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游戲》中班教案(精華)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民間游戲》中班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民間游戲》中班教案1
游戲目的:
1、能完整的邊念兒歌,邊做游戲,能遵守一定的游戲規(guī)則。
2、培養(yǎng)參與集體游戲的興趣。在集體游戲中養(yǎng)成活潑、開朗的性格。
3、體驗民間游戲的樂趣,喜歡健康、益智的民間游戲。
游戲準備:
1、兒歌《編花籃》
編花籃
編、編、編花籃,
花籃里面有小孩,
小孩的名字叫什么?
你姓啥?
我姓鉆。
鉆、鉆、里面鉆,
鉆、鉆、里面鉆···
一把鑰匙打開門,
據、據,我們都是木頭人,不會說話不會動,動了就打120下,因為時間來不及,只打12下。
2、視游戲幼兒的多少(三個以上牽手轉圓圈的空間),找到適合幼兒游戲的平整的場地。
游戲玩法:
幼兒三個以上,邊做游戲邊念兒歌。動作細則:
編、編、編花籃,花籃里面有小孩,小孩的名字叫什么?
(幼兒自由結伴拉手轉圈)
你姓啥?
。ㄓ變阂惶帞嚅_,斷開處左邊幼兒問右邊幼兒。)
我姓鉆。
。ū粏栍變夯卮。)
鉆、鉆、里面鉆,鉆、鉆、里面鉆···
。ǖ谝惠喰浙@幼兒為頭逐一從排頭幼兒與第二幼兒舉手之間鉆過,第二幼兒不鉆,拉好手站在排頭幼兒前面。第二輪姓鉆幼兒為頭逐一從第二幼兒與第三幼兒舉手之間鉆過,第三幼兒不鉆。拉好手站在第二幼兒前面依此類推,直到鉆到剩下最后一名幼兒。)
一把鑰匙打開門
(先斷開處的兩名幼兒手再次拉起,從所有幼兒頭上繞過,全體幼兒即形成了交叉著拉手的`局面。)
據、據,我們都是木頭人,不會說話不會動,動了就打120下
。ㄋ杏變豪。雙手全體有節(jié)奏規(guī)律的交叉著拉手)
因為時間來不及,只打12下。
。▋焊柰,所有幼兒迅速放手,并按約定好的姿勢站好,例如:金雞獨立式。誰先動了,大家就用食指打他的手背12下)。
《民間游戲》中班教案2
設計意圖:
大班的幼兒,盡管具有了一定的身體平衡能力和協(xié)調能力,但是仍然需要繼續(xù)鍛煉、繼續(xù)提高。另外,幼兒之間的合作能力也需要不斷的加強,因此,我們設計了戶外游戲活動《兩人三足》,既鍛煉幼兒的體能,又培養(yǎng)了幼兒的合作。
活動目標:
1、鍛煉幼兒身體的平衡能力和協(xié)調能力。
2、培養(yǎng)幼兒之間的合作意識,加強合作能力。
3、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4、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5、培養(yǎng)幼兒與同伴之間的相互配合。
活動準備:
平整的場地,繩子若干,書包若干,終點標志五個
活動過程:
一、 活動環(huán)節(jié)設計:
1、整隊,帶幼兒進入活動場地,隨音樂《健康歌》做準備活動。
2、劃好起點線和跑道,放好五個終點標志。把幼兒分成五個小組,幼兒自由選擇一個小伙伴,老師幫忙用繩子把其中一名幼兒的右腿和另一名幼兒的左腿拴在一起,排五列縱隊準備。
3、游戲規(guī)則:五組幼兒同時從起點出發(fā),沿跑道走向終點,繞過終點標志先返回起點的為勝(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4、游戲開始:
玩法一:起點和終點之間不設障礙,聽到口令后,五組幼兒兩人一對手拉手同時從起點出發(fā),沿跑道直接走向終點,繞過終點標志先返回起點的.為勝。
玩法二:(增加難度)在起點和終點之間,每一列安排三名幼兒作障礙。參加游戲的幼兒要背上書包,聽到口令后,五組幼兒兩人一對手拉手同時從起點出發(fā),蛇形跑繞過“障礙”沖向終點,繞過終點標志先返回起點的為勝。
玩法三:幼兒自行商量,創(chuàng)編新的玩法,老師鼓勵其大膽創(chuàng)新。
5、游戲結束,帶領幼兒做放松運動,并整理好活動器械。
6、活動延伸:鼓勵幼兒回家后跟家長一起創(chuàng)編出更多更好的玩法。
二、備幼兒:估計幼兒在創(chuàng)編玩法的時候會想到挽著胳膊
玩兩人三足,也可能會摟著肩膀玩兩人三足,還可能會用手或胳膊夾著球玩兩人三足等等。
教學反思:
1、孩子的主體性:
在這個活動中幼兒成了這堂課的主體,教師放手讓孩子們自由探索操作的方法,在說一說、看一看、玩一玩中掌握自己總結游戲的玩法。這個兩人三足是在孩子們平時玩的基礎上進行加工和改造,正因為是孩子們經常玩的,所以更要讓幼兒自己自由發(fā)揮更多不一樣的玩法,也由于是孩子們自己想出來的,所以玩起來也特別的帶勁。
