手,以聽音樂和身體運動為手段,去喚醒兒童本身的音樂才能)
2、新授舞蹈《我真的很不錯》
。1)導入
老師:“小朋友們剛才表現得很好。既然我們表現得那么好,是不是應該表揚一下自己啊?”“我們以前都在用同一種方式來表揚自己和和其他小朋友,今天我們換另一種特別的方式,好不好?”
。2)感受音樂
①讓幼兒聽聽音樂所表達的情緒是怎樣的(自信,歡快)
、诼犚魳,了解音樂節(jié)奏:聽音樂做肢體動作、用樂器打節(jié)奏(達爾克羅茲教育體系:幼兒音樂教育借助節(jié)奏來引起大腦和身體之間迅速而又規(guī)律的交流達到情感與思想、本能與控制、想象與意志之間的協調發(fā)展)肢體動作:
提問:小朋友,我們可以用身體做怎樣的動作來表現這首歌的節(jié)奏,還有自己的感受啊?
教師出示節(jié)奏條:與幼兒共同為節(jié)奏配肢體節(jié)奏,重點是與音樂配肢體節(jié)奏,交代幼兒根據每句歌詞的音樂用自己的喜歡的方式和動作表達。(擊掌,叉腰,跳躍??)
請幼兒與教師一起邊唱邊表演自己創(chuàng)編的舞蹈,教師注意引導幼兒同伴間相互學習動作表演,以豐富幼兒的舞蹈動作。讓幼兒回憶平時自己表現好的行為,讓幼兒應用舞蹈給自己表揚鼓勵,通過這一個環(huán)節(jié)不但鞏固幼兒的舞蹈,還能激發(fā)幼兒做好事的積極性。讓幼兒保持良好的行為習慣。樂器節(jié)奏:
師:“我們用身體動作表現了音樂,表達了自己,接下來,我們用另外一種方式——敲打樂器,再表演一次。”
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樂器看指揮演奏。每位幼兒每件樂器都演奏一次。引導幼兒注意樂器演奏聲音的諧調,演奏出優(yōu)美的聲音。
、谝龑в變豪斫馕璧竷热
(3),學習舞蹈(達爾克羅茲教育體系:主張音樂教育不僅學習用聽覺去感受音樂,同時學習用整個肌肉和心靈去感受、表現音樂的節(jié)奏疏密、旋律起伏及情緒變化的節(jié)律)
①老師示范表演一次舞蹈:“小朋友們,你們覺得老師剛剛跳的'怎么樣。肯氩幌雽W。俊薄澳俏覀円黄饋韺W習這個舞蹈吧。”
、诶蠋煼怕俣冗吺痉哆呉龑в變河^察,讓幼兒基本掌握動作的順序。
、圻吅咭魳罚吪湔Z言節(jié)奏,跟著老師一起學會舞蹈的每個動作。(先學手部動作—顫膝—墊步—小步跑—配合整體動作)
、塾變撼醪礁瑔l(fā)幼兒自愿跟跳,老師:“小朋友們都學會了,現在我們一起跟著老師來跳一遍,及時表揚表現好的幼兒。
。4)、游戲(鞏固)
讓幼兒圍成一個圈,根據老師唱出的歌詞(不一定按順序唱),做出剛學的舞蹈動作,做對的予以表揚,沒做對的向做對的小朋友模仿學習,后重做一次。游戲結束后,做對次數最多的幼兒,有最終獎勵。
新年好
1115|3331|1355|432-|新年好呀,新年好呀,祝賀大家新年好,2344|3231|1325|721-|我們唱歌,我們跳舞,祝賀大家新年好!