2、提供豐富多樣的操作材料。
在本次活動中我提供了綁腳繩子若干、盒子若干、平衡木等材料,讓幼兒在自由探索時可以想各種各樣的方法,因為材料的豐富多樣,所以孩子們不會出現(xiàn)你爭我搶的現(xiàn)象,這樣很好的保證的游戲的秩序。孩子們在豐富多樣的材料中學會了游戲的玩法,體驗了游戲的快樂。
3、創(chuàng)設情境,吸引興趣。
在整個活動中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幫小學里的哥哥姐姐運皮球,從而讓孩子們進行兩人合作進行練習,并讓幼兒知道在去這條路上有很多的困難,我們要把困難克服了才能夠把皮球運過去,所以在運皮球之前要把本領學好。從而讓幼兒進行自由探索本領,而后學會本領。最后以把本領學會,去幫哥哥姐姐運皮球為結尾。讓整個情景都參與其中,讓孩子們非常的感興趣。
《民間游戲》中班教案3
活動目標
激發(fā)幼兒對玩竹竿活動的興趣,斑竹幼兒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從而體驗中國民俗文化的樂趣;鼓勵幼兒能積極主動、愉快地參與游戲活動,并能體驗與同伴合作游哮來的快樂;通過探索竹竿的不同玩法及根據音樂的節(jié)奏膽地嘗試跳竹竿,發(fā)展幼兒基本動作的協(xié)調性和創(chuàng)造性。
活動準備
短竹竿每人一根、長竹竿四根;用竹竿做的花轎一個,紅綢若干;音樂《騎馬》、《七月火把節(jié)》、《阿瓦人民唱新歌》、《百鳥朝鳳》等。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騎馬》做律動進活動室。(竹竿當馬騎)
二、幼兒自由探索竹竿的多種玩法:
1、鼓勵家去嘗試用各種方法玩竹竿
2、幼兒分散活動,探索竹竿的各種玩法(提醒幼兒活動中注意安全)。
3、交流玩法。請玩得好的幼兒進行示范。
4、集中小結,并與幼兒一起練習。舞金箍棒、立竹竿、比一比、跳房、跳小河等。
三、學習“跳竹竿”:
1、介紹引入:其實,在我們祖國的一些地方,比如云南、海南,許多少數民族都還喜歡玩一種叫“跳竹竿”的'傳統(tǒng)民間游戲。猜猜看,他們會怎么玩?
2、教師示范:
用兩根竹竿放成如圖位置“//”,邀請兩位教師忙以“分分、合合”的節(jié)奏打竹竿,教師示范跳竹竿的方法,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動作技巧,以及打竹竿和跳竹竿之間的關系。
3、三人一組分步練習,先聽音樂節(jié)奏練習打竹竿,再練習跳竹竿。
四、跳長竹竿
1、先請個別幼兒嘗試,然后分組,請幼兒排隊,并請一個幼兒和老師一起打竹竿,其余幼兒排隊一個跟著一個跳。
2、休息時探討其它不同跳法。(除了我們剛才學的這種跳法,想想看還可以怎么跳?還有什么新的跳法?)
3、把四根竹竿放成如圖位置“////”“#”,鼓勵幼兒膽嘗試,進行表演。并鼓勵幼兒膽邀請客人一起參加表演。
活動結束
做放松運動。
“剛才小朋友表現(xiàn)的都非常好,今天是小豬娶親的日子,我就用竹竿做了一頂花轎,我們一起送小豬和他的新娘子回家吧!”(一幼兒扮演新娘子,一組幼兒拿紅綢跳舞,一組幼兒騎馬、一組幼兒用竹竿伴奏),帶出活動室。
《民間游戲》中班教案4
設計意圖:
幼兒園民間體育游戲活動蘊含著諸多方面的教育價值。在體育游戲活動中,幼兒不僅可以發(fā)展各種動作,而且可以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愉悅以及活動規(guī)則的意識,從中發(fā)展社會性!恫遏~》是我們小時候經常玩的一個游戲,有著美好的童年回憶,并且需要合作游戲。
活動目標:
1、學會行進鉆的動作。
2、培養(yǎng)游戲的規(guī)則意識。
3、培養(yǎng)手眼協(xié)調的能力。
4、在活動中體驗游戲的快樂,培養(yǎng)對鍛煉的興趣及活潑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1、布置成大海情境。
2、魚媽媽頭飾一個,斗笠兩個,
3、音樂《碧波搖籃曲》、《撈魚》配樂、播放器。
活動過程:
一、以“扮演角色,活動身體”的.形式,引導幼兒進行熱身運動。
教師扮演魚媽媽,幼兒扮演小魚,引導幼兒學小魚游,做上肢、下肢,體側、體轉、下蹲、跳躍、放松等活動身體。
二、以和“水草”玩游戲的口吻,引導幼兒學習鉆的動作。
1、引導幼兒鉆“水草”。
2、請鉆的好的幼兒示范,教師講解動作要領:彎腰屈膝、低頭、身體全部鉆過去再站起來。
3、幼兒練習鉆。
三、介紹“捉小魚”游戲,激發(fā)幼兒參加活動的興趣。
1、引導語:海上來了兩個捕魚人,他們手拉手做漁網來捉小魚了!噓!讓我們聽聽他們在說什么?