舞蹈音樂
我真的很不錯
我真的很不錯,我真的很不錯,我真的真的真的真的很不錯
小小年紀志氣高,上學認真我最好,媽媽說我好寶寶,爸爸夸我最勤勞。想啊想啊快快長大,看吧看吧長大最好。想啊想啊快快長大,看吧看吧長大最好。我們真的很不錯
《樂器》教案14
目標:
1、知道生活中處處有各種各樣的樂器。
2、學會用身體上的、大自然中的及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等發(fā)出的聲音奏出節(jié)奏音樂,并會將之匹配到當中。
3、感受生活中無所不在的美,體驗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音樂。
準備:
1、物質準備:磁帶《誰的聲音最好聽》;樂器:小鼓、小鑼、三角鐵、碰鈴、沙球;日常用品:搓衣板、臉盆、瓶子、杯、茶葉罐、鍋、盒子、塑料盆、桶、筷子、鏟子、碟、碗、湯匙、鑰匙等;大自然的物品:石頭、小棒,大自然中各種樣的聲音錄音等。
2、知識準備:認識以上各種樂器,熟悉歌曲《誰的聲音最好聽》、《小紅帽》;熟悉節(jié)奏型:
活動過程:
一、以“樂器們要比賽誰的聲音最好聽”引題。
1、幼兒邊聽音樂邊想:有什么樂器在比賽?這些樂器發(fā)出什么聲音?加深幼兒對樂器及其聲音的.認識。
2、幼兒模仿節(jié)奏:
二、尋找樂器:“小朋友覺得這些樂器的聲音好聽嗎?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樂器,那什么叫樂器呢?”
1、介紹“樂器”的定義:凡是能夠發(fā)出好聽聲音的東西都叫樂器。
2、提示:身體樂器:手、腳、口、舌、牙齒、嘴等;周圍生活中的物品、聲音等。
3、幼兒自由尋找,自由敲打,找出其形象的聲音記錄下來并模仿。
4、請幼兒說說找到了什么樂器:身體樂器、生活樂器或是自然樂器?它們發(fā)出什么聲音?指導幼兒將其記錄貼在節(jié)奏譜下。
三、配樂
1、幼兒用自己選定的樂器進行配樂,與同伴比一比誰的聲音最好聽。
2、請個別幼兒以比賽的形式進行配樂展示。
四、介紹身體上最好用的樂器--嗓子,教育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護自己的嗓子。
五、遷移:請幼兒再自由選定一種樂器,并為歌曲《小紅帽》伴奏。
教師引導幼兒將樂器進行合理的匹配之后進行合奏。
六、幼兒討論聽了這些樂器的合奏之后的感受及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也能當樂器進行演奏。
七、自由活動:選自己喜歡的兒歌或歌曲將之與這些樂器進行匹配。
《樂器》教案15
教學目標:
。ㄒ唬 認知目標:
1、通過幾種民族樂器,了解民族器樂的四大分類及其特點;
2、通過欣賞古箏曲《梅花三弄》,掌握分析民族器樂曲的步驟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器樂曲的能力;
3、 能夠對樂曲的感受及相關知識的了解,激發(fā)學生樂觀向上、堅韌不拔、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對音樂的興趣。
。ǘ┠芰Πl(fā)展目標
1、在欣賞中引導學生看、聽、想、議、表現,全方位體驗音樂,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思維及表現能力;
2、通過對器樂曲的欣賞、分析,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鑒賞力、表現力、創(chuàng)造力。
(三)情感培養(yǎng)目標:
1、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愉悅地接受音樂審美教育;
2、通過課件的展示獲得積極、愉悅的情感體驗,為學生終身學習和享受音樂奠定基礎。
教學重點:
1、對樂曲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引導;從對民族樂器之一古箏的欣賞方法引申到對所有民族樂曲的欣賞方法;
2、在欣賞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去聽辨、分析,體驗音樂片斷,通過體驗與感受,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提高音樂鑒賞、分析能力;
3、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不斷通過對音樂材料的呈示產生愉悅的審美,獲得積極、愉悅的情感體驗。積極主動參與音樂實踐,體會音樂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的作用與地位。
教學難點:
1、掌握《梅花三弄》的寓意、意境及結構的認識把握及對該曲欣賞興趣的調動;
2、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比較羞澀、敏感,教師要在課堂中創(chuàng)造表演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表現音樂。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制作;
2、古箏;
3、教學音響CD;
4、書籍資料。
中 國 民 族 樂 器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說明
導入
VCD播放女子十二樂坊現場演奏曲目《阿拉木汗》
思考問題:
其中涉及到哪些熟悉的中國民族樂器?