提問:什么時候網落下來撈魚呢?
2、一起學撈魚的兒歌。
3、介紹游戲規(guī)則:(1)小魚排好隊,一個接著一個快快地從漁網地下鉆過去,游完一遍的小魚回到隊伍最后面排隊。
。2)邊游邊和著音樂念兒歌。
(3)被捕到的小魚就要接受新任務,搭成兩人一組的新漁網,幫助捕魚人捕魚。
4、進行游戲
。1)幼兒游戲第一遍。幼兒熟悉游戲玩法,引導幼兒邊行進鉆邊念兒歌。
。2)幼兒游戲第二遍。被捕到的幼兒搭成兩人一組的新漁網,引導幼兒連續(xù)鉆過多個漁網進行游戲。
。3)幼兒游戲第三遍。被捕的幼兒手拉手搭成一個大漁網,引導幼兒從不同的出口鉆漁網,
四、放松活動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總體上的還是比較順利,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活動主要是讓幼兒學會行進鉆,培養(yǎng)協(xié)調團結的精神。小魚是幼兒所熟知和喜愛的,以扮演小魚導入,符合小班孩子愛模仿的天性。請兩位教師扮演捕魚人,第一次游戲時設計讓漁網不撈到魚。大大給孩子樹立游戲的信心,鼓勵了孩子,為接下來能順利進行游戲做好鋪墊。
在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一位幼兒在鉆的時候膝蓋彎的不夠低,所以總是把拱門弄倒,我及時的走過去給予幫助指導。但是在游戲中幼兒會不記得念童謠或者念得很小聲。通過這次經驗下次在游戲前我應該在多花一些時間在引導幼兒念童謠兒歌,在掌握童謠的基礎在進行游戲,活動的氛圍會更好。目標中培養(yǎng)幼兒協(xié)調、團結的精神上達成上還不夠深入。
《民間游戲》中班教案5
設計意圖:
中班幼兒活潑,特別喜歡體育游戲,但游戲的規(guī)則意識、安全意識不強,所以戶外活動應選擇簡單易學,孩子感興趣的游戲。《老鷹捉小雞》這一民間游戲易懂、易學,動作簡單有趣,容易被幼兒所接受,且隨時隨地自由結合,不用任何道具就玩的很開心,非常適合小班孩子玩。
活動目標:
1、鍛煉幼兒行動的敏捷性和反響本領,學會躲閃。
2、通過幼兒對民間游戲的了解,培養(yǎng)幼兒團結合作的精神,弘揚我國民族文化。
3、培養(yǎng)幼兒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寬敞平坦的活動區(qū),雞媽媽、老鷹的頭飾;雞寶寶胸飾若干;錄有民間童謠的`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以、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講故事:雞媽媽領著小雞在草地上找食吃,忽然天上飛來了一只大老鷹,小雞們嚇的大喊:“媽媽救命”雞媽媽大聲說:“孩子們快排好隊,到媽媽身后來。聽媽媽的口令!崩销棥睋鋪頁淙,心里盤算著怎樣抓到小雞。可是”雞媽媽”緊緊地護著小雞,使老鷹很難有下手的機會。老鷹裝作漫不經心的樣子,突然猛一轉身,向著小雞撲了過去。雞媽媽見狀,大吃一驚,張開了她的雙翅迅速擋住了老鷹的去路,機警地保護著自己的孩子們。而小雞們可聽話了,也一個拉著一個,左躲右閃,不讓”老鷹”抓住。
教師:孩子們,雞媽媽是不是很勇敢?小雞是不是很聽話?
現(xiàn)在我們出去做游戲,你們聽老師的話嗎?
幼兒:聽話
二、開始游戲
。ㄓ變喊缪菪‰u,一位老師扮演雞媽媽,另一位老師扮演老鷹)
師:小雞寶寶們,雞媽媽我呀想帶你們出去玩玩,你們想去嗎?雞寶寶按順序排好隊,跟著媽媽出發(fā)吧。
。ㄓ變涸谕{音樂聲中,走進活動場地同時做準備活動并隊列訓練)
幼兒:老鷹來了
師:哎呀,誰來了?(老鷹來了)快到媽媽身后躲起來。
。◣熡淄胬销椬叫‰u游戲)
三、歸納總結
游戲時應該遵守游戲規(guī)則,不推不擠,注意安全。
四、兒歌韻律,放松活動
孩子們真棒,你們出汗了嗎?我們一起休息休息吧!
瞧,他們玩得多開心呀!
活動反思:
中班幼兒是幼兒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有他特有的年齡特點:有意行為開始發(fā)展,幼兒體力明顯增強,在活動中學會交往,動作發(fā)展更加完善。這些表明這一時期的幼兒更需教師對他們進行引導。
《民間游戲》中班教案6
活動目標
1、練習鉆的動作,發(fā)展動作的靈敏性與力量。
2、培養(yǎng)幼兒喜歡民間游戲的情趣。
活動準備
蘋果、香蕉的頭飾若干、布置游戲場地(城門、城墻)中間畫一個直徑約5米的圓圈若干個、選擇民樂作活動背景及準備。
活動過程
一、熱身環(huán)節(jié)
1.教師和幼兒騎大馬念民謠,從“城門”鉆過到城里去玩。
2.教師請幼兒兩人一組用手來搭一搭城門并邊念民謠邊學習游戲的開門關門規(guī)則。
二、基本部分
1.教師請一位幼兒面對墻,搭成拱形城門,其余幼兒依次鉆過城門。
2.教師提出游戲規(guī)則:當念到“瞧一瞧”時,做城門者下蹲放下手關城門,并問被關住的人選擇要“蘋果”還是“香蕉”,幼兒選擇好以后,把頭飾掛在脖子上,站到城門的隊伍做城門。
3.幼兒第2次做鉆城門的游戲一次。
4.教師繼續(xù)提出游戲玩法及規(guī)則:“蘋果”和“香蕉”站在場地的'一個圓圈內,相互用肩膀、臀部把對方擠出圓圈外,看圓圈外“蘋果”多還是“香蕉”多就哪對勝。
5.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做游戲一次。
6.增加城門的高度再次游戲。
7.教師小結游戲并告訴幼兒此游戲是我國的一個民間游戲,以后小朋友可以和家人、鄰居玩。
三、結束與放松
1.教師帶領孩子們做全身各關節(jié)的放松活動。
2.有序回教室。
《民間游戲》中班教案7
設計意圖:
民間游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值得提倡的一種陽光體育活動。充滿著童趣和純真,根據幼兒年齡特點開展了此次活動《小貓捉魚》。通過一邊念兒歌一邊游戲,培養(yǎng)幼兒參加體育游戲的興趣,鼓勵幼兒通過游戲進行交換伙伴,盡情享受游戲帶來的無窮樂趣。
活動目標:
1.能交換伙伴,發(fā)展幼兒走的能力。
2.體驗民間游戲帶來的快樂之情。
活動重點:
在邊念邊玩中,愿意交換伙伴,體驗民間游戲的快樂之情。
活動難點:
通過游戲,發(fā)展幼兒走的能力。
活動準備:
站成圓圈、小貓頭飾
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
1.帶領幼兒來到戶外活動場地,玩“拉個圓圈走走”的游戲。
2.教師出示準備好的`小貓頭飾。
師:喵、喵,小朋友們,這是什么啊?(小貓)
有誰知道小貓最喜歡吃什么?”
二、游戲:小貓捉魚
1.小貓咪最愛吃魚,那么我們就來玩一個小貓捉魚的游戲吧。
2.教師講解游戲方法:請一名幼兒當小貓站在中間,其他幼兒站在圈外,按逆時針方向邊走邊說:小貓、小貓愛吃魚,一條魚、兩條魚,三條四條五條魚,再抓一條帶回去!澳畹健比ァ白謺r,圈外幼兒將手伸向圈內,圈內的小貓就拍打圈外幼兒的手心,被拍著的就進入圈內當小貓。原來小貓的則走到圈外,互相交換角色。
3.教師帶領幼兒游戲。
4.圈內增加幼兒當小貓,游戲繼續(xù)進行,體驗游戲的快樂。
三、活動小結。
1.放松運動。
2.說說游戲后的感受,激發(fā)再次游戲的興趣。
《民間游戲》中班教案8
活動目標:
1、練習走、跑、跳、鉆等動作,發(fā)展幼兒的身體素質。
2、提高幼兒的反應能力和身體的躲避能力。
3、能積極參加游戲活動,并學會自我保護。
4、懂得遵守游戲規(guī)則,感受參加集體活動的樂趣。
5、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雞媽媽頭飾一個、雞寶寶頭飾7個、老鷹頭飾一個
活動過程:
1、教師和幼兒一起來到橡膠地面游戲,避免幼兒摔傷。
2、教師介紹游戲規(guī)則及玩法:一個人當老鷹,一個人當雞媽媽,其余幼兒在雞媽媽后面當小雞了。
師:小雞們貓著腰,抬著頭,聽著或者看著雞媽媽的指揮,左右移動,防止老鷹捕捉住后面的那些小雞仔。
3、幼兒分組進行游戲,一名幼兒戴老鷹頭飾裝作老鷹,一名幼兒扮演雞媽媽,其他幼兒6—7名做小雞。提醒幼兒注意安全,跑的時候看著前面,不要碰到其他小朋友或摔倒。
4、老鷹一旦突破了雞媽媽的防線,抓住了最后面的小雞,依次把所有小雞抓住,就算是老鷹為贏,然后幼兒開始重新選出老鷹和雞媽媽,重新開始。
活動新玩法:
增加"救小雞"的活動,雞媽媽和小雞可以趁老鷹睡覺的時候救出被抓的小雞。玩法:老鷹每天都要睡午覺,小朋友一起數數1—10(或者1—20,可以鍛煉幼兒的數學思維能力),老鷹就會醒了,小朋友要在數完數之前把小雞救出來。
中班民間游戲教案及教學反思《老鷹捉小雞》
活動目標:
1、練習走、跑、跳、鉆等動作,發(fā)展幼兒的身體素質。
2、提高幼兒的反應能力和身體的躲避能力。
3、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5、培養(yǎng)幼兒健康活潑的性格。
活動準備:
雞媽媽頭飾一個、雞寶寶頭飾7個、老鷹頭飾一個
活動過程:
1、教師和幼兒一起來到橡膠地面游戲,避免幼兒摔傷。
2、教師介紹游戲規(guī)則及玩法:一個人當老鷹,一個人當雞媽媽,其余幼兒在雞媽媽后面當小雞了。
師:小雞們貓著腰,抬著頭,聽著或者看著雞媽媽的指揮,左右移動,防止老鷹捕捉住后面的那些小雞仔。
3、幼兒分組進行游戲,一名幼兒戴老鷹頭飾裝作老鷹,一名幼兒扮演雞媽媽,其他幼兒6—7名做小雞。提醒幼兒注意安全,跑的時候看著前面,不要碰到其他小朋友或摔倒。