初步感受民族樂器,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民族樂器的發(fā)展及分類
早在原始社會的時候,人們發(fā)現擊掌、跺腳、運用勞動中的.生產工具可以敲打節(jié)奏,發(fā)出聲音,于是人們便用自制的樂器表達他們的思想與情緒,這便是最初的民族器樂。隨著生產力不斷發(fā)展,不同的時代各種材料制作的樂器也先后產生了。到今天,我國所記載的樂器就有一千多種,真可算是“吹、拉、彈、打”樣樣具備。
向學生展示收集到各種民族樂器;
重點介紹古箏的構造及發(fā)展史
請學生在課前查找到的民族樂器的知識與全班同學分享
分別到講臺上演奏各種民族樂器、分辨各種民族樂器的音色
通過教師講解民族樂器的發(fā)展和分類了解中國民族樂器,再通過直觀感受、聽辯來感受和了解民族器樂的風格。
欣賞《梅花三弄》
1.簡介樂曲
2.活動與探究:
分三組展開活動:一組通過樂曲處理節(jié)奏速度的快慢來感受整首樂曲不同的速度所展現的梅花形象;二組對樂曲名字《梅花三弄》展開聯想,通過旋律來相信整首樂曲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三組通過提供的曲式結構圖思考樂曲為什么取名為《梅花三弄》?
3、分析樂曲
播放《梅花三弄》的FLASH動畫
分析樂曲時教師試奏
學生分成三大組討論
請學生演奏泛音
通過FLASH動畫效果,學生初步感受樂曲。
教師演奏,學生直觀感受樂曲,激發(fā)學生興趣。
學生演奏泛音,感受古箏的音樂及古箏演奏手法
創(chuàng)作與活動
請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用不同的形式來表現梅花堅忍不拔的品質
播放背景音樂
學生畫畫、寫作、唱歌等等
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音樂的表現力。
小結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師生交流感受
教案說明:
一、教學內容設計說明
《中國民族樂器》是湖南省《藝術欣賞音樂》(湖南文藝出版社)高一年級第三單元的內容。本課通過了解多種民族樂器、欣賞民族器樂曲的形式讓學生體驗和了解民族器樂曲的獨特風格,培養(yǎng)學生對多樣化音樂風格的興趣和關注。通過參與各項音樂活動,讓學生感受音樂帶給人的歡樂,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和獨特的創(chuàng)造力。
二、教學策略
“在動中學,樂中學”
教師播放女子十二樂坊的視頻,營造一種輕松快樂的課堂氛圍,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民族音樂的興趣。在創(chuàng)作與活動中,安排了學生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作出一系列對梅花的歌頌,讓學生在不同形式中感受梅花的品質,不僅拓展延伸了課的內容,而且升華了樂曲的意義。
“以情感為主線”
黑格爾說過:“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币魳方逃母痉绞剑且郧楦腥、以美育人,只有不斷加強學生的情感體驗,產生情感共鳴,用“情”字架起心靈與音樂之間理解與溝通的橋梁,才能較好的實施音樂教育的總體目標――審美教育。在高中音樂課程中,基本是音樂欣賞課,因此,學生會在心理上產生厭倦感,狀態(tài)比較消極。在欣賞古箏曲《梅花三弄》中,教師通過示奏,以自己對樂曲的理解和體驗,幫助學生感受歌曲、了解歌曲和表現歌曲,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對學生情感的投入也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成為老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建立雙向情感溝通的渠道。然后,再讓學生學習古箏的泛音,并到講臺上演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
“以活動促求知”
中學教師是以基礎教育為目標,要求學生向廣博與精深方向努力,卻永遠滿足不了學生中多種多樣的要求。在本課中,教師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在課前從網上查找民族樂器知識,到課堂上同學交流。這樣,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面對浩如煙海的信息,學會了如何收集、整理信息,不僅擴大了知識面,而且也提高了學習的實踐能力,另外,通過這一活動,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留下了“交往”的空間,引導他們進行良好的交往與合作,這樣不僅能營造平等、民主、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同時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素質教育思想。
【《樂器》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音樂教案:身體樂器教案及教學反思03-17
幼兒園小班音樂優(yōu)質課教案《身體樂器》含反思05-18
音樂器材室工作計劃03-28
音樂器材室工作總結01-30
音樂器材室工作計劃10篇03-28
高中教案教案03-05
音樂教案-燈-教案03-25
大班教案認識a的教案10-10
教案06-23
畫小雞教案中班教案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