4、老鷹一旦突破了雞媽媽的防線,抓住了最后面的小雞,依次把所有小雞抓住,就算是老鷹為贏,然后幼兒開始重新選出老鷹和雞媽媽,重新開始。
活動新玩法:
增加"救小雞"的活動,雞媽媽和小雞可以趁老鷹睡覺的時候救出被抓的小雞。玩法:老鷹每天都要睡午覺,小朋友一起數數1—10(或者1—20,可以鍛煉幼兒的數學思維能力),老鷹就會醒了,小朋友要在數完數之前把小雞救出來。
教學反思:
1,中班幼兒是幼兒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有他特有的年齡特點:有意行為開始發(fā)展,幼兒體力明顯增強,在活動中學會交往,動作發(fā)展更加完善。這些表明這一時期的幼兒更需教師對他們進行引導。
2、對活動過程的反思:
。1)對幼兒發(fā)展的反思,幼兒大部分能主動參與活動,極個別不配合,教師要關注他們,培養(yǎng)他們的活動興趣,改變他們的孤僻傾向。
(2)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反思,我對班上的幼兒情況比較了解,對他們的性格特點學習特點都了如指掌,因此,能以最小的支持,促進幼兒最大限度的發(fā)展。
(3)對師幼互動的反思,個別幼兒理解不清教師的指令,我不厭其煩給他們解釋示范,讓他們明白我的指令,讓活動得以順利地開展
3、對活動效果的評價。整個活動幼兒的參與度較高,但是對一些發(fā)展較快的幼兒來說,活動相對簡單,因此出現(xiàn)個別幼兒的參與度不高的現(xiàn)象,在今后的活動中應充分考慮到這一點,促使幼兒全體全面諧調發(fā)展。
4、如果讓我重新上這節(jié)課,我會更加細致的考慮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民間游戲》中班教案9
活動目標
1、練習背物行進爬的運動技能。
2、學習夾物跳的動作技能。
3、體驗體育游戲的趣味性,能積極參與游戲。
活動準備
沙包人手一個,音樂《快樂的小青蛙》
活動過程
一、熱身環(huán)節(jié)
播放音樂《快樂的小青蛙》,幼兒與教師一起做熱身運動。
二、基本部分
。ㄒ唬⿲W習背物行進爬與夾物跳的動作技能
1、設置情景:烏龜和兔子要去松鼠家做客,為松鼠帶來了好吃的松果。
2、提問:烏龜怎么樣運松果?兔子怎么樣運松果?
3、請個別幼兒展示烏龜、兔子的`運輸方式。
4、請全體幼兒嘗試兩種運輸方式。
。ǘ╅_始游戲,練習夾物跳的動作技能。
1、講述規(guī)則:分組介紹賽道并示范游戲玩法
2、開始第一輪比賽:由男生扮演烏龜女生扮演兔子
3、開始第二輪比賽:角色互換,進行比賽。
4、評價幼兒的活動行為。
三、結束與放松
1.教師帶領孩子們做全身各關節(jié)的放松活動。
2.搭小火車有序回教室。
《民間游戲》中班教案10
一、設計意圖
當前根據課程行進我們正在老紹興新柯橋的大主題下,孩子們對紹興童謠喜愛度比較高。受到紹興童謠的啟發(fā),以民間游戲為切入點,早操中的紹興童謠《點點啰啰》為抓手,冠以貓捉老鼠的情境,體驗民間游戲帶來的快樂,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資源及地域特色開展本次民間游戲同時為中班幼兒建立了地域歸屬感。
本次活動圍繞中班幼兒健康領域關鍵經驗中的身體移動中“跑”技能的鍛煉。大膽的進行各種身體運動,喜歡和自己的小伙伴進行玩耍,并具有調整自己身體運動的.能力是《綱要》中對于中班孩子的目標。指南中在無器械身體移動內容上指出中班孩子能與他人玩追逐、躲閃跑的游戲。走、跑、跳等被視作基本的移動式身體動作,身體移動需要平衡、協(xié)調、耐力、靈敏等身體素質作為基礎。以本次活動中主要技能跑步為例,跑動中聽信號做出反應,在一定范圍內四散曲線跑來適應環(huán)境改變的能力,調整步調以避開障礙物或不平的路面,必要時改變速度和方向。同時,游戲環(huán)節(jié)中通過呼啦圈的減少,從單人一圈到一圈多人,合抱而立,在發(fā)展身體動作的同時促進學前兒童建立自我概念和社會交往(在與成人、同伴的互動、完成身體移動任務時,其社會性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
活動主要通過四個環(huán)節(jié)來開展,不同的環(huán)節(jié)通過改變器械擺放的位置來發(fā)展孩子關鍵經驗的不同著重點,在第一環(huán)節(jié)中著重讓孩子們了解游戲的基本規(guī)則,該環(huán)節(jié)重點發(fā)展孩子們聽到指令后的反應能力和爆發(fā)力,圈的投放在于讓孩子們能夠在最快速度找到圈并快速進入目標,對應了活動目標三。第二部分開始在孩子們熟悉游戲規(guī)則后,圈的位置距離有了隨機、不確定性,因此無形中巧妙地將著重點放在了曲線跑,隨環(huán)節(jié)逐步提升難度,增加了攜帶材料,體現(xiàn)了從無器械身體移動到最后的有器械帶物移動的跨度,實現(xiàn)快速跑到曲線跑、變速跑和往返跑等多類型綜合融入,是目標一在活動中的體現(xiàn)。
二、活動目標
1.能夠在活動中體驗、參與各種形式的跑(快速跑、變速跑、四散跑、曲線跑、往返跑)。
2.喜愛并積極參加民間游戲,體驗民間游戲帶來的快樂。
3. 能夠遵守游戲規(guī)則與要求,在聽到相應指令后作出變速反應。
三、活動準備
1、背景音樂,呼啦圈,布尾巴,球
四、活動過程
活動環(huán)節(jié)
具體流程
設計意圖
熱身環(huán)節(jié)
一、情境融合,趣味熱身。
1.師:今天我們要一起來玩一個游戲,這個游戲大家肯定都知道。在哪里聽過呀?
2.貓是怎么抓老鼠的?小老鼠是什么樣子的?
音樂喚起幼兒已有經驗。
讓孩子們沉浸于角色中趣味性的進行熱身運動。
基本部分
二、初次嘗試,熟悉規(guī)則
1.師:這些圈就是老鼠的家,你們躲到家里面的時候我就抓不到你們。當我喵的一聲的時候就代表我從家里出來了(口令)。
通過第一次的活動來檢驗孩子是否已經了解、掌握游戲規(guī)則。
分層推進
三、分層推進,難度遞增
1.師:哎呀你們太厲害了,現(xiàn)在我要增加難度了,我待會兒要把你們的老鼠窩都破壞掉。(手動減少圈的數量增加游戲難度)
2.用圈來換俘虜(無形中減少了圈的數量)
3.邊走邊移動圈的位置(通過改變圈的位置距離提升難度)
4.師:家里面那么多的玉米棒可不能被那群小老鼠們偷走啦。ㄔ黾拥谰,持物跑)
從近距離到遠距離跑回圈中,從空手跑到帶物跑,從四散跑到曲線、往返跑。在活動過程中不斷的提升難度。
結束整理
四、整理放松,愉悅身心
師:這個游戲是不是很好玩?現(xiàn)在小老鼠們互相給旁邊的小老鼠敲敲背,捶捶腿,F(xiàn)在我們一起整理一下東西放松一下身體吧。
融入情境同時通過整理器材來放松身體
《民間游戲》中班教案11
游戲目標
1、學習用腳玩石頭、剪刀、布的方法。
2、訓練幼兒反應的靈敏性,體驗與同伴游戲的樂趣。
3、提高動作的協(xié)調性與靈敏性。
4、發(fā)展走、跑、跳等基本動作及動作的靈敏性、協(xié)調性。
5、樂于參與體育游戲,體驗游戲的樂趣。
游戲過程
一、介紹游戲名稱和玩法
1、小朋友有沒有玩過石頭、剪刀、布的游戲,怎么玩的?(引導
幼兒復習游戲規(guī)則:石頭贏剪刀,剪刀贏布,布贏石頭)
2、今天我們又要來玩石頭剪刀布的游戲,不過今天要用腳來做石
頭、尖刀和布。
3、帶領幼兒學習動作:兩腳左右開立是布,兩腳并立是石頭,兩腳前后開立是剪刀。
4、交代游戲規(guī)則:兩個人一起玩,在起點處面對面。先原地一邊跳一邊喊:“石頭、剪刀、布”。喊到最后一個字是就各自做動作,如果兩人動作一樣就重來。誰贏了就向終點處跨一步,誰先到終點就是誰贏。
二、引導幼兒兩兩結伴游戲。
三、評價游戲結果,結束游戲。
游戲反思:
《石頭、剪刀、布》是一個非常傳統(tǒng)的`游戲,很多孩子都愛玩。本節(jié)課石頭、剪刀、布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游戲,趣味性強,不僅能鍛煉幼兒肢體動作的協(xié)調性,還能訓練幼兒快速的反應能力。他們多習慣于用手來完成,但如果用腳來做這個游戲,卻比較陌生。
活動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且貼近幼兒的生活,孩子們都能積極、踴躍的參與到活動中來,活動不但鍛煉了幼兒肢體動作的協(xié)調性,訓練了幼兒反應的靈敏性,同時使他們體驗到了與同伴一起活動的樂趣。
《民間游戲》中班教案12
活動目標
1.膽探索不同高度竹梯的不同玩法.發(fā)展平衡走、跨跳、攀爬等多種能力。
2.在游戲中感知6以內的數,體驗創(chuàng)造性玩竹梯及與同伴合作游戲的成功與滿足。
活動準備
3.5m左右長的竹梯兩根(竹竿兩端分別用軟布或海綿包裹扎緊,竹梯表面無尖刺,確;顒影踩),每個竹梯的階梯上貼有16數字。
2.活動場地最好為軟質地(布置見附圖二),舊輪胎4~5只。
活動過程
一、準備活動
1一個跟著一個圓走后,每人在場地上找個小圓點跟隨教師做簡單的模仿操。結束后聽哨音迅速站到場地兩側黃色站位線上。
2.將兩個竹梯擺人活動場地相應位置。請孩子們先說說:這是什么?平時是做什么用的?自己在哪里見過?
二、玩平放的竹梯
1.師:竹梯除了平時勞動時用,可不可以做游戲呢?請家試一試在竹梯上面可以做什么運動?
2.幼兒膽嘗試各種玩法,教師引導幼兒在行進或跨跳過程中邊數邊走、邊數邊跳,在游戲中自然地感知6以內數量;同時教師注意觀察發(fā)現(xiàn)孩子們中間出現(xiàn)的一些有創(chuàng)意的玩法。
3.哨響游戲暫停,請孩子們迅速站到場地兩側黃色站位線上,鼓勵孩子們把自己喜歡的玩法表演介紹給家。
4.再次游戲,嘗試沒有玩過的方法,繼續(xù)探索新的.玩法。
三、哳墊高后的竹梯
(改變材料投放:在一個竹梯窄的一端墊上一個舊輪胎,在另一個竹梯兩端分別墊上一個舊輪胎)
1.師:現(xiàn)在輪胎高度發(fā)生了變化,我們還可以怎樣玩呢?家試一試吧
2.鼓勵幼兒膽嘗試在墊高后的竹梯上不同的玩法,及時選用好的玩法帶領家一起練習。
3.再增加一只輪胎,將一端墊一只輪胎的竹梯變?yōu)閴|兩只(另一竹梯保持不變).鼓勵幼兒繼續(xù)嘗試,給能力強的孩子創(chuàng)造新的挑戰(zhàn)。
四、放松活動:請你跟我這樣做。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探索在側放的竹梯上(將竹梯兩端分別夾在兩張椅子中間綁緊)的玩法,發(fā)展孩子鉆爬等能力。
《民間游戲》中班教案13
活動目標:
1、學習游戲“兩人三足”,體驗與同伴按節(jié)奏同步前進。
2、體驗齊心協(xié)力合作帶來的快樂。
3、樂意大膽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
4、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綁腳帶子、沙包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準備活動
回憶游戲《拍手游戲歌》,找到好朋友。
二、游戲《兩人三足》
1、提問:兩個人有幾只腳,怎樣才能變成三只腳?
2、現(xiàn)在老師要幫你們一對好朋友變成三只腳。"綁好以后,自由練習。
3、教師集中,解決問題:剛才你遇到了哪些問題?怎樣才能讓兩個好朋友不摔倒?(把綁在一起的腳先開步,兩個人嘴里可以喊口令1、2,先開步的腳口令為1,后走腳口令為2.)
4、帶著小朋友的好辦法,再去自由練習。
三、幼兒比賽
1、天冷了,我們要去運一些糧食,哪一組先把對面的糧食運完,哪一組就獲勝了。
2、聽口令,開始比賽1—2次。
四、結束活動
1、教師給勝利的`幼兒獎勵。
2、幼兒背著糧食回家
教學反思:
在這個活動中幼兒成了這堂課的主體,教師放手讓孩子們自由探索操作的方法,在說一說、看一看、玩一玩中掌握自己總結游戲的玩法。這個兩人三足是在孩子們平時玩的基礎上進行加工和改造,正因為是孩子們經常玩的,所以更要讓幼兒自己自由發(fā)揮更多不一樣的玩法,也由于是孩子們自己想出來的,所以玩起來也特別的帶勁。
《民間游戲》中班教案14
活動目標
1、幼兒練習在一定范圍內追逐跑,鍛煉幼兒的快速反應能力,培養(yǎng)幼兒的集體合作意識。
2、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3、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正確對待輸贏,有良好的心理素質。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
活動準備
《圓圈舞》音樂光盤、場地上畫一個大圓圈。
活動過程
一、游戲準備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和你們玩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游戲,你們肯定沒玩過,游戲的名字叫《貼人》。
二、游戲指導
1、請兩名幼兒站在圈外,一個當追逐著,另一個當被追逐者,其余幼兒兩人一組,一前一后站在圈上,左右間隔約一步,演示游戲過程。
2、游戲開始,追逐者與被追逐者沿圈快跑追逐,在跑的`過程中,被追逐者可跑到任何一對幼兒的前面站住(貼人),這時被貼的這對幼兒后面的一名幼兒就變成被追逐者,并立刻沿著圈外快跑,追逐者繼續(xù)追,如果被捉到則另換追者和被追者,如果被追者連續(xù)貼換三次仍未被捉到,就應另換追捉者,游戲重新開始。
三、放松活動
在《圓圈舞》音樂背景下跳圓圈舞。
活動延伸
回家后和小朋友繼續(xù)玩貼人的游戲。
活動反思
在游戲中,孩子們玩的很高興,并且大大提高了孩子們的反應能力,同時合作意識也得到了培養(yǎng)。
《民間游戲》中班教案15
本課通過探索皮筋的多種玩法提高幼兒的彈跳能力,增強下肢肌肉力量。體驗民間體育游戲以及與同伴合作游戲的樂趣。
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培養(yǎng)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要根據幼兒的特點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吸引幼兒主動參與!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也指出鼓勵幼兒通過玩跳竹竿、滾鐵環(huán)等傳統(tǒng)體育游戲發(fā)展幼兒動作的協(xié)調性和靈活性。跳皮筋是一項民間體育游戲,具有經濟、簡便、趣味性強等特點,因此我設計了大班體育活動《有趣的皮筋》,放手讓幼兒探索皮筋的多種玩法,鼓勵幼兒合作挑戰(zhàn)新的玩法,進而提高幼兒的彈跳力,增強幼兒的下肢肌肉力量,讓幼兒體驗民間體育游戲以及與同伴合作的樂趣。
活動目標:
1.探索皮筋的多種玩法。
2.通過游戲提高幼兒的彈跳能力,增強下肢肌肉力量。
3.體驗民間體育游戲以及與同伴合作游戲的樂趣。
重點難點:
探索皮筋的多種玩法,能用不同的方法跳皮筋。
活動準備
廢舊輪胎制作的皮筋若干、音樂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熱身運動
1.和幼兒做約定:活動中要遵守游戲規(guī)則,聽清楚老師的指令再行動,注意安全,保護自己的同時保護好同伴。
2.教師帶領幼兒聽音樂做熱身操(將皮筋以各種造型擺于地面,教師帶領幼兒繞皮筋跑、跳,活動全身)。
二、中間部分:有趣的皮筋
(一)探索皮筋的不同玩法
1.幼兒每人1根皮筋探索不同的玩法,教師個別觀察引導。
教師:今天老師為小朋友每人帶來1根皮筋,試試看皮筋可以怎么玩。
2.請個別幼兒示范自己的玩法,其他幼兒相互模仿學習。
教師:你是怎么玩的?我們也來試試他的玩法。
3.請幼兒小組合作探索皮筋的玩法,教師觀察引導。
教師:剛才我們自己探索了皮筋的玩法,現(xiàn)在找你的好朋友一起試試看皮筋還可以怎么玩。
4.請幼兒相互分享皮筋的不同玩法,鼓勵幼兒大膽創(chuàng)新。
教師:你們組是怎么玩的?我們一起試試他們的玩法,哪個組還有不同的'玩法?
(二)花樣跳皮筋
1.小組探索不同跳皮筋的方法。
教師:剛才我們探索了皮筋的不同玩法,接下來請小朋友6人1組(依據幼兒人數確定小組人數)試試看如何跳皮筋。
2.請幼兒分別展示自己組的玩法,相互學習好的方法,嘗試不同組不同的跳皮筋方法。
教師:你們組是如何跳皮筋的?其他組的小朋友一起試試他們的方法,哪一組還有不一樣的跳法?
3.游戲:勇者大沖關
游戲規(guī)則:將幼兒分為2隊,分別為挑戰(zhàn)者和守關者,首關者2人一組將1根皮筋撐為長方形,將皮筋變成一排,挑戰(zhàn)者以跳的方式通過皮筋,每隊有三次闖關機會,動作不能重復,小組成員全部通過則為闖關成功,挑戰(zhàn)者可以選擇皮筋的難度,每組2名幼兒當裁判,根據皮筋難度和闖關情況判定獲勝隊。
教師:剛才我們小組嘗試了不同跳皮筋的方法,現(xiàn)在我們來玩一個“勇者大沖關”的游戲(介紹游戲規(guī)則)。
4.請獲勝隊發(fā)表獲獎感言,鼓勵另一隊幼兒不怕困難、敢于挑戰(zhàn)的精神。
三、結束部分:放松活動
1.教師小結今天孩子們的表現(xiàn),鼓勵幼兒在今后的活動中繼續(xù)合作探索皮筋的花樣玩法。
教師:今天我們一起玩了跳皮筋的游戲,其實皮筋還有很多玩法,今后我們繼續(xù)探索皮筋的花樣玩法。
2.聽音樂做放松運動:幼兒每人1根皮筋跟著舒緩的音樂做放松運動,可以將皮筋拉長、舉高,或者請幼兒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作不同的動作,感受皮筋的特性,放松身體。
活動總結:
本次活動的目標已基本達成,活動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體地位,讓幼兒自由探索皮筋的多種玩法,相互學習,教師總結引導提升經驗,同時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讓孩子自主選擇皮筋的高度,當裁判,孩子們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在發(fā)展幼兒彈跳能力、下肢肌肉力量的同時讓孩子體驗到了民間體育游戲以及與同伴合作游戲的樂趣。
【《民間游戲》中班教案】相關文章:
《民間游戲》中班教案05-18
《民間游戲》中班教案(通用)05-18
《民間游戲》中班教案15篇[通用]05-18
民間游戲小班教案模板03-04
大班民間游戲教案斗雞反思12-23
幼兒園民間游戲教案05-17
中班游戲教案02-05
中班體育游戲教案:板凳游戲教案及教案反思03-06
中班閱讀游戲教案04-05